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数杀人案件是指——被害者存在,杀人案确实发生,可因为无人报案,调查机构无法追查的案件。
可想而知,一般这类案件的被害者都是社会底层或边缘人士。
又由于这类案件的线索极少,即便警方接到这类案子,最后也都会不了了之。
韩国每年发生这类案件至少200起。
韩国导演金泰均,注意到了这个在韩国社会中鲜有人关注的问题,并深入挖据这类案件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所以才有了这部电影《暗数杀人》。
这个虚构故事是由一部分真实事件的材料构成的,所以整部影片拍出来就像是在看一场真人秀,很是独特。
也因为在宣传中用了这个宣传点,遭到了原案件中受害家属的阻止,要求停止放映,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本片在金的调查过程中还揭示了韩国社会的很多问题,赌博、毒品在底层的泛滥,社会歧视等。
还有对大多数警察办案为了功利,秉持闲事莫理的态度的讽刺。
这也是韩国每年高达200件暗数杀人案件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之一。
影片也有为姜如何会变得这么疯狂的一些思考,不过我觉得导演为了故事的节奏并没有太过深入,仅仅是浅谈了家庭的因素、成长过程中的无人指导与放任等。
金亨民警官的身世背景也是值得玩味的,如若他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又怎能和这个杀人狂对决呢?
再对比那位只能在停车场工作的原本前途无量的宋庆洙,两人的命运是如此的不同,也可以看出导演对韩国社会金钱至上、阶级地位的一种无奈,当然或许是我过度解读了,可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类型片,也不会像以往的韩国片那样用力过猛。
首发于自己的公众号,喜欢请关注,转发。
一场高智商犯罪与警察的较量。
没想到一本正经演宫的男主角演坏坏的样子也是挺可以的。
剧情双面揭露了当时韩国政府的腐败和法律的不全,才让这种高智商的罪犯有机可乘。
他在剧里说了一句话,如果不是你们警察邀功只想自己爬上位,不切实干活,他也不会一步步走到现在杀了七个人。
整部电影都挺佩服警察的内心戏,直到法庭上,对方律师说到他妻子的时候差点崩盘,但从他的眼神中看得出他控制住了。
一个人的愤怒值到多少才会爆发。
罪犯男主显然忽略了他本来看不起的警察,在他眼里警察都只想为了早点结案早点升职。
以至于拿出冒充的证物后他坐不住了,就像很多连续杀人的杀手一样都有着“引以为傲”的杀手标记和手段,容不得别人掺假。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完美犯罪,不想坐牢,没想到最后还是输在一直爬不上位置即将退休的老刑警手里。
两位演技都很棒,但是显然老演员警察更胜一筹。
很惊讶这个片只有6.6分,个人觉得能到8分左右啊……在开篇就告诉你凶手是谁的情况下,还能把悬念留到最后很不容易;在开篇就把凶手抓到监狱的情况下,还能给人紧迫感吸引人进入剧情很不容易。
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电影最难的地方。
至于缺点,很明显朱智勋演这个变态杀人狂挑战太大了,很努力,但效果不佳,让人看到的只有浮夸的虚张声势。
而金允石这种自带老辣阴狠气场的,扮演执着于探案,生活中郁郁不得志的小警察形象也不太合适,筹备选演员的时候就先天不足了。
有人说本片像杀人回忆,我看的时候倒是一直在想信号里的李材韩刑警,不管同事、上级如何白眼,看到受害者家属渴求的眼神就充满了惩治罪恶的动力,如果能让赵震雄来演或许会更好一些吧。
韩国犯罪片一直是我的最爱,不仅仅是场面足够血腥,更重要的是故事设计的足够精巧,足够打动人心一般比较精彩的韩国犯罪题材的电影大部分都是改编自真实的事件,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前段时间推荐的《特工》,以及《追击者》都是以真实事件作为基础,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所以《特工》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荧幕前的光影,更是对于人心的揭露《追击者》中类似于河正宇饰演的变态者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并且还有很多没有被逮捕,又或者他们依旧逍遥法外,有些人依旧被害而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电影和它很相似,一个变态杀人狂与刑警的故事,只不过这部电影能够让人看见更多的是光明和些许的信念,没有那么多隐藏的黑暗《暗数杀人》
卡司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金允石不用说,韩国演技派的代表人物,尤其是类似于警匪题材的电影,很多经典电影中都有他的身影想金允石这样的人已经把电影当作生活了,在电影中看不出有任何演的痕迹,就是那种非常自然的,令人舒服的东西而另一位主演是朱智勋相信很多人在《与神同行》中已经见过了,这位新生代的年轻演员出演了不少大片,《特工》,《阿修罗》中都有不少的戏份能够担当大任,演技虽然没有金允石出色,但是至少能够演出角色该有的力量
恰巧这部电影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朱智勋饰演的姜泰伍原本是一位聪明,前程似锦的普通人,可惜年幼母亲早逝,父亲经常喝醉酒回家打人而此时的姜泰伍只有十几岁,便狠心亲手弑父,旁边的妹妹知道他杀了父亲却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响,因为在她的心里也希望父亲能够死去
其实一切的所谓变态杀人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变态,就像古话所说“人之初,性本善”,而初始和终结之间的过程造就了你的人生一个领路人对于一个人究竟有多重要,姜泰伍如果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没准会是社会精英,也没有谁会因此离去他成为了杀人者,必定会有一个追击者而金允石饰演的金刑警便是追击者,一个有钱偏爱做警察的人,他喜欢逮捕罪犯,喜欢将一件案情追查到底那些本身当上刑警的人却并不喜欢将案情追查到底,反倒是喜欢得过且过,敷衍,搪塞才是他们的最佳表现
金刑警在办另外一件案子的时候恰巧遇到姜泰伍给他一些情报,并且还索要费用,在金刑警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街头小混混,一个只爱钱,并且脾气暴躁的家伙
此时的姜泰伍也正好被逮捕了,因为杀人案件被监禁20年在牢狱中的姜泰伍想到了金刑警,他知道金刑警是一个有钱人,并且喜欢查案子,于是一通电话打乱了金刑警的生活电话中姜泰伍告诉他自己“杀了七个人”金刑警听到后震惊了,这可是连环杀人案。
这个消息对于金刑警这样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诱惑,因为他骨子里就是想抓坏人于是金刑警便进了一个“局”,一个姜泰伍设计的局
金刑警或许没有想想姜泰伍为什么要找他,为什么要将这件事情告诉他,这样岂不是增加自己的罪行而且他应该明白金刑警是一个极具职业素养的刑警,为了抓坏人不惜一切在这个故事背后就是一场刑警与变态杀人者之间的智商博弈,到底他们谁会胜出,值得往下看金刑警在牢狱中与姜泰伍见了面,姜泰伍告诉了金刑警杀死第一个的证据在哪里有人会问他杀人的证据不是有了吗?
不然怎么会被抓,问题也出在这里,那些逮捕他们的刑警们伪造了假的证据,才让姜泰伍入狱
金刑警对于这件事情开始感兴趣了,并且亲自去了他画在纸上的地址,成功的找到了被害者的衣物
此时的金刑警彻底的上钩了,金刑警越来越像弄清楚其他6个人到底在哪里,以及杀人的原因只不过姜泰伍似乎并不傻,表面看着情绪波动大,易怒,其实却是一个心思缜密,城府极深之人他没有告诉金刑警全部的内容,而是一点一点引金刑警上钩,这次想要知道后面6个人被埋在哪里,必须帮助他得到缓刑于是金刑警在姜泰伍受审的时候交代那些证据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伪造的,于是成功替姜泰伍减刑5年
之后金刑警从姜泰伍的口中得到了更多的线索,只不过这些线索也是姜泰伍故意透露给金刑警的这时候的金刑警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对手是如何的难缠,如何的有城府在调查的过程中他发现姜泰伍杀害的第一个女孩子的婆婆还在等着她回来,而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了面对婆婆的发问金刑警只好告诉她自己会尽力去找,哪怕金刑警知道婆婆的女儿已经被杀了这也更加坚定了金刑警对于这件案情的态度,就算是尸体也要找到,给那些冤屈者一个清白
这个女孩的内心并不坏,在婆婆面前是个乖女孩,在外人面前是一个浪荡女,偏偏在彼此心情都不好的时候相遇了姜泰伍与老婆刚刚吵完架,又碰到女孩说的粗鄙的话语,于是杀人之心一起,便结束了一个生命
言语是可以伤人,也是可以杀人的,姜泰伍在小时候也是遭受了不父亲言语的羞辱,所以对于这样的人不能容忍杀人的过程一带而过,甚至是没有,毕竟这部电影没有血腥的画面,靠的是高智商博弈金刑警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这一次一定会让姜泰伍从此不能出狱,可惜的是姜泰伍在上庭的时候故意装傻,并且否认自己杀人,这一切都只是受人只是而已并且表示当初金刑警还给过自己钱,要自己承认杀人的口供
此时的金刑警算是输的彻彻底底,还被姜泰伍当枪使,成功的再次减刑而金刑警也因为贿赂的事情被降到了地方警局,而且领导们对于旧案重新翻出来本来就不满意如果没有翻案过程中出现差错还会遭到媒体的谴责,另外旧案子不会增加自己的功绩,对于升职并没有什么好处金刑警在警局中成为了领导口中的“废物”
即使顶着这样的压力,金刑警还是选择继续追查到底,况且他已经了解到姜泰伍不简单,之前对他太过于大意姜泰伍能够清晰的记得当初杀人的抛尸地址,并且还让自己找到了证据,这说明一切都是有着精心安排的,自己只不过是姜泰伍手中的一颗棋子金刑警明白对手不简单之后,开始仔细的从姜泰伍给的证据中寻找漏洞,对于那些真真假假的证据就不管其真假,全部推翻重新调查金刑警即将面对的不仅仅是姜泰伍,还有警局的压力,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只不过电影中有一个忠诚的小跟班另一边姜泰伍也在狱中学习法律知识,前面说过他并不傻,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聪明,他想要通过金刑警逃脱法律的制裁接下来才是真正的一场高智商博弈,《暗数杀人》最精彩的部分也在于此,具体的细节小影就不透露了
大多数的犯罪题材的电影都会以血腥,大尺度的场面来进行渲染,这样最能够刺激观众的感知,也能够让电影自带大片范只不过这部电影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最为简单的固定模式,以心理博弈来展开,金刑警与姜泰伍之间的一场较量成为了电影的主要故事,没有太多关于姜泰伍杀人的场面这种方式在犯罪题题材电影中比较少见,因为非常考验一个导演和编剧的掌控能力,稍稍不行就会满盘皆属当然这部电影在博弈之间也显得过于普通,并没有达到震撼的效果,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尤其是朱智勋饰演的变态者应该更具有感染力,河正宇的变态让人害怕甚至有些瘆人,而朱智勋的变态有些许流于表面而这部电影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变态者的故事,让我们应该了解的是那些不受注意的底层人,那些不作为的领导们,以及教育的重要性社会上如果能够多一些金刑警这样负责的人,或许会少一些冤屈,多一些清白
【宅小影(微信号:zhaixy321)】杜绝抄袭 仿冒必究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暗数杀人这部片,从片名就不是很好懂,什么叫“暗数杀人”?
暗数杀人,指那些不为人知的杀人案。
没有人报案,没有嫌疑凶犯,没有警方调查,甚至找不到尸体。
暗数杀人案件的受害者,就这样无声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成为警方记录中的失踪人口。
这种不会得到任何关注的案件,在韩国一年有多少起?
至少200件。
朱智勋扮演的姜泰武,就是这些暗数杀人案的制造者之一。
他因为涉嫌杀害自己前女友被捕,判刑20年。
结案时,他主动跟接触过的警察亨民透露:除了这个案子,自己还曾杀过6个人。
为了取得亨民信任,他交代了杀害女友时留下的证据。
他并不是因为害怕才透露自己杀人的消息。
相反,他足够冷血,也足够聪明。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警方即使知道他的罪行,没有证据,也无法将他判刑。
他要线索跟警方作交换。
亨民根据他留下的线索,果真找到证据。
但这些证据同时也证明,其他警察在之前抓捕、起诉过程中,使用了伪造的证据。
相关的警方被批评了一通。
因为表现良好,主动配合警方,他还为自己获得了5年减刑。
很明显,他在利用亨民破解真相的好奇心,为自己谋利。
这人的确很聪明。
别的警察都不愿继续往下查。
查这种无头案子,吃力不讨好。
在亨民之前,已经有前辈栽在里面。
这位前辈,本来在首尔警察厅工作,因为在一件刑事案里花费太多时间精力,被不断的官司和调查拖垮,最后落到老婆离婚,自己也沦为停车场管理员。
前车之鉴。
但亨民不愿放弃。
他继续提供姜泰武想要的钱、太阳镜,从姜泰武那里换取杀人案的线索,而姜泰武也一副配合的样子。
根据线索,亨民从失踪名单中找到了疑似受害者,又带了几十号人,去坟地挖了一天,终于找到了受害者的尸骨。
受害者确定了,尸体也根据杀人犯留下的线索找到了。
这下能给他定罪了?
并没有。
法庭之上,姜泰武突然变卦,说并不知道被害人是谁,自己只是收了钱帮人去抛尸,承认杀人也是警方刑讯逼供的结果,亨民之前为他提供的钱和用品,都成了警方诱骗认罪的证据。
化验结果出来,找到的尸骨果然不是受害者的。
因为没有证据,第二起案子的起诉不成立。
之前那位前辈提醒亨民,姜泰武可能是在为自己翻案。
如果亨民提起的诉讼一直都没有直接证据,将会导致法官失去对警方的信任感。
这时候如果姜泰武申诉警方伪造证据,很可能连第一起案子都能被判定无罪。
万幸,电影最后还是给了我们一线希望。
亨民根据一个小小的线索,确定姜泰武杀人的证据。
恶魔受到了惩罚,被判无期。
真是大快人心。
能让人感受到这种恶人被审判带来的爽快感,姜泰武扮演者朱智勋的演技值得肯定。
2018年,朱智勋好作品不少。
除了《暗数杀人》,另一部高分韩影《特工》中的朝鲜军官郑武泽,也由他扮演。
《暗数杀人》中的姜泰武,属于典型的反社会人格。
和大部分反社会型的连环杀人犯一样,他学习成绩很好,人也聪明,即使是杀人多年之后,也能清晰记起藏尸的地点,准确的画出现场地图来。
这样的人会变成变态,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家庭不幸,姜泰武也不例外。
他从小母亲早逝,在父亲的折磨下长大。
十几岁那年,他亲手杀死了父亲。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角色,本来应该有更加复杂的维度。
朱智勋的表演相对来说算及格,但跟《追击者》里的河正宇相比略逊。
同样作为连环杀手,河正宇一个眼神就能让人感觉到被野兽盯住的颤栗,而朱智勋则止步于狂暴的外在情绪流露,更多的是狂躁,缺乏让人深层次恐惧的因素在,不得不说比较遗憾。
疯狂的一面过于释放,就容易让人将他当成疯子,忘记了他作为连环杀手的冷酷。
当然,作为年轻演员,朱智勋的表演还有进步空间,哪个演员不是在作品中逐渐磨练出演技的呢?
和他演对手戏的,则是韩国老戏骨金允石,在《追击者》中,他同样扮演一名追捕连环杀人犯的警察。
不同于韩影中常见的落魄中年警察,《暗数杀人》中的亨民比较非主流。
他家境富裕,平时西装革履,开豪车上班。
杀人犯愿意跟他合作也是出于这一点。
初次见面,姜泰武就了解到他打高尔夫球(富人标配),从他身上能搞到好处。
他能够坚持破案,也跟有钱不无关系。
正因为有钱,他才能一次次给姜泰武好处,诱惑他继续跟自己合作,直到露出破绽;正因为有钱,才能不在乎职位,甚至从市里调到乡下,也不影响他继续查案。
而跟他一样坚持破案的前辈,就落到去停车场看大门的地步。
至于本应该存在的,保护平民的国家力量,在这里是缺失的。
警察只顾自身利益得失,并不将侦破案件看做自己的义务。
这部戏里,金允石情绪始终很克制,没有太多的表情。
不管是在法庭上被对方反咬一口,还是在安慰受害者家属时,他都能保持镇定。
只有眼中偶尔泛起的泪光,能让人感到内心埋藏的愤怒。
好的演员,是会藏得。
电影结尾,案件已经得到解决,亨民却依然在寻找案件中其他受害人的尸骨。
这些被害人,大多属于社会的弱者,有陪酒女,有落魄中年,有带着弱智孩子在外打工的单亲妈妈。
他们活着的时候,就是这个世界的边缘人,死了也没有太多的人关心。
仅存的一两个家人,即使想督促警察继续查找真相,也会因为时间、精力的问题,最后不了了之。
随着时间推进,他们变成警察局档案室里封存的卷宗,等待追诉期过去,然后被人彻底遗忘。
日剧《非自然死亡》中,同样探讨了这个问题。
那些因为非自然因素死去的人,除了少数,大部分人都被匆匆送去火葬场火化。
真相,成了永远没有人知道的存在。
而亨民这样,对抗着同僚、社会舆论压力,努力寻找真相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何?
前段时间引起很大舆论影响的前广平县公安副局长,尽管最终帮助聂树斌案翻案,让凶杀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自己却因此生活困窘,靠着网友捐款才有钱治疗尿毒症。
现实远比想象中要残酷。
可是,当事件来的时候,选择坚持下去发现真相的人,也是他们。
就像郑成月,他能做到公安副局长,对于翻案的后果,不会不知道。
可他最后还是坚定的向媒体道出了真相。
也许,支撑他们的,只是生而为人的那么点善良。
“家里养的小狗丢了,我也得哭着找好几天,我一想起被你杀死的那些人,得不到任何关心,在没人知道的地方腐烂着,这件事叫我心里难受。
我是个警察,我都觉得丢脸。
所以我才这么做的,小子。
”
6.7分太低了,我知道剧情有些平淡所以有些人打分低,如果多呈现男二杀人的血腥画面相信肯定会打高一些。
虽然男二的表演也拉低了比分,特别是前期在酒馆里的。
还有男主一直阴沉着脸也会影响一部分人打分。
但是我觉得这符合男主的角色设定和人物性格。
他是缉毒警察每天面对人性的肮脏和生死而且还富有同情心,这是最难受的,而且还中年丧偶你让他如何开心的起来。
要么当个心安理得的恶棍,要么当个喜笑颜开的好人,但现实环境不允许他这样。
单纯天真的女学生能抓住大毒枭吗?
只有恶魔才能制住恶魔。
当然电影也不够五星,但是4星是有的。
我给五星有我的理由,其中一条最主要的就是沉下心。
导演能沉下心讲故事,去看看男二演的另一部电影与神同行1,到处都是呱噪浮夸的表演,还不如东北乡镇级二人转芭蕾舞团,看不下去。
而这部电影就有能沉下心讲故事的难能可贵的精神。
我很少看低分烂片,但我相信大部分烂片都有浮夸的表演自以为是等等通病。
好的电影不需要一个又一个高潮,夸张的炫技,烧钱的特效,导演用心演员认真还有真实的生活细节比什么都强。
男主男二线人第一次在快餐店吃饭,老板娘问面条普通还是加量,等会又大声喊了一边,三碗面加量,这很生活;男主平时一直跌些个熊脸,为了讨好杀人犯姐姐套话,买了他姐姐卖的食物边吃边认真的笑边夸真好吃真香;和男主一起办案分别去不同警署查看以往男子街头被杀案,短发警察吃了闭门羹后坐后和男主做车里打电话投诉不给看卷宗的警察。
但还是有细节没处理好,虽然男主第一次去别的警署查看卷宗的时候被灰尘呛了一下,到发现和男二有关的男子街头被杀案的卷宗的警署查看卷宗时被划伤允手指,但都好几天了文件上都没看到灰尘。
男主和男儿最后说的几句话还是让我有点动容的,我也喜欢动物,狗猫都喜欢,最近还想养狗,养两只。
影片原型的杀人犯已经在狱中自杀了,而金警察还在寻找那些尸骨,这应该让我们尊重。
我想导演也是如此才求真实细节而不添加无用浮夸。
电影的好处多多,其中一点就是教给我们关于生活的知识,但是需要你有一定的智慧才能发现。
比如本片,首先就是不要自以为是自己坑自己,人都有弱点,就你一个底层人士还想什么完美犯罪,还嘲笑男主智商没有100,智商高不可怕,可怕的是智商平庸但孜孜不倦的挖掘真相。
只有你有权势又牵扯了更多的权势比如韩国夜店性暴力力事件,多半个韩国娱乐圈都被牵扯而且还有众多内地男星,这样才会被掩盖抹平,大前天韩国警站出来说胜利夜店没有性暴力,呵呵,没人会信的,因为都知道不是真的。
其次,不要招惹看上去又阴沉又凶特别是神经大条的人,尤其是晚上,你说你要是个前特种兵退伍也行,就男二冬天街头随机杀人那几刀业余散打高手也防不住!
看清事实对自己才有好处。
难得给一部电影打五星送两个自己发现的生活妙招吧:一,重感冒时戒烟,为了防止出门买烟把门别上并且在出门的路上放上障碍,哪怕横一个拖把也管用,把所有和烟有关的东西都处理掉,在工作、学习等长时间带的场合和人商量让他们不要把眼随便摆,最好不要让自己看到。
二,看见快红灯了就要往前骑了先找个阴凉处等一下,95%的人想不到。
三,单身居住把钥匙挂到屋门的把手上,这样几乎不会出门忘带钥匙,实在会忘就养成站在门口想清楚还有什么没带的习惯。
生活大爆炸里面那群博士还有深谙常识的女人也只是把钥匙扔到门口的碗里,笨蛋,这点他们还没我聪明。
四,多运动且奖励自己,少撸且惩罚自己。
五,环境很重要,找动力深度清洁居住环境并且至少保持地面和马桶洁净,这也会成为你自信的基本。
工作环境更重要,我当白领的时候站在鄙视链上面,当了蓝领我在想自己不被别人和我鄙视。
我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刻薄的人,只是告诉你给内心一个好的交代的事实。
六,尽量讲好听的话,比如在网络中,那会让你增加魅力,让人感觉高尚和重要的人。
那些卖老人各种东西的骗子,老人是真傻吗?
没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吗?
好听的话加上微笑打动了人心,就好像带你回到雷锋的时代,到处都是热情的老乡,让您如沐春风,就好像处在美好的社会美好的时代。
当然,骗子死一家。
最重要的就是运动,运动才能带来身心健康,动,才能给自己无限改变的可能。
韩国酒配韩国片还是挺棒的体验,加冰就更好了。
—碎碎念这是个认真讲故事的片子,没意义从美学角度剖析,倒是有点想借此片由点及面,探讨一下各国电影的表达风格。
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我想了很久。
一个电影,只凭几个镜头便可以传达给观众它的国籍信息,抛去演员,语言,道具和特殊场景提供的标志性信息,一定有一些元素在传递其文化背景。
东亚的电影风格多少是有一种冷峻在的,与欧美和东南亚的剧情片相比,其表达有强烈的纪律感,韩国日本尤甚。
欧美的片子如果用东亚风格来诠释,大概就不太圆润。
而日韩也有区别,韩国的电影更平面,营造的观感不如日本层次丰富,却多了一份水泥般的工业质感。
日本电影的观感相对柔和,也许是在情节表述上铺设了更多的台阶的缘故,总感觉被导演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体验。
而中国的电影又不一样,没有谁比中国片子更喜欢营造“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质感了。
暗数杀人就有着强烈的烙印,镜头和打光都颇为直白,色调很韩国,规矩感十足。
我想叫它“方形的电影”。
与此对应的是“圆形的电影”,大概可以以欧美电影为代表。
欧洲的片子很强调结构,多少能从中读出点建筑的美感来,钢筋水泥之外有软包,软包外面还有些点缀装饰,很明显带着古典戏剧的风格。
美国电影相对平面化,很少需要从结构上去解读美感。
相同的是二者的视觉表达,都延续了油画的浓墨重彩,有非常强烈通过光影色彩叙事的欲望。
与东亚片相比,欧美电影多少有些“钝感”,但这钝感的来源究竟是文化的隔阂还是表述上的圆润,我大概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体会。
当然,电影艺术的表达在不断变化,即使是同一位导演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格。
以上评论是“印象派”的体验,看得片子更多以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暗数杀人》剧本立足韩国电影常见的犯罪题材但不落窠臼,对很多深层的关于犯罪心理学与刑警工作与生活处境的启示意义表达还是克制的,这一点就跳脱出了韩国犯罪题材影视有时力度失衡的过犹不及。
(其实对于情节处理力度的把控,尤其对于韩国电影来说,是我认为最有区分度的一个关键点,可能把电影原生条件普通的造成经典,也可能把原生条件优越的沦为平庸)由上一点引出的也是这部电影的节奏还是顺当的,虽然在节奏处理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但是对于《暗数杀人》之属的商业犯罪片,是扣住了观众的心理思考过程的。
另提演技,金伦奭、朱智勋是两位主演。
金伦奭不用多说,一如既往的优秀。
我认为需要特别提及的就是朱智勋。
其实朱智勋在这部电影中的给他演技的发挥空间还是很足的,在开头与中间审问的时候展现了偏克制的表现,而其余大部分的时候也是把一个杀人如麻的颠人的那份漫不经心与情绪变迁展现了出来。
可惜他那届的青龙与百想都算是遇上了硬骨头,目前也确实还有进步的空间,还是期待他以后能获得属于他的实绩的。
——你就是个垃圾,你看,你进来这么久了,连个探监的人都没有。
我来找你,也不是因为对你有兴趣,只是因为那些暗数杀人死去的人罢了。
你以为我这样做是想赢你吗?
任凭你怎么刻意地表演,怎么宣扬你的“功绩”,你还是一个普通的垃圾,是个丧心病狂的杀人犯、狗崽子,连高明的犯罪者这样的称号都够不上。
——你的队友他们也都是垃圾啊。
我杀了这么多人,就是因为他们一开始没有阻止我啊。
你看,他们连证据都可以伪造,那些人也在帮我作证呢,有多么没用,连我都看不下去了。
你来拯救我吧,虽然你还是赢不了我。
大哥,我还有很多故事,你还想继续听我说吗?
当杀人犯以自己杀人为故事才能得到关注的时候,别怪他嘲笑那些人。
杀人也很费力气的,你赢不了我的,你貌似的“伙伴们”,他们都是我的帮凶。
家里养的小狗丢了,我也得哭着找好几天,我一想起被你杀死的那些人,得不到任何关心,在没人知道的地方腐烂着,这件事叫我心里难受。
我是个警察,我都觉得丢脸。
所以我才这么做的,小子。
朴实。
我不是为了结案,不是为了升职,只是为了给受害人个交代。
对比没有甜头不愿意奔走的上司。
认真和奉献是可贵的品质。
挺喜欢看金允石演警察的。
朱智勋这个角色,聪明没耍明白,碰着个认真的,也不知道真聪明还是真傻。
个人觉得看电影镜头,演员都是一方面,我看的是故事。
演员镜头这些都是为了说好这个故事的辅助。
对比,评价,都是个人看法,一人一张嘴,怎么会说的都一样。
简简单单看电影,挺好。
有点虎头蛇尾内味,本来好好的一个死刑翻案恶势力抬头的故事,结局得太仓促,最后还泄气了。
❤不是碰到这么执拗家底也比较好的警察这个案子早该沉了吧。
略反传统一些的一些套路,但节奏太差悬疑感不强,选角也有问题,这两位主演的气质和角色不太相符。
以为是个双雄智斗戏,结果却有淡淡的文艺味,可惜《杀人回忆》还是只有一个。主人公对“暗数杀人”的老刑警式悲悯,再怎么透过故事也传递给观众这方面,完成度欠佳。
两位的演技都可以的,朱智勋难掩帅哥气质,片子挺耐看的,虽然没有血腥的镜头,确能感受杀人时的气氛。片子最后一个镜头和话语让我误以为会出第二部,不过应该不会了,有点点精彩。现实中真有这样的警察,也是蛮敬佩的~
我们老板总爱看烂片....至今没有一部回头查不是烂片的
失望啊,电影拍出来质感像电视剧,浪费了两个实力派,金允石不太适合这种人设啊。朱智薰演这种有点脑子却又神经兮兮的人也有点费劲。
全程都淡定
1、真实事件改编,基础很好导演却划水了;2、朱智勋的表演有混蛋的一面,却少了聪明和残忍,同样有些划水;3、金允石的戏不错,无奈对手给不到,许多场戏都垮了
典型的影帝带中生模式,不过朱智勋的喜怒无常精神变态的杀人犯太代入了,整个电影扎实,不是韩影一贯的漂浮,很棒的悬疑片,8分
在我心中两位都是影帝。朱智勋可收可张,未来可期。影片特别的地方是对细节的描述,而非追求画面的血腥,只求真实,还有人物间的语言表情动作的交流,才是最精彩的地方。
打破常规的设定,看有钱有闲不在乎升官的警察破案。又看到了可爱的炸鸡刑警。韩国电影的冷灰色调渲染了冷峻的气氛但画面也显得很干净。对港片的热爱在韩国找到了延续。
拍的有点无聊
勉强只能给三星...主要是编剧的问题,反转太弱鸡了....
老棉这次太憋屈了,三星半
两位演员都不是很出彩,案件分析也太过简单了,总感觉演这么一个变态朱智勋的心理准备也要好一点时间,真的希望他好好走电影路吧哎。
全程快进看完,还真是新人导演的水准,设计太平淡了,剧本台词完全没有悬疑气氛,两人的针锋相对也没有火花,比起电影更像是破案流水账。角色也比较单薄,朱智勋内在的东西太少了,戏完全在脸上,变态+高智商没有融合成完整的角色;只有金允石大叔的话真的有点感人。
三星半,剧本在类型片的范畴来说太平稳了,节奏在室内对垒的锋芒与回忆戏码的惊悚之间徘徊。作为真实改编而言,戏剧的粉墨痕迹太重,金允石沉在谷底的阴郁和朱智勋流露面目的癫狂相成对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女孩朴素的游泳梦想。就连执行正义的警察都要追赶潮流,执着于真相的使者也要被生存法则抛弃,当生命被定义为挂在墙上的业绩表格,相较于无法定义的杀人凶手,那才是我们不可承受的人间地狱。片尾的确令人联想起『杀人回忆』的稻田,未知的凶手止步于平凡的脸孔,失踪的魂灵还漂浮在萧条的寒风。
相当不错,让我也产生分尸的想法。
逻辑漏洞啊,推理太差,2分钟跳着看完然后删了。太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