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讽刺韩国政府,生在中国的我们,不需要过多讨论,大家都懂。
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地方还是给你展现了一个家庭被撕裂,女主被抛弃在海外两年。
其实这事新闻上也能看到,但是好电影就是挖掘细节,触动你内心最柔弱的部分。
女主在监狱的时候,一定怀念哪怕是租房子的时光吧。
但是如果没有这档子事,也许她就会慢慢变成一个怨妇。
现实中的我们,其实也是一样,有家有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但是我们每天都被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纷扰,没有工夫去顾暇拥有的美好。
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觉得这些珍贵。
人总是这么傻。
有人说,一个故事,看完觉得自己渺小,就是正能量,反之,就是毒鸡汤。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它很触动我,他会激励我更爱我的生活,我的家,我周遭所有美好的东西。
而讽刺和挖苦,对我来说,好像一点都不重要。
如题。
启发如下:如果一个男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赶紧跑。
如果你兄弟说“很简单,跑一趟就挣大钱”,赶紧跑。
如果一个女孩儿她冷漠,无情,养老鼠,和你语言不通,但是她愿意把面包分给你,对她好,和她做朋友。
“美国有核弹,我们有网民”,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真正拯救人民,人民只有自救。
我爱我的祖国,但祖国未必爱我。
祖国有朝一日若爱我了,那一定是被媒体逼的。
家庭第一。
孩子第一。
其他,男人祖国民族自豪感,都去她妈的。
回家,是唯一的归宿。
又是一部将现实案例搬上银幕的典范,三星颁给题材,一星分给导演。
越是看这种题材的电影,越是感慨国产电影的道路。
时间很长,2个小时,却真的能让观众感到回家的路是那么的漫长与遥遥无期。
韩国电影的前后呼应,细节张力再次完美展示。
本片相当于从与奥罗拉公主相反的角度,展示了导演对政府的抨击。
--以下影评涉及剧透,慎入--路,不能错。
开篇的蜘蛛走错了路,被女主踩在脚下。
开门见山,人生之路,不能走错。
男主错在为故去的好友担保,从而债台高筑;女主则为了家庭铤而走险,走上不归路。
人难免走错路,但,国家却没能给他们回来的机会。
国不爱我,我将何从?
全篇全力抨击了政府的低效与不作为,身处异国他乡,不能得到政府的庇护,面对众多的富豪移民,不禁感慨,是人们抛弃了国家,还是国家抛弃了国民?
驻外使馆的不作为是悲剧的直接原因,面对舆情才不得已将失职者调离。
结尾的那通电话,极大的讽刺,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这点真的不禁要感慨韩国电影,能将此类影片上映,督促政府高效为民,相比天朝,可悲可叹。
“黑政府”的电影太多太多,奥罗拉公主是,辩护人是,恐怖直播是,断箭也是,最近能成为主旋律,不仅感慨韩国的民主进步。
想念亲人的信念让女主始终坚持。
漫长的两年,如何度过?
独自走在加勒比海滩,那么美,自己却是罪犯;结束生命是源于不愿再拖累亲人;政府施压但为了回家,必须选择坚持。
亲情的力量,人性的本能,完全将不堪一击的公务员运行体系打的粉碎。
漫长的等待恰恰烘托了剧情推演中女主焦急的心态,从这点看,导演在时间的把握上是非常有水平的。
女主回到家后,小女孩再也不觉得梳紧头发疼了,她要让妈妈看到漂亮的她,一家人沉侵在幸福的合影喜悦中,男主挂断了外交部迟来的信息祝福,将全片推向高潮!
对比韩国与我国公民的护照那句话,以及美国公民护照的那句话,已经无需赘言。
我们需要一个爱我们的国家,一个可以让我们有尊严的国家。
故事讲述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个平凡的韩国主妇在法国奥利机场被误会藏毒,被囚禁在距离韩国飞行时间长达22个小时才能到达的、位於马丁尼克岛的监狱,以及为了救出妻子而向全世界求助的丈夫之间展开的真实的故事。
故事是以双线进行的,一条线是在异国他乡狱中受尽苦难的女主宋静妍,另一条是在韩国辛苦努力想要为妻子平反的男主,两条线穿插进行,直到后来男女主历尽艰难终于相见,两条线汇在了一起。
影片主题是回家的路,很简单的四个字,但到了女主身上,竟成了一道永远也跨越不了的鸿沟。
且不说男女主为了能回家受尽磨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张地图,女主贴在墙上,用自己粗糙的手在上面画了一条线,隔了整整一个大洋。
细节的表达往往比言语更能让人深思,漫漫回家路,那不仅仅只是一条路,更是女主心底里唯一燃起的希望之光。
法庭辩论那场戏,女主声嘶力竭的说着,我要回家,我只是想回家,我因贪念而犯罪,不求饶恕,只是想我的家人。
在此处,全剧的主题得到了一个高程度的升华,任何在现场的人都无不为之感动。
全姐演技自然不做作,凄凉中透露无限悲情,赞个。
四星女演员演的太好了,那种可怕又无助的感觉🥲完全不像演的。
居然是现实中的事件,唉,国家机关不干实事的后果可想而知,希望我国能实践得像我国电影里那么伟大而美好吧关于这个男的咋说呢,要说这男的好吧,他还是这事儿的根源,交友不慎,要说这男的坏吧,他倒还交了个会用网络的兄弟改变了局面,他是个好人,但是个很笨且固执的好人嗯,因为最后力量是其实主要也是靠大家,靠那个朋友的编导朋友,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无用功啊(虽然很无情,但早点用网络寻求帮助就不会让女主待那么久了,你可是经常待在网吧诶!
一开头就想说就那么信朋友吗?
瞒着家庭给别人做高利贷担保本事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电影过半也想说,就那么信大使馆吗?
老是盲目相信别人,还莫名自信固执是可以的吗?
一开始说什么护照都没有的大嫂,emmm可以说这个电影确实把男主那种想包揽一切但能力不行的形象立住了,但最后也是他朋友擅自去网上寻求的帮助,人不坏但看起来很气人就和女主一样,不知情这种东西,小了没事,大了是罪啊(即使运毒不知情也判了一年我认为是合理的,因为逃海关成功之后带来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以及,呜呜呜,监狱同寝和最后同为韩国人的翻译留学生的女性友谊真的是在那里很安心的存在,虽然她们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再见了,萍水相逢的友情通过电影记录了,也不算无疾而终吧扣一星是最后法庭自白,感觉emm说的有点怪,有种失去个人身份的感觉
使馆官员和政府部门的刻画基本上是脸谱化的,但韩科长那个角色相信不少看客会会心一笑,它绝对还原了基层公务员的真实状态,就是所谓平庸的恶,这种平庸的恶,其实就源自于普通人心中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
这种冷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不管是捧着铁饭碗的公务员,还是没有正式合同的打工族,在面对一份压力颇大或没有多少热情的工作时,很多人面对普通服务对象(在不影响他饭碗的前提下)采用的态度就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
不管你在彼时彼刻是多么的心急火燎,多么的窘困无助,他们的冷漠都会在内心筑起高高的隔离带,对你的急切、无助、焦虑、甚至绝望无动于衷。
而最为讽刺的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既是“高台”上提供服务的人,又是“高台”下需要服务的对象,当一个人在“高台”下受到别人的怠慢与推拖的对待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一边抱怨着自己受到了无视与怠慢;一边又在自己的“高台”上以他口中谩骂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来对待“高台”下需要他提供服务的对象。
那些看完本片对韩科长一通烂骂的人,真正把你放到了他的位置上,你又会做得好多少呢?
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
不如先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将心比心的面对自己的每一位陌生的服务对象开始做起吧。
抨击政府无能,体制缺陷,揭短板反讽的作品在韩国类型片里已经是家常便饭的题材,办事效率低下的警察,永远抓不到的嫌疑犯,抓到了却也没法定罪最后只好引向复仇或是自救的结局,朴赞郁奉俊昊拍了不少,其余卖座主流类型片也有不少佳作。
方银振自己早期拍的《奥若拉公主》,选择的也是我要复仇以暴制暴的路子,但这一次,她摒弃了类型片的强烈风格化,转向了以情动人。
坦白说,完成度不算特别好,抨击和反讽这一块,用力有点过头,叙事也老实直白,煽情手法上略嫌生涩。
不过,也还是能够被这部电影感动到,因为它依旧述说了人性的执念与顽强,就像方在自己的采访里说的那样:“我的电影里,没有所谓的弱者,人类远比自己想象的更顽强。
”但在这个略显冗长又并不复杂的故事里,要靠什么来将这样的信息传递到观众心里,全度妍的表演毋庸置疑是最重要的,此外,细节之处的写实和情感线索也有几处值得说说。
使馆官员和政府部门的刻画基本上是脸谱化的,但韩科长那个角色相信是不少看客会会心一笑的,它绝对还原了基层公务员的真实状态,就是所谓平庸的恶,哪怕有最上层的长官或者最高层的法律条文或规章制度,办事的步骤遵循的基本还是那句话“我要请示一下领导。
”白胜宇演得很出彩,基本上把握了那种有点儿装,有点儿端,又有点儿孬的姿态。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刻画也挺写实的。
高修饰演的丈夫,本事不大,心眼不坏,对老婆动不动还不是特耐烦,庸常男子的急躁与怯弱他都有,所以后来这拯救我妻子的戏码拍了这么久,也建立在他日常性的这面之上,蜕变这词,用在他身上也恰如其分,慢是慢了点儿,走了许多弯路,但小人物那股死磕的劲儿是演出来了,比后面的煽情演得好许多。
煽情的主要任务是交给全度妍的,也是这片吸晴的关键。
女主历经两年牢狱之苦,从惊慌失措到受尽欺压,日子久了慢慢接受了现实,学会了自保,也学会了反抗。
人性是这样,有人依靠时,你便相对脆弱;孤立无援时,你比你想象得更顽强。
庸常的困境里有人生的侥幸,未必能成就生存动力,绝境中的孤独与希望倒能照亮成长。
女主最后的法庭自白,是本片最煽情的一场戏,但不是常规卖力的洒狗血,静妍的自白里,没有怨恨,没有愤慨,道出了迫切,也道出了反思。
两年时光承载的成长与蜕变,不仅仅是静妍的顽强,也是丈夫的担当,还有串起希望和思念的女儿也愈发懂事了,最初吵闹着要豪华玩具的她也能微笑着拉着父亲的手,说出“我不要生日礼物,只要爸爸就好。
”反讽的戏,也是最后那场拍得最好。
哪怕前面花了大篇幅正面刻画使馆官员的丑态,也还是电话桥段设计得相对高明。
最美的一场戏,无疑是静妍从警车出逃跑向异域之海时的张望,美丽且熟悉的风景,足以撑起全部信念,全度妍演出了那份忘我,像要把这片蓝色大海吸入体内的那种迫切与感动,被自然地壮阔所包围,哪怕只是短暂的那一瞬间,却足够震撼。
大概也正是在那时,回家的路,开始由迫切慢慢演化为一种踏实的等待,在陌生风景里,顽强地,冷静地,延续生活。
看似荒诞但又让人不得不警醒的电影,后劲儿太大了,全度妍的哭戏感染力太强了,她一哭,观众就想跟着哭!
高修颜值是真高,为家人打拼的成熟男人还能帅气十足!
给电影增加了很大的看头!
看电影的愤怒不亚于看校暴题材,不作为的gj,视普通人为草芥,这何尝不是一种暴力,比肢体暴力更让人疼!
佩服人家影视作品的自黑,娃娃鱼说“我们gj的网络可是很厉害的”这是黑键盘侠吗。
为了坚持看完这部132分钟的电影,我要承受自己不得不持续流泪超过100分钟,虽然实际的痛苦不能和主人公宋静妍比,但要不是为了尽可能看完全度妍的每一部戏,我真的不会也没有必要如此折磨自己。。。
我甚至有一个更过分的类比,看电影的我就像走私原石的女主,明明知道有风险,可却有不得已的苦衷,即使遭受了难忍的痛(心烦),但最应该责怪的始终是当初作出选择的自己。
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要不就不写影评了吧,实在是不知道写些什么,但强迫症又逼着我要给自己一个交待,给全姐一个交待(自作多情)。
关于这部电影,我直接说结论,不喜欢。
理由很简单,所有情节都是直给,完全不给观众思考和喘息的机会。
我知道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并不怀疑其真实性,也知道韩国电影是出了名的敢拍,所以也并非要质疑题材犀利、揭露直白。
只是从电影开始到结束,我的观影感受都只有一种,就像是把世间所有令人心痛的折磨都怼在我的眼前让我看,所有令人作呕的食物都塞进我嘴巴逼我咽,所有不堪丑陋的话语都在我耳边无限循环不得不听,然后换来的大概就是生理性的呕吐这样的结果...愚蠢又暴躁的丈夫,变态又残忍的狱警,愚蠢自私官僚冷漠到残忍的大使馆官员。
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拿着电话奔跑的爸爸却始终无法将妈妈打来的电话递给女儿,与律师、法官进行了一万次泪流成河的鸡同鸭讲却始终无法达成交流的女主,已经寄到法国大使馆又被一次次无视而石沉大海的审判材料...我已经不想再回忆了。
有高赞短评"你的国家不爱你怎么办?"如果这就是电影的主题,当然我认为这就是电影的主题,要批判韩国政府,要倾诉百姓的苦楚,但,一定要这么拍吗?
当我们讨厌一个人,抵触一类行为,质疑一种制度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全盘否定且批到体无完肤吗?
人都有恻隐之心,行为都有其内在逻辑,一个民主发达国家的政府就真的没有一点值得认可的地方吗?
这种表达,在我看来既不高明也不合情理,甚至可能会激起逆反心理。
以上,我不喜欢导演的表达,太激烈了。
就像某个年代的人,用昂扬的激情呼喊着最激烈的口号,甚至(故意)不给大家时间去思考究竟喊得是什么,只要朗朗上口还能群情激奋就好。
照例要夸一下我远在韩国如女朋友一般存在于我心上,这个世界上最棒的演员全度妍女士。
最厉害的一场戏是老公和摄制组一同到了加勒比海去看望女主,当老公边喊着静妍边敲门时,镜头给定在女主紧闭的门,我当时就非常期待这场戏全度妍会怎么演。
静妍没有立刻开门,而是以正常的速度打开门,看到老公的一刹表情只是淡淡的悲伤和略有失焦的眼神,接着是掩面蹲下呜呜的哭泣,俩人隔着防盗门的铁网哭了好一阵子静妍才在老公的提醒下打开了门。
其实我只是期待这场戏并不知道怎样才是最好的表演,但全度妍永远不会让我失望。
痛苦和绝望已经让静妍变得迟钝,以泪洗面似乎都出于惯性,即使见到了最思念的亲人也都忘记了开门拥抱而只是蹲下来抱住自己哭泣,一个人经受了多少精神上的苦难才会变成这样,哎,我也跟着全度妍从头哭到尾啊...今天的我依然很爱全度妍
两年的牢狱关押,让一个女人失去生活的尊严,让一个四岁的女孩缺失母爱的呵护,让一个男人独自承受生活的双重打击。
是磨练和成长,也是痛苦。
政府的不作为加深了平民心中的怒火,进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电影更是在用镜头语言抨击一些身居高位却不作为的政府人员。
他们只是不想麻烦,女人就因无法受审而在异国他乡关押两年。
最后的那段大使馆的电话更是在讽刺政府机关并没有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办公依然是没有效率,愚昧的追求不实的章程。
但最后一家人相拥的画面定格,更是在告诉观众,善良和正义是可以并存的,痛苦和磨难更让爱迸发出温暖的力量,这种爱感人至深,令人动容。
韩国电影最佩服的就是他的写实,一个相当自大的民族却敢于把它阴暗和不堪的一面破开来展现给世界
煽情滥情失真
拍了部电影来骂公务员
韩国每年都会有几部抨击政府体制的电影,此部直接把韩国大使馆和公务员黑出了翔。
继韩国警察无限被黑之后,忠武路的枪口对准了韩国外交人员。
所以说,我最痛恨效率低下敷衍了事的人和机构
因为故事本身很简单,于是拉长到两个小时就有点煽情过度的嫌疑。黑大使馆黑得不留情面,以至于到了结尾还要再杀个回马枪,真实事件里面大概是大使馆的全责。重点全部被放到全度妍的演技上,又有点个人秀不像个人秀,有点难受的平衡。
全度妍真的老了,但是演技还是顶呱呱的。但是想要超越《密阳》中的表现这辈子是不可能了。但是这部电影我是在电影院看的。但是我为什么要说这么多但是?
虽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是我仍然觉得不如奇怪的她好看
虽然我哭了,但这是我泪点低。剧情真是漏洞百出,太特么扯淡了。这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这片子的“犯罪”标签,我没看懂。
没看简介光看开头我误以为丈夫是反派,可是了解故事背景后,只能说底层民众在巨大势力之下,单独的个体都是蝼蚁,管你是好是坏。最后民众疯狂敲键盘救女主的场景没让我觉得感动只让我觉得害怕。网络舆论的力量很强大,可是网络舆论是可以被控制的…如果是大使馆的人在引导舆论呢?在2023年,有些东西底层压根发不出来,可是底层又会被误导,可怕……
韩国官员不作为导致被冤枉的母亲回家艰难
故事简单,沉重。
又是一部坏电影里面的好电影,不觉得感人,男主人公那么可恨,女主只余可怜。最后外事交通局的电话讽刺得够厉害。无论国外国内,不敢指望国家政府有什么关怀,维持个基本安定,让我能安心赚钱就好,吾辈升斗小民只能老实做人小心过活,也就免去求告无门呼救无路的痛苦
無論怎樣,這男的為什麼不早點飛過去........再借高利貸也要去啊
一般般😌
走私原石,结果是白粉,内裤被法国警察认定为情趣用品被没收!哈哈哈🤣!妈的,韩国大使馆真的狗屎!这些没有人性的狗官!诛九族!
呆了这么久,语言还不学,到处韩语哇哇叫,活该如此。
2014年12月23日看过,韩国电影真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