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Andrey Kavun
主演:Vladimir Mashkov,Alexander Baluev,Alexander Golubev,Bogdan Benjuk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0
简介:1995年,一架运送军火的俄罗斯货机被塔利班扣留,机组人员在被扣押387天后以超人的勇气与智慧实现自救,成功逃离坎大哈机场,成就了现代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详细 >
塔利班在美苏眼里都是反人类的代表,飞行员只有飞起来才是最帅的,近距离看看伊尔76还真是不错。
1.机长无疑是好机长,理智勇气责任感俱全;2.策划劫机出逃前,机组表现接近猪队友,包括副机长;3.尽管大伙授勋,并没有高大光明的英雄形象刻画,没有帅哥,在一顿酒泯恩仇之前内部还不和谐,想看crew情深义重团结协作的省省;4.想把孤立机长对机长不好的都抓起来揍一顿。
求生欲很强,所以无所畏惧。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6764726/
真实场面不乏震撼感。宗教,文化观念方面的冲突应该再写深一点,几个男主角的内部冲突如果再复杂深入一些就好了。
2018-16
挺感动。
节奏慢情感代入差真人真事拍成这样不吸引人
没一句听得懂 纯靠字幕 但真的能吸引人往下看
关于俄罗斯战斗民族的智慧和阿富汗的野蛮塔利班,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紧张冲突、残酷画面和高级配乐相得益彰。机组人员身下压着手榴弹的一场戏、驾机起飞了又折返因为不能落下一个人、最后十分钟的剧情都可圈可点。评分不该这么低。
虽然成本只有700万美元,但细节丰富、诚意满满。塔利班空军指挥官/米格-21飞行员这个角色的设定很有趣,通过台词推断,苏联入阿作战期间,曾经是军方飞行员的俄国机长应和这名飞官有过交集(塔军部署在坎大哈的另外的战斗机是苏-22)。导演最初是想把机长打造成俄国版布鲁斯·威利斯,但与本人接触后转变了思路,认为其是平民英雄,所以本片的基调显得更写实(其实本片并未找准定位),还加入了部分对阿富汗战争思辨的情节(我尤其喜欢政府军空袭坎大哈的那段长镜头)。如果本片开机时间晚几年,成片风格或许类似翻拍版的《火海凌云》。另外,阿富汗政府军空军鼎盛时期机队保有近500架飞机,这个国家的命运让人唏嘘。
今天的新闻让我想起了高中时期看过的这部《逃离坎大哈》,据说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即便已经是十几年前的电影,可是我对里面的很多场景还是很深刻 。这部片非常真实的反应了阿富汗这个国家当时的混乱境况,被宗教 、政治、 贫困 、战争所包围着。最后主角们还是靠着自己的机智与运气逃离了当时塔利班的控制。可是谁能想到这么多年后,类似的场景竟然重新发生了,只不过这次要争先逃离的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子民。也不知道这一刻对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来说是前进还是倒退。
不错的电影。
也就战斗民族干得出来
真特么有老毛子的,如果投胎在这种地方真的是前辈子造了什么孽……
两星半5分。387天的经历通过103分钟的片长来展现,对于剧情冲突和节奏把控的要求很高,导演做得中规中矩吧。
只能说牛逼
紧张。
如果不是电影开头说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从内容看还真叫人难以相信,中间的准备过程应该是被省略了很多,本来应该更精彩的,或许是预算不够的原因,有点遗憾。
阿富汗截获一架运武器的客机。机组五人被囚禁三百天后,借口维护飞机,偷偷发动飞机偷跑的故事。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塔利班在美苏眼里都是反人类的代表,飞行员只有飞起来才是最帅的,近距离看看伊尔76还真是不错。
1.机长无疑是好机长,理智勇气责任感俱全;2.策划劫机出逃前,机组表现接近猪队友,包括副机长;3.尽管大伙授勋,并没有高大光明的英雄形象刻画,没有帅哥,在一顿酒泯恩仇之前内部还不和谐,想看crew情深义重团结协作的省省;4.想把孤立机长对机长不好的都抓起来揍一顿。
求生欲很强,所以无所畏惧。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6764726/
真实场面不乏震撼感。宗教,文化观念方面的冲突应该再写深一点,几个男主角的内部冲突如果再复杂深入一些就好了。
2018-16
挺感动。
节奏慢情感代入差真人真事拍成这样不吸引人
没一句听得懂 纯靠字幕 但真的能吸引人往下看
关于俄罗斯战斗民族的智慧和阿富汗的野蛮塔利班,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紧张冲突、残酷画面和高级配乐相得益彰。机组人员身下压着手榴弹的一场戏、驾机起飞了又折返因为不能落下一个人、最后十分钟的剧情都可圈可点。评分不该这么低。
虽然成本只有700万美元,但细节丰富、诚意满满。塔利班空军指挥官/米格-21飞行员这个角色的设定很有趣,通过台词推断,苏联入阿作战期间,曾经是军方飞行员的俄国机长应和这名飞官有过交集(塔军部署在坎大哈的另外的战斗机是苏-22)。导演最初是想把机长打造成俄国版布鲁斯·威利斯,但与本人接触后转变了思路,认为其是平民英雄,所以本片的基调显得更写实(其实本片并未找准定位),还加入了部分对阿富汗战争思辨的情节(我尤其喜欢政府军空袭坎大哈的那段长镜头)。如果本片开机时间晚几年,成片风格或许类似翻拍版的《火海凌云》。另外,阿富汗政府军空军鼎盛时期机队保有近500架飞机,这个国家的命运让人唏嘘。
今天的新闻让我想起了高中时期看过的这部《逃离坎大哈》,据说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即便已经是十几年前的电影,可是我对里面的很多场景还是很深刻 。这部片非常真实的反应了阿富汗这个国家当时的混乱境况,被宗教 、政治、 贫困 、战争所包围着。最后主角们还是靠着自己的机智与运气逃离了当时塔利班的控制。可是谁能想到这么多年后,类似的场景竟然重新发生了,只不过这次要争先逃离的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子民。也不知道这一刻对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来说是前进还是倒退。
不错的电影。
也就战斗民族干得出来
真特么有老毛子的,如果投胎在这种地方真的是前辈子造了什么孽……
两星半5分。387天的经历通过103分钟的片长来展现,对于剧情冲突和节奏把控的要求很高,导演做得中规中矩吧。
只能说牛逼
紧张。
如果不是电影开头说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从内容看还真叫人难以相信,中间的准备过程应该是被省略了很多,本来应该更精彩的,或许是预算不够的原因,有点遗憾。
阿富汗截获一架运武器的客机。机组五人被囚禁三百天后,借口维护飞机,偷偷发动飞机偷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