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我在公共课上看的,上个学期,我选修了一门叫做《现代社会剖析》的课程,老师要讲腐败的话题,便给在场的200+同学放映了这这部电影。
当我看到了电话亭,衣着光鲜的大嘴巴男子还有狙击手的时候,我不由得对印度电影有点嗤之以鼻。
之前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觉得印度电影正在崛起,以独特的新意和影坛巨头好莱坞在亚太地区分庭抗礼。
但是看到熟悉的情节,我不由得感叹宝莱坞这回还是向山姆大叔低头了,竟然如此的模仿,这还有意思吗?
于是我东张西望寻找逃课溜出去的路线,我不想看一部模仿的电影,更不会做出百无聊赖坐在那里给同学剧透这样伤天害理的事。
但是就在我寻找逃课方案时,影片峰回路转,我意识到我从来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或者说,没有看过这样一部更有深度的《狙击电话亭》狙击电话亭里痛斥了一个人浮于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模狗样的男人,而《痛击》则痛斥了一群人模狗样的腐败分子。
无意冒犯,但是印度的确是一个腐败的重灾区,印度电影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不满。
当狙击手劝说主角将贪官瑞士银行账户里的钱汇到国库时,当女主持人向观众呼吁“让我们拿回我们国家的一丝一毫”时,当狙击手说“在印度消灭腐败,这是我的梦想时”我不得不承认,印度人又一次赢了,他们以电影的深度击败了老电影《狙击电话亭》
和我们有点像不是么 有一点对媒体、娱乐的反思。
当这成为申张正义的方式,是不是就同梁山是一个概念了?
不同者,盖人与科技之异。
印度就敢播这样的电影,直面丑恶,媒体真的起着监督的作用,这不也在进步发展么。
中国拍出来的电影,也是记录社会,内地上映和海外上映就会有不同结局...关于到底是否应该归还人们的对真实消息的知晓权..靠心思考而非脑子。
不过最近的微博反腐倒是有值得肯定之处。
结局欢乐,是否还是想说本片纯属虚构,是电影而非真实有的结局..
被豆瓣“中国拍了50年电影没有一部超越《痛击》”的评论惊到了。
我就不信印度版《狙击电话亭》能搞出什么新花样。
不过坦白讲,狙击电话亭的剧情基本忘光了,只记得形式上是单一场景大叙事,由于太特别,所以印象极其深刻。
痛击前半段的内容和狙击差不多,就是西装革履的男主角在电话亭接到一个神秘人的电话,那个人仿佛知道他所有的秘密,并且用摄像器材监视着他,狙击枪瞄准着他,让他被误会成杀人犯,又逼他在民众面前坦白自己的种种恶行……之后走向就不一样了,痛击在人性拷问之上,跟反腐和政治紧密相连,由一起犯罪事件引出政治丑闻,把男主角的个人命运升华到了印度的国家命运,他的身份也一层层剖开、转变、升华,从中产阶级到犯罪嫌疑人到疯子到恶劣渣男……直至最后成了国家英雄……确实是超级带感,紧张刺激激动人心,有些台词还有点戳泪,必须承认,国内确实拍不出来,不是故事、演技的问题,是国内环境的问题,没有人敢拍这么大尺度的,有人敢拍也百分百被禁播。
希望电影分级制度早点出来。
不错的印度影片,和《狙击电话亭》相似,因为题材严肃,所以是难得的一部没有歌舞的印度电影。
虽然故事讲得有些理想,但敢于面对政府腐败的精神是很宝贵的,要是在天朝,根本就没有公映的可能.。
喜欢这部影片的豆友可以看看香港电影《金钱帝国》。
剧情当然有夸张和意淫的部分,但是对于贪腐官员的贪婪和凶残,应该没有夸张。
“还有比政治更好的生意吗?
”,确实,窃国者才是真正的大盗,搞政治的人才有可能窃国。
剧情真是紧凑,这么短时间里挖掘出那么多猛料!
主演选得好,高大强壮的联邦调查局首席调查官,风流而机智诡辩的马赫,幕后的**中央部长,政团领袖,都让人印象深刻!
当马赫终于被感动,决定孤注一掷反叛的时候,当所有人都被爱国热情围绕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感动,这种理想主义的情绪我们有多久没有重温了?
最后重温一下片尾的字幕,回顾一下那个惊人的数字:1人民币 ≈ 11.55111印度卢比 700万亿卢比 ≈ 61万亿人民币!
想想吧,我们国家腐败官员带走了多少。
致敬,了不起的电影。
不仅仅是因为电影作者敢于针砭腐败的决心与维护热爱印度的热忱。
单论电影本身,一个电话亭的小场景,却拍出了腐败,公正,国家的大格局。
故事简单,设计却别出心裁,在主线进行的同时,各路人物缤纷上场,大人物里有败类,小人物里有正义。
揭露黑暗,却也给人印度必胜的信心。
与中国相同的是,印度也盛产烂电影。
与中国不同的是,印度的好电影却好出了厚度与深度。
不愧是最大的民主国家,终归有配得上它民主的一面的东西,那就是勇气。
之前说印度的精英都在做编剧。
这下我是真希望是如此。
否则有这种精英在搞政治,科学,经济与发展,这样的印度雄起的话,我中国又怎能轻易应付。
不要轻视印度。
和我国一样,庸人多,支撑发展,却是精英。
这是我看过的第1……2…3…4部印度电影,对不起,确实看的少了一些。
猜都会猜到前3部电影叫什么。
第四部,依然是发扬正面精神的主旋律,不过是从前三部的个人情感上升到了心系国家的上帝视角。
这样显得就假了不少,因为身处这个社会,倍感此番精彩之外的意淫程度,我相信是有好人,但更相信人们说所的“身处泥潭,身不由己”,当然,如果是我自己,我不会同流合污,我会想办法离开这个肮脏的圈子,因为我极度反感腐败和糜烂的生存制度,它不是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源,我只需稍微来点曲线,就可以从某种角度让世界变的更美好,比如少一个作恶的官员,多一个卖良心馒头的商人……这是废话。
这个联邦领导伟大的光辉闪烁,我说的是真话;这个商人巴赫正常的再为不过,吃喝玩乐天上人间;我现在给自己丢出一个疑问,如果让我选择,我倾向哪种生活。
我是想当一名百步穿杨的狙击手,天文地理风向气候无所不知,关键时候为民除害保家卫国,这是我20岁时候发自内心的梦想,但只是梦想;我也想做一名腰缠万贯家有贤妻整日吃喝玩乐周游世界,到了年龄膝下承欢健康快乐的酒肉诗人,但不会去坑蒙拐骗。
所以我还是按我自己的方式活着。
之所以说这个片子真的很痛,它就像一片药剂,给麻木的我们带来治愈的希望,同时又因为剂量过小显得微不足道,所以你的身心都处于最疼的病状时期。
中国出现过一个这样的部长,被光明正大的整倒,其他领导都像那个现场继任的警察头头,只管当好自己这一班责任就算无愧人民。
药不能停,因为还是很疼。
全片4分,一分是对现实的抵抗。
这部电影在网上的评价似乎都不错。
但是这尾部的爱国情实在太扯淡。
巴赫在那个瘾君子死了之后,是凭借什么阻挡那些警察逮捕他的?
他当时还没有亮出炸弹,为什么那些警察没有本事上前逮捕他,既然都已认定巴赫便是那凶手?
FBI会在海外办案吗?
从来没听说过。
如果是CIA的或者还情有可原,CIA负责海外事务,而FBI是典型的负责国内事务的机构。
杀手胸部中枪了吧,为什么后面居然能够安然无恙?
打不死的小强?
几万亿的转账很爽是吧?
YY到了极点!
部长派出来的杀手也太嚣张了吧,当着那么多媒体的面,竟然敢杀巴赫?
杀了巴赫就能解决问题?
那几个追踪巴赫妻女的杀手也太蠢了吧,眼皮底下都能让两个弱小女子溜掉?
把钱从瑞士账户转到印度财政部账户就算是爱国了?
难道财政部账户的钱官员就拿不掉了?
就属于印度全体国民了?
这些官员是怎么拿走这些钱的?
难道在财政部账户当中他们反倒没有能力取走?
那个被杀的警官,也太蠢了吧,就这么乖乖的把枪交出去?
难道那么聪明的他竟然不能从他们对待巴赫的态度上判断出,他其实也可以被杀呢?
在此之前他已经交代过,那些人在杀巴赫的同时,已经要杀他了。
所幸匿名杀手把那些人杀了,才保住他的命。
……我怎么也无法把这部片子列为“好看”,或者“优秀”之类的标签,比起那部“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片子只剩下扯淡的爱国情。
逻辑混乱不堪!
跟《巴萨提的颜色》《自杀现场直播》《无法避免的战争》一样,中国观众都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很有印度山寨大国特色的是,翻拍片,更有意思的是,翻拍片在可看程度上往往超越原作,如《未知死亡》翻拍《记忆碎片》,《幻影车神3》翻拍《致命魔术》,《痛击》翻拍《狙击电话亭》。
大量翻拍欧美经典或最新最热门电影,保留原作创意独特好故事,改编后既有印度特色而又吃透原作精神,把原作不符合印度国情的部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讲述出来,不得不佩服。
这样的特色,不愁没有群众基础,不愁没有票房。
子弹是怎么不破坏玻璃打中男主的手的,我错了,后面镜头记者拍到了4个弹孔。
男主扯上“中印战争”,“你打败了中国、巴基斯坦,然后中国再也不敢惹我们了”,央视放映的时候是否删掉了?
阿三真是无时无刻不自信心膨胀啊。
晕死,这也能安排歌舞。
印度片为了歌舞真是绞尽脑汁使尽招数啊。
这电话线真够长啊,跳舞也不影响。
50亿卢比就在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中清点。
难以想象印度人喜欢现金喜欢到了什么程度。
这看热闹的印度人真多啊。
结尾部分略扯,开头瑞士银行不是说只有那个高管本人的指纹、虹膜才能取款的么,怎么后来男主就用网银无比轻松的转了5320亿卢比?
不是1亿,不是50亿,不是320亿,而是5320亿。
男主用苹果笔记本,财政部用联想笔记本,植入真是不偏不倚赚两头钱。
这男主到底经手多少钱啊,还不一次转完款,还真当明星当嗨了,还跟围观群众互动,5千亿7千亿,马上就快嗝屁了。
电话亭下半截是防弹玻璃,就不能扔个炸弹么,扔个燃烧瓶就能解决啊。
这狙击手也太不专业了,不是一枪毙命,而是扔掉武器上前肉搏。
晕死,打这半天了,50亿现金还堆在街上,群众一直不怕死不抢钱的在围观在围观,真是在看拍电影啊。
大BOSS光想着解决掉现场的所有目击者,难道忘了电视一直在直播么?
狙击手到最后才意识到是防弹玻璃吗?
一大群人对付男主,只有一个人去对付联邦探员?
男主竟然最后毫发无损,防弹玻璃也打穿了啊。
女记者都能认出联邦探员身份,那些狙击手难道都不认识么。
钱是转回来了,但只是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啊,难保不是以反腐为借口,联邦调查局/印度纪委出面参与的清洗行动啊。
我给结尾再加个翻转,联邦探员向不露脸终极BOSS电话汇报已经为你干掉/铲除/痛击政敌。
是不是更好玩?
“这些钱是属于一天工作18个小时,而家人却在饥饿中挣扎的劳苦大众;这些钱属于那些工资领得晚,却首当其冲被扣税的成千上万的中产阶级;这些钱属于从生到死一辈子,就只住在破烂窝棚里的人们;这些钱属于那些为了祖国失去丈夫或儿子和兄弟的人们;这些钱不该被放在瑞士银行的账户里,而是放在我们国家的账户里。
”“在英国统治我们的250年里,英国人掠走了10万亿的国民财宝;在······的60年里,他们却掠走了超过700万亿的国民财富。
”印度人说,中国人听。
时势造英雄,英雄的改变虽然有限,但却反映着一个时势,这也许才是这部电影真正想表达的吧!
有些东西可能永远只会在电影里。
这样把腐败独统政治抽丝剥茧,一步一步打到痛快,伟岸的印度电影不禁让人拍手大赞。国产片一比,简直就是灯笼里放的屁……被宣统长大的人,逃不开对社会对国家的那种情感,对现实寄希望又迫失望,最后也只能继续柴米油盐。
牛逼,刚开始以为是翻拍狙击电话亭,后来发现是印度人民反贪记
热血力荐
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好多处演技拙劣到尴尬,但是总冒出一两句台词很棒,为了这点醋包的这顿饺子。
哈哈哈哈还是跳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得我恶心,和原版根本没法比
编剧无脑,个人英雄主义,把群众晾在一旁无脑鼓掌,不喜欢。编剧处理问题的想法天马行空,可惜不顾章法,不智。
下午中央六看的,还行。老爸说印度还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啊!
没有狙击电话亭好看 紧张气氛完全被印式套路冲淡了
没看完,太磨叽一直在电话亭里
紧张感不存在,反恐专家的狙击枪管都能摔折,警官角色空洞。
???万亿数额跨境转账实时完成,而且还是带进度条的一块块转的,而且tmd这么大额还是现金储备???全印度在直播这个事 结果反派觉得杀光现场所有人就可以了???楼顶几个狙击手就能杀光下面几千人…?女记者看一眼车后备箱就能报出具体钱数?警察通过各种手段找出狙击手位置,女记者随便就找到了??槽点太多了…更不用说那些乱七八糟打乱节奏的配乐了
印度版狙击电话亭,反派现身少了太多神秘感,比不上原作,但也很棒了。
这部电影该作为教育片,播放给天朝‘忠臣’
狙击电话亭的翻版,看到最后还是很有意思的,佩服印度人民意淫的能力啊,不过好歹人家这样的电影还能拍的出来,我们却连YY都不敢
虽然但是 钱转回印度国库以后就不会被继续贪腐了么?
强烈建议以建国大业的形式在全国上映。
四星。看的111分钟版本,不知道是否删减。1小时之后忏悔那部分,中间明显少了点过渡,情绪转的太突然。别人家的主旋律。从电话响起,层层深入,直到致命一击。跳舞那段真是神插入,爆笑。
翻拍狙击电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