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lysky当年的《龙卷风》,小编正好是大学,用学生票走进影院好好体验了一回,简直就像是刘姥姥走进大观园。
当年正好南京举办了一个音响发烧友的活动,活动现场,也是用《龙卷风》作为试音素材,燃爆了全场。
时隔多年,《龙卷风》竟然重拍了,也算是“有生之年”,只是可惜,个人感觉一般,完全没有当年的气势磅礴。
故事开始,一帮追风少年(吴奇隆:咦,在说我么)开始追风。
他们的科学计划是这样的,认为龙卷风可以通过吸水材料进行治疗。
随处可见的强力吸水材料,当然非姨妈巾莫属(追风少年确实也是这么开玩笑的,具体实施还是有更好的)。
这次的试验,目的也是为了争取资助。
做任何事儿,都得有经济基础不是,空口白话谁都能白活,落实到行动,才是硬道理。
但是,这次追风少年是遇到硬茬了,本来想着不就是个大头小怪么谁曾想到打了三四天,竟然没打过呢。
相信这帮追风少年的心情,比折在新手村的悟空还糟糕,因为,追风少年团在大头怪面前,惨遭团灭,只有妹子幸存了下来。
这样的剧情,和《巴黎深渊》有没有一拼?
时隔多年,妹子也和《巴黎深渊》里头一样,选择了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从此和龙卷风绝缘。
如果不是后期死党邀约,妹子从此不再碰“悟空”。
别弃疗啊,现在“悟空”出修改器了,如果实在菜,祭出金手指吧。
好的,妹子重操旧业,回到新手村,面对大头怪。
这次的龙卷风,和地产项目勾搭上了。
这也是老外的奇思妙想啊。
龙卷风负责破坏,地产商负责重建,强强联手割韭菜。
不得不说一句题外话了,最近,房屋养老金的话题真的太热了,什么?
房屋也要养老了?
它有工作没有啊,能挣钱不,就养老?
这滑天下之大稽的弥天扯淡,咱们可以静观其变,看看是如何圆回来的,还是到最后也圆不回来,选择图穷匕见,你交钱还是不交钱。
在这里,妹子遇到了另一批追风者。
自诩专业的团队,对于那帮傻小子,当然是一万个瞧不上的。
妈蛋,老外连玩油管都已经在鄙视链底端了。
咱还没能玩上呢。
其实,当妹子和牛仔这么“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见面时,后面的故事,完全可以预期,比妹子预言龙卷风在哪还要准确。
其实,这是一部关于龙卷风的电影,剧情什么的也不太重要。
展现自然灾害的可怕也就行了。
但是,故事里头的龙卷风,还没有古仔厉害,实在太可惜了。
《龙卷风》2024版-超越第一部的视觉大片-追自己想追的风!!
《龙卷风》2024版作为1996年经典灾难片的续集,不仅在视觉效果上更上一层楼,更在故事情节的编排上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
首先,相较于第一部,这次的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男主“追风人”泰勒·欧文斯(由格伦·鲍威尔饰演)带领的团队,不为任何人工作,只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或是为了自己的粉丝,展现出的高超专业、为博流量做出的夸张的、潇洒作风,专业程度完全不输给任何国家级别的专业团队。
但是“活出真我” -是这个团队的精神所在。
这也让我想起了“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他的星链计划、火星计划、火箭发射和火箭再利用等等成就,远远超越了国家所能达到的水平和高度。
2024版本《龙卷风》 传达的核心精神是:“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 -追自己想追的风!
反观女主凯特·卡特(由黛西·埃德加-琼斯饰演)所在的团队,他们非常专业,专业的设备,国家级别人才的背书, 而被天真的被无良地产开发商利用。
在普通大众在应对灾难时保险的缺失的情况下,收割老百姓的韭菜。
而泰勒的团队积极投入救灾,表现出的人道精神,也是电影中要表达的团队中的巨大差异。
爱情戏自然是这部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俊男美女的组合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
黛西·埃德加-琼斯饰演的凯特·卡特和格伦·鲍威尔饰演的泰勒·欧文斯,两位主演不仅颜值在线,演技也十分出色,为影片增色不少。
特技方面,《龙卷风》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视觉效果震撼人心,远远超过了1996年上映的第一部《龙卷风》。
无论是龙卷风的逼真效果,还是灾难场景的细腻刻画,都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另外影片中的科技与狠活儿1. 气象雷达:影片中,追风团队使用的最得力工具之一就是气象雷达。
在许多追风场景中,团队依靠电脑或平板中的雷达回波图来分析龙卷风的发生和发展。
2. 粒子系统:为了创造逼真的龙卷风效果,特效团队采用了粒子系统。
这种技术生成并控制大量微小的粒子,根据设定的规则和环境变化进行运动,从而模拟出逼真的龙卷风效果¹。
3. 照明技术:为了让龙卷风看起来更加真实,特效团队在光线效果上也下了很大功夫。
他们需要确保光线从一侧照射过来时,不会显得像是纯粹的CG,而是看起来非常自然。
4. 追风系统:女主凯特·卡特在影片中测试了一套突破性的全新追风系统,这套系统帮助他们更精准地追踪和研究龙卷风。
总的来说,新版《龙卷风》不仅在视觉效果上令人惊叹,更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上有了显著提升,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灾难大片。
注释:第一部《龙卷风》于1996年5月10日上映。
注释:第一部《龙卷风》于1996年5月10日上映。
“龙卷风”的强大力量和神秘性常常令人惊叹和恐惧,《龙卷风》,这部由《侏罗纪世界》团队操盘的灾难大片,却以不同的方式描绘了这个自然现象,通过呈现风暴研究者深入风暴中心的冒险旅程,揭示了龙卷风的壮丽景象,同时展现了人性的坚韧和勇敢。
在普遍被认为难以预测和控制的龙卷风面前,主角凯特(黛西·埃德加-琼斯饰)和泰勒(格伦·鲍威尔饰)展现了人性的勇敢和毅力。
尽管原本互相对立,但在共同的目标面前,他们同心协力,深入风暴中心,迎风而上,收集龙卷风数据,试图预测甚至摧毁威力巨大的龙卷风暴。
影片的这个主线故事,让观众看到了勇敢面对挑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的人性光辉。
凭借《侏罗纪世界》制作团队的丰富经验,电影《龙卷风》在视觉效果和剧情铺陈上都达到了令人信服的水准,让观众仿佛亲身体验了整个冒险过程。
其烂番茄新鲜度76%,MTC综评73,超越了《2012》和《后天》等同类型的灾难片,可见其深受观众喜爱和认可。
更值得称赞的是,电影的制作团队在努力实现视觉效果的同时,也注重对实际气象环境和龙卷风研究者工作的真实还原。
他们的努力使得影片不仅是一部娱乐性强,视觉效果震撼的灾难大片,更是一部有深度,有科学态度的电影,
原本预期一部烂俗的灾难片,蘸点爱情的醋,没想到是一曲《乡下人的悲歌》,川普党的宣传片。
中西部龙卷风走廊就是美国的黄泛区,攒不下什么资财,风一来就跟乌克兰战场,跟两只小猪的房子一样,小轿车也轻松刮走。
整个生活都笼罩在龙卷风的阴影,打着球骑着牛,大喇叭警报响了,就得跑,然而又能往哪跑呢?
警察局也上天了。
但是生活还得继续,中西部人民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苟着。
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民脑袋里就浮现一个念头:挖洞呀,五十米一个地下室。
资本主义明确表示不管这个。
不管也就罢了,资本家还跟风而至,收购被摧毁的民宅地产,如同食腐的秃鹫,克拉苏的消防队,到达火场先不救火,跟业主砍价。
或者像先民一样住在半地穴建筑,地上就留个草编的顶,现吹现编 。
参考钻石叔《崩溃》,维京人殖民地顽固地保持欧洲的生活方式,在格陵兰这么鸟不拉屎的地方养牛,把生态吃垮了,团灭。
北美原住民就不在中西部常驻。
女主就是一位生在龙卷风走廊的有志青年,天生异禀,对风云有强大的直觉,天气之子。
当然还得努力成为优秀的小镇做题家,上大学读气象,组个科研团队,看气质打扮都是同样的灾区小镇青年出身,设计实验人工消除龙卷风,解家乡父老于倒悬。
然而不幸遇到了百年一遇?
的五级大卷,小伙伴们包括女主的男票,全转着圈上天,女主当然不能死,就大长腿划了个长口子,留了疤。
还有一个殿后的活着,引出后面的剧情。
女主带着严重的PTSD,进了纽约气象局?
的编,坐办公室穿正装看云图,下楼喝星爸爸,过上了白领的精致生活。
也许下半辈子就这样了,不能,另一个幸存的小伙伴出现,他创业了,用改良的军方相控阵雷达监测龙卷风,还需要女主的天赋异禀,土洋结合,但是没告诉女主这个项目是给资本家当狗。
创业公司出去追风,总碰见当地的网红,就是男主,专门直播龙卷风,这个赛道我国没有?
土狗没有走狗的高级装备,也有无人机,等川普再上台,就要没有了?
男主读过野鸡大学?
气象,传授给手下的非主流,冲进暴风眼放礼花,主打一个莽。
民科会武术,教授挡不住。
男主看见女主,好靓的城市妞,好想艹,然而不能失了中西部人民的体面,说些不咸不淡的话,被女主涮了也不生气。
女主的异禀还在,龙卷风分裂如何抉择一幕帅,但是PTSD太严重了,开车掉头鼠窜错过合适的位置。
女主露一手,男主服了,更想了,带她看点大城市没有的,牛仔骑牛,领略中西部粗犷的风情,女主说我家开车就几十里,这个我从小看了八千多遍了。
原来是老乡,就拉近了距离。
正叙着旧,警报响了,女主带着男主和一对酱油母子躲一个游泳池里,我又学到了无用的知识,男主紧紧抱着女主,就像多年前男票抱着女主,还好这次没给风刮走,苍天有眼,给苦命的女主留下了一根屌。
女主的PTSD就治愈了,时隔多年回了家,与母亲和解。
男主追到女主家,母亲看这小伙不错。
男主看到女主的人工灭风计划,哇哦,为什么不跑一下新模型呢,正如所有这样的情节,秒通。
另一边女主发现资本家的勾当,痛批小伙伴。
最后男女主拉着一车大桶去灭风,龙卷风要摧毁一个小镇,就去救。
带领群众躲进电影院,正在放《弗兰肯斯坦》,很有深意,房顶银幕都被刮走了,眼看团灭,女主驾着拖车冲向龙卷风,你无产阶级大爷来了,明显不成比例,然而编剧就让风停了。
物理对抗大气流动不现实,然而可以改变不公正的社会关系,然而本剧只能到这个境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不如一千二百年前的杜甫。
劫后余生的众人欢呼,中西部有救了,就差举起拳头喊fff~了,我瘫坐在观众席上,惆怅地想起我的家乡,中国的大西北,小时候也常发沙尘暴,中学的初恋,正是读气象,去了美国,最后的消息在NASA,不知张同学现在可好?
⭐ ◀ ▶ ⭐ ⭐ ⭐深陷「5級」情感創傷而停止「追風」的【Kate】,基於其遺憾和內疚,直到再勇敢面對「痛楚」克服「恐懼」,駕馭「PTSD」心路陰霾來進行敘事,哪裡跌倒的便哪裏再站起來,從「挫敗之地」中再「尋找」繼而肯定「自我」!
半吊子的「三角戀」表現,不論是「龍捲風」是「姑娘」還是「蠻牛」,「If you feel it , chase it .」 ~ 電影順帶揭露偽善「資本」以「科研」資助之名,表面利用尖端軍用成像技術防災,實則是為斂財圖利發「死人錢」!
對於「龍卷風」極端自然的威脅性展現頗為單調和局限,「孤狼龍捲」肆虐、「孿生龍捲」席捲再是「火龍捲」橫掃 … 意圖不斷加碼對文化性地標場景(電影院、鬥牛表演競技場、電力站)的大規模破壞來加劇視覺層面的宏觀沖擊,可面對自然潛力的浩渺奇觀和變幻莫測的呈現足是捉襟見肘,關鍵還沒有「飛翔的乳牛」!
如有墜機觀感的「電影院場景」聯想來《風風櫃來的人》中那句「他媽的還真是大銀幕,還是彩色的嘞!
」,同黑白「弗蘭肯斯坦」形成一種超現實的「元意象」延伸!
結局【Kate】懷揣著「人定勝天」的莽勁兒,以一己之力直搗「龍捲風」將其「治愈」圓滿實驗心結,頗有「女性英雄主義」之風範!
李·以薩克·鄭 ★ 男 🔥 46 R 🔴 2024 🔵 美國 🟣 2024 ▲ 7月 🟣 ➊ 🟣 24🟣 線下 觀影 🟠 盧米埃爾影城(盛澤店)🟣 Ⅱ ≈ 122分鐘🟣 原聲音軌 ★ 中文字幕 🍁 ★ ★ ★ 7 7 🍁《龍卷風》 ∞ 系列 第2部 作品
把给某刊写的影评搬过来存一下在今年暑期档一众玩起新花样的电影里,灾难片《龙卷风》略显陈旧和格格不入,它从“追风者”视角展现了龙卷风的可怕。
而要讨论这部新片,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前身——1996年上映的同名经典电影。
96版《龙卷风》是能和《独立日》竞争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热门对手,原定导演斯皮尔伯格后来忙于筹备《侏罗纪公园2》转为监制,由《生死时速》导演扬·德·邦特负责拍摄,并且采用了《星球大战》特效团队工业光魔,在如此豪华阵容的联手打造下,第一次将CG特效运用到灾难片画面中,其逼真的破坏力和生动配乐树立了当时的行业标杆,成为当年票房亚军。
2017年男主演去世时,全美追风者们为了纪念他对这个行业的贡献,还自发组织用GPS定位在地图上拼出了他的名字首字母。
相比之下2024这版无论阵容还是票房成绩都显得普通了些,尽管特效部分较之原版明显进步很多,也还是陷入了和《阿凡达2》同样的困境:一边是观众见多识广品味有所提升,一边是电影特效技术陷入瓶颈难有重大突破,再想仅凭特效画面就让大众感到惊艳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更多的还是得看剧情本身。
新《龙卷风》对96版的致敬不少,最明显的就是最后一场特大龙卷风来袭时人们都躲进了电影院,慌乱的人群、世界末日般的现实与银幕里的画面形成互文。
有趣的是,这个设计在当年看只有戏剧化的巧思,如今重现却多了一分与当下现实呼应的悲情,电影行业似乎也正经历着这样一场龙卷风,刮乱了规则和秩序,也刮走了从业者的信心。
或许是因为爱情和龙卷风一样突如其来又摧毁力巨大,两部《龙卷风》都掺杂了爱情元素,并且都把直面龙卷风当成了治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式,遭遇过的痛苦如龙卷风席卷一切只余狼藉,走出阴影的唯一路径是勇敢面对。
新版保留了原版为龙卷风设计的这两重隐喻,但真正亮眼的反而是那些大刀阔斧改编后的部分。
对比两部剧本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女主的塑造。
96版虽然也是女主为一番,却还是落入了以男主为叙事核心的窠臼,它的爱情线是男主有了新欢,催女主签字离婚,好让他能快点进入下一段婚姻,女主说着两人缘分已尽,行动却一再拖延,而男主新欢作为被隐形雌竞的对象也没有任何主动行为,只在男主想提分手时替他先说了那句话。
这是标准的白月光与朱砂痣情节,完全围绕男主展开的三角关系,剧情推动要靠男主幡然醒悟决定走向,两个女性角色沦为了供他挑选的情感附庸,她们之间甚至没有一场独立对话,连贝克德尔测试都无法通过。
另一个偏离女主核心的细节是男主被其他追风者嘲讽,同时台词暗示了他有心理问题,新欢可能就是他的心理医生。
如果要聚焦女主视角,应该让龙卷风的阴影隐喻只属于女主,她在童年时亲眼目睹了父亲被龙卷风卷走,从此立下探索龙卷风的目标,征服龙卷风是对父亲的告慰,也是对自身童年创伤的治疗。
但现在追风多了一层体现男主价值的意义,女主重要性再次被削弱了。
而新版《龙卷风》就很好地锚定在了女主视角,男性角色成了陪衬,爱情不是剧情重心,科技与人性才是矛盾主体。
女主的心理阴影发生于大学时期,那时她还只是个业余爱好者,为了筹集项目资金她和朋友们一起去追风收集数据,不料他们以为最多EF-2级别的普通龙卷风实际上是EF-5的强龙卷风,除了留下调试机器的一人安全外,其他追风的同学中只有女主活了下来,她的男友在保护她时被吹走,从此每到夜晚她就像回到了男友护住她的怀抱难以入眠。
她依旧研究龙卷风数据,却再也不敢去实地追风。
直到被当初幸存的同学鼓舞,坚定地告诉她“你可以的,这就是你擅长的事”才逐步找回当初的自己。
很喜欢的一点是新版非常注重刻画女主专业能力的优秀,第一场工作戏就是同事请她分析数据,她一眼就能看出风向会如何变化,后续追风过程中团队也一直听从她的判断。
比如,面临多漩涡龙卷风需要抉择究竟追逐哪一边,如果追错了方向,次级涡旋会在几分钟后消失,也来不及再调转去追主涡旋,这次追风就会失败,新版剧情是女主发现路边麦浪波动方向变化,选了其他人都不看好的一道卷,还安排了另一队竞争者笑话她经验不足,结果女主的判断才是对的。
而96版类似的情节却是女主开车一路追逐错误方向,男主察觉不对紧急改道才免于白忙一场。
这些改动虽然细节,却也让女主人设更加鲜明。
28年过去,原先那个被挑选的、困于情爱的、能力不足的女主,以现在的眼光回看已经不再是一个符合观众期待的独立大女主。
同理,如果翻拍只是把一个没有新意的故事再讲一遍,或许也无法满足当下观众审美。
灾难片以其特有的宏大场面刺激视觉创下过辉煌历史,如今却日渐式微,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新的女性形象,也需要探索类型片更先锋领域的“追风者”。
二十八年前在电影院看到年度十大片之一的《龙卷风》,因为不清场,连续看了两次,特效非常震撼,奶牛哞哞叫着飘过车窗的一生难忘。
未曾想华裔导演居然翻拍经典灾难片,勇气可嘉,毕竟当年的观众已经人到中年,未必有时间捧场,年轻一代的口味实在难以把握,搞不好就要翻车(实际上多数翻拍都掉沟里了)。
国内票房确实不好,正面对抗《抓娃娃》全面溃败,特效大片排不上巨幕厅,观影效果就打折扣了,口碑不温不火,票房更是上不去,借用片中女主妈妈的台词“down down down”,可怜到不如北美票房的零头,以往好莱坞大片是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只能说你宣发拉胯,观众口味也变了,国产片更有性价比。
《龙卷风》讲述梦想利用科技制服自然界龙卷风的天才少女在经历挫折后沉沦,奋起,拯救人命,再次为梦想奋斗的故事。
与老版相比,故事里角色的性格更加鲜明,个人经历也比较完善,容易引起观众共情,结尾女主开着卡车正面冲向龙卷风还真有点小震撼、小催泪,很有中西方片中少见为集体牺牲自我的决绝。
老版女主背负父亲因龙卷风死去的惨痛经历,新版女主心头沉甸甸的压着爱人和朋友逝去的痛苦,两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但对于龙卷风的痴迷是一样的,面对自然界的霸道与威力,有些人选择臣服,有些人选择抗争,片中的女主是后者,为了保护时常遭受风灾俄亥俄州,她试图利用科技消灭龙卷风,科学上能不能实现很难说,不过对于龙卷风肆虐的美洲大陆,绝对是了不起的尝试,面对困难绝不躺平,这种精神值得我辈学习。
灾难片一直是好莱坞对外攻城略地神兵利器之一,因为在银幕上重现灾难需要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持,以往看到国产灾难片大多会嗤之以鼻,什么五毛特效。
除了本身粗制滥造,技不如人,很大因素上是中国人怎么拯救世界,有这个实力、有这个技术吗?
自从《流浪地球》出世,嫦娥登月计划实施,不止我们,全世界的影迷都会慢慢感觉到中国科技实力不俗,美国科技言过其实,当一部科幻片没有中国元素,就会感到不够真实,简而言之就是吹牛,这种感觉还真不赖。
《龙卷风》中相控阵雷达小型化早就不是高科技了,我们不仅早早用在055大驱上,甚至在农田防范野猪也用上了相控阵雷达,它的造型和影片中的造型相似,但是重量轻多了只有15公斤,如果用淘宝野猪款,可能就不需要两个人搬来搬去。
新版《龙卷风》拍的其实很不错,从头看到尾感觉上挺舒服,虽然个别桥段有点长,但不失一部合格的商业片。
华裔导演略带含蓄的表现手法让本片妥妥进入PG级,幡然悔悟的朋友,外表鲁莽心有蔷薇的体制外野路子同行,面对龙卷风喜爱、恐惧、愤怒情绪交织的女主。
淡化的爱情因素是一大亮点,以往商业片中男女主动不动就要激情热吻,两个刚刚相识陌生人过分亲密对东方传统来说难免是一种挑战。
这次特别关注了一下男女主,两人的感情戏甚至可以说发乎情止乎礼,没有一上来就啃,结尾也没有,这就很东方,全不像以往好莱坞的做派。
片中记者拍摄女主背影时,就感觉一定很出片,蓝天白云下,女主英姿飒爽,斜背着皮质肩带,有点劳拉在世的风采,男人们在身后仰望,很符合大女主设定。
PS:没想到近三十年后,还能在影院看《龙卷风》,虽然空调不凉,虽然孩子很多,虽然肚子很饿,但依然很快乐,生活与工作中的不爽呼啸着迎面而来的龙卷风一扫而空。
虽然剧情有时候有点无聊,但是好看
龙卷风 (2024)6.42024 / 美国 / 动作 惊悚 冒险 / 李·以萨克·郑 / 黛西·埃德加-琼斯 格伦·鲍威尔😊😊😊😊😊😊😎😎😎😎😎😎😎😎😎😎😎😎😎😎😎😎😎😎😎😎😎😎😎😎😎😎😎😎😎😎😎😎😎😎😎😎😎😎😎😎😎😎😎😎😎😎😎😎😎😎😎😎😎😎😎😎😎😎😎😎😎😎😎😎😎😎😎😎😎😎😎😎😎😎😎😎😎😎😎😎😎😎😎😎😎😎😎😎😎😎😎😎😎😎😎😎😎😎😎😎😎😎😎😎😎😎😎😎😎😎😎😎😎😎😎😎😎😎😎😎😎😎😎😎😎😎😎😎😎😎😎😎😎😎😎😎😎😎😎😎😎😎😎😎😎😎😎😎😎😎😎😎😎😎😎😎😎😎😎
7分,虽然在口碑和票房上都超越了《后天》,但这片其实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灾难片」。
和《寂静之地:入侵日》类似,用龙卷风作为奇观噱头,去讲一个女科学家的成长和改变,两个男演员都是配角,最后战胜自我拯救众人也都落在了女主角身上,从而也可以看出好莱坞创作理念的趋势。
6场龙卷风各有不同,也对应着女主角不同的心理状态。
序幕中的5级龙卷风,摧枯拉朽般毁灭了想「灭风」的女主角的爱情、友情和人生意义,她也变成了逃避过去的「行尸走肉」。
男二哄骗来女主展示水平的第2场龙卷风,诱发女主对过去的PTSD,同时也引入了在龙卷风中放烟花的狂野自由男一形象。
第3场双龙卷风,既是「两男追一女」的外化,也是女主在男一的竞争影响下开始慢慢找回自信。
第4场袭击村镇的龙卷风,「斗牛就是斗风」和「驾驭恐惧」让女主男一「同频共振」,再一次的劫后余生让女主开始坚定「追风」、「灭风」保护群众的信念。
第5场火龙卷风,友情差点得而复失让女主再次濒临崩溃,重新振作后满脑子只有疏散百姓。
第6场进入龙卷风内部的「灭风」和序幕呼应,女主彻底战胜心魔,也拯救了新的爱情和友情。
片中理性和感性的较量,直觉和科学的神秘联系,救人还是赚钱的抉择都在不同纬度提供了思考空间,甚至可以联想到美国大选的选民心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女主在大银幕上美的发光,男一油而不腻也顺应了当下复古审美。
最后龙卷风掀翻电影院,电影内外的人都在看龙卷风的感觉非常奇妙。
看完电影,第一个印象,女主角的鼻子好高啊,鼻尖好挺拔。
好看。
第二个记忆就是女主妈妈跟女主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两个人从外表看起来就不像母女,从电影的交互,对手戏的情绪来看,也完全没有母女的感觉。
第三个印象,男主角太油腻了。
长得也不好看。
演技也一般般。
在电影里的整体表现还不如那个男二呢。
感觉他就是最开始演哪个up出场时最自然。
后面的文戏就很差。
这个电影里的特效还是不错的。
在大荧幕上看,挺让人沉浸其中的。
我个人来说,很喜欢电影里民谣风格的插曲。
设置在一场龙卷风与另一场龙卷风的间隙里,让观众和主角一起感受追风的刺激,以及兴奋之后的贤者时间。
但是,作为中国的观众,或许对美国文化存在着一些隔阂。
所以有些困惑导致无法感知点映的真实感。
比如,这个电影的主线故事里,政府不管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是缺席的的。
每一次都只是在灾难之后闪着警灯出现。
反而是一个男主代表的互联网up主和男二代表的资本方一直活跃在灾难频发的区域。
喔,还有一个中年记者,也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在拼命。
难道各级政府就只会在灾难后才出现嘛?
女主是气象专家,但也是请假之后才出现在现场。
气象局不会派人到现场嘛?
女主、男主和男二用民科的思维和方式企图控制龙卷风,而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完全没有出现。
对美国的管理方式委实不了解,但是面对自然灾害企图用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方法处理,这很难成功的啊。
再比如,在这些龙卷风的高发区域里,当地居民没有自救的经验嘛?
电影里多次出现,虽然警报响了,但是当地居民不当回事。
以及,两次出现龙卷风来了,竟然没有设置地下避难所。
只能靠女主去临时判断如何避难。
虽然美国政府比较抽象,但是一般情况下,老百姓应该就是日子人吧?
怎么会不设置避难所,不把警报当回事呢?
尤其是这种龙卷风高发区域。
如果主线剧情是发生在纽约这种龙卷风低发区域,居民没经验,出现各种问题,可以理解。
但是,高发区域的居民应该有自己的龙卷风存活方式的。
这是基本的人性啊。
总之,电影可以去看看,在大荧幕上看还是比较刺激的。
不过,如果扣细节的观众会有点纠结。
标准回魂90年代灾难片质感,传统美式伪大片,故事架构干脆直接,致敬老版算用心,男女主化学反应不错,新超人真像卡维尔。在当下院线电影环境本片竟然是一股难得的清流,尤其是关于电影行业的类比隐喻,结合灾难侵袭的设计非常不错,影院不倒电影不死,不错。
如果说以前我会给3,那么对比如今无聊的北美商业片,我就会给4。在bay street amc看的,大荧幕上看灾难片很爽。
特效很好看,很典型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剧本,虽然俗套但在这种灾难题材里就是很适合,女主很漂亮
女主很美。但是就这剧情和画面就能堪比《后天》?被营销号狠狠诈骗了。。。#24.07.20深圳中影欢乐海岸20:10
以更多的预算、更多的特效,拍了一部基本和28年前一模一样的电影,并在片名后加个“S”以示有更多的龙卷风看,但剧本实在是一团糟,基本就是“看到龙卷风狂HIGH、冲向龙卷风、逃离龙卷风”这样的N次循环,还真不如原先那部,好好得拍一个超大龙卷风就行了,原先那部片尾在风眼中用皮带固定在水管上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而这部看完就啥也记不住……女主很美,两个男主,一个油、一个挫,现在真是大女主的影片时代……看豆友的影评,似乎这是部4D体感电影院的定制片,可能结合震动、狂风、喷水等手段,观影效果会更好吧。
看的4D,发现也是种很有趣的电影语言,有待观察
合格的商业大片 文戏不无聊 灾难场面也够格 女主值得大夸特夸 是最近几年好莱坞商业大片里对我眼睛最友好的角色了
这种电影只有去电影院看才可以,Glen Powell这两年是霸屏老王子
愛情來得更快就像龍捲風
灾难片拍成这样,在干嘛??和小时候看的龙卷风电影比,差远了…
芭提雅,女主路转粉,特效到位,但跟内战一样是索尼和尼康,索尼4k屏依然好评
超级油腻的两个主演 不知道谁带坏的谁
就还行吧,侏罗纪制作团队,视觉效果还行,人物关系一般
虽宣传是老版的翻拍,内核完全不一样,但刚上映还不满一周这个烂排片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尤其IMAX黄金场都给《你的名字》有必要吗!当年老版是最早引进国内的一批分账大片中非常有名的一部灾难片,很多人都去影院看过,相当震撼!都对海伦亨特饰演的女主印象深刻,对视效和表现手法啧啧称奇。而这一部则更像是青春偶像片儿了。加上沼泽女孩,黛西妹子再拍部什么凑个大自然的女儿三部曲得了。尽管如此,6.9还是略低,7.5左右比较公平。难得所有人物的智商都在线,人果然还是,和自己双商见识相似的人在一起最舒坦。似是基于什么真人记录改编。这是原本要去哈国目前仍被迫滞留唯一的电影上的安慰-能看上这个大银幕了。2D with F.为了看这激麦这么闷热的天大中午跑来容易么!英皇影城中心店1号imax厅12:10场,四五个人。
建议片名改为《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太糟糕了,都什么年代,好莱坞只能拍这种腐烂陈旧,没事找死的灾难片吗,没有所谓的4D噱头这片子还剩什么,甚至连叫龙卷风都不配了吧
好几周之前看的电影,剧情实在没有任何亮点,看完就忘,当时没添加短评。女主外形不错,但行事风格很装,永远穿个露臂tank自认为性感;红脖白男男主是最大槽点,因为他的存在我甚至想给电影1🌟,从来不知道身高、身材都正常的白男,可以看起来这么油腻令人厌恶,小五官集中在大方脸上有种浓浓的小肚鸡肠、小家子气,然后还要当英雄救美的主角,他去演真人芭比里的Ken再适合不过。西裔男二个子有点矮,还突嘴,但跟性缩力拉满的白男呈现鲜明对比,演了个默默守护女主的角色,对女性观众比较友好
还好没去电影院看,爆米花真是没营养。
【4】用当下的技术实现90年代的雄心壮志,透过电影寻回了赤诚的信念感,在灾难肆虐过后的废墟上,一种坚固的物质正重新建筑。 w/c
4Dx + 风暴MAX的版本超神了。 风+震动 真是非常适配这个电影。 电影本身中规中矩,主要是外设抬高了很多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