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
我给这部电影重新命名《走在薰衣草田里的浪漫浩克》或者《文艺复兴之绿巨人大战红巨人》。。。
虽然绿巨人长相没变,这一部里面长的还能看,但是只能说李安大导演的文艺和情怀用错地方了,就是套着漫威的袋子充分发挥导演的文艺风格和情怀,一定还要再掺杂一些狗血中国片段,比方说情敌争女主,父子有误会,太小家子气了。
漫威的角色还是交给美国人去导吧,不是看不上中国导演拍美国角色,李安拍的已经很棒了,但是就像是外国人来拍西游记,拍红楼梦,那个导演再有成就,中国人也不会喜欢看的,对吧。
就是文化差异。
片子看的也昏昏沉沉,战线拉的太长了,激情就集中在那几分钟里面,也没什么情节,光利用色调色彩朦胧美把女主的睫毛呀眼睛呀拍的那么好看,还有个长镜头把男女主荡秋千的场面拍的特别唯美,不知道的以为是在看什么日本文艺风伤感电影,真不适合。
上世纪90年代左右,漫威由于濒临破产将旗下英雄的影视版权贩卖出去,因此进入新世纪以后,好莱坞各大影业都开始拍摄这些英雄的真人电影,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蜘蛛侠》《X战警》系列等。
不过,并不是所有漫威英雄的银幕征途都那么顺利的,比如今天要说到的《绿巨人》。
浩克的版权绿巨人浩克的版权,最初漫威是卖给了好莱坞巨头环球影业,而当初漫威将英雄卖出去时,条约都有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倘若电影厂商没有推出这名英雄的电影作品,则版权将自动回归到漫威手上,比如蜘蛛侠的期限是5年。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进入世纪初后环球影业很快就将浩克的个人电影立项,不但投入了足足1.37亿美元的成本(当时福克斯的《X战警》成本才7500万美元)还请了著名导演李安执导。
李安的实力自不必说,2001年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自己后来还两次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然而,《绿巨人》在2003年上映后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网里影评人的评分勉强及格,而代表观众口碑的爆米花指数却仅仅29%。
票房成绩更是只有2.45亿美元出头,对比其1.37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加上宣发费用以及分成,显然亏损不少。
而《绿巨人》的成绩也导致环球影业不敢再碰浩克这名英雄,间接导致后来版权回归漫威的故事(不过环球影业依然拥有浩克电影的发行权)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就不明白了,1.37亿的成本在03年已经算是非常高了,且还是著名导演执导,为何最后成绩如此不堪呢?
定位李安是一名优秀的导演,但纵观他的作品列表,可以发现他比较擅长拍文艺片,当然,他也能拍商业片,但并不如以故事为重心的剧情片稳定。
说远的,1999年李安执导的《与魔鬼共骑》就在票房上遭遇惨败,说近的,2019年李安也拍了一部商业大作《双子杀手》,而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同样相当一般。
绿巨人浩克这种以破坏力、战斗力着称的美漫超级英雄,最适合拍的影片类型自然是以场面、视觉特效为卖点的爆米花电影,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故事、剧情一般都比较简单,但会有很多刺激观众肾上腺素的特效场面。
通俗点说,就是打得过瘾。
但《绿巨人》这部电影,李安并不甘心单纯拍成一部商业影片,因此将其重心摆在了文戏方面。
这其实是风险很高的一步棋,超级英雄不是不能走注重剧情的方向,诺兰后来的《黑暗骑士》就是商业、故事两面俱到的电影。
但也要知道,整个漫改电影史上,也只有一部《黑暗骑士》而已。
由于李安不愿意将《绿巨人》定位成纯商业片,因此导致后面出现了不少问题。
挖掘英雄的深度《绿巨人》这部电影的故事,对比漫画改动幅度非常大。
比如吸收人在原作只是一名普通的反派,但在影片里被改成是主角布鲁斯·班纳的父亲。
当然,李安这么做的意思其实很明显,他在90年代打出名堂的《推手》、《喜宴》与《饮食男女》都是讲述家庭的影片,别称“家庭/父亲三部曲”。
他特地将吸收人改成班纳的爸爸,显然是想从自己最拿手的地方去挖掘浩克的深度。
但很可惜,这个方向其实完全不适合绿巨人这名英雄。
浩克这个角色有没有深度?
当然有,他是漫威人气很高的角色,且早早就推出了自己的个人漫画,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但他的深度,从来都跟所谓的“父子关系”无关,而是跟班纳---浩克这两个意识(甚至是多个)彼此对立却又不得不共存有关。
但即使要挖掘一名英雄的深度,也理应从最适合他的方向入手,而这些漫画角色都诞生了几十年了,原作漫画的画师、编剧等其实早就这个方向摆在眼前了。
好比倘若要细说蝙蝠侠的深度,那也不可能从伟光正的方向去挖掘,因为这个英雄的设定就跟伟光正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李安本身是打算从自己擅长的方向去阐述浩克这名角色的内涵,严格来说也不是不可以,但还是那句话:风险很高。
而结果很明显,观众也并没有卖帐。
商业元素极少所谓的商业元素,从戏内角度来说指的就是一部电影里观众们想看到的东西。
而由于《绿巨人》的重心在文戏,因此整部影片的商业元素可以说少之又少。
电影总时长138分钟,班纳在第40分钟才正式开始变成浩克,而第一场正式的战斗竟然是在60多分钟以后,且打的是还是几只狗,场景又在黑夜,基本没有任何看头。
最终决战同样相当敷衍,没有任何设计,单纯就是双方变个身,然后你抱我我抱你,我把你吸收,吸收完太饱了直接撑死,结束。
事实上,电影侧重文戏并不是武戏就能敷衍对待的理由,尤其是浩克这种英雄,观众不见得会想看到他在整部电影都一直砸砸砸,但更加不会想等一个小时才看到他打几只狗。
除此以外,李安在影片里采用了所谓的“漫画分镜”的表现方式,在单一画面中经常会看到类似漫画框的镜头插入,因此大银幕屡屡会被多组镜头所割裂。
但这个表现方式,只能说是相当的失败,因为电影与漫画是两个载体,在电影的镜头语言里,空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漫画式的分镜插入会破坏这个空间感,导致镜头的表现力大为减弱。
以李安的水平肯定也是很明白这点的,不过这部电影是漫改影片,李安显然是认为采用漫画分镜会让粉丝们更有亲切感。
但当漫画改编成电影后,其实受众早就不局限于那点漫画粉丝了,而大众对这种表现方式,显然也没有多少好评。
仅以一部电影本身的标准来衡量,其实《绿巨人》并不算很差。
但若果是以一部以浩克为主角的漫改电影的标准来看待,《绿巨人》就不能令人满意了。
看的时候我不知道是李安拍的,很奇怪怎么比其他美漫电影细腻、完整、艺术得多。
在比较之中,它各种长处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李安对人情感的表现。
电影里浩克的父亲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他的心理表现让整个电影有了深度和立体感。
而他的四次出场是这样的:一,开头,他得知自己的孩子已经是个怪物时,他毅然决然地要杀了他。
二,他被关了三十年后来找浩克,向他暗示自己的伟大成果。
三,他第一次目睹儿子的怪物发作的当场,他温情地触摸儿子的脸庞,但怪物儿子不愿意接受他这个父亲,他摊在地上伤心地痛哭喊着“我的儿子”。
四,他与儿子那场莎士比亚般的舞台对白气贯长虹,此时的他已走上极端。
李安表现的不光是这位父亲的野心和沙文主义,也很重地表现了父爱的真挚。
当然这位父亲的激进也是肯定的。
但正是他对儿子的爱,他对儿子一波三折的爱的表现,让整个电影的剧情有了厚重的、感人至深的力量。
在这样一位父亲的身边,浩克的善良就显得更加天真、更加让人喜爱了。
而且这个浩克的面部是天真可爱的,是有心理活动的,不是后来的浩克那样就是个人形的畜生,野蛮而乏味。
大家都忙着看少年Pi,我不紧不慢地看起了李安03年的绿巨人。
不得不说,李安的确不错。
本来很科幻的人物,拍出来也有了悲壮的效果。
一位神经质的科学家,这个恐怖神经的爸爸演得挺好的。
当他变成易怒爱摧毁的绿巨人时,原本善良温和的品性也开始喜欢起暴力变强的滋味了。
然而因为一直被迫害,他的心里强烈的精神压力,让电影里的这个绿巨人显得如此令人惋惜。
比起什么《神奇四侠》之类的科幻人电影,这部更有深度些。
真的觉得这是一部完全被低估的电影。
电影里有一些恐怖的场景,半夜里昏暗的实验室走廊。
而心理的那个浩克如果隐藏在某处,它就确实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
我的心里有一个浩克,他(能量)是那么巨大,当他出现、我就是个无意识的傻瓜。
我似乎无法改变他,却可以找到他的开关,了解他,而这,需要比浩克更强的心理力量,也许还要找到很多历史的线索。
(回忆过去)我也很努力了。
第一次遇到这样一个具象化的愤怒形象。
也只有他具象了,我才可以对他做点什么。
不然就像荣格说的,潜意识如果没有变成意识,他就是你(我)的命运。
评论里很多人说漫威无脑不能被拍成这样,其实换个角度,被拍成这样的漫威是想表达什么呢?
就成立了。
毕竟有什么漫威一定要怎样的规定吗?
就算有,这规定也太无聊了。
它只是个工具才对。
要工具统治人可太逗了。
但是人也确实没有自以为的那么想要自由,看看浩克,他付出了多少,承受了多少,如果自由如此沉重,确实被控制是更轻松的一件事。
看看被嫌弃的松子。
她的心里是否也有个愤怒的浩克。
她没有认出来他。
于是这股愤怒裹挟着她过泥沙俱下的生活。
那是她想要的生活吗?
也许她过生活的时候,只是如浩克一样,没有感觉,没有记忆。
首先,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女主对绿巨人有一点爱情,帅哥美女竟然一代cp感都没有,也是神奇。
女主的动机到底是什么,绿巨人拼命救她,跟发疯的狗打架,他伤害谁了?
这女人可倒好,一个电话把自己爸爸招来给人麻醉了摁在地上。
你是有多单纯?
三十几的人了,相信老爸会帮助自己恋人?
真是史上最坑的女朋友了。
女主强调说“自己总是喜欢上冷淡的男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是不是暗指绿巨人是个性无能啊?
所以两人分手了吧。
接下来就要吐槽一下剧情节奏了,慢,我的妈呀,是真的慢。
我从来没看过一个超级英雄片子前几十分钟都平淡如水、毫无亮点的,差点没撑到傻大个出场;还有就是那个分镜,我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流行这种ppt风格的分屏啊?
太出戏了吧?
总是出戏到以为在看报告啊。
全片最值得夸奖的就是绿巨人,这个憨憨的大个子,好想妈妈抱抱呀,呼噜呼噜脑袋,傻乎乎的大可爱。
最后,我觉得男主他爸演得不好。
在男主面前伤心也没有一滴眼泪、愤怒起来神神叨叨的竟然还有点小丑风格。
你想要儿子的能力,你演得像一点啊?
再苦逼一点,说不定就能把你的傻儿子骗得团团转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扇不会轻易给别人打开的门,而这扇门背后关的是什么,则各有不同。
当然,绝大多数人那扇门背后关的不会比布鲁斯更惨——亲自目睹父亲杀了母亲,而母亲的死亡是为了挽救自己不被亲生父亲杀害。
这种悲剧也许只有少年派亲眼目睹母亲惨死被吃掉才可一拼吧。
因此,布鲁斯紧紧关起了这扇门,在表面和谐的状态中正常学习、生活,然而,恐惧与缺乏安全感,让他无法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他和深爱的女友贝蒂无法像一般的恋人那样快乐的相处,似乎除了他命中注定要从事的科学研究外,他的人生几乎是被诅咒般的被一团迷雾包围。
迷雾在一次科学事故中被冲破,伽马射线以及一个自称是他父亲的老人揭开了他身世的谜团。
也许整部影片都在讨论亲情,父亲的出现都是造成伤害,破坏孩子心灵以及幸福的。
贝蒂也一样,儿时被父亲抛弃的一幕,让她一生都不能释怀,而布鲁斯则更惨。
他的父亲将已经变异了的DNA遗传给他,他注定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可是我们很难说,他的父亲不爱他,也许影片开头,我们看到一个科学怪人丧心病狂,像一个禽兽般得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
然而,结局,却让我们知道,一个深海自己妻子的男人,在得知妻子怀孕后,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够治愈自己的孩子,让家庭幸福的存在下去。
实际上,影片开头那些家庭画面,真的让人看了感到温馨。
可惜,政府的介入,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异类一样存在于世,因此,他不惜犯罪也要杀了布鲁斯。
可是,母爱的力量组织了他,他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儿子,也彻底失去了幸福。
在影片结尾,父亲的形象再次高大,他牺牲了自己,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更强大的力量,只有这样,才没有人能够伤害他。
这种爱畸形吗?
如果真的是爱,是真的爱,就比任何虚伪更有力量,这一点都不畸形!
我想,布鲁斯是明白的,否则他不会去继续帮助贫穷的人。
然而,贝蒂明白吗?
他的父亲是军人,给女儿的爱总是不那么完整,然而,那也是他情感的一切。
但,他依然是毁掉女儿爱情的刽子手。
也许,我我们都应该像派一样,学会释怀!
我不喜欢影片中类似漫画切割的镜头,多此一举。
还是更喜欢李安拍文艺片内涵片,冲着绿巨人原版漫画去看这部电影的的确会非常失望,这几天一直在重温marvel和DC的电影,这一部看来看去都索然无味,不能因为导演特色使然而去评判或者宽容影片,在我看来李安就是拍砸了,这没什么,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我觉得他拍的人物故事感强的片子就特别棒。
在大多数“很失望”的评论声中,总有站出来说“我操棒极了你懂不懂电影内涵”的好评。
我想说,李安是个细腻敏感的导演,他能拍卧虎藏龙,能拍少年派,这只有他能做到, 但细腻也需要用对地方,对于浩克,内心的纠结,挣扎,不愿面对回忆,不愿面对真实的父亲,这些细腻之处,李安都表达到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悲悯之心、孤独又恐惧的浩克。
好的,那么我们还是需要回归这部片子的题材:动作、科幻,然而我愿意看到的精彩的打斗,变身一刹那回想漫画中那一幕的激动感,完全被克制。
甚至打斗中的浩克那张“绝望的愤怒”的脸,看得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只能说,该收的没收住,内心戏的过度呈现,失去了整部片子应该有的冲击力和爆发力。
结尾“吸收人”老爸的部分我激动了一下,没想到就一下而已。。。
“吸收人”的效果没有被展示好,这一段可以很漂亮的打一阵子的,没想到落进水里伽马射线一来一下子又开始内心戏了。。。
总之,李安老爷子的戏我还是会看,只要别再拍科幻动作片就好了。
============================================================ p.s.看到一个典型的正面评论,刚回复的,忍不住复制上来。
2013-02-14 00:31:22 深海 还是喜李安导演的,太在一部典型的美漫电影中探讨了很多深奥的东西,比如:人的潜意识,父子关系,个人对抗强权,核武器对人类的影响,基因突变,美苏冷战背景。
我觉得比《复仇者联盟》这种根本就是看特效和爆炸的大杂烩电影强多了 回复你 同学,漫画的电影化首先就是要把隐藏在漫画迷脑海中的动态映像呈现在银幕上,不看特效核爆炸的一般都是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去的吧。
我就是喜欢看特效,尤其是连漫画细节都不落下的特效,这不仅过瘾,而且是对漫画本身的致敬。
感觉2003这版是适合女性看的文艺电影,而2008版是适合男性看的动作电影。
或者可以说,2003版对绿巨人的性格刻画更为丰富一些,赋予了巨人一颗细致的内心,和其由于愤怒而获得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譬如绿巨人在拆坦克之前,还要先把里面的士兵抖落出来避免伤到他们,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
当然最触动人的一幕还是他在去营救女朋友时,用手轻轻托着贝蒂放进车里关好车门,就像藏好一个自己珍爱的漂亮娃娃,生怕不小心碰坏了她。
然后再转身点燃怒火,拼力去和变种恶犬一决雌雄。
这经典的一幕在金刚中也曾出现过,但毕竟那是人兽之间的。
而绿巨人在因怒获致的庞大身躯里,竟然还存活着一丝男性的柔情,这点显得他比2008版的浩克更惹人怜爱一些。
可惜最后贝蒂只是站到父亲那边,在情感方面做了一个中性的模棱两可的选择,而没有被安排一场彻底的、对于巨人的背叛,否则就有看头了,让人见识下,女人同样拥有毁灭一切的力量。
当然这终究还是一部来自漫画的科幻片,不能改得太过离谱。
想嫁那些脾气好到极点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慎重。
每个理工科学生那耐心的影子后面都藏着一头野兽……
不久前,我看了诺兰导演的暗夜骑士,不自觉地想起了这部李安的绿巨人。
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冗长的,都差点让我在看的时候睡着了,都想着把漫画给拍文艺了,拍深刻了。
区别在于,美国人买诺兰的账,而不买李安的。
其实要说它们真的有多么深刻,那也不尽然。
我每次看到小丑这样所谓的坏人,就像是看了古龙写的江玉郎,然后再看金庸的四大恶人,觉得实在是太小儿科了;而蝙蝠侠那刻意压低的嗓音,也总是令我发笑,这种笑,就像是国内大多数观众看国产大片时的笑,不怀好意的。
比较起来,李安的绿巨人倒没有太多让我觉得太儿科的东西。
美国人买蝙蝠侠的账,因为他们认为蝙蝠侠代表了美国精神,而且蝙蝠侠打的也是villain;绿巨人不过是个到处躲藏到处破坏的怪物,你又能把它拍多么深刻呢?
深刻地能展示美国主流价值观吗?
说李安拍的冗长,火爆场面少,这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你李安拍的是绿巨人这个东西,它只应该被拍成蜘蛛侠的水平。
恶评如潮,可居然把我看涌动了,丑陋的绿大个多么忧伤啊!
不同其他超级英雄电影,我倒觉得本片的最大特色是对人性的探讨。两个多钟头看似有点长,但并不让我感到拖沓。虽然不会让你从头high到尾,但是就剧情来说我觉得是英雄电影里面少有的脚踏实地的片子。
10——8分
永远的四角内裤
绿得恶心
绿油油的俄狄浦斯,赚眼泪
这个生化人太危险了
能把超级英雄电影拍成这幅模样也算是奇葩一朵了,那些漫画式的分屏和画面切换根本无法让其成为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漫画改编电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高潮是致命伤;而李安试图努力加于片子的精神内核也在整体的游离形态中显得不堪一击,自此之后他与商业电影之间相互划清了界限,对彼此都是件好事。
超无聊的科幻片,安叔你没钱还拍科幻。你的剪辑师是刚学会premiere么,跟个孩子似的光知道玩转场
变身后的他感觉自由。作为人的他太悲情了。
非典型漫画改编。评价不该这么低。
我看过最好的漫画改编的电影
李安,不错
能把一科幻片也拍得这么闷的估计也就是李大湿了吧
安叔有点太自信了哦
《绿巨人》是把臭豆腐做成佛跳墙,吃力不讨好,想要吃臭豆腐的人吃不爽,想吃佛跳墙的人一看是臭豆腐所以不买了。《少年派》是把佛跳墙做成真空包装微波食品五元两包免邮还赠送一本心灵鸡汤,不管怎么样,味道是佛跳墙的,如果味道不足以打动人,心灵鸡汤可以软化你心。
对李安拍的第一部没什么感觉
亚洲人拍电影就是擅长含蓄和隐晦,通过不同的主题表现某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为什么香港的无间道没有奖而美国翻拍则获奖,并不是不好,而是站的角度不同。
好可怜的绿巨人,好想做他的女朋友保护他。
补上唯一没看的一部李安作品,静等[少年Pi的奇幻漂流]。着实无趣的一部,可以跟[制造伍德斯托克]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