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部讲述热血青年们因为受到强大信仰力量感召而组团但不让团购的电影上映这一天,看了另一部有关信仰的美国电影,《仪式》。
剧情倒简单,美国男青年迈克因为家庭原因被迫读了神学院,又莫名其妙被派到梵蒂冈去修习驱魔。
很不和谐地在课堂用科学理论跟老师辩论过有关魔鬼存在的问题后,老师派他去跟着资深的老年驱魔师卢卡斯实际工作一段时间。
PS:到这里,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才真正出场,跟电影一样不徐不疾。
但即便亲眼得见时而软弱时而阴狠的少女在十字架面前怒吼和爆粗口,迈克依然坚信那是个可怜的病人。
因为不管怎样看,“附体”行为的真正表现者依然是“人”本身,而人的复杂,精神世界的复杂,大脑或人格的多重层次依然是在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
哪怕人的肉体上出现不可思议之事,迈克随口就能用至少看来合理的现实逻辑解释。
也就是“我即恶魔”这件事在非宗教的环境里本身无法被完全证实,当然也无法完全证伪。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神和恶魔“为什么”要做这些和那些事,同样也不能证伪。
卢卡斯知道迈克不怎么在乎这一套,但他还是对他表示出了担心。
与中国俗话常见的“信则有不信则无”相反,卢卡斯说“你不信恶魔,更有可能被恶魔所伤”,之前他也说过类似于“恶魔就是不会要你发现他的存在”的话。
这个听起来霸道的悖论其实揭示的是信仰意义的问题,跳开无神论和怀疑论的立足态度,不去把本片当做宗教片看(因为若这样看实在无趣)。
你会发现,坚持怀疑者背后或许可能是孜孜探索的一生,但也可能是越来越孤独和恐惧的一生。
比起那些看起来“固步自封”“画地为牢”的人,也许你其实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神学院上课时所用的恶魔示意图不是古典油画就是PS的照片,其实这个无妨,只要众人知道它意味着什么,就有信心在面对驱魔过程中令它报出自己的名字。
所以其实可以这样讲,真正的主角并非最后因为被魔鬼逼迫反笃信了上帝的迈克,也不是因为精神虚弱而被恶魔附体的卢卡斯。
电影重点表现的,只是这个存在着的仪式本身。
它被创造出来,就是证明着那些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会抱怨某些实质上简单的事情之外多了层似乎毫无必要的形式,但是我们又无法否认,这些被创造出来的具有仪式感的事物一旦真正被投射了真实的感情,会蕴含并爆发出无穷的情感与力量。
对战双方都必须凭借着自己的强大意志力去击溃对方,否则就会被对方的思想吞噬。
驱魔人用一套看似简单且无聊的程序,用圣经上滚瓜烂熟的句子,抛弃一切,只相信自己站在神的照顾下,能拯救世人。
这种时刻,所谓理性,所谓怀疑,毫无用处。
就像是电影开头,面对那个意外车祸而死的女人,迈克就算怀疑上帝或命运这么安排的理由,最终能做的,也只有安静念完祈文。
不管究竟这个三次元有没有神,不管电影最后是用了特技表现卢卡斯完全的变异,还是用剧情表现了小男孩神奇的预知,我能想到的一件事仅仅是:人是需要信仰的。
当你信仰的那个时刻,可以不要去理解它。
并非是一定要造神而后崇拜,但承认自身之上有一个存在,那么寻找或否定,也会容易得多。
卢卡斯也问过:你们一直在找证据,找到以后呢?
确实可以理解是一种逃避,毕竟如此一来你为所有过去与将来都找到了解释,但活着,本来也不就是有这样一层道理在吗?
《仪式》在原有既定的传教色彩中,不动声色地做了一个迂回的论证。
对于我辈这些自小受变形的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例题。
在决定信什么之前,我们应该自问自己是否还拥有,信的能力。
如果有,那么面对魔鬼,或者一个令人窒息的大局面,都还算能有所期待。
原著小说据说由驱魔师个人真实经历改编,所以电影即便在过程里有着常见恐怖片的各种套路与桥段,却没办法遵循“结尾再吓你一下”的法则,而是淡淡打出了两个主角事后的经历。
老霍普金斯的表演依然足够看,虽然我们都知道,打《羔羊》之后,许多许多电影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剥削着汉尼拔那优雅又渗人的形象,让这位气场强大的演员在荧幕上反而没有过多施展的机会演些有意思的主角。
不过对这个年纪老人而言,或许也无法苛责太多了。
照例吐槽《驱魔人》是必须的。
看完《仪式》,很自然的想到另一部影片,叫做《驱魔人》。
两部电影申称都是据实改编。
前者,改编自报告文学;后者,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前者的主人公是神学院学生male,记者female,驱魔神父male。
后者的主人公是大学生female,律师female,驱魔神父male。
前者的结局是神父驱逐了魔鬼。
后者的结局是魔鬼将大学生折磨至死。
前者的魔鬼,名字叫:baal。
后者的魔鬼,名字叫:lucifer
我弟弟信上帝.他认为他的存在就是在代替上帝拯救人类.每次打完电话他都会说愿上帝保佑你,各种为我祈祷.他很乐意与我谈论信上帝的好处.并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关爱家人,只因他觉得他是主的化身- - 我不认为他们的信仰会造成交流障碍.即使我认真问他:上帝是否存在?而他总会回答:若爱存在,上帝就存在.因为上帝就是创造爱的源头 上帝永远住在爱里,上帝爱世界上所有人包括想悔改的罪人 想要信耶稣的可以到本地教堂买一本圣经看看 每个地方都有教堂的 信耶稣此生平安 来世得永生 有所信仰就会有所敬畏,有所敬畏就会知何事可为与何事不可为,知道了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就不会干出背理天意人伦的逆天大错,遵从了天意人伦的法则就会一生安宁幸福 这就是大道之法则,也就是爱的法则,神之道!
/
殡葬师的儿子麦克幼年丧母,长大后他离家在神学院就读,但是他却是持对上帝的怀疑论者。
他的老师把他送到梵蒂冈一个驱魔者培训班,在那里他碰到了一位不走常规道路的年长驱魔者。
但是伴随着一次驱魔失败,年长的驱魔者也被魔鬼附身,为了挽救他麦克扮演起驱魔者的角色,他战胜内心的怀疑驱走他人身体内恶魔也战胜了自己内心的魔鬼。
本片改编自马特•巴格洛的报告文学《仪式:今日之驱魔》,马特•巴格洛是一个意大利的记者,为了写好这本书,他专门参加了梵蒂冈教廷在罗马组织的短期驱魔学习班。
故事来源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驱魔经验。
原本我是不愿意看这种自己吓唬自己的电影的,但是看在安东尼•霍普金斯的份上还是买了回来看。
驱走心魔之前,影片整体阴冷灰暗,再加上沉重、惊悚的音效,越发突出内心的恐惧;驱魔之后,拨云见日,我们看到了难得的阳光。
本片整体更像是一部宗教宣传片,唯一的亮点就是年届七旬的安东尼•霍普金斯老辣的表演,动作、台词、眼神完全延续当年的风采。
至于其他的部分—剧情、节奏、其他演员则完全被掩盖在老戏骨的光芒之下,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先說說Anthony Hopkins吧。
給我感覺他老叻很多。
但是處理角色也越來越細膩多棱角。
很豐滿。
囘歸劇情。
其實就是男主角信主噠一個見證過程。
作為一個基督徒。
教會里有很多這樣噠孩子。
他們父母都是很虔誠噠基督徒。
他們也從小就熟讀聖經。
但卻缺乏真正噠信。
他們到現在還在質疑上帝噠真實性。
在我看來。
囘到天父噠懷抱是有過程噠。
首先先被選召。
然後在生命噠重重挫折和艱難中。
與主重逢。
然後再在磨難中堅定自己對上帝噠信心。
最終在天國與天父相聚。
其實一切罹難和困苦都不是上帝製造噠。
那是魔鬼為叻達到自己噠目的所為。
但天父默許這一切噠發生。
因為人祇有在最低點最痛苦噠時候才能明白。
有一種愛有一種無條件噠接納一直都在。
那就是上帝噠愛。
祇有藉著痛苦才能看清上帝噠聖潔和仁慈。
雖然殘忍。
雖然撕心裂肺。
但之後噠甘甜與強大。
是妳無法想像噠。
感謝天父給叻一個永遠不會放手噠懷抱。
阿門。
今天地铁故障,成就了我把这部KB的驱魔师的电影看完了,按照惯例的说一说到底值不值得看,如果你是 一个此方面的爱好者并对这些有兴趣,我建议可以看看啊,冲着安东尼也要来看一看啊,但是如果你对电影质量有着高要求,那么就可以关上电脑去看电视剧了。
这个故事很简单,一个少年通过自我成长变成了一个驱魔师。
不过里面有一些东西可以留着思考,关于魔鬼和上帝,魔鬼对青年说:god is dead.然而承认魔鬼存在的前提就是承认上帝的存在。
而这部片子最后的结尾,青年相信了上帝,制服了魔鬼,但是问题是,相信上帝的存在会导致相信魔鬼的存在。
就像安东尼饰演的father(神父)一样,他一直告诉男青年,要相信魔鬼,相信他存在才能制服他,这就是为什么最后,青年好像马上被魔鬼收编之后又能信上帝得永生的制服了魔鬼,是因为只有信魔鬼存在了,才会推演出上帝的存在。
OMG我也被我自己的叙述打破了头颅,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逻辑,例如魔鬼的存在,并不能用真实可靠的论据去证明他,安东尼作为father(神父)时候的解释是,魔鬼存在要不经意,正因为你未曾能找到他的存在,他才能存在。
这些问题虽然有时候你看起来好像觉得可笑,但是很多不能细细琢磨,就像之前有个人,论证自己存在如何证明一样。
我们碰到的物质的世界是通过大脑反应出的结果,也就是大脑反应出结果之前,是否有这么 一个存在的手去碰触同样存在的桌子不得而知。
那么我们只能记着影片中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When you see the demon, you see the God. When you see dirty, you see the clean as well. God is in your heart, believe in the god, believe your soul. ”相对于影片中的因为有了光明才有了黑暗更有趣的就是关于影片中的FATHER,影片中有几个对于男孩成长比较重要的角色,一个是亲身父亲,一个是教父。
主人翁的爸爸是从事入殓师这个职业,影片中无数次回忆起小时候爸爸给妈妈做最后的装束的画面,爸爸让主人公帮妈妈吹干,刚刚画上的红指甲。
影片中短暂的信息都在告诉我们,他和爸爸是有分歧的,他放弃了在爸爸身边而去读了神学院,纵使他和爸爸有了分歧,他也最底线的保留和尊重父亲,但是因为爸爸的原因,他没有了信仰,正因为没有了信仰,所以他跟他的神学院的老师谈起来这个事情,老师让他去参加驱魔师的培训,认识了,他的教父安东尼扮演的那个老头子。
相对于怀疑父亲,继续怀疑教父,同时也用科学的眼睛审视这些,妄图用心理学解开这个心结。
然而最后不论是教父还是爸爸都战胜了他,他终究没有坚持自己科学的认知,相信了眼前的一切,并拯救了教父。
相对于父亲在影片中亦正亦邪的样子,妈妈作为天使的模样一直深入人心,妈妈送给他一个圣母和圣子一起玩耍的图片的背面写着“you are not lonely,I will be with you forever”最后,当恶魔和god决斗的时候,妈妈的影像回转在青年的眼前。
圣母的力量,还记得安东尼在窗外看着圣母抱着基督那刹那邪恶的神情么,原来青年也许是上帝派来的。
但是亦或者一切都是一个布局,只为了让一个青年人走入殿堂。
影片从一具女尸开始,以前的电影中,没有看到过如此细节的尸体整容过程。
将硬塑料片垫入眼球以撑起坍陷的眼窝,将口中塞入细棉以维持腮部的轮廓,用针线将嘴从内部缝合以保持嘴部的闭合,清洗吹干头发,并帮助死者穿戴整齐...当然也少不了贯穿影片的象征魔鬼信物的手链特写。
“we keep dead people in the house, how much worse could it get?”影片从一开始,就借助年轻入殓师Michael之口,引起观众对后续情节发展的兴趣,究竟影片中的事情能发展到多糟糕呢?
年轻的入殓师Michael为了逃避父亲和这个职业,不得已进入了神学院进修,无意成为神父并提出放弃学习的他,却目睹了一次意外车祸并为车祸中即将丧生的女子做了临终祷告。
神学院的导师不同意他提出的退学申请,并把他推荐到梵蒂冈学习驱魔仪式,并最终用一句“Two months in Rome, how bad could that be?”结束了谈话。
事情究竟能发展到多糟糕呢?
影片在巧合与宿命中,不断推动情节向最后的糟糕之处发展。
鬼魂灵异类型的影片,通常需要一个持无神论或对此颇具怀疑态度的人,通过亲身遭遇逐步体验并最终相信鬼或恶魔的存在。
因为这个过程就正好是观影者从一开始观看影片,到被影片情节带入气氛,乃至最后深陷其中产生恐惧的心理历程。
此片正是开始于驱魔师学习中的Michael, 带领观众提出疑问,拒绝相信魔鬼附身的存在。
接下来,他被安排到Lucas神父驱魔现场,去感受和体会魔鬼附身的真实证据。
作为此种类型片,在引导观众相信影片提出的理论或虚构的现实过程中,必然有着瓦解理性观众心理防线的段落。
安东尼-霍普金斯身为前邪恶心理医师,自然有着操纵羔羊群众潜意识心理的历史优势。
他在身为Lucas神父驱魔结束后,对着仍半信半疑的Michael,说了这番话:”怀疑论者和无神论者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总是在寻找证据,确定性。
问题是就算我们找到了,又能做什么呢?
......“ 这一大段对白,是说给Michael的,自然也是说给观众的,可以视为导演发给无神论或怀疑论的部分观众之劝降书。
但是导演也知道,观众是没那么容易接受并相信影片中描述的恶魔故事的,于是Michael继续带着观众的疑问和好奇,进行了第二次驱魔助手的工作,并见证了更加不可思议的现象,例如罗马女子竟然知道他作为入殓师工作的细节和前女友吧妹所说的私房话,还有口吐三枚铁钉。
当然,Michael还是要对这些现象不断的提出疑问,Lucas神父继续负责答疑解惑.....在被魔鬼附身的罗马女子不幸身亡后,一系列诡异的事情开始接连发生在Michael身上。
梦中被魔鬼锁喉,醒来得知父亲刚刚中风住院;宿舍中爬满了象征魔鬼的青蛙,被迫外住旅馆;旅馆中打电话给医院,竟然是已经身亡6小时的父亲先和他通话;恍惚中看见了预言其父亲死讯的孩子提到的恶魔骡子现身虚假的雪地;恐惧中想到求助Lucas神父,结果神父先已被魔鬼附身变得精神异常。
当恶魔附身于Lucas神父后,似乎变得比以往更加强大,对圣物和祷词不再敏感,更加的邪恶与目的明确。
在求救他人未果后,Michael不得已开始为Lucas神父驱魔。
当然,结尾就是Michael战胜了自己虚弱的灵魂,信服于主并凭借上帝的力量驱赶了魔鬼,拯救了Lucas神父和自己的灵魂。
影片总体说来算是精心制作,主演员表演也中规中矩,主要情节依靠Michael对上帝摇摆不定的信仰步步演进。
在同类型影片中,也只能算是正常水平,没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却也拍的有板有眼,该恐怖的时候恐怖,该有条理的地方就有条理。
喜欢这类恐怖片的,当然值得看看。
相比惊悚片来说,这是一部心理片。
不在于情节多么恐怖,背后的道理是深刻的。
When you see the demon, you see the God. When you see dirty, you see the clean as well. God is in your heart, believe in the god, believe your soul. Thx Anthony Hopkins, you always bring us the surprise.By the way,摄影很棒,很多镜头完全就是一幅摄影作品!
如何让一个世代跟死人打交道的家族的小孩子从一个无神论者变成一个称职的驱魔师的故事 巴尔大爷友情客串 但是驱魔方面倒是无甚新意 本来可以从那个存在感基本为0的女配角身上挖掘点东西 看到电影中部我都一直以为其实她才是最终boss 结果结尾让我十分遗憾而且无语 本来上课上课突然停电是个挺好的伏笔 结果编剧当然不会让你这么想当然 我怎么可能让你猜到剧情是怎么发展的 角色是怎么走向的 所以你脑子里那些约定俗成的狗血桥段我就是不用 我就要用比你那个还要狗血还要无聊的剧情来战胜你
观看这部电影 源于一个印象 情节不算起伏跌宕 却也环环相扣 暗自将这理解为一部反论证的电影 在证明魔鬼存在的同时,更深层次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
十字架是贯穿于这部电影始终的图像。
有了魔鬼信仰上帝的驱魔师才有了用武之地。
那些无法解释的现象都是印证。
它第二层意义,在于说明人的信仰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没有信仰的人如同空洞的躯壳。
任凭心魔的征服,无力反抗。
信仰,是征服自己最有力的工具。
- - 傳教片阿
一直都在期待,但看完后真不想给5星了,有些小失望,而且怎么有几个预告里的镜头片段,正片里都没有,色调也太黑了,故事也沉长乏味些,而且不明不白的地方挺多,但看在老人家这么卖力辛苦的演绎上,不给5星也说不过去了!
安东尼老戏骨,太爱他了。
驱魔师是怎样炼成的
西方驱魔就这么几招
不好看,宗教片
上帝被魔鬼掰弯过,对于驱魔有较为直观的展示,尽管只是戏说。故事整体上要比《圣痕》差些火候。有意思的是同一晚,先看了部天使片,又看了部魔鬼片,魔鬼比天使更能引导我的观影情绪。
安东尼·霍普金斯爷爷就适合演不正常的角色\(=v=)/。最近看到驱魔师几个字就鸡血orz一面看一面脑补||||||
编剧非常厉害,居然让我一个对驱魔非常抵触并且非常困的人完整看下去而且没有打哈欠。算是对选择以及信仰的讨论,并不是惊悚片,拿捏得恰到好处,是讲宗教的但不让人讨厌,没有说教的感觉。
通篇就是想写小牧师信仰的那一刻,可还是很无力。霍普金斯鬼话独白也不咋地
原來是宗教片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中医”这个名字叫得不好,其实就是古代医学;宗教,其实就是古代心理学。
没什么新意,好像以前看过,因为吐钉子那个桥段好像在哪见过。。科林全程一副死脸看得烦死了
Good to see Rutger Hauer looking better than ever in old age. O'Donoghue's performance pales in comparison to Marta Gastini and Hopkins.
不明白为啥神父被附体了
太闷了。。。
影片最后才得知故事灵感来自真实事件。这让我这种无神论者确实感到了难以接受的情绪。世界上真的有恶魔的存在?如果真如影片表现,那些人的行为确实非常人所能为。上帝终究是会打败恶魔的。
圣彼得大教堂很漂亮,梵蒂冈是美好的,如此冗长的故事来让年轻的男主角相信恶魔、相信上帝的存在,有点儿点儿浪费了。
屯了一些恐怖片,要开始清仓了。这部前面其实还可以,结尾让人摸不着北。
走后门的男女一号吧,不好看,可惜了霍普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