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吧,看了一下评论,我认同的不认同的都说了很多,有很多中肯专业的评论。
我是从这部电影里才真正认识到守岛人这三个字的分量,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就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1.十几年找不到守岛替换的人就很奇怪,为什么不能轮班制呢,这一个人守那么久,如果没有妻子陪他,就算有狗,也迟早精神会出大问题。
2.在面对选家庭还是选国家这个节点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单薄。
他改变主意决定守岛主要是根据父亲的讲述,来决定通过部长来报答部长的父亲,我有一个疑惑,这份恩情真的会让他在守岛近十几年后,依旧选择舍弃儿女不顾,让女儿放弃学业,依旧坚持去守岛吗?
也许因为我和过去人的观念不同,因为我没有他的大毅力和诚实,所以我无法理解他。
但...真就挺魔幻(没有说守岛这件事魔幻,是说电影魔幻3.全电影一直在努力表示,王部长很努力寻找接班的守岛人未果。
但是,总觉得,还是交代一下他主要是怎么努力的、做出了哪些努力比较好吧....看的时候觉得他确实真诚、对兄弟仁至义尽,但是...但是...感觉仅凭电影里表现出的他的一些行动,是不太够的,总感觉有点坑。
《观守岛人》 顾于学习和家里事情的压力及影响,已经难得做到有连续快一个月没有看电影,只差一天却没想到在这十月的最后一天还是破了戒。
某位朋友前几天在观看这部电影时哭的稀里哗啦,加上之前所听到的评价结合电影名字不难猜出,必然是一部反映经历苦难环境,牺牲自我乐于奉献,升华个人品质主题还饱含家国情怀深受我党和人民喜爱的主旋律作品。
影片一开始便将主人公所在环境恶劣以宏大的音效和艰苦的画面告诉观众,虽然有种说不出的刻意,但是效果肯定是达到了。
在第一面国旗被狂风撕烂,王继才去拿新的国旗的时候在山洞中的那种孤独感不由得联想到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想到这样一句话:每一种工作,不论高低贵贱,光荣耻辱,总要有人去做”甚至在战争时期,英雄有人去做,汉奸也人有去做,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不能否认这份工作存在的必要和真实。
陶行知先生说“干一行,爱一行,乐在其中”,在王继才身上看到了最好的体现,于是这么一想自己因为工作所失去的东西几乎不值一提了。
转念一想我泱泱中华也正因为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千千万万个看不见的“王继才”才得以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以最快的速度赶上西方列强脱颖而出。
在第一次上岛时我从王继才表现上看见的永远是属于中国男人独有的浪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然他只是一个没有编制的米民兵,但那个年代人人以沾军字而骄傲,所以第一个打招呼的是他最讨厌的兄弟兼领导王部长,再是非常认可他,总是说要个头有个头的父亲,最后才是自己柔弱心底里的媳妇和孩子。
上岛以后当看到岛上的环境和王部长的找不来人以后逐渐也认清了现实,不知是出于安慰心理还是一种独属于那个年代的自豪感仿佛王继才是从这里开始就感觉到自己冥冥中就注定了和这个岛有缘分,当然起因是因为父亲和王部长的信任,被人相信的感觉是很好但是客观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那份荣誉感,在那个年代选择工作,可能光荣是最大的,后来在家人眼里这也慢慢成为了属于他们的一份骄傲,虽然说失去的更多,但是在女儿小宝长大读书后第一次上岛看向父亲那种敬佩眼神和王仕花每每看向王继才向国旗敬礼的那一刻这一切仿佛又都值得。
可能女儿从小就经历过也知道父亲守岛的缘由,也可能是读书了镇上的人或者同学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岛主,是英雄,她说自己长大了不是花仙子,是海燕,是在暴风雨中也会勇敢前行的海燕,无不透露出女儿想对父亲学习的心和对父亲的敬仰。
在后来孩子越大以后每每想到此处对家庭的亏欠时,他们承受的环境带来的苦难和心灵愧疚的双重折磨,可是在夫妻之间,仿佛王继才永远有办法可以引导这一切,她给他搓澡时提到儿女的时候会说不要往他心窝子上戳,他在大黄临死前一天给大黄说的话时在她听来不也是丈夫苍白的道歉信,种种不甘心和委屈在一夜过后就好像荡然无存,两个人好像总有办法去安慰和去依偎对方,有女人才有家这句话也在这里体现,我还特意百度了相濡以沫这四个字的含义,鱼在没有水的困难环境中会互相涂沫以对方帮助鼓励,这两个人不也正是这四个字的最好体现,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搀扶着走完这在平凡年代平凡人但不平凡的一生。
从专业角度打量,也确实有较多不足之处,除了很多让观众纳闷不理解的地方,对于前期党和政府的缺席和孱弱,到后来能提供帮助时总是被拒绝,也逐渐反应过来,在强力打造主旋律的节奏中,似乎不成线的细节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不论是我和我的祖国,还是攀登者,又或是夺冠再到以前的战狼,在这方面都已经见到过太多太多,可惜王政委这条线断的太早,或者说可以交代更多一些关于父辈战友情的这条线更能推动剧情,哪怕给那么几分钟父辈的战斗画面或者是小豆子的父亲临死前的惨烈瞬间?
说回演员,刘烨是我一直喜欢的男演员,虽说对演技的收放不算顶级但是我可能确实比较吃他的颜,喜欢他在北平无战事里的方孟敖,他在南京南京里的陆剑雄,在建党伟业里的毛泽东,但对于演绎耿直,单纯,时长带有笑容的形象时也总是让我想起那山那人那狗和蓝宇当中的大男孩形象也就避免不了总是出戏。
所以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这位没见过的长得像张子枫的女演员反而承担了几乎80%的力量,在第一次上岛看到自己丈夫的生活环境,再后来慢慢到被丈夫所感染毅然决然的也成为他的这种心理变化以及每一个眼神都处理的非常到位,看到国内依然有实力能够拿出这样的演员和这样的作品,似乎一瞬间忘记了这十多年软糜无力的国内院线还是存有这样的实力,只是在资本的博弈和政治的压力下不能很好的释放而再次感到理解,也再次看到了使得中国电影暗淡了数十年的灰尘正在逐渐消失,正在走向更好。
单位组织观影。
此前看过很多次王继才的事迹宣传,故事很熟悉。
伟大,是真的坚定伟大。
我非常敬佩他,但是和许多评论中写的一样,一个县,三十年找不到轮换的人,王继才一家老实、坚定、有信仰,就逮着他们一家薅!
如果王继才不是这样一个坚定的好人呢?
那么多走私船、地下赌场,万一遇上一个不那么坚定的人,岂不是防线崩溃?
岛如果真的这么重要,更应该及时轮换,杜绝一切徇私的可能。
并且现实也和我说的一样,王继才被追认烈士后,当地成立了一个十人组成的哨所,按照值班表轮换。
如果这一切早二十年……小宝这么乖巧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上学了?
纪录片里儿子说之前恨他爸(最初的宣传片里是这么说的,后来的各种宣传里这段被删了),是不是也不会发生了?
关于拍摄,整个剧情都非常压抑,当然真实故事估计比这个更残酷更伟大。
最尴尬的就是开山岛联欢会那段,突然就各种表演唱戏。
然后还有一点很出戏的,王继才和他妻子二十年后比二十年前络腮胡子的造型还年轻很多……小宝看起来都是他们同龄人了。
就这样吧,并不是批判,只是希望今后政策能更加照顾踏踏实实工作的老实人。
不然就和大多数同事的感受一样:英雄我敬仰,换我我不上。
不是觉悟低,实在是,明明可以轮岗的事情啊(而且王继才自己当年也很想轮岗只是后来没有指望了)!
边看边编辑:结尾主角离世前看到海燕和大军舰太感人了!
女主是真的爱男主,甚至愿意离开子女,在老一辈里属于少见的夫妻关系高于子女关系的那种。
虽然“你守岛我守你”,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社交,不符合现在女性独立的氛围。
海军复员转业的老同学送了我一张电影票,是《守岛人》的提前观影,他说,你可以写写它的影评,故事的原型上过感动中国,是由“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的真实事迹改编,比那些俊男美女的电影有意义多了。
6月18日,与《守岛人》相约大荧幕可惜我这一天行程太赶,不知道什么时候弄丢了身份证,于是电影的前半小时我都在各种担心丢失身份证的不便和安全隐患中,一会掏出手机搜索挂失步骤,一会悄悄开了手机手电筒翻遍背包,甚至钻到座位底下一通乱找,即使是这样心不在焉的观影过程中,后期还是用光了一包纸巾,这片实在是太好哭了,以至于看到后面,我都忘掉丢失身份证这种大事,一直看到所有片尾字幕出完,影院灯光全亮,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守岛人》由“人民楷模”王继才真人真事改编《守岛人》让我想起一部经典老电影《荒岛余生》,但前者比后者的主角更伟大,《荒岛余生》的主角是因为飞机失事才沦落到在大海之中的某处小岛上,孤独求生;而《守岛人》的主角王继才是主动选择上岛,后期虽然诸多艰难和挑战,他依旧为了一份守护国土的伟大信仰,选择继续在荒岛上驻守32年;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并非独自一个人,“你守岛,我守你“,片中他的妻子说出这句令人动容的承诺,片外的新闻报道里,那个长相平凡的英雄遗孀王仕花平静地讲述着他们夫妻驻岛30多年的生活,隐藏在这朴实语言背后,是两个人孤独又伟大的一生……相比较俊男美女流量加持的爱情电影,《守岛人》里胡子拉碴的刘烨与嘴唇爆皮的宫哲,形象邋遢又老土,两个人也没有激烈狗血的对手戏,大部分都用很朴实的镜头语言,尽可能还原人物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夫妻的平淡日常,但这种细水长流的生活,却成为比近几年我看过的所有爱情电影,都要更令人动容的一对CP。
《守岛人》剧照 影片刚开始时,王继才在“白鹿”台风来临时,不顾屋内的一片狼藉,拼命堵住碎掉的门窗后,马上冒着暴风骤雨,去巡视灯塔、国旗,直到疲惫地带着三只狗,躲进山洞里,还梦呓一样,念叨着“狐仙”。
说实话,当初看到这段,我是有点不屑的,心想,这也太煽情了吧,怎么可能有这么傻的人,在这无人荒岛上,还能做到这样?
《守岛人》剧照直到后来我搜索了人物原型王继才的相关报道,才明白本片导演陈力为什么会说,“看到的是光辉,看不到的是艰辛。
”王继才第一次上岛时,村里老人说,开山岛是在海上孤零零的一座小岛,坐船得一个多小时,而且海上经常会刮台风,船只根本靠不上去,去了那里等于坐“水牢“;而1986年,王继才第一次上开山岛时,岛上没有饮用淡水,只能喝雨水窖里的水,岛上没有电,因为台风船只无法靠岸,经常会断水断粮,最长的一次断了20多天。
即使是亲眼目睹这样艰难的生活环境,王仕花在发现老公在岛上不但无人照顾,而且经常身处危险之中,毅然决定辞掉镇小学的老师工作,上岛陪他。
开山岛航拍图海风扯着嗓子往屋里钻,屋外似乎满是老鼠、蛇发出的声音……我特别害怕,让老王睡在靠门的地方,把门挡着,我蜷缩在最里头……那一夜,太黑太黑,太漫长太漫长了。
王仕花回忆上岛的第一晚,如是说。
前20年,伴着我们的只有煤油灯、煤炭炉、收音机……其中的滋味,别人没法知道,我也没法描述。
老王常说,“岛虽小,也是国家的领土,我要让国旗永远在岛上高高飘扬。
”有次遇到台风,老王怕国旗被刮跑,顶风跑到山顶将国旗抱在怀中。
返回途中一脚踩空,从半山腰滚下来,摔断两根肋骨……
人物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升旗仪式看过这些人物原型的报道后,再回头去看片中所谓煽情之处,才明白,并非难以理解,而是作为观众的我们,无法相信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有这样一个信仰坚定、一生坚守的人,还有这样一份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感情存在。
试想一下,从1986年到2018年,这32年之间,生活在这样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过着近乎于野人般的艰苦生活,外面的世界瞬息万变,这期间经历儿子在岛上出生的惊险,因为贫穷大女儿只能早早辍学照顾弟弟,父母离世、女儿出嫁都无法出席的遗憾,被走私犯威逼利诱乃至报复暴打,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王继才不可能坚守一生,而作为妻子的王仕花上岛相守32年,又是怎样强烈真挚的一种情感?
人物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巡逻日常作为一个妈妈,看到片中小儿子出生后,跟着王继才、王仕花在礁石上捡贝壳,那一刻,我特别担心,一个海浪就会把他卷走;又看到临睡前,蚊帐里被蚊虫咬的跟父母一样满身包的小志国,心想,这孩子太遭罪了;直到王继才好不容易下岛,见到辍学后在海鲜市场辛苦打工的女儿小宝,心想,王继才这是图什么呢!!!
但又看到片中一家三口、还有三条狗在这座无人海岛上,唱着国歌,郑重升起国旗,那一刻,我又被这样一种崇高的情怀所打动。
新闻报道里,无数渔民聊到出海归家时,远远的看到开山岛的灯塔,有种“快到家了”的温暖;还有王继才无数次救助过路渔民的热心肠;再到搜索资料发现开山岛是当年侵华日军从灌河口登陆后、首先占领的一座岛,属于军事要塞连云港的前哨阵地,当看到这些,突然明白了王继才那句“人这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有多么的沉甸甸,他看似平凡孤单的一生,又有多么的伟大。
人物原型王继才、王仕花与儿女在开山岛团聚可能按照我们习惯性思维,王继才这样32年如一日地驻守海岛,错过时代发展,亏欠家人,明显是个“傻子”;而他妻子王仕花,不但不离婚,甚至放下儿女,上岛陪着“傻丈夫”,一守就是32年,更是个“傻子”;而大女儿无奈辍学、小儿子少人照顾、连父母去世都缺席的一生也太不值,但细想一下,又无法不动容,这是怎样一种坚定的信仰,才能克服32年的孤单贫苦,牺牲全家的安乐稳定,去成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故事!
王仕花与王继才记录的40多本驻守日志而我们作为普通人的所谓明智思维,又高尚到哪里去呢?
如果人人都自私自利,只顾自己,这个岛,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
这个岛不守,那个山不守,我们的国家又有谁来守?
当理解这些伟大的英雄,都是跟你我一样,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人,就更令人动容。
我开头提到复员转业的老同学,他妻子也是我们的高中同窗,那时候,经常看见她分享,一年难得见一面的珍贵探亲假,大儿子和小女儿出生,双方父母生病,她都是独自一个人面对。
即使这样,好不容易复员、可以在家照顾家庭的老同学,朋友圈还是时不时转发“若有战,召必回”的文章,这样“一辈子都是一个兵”的退伍军人,相信很多人都见过。
《守岛人》剧照看完《守岛人》,我打12345咨询后,直接找到最近的派出所,虽然已经是下班时间,值班人员说,可以用自动机办理,只要现场录入人像、指纹,马上就能在线挂失、补办身份证。
又忍不住想起在西双版纳旅行时,跟当地朋友聊到半夜一个人回酒店害怕,他们都是去过美洲、欧洲、非洲或东南亚等地、全世界旅行的人,就一起笑话我说,在国内多安全,到处都是天眼系统,治安也好,你怕什么呢?
就是这样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令我无时不刻不感觉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强大。
人物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岛上送别大女儿可不就是这样,作为普通人,我们习惯于安全、便利的生活,甚至习以为常到,认为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殊不知,我们的幸福的家庭,都建立在像王继才、我老同学这样的无数人民英雄的无私奉献之上。
而我们哪怕做不到敬仰和感激,起码这些英雄不应该被遗忘。
比如,6月18日,买一张电影圈,去看看这两位《守岛人》,孤独而伟大的荒岛一生。
总觉得强行煽情,强行宣扬无私奉献。
32年,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地方就安排两个人守?是觉得他们的武力值十分强大吗?
就那么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吗?
人家是无私奉献了,可是结果呢?
两夫妻为了这个岛奉献了一生,变相牺牲了父母牺牲了子女。
于父母,从上岛就没有在父母面前尽一天孝,父亲过世了都不能见上最后一面。
于子女,没有陪伴他们成长,甚至不能够供养他们读书,如果没有姐姐的牺牲,可能弟弟也考不上大学。
甚至因为守岛,全家人的人身安全都遭到了巨大的胁迫。
结果呢?
这种无私奉献了的英雄,得到一些基本的照顾了吗?
小宝甚至那么小就要去菜市场当帮工赚钱!精神上是得到圆满的升华了,非常伟大,非常爱国,我们都看的极其感动。
但是人不是活在半空中,不是靠着一腔热血就能活的。
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这是不公平的。
影片较为完整地记录下了时代楷模王继才和他妻子王仕花的光荣故事。
最初王继才只被安排守岛15天,但到期后由于调不来新的守岛战士,王继才被迫继续守岛,结果这一守就是32年,一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从中也能感受到王继才心境的变化——逐渐把守岛这件事从任务变成了职责。
守岛任务非常艰巨,却都被王继才和他妻子一一克服了。
本片除了重点描写王继才外,他的妻子王仕花也有很多精彩的刻画,尤其是那一句“他守岛,我守他”看哭了观众。
刘烨的形象特别符合王继才的气质,他把这位时代楷模演绎得非常出色。
电影《守岛人》主视觉海报
电影《守岛人》主视觉海报电影《守岛人》,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福建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品,片中刘烨老师饰演的是王继才,因突发心脏病,溘然长逝,年仅定格在58岁,宫哲姐姐饰演的是王仕花,一山哥哥饰演的是豆子,该片没有办法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开山岛拍摄,主要取景在平潭、福清、晋江、青岛等地拍摄之一,我们都是依山傍海,向海图强,见证山海有情,水韵江苏,清新福建,为你而来。
刘烨 饰演 王继才、宫哲 饰演 王仕花
刘烨 饰演 王继才
宫哲 饰演 王仕花
张一山 饰演 小豆子出品单位
八一电影制片厂
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福建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看名字其实就能觉出来,这是一部看之前和看以后都觉得挺主旋律的,现在很流行的,很多单位都比较喜欢推的题材。
我个人看完以后觉得还是很感人得,但是吧,过于的煽情就有点不是太好了,过于的宣传无私奉献,会让人觉得不是很好。
推荐看,内容挺不错的,但是稍微有一些过了,大家可以去看看,看完以后自己评论吧。
看预告片的时候我有点泪目,但果然又是一个预告片比正片好的结果…属于也许没电影看会选择看的一部作品…评论略两极分化,优点在于场景,演员极其真实,一开始没剪头发的完全看不出来是刘烨,甚至苍蝇的嗡嗡叫害我吃不下爆米花,基本上每个人都是黑得只能看出牙白,但三只狗子也极其可爱且通人性,但缺点在于实际后期条件并没有那么差至少已经有石头房子,引出了小人物大牺牲电影怎么感动年轻人的问题…我身边的两位不了解故事的95后小姑娘,就完全不能理解王继才的牺牲,甚至牺牲了儿女的前途…在我看来,诟病在于影片时间过长,长达2个小时但剧情割裂,旁白都搞不清楚是谁,最终导致泪点被打断,甚至故事情节断断续续,人物情感转变生搬硬套,比如女儿说要当最勇敢的海燕…我个人倒觉得应该选取几个冲突大的点切入,比如无法上岛,妻子不理解等…最后,刘烨和宫哲演技可圈可点,至少刘烨红眼眶的时候我也是,没有完全一味扮美的小花…
(一)场景:瑕不掩瑜单从场景来看,有很多震撼人心的画面,比如厚重的灰蓝色海面上、岩石嶙峋的海岛像一只易碎的贝壳漂浮着,加上巨响的雷声雨声,让人感觉:自然的力量真是具有毁灭性的。
但是,有一些镜头过于刻意,比如给军舰洒上金辉、给剪脐带以慢镜头、给仕花的腿伤加上慢镜头和特写。
能够理解导演的意图:作为一部主旋律大众电影,电影语言不能太含蓄,直白明了、通俗易懂非常重要,否则就失去了观众基础。
只是,易懂的镜头语言不代表需要镜头刻意强调画面。
镜头的存在感太强,反而会让观众失去沉浸感。
而这一点是一部写实性人物传记最需要保留的特点之一。
(二)情节:匪夷所思从情节上看,第一,细节不到位。
一只狗能在瓢泼大雨中找准方向,从海岛游回海岸(众所周知狗的视力很差,主要靠鼻子,下雨会让气味消散,并且海上也不会有什么气味能够让狗辨别)。
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夏季湿热,多蚊虫。
即使当时经济条件不好,没有蚊香、灭蚊液,也该有艾草(不确定是不是叫这个,应该有某种草可驱蚊)可以驱蚊。
然而很多年里,继才和仕花在海岛上被咬的体无完肤。
第二,戏剧性情节多,传记电影的写实性被弱化。
被继才救上来的孤儿张一山,父亲为海岛而死。
还有,继才父亲去世当晚,继才的儿子出生。
当晚狂风暴雨,继才、仕花出不了岛,而且仕花胎动。
仕花生不下二胎,昏死过去,继才站在门口大喊"老天爷,求求你了",于是仕花的手指动了,醒过来了,生下了儿子。
还有,整部电影继才唯一一次下岛,想找王部长换人,结果当天王部长病危,没有换成。
第三,逻辑不合理。
王部长给继才陆续派过来过十几个帮手,想替继才守岛。
继才对他们都看不上眼,不信任,甚至在与自己的对比中生出了一种自豪感(意思是觉得这些人都比不上自己)。
但是继才的画外音却说,岛外现在正是发展的好时机,让他们在外面挣钱发展吧,不要把人生浪费在了这里。
如果是一个圆滑中年人所说,那倒可以当做反话理解。
但是继才这一人物最大的特点是老实、不会说谎。
一个诚实的人,如何能做到一面瞧不上别人,一面说着"他们都是人才,让他们去把握赚钱的机会,有苦我来受"类似这样的话呢?
(三)价值观:讲好了"大家",没有讲好"小家"爱国主义、责任精神、奉献精神、知恩图报精神、坚韧精神,都是电影想要重点表达的观点。
这些观点的呈现是优秀的、令人动容的。
在观影后很久,仍然记得两夫妻在岛上升旗、唱国歌、风雨天引航。
但是,在小家里,奉献精神却变了味。
女儿小宝心疼妈妈仕花的手皲裂得不像样,给妈妈买了护手霜。
仕花怪她乱花钱,说"为给你俩凑学费,你弟已经一个星期没吃肉了"。
第一,"一个星期没吃肉"在八九十年代,真的不罕见。
编剧或许想要塑造生活的艰苦,"一个星期没吃肉"放在当时双职工的工人家庭确实艰苦,但是对守着海岛、拿着微薄薪水、养着四位父母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不应该是常态吗?
而且,同样是小孩,弟弟是儿童长身体,姐姐是青少年也在长身体,姐姐又有多久时间没有吃肉了呢?
第二,仕花责怪完女儿小宝,转头把护手霜给继才,让继才抹一点。
如果要彰显夫妻感情,此刻应该让继才挖一勺,然后抹到仕花手上,说"你也来点"。
然而编剧选择让继才自顾自地抹上,而且还是个停顿几秒的长镜头。
这一选择和电影其他细节中给我的感觉是一致的,那就是仕花对继才的爱,远多于继才对仕花的爱。
但我想,这并不是导演想让观众们解读到的信息。
类似的,继才、仕花夫妻不要政府给两人的补贴,宁愿让女儿辍学赚钱养弟弟。
当女儿小宝打工,说着不仅要给弟弟赚学费,还要让弟弟用上好文具、吃上好零食的时候,我在心里叹气。
当继才、仕花夫妻夸姐姐小宝,是夸她放弃读书,打工赚钱给弟弟上学的时候;当夫妻俩转头夸小宝的丈夫,是夸他给弟弟补习帮助弟弟考上了大学的时候;当弟弟说他考上了博士,而姐姐却高中都没读完的时候,我真实地心痛。
为现实存在的无数的小宝心痛,为现实存在的无数的小宝父母、小宝弟弟而心寒。
为什么能够接受政府给的城镇户口、政府给的小孩上学的伙食住宿补助,为什么却不能接受政府的工资补贴,让小宝别打工,也去上学呢?
(四)仕花:永远的妻子与母亲、片刻的女人仕花是一个合格甚至可以说优秀的妻子、母亲,她可以一个人做家务带孩子侍奉丈夫的父母、她可以放弃工作陪丈夫待在海岛。
这样一个角色,竟也有片刻时光是一个女人。
不过也仅仅只有片刻。
仕花一直想下岛,因为守岛本就不是他们的职责。
政府为什么总是不能调人过来,军队的官兵为什么可以违抗上级指令不愿意上岛,这些可以不深究。
但是能够认可的是,仕花想下岛,是合理的、正确的。
二胎出生的那晚,因为在海岛上,又下着雨,仕花只能在海岛生孩子。
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丈夫、一间什么生产医用器械都没有的小屋,作为母亲,仕花最脆弱的时候是孤立无援的。
而这一切,都是海岛带来的。
当王部长打电话来的时候,仕花阻止继才接电话,咬牙切齿地说:"不接,让他知道我娘俩怎么死的。
"这一刻,仕花不是温柔的解语花妻子,也不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而忍耐的母亲。
她是一个在鬼门关外徘徊,孤独又绝望的女人。
她的恨驱使她以死为匕首,在所有人心上狠狠划上一道口子。
还有,仕花说,让弟弟在大学找个大学老师,介绍给他已经二十八九的未婚姐姐小宝。
继才觉得不合适。
仕花哭了,说为什么小宝就配不上大学老师了呢?
高中没毕业的小宝确实已经不可能配上大学老师了,因为他们已经生活在了不同的世界。
仕花哽咽着哭了,不知道,她是为女儿被抹去希望的一生哭,还是也在为自己作为妻子被奉献的一生哭。
仕花这一人物的层次感明显高于继才。
她有高光,也有灰暗。
仕花是一个传统的活生生的人,而继才则是更近于完美奉献的神。
我觉得,如果我们需要神,可以从中华民族的起源开始,逐一筛选寻找。
辉煌五千年,神多得数不胜数。
如果我们需要感动,那么应该在世俗的普通人中用放大镜观察,而不是给普通人镀上金身。
这不是就是逮着老实人往死里欺负吗???我敬佩你们,但我当不了你们。导演这句私货也算出了口气。
大黄,你个没良心的。你倒先回家了。
优缺点都被放到极大,一切为感染观众而服务,每一笔都是情绪化的赞美诗而非纪实性的报告,以至于被感染到的观众可以完全不在意电影的那些缺点,全身心去欣赏那些优点。
太感人了,为祖国的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正如在《逆行人生》中所说的一样,把普通人苦难的一生拍出来让我们励志,在得到中反而是有种痛苦。
守岛人的伟大不容置疑,电影拍的却差强人意
原型是楷模,片子立意坏出新境界
6.4宫哲确确实实很惊艳。剧情太割裂了,有这传记片的叙述方式却没有传记片的精细。
感人。我敬佩你,但我成为不了你。“大哥,我儿孙三代报答你”
现实主义荒诞片
多好的题材,可惜拍得即使在主旋律影片里也属于不太行的。开头还可以,台风暴雨物理特效挺不错,海岛实拍很美,化妆加分,王继才和王部长之间一来一往也算诙谐中有动人之处,往后就一路下滑。剧本十分拉垮,王继才王仕花夫妻三十二年守岛人生浓缩成两个小时的电影,采取了一种片段节选的方式,很多片段都不完整有头没尾非常随便,后面还有呼应有进展的也极少,两小时电影还不如片尾放的真实原型几张照片,光想着去表现守岛艰辛,开垦种菜被雨冲走,照片里收获的喜悦呢?过年排个节目用来表现王仕花腿脚病痛和家人朋友情谊好像一举两得,照片里挂灯笼挂鞭炮的期盼呢?导演编剧用歌颂苦难的方式感动观众,而不是让观众体味真实人物的真实人生。到后面台词写得如同作报告也是过分。不说思想方面了,整个拍摄手法、剪辑、配乐,都实在是陈旧,2021了喂。
好窒息好歹毒的电影
全片普普通通的叙事镜头,却看得人热泪盈眶😭致敬
该致敬还是致敬。然后给刘烨一颗星。熟悉的最有辨识度的嗓音之一。
幸福的人,辛苦的人。
和心爱的人住海景房,吃海鲜,不用带娃,不用伺候老人,只要爱岗敬业就可以成为时代楷模?真太感人了
没有人是孤岛
一星半。陈力拍片的工整度,辅以海岛实拍,所塑造出的影像质感好过太多自命不凡的独立片导演。不过全片一到关键情节就大洒狗血的做法着实可怕,变成了情感类大型专题片。刘烨重操《那山那人那狗》的原生态演法,却早就物是人非,毫无真实之感。宫哲的表演则时好时坏,用力过猛起来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片尾放出原型人物,更像是压倒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白折腾半天。影片最拉好感的是居文沛的配乐。
学习了~
中国电影都发展116年了,这么好的题材还搞老久主旋律的这一套。这里的主旋律不是指思想和内容,而是指那陈旧的剪辑手法、全员用力过猛的表演方式以及在你耳边轰鸣音量盖过一切现实规则的配音。更为糟糕的是,这个跨越了三十二年让人尊敬的故事竟然没有拍出丝毫的时间感,只强行摘取这耀眼生命里的某些片刻去强赚观众的眼泪,这种舍本逐末以及「功利性」的选择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辜负了王继才一家的伟大坚守。另外,三十二年武装部部长找不到一个能信任能坚守甚至只是轮流替换的人,这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