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炸鸡 ——这谁能抵抗得了啊?
别诧异!
酸梅并没有改行美食号,而是乳酸君我发现:最近的电影都中了炸鸡的毒…奥斯卡最佳[绿皮书]里的开封菜,比主角还红!
电影[绿皮书]中的主角大吃炸鸡而今年还有一部打破票房记录的电影也与炸鸡结缘,甚至有人笑称其成功一半都是靠炸鸡…这是一部美食片?
不,这竟然是一部热血的警匪片!
极限职业Extreme Job
别被霸气的海报忽悠了,主角不是超级英雄…相反,他们警署底层的Loser!
人到中年的高班长带领小马、小张、小金等人组成的缉毒小队没拿下过毒贩,没侦破过大案…于是他们成了警署的拖后腿…每天过着挨领导骂、被同事损的日子。
但说来也奇怪…缉毒警察应该从天而降、破门而入、缉拿罪犯!
卖家秀↓
可这群人显然没那么炫酷。
坐着刷墙工人的小秋千从楼上溜下来,别说破窗而入了,生怕赔偿的他们全程小心翼翼…说好是去抓人的,往往到最后却被人抓!
买家秀↓
直到发现了毒贩的一个秘密窝点时…他们有了新(馊)主意 ——高班长拿出养老的棺材本儿,盘下毒贩窝点对面的炸鸡店卧底观察,妄想着能放长线钓大鱼!
就这样,一群缉毒警察开始卖炸鸡!
上天也真会开玩笑…缉毒没什么水花,开了三天炸鸡店却名声大噪。
为了更好的掩饰警察身份…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运营炸鸡店,而不起眼的小马却鬼使神差的凭着祖传秘方做成了网红炸鸡…每天客人源源不断!
小马负责掌厨炸鸡,小张负责招待客人,就连高班长都放下架子,轻车熟路的做起了店老板…订单一来,立马用专业的磁性嗓音打广告!
缉毒小队,全员改行炸鸡大亨。
“咦,这个剧情有一点点眼熟啊…”去年有一部叫做[龙虾刑警]的国产电影,王千源、袁姗姗、沈腾、周云鹏等人也上演了警察卖小龙虾的故事难不成是韩国电影抄袭国产?
这场“概念上的巧合”其实出自“中韩故事开发计划”[极限职业]最早概念由韩国编剧文忠日构想,后来经由这项计划把改编权卖给中韩的影视公司…这样的“骚操作”谈不上抄袭。
反倒像是“同一首歌、唱对台戏”的意思。
至于拍出来怎么样?
那就得看两国团队各自的水平发挥如何了。
[极限职业]于2019年1月上映,至今院线坚挺,影片票房早已经超越韩国影史票房冠军[梁鸣海战]…获得了1390亿韩元,观影人次达到1600万!
1600万观影人次是什么概念?
韩国总人口5000多万…粗略的说,三分之一的韩国人都看了这部电影!
这一波操作,[极限职业]稳坐韩国影史最卖座喜剧片。
所谓同源不同命…一样的创意,[龙虾刑警]却惨遭滑铁卢:国产电影[龙虾刑警]比[极限职业]早半年,票房最终仅仅停在了6800万人民币,豆瓣电影只有4.9分…难不成是“韩式炸鸡”打败了“麻辣小龙虾”?
不着急拉[龙虾刑警]公开处刑…乳酸君我今儿主要聊聊[极限职业]好看在哪儿 ——颠覆人设/吸引观众的炸鸡故事中的炸鸡店,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场所!
话说你都花钱盘店了,能不炸鸡?
镜头一转,最干不成事儿的小马反而成了炸鸡大师…
他家曾经开过餐馆,有着祖传的酱排骨秘方,他把做排骨的秘方用到了炸鸡身上意外成了爆款!
而片中更出现了一行人专心经营炸鸡店的段落…
不是说好的缉毒警察么?
在影片一开始,他们被塑造成“警署的废柴”毫无存在感,而意外窜红的炸鸡却给了他们职业成就感…赚了钱,人都硬气了!
就拿高班长来说,买下Gucci的皮包塞满钱送给老婆…
一个小小的“炸鸡”以金黄酥脆、鲜美多汁的口感消解了警察的板正形象,从热血的警匪片到逗逼的喜剧片。
[极限职业]的画风转变 ——迷之鬼畜…喜剧节奏/恰到好处的笑点有多鬼畜呢?
这就要吹一吹[极限职业]的喜剧节奏拿捏了…导演李炳宪一直以来都对喜剧片情有独钟。
韩影爆款[阳光姐妹淘]他参与了编剧,去年还翻拍了知名的捷克喜剧片[有希望的男人],他甚至…直言自己的偶像是 —— 周星驰!
他在“笑点”或“包袱”的把控上既有致敬,也有风格。
开起炸鸡店,高班长不是说说而已…配合高速摄影、柔光滤镜,高班长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来了一段煽情的广告词?
而小金责怪他们不追毒贩,只顾炸鸡时…所有人戏精附体的悲戚自白:你知道我炸鸡有多累么?
你知道我收拾了多少次餐桌么?
你知道切洋葱打蒜时,就像被生化武器攻击么?
而当客人对炸鸡给予好评时,大家兴奋不已…
但下一秒就意识到自己明明是缉毒警察,本行都干不好,却为了做炸鸡成功而兴奋不已…开心的笑容,瞬间就丧没了!
[极限职业]的笑点不密集,大部分时间都在正常叙事。
但每当正经时,偏偏给你搞一出沙雕剧情!
也正是这样“正常-无厘头-正常-无厘头”的节奏,让笑点的呈现更加给力,屡试不爽…说真的,李炳宪算是学到了星爷的几分功力。
重建人设/小人物的小翻身前面喜剧颠覆了人设…后面剧情就要把人设重新给建立起来!
但说到底[极限职业]最终还只是个“小格局”的故事,即便在票房上挤下[鸣梁海战]的冠军地位…也依旧无法撼动大格局叙事的厚重!
不过导演也很聪明,剧本编写也很机巧:在影片结尾…他们和毒贩正面刚之后,个个筋疲力尽的瘫在破沙发上,此时BGM响起了[英雄本色]的主题曲[往日情]而画面上这群“炸鸡刑警”的造型也充满了致敬!
要知道当年的港片可是名震亚洲的!
尤其是[英雄本色]也是一代韩国人的经典记忆,在爆款韩剧[请回答1988]里也有类似的怀旧情节…怀旧+戏仿+致敬成功升华了小人物的人生,他们草根废柴的表面之下是一直努力的人生信条…
电影[极限职业]在豆瓣获得了7.7分。
虽然不高,但很扎实!
一个剧本,两地开拍。
一个故事,两种结果。
[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都挑选了本土的美食:网红款的韩式炸鸡从[来自星星的你]开播后一直红到现在,国人最爱麻辣小龙虾也客串过不少电影…
乳酸君我索性就从食物来分析电影的命运:在[极限职业]里有这样一出看似闲笔的剧情。
高班长带女儿吃炸鸡时,女儿希望炸鸡不要涨价,因为炸鸡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平民美食…
而面对女儿当上班长,要零花钱时…他只给了女儿3万韩元。
并且告诉女儿“金英兰法”规定,公务员不能收钱超过3万元,收了不该拿的会吃不了兜着走!
(金英兰法,韩国的反腐专法)
而这段对白,其实就是贯穿全片的“比喻”——炸鸡对应的就是这群缉毒警察。
虽然看起来平凡无奇,但作为基层公务员的他们才是百姓安稳生活的保障,这和炸鸡是一样的。
希望炸鸡炸不要涨价。
其实就是希望这群公务员不管高峰,还是低谷…既不要放弃,也不要轻浮!
由此“炸鸡”和“警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喻,影片以韩国本土化的符号完成了一种升华…
我们的麻辣小龙虾呢?
电影[龙虾刑警]几乎没龙虾什么事儿…编剧完全没有把小龙虾这个国民符号利用起来,五毛动画的镜头一闪,背景就算交代完事儿。
(颠勺的龙虾还是特效作假的)
而所有角色,哪怕是戏骨王千源、刘桦…他们都没有扎实的人物形象,结果警察也成了自私自利、自说自话、自以为是的抱怨悲惨人生!
那样虚华的表演、油腻的画面就像大多数小龙虾 ——价格贵的一批,可好吃的却没几只!
这不由让人担心:又贵又难吃的小龙虾…还有机会战胜平价又美味的炸鸡么?
当然啦…这不是关于吃的比较,而是电影胜负的问题!
(发送极限职业有片儿)
1(全文多图gif)以五千万的成本,创下近十亿的票房,在国内都不常见,更别提人口只有五千万的韩国,近乎每三个人就有一人进电影院看过。
《极限职业》
民族骄傲的李舜臣(《鸣梁海战》)怎么也想不到,夺走自己韩史第一位置的,是一份排骨味炸鸡。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一路逆袭而上的黑马,竟然与国内早半年上映的《龙虾刑警》出自同一剧本大纲——缉毒组刑警为了监控抓捕毒贩,盘下贼窝对面的餐饮店,却不想意外发财的故事。
两片豆瓣分对比这巨大的差异到底在哪?
2小成本商业电影的翻身仗,要么依靠的是烧死亿万脑细胞的奇思妙想,要么就靠分分钟练出腹肌的喜剧效果,显然后者正是《极限职业》取胜的关键。
影片开头便是一段缉毒组警员抓捕毒贩的精彩戏码。
你以为是神兵天降,然而现实却让人心疼地想笑。
因为太穷,不敢踢碎玻璃,只能孤苦无助地吊在窗外,刑警做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你以为是夺路狂飙的飞车展开,却无奈遇上个英勇市民,到底谁才是那个弱势的。
你以为是街头追逐的激情场面,却偏偏来个慢放,拼死追赶的和悠哉骑车的。
你以为是疏而不漏的标准结局,却不想警察会忘带手铐,被电击棒反杀。
最后的抓捕功臣竟然是一辆公交车。
在短短几分钟,几次惊喜反转,创作人员深谙喜剧之道,明白笑料是来自极与极的对比反差而反观《龙虾刑警》,同样以一场抓捕行动开头,先声夺人,上来便树立了主角王千源的话痨人设。
(王千源的演技也拯救不了人物背后空洞的内心世界)
真的是絮絮叨叨一大堆可对于这种靠贬低队友所达到的喜剧效果,抱歉,实在是笑不起来。
随后紧跟的抓捕动作戏,以及最后的失手,无一不体现着敷衍两字,强行插入的梗,也使得上下剧情衔接生硬突兀。
低俗的他妈梗当然,用喜剧的夸张来制造的笑点也不少,尤其是沈腾出场的时候,那明明慌得一匹,却又要强装正经的模样着实可笑。
可这也暴露出了《龙虾刑警》的另一个缺陷,为了搞笑而牺牲的真实性。
哪家店能破成这样剧情上,《龙虾刑警》中的众人是靠小警员母亲再婚所给的二十万婚礼出场费(还有这种费?
还就这么巧?
)作为资金盘下龙虾店。
而《极限职业》靠的则是主角高班长(柳承龙饰)的退休金,这不仅显得更加现实,更是为了之后的剧情埋下伏笔。
(《龙虾刑警》的资金也是伏笔,不过是在彩蛋之中)
在失去了真实感的情况下,一切的情感都是假的。
两者的第二点差异便随之而来,剧情上的设计。
2虽说剧情大纲相似,但两片的本土烹调可谓截然不同。
剧情是警察以开店为掩护监控捉拿毒贩,却意外发财。
显而易见,这其中的矛盾冲突来自于抓捕与开店之间。
在《极限职业》之中,抓捕与开店间的矛盾在不觉间一次次激化升级。
一开始只是因开店而产生的职业偏差。
后来随着众人因为生意红火而无暇回应负责监视的李东辉的报告,导致错失了跟踪的良机,矛盾彻底爆发开来。
以高班长为切入点,因生意赚钱,原本只是用来装脏衣服的Gucci袋子,里面换成了真包,连带改变的还有妻子对他的态度。
这让常年被后辈超车
给女儿零花钱只能给三万的高班长一时间陷入两方的挣扎,一面是火到电视台来采访的炸鸡店,一面是蠢蠢欲动的毒贩,该如何取舍成了横亘在眼前的巨大难题。
而苦苦潜伏后抓捕的扑空,外加电视台曝光的丑闻一下让高班长陷入深渊之中,不得已只能含泪辞职,继续经营已经声名狼藉的炸鸡店。
可造化弄人,在钻研炸鸡店的营收时意外得知到的毒贩动向最终还是让他抓获了这毒贩大boss。
《极限职业》从始至终都围绕着炸鸡店与抓捕的矛盾展开,理想与现实的几次反转,在这其中还深挖了高班长的内心世界,将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人物对立,碰撞出小人物的花火,最关键的是,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在为讲好故事而服务。
反观《龙虾刑警》,整个故事,除了地点是在龙虾店外,关于开店与抓捕的矛盾近乎没有,反倒是将篇幅花在了几段莫名其妙的次情节。
王千源与袁姗姗的感情戏,以及袁姗姗见朋友(见朋友的段落在故事中的突然和生硬程度实属灾难级),这些剧情的实际作用除了成功拖延了时长外,再无其他。
看得出来主创人员是想刻画人物形象,但人物形象是靠一点一滴的细节铺垫建立起来的,而并非这类毫无征兆的突然行动。
王千源与袁姗姗的感情线同样如此,毫无由来的起了个头,便再无下文,这种没有铺垫基础的情感戏码还妄想博得眼泪,实属异想天开。
爱情线可以有,但请让我相信那是爱情关于反派更是按照了烂片一贯的智商掉线套路,幕后大毒枭孤身一人取货送钱,深刻贯彻亲力亲为原则。
还有剧中反派与曹能(刘桦饰)的对手戏,氛围向着基情带,却在之后也不了了之,两人最后的对打凸显一个翻脸不认人。
这不由得使人质疑这一情节的设置只是为了圆剧本的漏洞,强行让反派看似机智的行为变得合理。
3可以说《龙虾刑警》放弃了本可以好好开展的冲突矛盾,转而通过种种低劣手法,僵硬的叙事,方便的巧合来拼凑一个看似可笑的故事,尤其是在《极限职业》的对比下,这些问题被无限放大。
虽然《极限职业》也有着不少缺点,例如最后打斗的节奏拖沓不合理等,但最起码它圆满通顺的讲好了一个故事,每个笑点都响的彻底而不低俗,在这之外还塑造挖掘了高班长的形象,7.7的分数对于一部包含着本土文化以及本土梗的外国商业电影来说已是相当不错的认可。
而诞生于本地土壤下的《龙虾刑警》,这份不及格的答卷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
这两部电影的差异,无疑暴露出了两方影视人态度间的差距,差者靠着方便的巧合和脆弱的动机来强行推着故事前进,优者早已埋下种种伏笔,一次次的揭露反转间,制造出惊奇与神秘,让观众不停地想了解后续的进展。
曾几何时,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于我们而言是那样的熟悉,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成龙的动作喜剧,部部经典。
可如今,对纵然艰辛困苦,也依然热爱生活的那份,小人物特有品性的把握早已不知所踪,有的只是高高在上的俯视感,你看他这么惨,为什么不能同情一下,为什么不能笑一下。
最吸引我的是兼职那段,真是太带感了!
让打工人喜极而泣!
在本职工作上矜矜业业却像个loser,在外面机缘巧合找到了一份赚钱的门路,尤其是炸鸡这样看着简单的操作,那些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的吃饭人,其中还没有一个刁难的客户,大家只需要一起劳动和一腔热忱就能赚到钱,每天晚上提着大把的钱回家,都是用体力劳动换来的回报,真是幸福极啦!
这段剧情真是让人做梦都能笑醒!
看评论说从头到尾都是笑点、笑的停不下来等等,我没get到。
没有特别好笑的笑点、故事性不强、没有激列的枪战动作、没有刺激的飙车、没有感人的爱情戏……感觉本片很普通啊,真不敢相信这是击败《寄生虫》获得2019年韩国票房冠军的电影。
而且打破了由《鸣梁海战》保持了5年之久的票房纪录。
唯一让我心动的地方是影片最后,主角四人模仿石天、狄龙、周润发坐在沙发上,然后张国荣的歌声响起……瞬间泪目!
《英雄本色2》可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啊!
这一段戏我反复看了十几遍,拍的太好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主业已经不能养活当今社会的上班族了,十个人中有一半人都会发展副业。
有的人一周七天,虽然人在主业上正常工作,实际上七天都会利用空闲时间做副业。
最常见的副业应该就是线上,互联网“兼职”赚钱。
这么做的人大多都是普通上班族,不过也有公职人员一边做主业,一边搞副业。
你见过警察搞副业,开炸鸡店吗?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就是警察为了抓捕毒贩去开炸鸡店,它就是——《极限职业》
你可能没听过该影片的导演,但你一定看过这个导演执导过的作品。
《阳光姐妹淘》《非常主播》《浪漫的体质》《老千》等影片都是李炳宪导演的代表作。
他还曾多次获得最佳导演的提名。
不仅如此,这部影片在2019年上映期间,蝉联韩国票房27天冠军。
或许大家会问,这么夸张,真有这么好看吗?
其实,是否好看要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来判断,但它足够好笑,从影片开场第一分钟,就能让观众捂着肚子笑个不停!
缉毒小组五名成员在追捕毒贩的过程中,他们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出现了一点小插曲。
毒贩在前面逃跑,他们在后面追。
一名女性司机的汽车停在路边,毒贩看到机会来了,立刻从驾驶座上把女司机拽到在地,正当他准备开车逃跑的时候,女司机站起来反抗。
一把将毒贩重新摔倒了地上,她开车离去了。
这仅仅是开场五分钟,就有这么一个让人情不自禁笑出声的笑点!
他们五人因为办事不力,被上级批评停职,于是选择埋伏在炸鸡店内,监视对面那伙毒贩。
炸鸡店生意并不好,是那种要倒闭的程度。
他们五人商量后,高班长(柳承龙 饰)决定用退休金买下这个炸鸡店。
占据了地理位置就在对面和没有生意没有人干扰的炸鸡店两大优点,非常适合他们监听。
想得挺美,但人们好像和他们五人开了个玩笑。
自从他们接手炸鸡店,炸鸡店一夜爆红。
到这个店里买炸鸡的人越来越多。
可是,他们本意并不是做生意,也没有人会做炸鸡。
案件没有进展,警察们整天无所事事,他们还不如把炸鸡店的生意做起来。
就这样,他们渐渐地忘了搞起了副业……五人之一的刑警,在发现毒贩的行踪后,用对讲机呼叫其他队员,没有人与他交接任务,因为他们都在忙炸鸡店生意。
好不容易发现毒贩的行踪,又跟丢了。
他们互相抱怨自己有多辛苦。
这个说追毒贩没有人手,那个说做炸鸡的高温油溅了自己一身,还有人说顾客那么多每天都要算账等等。
总之就是在副业用心的程度大于警察要做的事情了。
但是高班长的妻子不赞成他一边卖炸鸡一边做警察。
经常性加班,潜伏抓捕毒贩,还要跟人打架,不仅伤身,而且抓到犯人还会被威胁出狱后走着瞧,被报复,挨刀子捅,没死就不错了,做警察那么辛苦,希望他辞掉警察的工作。
可是,他前面做了那么久的铺垫,开店卖炸鸡不就是为了最后能抓到毒贩吗?
他犹豫了。
尽管知道这是个沙雕喜剧,但看之前真没想到会这么好笑。
不仅能笑出声,还让人从头笑到尾,一分钟都停不下来……
笑点密集,节奏适中,动作戏精彩,竟然有种港片的风格。
最意外的是,相比平常的搞笑喜剧会插入一些低俗梗,让人看了特别不舒服,而这部影片,全程搞笑没有任何低俗梗!
该影片主角之一李荷妮,她在上一部热播剧《一个女人》中,凭借她自身的搞笑能力以及在剧中的表现,让她备受观众的喜爱,演技也得到认可,她果然是个开心果,可真是太适合演沙雕喜剧了。
想要看的小仙女们,关注公众号【hanjuts】后台回复 极限职业 可以收到链接
是的,这片在我心里大概四星,但是还是给了满分,因为观影愉快,看到一半想吃炸鸡,于是顺手叫了个外卖,配着我们最爱的那家炸鸡看下去,简直是完美。
毕竟很少有片子能让人视觉和味觉同时得到这么好的享受,纪念这一晚肥宅快乐夜。
因为被公众号安利下载来看。
我自认现在笑点越来越高了,所以并没有全程笑抽,但笑点确实还是很密集,除了笑点萌点也很多,不会有一秒觉得沉闷,这真的很不容易。
剧情说起来挺俗套的,一群比较犯傻老是失败的警察,想抓到毒贩,挫折不断,最近放弃了,反而阴差阳错抓住大魔王,立下大功。
但过程却不断反转,看起来严肃的组长其实也可以很没有底线,看起来难看的马警官其实非常贤惠,为了监视甚至盘下对面的炸鸡店,没想到因为生意太好没时间监视,更因为客人太多,监视对象觉得不安全转移了。
想干脆开店算了,被无良记者陷害差点倒闭。
以为有人慧眼识珠要投资他们,最后发现居然是一直在查的毒枭想借炸鸡店暗中贩卖毒品。
于是乎主角小分队隐藏属性觉醒,战斗力爆表,一举拿下贩毒集团。
这就是爽片,但也是佳品。
爽片不是说都是无脑剧情,画面绚丽。
能在剧情上摸到观众爽点,且不断激发,笑料自然,有铺垫有爆发,才能是合格的喜剧。
这部显然做到了。
还有一个就是剧情非常真实,看到男主大叔在老婆怀里嚎啕大哭,真的不得不称赞大叔的演技,还有炸鸡店那一段,简直不要太像美食节目,最后他们品尝炸鸡一个个陶醉的样子,是促使我点下外卖app的罪魁祸首。
虽然他们总是失败,也一度想要放弃,但是面对敌人毫不犹豫的打击,也让人感动他们的执着。
大概所有小人物主角的喜剧片都有这样的效果。
要说太多深度,好像也就那样,但是一定不要错过这样有趣的故事,他能够让人快乐,这样就足够了。
开头就致敬了香港电影的全盛时代。
还记得耳熟能详的飞虎队嘛?
全身装备精良,破窗而入,枪枪致命。
韩国缉毒警察刚出现时的狼狈就被瘾君子嘲笑,本来他以为韩国警察出现应该有的画面就跟香港飞虎队似的。
结果呢?
因为经费问题,怕破窗赔不起,居然搞个高空洗墙工人的装备吊到嫌疑人所在房间的窗口,因为计算错误,隔窗口太远而跳不进去。
哈哈哈哈,我都写不下去了,真的,允许我笑三分钟。
说真的从我看韩剧以来,编剧就一直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场合吐槽韩国警察薪水太低,结不起婚,不敢生孩子,没办法养老。
这还是警察吗?
简直比干广告还辛苦啊。
但是这些都是个人问题,现在连办公经费都是问题了。
真的随着韩国影片走向世界,韩国警察的待遇问题不知道能不能获得解决。
你需要用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警察,如果基本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你就不要吐槽他们办事能力差。
拿多少钱做多少事啊。
接着你继续看就会发现全程都在吐槽韩国警察的贫穷。
韩国导演必定是对韩国警察充满同情的。
在蹲守办案时,警察们发现蹲守的餐厅要被卖掉,为了保住这个嫌疑人活动地点对面的绝佳位置,老大用养老金盘下了这家店。
2021-4-9 极限职业 韩国文化院缉毒组五人组高组长号称打不死的丧尸 泰拳女子冠军张刑警 特种兵出身英皓 柔道高手马刑警 年轻棒球运动员在勋纹身小毒贩开窗发现吊篮里的女警官 另一侧组长坐在吊篮里也是上不去下不来 小毒贩破窗而逃 抢车被女司机拽头发打出去 最终导致16辆车连环相撞 五人被队长训斥另一组重案组看不起缉毒组五人组 但还是请缉毒组吃了烤肉 重案组组长给了高组长一条毒贩信息五人组在炸鸡店潜伏 炸鸡店没有生意 组长用退休金把餐厅接手 马刑警负责炸鸡 没想到餐厅生意火爆一发不可收拾 高组长给老婆买了Gucci的包 老婆马上去洗澡 餐厅生意导致组员们没有时间观察毒贩行踪 队长药解散缉毒组 此时毒贩所租住的楼房点餐炸鸡 五人组做好准备去送外卖 结果毒贩们已经搬走五人组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把餐厅黑料播放到视频里 餐厅濒临倒闭 毒贩老大李培武的手下郑室长出主意收编炸鸡店 郑室长拿了一笔钱投资 炸鸡店再各地开设分店 实际上是利用炸鸡店和外卖形式出售毒品 毒贩们不好好经营餐厅导致很多黑料在视频网站播出 高组长决定去分店视察 五人组发现分店出售毒品 马刑警独自暗访中与大陆毒贩打麻将听懂了中文被毒贩抓住 李培武发现马刑警是警察 郑室长被李培武殴打李培武找到另一个毒老大ted昌要求合作 李培武有个高手女保镖 张刑警在马刑警手机里安装了情侣定位软件 在勋误吸食了毒品 马刑警挣脱绳索打了毒贩爬上货车来到集装箱货柜厂 看到两名毒贩老大正在交易 李培武开枪打伤ted昌双腿 另外四名组员前来与毒贩们打在一起 马刑警专打说他难看的大陆毒贩 张刑警打赢女保镖 李培武坐渔船逃离 高组长追过去与李培武打在一起 把李培武打倒五人组获得荣誉
出差返程的路上,为了消磨无聊的高铁时光打开了《极限职业》,果然如影迷们所说从头笑到尾。
这笑果,让我在昏昏欲睡的午后就像喝了一杯樱花味的焦糖拿铁,又振奋又欢乐。
这部剧充分发挥了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笑点,包袱连连,高潮迭起,将搞笑做到了极致。
佩服之余,我就很想分析下,人家是怎么把搞笑做得那么好的,为此根据一些细节,总结了三个境界。
一、搞笑初阶:戏精的日常 搞笑初阶是把笑点像撒味精一样撒在人设和剧情里,融入角色们的一言一行。
大家心目中的警察应该是威风凛凛的。
然而,wuli缉毒组却是五个废柴戏精。
他们开头一登场就是个车祸现场,高班长身为团队的领导却因为怕打碎玻璃赔不起钱只能挂在窗外荡秋千,马刑警追不上坏人还被坏人电晕,最后靠公交车堵住了坏人结果却搞得多车追尾。
在炸鸡店蹲点的时光,他们天天演绎着戏精的日常。
和老板签约时,俩警察都把唯一的女生说成老婆,班长只能当了前夫哥;在店里密谋抓捕大事时客人一来就哗啦啦把证据扯掉;为了东山再起在店门口集体尬舞反省。
而年轻帅气的载勋小哥哥更是戏精中的战斗精。
作为第一次参与大行动的新人,一开始在别人都很淡定的时候兴奋地上蹿下跳。
当班长说要盘下炸鸡店的时候,大公无私地说要拿出结婚的钱,下辈子再结婚。
而最后好奇地闻了闻毒品的粉,导致终极对决时都是飘飘欲仙的状态,打完还失忆,真心笑炸。
那么密集的笑点,却并不让人觉得生硬和尴尬。
这是因为这些笑点都是根植于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人设,就像茂盛大树上长出的叶子,而不是强行安上去的。
缉毒组因为能力弱、不靠谱,所以生活工作笑料百出;载勋因为是新人,所以一直像打了鸡血,而且好奇心强。
而目前不少国内喜剧都是把一些笑点和段子强行植入台词,就会显得非常不自然。
二、搞笑进阶:想不到的反转 片中还用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反转和前后呼应,来将搞笑更进一步。
高班长老婆第一次看到班长的古驰袋子时,袋子里是要换洗的脏衣裤,一脸嫌弃。
而第二次袋子里真的装了个古驰包包,还塞满了现金。
高班长老婆看到后喜出望外,还娇羞地去提前洗澡了。
这个小反转不仅是个笑点,还引出了高班长老婆前后态度的转变,这成了高班长下定决定好好开炸鸡店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刑警把家里做排骨的秘方用来做炸鸡,没想到歪打正着做出了超美味的炸鸡。
店里生意太好忙不过来,就提了价,没想到炸鸡却被捧成了“皇帝炸鸡”、“华丽炸鸡”,成了日本旅行团必到的网红店。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生活的剧本总是让人难以捉摸。
片中吃了两次烤牛肉,第一次是重案组嘲笑缉毒组,靠公交车抓到了坏人,而第二次重案组却成了被嘲笑的对象,让人觉得扬眉吐气。
其实到这个层面,已经不是纯粹的搞笑了。
这几个笑点要么对推动剧情有着重要作用,要么引起观众的共鸣,要么与前面的情节遥相呼应,都增加了片子的戏剧张力。
三、搞笑高阶:含泪的微笑 我认为,搞笑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单纯地让人笑,而是让人笑过之后有余味,笑过之后有思考。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班长在试验炸鸡成功后的那个表情,一开始是开心地笑,但是一想到缉毒任务未完成,似乎觉得自己笑得有点荒唐,笑容就凝固了。
然后他说出了那句很扎心的台词,“放弃羞愧的成功,选择好的失败,这应该是对的吧”。
这是这种类似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自欺欺人,透着满满的辛酸与无奈。
这个成分复杂的笑容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我们都是追梦人,努力过拼搏过,然而结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只能安慰自己知足常乐。
还好,看似废柴的戏精们成功了。
编剧很高明,欲扬先抑,最后才亮出他们的真本事。
结尾支援到达时的那个名场面,真的太燃,我们的英雄们英姿飒爽地坐在沙发上凹着酷酷的造型,满地都是被胶带绑了手脚的黑帮小弟,再加上《英雄本色》的BGM,这一幕的燃和开头的丧形成鲜明对比。
搞笑不易,有深度的搞笑更难。
我想,这部片子做到了。
最近能让我这么笑的喜剧,还是几个星期前复盘发哥的赌神系列。
很好笑的一部剧。
喜剧能让人笑,最重要的是要制造许多“意料之外”,而所谓的“意料”,是指觉得事情会按照我们的常识发展下去。
于是乎,一幕幕滑稽的场景就出现我们面前。
抓捕逃犯,结果逃犯被公交车撞倒才抓获,因此造成了连环车祸。
面对署长的训责,这群人竟然指出了报告的不严谨之处,还一个个义愤填膺。
真可谓是一本正经的搞笑。
随后出门碰到了重案组的头儿,主角们身为缉毒组,自然是对头。
面对前者的挖苦,主角们会怎么办呢。
嗯,先是大声表明立场,说自己一定会做出成绩。
接着便会好好分析案情,争取早日破案。
最后嘛,当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挖苦重案组。
可是...
一听说有牛肉吃,俩人就按耐不住了,迈开步子就往前走。
还好被老张(女士)拉住,并且表现出懊悔:我们怎么能跟这种挖苦我们的人吃饭呢,君子不是嗟来之食。
又来了一个“可是”...
头儿直接跟着他们去吃了。
那就去吧。
于是乎,一队人马在店里吃牛肉是乐在其中啊。
脸皮子厚又怎么样,有好吃的就成。
从重案组那边得到消息,有一个名叫李武培的人在贩毒。
便将计就计,盘下了后者店面旁边的炸鸡店,一来呢正好有个窝点,二来该店生意不好,可以进行调查分析工作。
他们来之前生意是真的不好,可是既然炸鸡店是掩饰,那总不能不做生意吧。
接下来,便是厨艺大比拼。
结果以家里开排骨店的老马胜出。
哈哈哈,我赢了,总算对得起列祖列宗。
老马的兴奋劲儿溢于言表。
不过不一会儿,就反应过来:什么?
我赢了什么?
靠...赢了的是要负责去做炸鸡。
我了个去...没办法,掌厨就掌厨吧。
第一份正式的炸鸡出售,竟然得到了顾客的好评。
天呐天呐,我们成功啦!
啦啦啦,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
可是随即反应过来,妈蛋,我们是刑警哎,缉毒警察哎,一个炸鸡卖成功了,高兴个什么劲儿啊,还真把自己当老板了——整部戏里类似的因双重角色带来的笑料多得数不清,炸鸡店老板是警察这个职业的掩饰,但经常的,副业喧宾夺主,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
因为用了老马家的排骨配方,店里的生意是越来越红火。
老李蹲在车里监视,结果发现了毒贩要出门,于是便用对讲机呼叫支援,没人听便打电话,结果也没人接,最后只好自己独自跟踪,结果被甩掉了。
回到店里,他本来想好好发个牢骚,质问为什么没人支援。
结果...
被围攻...他们切菜,端茶送水,抹桌子,忙的要死,谁有“闲心思”来管案件啊。
这种本末倒置的差距,着实好笑。
最后啊,当然是无巧不成书,毒贩们竟然亲自找上门要跟他们合作,开分店。
当然了,毒贩不知道与他们警察的身份,只是想把分店当做毒品的分销点,他们也不清楚跟自己合作的是毒贩,只不过是想多赚点钱。
还有很多细节就不在这一一累述。
对了,还多说一点。
当初他们为了接近毒贩,为了掩饰身份,不得已才盘下那间炸鸡店。
可是毒贩却在某一天挪窝了。
如果他们知道毒贩搬走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炸鸡店生意太火,客人太多,太引人注目,他们会不会有点哭笑不得呢。
很轻松的一部戏啊。
警察、犯罪团伙,水火不容。
为了查案,掩人耳目,结果到处都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强烈安利。
还行 喜剧片最需要的是节奏处理得当 这电影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剪辑水平高 每一场戏都安排得不偏不倚 笑点足够密集 看下来轻轻松松也就不会太差了。相比于我国偏正剧的《龙虾刑警》,这个电影直接亮出了喜剧片题材身份 于是所有的不合理都体现出了反差感的幽默 而且武打动作这是比龙虾刑警要好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 《极限职业》里几个主演(特别是组长抱着老婆哭那一场)演技都杠杠的 正能量之余又温情满满 在韩国高票房于是也就情理之中了。
切入点的桥段和创意是新的,但剧本还是老式的,所以韩国导演的处理和展现很值得称赞,稍微水平不足大概会变成那种硬挠你嘎吱窝也笑不出来的恶俗喜剧,例如评分不足5分的龙虾刑警。
吃着炸鸡看的,比较爽。
在三星还是四星之间犹豫不决。像港片这件事不用多说了,像周星驰更多。可以想象这样的片子如果改编得不错在国内也会有很不错的票房,应该很少有人会在大银幕看完之后给低分,图个乐就值回票价。
仔细想想这个本子有点垃圾的 谁拍都一样
以为是部无脑喜剧片 结果尽管无脑但是灰常好看啊 😂🤣🤣 @amcEmpire25
乍一看和国产电影《龙虾刑警》挺像的,但故事内容比如毒品贩卖桥段设计的更有戏剧张力,逮捕毒贩的环节也更具看点,演员整体表现一如既往的韩式夸张(大吼大叫),不过恶搞成分也有笑料在,还行吧。
看着很爽,我太爱武力值强大的高手组合了。打架很强,人又很逗,就超喜欢!
许久没看过这么黑色幽默的电影了。不会炸鸡的柔道队员不是好缉毒警察。一群被警察身份耽误的炸鸡店大叔们。就是想笑呀!请回答1988里的娃娃鱼一下子就变成了中年大叔。
落魄刑警们的不和平炸鸡之旅和妈妈一起看的,结果她看到一半跑了,不太符合她胃口
把完成度较高的肢体喜剧放进类型片这点而言确实高同主题国产电影很多。但这并不会为片子本身的无聊增色。说得好听一些。拍的太稚朴了。
码头交易试货boss:你是不是吃多了马仔:不会 我空着肚子来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回过神来后这段对话给我笑劈叉了😂
极限职业是谁起的烂片名?还不如炸鸡刑警。陈善圭才是男主角啊,申河均好帅个男的。虽然剧情也就那样吧,但能再度看到黑帮、打女我已经热泪盈眶了。在影视领域,日本动画继承了香港的城市景观,韩国电影继承了香港的黑帮片之魂,咋办呢,认了呗。结尾还放粤语歌,这一巴掌扇在我脸上。
一晚連刷兩部喜劇片高下立判。這次的票房紀錄果然有理由!真的全程笑點不斷笑出淚來啊!這片要不火才讓人奇怪!是犯罪題材但暴力點到為止,這方面不過度已經很難得。有距离感的缉毒故事和接地气的炸鸡店结合,加上特色맛집和放送文化(PD曝炸雞店有點牽強)。節奏給力劇情發展流暢,喜劇感的實現方式親和卻不低級,值得商業片借鑒。然後朝族還是華僑我都不反對但是漢語也太糊弄了吧,要不是有韓語字幕根本聽不懂。音樂為喜劇性大大加分。如果有第二部就好啦!0213CGV홍대
超棒的商业片,笑点密集,最近看得最欢乐的电影。炸鸡天团是个有爱又搞笑的队伍,里面竟然还有“娃娃鱼”哈哈哈。李炳宪无论导演还是编剧,节奏感都是一流的,剧本打磨值得每一位编剧学习。
不是翻拍!!韩国作家문충일的最初剧本,2015年中韩合作项目,中国这边按照人家的剧本改编先拍了,并不是韩国翻拍龙虾刑警。
几乎要扒开银幕直接给观众挠痒痒的不乐娱乐片,像以往主流韩片惯用的套路先让主角们看起来无能且龌龊(意图上的幽默),然后在结尾时耍帅(意图上的惊喜),结果只能是有点阅历的观众多半无感。
平平无奇。剧作漏洞百出,那么神勇的队伍为什么前面如此业余?炸鸡这行那么好混?炸鸡跟剧情主线有什么关系?换成快递更顺理成章吧?……五人沙发亮相奏起《当年情》炒气氛挺好,可音乐跟剧情依旧没有半毛钱关系。柔道冠军初显身手那场打戏倒是不错。
有点尴尬了,烂了吧
一群水平不行根本当不好缉毒警的草台班子,因为一款地方特色的烧烤酱而无心插柳。美食记者挺讨厌的,竟能操纵网红店生死。比起中国版让人生理厌恶的同性暧昧反派,韩国版的就更像个反派了。比起毫无食欲的龙虾,在背景放上一块黑色板拍炸鸡就强那么一点点,建议舌尖上的中国团队好好指导一下美食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