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喜歡松本清張的作品。
松本先生總會完美的構造一個偉大的女權。
然後再釜底抽薪的將它擊碎。
松本先生總會刻畫出一個人見人愛的美男子。
女人們為他死的死、傷的傷。
然後再把這男子賜予一死。
在松本先生的筆墨里,永遠看不到「幸福」。
中谷美纪演出佐知子的時候,隱隱約約的看到了松子的一些東西。
這大概也是女性的性格。
無論再怎麼逞強也終究是個柔軟的人兒。
女權性格里的不服輸、即便自知是一條路走到死,也絕對豁出命的去守護此時的勝利。
因為父母空難雙亡、佐知子必須要帶著弟弟扛起一個家。
「戰爭能使一個孩子很快的長大」。
就像松子在監獄里時那樣,一旦進入了那個大環境、就要逼著自己成長。
逼著自己變強。
但是。
面對自己唯一的朋友久子,她一邊下狠心要殺死、一邊因為自己毀掉了久子終於盼到的幸福而悔恨。
內心的掙扎使她無法動手殺掉自己的朋友。
久子自知自己已經無路可走,被佐知子一步一步的推向深淵。
卻沒想到一屍兩命。
令佐知子徹底的懂了自己的罪。
追根溯源、只怪世間男子太多情。
這也是松本先生的風格。
一個是獨立的母系,一個是父系的大和撫子,一個是相敬如賓的新時代小妞。
這三個女人,宪一都很愛。
這三個女人,都很愛宪一。
松本先生難道不該虛構個一夫多妻制的架構嗎...= =((雖然已經逝去多年了...誰都無法得到幸福好悲傷。
所以不喜歡松本清張的作品。
作为松本清张的名作,我先不去讨论故事本身如何,只是看了这个版,还是震撼到了。
虽然一直都不喜欢社会推理,没有本格的故事真的没法回味,但零的焦点,如果不把它当成推理小说,而是视作悬疑小说,那还是相当精彩的。
作为推理,当然还得划分为社会系的话,佐知子的犯罪动机还是不太够成立的…最初对鹈原的犯罪是来源于害怕自己曾经panpan的身份被曝光而影响到现在的身份和事业。
可是鹈原当时的状态是,在东京新婚,准备完全结束在金泽的生活和关系网,彻底走人了,这里看不出他对知佐子能构成多大的威胁。
反倒是后来一系列的犯罪显得更合情合理(用罪行掩盖罪行)。
但电影的戏剧张力是相当强大的,也许是因为中谷美纪的恶女魄力,也许是因为整个北陆能登半岛汹涌的日本海和狂暴的降雪带来的恐怖感和冲击感,总之,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虽然故事的主旨在于思考战后日本社会的问题及女性屈辱于美国驻军的悲惨现状,导致女主角知佐子身上流露着浓郁的女权主义味道(包括贯穿始终的金泽市女市长的政治选举)。
然而恶女始终是恶女,一切由战争和社会现实导致的悲剧让她即是受害者更是犯罪者和加害者。
一开始为了西岛秀俊看的,结果却被他仅有的那几个镜头中,车展送别,给广末凉子一颗糖,和一个温柔的微笑的场面深深地揪住了少女心。
这片子出戏的人不是小女孩气的广末凉子,然而西岛叔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不需要用力演,就那么出戏的一个人。
就像在那样的残酷的加贺地区,如果想起有他的存在,那竟然是很浪漫的。
不管是戏里戏外都是3个女人的战争,电影的剧情本身已经不重要了,本来是冲着广漠去的,外加推理剧, 无奈中古阿姨气场太强了。
凉子和她比起来还差一点。
得麽,为什么 中古老演这么狠的角色。
老牛在放过《怪谈·黑发》后对我们哀叹说:女性不再提供男性以救赎的力量了。
可那报复丈夫的女子还是个传统妇女呢。
但松本清张却一意安排一个号称喜欢《简·爱》的新女性成为宪一的假想稻草,我怀疑这行不行得通。
所以看完这部片,尚且不论广末凉子是否发展出了“撑得往”的演技,祯子这一形象也异常矛盾地单薄。
也许,松本自己已是清楚这点的,于是想方设法,把她修补成了一个有脑子的女侦探。
而佐知子是绝对意义上的新女性,可她有摆脱不掉的“肮脏”过往,虽然我一点不想用“脏”这个字来玷污一个女性的勇于承担。
她曾经为了生病的弟弟做过棒棒女郎,却并未就此泥沼深陷;相反,她决心开创一个女性自立的新时代——听上去也许过于崇高了些。
为了这个新的开始,她拼命抹擦旧日的刻痕,于是出于惧怕、出于无奈、出于心理上的洁癖,最终犯下杀人的累累罪行。
而背负着沉重的过去与罪恶的现在,她注定走不进崭新、明亮的未来,所以,她也必须死掉。
那么久子便不用说了,反正她是个该死的老女人——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真正的爱情,那个只肯以“益三郞”的假名与她同栖共居的男人始终都在骗她,甚至决定诈死并与另一个年轻女孩开始他以为的新生。
她注定没有活路。
但这样的女子最值得同情,不是吗?
时代不曾给予她半点活下去的支撑,却要以她的性命作为前进的燃料,这究竟该被定义为个人之悲哀,抑或时代之悲哀?
但事实是,只有那个莫名其妙的“女侦探”活进了新时代。
这里的逻辑似乎是:没有人能摆脱肮脏的过往,除非本自干净。
松本亲自按下Ctrl+Alt+Delete,于是世界重新有了光。
《零的焦点》,根据松本清张的小说改编。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日本。
广末凉子扮演的妻子和自己的丈夫结婚只有一周,她的丈夫要返回到工作过几年的金泽去交接工作,一周后返回东京。
但是她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
她动身前往金泽,见到了很多人,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中谷美纪扮演的社长夫人。
故事到1小时半的时候基本谜底就揭晓了,但是凶手因为自己当过美军伴伴女郎的经历,就要杀那么多人灭口,有些让人不可思议。
毕竟,在大庭广众下当伴伴女郎,知道的人应该不少吧,杀几个人根本不解决问题。
更何况,这几个知道内情的人,并没打算要挟或勒索她。
所以杀人动机不是很令人信服。
不过,广末凉子和中谷美纪的演技,使得这部五十年代日本背景的电影还是增色不少。
看完书,直接来看的电影。
书中从东京到金泽再到鹤来,松本老师用了非常多篇幅来描绘了几个事发地,甚至都有点像旅游景点安利。
然而,这些靠文字想象的画面,在电影中变成了真实鲜活的场景。
那永远阴沉冷冽的金泽,似乎就没有艳阳高照的日子,让整个电影的基调变得灰暗压抑。
时不时穿插出现的悬崖峭壁,惊涛骇浪,那一片片海浪拍打在礁石上,着实让人有些心惊肉跳。
仿佛下一秒,就会有一个人坠崖。
而人物之间的情感连接,也与原作中似有似无有很多的不同。
祯子和宪一是相爱的,而书中的祯子更像是一个解谜的玩家,毕竟所有的一切对她都是陌生的。
久子和佐知子是朋友,正因为这层关系,当久子被逼坠崖后,佐知子的疯魔才变得合情合理。
电影版中的神来一笔,把整个故事推向了新的高潮。
女市长当选的发布会上,佐知子发言后,祯子叫的那一声“玛丽”。
这一声玛丽,将一切都打回了原形。
让一切杀戮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好电影,推荐观看!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松本清张,虽然我没有看过他的一本书,但是他的名号是响当当的,不是,想从影视作品来了解一下这位大师。
先说下看完电影的感受,不得不说,松本清张真的是大师。
但是这部作品,也许比起推理小说来讲,更多的可以说是一部反映日本战后社会现实,人生疾苦的小说。
有些作品,偏题也不影响它的伟大,不过也许不能说是偏题,也许本来就不应该把这部作品简单的看做一部推理小说吧。
所有人都死了,包括凶手。
否定自己的过去,逃避自己的过去,也许能够在一时让自己心安,却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毁灭。
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是一部悲剧,它在你已经认为它是悲剧的时刻给予你更大的悲哀。
无论是那张母子证,还是那盒糖果的包装纸。
这两件普普通通的物品给人深深地震撼,也用一种莫名的悔恨来攫取人内心的安宁,重获这种安宁的方法,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但至少在迎来新时代之后再走,在自己造就的新时代的开始,带着无限的回忆与悔恨,死去。
这新的时代,仅看一眼,过去造就的创伤与苦痛,是新时代所弥补不了的,如果心中始终充满了悔恨,那么,新的越大的希望将带来越大的绝望,越是美好的未来,则越让人痛不欲生。
所以,只有在毁灭一切后,死亡。
沉痛的过去会激起无穷的力量,然而,这种力量会将一切导向美好的结局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
战争让人一夜之间成熟起来,你能简单地说一个女孩子不珍惜自己吗?
有些事情,很奇怪,偏偏是这个民族,偏偏是这个作为我们敌人的民族,给了我反思自己民族丑陋的机会,给了我这种想法。
替外族人卖命的人,始终是遭人愤恨的,无论是我们,还是在日本。
在自己民族的女人因为生计而卖身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唾弃她们,摆出高姿态去教导,弱者向更弱者下手,懦夫想手无寸铁者下手,这样的例子我们见过很多了。
还是同情她们,改变她们,帮助她们,把这种内心的苦痛转变为对外的力量,而不是仅仅把那种从外人那里受来的憋屈发泄到自己的女人身上。
女性,一直承受着民族与历史的苦痛,在长达千年的文明史上,或者说是战争史上。
如何不让人肃然起敬。
影片最后,放映了一段大概是现代的影像,最后定格在那幅画上,这幅画上的女人才是这部剧的真正的女主角。
而这最后的一段影像,想要表达的,也许不仅仅是这幅画。
而是让人们看看这太平盛世,然后看到这幅画上的女人,不要忘记那些过去的苦难,珍惜眼前的这一切,因为它们来之不易。
这一切都是命运,这一切的悲剧,都是历史的垂泪。
我们,无能为力。
只能在毁灭掉一切之后,死亡。
讀完松本清張原作,自己很失望,覺得這個故事不僅敘述方式全不扣人心弦,而且最終揭露的懸疑很是平庸。
「名流夫人為了保住過去做過妓女的名聲,先後殺了原憲警、他哥哥、還有無名實之髮妻」,讀揭露真相最後十幾頁就好了,禎子目睹室田夫人自漾小舟葬身海中,雖然不太現實 (電影版改掉了,成為油船發現的),卻有一種罪與罰的畫面美。
另一部主題相似的《人間的條件》,我卻很是喜歡,分析區別,主要在以下幾點:1.《人》採多線敘事,有東京的棟居查索被刺死的黑人的一條線,有大洋彼岸紐約Ken探員訪查黑人Johnny Howard父子的一條線,有小山田追蹤杳無痕跡的妻子的一條線,還有八杉恭子、郡陽平、郡恭平家庭倫理的一條線。
《零》卻只有新婦尋夫的第一人稱單線敘事,導致信息缺乏、對被害人和犯罪者的了解都寥寥,直接剝奪了讀者多面向感受的可能。
2.《人》中不光集中在案件上,每每迸發出一些穿透人性的金句描寫,如棟居的不信任人類、郡恭平叛逆又無能被同伴女孩點破、Ken對Harlem區的複雜思考,也常常岔到支線,如老人中山種與新子的年輕時代都活力滿滿、嚮往鄉鎮外的大世界,對比中山種的孫女那種安分知足,妙趣橫生而發人深省;《零》卻只有表面的單調敘述,大量重複信息吞吞吐吐的案件進展令人不耐(也許更符實際),對角色各自的心思也沒有深度探求。
3.由於多層次的視角與豐富的背景信息鋪墊,《人》中的人際關係要展現得迷人、繁綜。
刑警棟居由於幼年創傷而對犯人懷有的一種私人情結、郡陽平與八杉恭子對孩子的虛偽冷漠與特權作派激起新子反感、《草帽謠》暗示的戀母線索,在在生動可信地增加讀者對人性的認知;《零》卻頂多寫出本多對禎子懷有的暗戀,宗太郎與久子的死只讓人覺得奇怪,根本召喚不起深度的同情,最後揭露出的室田夫人犯罪動機雖然可信,但亦不過自保自私之舉,難以令人動容,禎子對亡夫的了解都不深,案件追蹤從頭到尾都是讓人迷惑的成分多過於激起人非了解不可的慾望。
因為少了對犯人和被害人的描寫,連差強人意的《砂之器》中對和賀英良與成瀨里枝子、關川-三浦惠美子-宮田邦郎戀情關係的同情之理解都沒有。
明明不用刑警作探案主角的《零》可以在犯人、被害人與受牽連的探案人之間的關係上作出錦繡文章的。
電影改編就不一樣了。
《人證》的電影把9分的故事改成6.5分,《零的焦點》的電影改編卻是把6分的故事升格為8分。
比較原作,多了「憲一參戰,在パンパン女處尋找慰藉,終於被禎子改變了不願結婚的心態,在新時代準備重啟人生(憲一也帥氣許多,精英態不復原著小說裡平凡工薪族貌)」 「佐知子有一個必須照顧的弟弟,為了戰敗後照顧他而不得不做娼妓」 「身為美軍娼妓的久子和佐知子本是相識的好朋友Marie和Elly,且與鵜原有過刑警庇護パンパン女的故誼。
」這幾個故事背景,並補充了精彩的跳崖戲和隨後的室內自殘戲,表現了久子崇高的犧牲(原著對久子全無描寫)與室田佐知子內心的撕裂(不全是自保,她對憲一也有愛,還同時是替被辜負的久子復仇),讓人物形象立體起來,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原著「新婦尋夫」第一視角單線敘事的局限性。
知道了佐知子並不是一意為己的假面名流,觀眾也能投入更多同情。
雖然我覺得《人間的證明》電影版把名流夫人的自私心改成愛子心是劣筆,但因為《人證》本身的豐富背景以及富豪家庭親子問題的冷酷刻畫,使得其不如本就缺少動力張力與層次廣度的《零的焦點》一樣適合於訴諸同情犯罪者的改編。
而且<この道>童謠的加入,發揮了一種「題眼」的作用,雖不比《草帽謠》動人切題,卻有精神上的美學昇華效果。
原著裡「在這海邊的墓地裡!
In her tomb by the sounding sea」沒得到發揮,是個遺憾。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零的焦點》裡做過妓女的污名也好,《人間的證明》裡和黑人有過孩子也罷,其之所以逼的兩個女人競相殺人,到底是因為社會對於女性名聲的刻板見解。
若是社會與丈夫能以開放的眼光看待她們的經歷,就不會有此悲劇展開了。
最後,我想日式推理的一大魅力在於有格調的犯罪往往有不完美的弱點,這弱點常常是犯罪者自己佈下的一個罩門,卻需要查索者極大的努力才能探明。
不管是《人性的證明》還是《零的焦點》,犯罪者都沒有在法理上被斷定其罪行的證據,而是在查案者鍥而不捨的追蹤下,自承其罰,這罰,可以是坦白被捕,也可以是駛舟投海。
生物本性自私,生存是最高目的。
但文明中生活的人能違悖本能,在美與良心的閾值達到之後,自損獻身。
纪念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
第一次接触社会派推理小说,明显感到与金田一和小五朗等注重推理悬疑的本格派不同,社会派把故事融入大的时代背景,更有真实感,也通过故事对历史和人性进行反思。
这个版本的零的焦点虽系翻拍,但拍得相当不错。
画面很有质感,故事也设置得很好,虽有还是有些bug,但有那么一些市川昆的金田一系列的感觉。
前半部分挺吸引我的,后面就觉得逻辑有问题了:佐知子不愿别人知道她做过pan pan girl可以理解,可是她为啥要杀宪一呢?
宪一并没有威胁她,也不是多嘴的人,今后还会离开金泽;而且知道她做过pan pan girl的人还有许多,比如立川抓风纪的警局,再比如pan pan girls住宿过的地方,而且这些人嘴巴并不严,有人来问就会说,还存有旧时的照片。
我看下来,佐知子不杀宪一,她的过去泄露的风险并不大;她杀了宪一,反而暴露了她的过去,这太矛盾了;宪一哥哥乱说话,算是有取死之道吧;热心的本多死的真是冤枉。
剧中过的最不好的人就是另一个pan pan girl久子了,佐知子还说久子是她唯一的朋友呢,没帮久子找个好工作,还要害她。
佐知子的丈夫也让人理解不了,对工人们穷凶极恶的样子,因为怀疑佐知子和宪一关系不纯,看起来对佐知子也不是很好,最后竟然会为佐知子顶罪而开枪自杀。
剧中佐知子打扮的最漂亮,有气质。
日本女性抗冻能力杠杠的,下雪天也只穿呢子大衣、赤腿、单皮鞋,肯定好看,相比之下,下雪天我穿的像个球似的,5555
即使是松本清张,广末凉子,还是没耐心看这么无聊的电影……
松本清张的恐怖片,这样的题材解读,看了之后,有点想罢看日剧了。
喜欢
剧情太过拖沓沉闷,演了大半年,其实也没多大的事基本上不能看
猪猪压缩的画质真不太好,看着不爽。中谷美纪姐姐气场太强了,我的女神相比简直就是邻家小妹妹……倒也没浪费松本清张的本子,不过节奏还是慢了点
广末老了,中谷美紀演的太用力,木村刚刚好却戏份不多
广末凉子这个演技啊....
一直喜欢不来松本清张,全片弥漫的仇女情结让我恶心。3星给3位女主角。
我男神和女神这么有爱的组合 居然让他挂的这么早 我多喜欢 “她跟之前其他人都不一样 跟她在一起也许就能重新开始” 这种老梗啊
不咋的。广末凉子你的演技还能再苍白点么,中谷美纪扭曲起来的脸忒恐怖
尽管原著已经快给偶翻烂鸟,可素看到介三个大美女偶又忍不住犯花痴鸟,就算剧情烂一点偶也可以忽略不计滴,看看再说……广末凉子越来越温婉了,很适合演这个寻找失踪丈夫的妻子,中谷美纪演神秘美艳的室田夫人,咳咳……看过原著滴筒子们,你们懂的……
三个女子
均为实力派演员,演技无懈可击,美中不足在于情节及时间安排上稍显混乱,交代事件的逻辑也作保留,最郁闷的是那个蹩脚的翻译,让我忍不住骂街!不会好好翻也别凑字吖!你丫的!
广末凉子是粗犷版万绮雯。
看到一半能猜到凶手,刚开始以为是爱情三角关系,没想到是反二战,更没想到是女权.....想要讲的东西太多,反而讲不好。西岛俊二演渣男演的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广末凉子真的很有人妻的风味。
想不通她老公为什么自杀,还有这是个长脸剧组
拍得是相当令人感动,也充满对女性的悲悯的。但是,造成这种悲剧的难道不是发动侵华战争的自己吗?况且现在不也还是崇洋崇得厉害吗日本人?
木村多江不着痕迹的表演,确实要比中谷美纪的用力过猛要强很多。佐知子这个角色被中谷演绎得太舞台剧了。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拍的有点作,过于强调镜头美感和反转的drama感,甚至伏笔都埋得很作--想要小心翼翼娓娓道来却总是一不小心就露出了小聪明。底子是宏大叙事,却过分地被局限在了小情小爱上
故事方面改编尚可,感情戏方面来一个升华,可惜悬疑元素弱爆了。80分钟不到就把松本书上的东西基本上交代完然后剩下的50分钟就开始扯J8感情戏。中谷美纪的选角真是失败的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