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上海电影节的福,有幸在这里看到这部期盼已久的彭磊处女座。
因为错过了电影开场,包括KURT做飞碟而来的关键镜头,所以很多观感也不全面,也许失实或者夸大其辞。
当然,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进场的时候,恰逢重塑雕像的权利正在进行他们一贯神经质的演出。
女孩在音乐中被小P拖进楼下。
我既不知道女孩是如何爱上摇滚乐,也没看到她是怎样中了NIRVANA的毒。
小P家里一排牛逼闪闪的琴,当然,都是网购的。
于是现场笑声许多。
嗯,玩琴的孩子会把吉他和贝斯当成情人的,越多越好。
小P抱女孩肩膀的行为可能有很多因素我猜,最多可能就是想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爱意吧,其实他也不知道怎么表达,看起来他不懂如何讨女孩的欢心。
女孩抱着琴乱拨乱弄的画面让人感到温暖又孤单,因为想玩乐队的时候,最缺的永远是合适的指路人,没人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干,当然,是自己期望的那种指点。
无论在那个时间段或者任何时候,放弃摇滚乐的梦想总是比坚持他容易上一万倍。
女孩再次来到小P这里,情节称不上精彩,只是出现了旅行团翻唱的《我不想失去你》,本不美丽性感的镜头,突然间让人湿了眼眶和心。
这是整部电影最美丽的时刻。
创造和演绎音乐绝对是这世界上最美妙神奇的事情。
《after party》是首好歌,由女孩的嘴中唱出来更显可爱和诚恳。
“从鼓楼走到MAO,我还没有找到他”。
喜欢摇滚乐的孩子们,谁不懂这个呢?
渴望自己想要的理解、对话和怀抱,然后发现,一切都不合心意。
合心意的又没有勇气去追求,因为怕自己不够美丽。
KURT开口说话的时候,惊艳的让我下巴快掉出来。
那声音,与本人相像的足够让人汗毛倒竖。
他说的话,是导演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摇滚乐,根本就不应该在这片土地上生长。
所有热爱她、追随她的孩子们,不会因此获得金钱、地位、名誉甚至别人的尊重。
被人称为怪胎,被人视为异类的家伙,爱不到人,也无法因此被爱。
只能和仅存的那么几个家伙可以真正的说话。
爱中国摇滚乐这一行为,既不时髦,也没有共同话题,尽管,爱她的人是如此的热爱,甚至把那些真诚、实在、热情和愤怒融进自己血液,如此的单纯,都不曾长大。
现实就是,艺术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摇滚乐,无非是片中所说“西方的垃圾”。
你可以去爱文学、爱电影、爱舞蹈、爱美术、爱其他的音乐,随便你去喜欢什么,那都是你的“高雅爱好”,而张扬个性、热情奔放的摇滚乐,其实不适合这片土地上的绝大多数人。
中国人喜欢的是华丽的外衣,而不是柔软自如的内衣裤。
中国人喜欢虚假的名片和可以炫耀的生活,而不是另一种自己,干净的、纯粹的灵魂。
彭磊硬梆梆的告诉所有人,我的电影,你懂就懂了吧,不懂你也不需要发问,因为那不属于你的世界。
不谈论电影技巧,我想我喜欢这样的居高临下孤芳自赏的诚恳的态度。
爱摇滚乐,就等于不让别人去爱你,真实的你。
“我相信明天会失败 不代表我心里没有爱”
在沒有進第二段音樂之前,腦海里跑過無數吐槽:搖滾樂手的YY,最好有清音柔體加沒長腦子還認為世界上其他所有人都是傻缺的軟妹子對他們死心塌地外加不糾纏還要感恩戴德!
Kurt Cobain有啤酒肚?
剛躺下時腰部以下的白色是什麽?!
歐,差點就進入了之前聽說的骨肉皮故事的設定。
女主去學吉他時的畫面和花輪的音樂搭配棒極了再,吐槽下不穩的攝影師,剛入佳境時總被莫名其妙切斷的剪輯,以及硬生生的音效銜接。
什麽是搖滾樂?
搖滾精神是什麽?
片子展示了國內搖滾樂界的真實的一面,但搖滾樂是什麽?
沒有給出任何答案,或提示。
兩人看完演出,你們是什麽風格?
有QQ嗎?
呵呵,這是更真實的現狀吧。
小武,帥!
千萬保持下去。
兩位女演員:我知道攝像機在哪我就是不往那看!!!
就这么一直追随。
直到赵怡文转身走出队伍,往回走。
直到这里,我才能理解,理解我对于电影名字中follow follow的想法。
挺奇怪的一步片子,总觉得连接的有点乱,我不敢说这是我看不懂。
年轻人在这座城市里活着,所谓的摇滚,所谓的文艺,以及所谓的与众不同。
幼稚却又真实,残酷却又引人共鸣。
当科本从家里消失的时候一定预示着某些东西已经不在了。
也许是曾经的疯狂热爱,曾经的想要脱颖而出,曾经的想要对俗世嗤之以鼻,对中国的摇滚现状。
那都是曾经。
无数个作品赞美了对西方摇滚的引进与再发扬,很少有人揭露这个怪现象。
后来发现我也曾这样,有点像是“滚圈的中二病”。
我慢慢发现,赵怡宁做着我曾经做过的事。
说句实话,时至今日,我仍然年轻,但却不再那么去轻易“信仰”或者“信奉”。
我开始不那么认为周围的人都是傻缺,虽然我承认大部分时间他们仍然是傻缺。
但除了音乐之外,真的没有东西能够拯救我。
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抱着琴站在舞台上,当然,现实告诉我做不到。
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击碎这个念想,它看上去这么有重量,却往往无足轻重。
赵怡宁走了很远的路,背着一把琴,追随,返回。
我可以这么想,第一个follow是离开,第二个follow是返回。
曾经多么叛逆的,多么鄙视的,多么不屑的,多么无知的。
我听性手枪,我还听深紫。
齐柏林飞艇你知道吗?
中国,没有那个水平,所以我觉得国外的摇滚环境好的太多。
中国没有摇滚乐的时代,中国只有大明星。
我暂且将第二句设为问句形式。
离开,最终还要返回。
不论到了什么阶段,不论什么方向,追随。
她将脸埋在两膝之间,旁边的科本一动不动时,我的眼泪滴了下来。
魔幻中带着浪漫,我在听见《我不想失去你》以及白色寂静的冰面,柔软的冬天与暖帽时,不知怎么就留下了眼泪,这种微妙的共鸣感。
我觉得这部片子在窥探我的内心。
包含剧透。
不过这个流水账剧情其实也无所谓被剧透真的。
《乐队》不只是反应了摇滚乐的现状,也反应了中国摇滚乐迷的现状。
摇滚乐,在国外不过也是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在中国,成了必须和流行音乐区分开的类目,充斥着盲目、假道学和标榜个性,强行装逼。
(彭磊的朋友圈为什么说发窦唯的就拉黑。
他不是不喜欢窦唯,他是不喜欢吹窦唯的现象。
)怡文,一个生活乏善可陈的女学生,因为无聊,因为喜欢科本,爱屋及乌喜欢上了摇滚。
如同片中科本所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那么多人召唤我。
然后怡文就去听live house,追随了一支唱了国语填词科本的歌的乐队。
虽说和贝斯手关系较好,后来却跟主唱好上。
主唱一开始玩brit pop,后来又玩车库,因为唱歌调不准,又玩死金。
风格不固定,写歌不用心,一会儿得半夜写歌,一会儿得扯日本文学,一会儿学墨丘利搞基,一会儿学哈草,一会儿处上一个哥特鬼妹,然后要去罗马尼亚玩黑金属。
整天欲作新词强说愁。
然后怡文想自己组乐队了。
不会音乐的她跑去迷笛学校。
可是课堂上最简单的三和弦大小调讲解,她都能听睡着。
练琴房里,一个学员整个下午都在对着节拍器爬同一个格子,而当她走进练琴房,就简单瞎扒拉两下吉他然后发呆。
原来掌握音乐,比她想象中枯燥很多。
怡文才气还挺不错,用一些音效采样和cool edit,写出了AFTER PARTY这首歌。
但写出这首歌的她并没有多开心,因为整个过程她慢慢认识到的,她身边的摇滚,从市场到乐手到整个社会审美,都很扭曲。
于是她放弃了这个摇滚梦。
科本最终也释然离她而去。
在所有主流价值观都在鼓吹文艺梦想,所有的摇滚类文艺作品都在鼓吹和平爱和自由,鼓吹让年轻人追梦。
彭磊结合自身经历,用这部《乐队》试图告诉大部分摇滚乐迷,年少时的文艺梦,只不过是一时的热情,只不过是因为年轻人们对阅历的缺乏,才会盲目恋上滚圈文化的那些矫揉造作。
当真的摇滚,没你想象中的高尚,当真玩摇滚,没你想象中的好玩。
费了半天劲找,还充了一个腾讯会员,终于看完了传说中的《乐队》。
下面是正规评论!
我发自肺腑的向我曾经吐槽过的国内低分商业烂片说声“对不起”!
至少你们是真性情的俗,而不是用文艺来骗我。
用片中丁太升的话说,简直是(去掉摇滚)垃圾……但是片子还是揭示了一个现实,当今中国摇滚乐队大多数就如片中乐手一样,知道一些摇滚乐野史和名词标签来武装自己,如果没有大麻就整体创作塌陷。
好了,就先说到这里吧……
听朋友推荐看的。
从来没见过这么恶心的电影。
所有正常的女孩都应该有这感觉。
小一号粉色的电吉他,上吉他课瞌睡,给科本上香,是所有男人的附属、崇拜者、缪斯,就是不是一个和他们平等的人。
自己想组乐队没组上又回去新裤子干嘛呢?
还以为要讲讲挂盒怎么成立的,结果又是网传梦姐因男人入队的事件。
凭什么女人就不看书 ,不懂音乐,就是脑残粉啊?
里面傻缺的事都让女生干了,全是傻白甜。
你喜欢科本,写自个儿梦见科本抱他就行了,换个女人抱干什么?
看过彭磊的书《生命因你而火热》,电影《乐队》里很多部分都像彭磊的自传(跟半夜坐飞碟来的已故音乐偶像在一起睡觉和失落时获得的陪伴,很魔幻,也很真实,每一个拥有哪项热爱的人,一定都有这样无数个黑夜中给予自己指引的前辈)。
许多细节一本正经的外表下,都带着内心对现实的种种嘲讽(这很彭磊),包括创作与市场需求的冲突。
女主赵怡文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宠辱不惊得仿佛性冷淡,但就像歌里唱的“不代表我心里没有爱”。
(感觉桂纶镁、周冬雨貌似也经常出演这类型审美的角色,不过很喜欢本片女主清新脱俗又内心笃定的气质。
)一个早熟懵懂青涩聪慧(外表也许在普通人眼中看起来孤僻但实际上有自己的小宇宙,视身边人为傻逼,音乐是无聊生活里唯一救赎)的摇滚少女,在乌七八糟的摇滚人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始终是至纯至真的那个。
挺享受这部片的节奏,慢慢地,却让人没有不耐烦(这一点和彭磊也喜欢的贾樟柯的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是每一个镜头都看得很舒服(当然跟女主颜值也有很多关系),像一首歌的主歌(叙事部分)和副歌(间断出现的唱的部分)交替荡漾开去。
当迷上一个人的时候,果然研究他的一切都堪比看侦探小说,在电影《乐队》里再一次认识了彭磊,和他走过的路。
可能是期望太高片子白痴的让我几度睡着带着虔诚的不知尚在否的少年心气 顶着喂蚊子的危险 独自观影女孩很好看 很迷惘 插曲很好听不断的在想18岁的自己是如何的 18岁的自己有个摇滚梦就觉得自己比大部分人酷 牛逼的不得了十年之后的自己坐在大荧幕前看那个无病呻吟的姑娘 只能说自己老了吧之后真正接触乐队里的人 他们真的很普通 有时候脆弱的不如我们这些大俗人 几度失望之后 是因为自己骗自己 人生要特别点吧喜欢nirvana joy division没什么了不起 一样要考大学 找工作 相亲结婚 生孩子 愁孩子上学 经过就算了姑娘假模假式穿着小皮衣穿梭在灰突突的北方城市冬天里 画面响起花伦的音乐 还是忍不住鼻子酸了
今天感觉挺自在,烧烧香吃吃素看看电影还让我买到了喜欢的书,不过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去看。
这个电影院感觉真是不错,要是有电锯的周边就好了。
回来有点晚了,想着明天我那种工作状态不经有点恶心。
我都不想承认我是个编辑。。。
想着即使晚睡还是应该写点东西即使写不出什么。
看着这电影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我亲哥,想起他18、9岁的样子,瘦高的身体披着半长不短的头发,想着他大年30还出去,想着在街上遇见他和芳芳,想着他去酒吧驻唱鱼龙混杂把我妈气的半死,想着他领一帮朋友来家里叮叮哐哐,想着他离家出走小女生比我妈还担心,哈哈哈。
他要是看见估计又说你老哥都给你些什么印象啊。
在我心中他的确没什么高大的形象,不就是一情种子么?
长大后才慢慢理解他想去追逐梦想的心了。
冬天我们一起喝酒抽烟他说老妹终于长大了。
前几个月他说:忠孝不能两全。
给我压个半死。
我想我妈也够惨的说的好听,一儿一女,一个学音乐,一个学画画,其实一个早离梦想远去,一个在外面瞎飘。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总是不甘就这么被安排的走下去,我们向往的太多,我们在这个不适宜的环境里还想着遥不可及的东西。
我虽然没有遥不可及的艺术梦想,可是我想通过不同的方式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以前是上学然后旅行然后工作,最后想和那电影里的傻逼一样出国看看,这种想法似乎越来越强烈,不知道3年后的自己是否能如愿?
也许有无数年轻人都向往自己的梦想,有些人死在追寻的路上,有些人还在继续追寻的,昨天听糖蒜2012有点他妈的伤感,没人可以帮的了你,你必须勇敢的走着才特么有可能走向自己想要的东西。
要不谁都无能为力,也许最后你还是离的那么远但是终归你得到了你不去追寻就得不到,而这一切奥秘也只有你能知晓。
即使我哥还是嘴里说着,你哥弹了十几年吉他得到什么了,当初不吃饭在地下室拼命练得到什么了?
除了手上的老茧连自己心爱的吉他都卖了还剩什么了,但是我知道你说你从音乐里得到很多人生感悟那就够了,你的青春岁月即使是被狗吃了他也真实存在过。
我这个音盲多么渴望可以打鼓打的响亮,如独臂一样屹立不倒,多特么牛逼,我想我没有什么资格梦想有天站在舞台上,但是我用你教我菜鸟和弦弹两下心情真特么平静,感觉坐在雍和宫无人的长椅上似地,这多特么神圣啊。
这特么是音乐的魅力,如同那摇滚让我们癫狂的诉说我们不能说的痛楚,这也许也叫梦想。
即使前路还很漫长,即使有时我也特别害怕没有退路,但是我们依旧要保持愤怒,要记得我们有颗摇滚的心,要有烈酒要有远方要有滚床要有激情。
要去希望这世界上每个人都特么幸福的,幸福的和特么安徒生童话似地。
这世界上有些感情有些命运就是没结果的,不为什么,再怎么样都没用,因为你就是你。
“我相信明天会失败 不代表我心里没有爱”
《乐队》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亚洲新人奖”,导演彭磊及主创将出席上海的活动,上海的朋友们可以看到这部影片啦!
哈哈哈不当成电影看就还蛮好。
@新遠.
剧情看起来散 但音乐真是好啊 可以出一个原声带 很都市时髦 几处幽默但又心酸 文艺片内个味 我想说剧本深挖一点 就一点不小众了 四星鼓励一下 因为在中国太稀罕了
真是无聊又没劲,演技也不堪入目,给五星的什么心态
作为一部电影,不合格
彭磊还是好好做音乐吧 电影拍得像学生作品 好尴尬
操,我也能拍电影!
花伦粉必看……
满篇的彭氏幽默和苦涩,电影里说即使崔健死了中国摇滚也不会火,十年前绝望的摇滚人在几年后迎来夏天。很巧的是前后脚看了乐队和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彭磊和李诞分别以不同媒介表达了同个观点,“坚持做一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才华”,“模仿与抄袭等于是一出手就出法其中,一出手就输了”,音乐创作与脱口秀创作殊途同归。
这是一个相对情商低的软妹子和摇滚乐手的故事,如果是个女人,应该是另外一段故事。
一个少女的中二,傻缺对爱豆的意淫
时至今日我终于可以客观说一句,彭磊,我真的特别特别特别喜欢你,喜欢到你长得像张嘉佳也没关系,可是实在没办法接受你三番四次的狗屎电影。(四颗星的分数完全出于脑残粉的主观意识)
两女主演也演的太差了吧,各种生硬不自然,演员还是要花点钱找个好的吧
怎么说呢,闲得蛋疼,三星鼓励,撞见华东。
"我觉得身边的人都是傻缺。"特别喜欢的一句台词。
中野阳太像买志远了!其他的不温不火,感觉彭磊在玩儿。摄影感觉特好。此片一出不知道又有多少低水平乐队要浮出水面了,不过有梦想就好嘛,谁让片子英文名字就叫follow~
成本还是太小了吧,给局限了,彭磊加油吧
女猪脚萌了一花,然后就没有别的了。。。。。。。
很难说彭磊在电影学院都学了什么,12年的缺逼和24年的一样缺,看来我们确实没什么长进,别他妈意淫自己了,挺没劲的
年轻的华东 跳舞的庞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