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鸣现在不能算是演员了,很早就赚电影这方面的钱了,去年叶问算是挽救了他电影方面的投资,去年的家有喜事2009还没让他清醒,今年硬是为了赚钱再次吃起了老本,好在这次的导演换成了我还算喜欢的邱礼涛,但是邱礼涛的拍b级CUT片是好手,这喜剧拍摄也只能按部就班。
港产片的败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港产贺岁的套路就是七里八里无害的笑点冲突后再来个大结局,去年家有喜事2009的剧情走向就实在是弱智,这一次花田喜事2010的剧情上面虽然简单一点,但是至少还算流畅得理的下去。
但是这种皆大欢喜的为了制造无厘头的笑点的剧情实在太过干巴巴,冲突实在不吸引人,而且通篇的搞笑都是老手法,飞鸽传信,米兰站,guci包,rap对骂等,让人感觉笑点疲劳,国人现在吃疯狂的石头这种依靠剧情包裹严密制造笑点的料,港产喜剧要发展,应该跳出过去依靠没心没肺的笑点支撑全片的这种简单模式。
郑中基吴君如古天乐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这种片子基本上就是一个印象,他们三人在喜剧片里的表现基本上就是一个模式,没什么可说的,适合演喜剧。
熊黛林一张苦熊猫脸实在不适合演喜剧,叶问里至少还有点气质感觉,花田喜事里就纯粹是个花瓶都算不上的配角。
杨颖倒是有点惊喜,开场和郑中基唱破音至少算是放得开,全片对于一个新人来讲算是搭配的不错,加上本身的靓丽外表应该是全片最讨喜的角色,最郁闷的就是潘粤明,一个演技小生来演喜剧,吃亏。
内地男演员不如女演员在港片里的花瓶搭配,他们在港片里不管怎么都是不搭,尤其是那公鸭嗓的配音,极度猥琐,算是最大败笔,可能粤语版会好一点。
编剧是黄百鸣的儿子,感觉比其父更好一点,期望下次更好罗。
典型的贺岁片,情节很简单,很无脑,很轻松。
古天乐演的花田国国王做事很随性,很颠三倒四,人生苦短,自由发展嘛。
冲着第一部的美好回忆就不骂什么了,我只感慨,同样是恶搞,当年的港片为什么就可以那样别有新意与情趣,明知荒诞却鲜活,讽喻现实快人心,而现在则表演做作、情节凑数。
还真别说大家品位变高了,而是演技魅力、叙事技巧、制作用心度呈全方位的下降,不过私以为对本片而言最拖后腿的其实是配音选择的失败,简直就是草台班子的水准。
相信即使烂片,有了“石斑鱼”的配音,也能生色不少,配音对一部影片的重要性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年初三,赤口。
今天是Ladies day,虽然我妈说我们仨很斋,但不妨碍我们笑得灿烂。
第一个节目,花田喜事2010。
只能说,这是不过不失的一部电影。
不算太好看,也不到看不下去的地步,最起码,我们都笑了。
可能是影院今年吸取了教训,港产喜剧都直接上粤语版,感觉比去年的零零狗要好上不少。
但总的而言,我还是觉得72家租客要好看太多。
有周杰伦曲子的嵌入式广告;有进了皇宫见了姑池 怕打的不认爹;更有经济危机,雷曼兄弟破产;还有米兰站和RAP;不过整个情节越到最后越空洞
我看完了· 木有笑!
一点也没有笑 非常冷静的看完了 十分冷静以前看王晶的电影 看星爷 看华仔 有时还看张家辉第一遍看,狂笑不止,那时还小。
大了再看,笑而不语,还是很高兴的回味一遍又一遍。
不知道老一辈看王晶,是否像现在我们看花田喜事一样,觉得没什么笑点,情节也很粗制滥造。
用我愤青的话说,丫就一傻逼。
人长大了吧,现实多了,便不那么容易开怀大笑了,其实这样的电影,不是电影节的悲哀,现在的小孩子还是很喜欢的吧。
这样的电影,是我们的悲哀么?
情节还不错,各种关系的穿插,还让我产生了乱伦的感觉····我承认我很囧···最后这些误会,情节的矛盾,解决的太粗制滥造了,其实框架不错,但被糟蹋了。
不知道这些让人无语的笑点,是我们老了呢?
还是真是很脑残?
這部片周末看看調劑一下笑笑就過了,不追究很多的細節問題。
吳君如還是那樣傻姑式的笑容就已經能打動人了,一個貪財勢力的形象一開場就奠定了基調。
跟1993年的花田喜事相比,吳君如算是沒有太大的改變,鏡頭前傻傻地大笑是一貫的風格。
我喜歡這種在喜劇里放得開的性格。
古天樂在戲里扮演的花田國國王的角色也是傻到家了。
畢生想要學盡天下武林絕學,奈何智商是個硬傷。
知道這不是真的要追求高超武技,懲善揚惡,給人以警示的電影,心裏清楚知道這衹是一部賀歲片。
我對喜劇片的要求不高,有些橋段還是多次使用,大部分對白略顯浮誇,但是爲了營造一個喜劇效果有點硬傷。
鄭中基在劇中扮演的角色加上胖胖的搭檔的呼應,對白多顯搞笑。
結尾的地方稍顯倉促,楊穎突然從失憶變得回想起所有,所有的問題水落石出。
QQ上有人说花田喜事很烂。
于是我很愤怒的跳出来反击了。
里面那个小公主很好看啊,为什么烂。
对方说,那就是个花瓶。
我是女生,我觉得有个花瓶的戏我都愿意看。
反而男生觉得就算有个花瓶这戏也不算什么。
诡异。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求兽兽的视频呢?
我猜想,那里面更没什么吧= =。
小时候的花田喜事是在CCTV6看的。
当时不会看什么好片烂片,只觉得能偷偷看到电视了,就很开心。
依稀记得那时候女主角的脸上有个巨大无比的胎记,结婚之后就传给男人了。
还有个要跳河的不知道男主角还是女主角。
在我小小心灵里留下了“就算死也要做个饱死鬼”的慷慨陈词。
看这部新戏的时候,我反复的告诫自己不要较真。
不要去计较这部片剧情老套不老套台词网络不网络演员假不假。
就像看小品啊看综艺节目啊那样彻底放开心去看。
我觉得潘粤明的配音蛮搞笑的,印象里潘粤明本来不是这个声音。
有点介乎阴阳之间,很适合喜剧。
结尾的时候我还笑了一把。
不过笑过就忘记了,笑点在哪里也不知道了。
但是突然就觉得很欣慰。
花了这么长的时间,能让我嘻嘻哈哈一场,蛮好的。
一部电影而已。
我们是不是一直以来要求都太高了。
要演员从内而外散发出角色本身的气质。
要剧本紧凑激烈而蕴藏内涵。
要镜头切换精妙拍摄大气而细节传神。
电影也是人拍出来的,要你去拍,你能拍出来么?
每个镜头每个场景每个切换每句话每个字没朵花花草草?
那你凭什么说人家的心血是烂片。
你笑了,证明你赚到了,你无动于衷,证明你的思想太深奥。
做人,还是简单点好。
几年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周星驰成就了香港喜剧,还是王晶、刘镇伟、李力持、黄百鸣、谷德昭、吴孟达、田启文等一众幕后英雄成就了周星驰?
后来我想通了,离开了王晶、刘镇伟、李力持、吴孟达这些人,周星驰依然是周星驰,依然有无可匹敌的号召力;可离开了周星驰,他们大多是一群“乌合之众”,再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作品。
并不是周星星、零零发、史蒂芬周这些角色找到了周星驰,才令他声名大振,而是这些角色因为周星驰而大放异彩、才进入我们的视线。
就好像在《赌圣》之后,制片方马上跟风推出《赌圣2街头赌圣》和《赌圣3无名小子》,主演分别是葛民辉和张家辉,可惜事实证明二辉真的很“灰”,这两部电影在我看来直接扫进垃圾堆也不过分。
二辉也好,郑中基也好,李灿森也好,谷德昭也好,他们不具有周星驰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能把那些被命运捉弄的小人物深深印在你脑子里,他们,不过是一般的喜剧演员罢了……去年春节看完《家有喜事2009》我还打算写点东西,夏天时快进看完《大内密探零零狗》我还有力气骂骂街,问候一下王晶他全家,现在快进着都没看完《花田囍事2010》,我连张嘴骂街的兴趣也没有了。
本片的主创和主演们,除了幼齿的天王嫂和baby姐,其他大多经历了港片的黄金时代,也大多与“喜剧之王”合作过,他们以前塑造的角色也曾令观众欢笑过、思考过、感动过。
但事实证明他们和角色是共生的,遇上好的搭档、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角色,他们就能够为你奉献出一出盛宴,遇上差的搭配,他们也能挑战你的忍耐极限。
就好像米莱评论杨晓芸3万块能装修出10万的感觉,可给她30万,依旧是10万的感觉,说到底,品味就到这儿了。
光阴不等人,港片的运势已然过去,《看电影》所说的“大华语片”时代已经掀起盖头,即将宽衣解带、大显身手了。
儿时记忆里的那些港产喜剧,必定不能再次出现,而在新的喜剧模式出现之前,我们可能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来忍受类似于本片之类歪瓜裂枣的摧残。
所谓“候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悲哀不仅在于即将失去的痛苦,更在于曾经拥有的难舍。
不知在《家有喜事2009》、《大内密探零零狗》、《花田囍事2010》之后,王晶、黄百鸣们还能搞出些什么来。
希望他们高抬贵手,在糟践完周星驰后,别又整出什么《最佳拍档2011》、《五福星2012》之类的玩意。
幸好2012就世界毁灭,丫们也蹦跶不了几天了。
这么好笑居然只有5.2,冯小刚的那些沙p电影竟然七八分,只能说大众的审美真的是……这么好笑居然只有5.2,冯小刚的那些沙p电影竟然七八分,只能说大众的审美真的是……这么好笑居然只有5.2,冯小刚的那些沙p电影竟然七八分,只能说大众的审美真的是……这么好笑居然只有5.2,冯小刚的那些沙p电影竟然七八分,只能说大众的审美真的是……
电影本身麻麻地,贺岁片也不带这么糊弄。从片里认识了AB,当年颜挺好看的。
适合调节 抑郁的心情 带着嘲讽
每年的贺岁片总要拉几个明星乱糟糟地演一通热闹热闹,中国人么,不就图个喜庆
观众的笑点确实比十几年前要高得多了。
过年笑一笑十年少。
挺没劲的,就看个热闹
我觉得国语版就很好看,更别说粤语版了
不好玩 结巴公主很可爱
硬搞笑。无爱。
杨颖好可爱~~~整部戏都在看她~~
电影前半段是一年前看的,后半段是一年后看的。
我无聊 我真在电影院笑翻了
看不懂的搞笑,好寂寞。
好笑就够了啊
觉得还挺乐的。我是不低俗啦?哈
还是去看1993年的《花田喜事》吧!
值得一乐
这部电影其实真的没那么差啦..感觉还是挺爆笑的!很多台词都很不错.而且angelababy真的很美啊,演的也挺讨喜!放松的时候,还是值得去看看...
囧
笑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