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更正一点,对一些没细看的人说的,影片不是从耿恭到西域开始的,是直接从疏勒城开始的,直接把开始的前因和双城攻防给舍弃不要,从疏勒城开始。
所以不是对历史改动过大,不是不懂历史,编剧还是懂点的。
而且战事时间太长,所有的事件都是了了表述。
实在有些印象派了。
当然本剧缺点很多,基本都有人吐槽,我就不多说了,优点也不少,重要的是硬桥硬马的战争片就值得看。
再说总结,基本上中国的编剧都是沙雕一般的人。
原故事极好,可以说是天生好ip,故事性,可看性,还有历史性都好,主题保家卫国也是好的。
偏偏都不会编,这剧,有前因有后果,很有曲折性,又历时比较长,应该好好挖掘挖掘,把故事刻画的细致,雕琢的更好看,然后拍成正续集,绝对好。
当然对于网大来说,不错了
这片我在优酷上看的,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觉得拍的还行,虽然也有不少瑕疵,但认为还是能评个三星半的。
后来我到百度上面去搜索了一下,看了一下这次战争的史书资料,才发现电影表现的太单薄太简陋太草率了,别说艺术加工人为拔高一点了,实际上影片表现出来的高度气势,不足史书记载的五分之一!
给这部影片三星,完全是冲着这次战争去的,如果单纯说影片,两星足矣!
先简单描述一下史书记载的情况:首先在疏勒城大战之前,耿恭一队人马并非孤军,有同僚驻守车师国柳中城,自己先是驻守金蒲城,身后还有易守难攻的疏勒城(影片完全忽略)。
第二是在此之前大汉军队主力对西域重新恢复了统治,匈奴人是在大汉军队主力退兵之后再来进攻的(影片又没讲)。
匈奴人前来进攻金蒲城,耿恭先是用毒箭进攻(影片有讲但是地点方式不对),并放言中箭者必遭天谴,以扰乱匈奴军心。
后趁匈奴军心大乱夜袭匈奴,匈奴死伤上千人后撤兵(影片夜袭成了四个人,时间方式也不对)。
匈奴撤退后耿恭预计匈奴会卷土重来,金蒲城孤城难守,于是主动撤到易守难攻的疏勒城(影片忽略)。
上述部分前奏,影片完全忽略或者乱编,实在太草率太简陋了。
退守疏勒城后的情况跟影片大体相符,但是影片忽略了三个重要的事情:一是车师驻地汉军柳中城此时也受围困,汉朝皇帝驾崩之后车师国投降了,车师国军队随匈奴大军一起进攻疏勒城(影片只简单讲了一句)。
二是车师王后是汉族女子嫁过去的,虽远嫁车师但心怀故国。
车师投降匈奴后,王后通过车师军队,暗中给疏勒城的汉军通报消息、接济粮草(影片完全忽略)。
三是匈奴久攻不下后切断城中水源,汉军在城中打井十五丈深后获得甘泉,影片中完全反过来说了。
另外影片中关于匈奴使者一事,其实是耿恭主动要求匈奴派人来的,匈奴使者来到之后,耿恭在城楼上当着两军的面杀了使者,这样一来既能激怒匈奴,又可断了城中众人投降的后路。
影片中汉军完全变成了被动角色,军心动摇之际,只能杀自己人来震慑人心,这主帅也实在太笨了点!
最后影片中关于朝庭争论那段和大军救援那段实在太简陋了。
当时朝庭为是否救援疏勒城,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所以最后拖了近一年才发兵救援。
另外范羌领着援军先是解了车师国柳中城的围,后面范羌提出要再解救疏勒城时,主力军队其实是反对的。
因为疏勒城比柳中城远几百里,还要跨过天山,而且被围困更久,无人知晓疏勒城是否还在坚守。
最后范羌独自领着两千军队去救援疏勒城,援军到来时城中只剩二十六人。
这些人随大军一起撤退,途中并非一帆风顺,匈奴军队一路骚扰袭击。
当他们最终退回玉门关时,疏勒城二十六名残军只剩下十三个人了,最后这十三人都有封赏。
影片结尾什么都没讲,实在太草率了。
也不知道这片的导演是怎么想的,感觉导演对于战争的概念,除了打就是打,却不知道打仗除了硬碰硬,还要动脑子的!
导演在表现战争这部分,实在太单薄太缺乏气势太缺乏谋划了。
估计是剧组钱不够吧,挺好的一题材,拍出这么简陋的样子,实在是可惜了。
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上看看史书记载的文字描述,比电影精彩多了。
据后汉书评价,耿恭的地位是与西汉苏武并列的,电影表现的实在是有点不太像话。
不看会后悔,看了更后悔这么好的题材,不能由 回宇拍出个二流片出来,应该由国家级来导演拍摄,应该象办奥运会一样重视这热血澎湃的爱国题材电影历史题材的影片就应该尊重历史,为什么没有 岳飞的满江红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的场景, 《后汉书·耿弇列传》中 明明记载这 出城 26人,回途中战死或天气原因又死了 13人,影片中没有。
史载,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13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给皇帝上疏为13勇士请功 ,这也没有看到。
大篇幅的儿女情长也就算了,可你也要尊重历史呀。
当时的疏勒城的百姓怎么全是汉人,就算今天你去奇台县也不会看到全是汉人。
《后汉书·耿弇列传》中记载这么一句“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说的是车师后国王后 。
回宇导演,这是历史事实,可以拍出很多影片场景,请问,你的影片中有没。
没有 就不要取 这个名。
耿恭是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能看到拍出来真的很兴奋,影片质量还有待提升,不过我们也不能用要求商业大片的水准来要求一部网络电影,能做到这样不错了。
感谢导演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英雄!
谢苗演技一直在线,左鹿蠡王演的也不错,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直瞪眼睛的范羌,他简直是我的笑料担当,说话好好笑。
说自己的妹妹是葡萄那里简直笑死了,最后没有领便当,还带着援军回来救耿恭。
可惜他最爱的妹妹还是没有等到她。
看完这部电影久久不能平复,此生无悔入华夏现在是我最大的感受。
感谢那个年代寸土不让、守卫边疆的战士们,现在的和平是他们流血流泪换来的。
最初看到宣传海报时,对《大汉十三将》并不抱希望。
中国从80年代后就没有出过正经的古代历史题材纪实的电影,连《建军大业》这种主旋律电影都加上了戏说的成分,网络电影,妖怪、僵尸、搞笑横行,能做到什么程度?
看了电影,热泪盈眶,非常震撼。
翻看了这段历史。
耿恭确实有几次用奇谋妙计打退敌军的故事,耿恭拜井、饮血吃肉等壮怀激烈的故事流芳百世。
这些原本就有一些商业娱乐元素在,但电影一概没有采用,而是将故事集中在以耿恭为首的将士和百姓面对重重围困、断粮断水的情况下的坚持。
这部电影并不是讲述一个以奇谋妙计、以少胜多的英雄故事,而是讲述一群人即使在绝望中也仍然固守家园、坚守家国信念的故事。
从这个角度入手,电影可能会少一些趣味性、娱乐性,却会多很多市场的风险。
可以看出,制作方是有着一腔情怀的,是有着想要真正表现这段历史的诚意的。
在这个故事的切入点下,谢苗扮演的耿恭表面上举重若轻,实际上忧心忡忡;左鹿蠡王一开始踌躇满志,最后气急败坏;十三将戏份不多,却各有特色,让人难忘;范柔和古丽夏提各有风韵,暗喻明显。
空碗壮行让我热泪盈眶,最后的廷辩让我热血沸腾,范柔的牺牲让我深深的叹息。
作为一部网大,能选择这么一个主旋律历史题材,非常有情怀。
作为一部网大,能讲述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觉得了不起。
晚上观看了电影《大汉十三将士之血战疏勒城》,现在说说看完电影的感受。
优点:对史实还是还原了一部分的,比如大汉神箭、吃盔甲,喝马粪汁。
不足:有很多内容与史实不符:1.大汉神箭那段会天暴风雨,耿恭乘机打退敌人没有表现出来,导演将史书中的毒箭理解为火箭了,为了打击敌人,所以这雨不能下。
2.史书记载耿恭先是守金蒲城,再是退守疏勒城,电影中只有疏勒城,前一个是不是被导演吃了。
耿恭本来就是驻守金蒲城的,这是他的本部,但是电影中表现耿恭的本部在疏勒城,与史书严重不符。
3.儿女情长有点重,一个青梅竹马的姑娘,还一个车(ju)师国的公主。
电影中竟然念车(che)师国,没一点文化水平。
4.耿恭之前派出300士兵救援车(ju)师,这一点没有表现出来,不太行。
再一个耿恭手下应该不是两百来个,或许有六七百,电影中说三百太少了。
当时东汉在整个西域大约有三千,耿恭作为封疆大吏的二把手,你相信他只有200人?
5.打井那段,先是没有打出水,才喝马粪汁。
打了15口,后来还是有水冒出来的。
不然怎么能守一年?
吃马肉,喝马血也不够守一年呀!
但是电影中只展现了一口井,而且还一直没有水,荒谬!
6.最后那段,明明是援军到后城中还剩26人。
电影中却是援军到前还剩23人。
这也太不合史实了吧!
特别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被敌人围着都没被杀死,援军突然就来了。
导演是喝了马粪汁才蠢到这种地步要耿恭一伙人这样子摆拍吗?
而且耿恭还把人家匈奴的王给杀了,看来导演是喝马粪汁喝上头了。
7.汉章帝最后那段,一昧背台词谄媚观众像个智障,不细说。
8.整个电影感觉平平,没有表现异域战争的残酷,军人为国捐躯的热血,困守孤城的悲凉,面对困难的艰辛以及奋力杀敌报国的勇气。
没有那种感染力。
略略估算,这部电影在优酷播出已近十天,作为网络电影,其制作水平与故事结构有待商榷。
并不是说网络电影就一定不好,只是低成本和细节考量是客观事实。
因此只影片的制作场面,镜头运用,道具布景,甚至演员等依然摆脱不了网络电影的尴尬,这里暂时不提,着重聊聊剧情设置和其中的家国情怀。
这部电影几乎没有什么宣传力度,如果不是今天与朋友聊起谢苗,根本不会注意到电影的存在。
看到是一部历史战争电影,就点开来看,忽略之前说的服道化等,开篇的一段马戏追逐镜头运用不错,算是奠定了影片基调。
历史不是戏说,请给予一定的尊重可以看出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历史事件,随手搜索一下便可以得知这件事只记载在《后汉书·耿弇列传》中,寥寥数语,却写尽了大汉将士捍卫疆土,浴血奋战的壮举豪情。
公元74年,东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
次年,北匈奴单于派两万精兵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转而攻打驻扎了数百人的耿恭驻地,将其围入城中。
当援兵来到耿恭守城时,城中仅余26人待,随汉军回至玉门关时,仅剩了13人。
这是历史真实记载的事件发生经过,东汉与匈奴之间长达百年的战争,在当时守卫大汉疆土的将士何止耿恭一支队伍,牺牲的又何止这一支队伍?
那么在影片中,直接提出北漠大军两万人马围困耿恭,北漠从哪来的?
既然展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主角运用了历史中的真实人物,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不必用一个“莫须有”的敌对方来代替。
尽管现在历史类影视剧拍摄审查严谨,在审核问题上不得已做出一些改变,可以理解,但请尊重史实。
如今影视剧的影响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审核之余,请尽量严谨。
至于在剧本中,只表现了耿恭一人,故事的情节展现并不多,也可以理解,通过耿恭来把这一段历史叙述出来。
在捍卫驻地的数百将士,各个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耿恭只是其中一人而已。
所以尽管整体剧本事件单薄,细节经不起推敲,甚至是“借孔明灯烧城池”的情节等,为了将主角们逼入绝境,这样的故事设置也是意料之中的。
捍卫疆土的家国情怀,该被后人铭记前面说了这部影片种种的缺点,但它的核心精神没有改变,展现那一段史实中每个将领心中永远不变的信仰,誓死捍卫,山河永固!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将士,有多少百姓为了家与国,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史书工笔,永远只是寥寥数语,那些没有记载的,掩埋在岁月长河中的人们,终有一日会被后人记起,并永久缅怀,他们的信念与精神也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凡我大汉子民,虽远必救!
”“犯我大汉者,世世诛之!
”这是无论何时,何种境地,面对入侵者,军民一体,万众一心该有的信念与坚守。
所以在任何的军事,历史影视剧中,必须宣扬的面对家国的观念价值,在此之上,我们更该尊重并正视每一段历史。
以史为鉴,来世可追!
谢苗演的耿恭演技在线,不过这次我被反派男主帅到了。
左鹿蠡王登场的时候真叫闪亮登场。
战鼓雷鸣,穿戴整齐的士兵两边排开,他中间主位正坐。
他气场太强了,而且又高又壮,一声令下2万大军倾巢而出。
比起耿恭真的拉风不少。
耿恭只是跟其他将士站在城墙上而已。
左鹿蠡王演出了王的气势、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的畅快感、受人掣肘的愤怒、对单于不信任的失望。
虽然最后他战败了,但是他死得其所,只是他和耿恭的立场不同,如果不是对手,说不定能成为心心相惜的战友。
虽然是网剧,小投资,但瑕不掩瑜,丝毫不影响整个电影带给人的热血!
男主角谢苗虽然个子不高,但气势十足,把常年戍边的大将军的杀伐果断,顶天立地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身高170,气势3米那种!
核心价值突出,有好几处情节让我鼻头一酸,浓浓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将军,左鹿蠡王承诺,若将军投降,则封将军为白屋王,妻以女子”“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大汉的疆土不可分割,你有何资格封我为王?
”,率200兵马,在被匈奴两万兵马围城半年,依然能说出这种话,耿恭将军何等气势,我大汉男儿何等霸气!
另外,对于豆瓣的5.9分,我不敢苟同。
说实话越来越觉得豆瓣评分就是个笑话,打一分的人,真的有好好看电影吗?
真的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吗?
想起一句话,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不是社会人,偏唠社会嗑。
装逼也要装的清新脱俗才好,秀优越不是这么秀的!
如题。
这么好的题材,硬是拍成个垃圾片,太可惜了。
我还说怎么这么快就拍出来了,以为是个惊喜,结果纯粹就是个蹭热点的。
整个影片可以说是既无创意又无内核,不能把人的情绪有效带入进去,视觉上也缺少观感的亮点,属于短期低成本制作的典型,讲故事、把节奏的水平都是中等以下。
尤其不得不吐槽的是,你借tm李仁港的道具干什么呀!
他懂历史吗?
他做过功课吗?
整个幕府时代的盔甲套在汉朝人身上,你是嫌老祖宗睡得不安宁吗?!!
凑活能看,有点抗日神剧的感觉
多么悲壮的历史,却没有大制片商来拍。这个小制作的版本,受困于成本限制,诚意有余,不能苛求。
挺好的一部电影,以史实为基础,像大明劫一样的好片
大汉版战狼,随便看看
拍成这样 我觉得可以了
瞎改
就冲着劳资身体里留着汉族的血,不管拍的好不好,就打五星!!
作为电视电影,作为网播电影,真觉得还行啦
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故事 可惜讲得不好……
垃圾
好题材,布景也不错,但制作水准低,只是电视网剧水准,感情戏情节设计很low,结尾安排也莫名其妙极不合理,可惜了
题材挺好,就是故事没有展开来讲,战争场面不足,不过作为网大,也不能要求太高
作为网播电影,场面的确难得了,看得出片方诚意。故事嘛,大体还是遵循史实的,添的争风吃醋那点小事实在套路了。另外,耿恭斩使这件事,实在不敢恭维,片中还是美化几分的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故事讲得稀巴烂,这次是一颗捣眼屎坏了一锅粥,白瞎了演员服装道具和主旋律支持。
8.5分。作为网片我觉得大概8分左右,但是好多人故意低刷,我有点看不过去。首先主角全程演技在线的,几个配角也不错,比起那些胡闹的院线国产大片,我觉得胜出不少。这分明就是古代版的《战狼》啊,值得打高分鼓励!!!
看了三秒,不知道好不好,但支持这个题材,我国历史灿烂丰富,别总反清复明,奴才该死,八格牙路了
以血肉之躯挡虎狼之师,无愧于大汉名将,中华之魂!小制作,剧情也简单 但是很燃!
电影本身没有多少亮点特色,最重要的是展现出来的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坚韧和不屈。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