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须废话,言简意赅,2280个字符。
这是一篇对《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总结性的剧评 昨晚在停电断网的黑暗时光中,仿佛回到前现代的光阴,孤苦伶仃地抱着电脑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完整二刷了一遍,悲伤又愉悦。
在说我最想说的话之前,先对本剧在技术上做一个蜻蜓点水式地综合点评。
剧中实景都笼罩着一层时代滤镜,如同百老汇舞台,璀璨闪耀,如梦如幻,无所谓富贵贫贱,所有的场景都是高于现实,却并不脱离现实,那是一种艺术化的经典的现实,却更能让你嗅触到那个时代华丽而文艺的气息。
塞纳河岸的忧愁剧中的音乐和本剧一样堪称艺术品,所有歌曲都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作品,或叙事,或抒情,或戏谑,或悲情,无不与本剧的剧情和风格严丝合缝。
如果我记忆没有出错,我记得第一季和第二季有两首歌曲中,甚至出现了主角乔尔和苏西的名字,名字巧合倒也罢了,但是歌词内容竟然和人物情节天衣无缝,配乐真是一绝。
本剧有大量的单镜头调度,尤其是在每集的开头喜欢使用这种大手笔的运镜,在一个甚至多个空间之中,镜随人动,穿梭接龙,在移动中形成分镜,用一个镜头表现多人,甚至将过去和现在同时容纳在一个镜头之中(如果我没记错,第一季有一集这样表现了米琪和乔尔搬进新居后又搬家分居的事情),有条不紊,爽快利落,又没有故意炫技的浮夸之感。
本剧有很好的精神内核,也抓住了当下人们的思想和关心的话题,但是这些并不能保障一部剧的出色和成功,讲出好故事、塑造好人物,才是木桶理论中决定水面高低的那块木板。
本剧是喜剧,大量的笑料和段子绝对不会让观众失望而归。
虽然像兰尼·布鲁斯讲的一些段子时代感太强,可能不好懂,但是浸入那个时代氛围,理解当时的背景,就会发现那些段子真的很好笑。
剧中很多人物都是行走的笑话,作为主角的亚伯、米琪、苏西、莫伊舍、伊莫金就不用说了,就连那些走过场的配角不经意冒出的一句可能让你忽略掉的台词,其实都能令你或是捧腹大笑或是会心一笑。
防火防盗防麦瑟尔一家
调侃小野洋子的冷幽默当然了,即便你会忽略以上所有的一切,你怎会忽略掉麦瑟尔夫人连轴转、不停换的服装呢?
任何一个决定要娶米琪的男人都要做好她拥有四万顶帽子的心理准备。
接下来说我最想说的话。
什么是个人觉醒?
个人的觉醒不能仅仅是一己小我的下意识之举,而应该自觉地思考,推己及人,将自己放在与他人同等的位置,将个人放在整个世界之中,既关心自己的尺寸得失,也观照大千世界的无数生命。
米琪的独立唤醒了母亲萝丝年轻时的梦想,萝丝的出走唤醒了丈夫亚伯对自己的尊重,到季终之时,懦弱保守的亚伯也毅然裸辞贝尔实验室的美差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职,像他年轻时一样跟那些他看不顺眼的大人物来干一仗。
和米琪藕断丝连的“准前夫”乔尔虽然难舍,但他祝福了米琪的人生选择,自己也投身振兴家族企业的工作之中。
房租和电话费都付不起的经纪人苏西,改变了从前唯利是图、不讲人情的价值观,成为米琪的战友和拍档,为米琪和业内大佬硬顶,放弃了喜剧巨星苏菲的丰厚邀约。
他们都在变成更好的自己,变得更像真正的自己。
有这样一种伟大的人和人格:不仅仅是自己超越自我,克服时代,同时也影响同类,使所有人都变得更好,从而改变时代。
苏格拉底如是,耶稣如是,玛丽·居里如是,甘地如是。
米琪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也有这样的人格。
伟大的人改变群体,伟大的人格改变时代。
什么是社会进步?
我们常常觉得“社会进步”这几个字一字千钧,其实社会进步就是一件积跬步而成千里的事情,有点像愚公移山,一年两年,山还在那里,一代两代,高山成了小山包。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人类历史常常以百年千年为计量单位,任何一样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可能是数十上百代的人争来的结果。
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龚自珍辞官南归途中写下《己亥杂诗》三百一十五首,仰天呼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鲁迅在自己剪掉辫子的照片背后写下《自题小像》,与友人共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到共和国十一年(1959),毛泽东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家乡韶山,傲然写下《七律·到韶山》:“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多少代志士、壮士、烈士、死士为一个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但是这个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终点,因为历史虽已越过两百年,但是我们的国家和国人在一些关键领域的进步仍旧有限。
鲁迅 沙飞摄 1936 喷墨打印放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一剧中,我们所说的的社会进步——可能就是兰尼·布鲁斯能够在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讲他的黄色笑话和政治讽刺,为此他已经倾家荡产、入狱次数不可胜数,但他还是不断走上舞台,不肯闭嘴;可能就是豪厄尔得到真正能够欣赏艺术的观众而不是那些以金钱衡量艺术的庸俗人群,为此他已经穷困潦倒,却还是将自己最用心的作品藏之斗室,不容亵渎;可能就是米琪·威丝曼不用困守家庭,拥有与男性一样的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的权利,为此她失去了婚姻和爱人,备受冷眼和欺侮,但是她已经做好了接受孤独的觉悟,不舍自我。
在看似牢不可破的时代禁锢之中,你可能是一个女人,一个男人,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妻子,一个丈夫,一个母亲,一个父亲,一个底层人士,一个中产阶级,一个家庭主妇,一个公子哥,一个科学家,一个喜剧演员,一个画家,一个小经纪人。
你会无助,你会感到屈辱,你会觉得不公,找不到这个时代、这个环境本应具有的平台和出口。
但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真相是: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会遇到无法跨越的绝境。
但是每个人都不应该放弃,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内心的自己,坚守自己独立于一切外物的个人人格。
因为只有人格独立,才有真正的自由,精神的自由。
大时代中,这一个个人的挣扎汇聚起来,就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
以自救,来救人。
公号:段雪生。
微博:段雪生。
往期剧评:《细说真探》《细说麦瑟尔夫人》《细说天才女友》《细说威尔森夫人》《细说兔子共和国》
近期的美剧质量都拍出了新高度,这部片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电视剧,应该也是截至目前我最喜欢的。
自从大女主类型题材开始从好莱坞蔓延到全球,越来越多以女性为主要视角的故事被拍了出来,然而,等你真的去看的时候,会发现在形式上的确女性作为主角了,但骨子里面依然有一股非常浓重的“丧”的味道,虽然女性在性格上或者社会资源上被优化过了,但若有若无显示出来的自卑和低男人一等还是随处可见。
从韩国的傲骨贤妻,日本的昼颜,中国清宫女人戏,我的后半生之类的(中国好像根本没有大女主戏),使女的故事等等,归根到底,女性改变的起因还是因为男性,比如被男性抛弃、欺骗或者深深伤害后,她们不得不自立自强起来,从而由内而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但是这种转变依然依赖于男性,不是靠女性的内在力量激发出来的,而且最可惜的部分在于,无论这位女主经历了怎么样的自我提升,故事的套路/结局也还是一样的,“这位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
得到了一个更好的男人。。。
”,不免还是觉得很狭隘,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的生活磨难,好不容易想明白了这么多的生活真相,最后依旧不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的、不依靠任何人的个体呢。
但是麦瑟尔夫人不一样,她虽然在一开始也遭受了背叛,但并非一种凄惨兮兮的被抛弃(被男人厌恶嫌弃),是他的小男人丈夫跟不上她的节奏而走开,Midge也没有可怜兮兮的挽回求复合而是选择“正好我有时间追求自己的梦想,我无论如何都要去做”,反倒是他的丈夫求复合被拒绝了,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Midge的身边也出现过好几次的王子人选,包括脱口秀明星,尤其第二季里面,Midge被一个非常有钱的犹太医生追求,有才多金,堪称白马王子的经典形象,但是M并没有去上演什么王子公主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套路而是继续追求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成功的梦想,心里想的只有脱口秀这一件事,没有钱还各种坚持,遇到别人的打击报复,M都还是非常乐观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即便是做一个电话接线员,做一个很不入流的次要跑场演员,她都没有放弃。
我喜欢的点也在这里,M自始至终在和男人的打交道之中都是充满自信的,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抛弃掉的女人,也没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哪怕父母和朋友为她深深担忧,她也没有产生过“是我不够好吗,我配不上吗”这样的自我怀疑,而是觉得自己一定可以配得上,这一点就和其他所有的剧都不太一样,说到底,女性的独立应该是人格上的独立,有自我意识和自尊。
当然我也不是女权,也并不需要过分夸大女性意识,但是我觉得这种趋势也是好的,尤其在眼前由于市场紧缩加上二胎风波女性在社会上的生存环境和舆论地位,我们需要有一些作品来真正表达女性的独立意识。
我的生活我自己做主,我敢表达出来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一个女性也可以任性可以内心很纠结,可以做一些不明智的选择(比如拒绝一个金龟婿或者去做一个可能不会成功的职业),可以是谁的妻子和母亲,但同时也是可以勇敢的说出我就是我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确是个了不起的故事。
这部片子整体设置的背景选的很不错,故事紧凑,尽管有些段子实在是比较难欣赏。
我也非常喜欢Midge和她妈妈的衣柜,经典的连衣裙加大衣的组合系列,真让人怀念那个年代decent的女性的风采,比起流行风,那些嬉皮的潮流和着装风格,那个年代的手提箱子、大衣、手帕、帽子以及各种讲究都让我更喜欢一些,生活需要仪式感和庄重感,我总觉得现在轻佻的随意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如口中所说的“让人减轻压力”,还是找一个随便不经意的借口不好好负责,那些庄重的做事风格虽然沉重,但每个人也因此更注重自己的道德和选择。
绅士依然很绅士,女性美丽却不够进步,但好在没有礼崩乐坏。
第二季比第一季优秀太多。
可以讲的很多,人物性格都饱满很多,包括很惊喜的老麦瑟尔夫人,尽管看上去一点都不老,但很喜欢她在巴黎那一段很有个性也很有力量,可惜回来后感觉有点衔接不上,除了一段怂恿女学生和派对后留给女儿收拾的戏之外很少感觉到她在当时巴黎的那种独立女性状态,可能当时回来上车时那个戴上帽子的她就隐预了后来隐藏个性的伏笔;然后女主也很惊喜,很喜欢最后的处理,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命运,选择一个人而放弃了一段旁观者都看似美好的婚姻,她可能开始真正觉醒了,就像那个疯狂的艺术家说的那段话,可能创作出一个完美作品就着拥有了一切。
其中的全然投入必然要舍弃一些东西,这些剧情都层层叠进非常好。
再说女主的父亲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转折,自以为了解和掌控的一切原来都不是他以为的,我猜他最后是不是想回巴黎的。
最有惊喜的就是前任丈人了,看似疯疯癫癫,但劝儿子不要被他们的公司困住,去寻找自己的人生的那段戏实在太精彩,非常感动。
先语无伦次的码一段,应该会二刷一遍的时候再好好写一个,还有这季的衣服也太美了吧,什么神仙造型师啊
我当然可以选择做公主,做骑士,甚至做恶龙。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回归了。
所有具有女权意味的剧集里,我可能最喜欢这部。
但,是因为一个听起来不那么女权的理由:有很多好看的小裙子。
方领显脖子长,袖子遮胳膊,腰身一掐,特别好看
这个马卡龙一般的颜色搭配,好想一口吃掉
梦露风格的条纹裙华丽的小裙子,好像和“女权”一词有点冲突。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里,迪士尼公主们脱下公主裙,换上休闲装,全都发出了小猫般的叹息。
啊,这么舒服的衣服,是真实存在的吗?
那些勒腰束胸的变态衣裳,是用来惩罚女性的吗?
麦瑟尔夫人在上世纪50年代,女性大多做主妇的年代里,上台讲脱口秀,挤进男人的行当,算得上先锋。
可她还是痴迷于那些勒得人无法呼吸的小裙子。
都是女权ICON,为什么麦瑟尔夫人就能穿着各种好看的小裙子?
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Season 2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第二季2018解毒指数:8/10导演: 埃米·谢尔曼-帕拉迪诺类型: 剧情 / 喜剧主演: 瑞秋·布罗斯纳安 / 迈克尔·泽根 / 艾利克斯·布诺斯町 / 托尼·夏尔赫布01麦瑟尔夫人对各式小裙子、化妆品的爱,你要说是被男性审美教化,倒也没错。
第一季里,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她的护肤流程。
丈夫睡下后去卸妆、贴面膜
丈夫醒来前卸面膜、化妆丈夫从来没见过她不化妆的样子。
夸张到,拍完这场戏的第二天早上,麦瑟尔夫人的扮演者,瑞秋·布罗斯纳安,脸蛋就跟“婴儿的屁股蛋”一样嫩。
但和出轨丈夫分了手,脱口秀事业也在艰难前行,新一季里的麦瑟尔夫人,再追求美丽,也没什么功利目的了。
她对好看的衣服、精致的妆容,那是纯粹的热爱。
第一集里,妈妈出走巴黎,她在街头的关注点却是别人家的帽子看到化妆品柜员的不靠谱推荐,仿佛宇宙的秩序遭到破坏。
忙不迭插手推送合适的口红色号、香水型
去度假,恨不得把整个衣柜带去
当得知自己能重返露华浓柜台,立刻放弃度假赶回纽约这不是真爱,还能是啥啊。
她将在化妆品柜台工作,称之为“重返聚光灯下”。
对好看小裙子、娇艳的口红、亮闪闪的眼影的爱,已经成了她表达欲的一部分。
没有它们,就没有这个闪闪发光的脱口秀演员。
02当然要承认,这些东西,有时候是精美的牢笼。
为了找到50年代的感觉,瑞秋去eBay买了很多当时的女性杂志,发现其中充斥着教女人怎么找丈夫的文章。
确保你闻起来香香的。
说话声音不要太大。
不要穿太鲜艳的颜色。
应该吃多少。
那些华服美裳,对当时很多女性来说,是找丈夫的武器。
麦瑟尔夫人,是念过大学的精英女性,但在第一季与丈夫分手之前,她的理想,从来就是做一个完美小姐,一位妻子。
这一季里,有两处,对当时女性的这一处境,描绘得既无奈又滑稽。
先是麦瑟尔夫人的母亲,罗斯,去和一群女研究生聊天,结果把整个艺术系的女生,都清空了。
你们学这么多知识,打算做什么用啊?
教书。
可是没有女教授啊?
艺术家。
美国也没有女艺术家啊?
你们是想找丈夫吗?
也可以啊。
但是艺术学院可不是好选择啊,你们该去商学院。
一场随意的聊天后,一半人退学,另一半要转学去商学院另一次,依然是一堆天真的姑娘叽叽喳喳未来的事业,诗人,百老汇演员……麦瑟尔夫人的经纪人苏西闷闷一句:你们知道那些永远都不会实现对吧。
那时候的姑娘也不是没理想,也不是没努力钻研过,只是没人会拿女孩的理想当回事。
最后她们就只剩下一条路:用比较可爱的容貌,比较知书达理的品行,去找一位靠谱的丈夫。
于是那些裙子,化妆品,就太重要了。
可同时,这些美丽的东西,又成了桎梏。
在做完背景调查后,瑞秋得出一个结论:50年代的美女比现在多多了。
美丽曾经是常态。
那时候,如果你是个女人,在你盛装打扮完毕前,你绝不会出门。
这得花上你12个小时。
所以你当然没法去工作了——你根本不可能按时打卡。
03关于女性ICON到底要不要、能不能打扮得美美的,仍然时不时引发争论。
关于[神奇女侠]的女权意识,詹姆斯·卡梅隆和影片导演派蒂·杰金斯有过一番论战。
卡梅隆说,盖尔·加朵版的神奇女侠,是种倒退:她是被客体化的偶像,只是好莱坞男性反复拍的那些陈词滥调。
她是以色列小姐,她穿着勾勒身体线条的紧身衣。
她那么光芒四射。
(第二次回应)他认为这样一种女性形象,仍然在迎合男性审美。
怎料遭到口诛笔伐。
而杰金斯的说法是:卡梅隆无法理解神奇女侠对全世界女性的意义,这不足为奇。
因为尽管他是伟大的电影人,却不是一个女人。
我倒觉得不能如此简单看待。
卡神比谁都更早扛起女权大旗,他血管里从没有半滴直男癌的血。
几次婚姻,他生命中爱过的女人,也始终与他势均力敌。
他是拍出[终结者]、[异形2]的卡梅隆。
他塑造的女性角色,是这样的:
[终结者2:审判者]里的莎拉·康纳,弹无虚发
[异形2]的雷普利,也是一枚悍女2010年的奥斯卡上,前妻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击败[阿凡达]获最佳影片。
毕格罗的电影,一般人看来也十足十的男性手笔。
毫无哀怨或小情小调他和杰金斯的分歧,实际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是理想主义女权和现实主义女权的分歧。
杰金斯追求的,是纯粹的、终极的、理想化的女权:一位强大勇敢的女性ICON,依然可以天真,可以展现女性曼妙的身段,无需掩饰自己的性别特征,就可以获得尊重。
而卡梅隆则看到了危险:在这个男权仍占主导的世界,无论女性ICON多么强大,她那99%的力量仍可能被直男癌们视而不见,而只关注她另1%的长腿细腰。
所以他不肯有一点点示弱,哪怕示弱并不是初衷。
04只是我出于个人立场,实在不想因为怕被误读,就干脆不写字。
麦瑟尔夫人,她被她的小裙子定义,又不止被小裙子定义。
她永远穿着那件黑色小礼服登台,各种俱乐部里,人们见她要表演,都会问她,你是不是歌手?
因为说三俗段子,非当时女儿家的行当,也非穿小礼服干的行当。
直男癌同行们挪揄她,她就穿着那件小礼服反击:
以取笑她为乐,称不上什么大丈夫她更说出了本季最掷地有声的一段话:
谁比女性更有资格表演喜剧?
她因为这些言行,成为英雄,成为女性ICON。
至于外表,穿不穿裙子,既重要,也不重要。
当她因为需要找丈夫而穿,就是灾难。
当她因为自己喜欢,穿不穿,根本不打紧。
瑞秋回忆,她因为容貌苦恼之际,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对她说:你的脸,是通往你人生的地图,从中你可以看到你为什么是今天的你,为什么你会想要抹去这一切呢?
类似的话你也许在别的地方听过,但麦克多蒙德说出来,我觉得特别震撼。
从[冰血暴]到[三块广告牌],她每个角色都那么寸土不让,蹙眉的皱纹,都宣告着绝不妥协。
[三块广告牌],皱纹,灰头土脸的打扮,与“温柔”无关的性格我是一个喜欢《飞天小女警》的女纸,很大程度就是因为,那里既有爱蝴蝶结的花花,天真俏皮的泡泡,又有假小子毛毛。
你是什么样子,都可以做英雄。
甚至更多。
有一集里,公主等着王子降临,搅得毛毛异常暴躁:你可以自己打败恶龙,不要等王子来救你!
毛毛进行了长时间的女权教育最终,公主发现王子是个怂包,只能自己胖揍恶龙。
正当小女警们以为公主终于想通了,她却说,我能打败恶龙了,但是我还是想做小公主,我要做自己,我就爱穿小裙子,你们凭什么逼我做小女警。
哈,小女警们才发现自己的女权意识,也有局限性。
何必非要做女英雄,一个真正平权的世界,我当然可以选择做公主,做骑士,甚至做恶龙。
不论男女皆是如此。
参考资料:[1]Madison Feller.Rachel Brosnahan Talks Season 2 of 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How to Be Funny, and the Best Beauty Advice[OL].https://www.elle.com/culture/celebrities/a25350690/rachel-brosnahan-interview-marvelous-mrs-maisel-season-two/.2018.12.6.[2]David Ehrlich.‘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Was Perfect — So ‘Change Everything’ Was the Plan for Season 2[OL].https://www.indiewire.com/2018/12/marvelous-mrs-maisel-season-2-interview-amy-sherman-palladino-rachel-brosnahan-1202025773/,2018.12.6[3]Chloe Foussianes.Rachel Brosnahan, Star of 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on the Funny Women She Admires[OL].https://www.townandcountrymag.com/leisure/arts-and-culture/a25398488/rachel-brosnahan-the-marvelous-mrs-maisel-season-2-interview/,2018.12.6[4]Matt Fernandez.James Cameron Calls ‘Wonder Woman’ a ‘Step Backwards’ for Female Protagonists[OL].https://variety.com/2017/film/news/james-cameron-wonder-woman-praise-misguided-step-backwards-1202538440/,2017.8.24. [5]Jake Nevins.James Cameron repeats Wonder Woman criticism: 'That’s not breaking ground'[OL].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17/sep/27/james-cameron-defends-wonder-woman-criticism,2017.9.27. -文: 姜不停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对照《天才女友》和《麦瑟尔夫人》,我承认后者的服装化妆布景是吸引人,但麦瑟尔夫人就算在舞台上露了奶子,她还是一个很安分的女人,对父母有所不满,也就只敢在舞台上取笑他们一番,而从不会把内心真实的感受对他们和盘托出。
可以说这种隐忍是出于对父母的尊重、爱,但他们的亲密关系难道是靠微笑维系的吗?
跟医生男友的交往,他从顽固不迁就,因为一起搭了趟车、看了场话剧就变得情意绵绵……场景一会儿跳到巴黎,一会儿跳到度假村,前夫恨不能在每个场景都出来掺上一脚,但他们的共同话题除了孩子、除了她不得不向父母隐瞒表演者的身份、除了他觉得她舞台表现力不错还有什么?
哦,他父母还在她家衣橱里藏了一大堆钱……WTF,他父母脑子让驴踢了。
在观众看来,前夫的确是洗心革面了,问题是,他从没跟她谈论或是展现他的这些实质改变啊?
他们唯一谈的就是那张藏宝图。
她舞台上耍宝的笑料仅限于那点性话题,可是尺度在如今看来算不上什么挑衅,也就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算耸动。
没有针砭时弊,也没有刺痛或刺激公众敏感神经的现实话题,主要就是自曝夫妻之间那点事儿。
当她跟丈夫的关系已经没什么可吐槽的,脱口秀就只剩下密集掌声而没有实质内容了。
第二季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她母亲在大学进修时,跟艺术系的女生闲聊,她们都给深深刺激了,集体转去商学院上课。
那个时代,教育和知识只是一份体面的嫁妆,美貌是更优厚的本钱,但现在,这种情况改善了吗?
在社会的大多数看来,嫁个有钱人不还是女人最好的出路?
剧集末尾,因为兰尼的一首歌,她突然就决定一个人过下去,有钱的未婚夫结婚在即也毅然甩开不要了,why?
毫无铺垫。
观众就一厢情愿相信她奔向自由了。
明明受到明星的欺压给挤到了最不受重视的节目尾声,女经纪人咬牙切齿去警告对方,她还觉得是惹了麻烦,女经纪人还因为这份赤裸裸的威胁受到明星的垂青。
唉,麦瑟尔夫人居然没受任何欺负就成了人见人爱的百货公司王牌店员,因为长得美、热情助人为乐,所以走到哪儿都受欢迎,真的吗?
总之感觉她的那种美轮美奂的人生其实挺无趣的,因为有趣的、激烈的部分都给P掉了。
但在同事婚礼上口不择言又显得莫名其妙,故意搞砸别人的婚礼只是口无遮拦还是触景伤怀好些?
漂亮就是一层精美包装,打开包装发现所谓宝石都是塑料制品。
第一季让所有人惊艳,第二季编剧们用力过猛,前两集妈妈回法国追寻自我,爸爸也和妈妈重新陷入爱河,到了法国的女主爸爸变得浪漫的要死。
不得不说新男友医生本杰明这条线很可爱,两个怪人的恋爱,让人觉得很有趣,(虽然画家那里稍微有一点玛丽苏,所有男人爱女主,但女主看上无名作家画作梗还是很有趣的)医生这里也爱上女主,和女主求婚了。
(女主爸爸也同意了) 渣男前夫的洗白,都快要洗的掉色了!
前夫帮助爸爸妈妈,一会辛辛苦苦去银行借钱,打理工厂,一会要破产,一会借了高利贷,可是末了,前夫的爸爸给了他6万美元,让他寻找人生。
(我的感受就是,编剧团队,很可能没有修过金融会计的课) 还突出了渣男前夫的重视(男性)友谊,还有虽然我花心,但是我犯过错,就不能原谅我吗?
渣男前夫父母的线也很尴尬,暴发户也可以写的很可爱,但是他们显得更多的是让人尴尬。
(离婚了,两家人为什么还要在度假村一张桌吃饭呢?
)(穿着貂皮打麻将输了几千块)。
要表扬的是女主的哥哥夫妻两个人,不突兀,加戏,但是没有引起不适,最多只是觉得,儿媳妇很努力融入犹太家庭。
还有女主哥哥,工作很神秘。
女主经纪人不知道会不会背叛女主,(好吧我要承认,我还是不喜欢她随便用别人的肥皂)前夫哥最后说,要给女主开个俱乐部,女主父母看到了女主在电视上的精彩表演,慢慢认同了女主。
女主从接线员又回到了露华浓专柜(我真的觉得露华浓这个品牌应该出个合作款)脱口秀事业蒸蒸日上,还上了电视。
服装化妆道具,没毛病,很漂亮,我想要买她的同款,女主角妈妈很优雅。
女性独立意识不见了,放大了女主感情线。
给我的感觉是感情线喧宾夺主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了不起的点,在哪里?
但是,剧里很多人物都人设过重了,给人的感觉就是编剧团队用力的想把这个id做成10季的感觉,反而没有第一季的洒脱,包袱和企图心过重,令人窒息。
失望 ,但是出色的服化道和女主的身材,会让我继续期待第三季。
If you are alive,you breath.If you breath, you talk. If you talk, you ask. If you ask, you think. If you think, you search.If you search, you experience. ......And if you find,you doubt. If you doubt, you question. If you question, you understand.If you understand, you know. If you know,you want to know more.And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you life.如果你还活着,你就会呼吸。
如果你呼吸,你就说话。
如果你说话,你会问。
如果你问,你会想。
如果你思考,你搜索。
如果你搜索,你会体验到。
......如果你发现了,你会怀疑。
如果你怀疑,你就质疑。
如果你质疑,你会理解的。
如果你明白了你知道。
如果你知道。
你想知道更多。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你的生活。
不得不說,Midge在Apollo真的有些過了。
很多梗,或者說90%的梗都直指Shy Baldwin是Gay。
關於Mrs Maisel在Apollo的開場怎麼暗示了Shy是Gay的梗: 1. 首先,他們首次相遇是在女廁所。
2. Pretty/dainty/elegant, 都是她用來形容Shy的詞:美麗/嬌小/優雅3. 她說Shy有著Ava Gardner的顴骨:
Ava Gardner4. Arthur Miller都圍著他打轉。
Arthur Miller:獲得過普利策獎的知名劇作家。
瑪麗蓮夢露的第三任老公。
5. Shy太美了所以可以又演羅密歐又演茱麗葉6. Judy Garland Shoes: Judy Garland是綠野仙蹤的女主角。
她的鞋子就是那雙紅色寶石高跟鞋。
這就是Reggie覺得尤其過分的梗。
她說Shy可以像綠野仙蹤裡一樣,直接穿上鞋子敲三下就能到達目的地。
綠野仙蹤
Judy Garland
7.Shy的衣櫃裡都是Silk/Satin/Chiffon/chenille的衣服,絲綢,緞面,雪紡,雪尼爾8.Shy跟埃及豔後一樣喜歡泡牛奶浴
Cleopatra Milk BathOverall, she had it coming.
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不敢相信我输给了潘妮·潘。
一先声夺人,奠定基调。
第一场第一幕便是米琪在自己婚礼上滔滔不绝的一番演讲。
这段演讲可以体现两点。
一,米琪喜欢成为焦点,而且米琪口齿伶俐,说起话来包袱不断,这样的性格和才能是她今后成为喜剧演员的先决条件。
二,米琪有着令人感到恐怖的自律。
为了穿进束身的婚纱整整三周不吃固态食物,六岁便将俄罗斯文学作为今后的专业,十二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型,十三岁选定今后要上的名校。
这样苛刻的自我约束,为的是什么?
男人。
为了钓到金龟婿。
米琪称之为自己的终极命运(ultimate destiny)。
这很讽刺,那个时代,一个女人修身齐家读大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出色的老公。
不过想想如今,这一现象倒也并未灭绝,便不觉其荒唐。
米琪的这段开场也确定了本剧的喜剧风格。
在她煞有介事地讨论自己的“严肃”求学经历时,出现的画面却是她忍不住脱毛膏带来的灼热而裸奔,男友带她上夜店看脱衣舞表演,还有最后那句点睛妙笔“对了,蛋卷里包了虾肉”。
米琪一家是犹太民族,根据《利未记》的律条,他们不能吃没有鳞片和鳞片不明显的水生生物。
这件事得罪了教中的精神领袖拉比,四年之后米琪的母亲萝丝才让拉比消了气,答应在赎罪日来米琪家开斋,于是她来肉食店订货。
与肉食店老板相谈甚欢;来去途中,她喜笑颜开,时时向行人点头致意;还贴心地给自家楼下的看门人和电梯管理员带了食物。
种种行为表明她的外向健谈,与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且她穿着优雅,又长得漂亮,又会打交道,显然这是个出众的女人。
可是这样一个女人日常忙着干什么呢?
回家做饭,当厨娘。
她忙着做了一大盆牛腩,为了贿赂咖啡馆管理人,给她丈夫乔尔一个好的时段,让他上场说单口喜剧。
乔尔是个公司高层管理者,但是他的人生理想是当个喜剧演员。
这点在大学时代就已体现,当时乔尔请米琪去夜场看了兰尼·布鲁斯的喜剧表演。
可凡事都要天赋的,乔尔的喜剧天赋如何呢?
紧接着一幕,在办公室他讲的“勺子”笑话就露底了,那实在是个连放在冷笑话中都十分低劣的“笑话”,客户笑得也很假,完全是皮笑肉不笑。
对了,甘肃方言中,“勺子”就是傻子。
陈建斌2015年就有一部喜剧电影叫《一个勺子》。
二在一首嘲讽老北京的一口气不喘唱到底的老歌中,充满怀旧意味的镜头掠影了50年代的纽约街头,米琪带着“宝宝夫君”、梦想做喜剧演员的白领公子哥乔尔·麦瑟尔来到了纽约的老北京·那旮沓·格林威治村的煤气灯咖啡馆。
这儿是鲍勃·迪伦的起步之地,是《醉乡民谣》的取景地,也是剧中作为喜剧演员的米琪今后的主场。
现实中,煤气灯咖啡馆已然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米琪捧着牛腩肉来到吧台前,这时她未来的拍档苏西出场,伴随着一声阳刚浑厚的金属嗓,一个身材矮胖,穿着低调,但浑身散发着雄性荷尔蒙的女人走过来,接了一通电话。
电话那头应该是一个顾客在问店里什么时候关门,苏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可能等所有人走了以后吧!
挂了电话后,苏西说,索尔克医生真该给这些蠢蛋发明些疫苗。
乔纳斯·索尔克,犹太移民家庭出身,生于纽约,1955年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时代周刊》将他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个人之一。
可见该剧时间坐标在1955年之后。
我们甚至可以确定第一集的发生时间是在1958年9月,因为米琪的笔记本上写得很明白。
通过接下来苏西对米琪的一通吐槽,可知米琪为了能为乔尔争取到在黄金时段的上台机会,每周都会做牛腩肉贿赂咖啡馆管理员,并借口自家有一个人生病,以至于把家人都借用了个遍。
乔尔上台讲了一个有关林肯总统的笑话。
他先介绍一本书《隐藏的说客》,这本书揭露了麦迪逊大道的广告公司塑造政客的公众形象,使他们获得更多选票的内幕。
关于当时美国广告业的醉生梦死,可以参看《广告狂人》。
接下来以这个黑料为基础,引申出一个段子,假设内战时他们要塑造林肯的公众形象,他们会怎么做?
从这个段子我们可以看出喜剧表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针砭时弊。
乔尔这个段子讽刺的就是伪造名人形象的广告公司。
乔尔表演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学霸米琪可怕的一面,她拿出了一个粉红色、很淑女的笔记本,开始做笔记,记录的大概就是笑点、观众反应之类的东西。
但是她惊讶地发现有一个观众没笑,这人就是苏西,她一脸的不屑,像闻到了一堆污秽之物一样,扭头走了。
因为她是内行,知道乔尔抄袭了别人的段子。
米琪看着苏西的表情就是:这人怎么回事,真让人膈应得慌。
回去路上,心满意足的乔尔像个宝宝一样倚着米琪的肩膀睡着了,米琪却在思索怎样优化乔尔的表演。
她在丈夫上场前打点一切,为丈夫的小成绩欢欣不已,对丈夫的表演记录优缺好坏,还努力维护着丈夫孱弱的自尊心。
她甚至会在丈夫睡着后才悄悄卸妆,在丈夫醒来前又匆匆将妆容上好,如此心机细腻,乐此不疲。
为她的毅力感到可怕,也为她的奉献感到可悲。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扮演一个温柔体贴周到的妻子,一个完美的附庸。
可这不是真正的她。
三第二天米琪做完家务,从自己和丈夫住的9楼出来,坐电梯来到12楼父母家中,她的两个孩子也寄养在此。
米琪的妈妈萝丝的表现,让我们找到了米琪那样恐怖的自律行为的来源。
萝丝先是担忧米琪还在摇篮中的小女儿额头长得难看,会影响以后的人生,也就是怕她找不到一个如意郎君。
接着,萝丝又对米琪的手腕发表了意见,挑剔米琪的腕围有点粗。
米琪回家之后,我们就看到了米琪的精密体测,简直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当成了一台机器,脚踝、腿肚、大腿、臀、腰、胸,全部测量,就是为了控制自己的身材比例。
这件事是她的日常行为,已经进行了十年。
这显然也是母亲萝丝“传染”来的习惯,可怕的是,米琪还要将这个习惯“传承”到自己尚在吃奶的小女儿的身上,她拿起皮尺开始测量女儿的头围。
做完这些,她又要为丈夫的喜剧表演准备牛腩肉,为他带演出服,像个保姆一样打点一切,风风火火地为这个男人忙前忙后。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这就是当时女人的“正业”: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丈夫服务的家庭主妇。
带着牛腩肉和演出服赶到丈夫公司楼下,接住宝贝丈夫,然后在路上听他再发一通脾气。
接着来到煤气灯咖啡馆,找到苏西,希望为丈夫再调换一个黄金时段的演出机会。
苏西不留情面地嘲讽了米琪。
当米琪说自己和丈夫最好的朋友克利里一家也来看丈夫表演时,苏西故意装作惊叹克利里家是个大人物的表情,其实就是在讽刺米琪:真是了不得啊!
好大的来头!
乔尔在台下等待上场时,阿奇调侃他的破洞毛衣,说他是穷艺术家,乔尔显得自尊心很强。
这个情节也显示出乔尔没有什么幽默感,心理上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乔尔这次上场就没有上次那样幸运了,上次他靠盗用成名喜剧演员的段子赢得了笑声,这次他“大胆”使用了自己的“原创”段子。
所谓原创,也就是赶场路上他和米琪的一段争吵,创意还是米琪提供的。
这自然是可以利用的笑料,可是乔尔却不加任何戏剧处理,只是简单地将对话复述了一遍,结果全场寂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尬场了……结果慌乱的乔尔又拿出上次用过的那个有关林肯的段子,同样的段子在同样的地方重讲一遍,可想而知是什么效果了。
结果回去的路上,乔尔却将失败的原因归结到米琪身上。
米琪拿出笔记本想跟乔尔讨论,乔尔反感地制止了,这时有一个细节,他伸出的手型近似兰花指,这个动作可谓将他“纤纤弱质”的内心充分彰显了出来。
这个动作,他在台上表演时也做了。
饰演乔尔的迈克尔·泽根在外型上很容易就让我想起《教父》中饰演迈克尔的阿尔·帕西诺,他们都身形不高,神情内敛,长相清秀,但是气质上两个角色有很大反差。
迈克尔外柔内刚,而乔尔完全是男人女气。
表现乔尔的女气,演员主要从肢体动作上着手,他举手抬足都缺乏男子气概,动作幅度很小,力度不强,浑身显得松松垮垮、软绵绵的。
四因为乔尔的幼稚纤弱,接下来在家中发生的事情就十分搞笑了。
他要离开米琪,因为他感到不开心; 他打包离开的行李,用的却是米琪的行李箱;他说他不知道该怎么离开,因为他并不擅长此事;他非今晚离开不可,可是明天赎罪日拉比就要来家中赴宴。
他嫉妒一个在集中营待过的人讲出了自己没法讲出的笑话;他原封不动地复述了米琪建议的飞蛾段子,却将之视为自己的创作。
这个现实中的情节倒真是乔尔人生中“表演”得最好的喜剧,喜剧的高潮部分就是他供述自己出轨,而出轨对象是那个连电动卷笔刀都不会用的呆秘书潘妮。
这次争吵对米琪这个角色的推动作用是,她终于在乔尔面前展现出了更真实的自己。
对米琪突如其来的不幸遭遇,父母对明显有错的乔尔没有任何批评,反而对受害者米琪进行了训教。
母亲关心的是米琪有没有对乔尔说脏话和小三是否怀孕了,父亲做的是充当事后诸葛亮,以及命令米琪穿着乔尔最喜欢的裙子,将他追回来。
这段本应苦情的情节还是充满了喜剧桥段。
无论是妈妈跑到婴儿房大哭,还是她回来平静地说出对策;无论是爸爸把自己关进书房砸东西,还是他和米琪亦庄亦谐的争吵。
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五接下来就是经典的醉演情节了。
感情受伤和天生的谈话欲,让米琪自然而然地走到台前,奉献了自己的处子秀。
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喜剧天赋。
调侃厕所的方位和如厕的顾客,戏弄台下一对夫妻,随时与观众互动,疯狂吐槽秘书潘妮。
那个给玉米刷黄油的段子,字面上应该是说,玉米本来就是黄色的,因此刷黄油是多此一举。
借此嘲笑潘妮总是做错事,是个马大哈。
这场戏设置了许多喜剧元素。
比如台下那个呆傻得和潘妮如出一辙的女孩,她其实等同在给米琪捧哏,推进情节,引出米琪的许多笑料。
最令人心惊肉跳的高潮部分自然是米琪大发疯劲,袒胸露乳的桥段了。
不过这样的设置并没有制造出更强的喜剧效果,演员的表演也并不自然,还是显得比较突兀,更多的还是在吸引眼球。
值得注意的是,米琪被带走时,观众中有人在拍照,那就是盗版唱片商,他们将米琪的节目录制成品试售,结果卖得很好。
《麦瑟尔夫人》的每一幕几乎都像是情景剧,绵密的笑点,人物的喜感,对白的戏剧性,都远比正常的叙事片走得更远。
它的主题是表现单口喜剧的历史,它的呈现方式本身也很戏剧性。
虽然有些正常叙事的部分我其实并不太赞同包裹过强的戏剧性,因为这会让现实失真,笑料太过密集就真的成情景剧了。
米琪这场处子秀的成功在于她释放出了真我,无意识地(喝醉)将对个人不幸的控诉与戏剧形式融合在了一起,这也正是喜剧表演的要义。
这一步,是米琪走向喜剧演员生涯的开始。
但是本剧是多主题的,不只是表现喜剧表演的历史,也将女性生活史糅合在内,虽然不刻意表现女权思想,但是从剧中人物对白中,处处可见女性生存状态和思维特征。
比如米琪父母在米琪婚姻失败后的那番议论就很说明问题,他们都在米琪身上找问题,而不关心问题的真正缘由。
比如米琪接受高学历教育,日复一日严苛对待自己,最终却只是为了能在丈夫面前保持完美形象。
米琪与乔尔婚姻的失败,反过来证明了这种努力挣来的现状并不牢靠,充当花瓶和仆佣,显然也并不能让丈夫更喜欢自己。
从米琪醉后的那段表演内容来看,她思想的局限性也体现得很明显。
她最大的困惑就是,她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对妻子这一角色饰演得如此完美,自己比潘妮优秀不知多少倍,丈夫却还会抛弃自己,投入潘妮怀中。
这种思维逻辑自然还是陷在了以男子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之中。
她还没有学会离开“男人”这个字眼,从自身立场想问题。
但是这并不要紧,也并不奇怪,思想局限的突破也从来不以顿悟为特点,而是循序渐进的,更多时候是不自觉的,下意识的。
米琪答应苏西上台表演单口喜剧就是明证。
她虽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反抗什么或者独立做一件什么事,但是她感受到了自己对喜剧的热爱,她遵从了内心的指令。
因此,《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并不是一部特征明显的女权剧,创作者有意地进行了去符号化,但它却是一部下意识的女性主义作品,因为剧中主角下意识地在做着这样的事情。
这更符合历史的主流状态,这更合情合理,一上来就旗帜鲜明喊口号,那是主旋律的扩张式宣传。
微信:段雪生。
微博:段雪生。
《细说麦瑟尔夫人》全集剧评《细说天才女友》全集剧评《细说威尔森夫人》全集剧评 《细说兔子共和国》全集剧评
剧透预警!
一天看完了,第一集之后midge和joel的谈话把我给看哭了,明明就是两个很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
joel疯狂地工作其实只是掩盖内心的愧疚伤心和懊悔,我也很伤心你们两为什么不能复合啊!
后来我也慢慢接受midge和医生的恋情了,a decent job,两个人也挺合得来,算是现代社会表面上来看非常完美的结合了,医生对midge来说确实是个很适合度过余生的人。
不过最后midge还是去找joel过夜了真滴非常令人吃惊,我一方面为医生感到惋惜一方面又为他们两感情依旧而开心。
Lanny那方面我倒觉得两人没有啥爱情的火花。
看完这部剧我就在想,为什么现代的恋情都只允许同时有一段relationship,有另一个就会被舆论的口水喷死。
爱情并不是一对一的,而是由一个点向四处发射的,所以在这射线涉及的范围内可能会遇到多个互相喜欢的爱人。
简单来说,同时爱上两个人(是真的爱而不是乱搞的那种)也是很有可能的。
你说midge不爱joel了嘛?
你说midge在爱医生的同时就不爱joel了嘛?
所以说啊,结婚跟恋爱真的差太多了。
结婚是找个人凑合着一起生活共度生活难关,而恋爱是没有规则的,由心决定的。
(我怕不是在变渣的路上起步了……)这一季比上一季的进步之处就在于以midge生活为主线的同时又不忘时刻结合着其他人的生活状态。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abe,最后他居然想要离开贝尔实验室,又辞去终身教授的职务,真的变化很大。
rose也是,剧一开始就是她在巴黎的生活,虽然设施简陋,但却生活有滋有味。
susie的生活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和她家人的相处,和一家意大利移民的相处,时时刻刻为midge争取演出机会,到最后苏菲给她offer,让人看着很心酸。
joel依然没什么长进,每天都还是很萎靡。
joel的父母的生活也有所涉及,还有archie、midge闺蜜等等等等。
综上所述,我喜欢joel!
这季没有那个妖精秘书真是舒服多了(没有把出轨全责怪到女方身上的意思)希望joel能有个好结局!
感觉第二季女主的妈妈要开挂了;女主的脱口秀情节有点…脱线;这季编剧真的不行,情节脱线很严重
这是什么爱情观???
语速也太快了老是有几个角色交叉讲话以及前几集去巴黎去度假是要干嘛
剧情设计上还是有些看点的,比如爸爸和弟弟的生活与当时的zz有关挺有趣,女主的脱口秀事业发展反映的女性职业困境等等。真的不喜欢每季结尾尬推前夫哥,虽然觉得他长得挺可爱可个性也太不成熟了(好吧其实这也是我的自我投射)。配角们(爸爸妈妈弟弟朋友)按照美剧套路开始按部就班地发展出各自的剧情线了,recurring character比如医生也按部就班地领了便当(这个医生角色安插的太无聊了,就是一个工具)。。。虽然不是公台剧但还是套路性太强,不能期待太多。我这种两天看完全季的人就别纠结这么多了,还是去get a life把【
虽然我也知道这不是感情剧,确实女主这季变化的确精彩,服装搭配依然突出,但最后一幕又和前夫让我扣一星,本杰明不香吗,理解尊重支持还有趣,前夫凭啥。
第二部没有了第一部的……我不知道,从容?
Creamy
在各种公众号的剧透安利之下,怀着好奇直接看得第二季,所以.....现在美剧也靠公众号博眼球了?这是什么鬼剧情和烂演技???分明是中年版gossip girl吧!!!
坦诚地说,看了第一二集,觉得节奏太快又浮夸,但慢慢看下去,还是有几分思考的余地在。特别是看到主人公和她周围人面临着一波又一波变迁,去年今日的舞伴今日又与谁共舞,确有一起成长和感叹的参与感。问题总是那么多,一次成功之后又会伴随着多少起起伏伏,特别是和前夫的关系,分分合合其实也慢慢变得可以理解了。那么,明年再见吗,明年看剧的我和主人公又会经历些什么呢?一想到这里,还是打了五星和满满的期待值。
我后悔了 我今天应该看婚姻故事而不是这个玩意
当女主的妈妈坐在屋子里仅有的一把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吸着烟说道,“I've missed me,too.”这句话简直直击心灵,这一季的最佳台词诞生了。
上一次一口气看完的剧是《真探》。
一般
我们可以各自找舞伴了。
一直搞不懂老妈为什么喜欢这种一大堆女人唠唠叨叨的美剧
18.12.5)我就知道她会和前夫在一起的!!毕竟joel真的为她改变了,变得有责任心,勇敢,并且不再那么玻璃心,因为其实他第一季出轨或许就是因为女主太优秀了刺痛了他的自尊,但是他并没有想着提升自己而只是逃避,从后面开始,他开始逐渐承担责任,不再逃避,开始为了女主着想,这就是改变吧,这跟家暴之后的说下次再也不会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根本上的改变而不是口头上的保证,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使他值得第二次机会。
看到妈妈说,I miss me, too. 特别感动。
这季让我更理解女主老公的心态了。挺可怜的。
女主为什么不move on 如果前夫这个角色消失我打5星
结尾再次不落俗套,实现了麦琪成长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