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洪常秀在自己的电影中省掉了音乐编曲,亲自编曲(他不识谱)。
从2021年(拍于2020年疫情初期的2020年二、三月间)的《引见》起,洪常秀省掉了专职摄影师,亲自掌机,小作坊化愈来愈明显。
他越来越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精致视觉审美。
(二)洪常秀可玩令人如坠五里雾中的魔幻影像,也可玩简单朴实、戳人心窝的影像。
相比之下,后者像是他的小清新游戏,不怎么考验智商,但考验耐心。
他的电影从来都在考验人的耐心。
喜欢一秒爽到的,出门向左。
(三)洪常秀有类影像是倒金字塔式,在剩下越来越少的时间里,谜底渐渐逼近,一旦浮出水面,会震撼人一下。
《江边旅馆》如此,《在你面前》如此,两者都用死亡这个命题来让人屏住呼吸,静静观看,聆听。
2021年洪拍了两部片,《在你面前》是第二部,片长85分钟。
这是他第26部长片。
(四)再一次,申锡镐做了赵允熙在电影中的儿子(与《引见》中同一关系设定),再一次,电影借他人之口,夸他帅。
他与金敏喜是洪氏电影里被夸得最多的男角与女角。
洪该有多喜欢他。
(五)李慧英饰演的姐姐与赵允熙饰演的妹妹在公园想找人帮忙拍照。
拦住的是徐永嬅,她与她同住的女子走在一起(《草叶集》台词里提过她的合住伙伴,《逃走的女人》里有正式展示)。
洪氏小宇宙里,熟面孔、老设定在不同影片里延伸。
“路人”徐永嬅给她们拍照并认出姐姐来。
女主角过往身份得以揭示:在跟一个男人跑去美国之前,她曾是位当红演员(真是令人熟悉的角色设定)。
(六)女主角吃带汤的年糕时洒了一滴到衣服上。
擦不干净,回去换衣服太麻烦。
后面她要与一位导演午餐。
衣服脏渍成为一个小小困扰。
这样一个细节,在片中成为被表现的点。
洪的影片,事无巨细。
(七)我这样设想洪常秀的生活:抽烟很凶,善捕捉日常生活细节,脑袋总在思考,与常人思考不太相同(他有个哲学的头脑),时常与朋友小聚,喝个半醉,从中获得些拍片灵感素材。
这逐渐在他脑中雕刻成电影画面。
他脑中有一堆想法。
许多议题。
总在琢磨弄个什么新鲜结构去展示它们。
一年中,差不多能想出个新的结构玩法创意来。
组织起自己小小制作班底,花个把月来磨出一部小小电影。
不怎么紧张,一部电影就那么几场关键戏,喝酒聊天为主,演员无须特别准备,也不用额外制景、置办道具,一切就地取材,没有浓重妆容,服装来自演员自家衣柜。
早上花几个小时写出当天要说的台词然后演练,开拍。
大致框架确定,允许细节调整。
天气变化,场地因素,演员状态问题,一切都不是阻碍,反而是生成电影鲜活感的随机元素。
花上三周,四周磨戏,一场戏通常几分钟,长的有十几分钟,演员现背台词现表演。
每场戏平均拍个八遍十遍。
从开始的不熟悉不自然,逐渐走向自然,顺滑,台词脱口而出,演员状态跟真实生活近乎一模一样。
拍完后素材放上一两周,然后花几天时间完成剪辑。
洪亲手剪。
关键剪辑一两天就可完成。
此时电影销售人员(一两人)已开始运作推广和销售。
主要走国内外艺术院线,各大电影节。
几大他常去的电影节期间,洪带着核心成员走一遭,度度假,接受镁光灯的照耀,访上一圈谈。
他在留学期间的简单英语交流功底派上用场。
他摸摸脑袋,思考一下眼前这些鬼佬的弱智提问,如何用太极话语搪塞过去,既体现出智慧,又保持含糊性。
这很关键。
他不喜欢解释他的电影。
但还得卖片。
一圈下来,花不了太多时间,他电影的名声在粉丝圈子里已蓬勃。
全世界都散落着他的电影粉丝。
看他电影的人不会太多,几万到十几万人次不等,能收回一些款项。
不多,够自己花,够小型电影团队运作,通常可支持下一部电影的开拍。
就这样,一年当中,花在电影制作、推广及销售上的时间,两三个月,顶多半年(他高产时平均一年拍两部片)。
其余时间,喝酒,看书(他喜欢看书甚于看电影),观察自然(他喜欢大自然),会会朋友,在大学讲讲课,与金敏喜一起消磨一下闲暇时光。
一年一度,在电影界,他扔下一两颗小炸弹。
小小日子,就这样过下去。
健康没大问题,有些小毛病,牙痛,拔牙之类。
世界不发生巨变,他大概就会这么一直拍下去,慢慢老死,最终留下电影五六十部。
一个奇思妙想、著作等身的男人。
(八)女主角坐在去见朋友的出租车上,脑子里回想着侄子送自己钱包当礼物的情景,感恩生活的赐予,收到手机信息,约她午餐的导演预约的餐馆有变,告诉她换个地方。
这样的琐碎信息,也成为洪电影中的表现元素。
亦如生活那样。
换的地方颇耐人寻味——《北村方向》中的“小说”酒吧,隔了十年之后,又回到洪的电影中来。
继续沿用十年前的老设定,顾客坐在店里,店主则玩消失。
一如以前,导演也是这里的熟客,甚至手里有酒吧的门钥匙。
他说,店主去统营旅行去了(《夏夏夏》里的故事发生地、洪常秀母亲的故乡)。
他们坐在酒吧拿来附近一家“不错的中餐馆”的菜单点餐,那家中餐馆也在《北村方向》中出现过。
洪常秀以这种方式保持着某种怪异趣味,也暗示着他电影时空的延续性。
他在拍同一片人间风景。
始终围着小天地打转。
看完片子后我查询信息看到,原来这个设定也是为了缅怀《北村方向》里的“小说”酒吧老板娘饰演者金甫京,该演员在《在你面前》开拍的2021年,因癌症去世,享年45岁。
在这部影片中,她出门远游,不会再如《北村方向》那样中途回到片中。
(九)洪常秀这样的微小叙事主义者喜欢拍摄主角的一天。
《在你面前》中,早上女主角在妹妹家中醒来,室内姐妹俩聊天,转到附近咖啡馆继续聊天,姐妹一起看附近在建的楼盘并逛公园,去看侄儿的年糕店,与侄儿站在路边见了一面,坐出租车去赴导演的午餐路上,顺道去了自己童年时住过的地方,怀一下旧。
在与导演一起喝下了几瓶酒聊了几小时后回到妹妹家。
(十)曾经,洪的电影一次次拍摄人物的出走,游荡,现在,他开始拍归来。
一个在美国飘零多年的女人,归至故土,在物是人非里寻找曾经的踪影,心灵的安处。
(十一)洪的影片中,经常只展示空间的局部。
他总是省去完整的空间交代。
完全悖于经典电影里的空间原则。
有时用台词补白空间信息(此片中,女主角站在某处花园植物丛中,通过对白,我们渐渐得知,这是她童年时的家)。
关于空间的整体,观众总是需要自行脑补。
他的电影是观众深度参与的影像与文本游戏。
不像经典电影,什么都给你展示明白,你不需要动脑想象,你只需要等着爽,等着被感动。
(十二)《在你面前》,通过女主角的心理活动旁白,将观众拉入主角的内部世界。
她在空间里游荡时,我们知道她内心的活动。
与此相近的是《北村方向》里的日记体旁白。
(十三)在自己童年成长的房子里游荡时,一位如今住在屋内的小女孩走了过来,她与小女孩搭讪,夸她漂亮,还给了她一个深深的拥抱。
那一刻,仿佛女主角也拥抱了童年时的自己。
镜头里小女孩始终背朝观众。
洪的电影不仅经常忽略空间全貌,也经常忽略人的全貌,甚至不见人。
他电影中多次有完全不出镜的配角只用声音与画内人物互动,比如《之后》里与金敏喜搭讪的出租车司机。
这是洪的极简、含糊美学的呈现。
(十四)与导演见面的错位感:坐在出租车里收到导演改约定地点的信息。
见面后,导演以为她吃过饭,所以约在酒吧见面。
这种错位感,非常生活化。
(十五)“导演,您的电影就像小说,短篇小说。
”女主角见了导演后说。
这也正是我想对洪常秀说的。
(十六)洪常秀的叙事策略:先让观众与女主角和她妹妹在一起泡个半小时左右,让我们大致明白她的身份信息,她大致的内心世界。
去见导演路上,因改约,又拐去童年生活过的地方,一番怀旧,观众对时空与主角心理有了更深邃洞察,然后才见到导演,此时电影篇幅已过半,铺垫大致到位——与导演的聊天本身还有几回合铺垫,然后才切入影片核心部分,平地起山头般抛出猛料,关于女主角将死的处境,及她深邃的内心思考。
这个叙事结构,堪称经典。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也大致符合这种戏剧结构。
具有这种结构的影片,往往能带给观众强烈心灵冲击。
(十七)片中导演描述着自己年轻时如何被女主角在某部电影里的表演震撼到。
我怀疑这是洪常秀自己对演员李慧英早年某部电影的观感,以此致敬。
终于他们有了合作的一天,探讨年老与死亡的话题。
(十八)片中导演说自己在筹备一个电影,女主角问要多久,导演说第一版草稿一般要花半年到一年。
女主角感慨,如今拍部电影要花这么久呀。
洪常秀这是在讽刺同行吧?
(十九)失落一生的人,最终如何迎接死亡?
《江边旅馆》有了一次回答,《在你面前》,从女性角度,又一次回答。
男人向外寻找最后的慰藉(看到美、感慨美,在离美最近的时候死去),女人回归自我,或者说,朝向信仰。
让神安驻于内心,度过最后平静而孤独的时光。
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帮人就帮人。
她相信:天堂就藏在你面前。
(二十)女主角在第一次见面的导演面前说出自己不久会死(这是她极力隐瞒甚至都没有告诉妹妹的隐私事件),她平静中透出达观,轻弹吉它,泪中有笑,反倒是男人接受不了这个打击,无语低头,半晌,软弱无力地哭泣,久久沉陷于颓丧。
女人摸着他的头,给他安抚的力量。
(二十一)从女主角说出自己患绝症活不过半年,到她终于用一番动人语言描述一个将死之人眼中世界的美丽(本片高光时刻,富有力量感的段落),这之间洪常秀也让观众等了再等,铺垫个够。
先是听到消息的导演情绪低落,哭泣,外出抽烟,女主角走出去陪他抽烟,安抚他的情绪,重新回到酒吧后,导演才鼓起勇气与女主角正式谈起面临死亡的感受话题。
此时女主角说出的一番话语,比起前作《江边旅馆》来,更深邃,更动人。
洪深谙节奏、停顿、延迟,对最终高潮起到的强化作用。
正如音乐。
(二十二)洪常秀对细节的还原度有多极致呢,外面下雨了,导演和女主角准备离开酒吧,助理过来问要去把车开过来吗,随后又问门要我来锁吗,又说,你们没带雨伞吧,要不用这一把?
电影给予时间展示一位细心助理与老板沟通的细节。
二人离席时,女主角还问,我们不收拾一下桌子吗?
(他们借用酒吧的桌子吃饭喝酒。
)导演说,我大致收拾一下吧。
女主角说,要收拾就认真收拾。
导演锁酒吧门时女主角看到锁夸锁很漂亮。
二人站在巷子里(墙边堆满木条和石块),在雨中打着伞又点了根烟。
这些琐碎细节还原了生活质感。
在洪的电影里,没有一件不值得认真打量的琐事。
(二十三)见面的最后,在雨中,二人站在巷子口抽烟。
镜头定定地看着他们背影。
这一刻,是两个人见面以后最放松的时刻。
还夹带着一丝浪漫。
前面,听到女主角对死亡的感悟后,导演约她一起去统营旅行几天(又是统营),拍部短片。
“我想把你的生命记录下来。
”导演说。
“你是想跟我睡觉吗?
”女主角问。
导演含蓄地点了点头。
将死之人的暧昧,如此直接。
雨中这浪漫一瞬,看似是对暧昧的升华(淡淡几声吉它弦音,配合着画面叠加出诗意),却也是一个讽刺。
第二天,在妹妹家沙发上醒过来的女主角,收到导演发来信息,改口说短片拍不了,那是酒醉后无法做到的承诺。
这猝不及防的打脸,令女主角小小浪漫预期泡汤了。
她苦笑连连,回归自身的孤独。
洪常秀关于死亡的这部片,既有诗意描写,又有残忍展示。
你觉得天堂就在面前,但天堂也会让你承受失落。
洪真是人间清醒。
他从不让观众跌入真正的迷梦。
(二十四)电影的最后,又显示出女主角这一天经历,也许只是一个梦。
究竟是谁的梦还说不清楚。
电影开篇和结尾处,是相同画面。
睡不着的女主角,坐在妹妹床边,轻抚着她的手。
而幸福的妹妹,则醒不过来一样。
妹妹起床后说她做了一个美梦,但不愿意说梦到了什么。
整部片可能就是她的梦。
而当她说她做了个美梦时,也不过是在说梦话。
这是洪的叙事诡计,梦的连环嵌套。
女主角在片中最后一句台词,是对着还在沉睡的妹妹问:“你梦到了什么?
”241214
恩赐庇佑宽慰释怀“你在做梦吗?
”“我会在这段时间里保持快乐,哪怕只有一点点。
”“我不会去医院的,我要在家里继续我的生活。
如果有工作,我回去做,我会出门。
如果以后感觉痛,我会吃止痛药。
我会忍着。。。
然后死去。
这也是我来见你的原因。
”“要再喝一点吗?
”“让我们喝到死吧!
”“我有一种很奇怪的信仰,我相信天堂是隐藏在我们面前的。
”“我在十七岁的时候决定要去死,那个时候有其他的理由,我出门去寻死,然后路过了首尔站,我突然发现,商场里的人们的脸一下子都变得很好看,我已经下定决心去死了,但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我感觉到了这个世界有多么美,有一个路人走过去,脸上很脏,而且全是油,但我发现那张脸是那么的好看,秀色可餐到我甚至想去舔一下,真的!
”“但这不是我在死亡面前变得感性,我是真的从心底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实,我能够用最理想的方式看到事物的本质了。
但在那之后,我就忘了那种感受了。
””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近,这种感觉终于又出现了,多么幸运。
如果我能用那种理想的方式看到我面前的事物,我就会变得什么都不怕了,真的!
在我面前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完整的,没有被强加的或是夺走的,是种完完全全的完整,这是一种恩赐。
”“总之,我释怀了,从出现这种感觉的一瞬间。
我就什么都不怕了,感到更加自由。
”“你是被保佑的人,你的心这么纯净,是被庇佑了。
”“你想跟我上床,对吧?
”“是的,如果你可以的话。
”“谢谢你。
”“也要谢谢你。
”“我是宋载沅,我不知道我们昨天的约定是不是真实的,或者只是酒后乱言。
请原谅我,我昨天承诺你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谢谢你昨天对我敞开心扉。
我衷心地,祝你快乐!
”“贞玉,你在做梦吗?
”
4.59分洪常秀的电影总是那么真诚,又充满对现实的讽刺哈哈哈,李慧英真美,好有气质,皮肤特别光滑,下颌线也很紧致
一开头就是洪导熟悉的bgm,缥缈、不真实,颇有一种王家卫/赛博朋克的感觉
女主真的是个剧抛脸,上次看到她是在《小说家的电影》,干净、固执、爽利,这部电影头发稍微长了一点,温婉、自由、悲伤,果然是影后
当她再一次回到小时候的房子时,感触真的和我特别像,为了追寻小时候的幸福/回忆,来到这片故土,但回忆真的很沉重,人的感情、每个人的经历,都变化太大了
和导演一起吃饭,得知女主患癌症之后,他问能为她做些什么,女主随即弹起了吉他,这段无言的镜头真是别有滋味,或许唯有音乐能治愈人心吧。
当女主问他是否想和她睡觉,导演非常真诚地承认了,当时就觉得他们之间的坦诚、互相欣赏,真令人动容,并且非常祝福他们。
然而第二天醒来,导演发的那一段语音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昨天的真情流露,不过是导演的安慰之语,权海骁每次都扮演这种虚伪男人的角色哈哈,女主哭笑不得,真心错付,是这个冷漠的世界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她走向妹妹的床,问她昨天做的梦究竟是什么,或许,只有梦里面才是美好吧
今年看了不少电影,在这个冬日的初雪,突然想起的却是这部。
年初去了韩国,也许有大半法人理由是因为洪导演,去了北村、江陵、水原,繁复的道路与烟火,平静如常、深夜买醉、不断前进的人们。
《东邪西毒》中有一种特别的酒叫“醉生梦死”——喝了的人,会把过去忘记。
醉忘记过去,梦引向死亡,人在漫无边际的生命中寻求更加永恒,而永恒却如此短暂。
“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明天了。
”失败的生活,失败的人,世俗的评价让李慧英饰演的女主不堪而局促,决绝的私奔、多年的漂泊,他人的叙事中的自己仿佛陌生的他者,当诉说偏离了倾听,那么交谈也没有了意义。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喜欢饮酒,微醺中的交集、面对面的真切、真情流露不堪与承诺,人们想表达又有些东西怎样也无法被表达出来,刹那间的共情,好像跳了一支舞,让人与人间的力场彼此相融,又马上失去,相互逃离。
“你想跟我上床,对吧,是的,如果你可以的话...”,生活让一切都需要一个解释,当生命的张力有了确定的指向,一切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坍塌。
酒醒了,然后巷道中的烟也灭了。
“对不起,昨天的话不要当真”,当再谈论起这件事,咖啡馆中的一切都成为了谜样的存在,再无法感知微醺中的感受,他成为了约炮下头男,她成了失意绝症女,已经完全脱离了当时环境,作为观众的我们再叙述这件事时,只能简述为两个失败者的笑话,但又有很多东西表达不出来,只能记得一个并不复杂但又不简单的梦境,发生在你面前。
2年后,当我再走到小说门口,它已大门紧闭,好像一切从未发生过。
快到结尾时男人对女人说那是不可能的,这个不可能或许是在说着这样一个事情:男人和女人实际上是居于每一个人的两种面向,女人是一种美好的展望未来的积极面向,然而我并不是要说男人是一种不积极的面向,这不是对称二分的。
男人实则是每一个人(无论通常意义上的男女)都携带的一种病症或无奈。
但为什么说这两者不是对立二分的呢?
恰恰因为女人(积极的)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不能随时调货出来的状态,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一次或很多次女人(无论我们是否自知或者认识到)。
我们每个人总是男人的,但正因为更多的是男人,所以就像电影中男人非常清楚记得并且同意那个纯粹女人背后的力量,这里是在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一种已经是男人的基础上渴望着女人(未来的 纯粹美好的 积极展望的),在停留与展望之间的徘徊其实是非常消极的 难以忍受的,这种积累会在某个时刻冲垮我们,让我们平静的说出“我只想和时间一起流下去”这种停留式的话语。
但是,正因为有着这样一次强力存在,也就是“在你面前”,在这样一次或多次的体会中,我们会保留着这个感觉,因为这个感觉,我们每个人又总是因为已经拥有的不舍得或再次遇见的渴望而勇敢的迈步向前,大声的喊出“我这一刻在这里”,我探寻着未来。
但是这里有一个个体感受的维度被忽视了,就像上面所说在这种积累过程中,我是受伤的,这是一种靠近绝望的感受,这种感受若在某个瞬间占领了内心,则是完完全全的停留,就此结束毫不犹豫。
因为这种靠近绝望的内心,在那个瞬间过程中,是不会有后悔的,那一刻的停留是真真正正的停留,这个停留等同于瞬间的美好也就是“在你面前”,这二者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方式,那我想问的是作为一个有限者的人,作为已经是一种方式的人(展望未来,不停歇)怎么才能接受另一种方式呢?
也就是说,停留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不可能知道。
因为我暂时理解不到死亡。
不过,反而是在这种问题的探寻中,死亡的含义可能就发生了变化,可能由此敞开了大门。
而这到底是属于人的解放,还是位置本身的自我运动,我就不能再胡说下去了。
但就像我所说,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无非是:受伤的瞬间与惊喜的瞬间。
受伤,真的是难以忍受的,不能承受的。
“我有一种很奇怪的信仰,我相信天堂是隐藏在我们面前的。
”“我在十七岁的时候决定要去死,那个时候有其他的理由,我出门去寻死,然后路过了首尔站,我突然发现,商场里的人们的脸一下子都变得很好看,我已经下定决心去死了,但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我感觉到了这个世界有多么美,有一个路人走过去,脸上很脏,而且全是油,但我发现那张脸是那么的好看,秀色可餐到我甚至想去舔一下,真的!
”
意外地随便想看的一部片,拍的不过是一些稀疏琐碎的日常,但是从中感觉到了和自身气质极大契合的东西。
这部片的伏笔设置得非常巧妙!
——开头便是女主摸着肚子,被压缩到几近无声的背景音,无限拉伸的沉默,轻易就挑起一股极大的压迫感。
1只有在生活很不如意的时候,小确幸才会给人带来一种如此巨大的幸福感,让人触电般微颤。
所以女主止不住地感恩,感恩所有生活中的小事,我觉得这里面总带有劫后逢生的意味,所过的每一天都像是偷来的,窃喜......2到自己幼时的家去看,看到与小时的同岁的小女孩时,发出的对生命的赞叹——她说小女孩很美,或许是想说生命很美罢。
当她抱着小女孩的那刻,我想她拥抱的是小院里幼时的时光,随着女孩体温散发出一种在盛夏阳光下的炽热与如绿叶一般明亮得要融化而溢出的油彩一般的时光,或许也是缺失的一段中年本应一家三口齐全圆满的时光。
老人,新叶与旧居
抱住了过去3镜头两次写了女主凝视着睡着的妹妹,而片头盖着的薄被暗示了女主其实睡不着在沙发上写了很久,而深夜的咖啡也可能说明,她应该大部分晚上的时间都没有入睡。
关于导演的qian规则,我猜想大概可能的原因:1女主不在意的态度,衣服被沾到渍了也不换,觉得见面的男生不配自己这么做。
在路上的taxi里,对比起和妹妹在一起时的愉悦,车上的女主更像是被困住了的小兽,头无力地靠在车窗,表情恹恹的提不起兴致,甚至还问师傅能不能顺路拐去别的地方。
无力的倚靠2导演临时换了会面地点,并且提醒午饭后的女主3:30就收档,给女主时间上的压迫感,迫使女主赴约,也让女主对陌生的地方没有准备。
而女主到了后,导演才说老板把钥匙给他了,女主问道是和老板娘很熟吗?
导演回答不熟,但是到后面聊下去他与酒吧老板娘其实是旧交。
助理也悄悄地被叫走了。
其实这明显是导演的一个猎艳场——老板娘默契隐身,店名文艺且带着导演本人强烈的个人意味,店面小而温馨,令人放松,适合调情。
3提及妻子和儿子,导演没有太多反应。
有家庭的男人,连自己的孩子都难兼顾,何况是外面的工作呢?
导演迫切地想要和女主有一个私人的旅游行程,拍摄过程完全由导演个人进行,完全没有顾忌家人的感受,随性而行。
比较打动我的部分是女主说出当我能恰如其分地看到眼前的物体,那么一切都会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不多不少,完整无缺。
如此这样的态度,也正如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一切都刚刚好地铺展开来,没有刻意雕琢的细节,一切都看似毫无道理,拼凑起来却又恰如其分。
躺下吧(笑)。
当我躺下如土地,如那覆盖其上的一层草被,如已被分解而与环境交融难分的任意一种,所有的事物都会在我面前完整地展开,我只不过是他人的背景亦或是铺垫,不能干扰对方分毫而任其舒展。
此刻,退居一位,人不再是主体,春风将我吹拂,扇打。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啦!
我不是主体,我不背负主体的任何欲望而寄居在一完全不同而新奇的世界,无论这个世界是丑陋还是极乐。
酒后脸微微发红,头脑微微发烫才能随意倾诉的东西而想死却又失败的那一部分真的太精彩,这是一份向死而生才得以生出的视角。
在这之前,要不是看什么都心灰意冷,看什么都想死,又怎会突然有一刻觉得万物都值得欣喜呢?
我觉得这是非常具有金敏喜个人色彩的一部电影——女主角不是她,但是作为女演员的金敏喜以自身生活经验撬起的生活化碎片和日常感叙述,在简单的对白中透露出人性的微妙别扭之处,把人之情欲刮出了极薄的组织,在毫厘之间微观人性。
年轻时因为爱情而出走奋不顾身的几年,抛下了亲情,遇到的可能也不过是借着创作之名欲行尾屑之实的导演,最终被爱情丢弃,一无所有地从异国回到家乡,一切物是人非。
生命的苍凉与荒芜在癌症的最后几个月里如此暴力而直接,却也在认真过活的几个月里才显出难得的温情。
拍得真好啊在你面前,追忆逝水年华——
谈情说爱,说死之将至,敞开心扉……
从酒馆出来,有一个非常迷人的“停留”——不仅是观众,凡是吃电影这碗饭的,都应当虔诚地向洪尚秀献上自己的膝盖,咋就拍得这么自然,这么好呢?
在雨中,在你面前,点烟、等车,小鸟依人,仿佛又回到了少女时代,浪漫、温馨……结尾的电话猝不及防:呵呵,拍摄计划还是算了吧……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生命总是充满意外,不治之症,不期而至的雷雨,发自肺腑的告白,对承诺的背叛……笑啊,笑着笑着又哭了!
可是,在你面前,妹妹还在做梦,生活还将继续……
不必剑拔弩张,大导演总能在最平淡的日常中探查人性的深度,呈现生命的卑微和光辉,令人颤栗
一部平淡又无常的人生缩影。
起初不理解为什么要蹲在桥底抽烟,后来才理解应该是一种下意识躲藏的姿势。
亲姐妹却聊着琐碎又有隔阂的话题,妹妹的有些惺惺作态让她始终感觉疏离。
她只愿意静静看着她睡着的样子,就仿佛还是童年最单纯的样子。
男人酒后的一顿温情安慰让她误以为自己真的又看见了纯粹的灵魂,她无所顾忌得敞开心扉,而对于男人来说她的真实和自由只是他的一次逃离理智的意外冲动罢了,逢场作戏信手拈来。
一觉醒来,于是她大声得笑了,也许是笑自己在死神临近前似乎像回到了孩子一样的状态,没有防备得轻松装点着身边糟糕的人和事,忘记了成年人原本的虚伪和麻木。
抱住突然闯入的小女孩就像抱住了童年的自己,紧紧得那般留恋。
当能够看见生命的终点的她,体会着神明庇佑的感觉,一种无诉无求的禅意。
“这不是我在死亡面前变得感性,我是真的从心底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实,我能够用最理想的方式看到事物的本质了。
如果我能用那种理想的方式看到我面前的事物,我就会变得什么都不怕了,真的!
在我面前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完整的,没有被强加的或是夺走的,是种完完全全的完整,这是一种恩赐。
”
一对姐妹久别重逢,互相诉说各自的人生。
平平淡淡,从从容容。
经过风风雨雨,世事变迁,内心恢复为平静的一杯水,变得纯澈自然。
风景变得淡然明快,心情变得波澜不惊。
影片情绪如同潺潺流水,低吟浅唱。
曾经做过演员的女子,和自己的妹妹在家乡散步,和陌生人聊天,去过去的家的附近探寻,听到的,遇到的,是故乡的事,还有热情好客的乡亲。
炎热的季节里,女子就这样徜徉着,回忆着。
故乡的街道变了,小院的风景变了,她也变了。
但,记忆里的一切都没有变,还是孩子时的模样。
和导演见面的时候,导演诉说了当年女子在大银幕中的惊艳时刻,但他丝毫不知道,女子如今在美国的生活是多么琐碎和平庸。
一面是当年的高光时刻,一面是如今的步履艰难,女子的内心可想而知。
如此的人生反差造成的戏剧张力,令人动容,令人唏嘘。
影片从童年平静的小溪渐渐变成了成人波涛汹涌的暗河。
对导演来说,昔日的偶像和女神就近在眼前,可时光却将她塑造成沧桑和陌生的样子,这多么像自己的青春一去不返,在时光的凄风冷雨中渐渐枯萎,渐渐凋零。
而眼前的女子依旧散发着一丝迷人的感伤的香气。
导演信心满怀,期待和女子的合作,但女子却告诉他自己已来日无多。
蓦然间,导演的事业和心情都遭到打击,他只能灌上两杯烈酒,痛骂一句:生活真操蛋。
望着导演斑白的双鬓和流泪的面孔,女子只能默默地安慰着他。
他的梦想和雄心,如今都变成了泡影。
女子于是卸下成人的伪装,展开自己的内心:当世界完整而美丽的显现在我的面前,死就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死亡令我们留恋生命,但生命并非以我们孤独存在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世界那无比美丽的本质显现。
因此,死亡,不过是将自己融入这种无垠永恒的美丽之中而已。
一切都是那么完美,那么从容。
导演折服于女子内心的美丽,他俩萍水相逢,相见恨晚。
一位看到了心中的偶像,更臣服于她的灵魂。
一位虽已走到生命的尽头,却也得到了一个蓝颜知己。
悲哀固然悲哀,但那又怎么样?
导演决定为女子拍一部短片,描绘她面对死亡那份自由和从容,这不是最好的告别,最深刻的电影吗?
然而,结局却无比悲凉,导演退缩了,他的温情感动终不过是逢场作戏。
也许,一个人在洞悉了另一个人的内心后,便会产生某种畏惧和退缩。
因为那颗真实的心必定会唤醒自己的心,作为成人,我们带了太久的面具,做了太多的伪装,连自己都无法面对和承受内心那份真实和自由。
我们无法过于谴责导演的懦弱,因为那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风景,那世界的纯澈和美丽,那宇宙的鲜明和璀璨。
也许,只有孩子才能够理解,才能够共鸣。
最后,女子呼唤着沉睡中的妹妹,悄悄的问她究竟做了一个什么美梦。
也许,只有在梦中的那个美丽虚幻的世界中,人们才能够真正的连接彼此,像孩子那样不再装模作样,不再惺惺作态,不再彼此隔阂。
成人的世界,即便是生离死别,也无法令我们真正的展现内心,看清彼此。
因为在很早很小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世界中迷失。
我们渴求着彼此,但也许只是肉体而非灵魂。
在你面前,我们却再也触碰不到彼此那颗无比孤独冷漠的内心了。
没有了你,我也可以潇洒地渡过自己的生活,完成我所期待的目标,但是,没有昨天,也不会有明天,此刻的天堂,仅仅是此刻
@STHLM电影节 洪导,韩国侯麦
虽然耐着性子看完,还是无法欣赏这样两三个场景,全凭对话撑起的片子。一个得知自己只有几个月生命的漂泊女性回到故乡探访家人和朋友,无风无浪,被导演酒桌上临场恭维安慰定约,第二天 短信说明,弃约。挺乏味的。导演以前的电影一样的感觉,实在可以不必再看他的作品了
面前是一整个世界的荒芜,随后你笑出了声。
Cleo from 5 to 7
我困了。这边建议在有新招式出来前,还是金敏喜先顶上
还是挺不错的,3.5
2.5 难怪没放进主竞赛,大段无聊的对话加一层最简单的梦的嵌套,可以和《草叶集》竞争生涯最差,倒是在《江边旅馆》后又一次讨论到死亡。
一共就3-5个镜头,一直在叭叭叭说话,这尽然是大师作品,我都可以拍电影了
要到很后面才会平地起惊雷,然后一路走高,直到最后一秒,再想前面就有了另外的意味。当你以为已经看透这世界,不过一场梦的时间又发现这巨大的荒诞就在你面前,直面的是梦境还是真实,是死亡还是当下,再往前看,观众所参与的空间原来如此变换,最后一刻忍不住一起发问。抛开生死大事,后面那个男导演联系这年头在豆瓣上发生的那些个八卦,可笑死我了。
深夜。电影看到中途睡了过去,再醒来女主角和陌生男人,酒酣耳热吉他响起。这种雾里雾中的感觉,是真正的“在你面前”。
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都是这样,临死之时才觉得要怎么做,该怎么样。在你的世界里,世界是停止了,可一切都是照旧的虚伪。
Masterpiece!你的面前,无需多言。洪常秀用几个颇为闲适的日常生活片段勾勒出梦境与现实的互文,当时间的“恩典”降临,灵魂早已越过生死之界,奔向天堂一端的伊甸园。
他结婚了,她快死了,但他们相爱,他要给她拍部电影。如果这不是梦该多好。
平淡到无味的电影。不过结尾部分还是让人感慨,男人约女人真正目的终究只有一个是吗?!
我要用摄影机记录你,带你去旅行,想和你上床,但这些都是酒后胡言,清醒后是不可能兑现承诺的。哈哈可qnmd吧!
待重看
作为一部对话的电影,人物之间的对话却没有吸引到我。不使用正反打的单一镜头并不一定会让人感觉到沉闷,沉闷的是将对话局限于一种欲言又止的心理世界。此外,过分信赖演员的表演也许也是值得质疑的地方。
设计感太强,而且少有的主题先行,在女主明确说出将死的台词之前就能通过之前安插的细节猜到。这部的新鲜之处正是洪常秀利用了观众对他自由随意又峰回路转的旧有认知,以及变焦如此缓慢的不寻常。你看女主口口声声说感受当下,内心里、表达中却全是过往,是「困在时间里的缪斯」。
男人一认真,女人就发笑。看完又拉回来看了看开头的俯拍镜头,太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