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对题。
据我所知,笔仙是一种民间求仙方法,具体是两个人准备一张纸,写上所求事的可能选项,手背对手背夹住一支笔,笔尖贴到纸上,一段时间后,笔会自动在纸上移动,指向某一选项,也就完成了求仙。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htm本片与上述笔仙没任何关系。
故事大意为,某女小时被单身妈妈虐待,患上精神病,长大结婚后,虐待自己的儿子而不自知,最终自己拯救了自己,恢复正常。
看到电影下半部分时,已经猜到了两种可能:一是本片为灵异故事,灵异宅院里两母女阴魂不散;二是本片为写实故事,女主精神分裂,以为自己遇到灵异事件,实际是自己幻想。
最后发现是第二种。
这种题材的影片还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可爱的骨头》,你可以理解成女主在关注现实世界并用意念影响世界,也可以理解成女主只能对现实世界进行观察。
所谓唯心唯物,全在于观察点。
此心光明,宁复有他!
昨晚参加了“围脖观影团”《笔仙》的观影活动,在金逸影城大悦城店看了七点那场。
因要在六点半左右签到领票,下班后就直接赶往影城,六点十几分便到达。
已没充足时间吃饭,索性决定看完再吃。
观影后需提交观影作业,本是一百四十字的微影评,但我想说的要多些。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让免费看了电影,回头就给低分和差评似不厚道。
但既自命为爱电影之人又有志于电影业,还没出山就献媚取宠、老奸巨猾,有朝一日真小人得志那还不成一败类?
“不择手段看电影,老老实实学做人;如果必须说假话,少说一句是一句。
”这是目前我在这方面的态度。
给电影打分,满分一百分我打五十分。
每人的评分标准不一,即便两人的观影感受相似,一人给五十分一人给七十分也不奇怪。
《笔仙》的吓人手段依旧是音效配画面,玩一次很新鲜,玩两次还可以,玩三次就腻了。
而且观众能轻易察觉出即将来临的惊吓处,当主角小心地推开门、猛地一回头,或者去掀开被子、翻开书的某一页,所见之物未必可怕,但非得配上使心生恐惧的音乐或尖叫。
结果胆大的观众把它当喜剧片看,发现比很多喜剧片还搞笑,有些胆小的观众在被吓后也会笑出来。
影片的场景单一,演员也少,除去小辛失踪后出现的那些警察,全片也超不过10个演员,而且大都是走过场的配角。
影片也没交代清小艾、亦南、齐崑三人的关系,开篇说齐崑放出来了,让小艾他们小心点儿。
齐崑因何入狱?
他和小艾是离婚了吗?
因何离婚?
亦南是小艾的现任男朋友?
……亦南开的车翻后直到影片结束都没再出现齐崑和亦南,那两条人物线无缘无故地断了。
另外,警察找孩子时没翻屋子吗?
没找到被装在皮箱里的小辛,能否说明他们搜得不细、办事不力呢?
感觉不少细节处理得笔墨轻、很粗糙,你可以说一笔带过是为突出重点,但现在的问题是难以被信服。
目的太明显以至于强硬地安排过程,让人感觉假。
反正我不信输入“很久很久以前”就会有人帮着续写,那样领稿费也太容易了。
虽然这类影片最终会证实,发生的一切大都与人的心理问题有关,但一些逻辑依旧需遵循。
惊悚、悬疑得名不副实,所谓的恐怖是即时的,让人难以回味。
就像有人拿刀追你时,你可能感到恐惧,人和刀一消失你又能恢复正常。
其实,我愿意相信大小主创是带着诚意创作的,相信他们付出过努力克服过艰辛,也能理解其在商业上的企图。
但为何影片最终的呈现却让自己失望?
难道主创在构思和创作之初就认定自己在讲一个好故事?
是不是该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来创作?
这些又不仅是针对《笔仙》这一部电影而言。
看完电影,发现精神食粮没能让我满足,赶紧回去补充物质食粮去了。
很久以前,我因为一部影片而爱上了电影。
很久以后,看过多部电影却难寻爱的感觉。
好了,废话不多说,上班时偷偷摸摸写东西的感觉真不好,心虚。
2012-7-18,星期三
话说,两个走路走的累死的人决定去看电影了。
合适的时间里只有这一部鬼片了。
虽然对于国产的恐怖电影没有什么兴趣(看完了才知道是韩国导演),但是我们依旧怀着兴奋的心情等待开场。
前观后望,上座率也竟达到了80%。
即使是一部烂片,也是有着出乎人意料的精彩之处,正如人生,平庸的人也拥有自己的辉煌。
在开篇的十分钟里,导演运用了诡异的音乐极力渲染恐怖氛围,在突然地切换镜头中,终于后排的姑娘忍不住失声尖叫了出来,一秒沉默,影院顿时充满了欢声与笑语。
我也忍不住哈哈了两声,在电影院看恐怖电影的乐趣难道不是听别人的尖叫声吗?
随着情节的不断深入,扑朔迷离的浓雾让人心生恐惧,可是回头看看,情侣们纷纷抱成了一团,你们说,这种事情能忍吗!!
可是我们的导演早就预料到如此,他也不能忍受这么正经的片子就然有人搂搂抱抱的!!
关键时刻,一波恐怖又来袭了。
此时,后排一位女观众突然大喊了一声,“别乱摸!
”这可真是正直之气人间存呐!
看电影就好好看,摸来摸去的是个什么样嘛!
败坏社会风气!
温情的结局总是触动人内心的温暖的,在大家纷纷放松警惕之后,一闪而过的镜头又一次刺激的大众的心灵,尖叫团们果真没有错过这次机会,又一次放声尖叫,带给了大家最后的快乐。
伴随灯光亮起,前排的男生拿出手机说,“我以后再也不惹我妈妈生气了,我现在要给她打电话.....”看过的都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是观影时的种种,以下才是真正的精彩。
电影结束后,我们两个人去洗手间,出来的时候,小灰被一个藏在门口的陌生男人给吓了一跳,直接坐在了地上。
那个男人的女同伴笑的也快坐在了地上,最后从洗手间出来的他们的另一个女同伴不知所云的看着我们笑瘫在那里躲过一劫......我拉起小灰迅速走出洗手间的长过道,走出时我们藏在了门口,那三个人沉浸在吓住了陌生人的兴奋里,一路笑声荡漾的走了出来......此时,我蹦出来把他们都吓了一跳......最后我带着报复成功的喜悦之情快快乐乐的回了家。
哦也。
ps: 梅婷演技一星,观众带来得快乐一星。
3星都给梅婷,该电影故事悬念少,看了三十分钟还不知道要干什么,有点大着急,想要关掉的欲望都有了,50分钟以后才有一点气氛上的动静,小男孩才开始不对劲,文不对题,可能是引申含义写作的意思?
但是还是搞不懂,韩国导演来了中国真水. 还亚洲第一恐怖大师呢,吃翔去吧!
虽然说实话表达的主题还是不错的,比如爱,包容什么的。
小男孩说:我怕原来住在这里的那个小孩,其实就是怕他妈妈,引申含义还可以就是没表达好吧。
但是作为恐怖电影来讲,至少要有一些经典桥段吓到观众才算成功吧演员演技没法说,梅婷也是我喜欢的,冲着梅婷给三星。
这个故事说的是要多尝试去了解去体谅妈妈,虽然人物都不太正常,但这种戏剧化处理还能理解啦,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比电影可疯狂多了,每个人年纪小的时候都多少有些承受不了的事情,长大后也许会觉得能看开了,也有可能就是一辈子难以愈合的伤口和阴影,怎么去释放和化解,真的需要自己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觉得小女孩用失忆去埋藏对妈妈的道歉,感情处理上很好接受,后面情绪宣泄得也很到位,这片子看得进去,能跟主人公一起感同身受,梅婷演技真不错。
生活里谁又不是或多或少的失忆和伪装,真正的内在自我,也就夜深人静时才会偶尔闪现吧。
看恐怖片本身也是一种压力的宣泄,最难受的就是看完电影感觉不好,被憋住了,这片子看完有释放的感觉,天这么热,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压力,都在一个漆黑的影院里喊了出来,好爽。
片子的故事真心很苍白,但拍摄手法上很明显的韩范儿,估计导演也改本子改到无力只能用自己的经验来挽救片子了。
但是故事很完整而且还有情绪的释放和主题,这在国产片里还是很少见的,没看见哪个恐怖片子释放过正面力量,化解怨恨这事其实挺感人的,我旁边姐们都看哭了,这片子里有真情,所以支持下,还是值得看看的。
被“笔仙”俩字和梅婷吸引到,决定去看看,之前梅婷的桃花运看得我们全家直乐,觉得她挑的片子应该还是有看头的,演技果然很到位,那大眼,感觉都快掉出来了,电影画面有点太暗了,前面40分钟是为了衬托后边的紧张刺激吗?
节奏反差也太大了。
结尾一定要看完,全场整齐的叫声太给力了哈哈观后感加重要提示:上厕所一定要在前面半小时去,电影快完的时候一起看的朋友想要上厕所,憋着没去,结果差点被最后一个镜头吓尿了,哈哈,我就不剧透了,最后一幕感觉挺值得,虽然恐怖片大都有一个反转,但是这片感觉不是一般的到位啊,刺激到了片名什么的就无力吐槽了,我不是资深的恐怖迷,所以一般惊吓也能被吓到,虽然有听说这片子是“包裹恐怖外衣的温情片”,但是还是吓到我了,而且有感情戏,不是那种无脑的没主题的片子,看得比较舒服,至少可以称之为电影,最近好多片子看了都跟电视剧节选一样也能进影院真是不理解。
看了些评论觉得确实太苛刻了,相比去年到现在的好多小破片已经好太多了,有些段落比《绣花鞋》质感更好,个人比较偏好有情感的恐怖片,要是想在国内的电影院体验国外有分级的那种感官刺激还不如去座过山车来得更快更到位。
这片子值得鼓励,我会推荐给身边朋友看看。
爱看电影但是恐怖片真心不敢踏足,一年也就看了一部,今年交口的绣花鞋都没敢看下去,去年看了孤岛惊魂,一直在打呵欠,就是片子声音太大了才没睡着,那种声效都不吓人,就是大声而已,今年看的这笔仙还行,前面觉得不会吧,棒子也就拍这样,后面发现导演太贼了,根本就是故意让人放松警惕,后半部分太激烈了,各种反转,好几次打破我各种猜想啊,最后一吓记忆深刻,回味无穷,提前离场的就亏了。
中间我偷瞄了一下旁边,好多人都是跟我一样缩在椅子上用东西挡着看的,哈哈,我很欣慰,还是胆小的人多。
最后弱弱问一句,笔仙现在都是从电脑里出来了吗?
我很喜欢最后一幕,这片子前戏太长了,迟到进场问题不大,但是提前离场就真是亏大了,后面很精彩,质感挺不错,得鼓励一下,期望别放太高,咱这国情,有这样的看就已经不错了,推荐。
棒子还是发挥了棒子的作用的,我觉得这导演没白请,就咱国内这些烂片导演多少年都摸不出门道一个劲怪审查,一个外来的和尚,从没有限制的各种分级都能拍,到束手束脚的适应咱们国情,出来这种有情有理的完整电影产品我都觉得真难得了,还是要宽容些的,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出日韩感觉来,我是觉得导演个人色彩挺重的。
坑爹了多少回,同样的票价,也就看这片子值。
我被吓到了,所以有没有笔也就无所谓了,感觉这两年电影的宣传真是坑爹啊,鸿门宴不吃饭,画皮也没画变成换皮了,笔仙里就只有小朋友拿2B铅笔、蜡笔一直在作画……片子可以去看看,如果想一群人一起在电影院里喊一喊,尖叫一下释放一下,这片子能达到妈呀,吓死我了,我从来不看恐怖片的,要不是打赌输了……真是迎着头皮看了笔仙呀,是不是人被过度惊吓反而会笑呢,好可怕,尤其是最后本来被感动了,心情放松了点准备散场,最后吓得我手机都差点被扔掉,爆米花基本没吃,因为要遮眼睛捂耳朵,都没腾出手来喝饮料,好浪费。
梅婷的独角戏,一个人挑大梁不容易,两个小孩都不错,很看好,小女孩太适合演鬼娃娃了,可爱里透着邪气,只是梅婷的孩子为什么要叫小辛呢,太破坏气场了,一喊就让我想起蜡笔小新,汗……片子没有出现玩笔仙的内容,又只有小男孩拿着笔,大胆猜想下,难不成小男孩跟小女孩玩了笔仙被剪掉了?
总不至于笔仙从电脑出来吧,那就太牵强了。
是真的与“笔仙”两个字毫无联系的一部心理片,一句话说完剧情就是黑暗童年阴影的自我救赎。
你如果把它当成恐怖片看真的就很一般,如果把它当成心理片看真的还行。
整部片子心理学痕迹很重,女主由于小时候受到巨大的心理创伤,所以心理自我保护机制分裂出一个人格,而这个人格女主自己完全不知道,人格分裂都是这样的。
后来女主看到警察带过来的资料才意识到那个小女孩就是自己,那些小说那些画都是自己分裂的人格做的,最后她拥抱了自己内心的小孩,原谅了自己原谅了母亲,化解了心理阴影,最后整个画面的色调都充满阳光,最后小女孩全剧唯一一笑。
就觉得还是挺有深度,梅婷的演出也可圈可点,剧情也没有硬伤,给到7分。
然后观后感《最厉的鬼住在心中》片中的两个“鬼”其实都是女主角的心魔。
小女孩鬼是女主童年不懂事对母亲的仇恨和因仇恨而招致的虐待带来的恐惧,这极度的仇恨和恐惧汇聚成可以摧毁整个童年所有快乐的怨气,“怨气”如此之深,是为“厉鬼”。
母亲鬼是女主对母亲上吊的时候没有采取救助措施的愧疚和对母亲对她实施虐待的仇恨,愧疚和仇恨同时滋养了这个厉鬼妈妈。
这所有的仇恨、恐惧、愧疚都来自于父亲离去对母女的打击,再加之母女没有交流,无法疏解反而恶言恶行相向,催化了这些负面情绪最终化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厉鬼。
影片最后女主拥抱了小女孩鬼,拥抱了她心中那种充满仇恨和恐惧的小孩,同时勇敢的面对母亲鬼说出了心中最深层的话,于是这个母亲鬼重新变得面目温和,于是小女孩鬼最终露出微笑。
其实再厉害的鬼都是我们心中的负面情绪所化,我们产生它,催化它,还源源不断的滋养它,直至毁灭自己,毁灭他人。
不在心中养鬼,我想“直面和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理解包容”“坦诚交流”会是不错的三道符咒。
看了簡介.是梅湘南怕安嘉和找來躲起來的故事嗎噗(你不要太冷了.不過 看評論說國產恐怖有進步 回頭看看吧:) 其實比起看到的飄 看不到的飄才嚇人→這是沒看之前M的時候寫的然後沒過幾天,沒想到央六播了...大概是從梅婷帶小辛去別墅住,梅婷翻到一些被挖掉臉的照片開始看的,看著看著然後被亦南拍肩嚇一跳,其實這點好多恐怖片都會有的,慣用手法= =而且演小辛的小盆友演的好用力,大概是想演出詭異的感覺來,兩隻眼睛怨念的瞪著,但是用力過啦,看得我好想笑233333接著小辛從院子的草堆里扒出來一個眼神瘆人的布娃娃,臥槽...那個娃娃長的很邪門啊!誰家小孩會要啊!不要太刻意啦討厭後來晚上睡覺,小辛和那個長相邪門的布娃娃並排躺著,不明白爲什麽亦南還要錄像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哦,對,還有小辛看到自己的房間神經兮兮的用清脆的聲音說,這裡(以前?)還住個小女孩= =後來呢就是梅婷寫不出東西來,可是神奇的是,他的電腦里開始了不知道是誰在寫的連載了,小說的內容就是很套路的故事.在劇中梅婷還會時不時的回想一些前夫來找他和小辛的事情,感覺會不會有問題的其實是梅婷,小辛根本沒用哮喘,他的前夫只是察覺到梅婷有精神病才要堅持把小辛帶走.還有小辛在洗衣桶里,會不會那個時候其實已經死了,這點到讓我想到恐怖遊輪里,女豬和他的兒子就是早就死了,但還一直在輪回.(扯遠了扯回來)如果,小辛早就死了,這樣的話,我覺得還蠻值得看= =...感覺片子就很一般啦,感覺沒什麼劇情,就是神經兮兮的再講什麽還有看到筆仙,以為是那種兩個人手握著筆請筆仙的筆仙,但貌似這個筆仙指的是給梅婷寫小說的那個筆仙吧= =
作为国内的恐怖片,拍的还算不错了。
只是笔仙②还有一丢丢的笔仙成分在,这部笔仙怎么连这一丢丢都没有了?
而且封面跟内容完全不相符啊。。。
是我找错了么?
还是这个导演脑子的问题?
为什么两部都酱紫耍我。。。
说好的笔仙呢???
梅婷在我印象里年纪有一把了,竟然还会来拍恐怖片,勇气可嘉,而且恐怖片我觉得很适合她,眼睛这么大,瞪大了很像鬼,或者像受到了惊吓的样子,天生的。
那个小女孩,眼神够阴暗,连笑起来都这么毛骨悚然,黑眼珠应该往下看,不能往上看,跟翻白眼似的。
那个小男孩也是,小眼睛太邪乎。
这男闺蜜跟这女主也太要好了吧,那手蹭啊蹭啊蹭的,明摆着吃豆腐啊!!!
所以说,女人不能有蓝颜知己,蓝着蓝着就绿了。。。
结尾还是不错的,虽然不新颖。
作为国产恐怖片,进电影院前我没有报很大希望,尤其是前阵子的《笔仙惊魂》结结实实的把我涮了一把后。
影片的主要演员都是大陆演员,出品、制片也是国产的。
但是导演及后期制作等多是韩国人。
虽然不喜欢韩剧,但是我不得不承认,韩国恐怖片一度辉煌过。
个人认为,它曾经的辉煌在这部电影里体现的很清楚。
即音效制作、镜头处理和剪辑。
国产恐怖片常常因为这几点显得不够恐怖,不够惊悚。
一惊一乍的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对恐怖的需求。
部分情节虽然逃不了这个模式,但好在这些镜头不占多数。
关于故事内容,似曾相识的故事大纲还好有比较经得起推敲的细节来填充。
国产恐怖片常常受困于“不能出现超自然现象”,这部片子当然也要以此为标准。
好在没有弄个狗血的仇杀、阴谋之类的东西。
尤其是接近尾声的时候,紧张的节奏以及细腻的感情变化倒是成了这部恐怖片的催泪点。
亮点当然属最后一秒,个人认为最后的镜头是一种暗喻。
对于小艾来说,可怕的过去狰狞的面孔只是被埋藏在了深处,被关在了那个柜子里。
但是以后是否会破门而出就不得而知了。
两个小演员的表演虽然不是很纯属,不过小孩子演恐怖片实在不易,不该苛求。
至于成年男演员,绝逼打酱油的。
梅婷的眼睛很大很亮,这部戏里的特写也很多。
作为实力派演员,梅婷的表现我还是非常欣赏的。
尤其喜欢她寻找真相的过程,歇斯底里的癫狂,母性的温柔以及忏悔时的泪水。
总之,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片子滴希望国产恐怖片能有更多的好片子诞生。
希望编剧好好想想,既然起了一个固有名词为电影名,那就不可避免让人想到传统笔仙,但是电影中做的事情却是跟笔仙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那么想要让电影好看,只能整出比笔仙更加有氛围的情节,但是并没有,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一个接续了三代人留下来的伤疤。
这不是恐怖电影,它给人带来的不单是感官上的恐怖,还会揭开心灵上的伤疤,我绝对不认同把家暴作为恐怖电影的背景,因为对于没有经历过家暴的人来说,这样的情节是不会被理解的,反而只会觉得是艺术的加工,是过分的夸大,殊不知使受害者回想起自己的心理阴影,看到旁人的不解,更迫于无奈无法宣泄,加重了负面情绪的积累。
一星给了梅婷不错的演技和眼神,然后没有了..没剧情,也不怎么吓人,也不是玩的笔仙游戏.男主和男配,都是出来打酱油的,都是半段就没了~
和他一起看的啦,嘿嘿
是恐怖片里比较吓人的一部了,而且大鬼掐梅婷然后梅婷道歉的时候,喔靠,真是感人啊。小闺蜜看的是食指和中指之间的缝隙,我看的是电影、哆嗦的小闺蜜、两个脑袋逐渐紧靠成一个脑袋的情侣,超值票价了
比一般大陆恐怖片感觉稍好点有限,前半部分感觉就是在抄袭《畅销书》,本来挺期待郭京飞的表演,但是导演丝毫没有给他发挥的余地,不明白为什么让他演。
感觉被骗了,根本跟笔仙没关系...
作为笔仙。。。笔呢!!!?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笔呀摔!!!?这海报跟这剧情毛个关系呀!!!
吐槽一下,真是算目前院线里的恐怖片佳作了。虽然故事老套,还是韩国人导的,但是至少我被吓到了。最起码恐怖片不是搞笑片。只是这片的标题为什么叫笔仙了???
这个破玩意儿到底跟笔仙有什么关系?
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什么能让两个人分开,只有冰冷的心.惊悚有!感人有! 中间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然的成分也有....就这样
哈哈哈,第一次一个人在影院看恐怖片啊,哈哈本着[你越怕什么就去做什么]的真理,还真挺自我突破。片子共94min。前面几乎90min都好可怕啊,吓得我从头就一直手开着缝挡住眼睛看,哈哈哈就像海报这样。所以看完电影手抖啊抖不停。主要是声音,TNND,不过,结尾最劲爆,有惊喜哟,一定要看到出字幕再离开
内地的恐怖片终于有个像样点的了!
选梅婷就对了!
豆瓣!你们要求太高了!这部至少是我在电影院看过最给力的了!
其实和笔仙没丫关系......
真心很不错了~~就是何必叫笔仙呢?想不出别的名了?
说实话悬念和镜头都还不错,但所有惊悚悬疑的结尾都总是让人吐槽
有各种影片的影子,加上韩国导演拍摄,再乘以梅婷精湛的内心戏,综合国内影片来说已经算是上乘之作,只是跟日韩欧美恐怖片来说还只能是望其项背。
不知道评分为什么那么低。但是作为国产惊悚片,本来就跳出了编剧的浮夸和毫无新意,反倒是很有诚意的认认真真做电影。拍摄效果也不算是粗制滥造。梅婷的表演更是没有挑剔。反正在我看来这已经算是一部还算不错的国产惊悚片
好不洋气的惊悚片。手法实在太老套了,时代都发展到今天了,还是纯靠一惊一乍的声效来渲染气氛,很多细节最后无故失踪,导致故事不能自圆其说。不过从最后的成品来看,想要的效果还是达到了。放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下,最后的几句独白实在是又傻又二。
标题党、乍乍乎乎的梅婷、无神的小孩、已经听过两万五千遍的剧情,无一不让人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