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 to dream with one eye open." Gregory Colbert 也许你读过很多摄影师的故事,也许你看过很多风光摄影作品,可像格雷戈里那样走遍世界,拍下了人、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微妙关系的经典作品,其中充满着诗意和灵气的摄影师恐怕不多。
看看他镜头捕捉到的瞬间——和大象嬉戏印度少女,雄鹰展翅下的缅甸僧侣,同猎豹深情相拥的祖孙二人……眼前这些影像纯净无暇,已存在于世上数千万年。
自然摄影师格雷戈里·考伯尔成功地在人和野生动物之间寻找到久违了的爱和信赖,画面中我们找不到恐惧和危险。
一部长度为1个小时的影片,叙述了一个男人突然从大城市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一年以后他妻子开始收到他的来信,一共365封(“尘与雪”这个词就是在编号为364的信中提到的)。
明年这些信将汇编成书出版,前面将附有一篇考伯特为展览写的专论。
影片分成好几部份,有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和山猫等……影片拍摄极美,每个篇章,配上音乐,就像一首诗,人类与动物都没有说话,但是肢体的语言诉说了一切。
看著影片,静静的欣赏动物和人类优雅的互动,脑袋中那些假设性的思考也就暂时拋开一边了。
2005年4月7日,一个名为“尘与雪”的摄影展在威尼斯开幕了,同时影展的主题网站(http://www.ashesandsnow.org)也揭开了面纱。
这个展览从一开始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因为它有一些不同凡响之处。
这个展览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是空前的。
它位于一个巨大空旷的大厅中,此处原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代造船厂,如今归属“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每逢单数年就在这里展出世界各地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大厅13000平方米的面积全用来展示一个人的作品,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据说是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个人作品展。
展厅将近300米长,200幅1米宽3米长的巨幅照片挂在空中,就像一张张缩小的电影屏幕。
展览场地中有两条小溪,其中投射着鲸鱼和海牛的影像,而天花板和巨大的墙壁上则投射的是猎鹰和秃鹫。
照片的内容让人震惊:一个西藏男孩在给一头跪着的大象读书,大象好象被它听到的故事吸引住了;一个男人和一头抹香鲸一起跳舞;两个穿着僧袍的孩子站在大象的两边,靠着它巨大的身体,拢起耳朵倾听寂静的声音。
这次展览中的所有照片都印制在一种特殊的土褐色的纸上,这种手工制作的纸是日本特产的。
通过这种纸,照片可以反映出本身的美,并能使观众感到自己的思绪被带入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所有的照片都没有标题。
如果你是初次接触到这些作品,肯定会感到目瞪口呆,这种感受有点像一个孩子第一次看见下雪。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视觉经验啊!
也许你会怀疑这些照片的真实性,它们会不会是用电脑合成的呢?
人和动物怎么可能以这么一种亲密、放松、友善的方式相处呢?
但它们确确实实都是真实画面的记录。
这些照片让我们体味永恒和神圣,让我们反省所谓人类的优越性,提醒我们的身边还存在着一个不同的世界。
关于影片前世: 我们眼前的摄影展和摄影师是如何有今天的这一切的呢?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探寻它的来龙去脉。
1992年,格雷戈里开了一个小型摄影展,几位收藏家十分欣赏他的才华,要求订购更多,他于是拿起相机开始异域远征,十三年的行程把他带到了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汤加等很多国家。
由于只有少数几位富有的私人收藏家有缘先睹为快,一般人对格雷戈里作品的了解十分有限,这更增添了他的传奇色彩。
在这之前,格雷戈里从未公开拍卖过自己的作品,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对超过6万美元的标价趋之若鹜。
这些收入为他下一次远征拍摄提供了经济保证在拍摄过程中,格雷戈里时常被眼前的景物所震撼。
比如我们看到了大象和孩子们在一起,你不用去担心大象会伤害孩子。
“斯里兰卡每年有几百人为大象所杀,因为他们离大象的迁徙路线太近了。
这种成人与大象的冲突已有近百年历史。
而斯里兰卡只有一起儿童因大象而死的事件,那是他跑时掉进了井里,大象不伤害儿童, 他们之间没有冲突。
”或许这是生物世界的潜规则,抑或许这是原本存在于自然的和谐。
在他看来,大自然有着一种轮回般的诗意,正如他在远征过程中拍摄的纪录片中,由美国著名演员劳伦斯·菲什伯恩吟诵的诗句一般——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
有些人怀疑格雷戈里作品的真实性,可一旦了解了他不凡的经历之后,这种的想法就会立即烟消云散。
“你不需要对大自然做任何美化,这世界已存在了几十亿年,而人类只是初来乍到。
” 在历程中,当然也有让格雷戈里最为难忘的故事。
在太平洋,他和他的“良师益友”——55吨重的抹香鲸结伴遨游,完全脱离氧气瓶的束缚。
当已存在5千万年的生命向他游来时,潜水已经不重要了,天地间惟有奇特的舞步存在。
当鲸无意中要吞没他的时候,格雷戈里并没有恐惧,因为他知道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丢了性命,其实是一种恩赐。
格雷戈里的理想是把《尘与雪》带到全世界。
纽约站的展出结束后,流动博物馆就会被拆卸,运送到洛山矶,之后还会巡回南美,欧洲和亚洲。
而在他44岁这年,格雷戈里·考伯尔又将拿起相机,再次上路。
“在作品的第一部分, 我想要和60种动物合作,于是我花了13年,拍了29种。
我希望自己能长寿,在接下来的15年,把60种全都拍完。
”《雪和灰》是对大自然最真切的礼赞,激发人们的希望,积极的。
艺术的真谛是来源于对于生命的热爱,也许正是由于那种爱的存在,美才会永久地被保存下来。
不管是装置艺术,玻璃制品,墙上涂鸦还是自然摄影,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到的眼光和方式,延续着一场人间艺术的盛宴。
关于作者: 格雷戈利.考伯特(Gregory Colbert)是一位加拿大摄影家。
他属于那种现在非常少见的艺术家,没有和任何画廊签约,过去十年里也没有开过一次作品展,不曾接受任何的采访。
他就好象处在“地下”状态,不被人们注意,只有那么几个富有的收藏家在支持他,为他提供资助。
他所关注的是人与动物之间那种神秘的联系。
从1992年起,他已经作了27次长途旅行,到达了世界上的各个角落。
他甚至还连着几个月租下远洋轮。
总之,他的那些简洁的摄影作品拍起来是既费钱又费事。
现在,42岁的考伯特终于将他这些年来的成果公开展出了。
对他来说,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本人的观察,同时也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王国,人类在其中与各种动物,比如大象、鲸鱼、海牛、猎鹰、朱鹭和仙鹤,共同生活,互相交流。
“雪与灰”将一直展览到6月6日。
和照片反映出来的气质不同,考伯特本人并不是一个梦想家。
他有着运动员的体魄,长脸,灰眼睛,扎着马尾,表情严肃。
他说,他作这些旅行是为了回应大象的召唤。
他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因为小时候我长招风耳朵,所以常被人叫做大象。
我妈担心我受精神创伤,就带我去医院做了耳朵整形手术。
但是我总觉得我和大象有某种割不断的联系。
” 高中时,考伯特成绩平平。
毕业后,他做各种小工,生活一度很灰暗。
直到21岁时,他决心成为一个作家。
他说:“我喜欢读书。
在学校时,我所有时间都在图书馆。
坏老师可以教会你如何自学。
”他梦想有一天可以到南太平洋中的岛屿去冒险,不过那时他所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巴黎。
80年代的法国是外国艺术家的乐园,当时的社会党政府力图振兴法国文化,以抵制美国文化的入侵。
考伯特一边尝试写作,一边加入了一个外国艺术家的团体,该团体的宗旨是将法国文化带回各个成员的母国。
考伯特说:“我们的第22条军规是巴黎是过日子的好地方,我们30个人中只有2个回了国。
” 20多岁的时候,考伯特开始拍反映社会问题的记录片:一部关于强奸,一部关于濒临死亡的艺术家,还有一部关于爱滋病。
最后一部影响最大,80年代中期时曾在美国发现频道和许多欧洲国家上放映过,得到广泛的好评。
片中有2个男人接吻的镜头,该片的赞助商一家保险公司要求删除这个镜头,这令考伯特非常生气,从此发誓不再接受任何商业资助。
拍完记录片后,他转向了美术。
他曾向好几个加拿大基金会申请经费,但都遭到拒绝。
好在1992年,他还是瑞士和日本举办了他的个人影展“时间之潮”。
这使他得到几个富有的收藏家的注意,其中包括法国的投资银行总裁、香港的时装零售业巨头、苏格兰的豪华游艇制造商等。
他们成为了他的资助人,在他10年的拍摄过程中,为他提供了几百万美元。
考伯特用这些美元远游了27次,去过埃及、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纳米比亚、南非、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其中埃及和印度去过不止一次。
他还花了30个月的时间,追踪在汤加、多米尼加和亚速尔群岛海域出没的鲸群。
他让打击乐手和舞蹈家在大象面前表演,看他们一起在湖中跳舞。
他还将大象带入缅甸的寺庙里拍照片。
关于艰难拍摄: 展览以大象开始,考伯特解释说:“印度教中大象是神兽,它们能辟邪和带来好运。
”有几幅照片中,象群从森林中向小河疾奔,考伯特就站在齐腰深的河水中拍摄它们。
他回忆说:“那群象有61只,河水流得很急,我想要是它们向我冲过来,我就由河水将我冲走。
如果它们甩耳朵,那代表它们生气了。
如果它们将长鼻子放进嘴里,那你的麻烦就大了。
” 不过除了那几张以外,其他照片里的大象看上去都很温顺,它们有时在水里,有时和跳舞或睡觉的孩子在一起,还有一张是和考伯特一起在水下游泳。
你还可以发现其他一些感性的照片,比如一个黑人妇女在埃及的寺庙里跳舞,有一只老鹰在她身后飞舞。
最让人动容的照片是,考伯特与座头鲸和抹香鲸一起游泳,而且还不带氧气瓶。
这是由他的一个助手在水下拍摄的。
这些照片看上去有点抽象,象剪贴画。
但它们确实是真实的,一旁放映的慢镜头录象显示,考伯特就象一个舞蹈家,和着鲸群的节奏扭动弯曲。
有一个画面特别漂亮,一头座头鲸先向考伯特这边潜水过来,然后猛得冲出水面,用它的巨尾在他身旁掀起浪花。
考伯特经历过的最危险的时刻,大概是一头抹香鲸差点吃了他。
那是五年前,在加勒比群岛外的海面上,考伯特说:“那家伙想咬住我的头。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意识到,我是一顿不错的午餐。
”当然,他最后还是平安脱险。
一年后,又有一头缅甸象用象牙尖将他挑到湖里。
考伯特事后才知道这头象已经杀了两个人了,他没有受伤纯属幸运。
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考伯特毫不激动,他很清楚自己工作的危险性。
自从考伯特开始做这个项目的第一天起,他就不知道应该在何种时间、何种地点、何种情况下结束。
他把自己的日程比做一只鸟在空中飞,因为鸟是从来不按既定路线飞行的。
十年来,他很少在一个地方停留超过三星期。
“我们在海上花了两年跟踪鲸鱼,但仍没法估计还要花多少时间,”他解释说,“我的态度并不是放任自流,花多少时间都无所谓。
但你必须知道,你是在和动物一起工作,如果你强调时间,企图让动物来适应你,那你将一无所获。
” F, torrent
It is the letter to my dream, remind me who I am ...the most beautiful image I have ever seen;the most powerful idea I have ever thought;the most peaceful mind I have ever met... ...just remember your love, your dream, your song ~
第一次打开这支君を乗せて的mad版mv(http://www.youtube.com/watch?v=GWvFm4-Yzyo&eurl),瞬间我就怔住了,叹服其超凡的色调和视角,正在恍惚之间被女声唤醒,目光上移,world's end girlfriend featuring 湯川潮音,那一刻真有一种血脉喷张的感觉。
不过这种兴奋马上又被慢推进的画面和汤川的吟唱抚平,静静地我看完了长达十分钟的这支mv,当最后一点余音消逝之时,若有所失并不自觉地按下了replay,那时已是半夜一点,周围的静谧像催化剂一样使每一桢画面每一个音符溶解扩散,就这样又看了半个钟头,眼眶有些湿润了。
旋即在论坛发帖感叹,次日得知画面挪用了Gregory Colbert的这本《ashes and snow》,连夜下载啃掉了神作。
至此对这支五星mv的认识才告一段落,不禁佩服作者敏锐的嗅觉,音画的完美组合使被糅合的双方的表现力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宫崎动画的环保内线和Gregory Colbert所要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谋而合,愈发烘托其成为经典。
尘与雪也是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杰作,每一桢截下来都可以用来当桌面。
无法想象导演为了提炼这些有如停滞了的瞬间需要反复做多少尝试,被拍摄者和这些动物稍纵即逝的默契该如何表现,其捕捉,定位,构思的千万种可能性又是何其纷繁复杂,更不用说其中一些危险镜头。
赌上性命追求那么几分钟的和谐美,拾起生命中难得一见的片断并与我们分享,让人不得不对拍摄者肃然起敬。
全片刻意压抑人类的地位,出现的人自始至终没有睁开过眼,动物与人互不侵害各自完成着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然而镜头却把这两者融合,于是我们看倒了海牛抹香鲸缓缓游过,大象若无其事地任凭小船飘过,老鹰掠过起舞的祭司,端坐在祖孙二人身边的花豹,感觉上真正有交集就只有一头一尾一男一女的两次接触,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没有冲突,没有焦躁。
音乐之美源于对画面的解读,这点weg的音乐稍显喧宾夺主,毕竟人家希望你更多的关注镜头下的东西,这里祭司起舞和大象过河那段就要讨巧地多,片子的节奏也随之时快时慢,相比大段的留白有了起伏。
再者就是拍摄的技巧,我这种外行只能随便欣赏下了,尽管如此还是能隐约感受到某些画面与众不同,印象最深的就是水中和沙漠的好几次运镜对背景的舍弃,视线全都集中在主题身上,通过光影反射配合色调控制让人有种在工作室内褒出来的错觉,很风格化的东西。
当然这片子还有我觉得不过瘾的地方,内容少跳跃多,搞得像纪录片却还是风光片,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头衔的问题,无伤大雅...
对于自然的赞歌,镜头之美反映自然之美,同时也非常强调人在其中的重要位置,而这部影片中的人有非常强烈的宗教和类原始部族的色彩。
我绝对不相信影片中画面中人和自然的互动和关系,是一种自然或天然的状态,但这可能是导演心中理想的一种艺术抽象。
以前也看过关于自然的纪录片,基本都没有人的出镜,可以想象如果出现人类的话就会显得很突兀,即反映的是必须人类隐而不见自然才能和谐。
《阿凡达》中的纳美人和星球上的动物自然相处也似乎很和谐,但那也是基于一种绝对征服与被征服关系达到的和谐,影片中有一个很有标志性的镜头,即用头发连接。
但这部有人参与的影片非常的和谐,人和动物或自然之间没有在表面上拥有驯化关系,而是彼此陪伴生存共同去实现这样一种和谐和美丽。
人性和野性的被剥夺。
影片塑造宗教,庄严,高雅,圣洁的感觉,所有的人都面无表情,不被允许表达情绪(生命力不是一种情绪,是没有棱角的);所有的动物都很顺从,被剥夺了野性。
整部影片给人感觉是美得不真实,一直到鬣狗出现才有了一些真实的感觉,因为它们没有被驯服。
这在一定程度上磨灭了人性和动物的本能。
驯服关系在镜头之外的真实存在。
这虽然是导演理想中的自然状态,但拍摄过程本身却一定是不自然的,是摆拍的,一定有指着驯象师说让它躺下、对着训鸟师说让他在这扇动翅膀,驯化关系在镜头之外是真实存在的。
这是我的两个担忧,即这是能反映人类自己理想的状态,但却是一种不可达的状态,因为扭曲了人和动物或自然的本性。
所以我觉得这个影片很美,其表现的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幻想是非常珍贵的,但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可欲不可实现也没有必要去实现的乌托邦,而不是一个曾经出现的状态,也不是一个真实可以追求的状态。
心中的雪从出生之日起便在下,只是它下得越来越快,看不见它的飘扬,看不见它的飞舞,看不见它的轻盈,看不见它的纯净。
最后,炫起一阵风尘。
随着镜头一起放慢节奏倾听最原始的声音正是因为人类的进化才得以让镜头里的动物与人,互为风景其实我们只是同为生物性灵相通人,因为有了认知的“才能”才知道,动物,就是我们生命某一部分的体现正因我们不全然知晓他们的生存世界在尘与雪的轮回中开始寻找、欣赏他们的生存之美在片子里,我们与象、豹、鲸……动物们相处处处看一点点分解自己从锐利直接的眼神到荒漠矗立的静止还有那舞姿……借用导演的比喻我说无尘,便不生雪美尘是雪的精魂随时open the door随地close the door——《尘与雪》感受之后的寻找,只为寻找那一种感受--化一天性为物种的本能,有时性灵需要休息。
-1.你多久没有认真的观察过一个事物?
你多久没有长时间凝视过一个人的眼睛,一个动物的眼睛?
包括你的宠物2.如果长期凝视这些与人类相处在一起的朋友,你会思考我们和物质的区别是什么,从分子结构层面看,我们没有区别;从生物层面看,我们似乎拥有智慧,但是“智慧”这个由人类定义的词汇,它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对于人类,对于地球来说。
3.那么,站在人类的视角之外,时间的流动是怎样的?
人类计算时间的指标来自于我们的观察,来自于太阳系运行的规律。
我们周边的事物总是按照同样规律的时间在变化,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这样的频率中与时间相处,如果改变时间的节奏,你会看到什么?
你是否可以借用这样的机会脱离自己,脱离出人类的视角 3.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
是这部片的主题,也就是人性、神性、兽性、物性、天性一体 摄影师想通过放慢时间的节奏,长时间凝视某个事物,以稳定的构图减少视觉元素中可能的干扰,帮助我们参悟对世界一体的理解。
所谓道不可言说,他想要做到尽可能的少,但仍然需要设置一些提示。
这部电影的留言中,有一些人看出了焦虑,那可能是我们内心被快节奏的生活调整到了一定频率,无法在尘世中保持安静。
每一天我们都在接触大量的视觉信息,我们的眼睛很少在一个事物上停留,我们习惯了不断去寻找新鲜,发现未知。
被画面的安静所吸引,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如此的不同,当新鲜感过去,眼睛、心灵便会对这种安静不耐烦起来。
大隐隐于市
这部纪录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两个字,“震撼”,短短63分钟的影片,摄影师筹备了很多年,足迹遍布非洲,亚洲,南美洲甚至大洋洲,它全程没有字幕,我目前的英语水平也不足以听懂旁白在说什么,但是听着绝美背景音乐,看着绝美的画面,你会发现,这种形式的交流,字幕和旁白都是多余的!你能想象大象和人和谐共处的画面,可是你能想象金钱豹像大猫一样亲近人类吗?
还有展翅的雄鹰,与人一同起舞;猴子待在小孩的脑袋上,座头鲸和人类一起遨游!这样自然的画面带来的心灵宁静是无与伦比的!本来今天经历了一些事情,心情很不好,但是看了这个片子莫名感到平静,那样的小事在这样的和谐中,太渺小了,我若是因此耿耿于怀,我会错失很多的。
这部片子有治愈功能,你相信我?特意选择了手机观看,随时截图,截了130张,选择一部分放到这里吧,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来看一看……
这部纪录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两个字,“震撼”,短短63分钟的影片,摄影师筹备了很多年,足迹遍布非洲,亚洲,南美洲甚至大洋洲,它全程没有字幕,我目前的英语水平也不足以听懂旁白在说什么,但是听着绝美背景音乐,看着绝美的画面,你会发现,这种形式的交流,字幕和旁白都是多余的!你能想象大象和人和谐共处的画面,可是你能想象金钱豹像大猫一样亲近人类吗?
还有展翅的雄鹰,与人一同起舞;猴子待在小孩的脑袋上,座头鲸和人类一起遨游!这样自然的画面带来的心灵宁静是无与伦比的!本来今天经历了一些事情,心情很不好,但是看了这个片子莫名感到平静,那样的小事在这样的和谐中,太渺小了,我若是因此耿耿于怀,我会错失很多的。
这部片子有治愈功能,你相信我?特意选择了手机观看,随时截图,截了130张,选择一部分放到这里吧,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来看一看……
If you come to me at this momentYour minutes will become hoursYour hours will become daysAnd your days will become a lifetimeTo the Princess of the ElephantsI dissapeared exactly one year agoOn that day, I received a letterIt called me back to the place where my life with the Elephants began Please forgive me for the silence between us has been unbroken for one yearThis letter breaks that silenceIt marks the first of my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five letters to youOne for each day of silenceI will never be more myself, than in these lettersThey are my maps of the bird pathAnd they are all that I knowTo be trueYou will remember everythingAll will be as beforeIn the begining of time, the skies were filled with flying elephantsEvery night they lay down in the same place in the skyAnd dreamt with one eye openWhen you gaze up at the stars at nightYou are looking into the unblinking eyes of elephants, who sleep with one eye openTo best keep watch over usEver since my house burnt downI see the moon more clearlyI gazed upon all the Edens that have fallen in meI saw Edens that I had held in my hands, but let goI saw promises I did not keepPains I did not soothWounds I did not healTears I did not shedI saw deaths I did not mournPrayers I did not answerDoors I did not openDoors I did not closeLovers I left behindAnd dreams I did not liveI saw all that was offered to me, that I could not acceptI saw the letters I wished for, but never receivedI saw all that could have been, but never will beAn elephant with his trunk raised is a letter to the starsA breaching whale is a letter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eaThese images are a letter to my dreamsThese letters are my letters to youMy heart is like an old house, who's windows have not been opened for yearsBut now I hear the windows openingI remember the cranes floating above the melting snows of the HimalayasSleeping on tails of manateesThe songs of the bearded sealsThe bark of the zeebraThe clicks of the sandThe ears of the caracalsThe sway of the elephantsThe breaching of whalesAnd the silhouette of the elandI remember the curl of the meerkat's toesFloating on the GangesSailing on the NileAscending the steps of ****** *****I remember wandering through the corridors of Hatshepsut and the faces of many womenEndless seas and thousands of miles of rivers...I remember father to children......And the taste...I remember......and the pealing of the peach...I remember everythingBut I do not remember ever having leftremember your dreamsremember your dreamsremember your dreamsrememberThe longer I watch the Savanna elephants,the more I listen, the more that I open,they remind me of who I amMay the guardian elephants hear my wish to collaborate with all the musicians of nature's orchestraI want to see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elephantI want to join the dance that has no stepsI want to become the danceI can't tell if you are getting closer or farther awayI long for the serenity I found when I looked upon your facePerhaps if your face could be returned to me now,I would find it easier to recover the face I seemed to have lost my ownFeather to firefire to bloodblood to bonebone to marrowmarrow to ashesashes to snowThe whales do not sing because they have an answer.They sing because they have a song.What matters, is not what is written on the page,what matters, is what is written in the heart.So burn the lettersAnd lay their ashes on the snowAt the river's edgeWhen spring comes and the snow meltsAnd the river rizesReturn to the banks of the riverAnd reread my letters with your eyes closedLet the words and the images wash over your body like wavesReread the letters, with your hand cupped over your earListen to the songs of EdenPage, after page, after pageFly the bird pathFlyFlyFly
第一句,所有说自己有所感悟的人,都是肤浅的。
第二句,所有说自己一无所感的人,同样是肤浅的。
我看到水、人、动物,除此之外我什么也没看到。
我什么都没有看到,除了水、人、动物。
我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可是我有看到一些东西。
我似乎看到自己的根源,可是我没到过恒河,我没摸过大象,我不会像他们那样起舞。
苦行冥思和我,不在同一星球。
可是那些吟唱告诉我,所有一切都无关乎我,但又在说着我,我在被剖析着。
究竟大象不断出现是要象征什么,究竟里面人类的舞蹈要表达什么,究竟里面人类的一切活动要宣扬什么!!!
我不相信它所说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与信任,我不相信它讲的是什么人与自然、道与法。
每种行为都表达一种意思,但我不知道它在说什么。
52分,我终究不能把它看完。
我对于此类捉不到点的东西,感到十分恐惧,原谅我。
看摄影集就足够了。
大学时看了片段,现在看完对印度又充满了臆想
下面评论里“他创造了一个了无生趣的梦想世界” 这个题目特别符合我的观影感受
看到我睡着,好无聊的文艺片!
画面美丽但不适合我
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
怪不得,原来是摄影师拍的,每个画面都很赞!
这个东西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时间来看,否则会睡的很香,时机对了就确实是极致影像,个人尤其喜欢水下的部分.所有类似的形象都会美得不行,让人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幻觉....
满足西方有闲阶层对异域、野性和原始美好想象的porn片,因为虚构造作所以缺乏力量,虽然美但没什么深度,被历史遗忘是迟早得事。和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相比,简直像是学生习作。
煽大了......
富有哲学美感的一部片子。生命,自然,轮回。feather to fire, fire to blood, blood to bones, bones to marrow, marrow to ashes, ashes to snow.
形式放大“漫长”感受,从而唤起古老、静谧的想象,观影体验仿似冥想。人、水、动物、舞蹈、伊甸园、僧侣、沙。旁白试图诗意诉说效果平平。营造的“完美”会阻隔真实感动传递。
逗我呢吧
Nomadic Museum的一部分,缓慢诗意的动物寓言集。“举起鼻子的象,是发向群星的信。跃出水面的鲸,是寄自海底的信。”
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探索与穆提有异曲同工之妙。。。PS:焦躁的心映射着一个浮躁的我,这是无法看清生命与自然的真相的。。。
它让我想起看过的一本摄影集《动物我们的朋友》。
Ashes to snow. Animals are brothers.
文艺片讲哲理,要理解真的费劲,还好画面是那么的纯净,那么唯美,更多的时候不用去思考,只需看就好
艺术性的纪录片。我不相信某些镜头没有经过人为安排,总的来说,我觉得修饰得过多了,破坏了纪录的氛围。
这部一个小时的意象与诗的片子,喜欢可能极度喜欢,不喜欢则会去琢磨究竟摄影、帕拉杰诺夫式电影和一般纪录片之间的区别究竟是什么。我不敢相信这样一部片子所能获得的评价居然超过《石榴的颜色》。诚然诗的意境在,画面也极美,但却不愿意看到这些东西混合起来做这种如同慢镜广告一般的尝试,刻意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