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阿童木

Astro Boy,铁臂阿童木,原子小金刚

主演:弗莱迪·海默,克里斯汀·贝尔,尼古拉斯·凯奇,塞缪尔·杰克逊,查理兹·塞隆,比尔·奈伊,唐纳德·萨瑟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美国,日本语言:英语年份:2009

《阿童木》剧照

阿童木 剧照 NO.1阿童木 剧照 NO.2阿童木 剧照 NO.3阿童木 剧照 NO.4阿童木 剧照 NO.5阿童木 剧照 NO.6阿童木 剧照 NO.13阿童木 剧照 NO.14阿童木 剧照 NO.15阿童木 剧照 NO.16阿童木 剧照 NO.17阿童木 剧照 NO.18阿童木 剧照 NO.19阿童木 剧照 NO.20

《阿童木》剧情介绍

阿童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未来世界,由于痛失爱子,天才科学家天马博士(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配音)创造出了机械人阿童木(弗莱迪·海默 Freddie Highmore 配音),想以此来作为儿子的替身,寻找安慰。虽然,阿童木拥有博士儿子的情感和记忆,而且先进的程序还在不断完善其情绪,并让他富有同情心。可是,博士始终无法接受失子之痛,对阿童木也不能正确对待,并认为他不是人类而将其抛弃。阿童木沦落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而且还备受军方的四处通缉,并最终被抓住。军方要求天马博士拿掉阿童木的能源,让它变成军方机器人的能源配备。在最后时刻,天马博士突然醒悟,并协助阿童木逃走。面对军方的围追堵截,阿童木奋起反抗,最终一场惊世大战一触即发。在不断的旅行过程中,阿童木也逐渐成长,他也接受了自己这机械与人类结合的设计,并肩负起全人类生死存亡的重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水属性魔法使挑灯斩蛇录摩登家庭第十一季真假铁马骝家裂第二季福尔摩斯先生破门:两个疫病神临时演员第一季男子游泳部第二季镜泊湖的枪声阿加莎·瑞森探案集第一季刑警与检察官,有时是法官。失去了什么2侦探:开端绑架侍战队真剑者乱步奇谭厦门风云铁核桃他唯一的儿子英国国家剧院现场:麦克白浪间再见我们的十年潜行狙击情迷翡冷翠独行侠在某人受伤害之前悬镜怪物女孩小镇警官

《阿童木》长篇影评

 1 ) 怎教人为你心动?

看完了《阿童木》,昏昏欲睡,在我的评分系统里,也许这该属于个超级烂片,论画面无画面,论内涵又肤浅,唯一值得肯定的,主题还算是真善美的。。。

可是又有几部宣扬假恶丑呢?

我认为好的电影,可以是这么几种:情节引人入胜的,亲情、友情、爱情刻画得细致入微的,输出了新颖的价值观的,思想启蒙类的,富有感染力的,充满了睿智的笑点的……如果没有这些,我觉得一部电影是绝对失败的。

那么看看这部《阿童木》,宣传倒是大手笔,一直等到了月中,却发现如此惨不忍睹。。。

友情,亲情,描绘起来跟走过场似的。

影片开始没多久杜比就挂了,其父天马博士也没出场几次,突然迸发出的丧子之痛,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生硬的很干脆。。。

额,暂时用普世的原则做背景材料,理解了他们,突然之间,天马博士又觉得阿童木替代不了自己儿子,毫无征兆的不要他了……夫妻那也得过了7年才痒,这个速度太快了点吧……于是乎阿童木被反派坏人大叔打出了大都会,打回了地面。

在地面,他认识了一群搞各项破坏活动的朋克小青年,一次拯救老古董机器人事件,一次中国古装片式的半空飞身扑救,一次星空下对话,居然奠定了深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友谊,原来友谊也可以跟麦家的汉堡包一般,廉价又快捷。

有位同学执着的认为这很有爱,阿童木的被父亲抛弃,对自己机器人身份的纠结,之前人类小盆友对他的排斥……只怪电影太短。

其实不然,举个例子,同样是机器人与人类,《终结者2018》就表现的很不错,马可斯·莱特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把人类暴露给了天网,面对着自己已被改造的残酷现实,已犯下滔天错误,自己是属于人类还是机器的纠结,不断的抉择充盈着全剧,让我觉得如此紧凑、打动人。

差不多的影片长度,为何《终》表达的如此不同?

额,只能说是导演功力了。

对比看来,《阿》剧,就如同陈冠希给人讲思想道德课——道理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轻佻的外表却始终不让人信服。

如果说电影让人轻松一下就可以了,那《阿》也没做到,在幽默这方面,如果满分10分,我只给1分。

唯一出彩点,机器人三剑客出场时的那句“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虽然传诵太多致俗,但出现的位置很恰当。

反过来一想,此功也来自于内地的翻译吧,不属原影片制作方,那1分我也取回了。

想幽默,好好学学《冰河世纪》系列吧!

成功的作品很多,譬如《飞屋环游记》,前30分钟的快速镜头,没有任何语言,却把爱情描绘的如此让人回味……虽然只是个动画形象,举手投足间却无不展示着 “ALL FOR LOVE”的精神,堪比老道的奥斯卡影帝。

又如Kevin Spacey在《The Life of David Gale》中与儿子的一段对手戏,短短35分钟,父子之情却如此“醇厚欲滴”,这就是表现力吧(不得不提提《飞屋》中喜欢的段子“我的故事有点沉闷,不过越沉闷的事,记忆越深刻”。

做电影的道理也如此,抓住了观众感动的东西,即使沉闷,亦能深刻)反思为何阿童木的原作在当时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大概是其时的文化也如同物质一样匮乏吧,如今的信息时代,人几个月所看的影片,也许就是过去几年所能接触到的。

套用一句,是时代造就了《阿童木》。

如今,对于类似的价值观,我们耳熟能详,如果你不能很好的表达,那我们只能置若罔闻,麻木不仁了。

或许尴尬的《阿童木》真到了对大家说一声“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的时候了。

 2 ) 原来,日本只是出了版权

首先说,我是80后,但是很爱阿童木,对,我说的是原版的阿童木,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手冢治虫笔下的阿童木和那些来自日本的或黑白或彩色的动画里的阿童木,而不是这个打着阿童木旗号会飞的美国人理念里的某种有特别目的制造出来的机器小人。

其实我本来不知道有这样一部电影,虽然我很爱阿童木,我其实还在惊异为什么朋友的QQ签名上说静候阿童木上映,直到我回家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这张海报(我家那边那商场楼上是个电影院)。

这里插一句,最先看到这个美国的阿童木形象不是这张海报,是在商场的特百惠专柜,出了一个阿童木系列水杯和小储物盒。

当时很震惊,那个单纯的孩子已经被扭曲成这个形象了,所以,我放下了那个杯子直接回家了。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骂我,对啊,对一个电影还没看的人在这里说什么呢,但是,我要说的一直都不是电影的内容,而是那张海报,和日本的版权。

看看这个孩子,那长的脸,那小而长的眼,那屁股里冒出的机关枪,这些都什么和什么,这个还是手冢先生的孩子么,他在意的孩子。

而我刚才看有豆友的发帖才知道,原来,日本,只是出了版权...连原产国都无法碰触的那个圆而可爱的形象,你TM美国人凭啥来用你自己的意愿改变这个孩子的形象!!!

看看你们的KFC吧,一直被骂的快餐却可以为自己的赠品做出多么可爱的小孩。

很差,在于你们的行为,对于那个孩子,我会一直爱你。

 3 ) 俺就是去影院喝罐啤酒的

还可以吧,没啥惊喜也没啥大缺点,反正就是3D动画。

因为是阿童木所以才去看,美国做的总是人物表情过于丰富 = 。

=最让俺感动的时刻是看到大萤幕上出现了手冢治虫的名字。

阿童木嘛,还是2D的漂亮。

另外看到剧中客串路人的手冢治虫以及他作品里常常出现的猪头(是猪没错吧)感觉还是挺亲切。

比较介意的是阿童木的衣服,又在地上擦行竟然都没有破哎,就是沾了点灰,看来是未来的高科技布料。

 4 ) 《阿童木》:世界工厂制造的“美国英雄”

《阿童木之歌》 歌词越过辽阔天空,啦啦啦飞向遥远群星, 来吧,阿童木,爱科学的好少年。

善良勇敢的,啦啦啦铁臂阿童木,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无私无畏的阿童木。

穿过广阔田地,啦啦拉潜入深深海洋, 来吧,阿童木,爱和平的好少年, 善良勇敢的,啦啦啦铁臂阿童木, 我们的好朋友啊,无私无畏的阿童木, 我们的好朋友啊,无私无畏的阿童木。

我看完电影版《阿童木》之后,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忽然蹦出了这首歌的旋律。

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从当年那个“爱科学的好少年”已经变成中年猥琐大叔,但我还是能够完整地把这首歌唱出来。

(不过电影版里是没有这首主题歌的,估计可能是因为版权问题没有谈拢?

)我查了资料才知道,黑白版的《铁臂阿童木》是1980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估计之后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做过重播,因为我印象里在电视上看到《铁臂阿童木》没那么早)。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海外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在我的记忆中也一直是黑白的──因为那个时候普通人家里只有黑白电视,而且还不是人人家里都有,一到时间大家都得挤在某人家里一起看。

这首主题歌最后的画面我一直记忆犹新──阿童木脚下喷着火焰降落在地面,因为这个画面结束之后故事就正式开始了。

伴随着阿童木动画片一起留在记忆中的,还有阿童木的“小人书”。

这套阿童木“小人书”应该是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全套应该有15本,只是小时候也没什么零花钱,所以都是借着看的。

作为一个传统悲剧,等我有钱买这套书了,这套书也买不着了。

零零碎碎说这么多,主要还是借机感慨一下,能在电影院里再看到阿童木是一件让我很开心的事情。

虽然在影院里上映的《阿童木》2009电影版和我小时候看到的动画片在故事上关系并不大,但它还是那个十万马力的阿童木。

闲话扯完说正事。

电影《阿童木》虽然完整继承了动画片《阿童木》的人物设定和故事设定,如天马博士、茶水博士都在,但作为一部电影,它必然要在故事结构和具体人物设定上做出相应的改编,才能符合电影化叙事的需求。

从目前的这部电影版《阿童木》来看,我觉得它成功地做到了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让一个已经有50多年历史的经典动画形象在大萤幕上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于那些迷恋过去动画版的观众来说,如果你只是为了怀旧,那么这部电影可能会让你有点失望。

电影版《阿童木》基本上重新结构了阿童木的故事,除了必要的关键人物外,几乎所有的电影人物都是重新创作出来的。

我作为一个被电视动画版深深影响过的观众,其实是很理解目前电影版故事的这种改动,因为电影和电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故事载体,所以讲故事的方式和重点自然不会相同。

用电影版里的一句台词稍加改动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不要迷恋过去,过去只是一个传说”。

电影版《阿童木》是一部定位非常明确的青少年电影,它讲述的其实是一个跨文化的故事主题:青春期的孤独和成长。

尽管阿童木这个人物形象有着不可抹杀的日本动漫文化基因,但在好莱坞创意流水线上被重新打磨过后,现在的这个故事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通行世界各国主流文化的通俗故事,那就是一个天赋使命的少年,如何经历重重冒险,重新发现自我,接受与生俱来不可逃避的命运,并最终成长为一个英雄。

对于那些期待满足怀旧感的中年观众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故事太过于幼稚和简单;但对于那些青少年观众来说,这样的一个故事,却能够在银幕上反映出他们对于成人世界的向往和忧虑,在一个充满奇妙幻想的世界中,最后看到的却是内心在这个奇妙世界中的映照,并和自己身边的生活关联起来。

当机器人阿童木被作为天马博士儿子的替代品被制造出来后,天马博士痛苦地发现,这个机器人并不是他的儿子。

阿童木发现了自己的机器人身后后,他开始面临一个青少年成长题材电影中的永恒母题,那就是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当然,作为一部努力面对最大多数观众群体的家庭动画电影,这个故事是不会在这个深奥的终极哲学主题上过于纠缠的,它只是将这个无解的问题变成一个故事的推动力,并很快将这个复杂的人生命题悄然转换为一个青少年话题:一个内心纯净的孩子,该如何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和欺诈的成人世界?

作为一部能够全家一起观看的动画片,在这个经典话题上,《阿童木》也乖巧地给出了一个传统价值观意义上的答案,那就是要相信爱,相信家庭,勇敢地长大成人,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作为一个对比,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达也向杀手莱昂询问过这个问题。

马蒂尔达:生活一直都这么痛苦吗?

还是只有在童年的时候?

莱昂:一直都是这样。

从这个问题的答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电影版《阿童木》故事的基本价值观。

不过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这种价值观上的差异几乎已经可以被算成是优点了:在国内的动画片甚至是电影中,有多少电影能够给出这种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判断呢?

一个纠结的童年和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

作为一部中日美三国合拍的电影,《阿童木》这个电影中各方的分工很明确,日本出版权,美国出创意,香港出人工,内地出资金(好像和咱们“世界工厂”的定位挺契合)。

现在的这个《阿童木》经过这么一番复杂的血统混合后,它已经很难定位是哪个国家的电影了。

也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这个故事才会被改造成现在这个有点“和而不同”的模式:努力迎合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并从中寻找基本共同点。

所以我们在里面能看到环境保护,人和机器的关系,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还用捎带手讽刺了一下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幽默搞笑,伦理亲情,各种流行商业片元素都被有机地组合了起来,而且还能被统一在青春成长的主题之下,这种编故事的方式是值得中国电影学习的。

尽管阿童木有着日本动漫的文化基因,但在电影版中,阿童木已经是一个典型的“美国银幕英雄”形象。

作为一个银幕上的美国式英雄,阿童木拥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孤独,勇气、领袖气质和邪恶的敌人,以及需要英雄去保护的的女性同胞。

在《阿童木》电影中,阿童木这个银幕英雄的勇气并非来自十万马力和七大神力,而是来自他内心的道德感和良心,从而指引他去完成天赋使命的命运,并以牺牲自我来拯救大都会和其中的人们。

这一点更是美国式的银幕英雄所具有的共性。

而为了让英雄的形象更加完美,一个邪恶的、执着的、强大的敌人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阿童木这个小英雄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垫脚石,电影中的大都会总督是一个此类商业类型片中不可或缺的大反派。

这位智商不高而且邪恶到底的总督属于典型的反派形象,这个一根筋的坏人在片中贡献了份量很大的搞笑桥段,每次阿童木需要有坏人出来让他打怪刷分的时候,总督就不失时机地出现,实在是让人觉得不打丫一段就对不起他。

(他的很多台词明显能看出有影射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嫌疑。

本片编剧也是美国人,估计拿小布什开涮已经成了好莱坞最流行的“打豆豆”游戏)。

不过作为一部家庭动画电影,《阿童木》里尽管有不少非常激烈的打斗场景,但这部电影里其实只死了一个人,那就是天马博士的儿子托比,而且还是因为剧情设定不得不让他死(不然就没阿童木什么事了)。

片中出现的其他所有坏人,包括最后的终极大反派都没有死,可以说很照顾低龄观众。

作为一部在故事风格上完全继承好莱坞血统的电影,《阿童木》中出现了几个精彩的配角形象,都是好莱坞商业类型片叙事规则中经常出现的经典形象。

如“机器人三剑客”、“垃圾桶”、“擦窗二人组”等,虽然对故事主线的叙事推进并无直接联系,但它们的出现仍然为影片增添了许多喜剧气氛。

就我个人来说,“擦窗二人组”虽然只是客串了两场戏,但它们的精彩表现和《机器人总动员》里那个被关在飞船外面的那个倒霉蛋焊接机器人不相上下。

本片在国内上映的时候只有配音版,作为一部动画片,此次的配音版绝对算是一个“亮点”。

里面有很多台词已经在网上流传了,例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效果相当雷人。

可能是因为在内地发行的需要,片中还出现了不少中国元素,特别是一部分配音台词,我都怀疑是为了内地市场需求而后期修改过的──女主角睁着蓝色的大眼睛说完“我是中国人”后,全场都笑了。

本片是一部传统的3D动画(真是今非昔比啊,3D动画都变成“传统”了),在3D动画片全面立体电影化的今天,《阿童木》没有成为一部立体电影让我觉得有点遗憾。

由于3D动画片的制作特点,只要能够增加20%-30%的投资,3D动画片就能完成立体电影化改造,在目前国内立体影院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一部3D立体动画片的市场份额应该是值得重视的。

 5 ) 有爱心有感情的阿童木是非常适合小孩子看的

世界是变化的,阿童木的爱心和善良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我们自己,所以不要再苛求阿童木什么,如果你真的要怀旧,那就干脆去看老版的碟子算了。

其实,影片还是非常不错的,比起我们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电影好看多了,尽管《喜羊羊》票房过亿。

阿童木能够教给我们的孩子什么是善良勇敢爱心,这些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缺失的,这也是值得我们观看的原因。

而且影片为了取悦中国观众还特意增加了来自中国的女主人公哥娜,作为国人,也应该支持一下此片才对。

 6 ) 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

阿童木原来是托比的替身。

天马博士痛失爱子后创造出这个外形与自己爱子一模一样的机器人。

影片前半段比较搞笑,后半段比较俗套、无聊。

那个中国女孩——歌那说了好几遍自己是中国人,好像生怕观众不知道这片子是中国人出的钱,由中、日、美三家联合拍摄,中国人还出了大头。

真是雷。

片子里阿童木的造型初看还真有点象徐娇,很秀气,和以前的日本动画书里的有些不大一样,不过看到后面,也就觉得顺眼了。

美国人编的故事就是俗套。

哎,没办法,唬唬小孩子。

可是,那首很经典的插曲“十万马力”怎么没在电影中出现呢?

对怀旧一族来说,真是一大遗憾啊。

 7 ) 还我纯种的阿童木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电影版的《阿童木》,大失所望,大失所望,大失所望。

字幕出来了,我脑中确是空白的一片,没有任何感动,连对阿童木的美好回忆都被冲淡了。

原来是意马Imagi做的片子,也就是搞了《忍者神龟》的那家香港公司。

如果要我说,就是一流的经典亚洲传奇被二流的混血制作团队给毁了。

从最表面的说起,人物造型,我个人觉得很无趣。

阿童木倒是没敢太大变动,就是弄得幼齿了一些,油光粉面了一些,但总体来说还是挺可爱的,我没有意见。

但天马博士,大都会总督还有茶水爷爷的鼻子都是怎么了啊?

两个法国巨鼻加一个大肉弹,这是跟鼻子过不去吗?

其他的人物,比如说哈马还有几个地面的孩子,都没什么新意,也不是特别讨人喜欢,看上去像是七八年前的制作水平。

更可笑的是那个终结者机器人,和落到地球上的zog,怎么像是《天空之城》里面的机器人狂吃了两年麦当劳之后的样子呢?

场景也很让人失望,总体让人感觉很单薄。

虽然我对3D这些不是很专业,但至少还是看了许多好片子,身边也有搞游戏的朋友,不客气地说,这部电影的场景设计和制作,都是很初级的水平。

场景上没什么创意,《天空之城》,《大都会》,《星球大战》等等各抄一点儿,制作得也很露馅。

编剧就更是差劲了,整个体系是美国的商业片惯用套路,故事围绕正义和邪恶双方展开,主人翁自我的不认同感,在剧情的发展中也渐渐成长。

好人(茶水爷爷)、坏人(总督)、矛盾的人(天马博士)、看上去好其实坏的人(哈马)、主人翁的知己或红颜(歌娜)、亲友团(地面小朋友们)、意外救星(zog)、插科打诨的(机器人三剑客还有清洁剂和刷子),这些套路角色一个都不落。

其实套路没什么不好的,做好了就是能娱乐人,可这部戏的剧情和桥段实在是不敢恭维啊!

漏洞一大箩筐,人物也刻画得很生硬。

另外,还拼命往环保上靠了一下,又没太靠上。

最雷的是最后外星人突然来攻打地球了,原来就是个独眼大章鱼,汗颜啊......而我们的英雄阿童木直接就照人眼睛扎了下去,是不是很暴力呢?

阿童木应该是热爱和平的啊!

还没见大章鱼怎么欺负人呢,就残忍地动手了,是不是应该先谈一谈呢?

我是不是有点儿尖刻呢?

我也问了自己,但又理性的分析了一下,也还好吧!

这部片子确实离我的想象太远了,阿童木是一个影响了几代人的动画英雄,他身上有种亚洲特有的气质,这和美国的精神意境是完全不同的。

抛开民族情结,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在动画片的创作上确实很有自己的一套。

一个那么小的国家,却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并且将自己的文化扩张到了全世界,很厉害。

而现在,华人买下了一个经典,却用美国的商业模式,和二流的制作团队去套现,真的有些让人伤心。

片中亲华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就是搞得太涩了。

阿童木掉下地面,便碰见了中国来的同胞。

而剧中许多画面中的文字显示,也有意做了中文版的。

这些固然是聪明的小技巧,但整体没劲,有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也许我的评论有些刻薄,但却是心里话,也不怕得罪人啦!

只是期待我们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上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要来就来纯种的!

 8 ) Astro boy 我好想念你

Astro boy 我好想念你我是真的不喜欢Astro Boy这部电影阿。

我在我现在在的美国小镇看的阿童木,整个小影厅除了我和我的朋友之外只有一对祖母和孙女。

当阿童木对着自己屁股上的机关枪说:“ah, I have guns in my butt..”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笑得天真烂漫,我的心却好凉。

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我们地方台每天6点到7点都会放阿童木,那首琅琅上口的主题曲是我一大快乐,阿童木头发上有两个角,脚上穿着好好看的红色的火箭靴,他飞在天上的时候,作和超人一样的动作。

只是阿童木和那个时候的我,都从未想过拯救地球要带上某个姑娘。

我好怀念我亲爱的阿童木。

我好想念他永远的太勇敢和太善良。

我想客观的讲,不管是从技术上,情节上,还是改编融入市场上,电影版都并不失败。

失败的只是坐在屏幕前的我,和复活的身躯带着不一样的回忆。

我丝毫没有感受到这个一模一样甚至更加逼真的机器男孩起飞时,伸手触摸到我虔诚的梦想。

导演们,编剧们,请你们当一下我虚拟的说话对象,阿童木他是一个梦,藏在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如果你举着他发光的眼睛和十万火力,我永远毫不犹豫会飞身而去。

可是我好怕好怕我再次对上他无敌的铁臂,这一次终于体会到金属的冰凉。

 9 ) 当广告越来越像电影

周六,西单大悦城,两扇大屏幕播放着精美的大片画面,纵使喧嚷,围观的观众也还是站了里外三层地观望——这不是首都电影院《阿童木》的首映,也不是《风声》的包场,而是我在西单大悦城看到的中粮路演放映的广告片现场。

刚从首都电影院看完《阿童木归来》,大失所望,一流的经典亚洲传奇,二流的混血制作团队,三流的场景设计。

导演大卫•鲍沃斯依然延续好莱坞大制作、大场面的风格,试图打造一顿强烈冲击力的视觉快餐。

很显然,抱着怀旧情绪寻找记忆中阿童木的观众们,并没有买他的单,相反,大多数人感受到了和我一样的审美疲劳。

而走到西单门口,正在播放的广告片,反而吸引了我。

显然,这支广告的制作团队踏遍全国各地,采集了不同地域的景象为素材,麦田、山川、日光下的饱满玉米粒、车仓里欢喜跳跃的果实等一幅幅原生态的场面,构筑成宏大的自然风光。

用一辑辑镜头推进,剪辑成为该品牌 “从田间到餐桌”的景象。

视觉上,加重的浓烈色彩,放大的细节和几处负片反冲的LOMO色调,颇有向《断背山》致敬的影子。

而 “中粮集团实景拍摄”的备注告诉我,这绝非好莱坞电影里光怪陆离的特效堆砌,而是出自身边真实素材的呈现。

人物同样如此,按片中的备注,演出的都是企业员工,当一个满脸皱纹却容光满面的大叔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我突然领悟了为何短短几分钟的画面,却吸引我站在原处看了好几遍——真实——这种真实与半小时前我在电影院的感受如此不同。

我喜欢他精致之后的自然,雕琢之后的平凡,以及简约不简单的宽博。

想起有个影评人说:“电影越来越像广告,广告越来越像电影”。

现在的电影,除了黄渤的几部片子还有些新意以外,无非都是商业得不能再商业的元素。

屡试不爽的桥段,死去活来的情节,以及嗷嗷叫后再无感觉的特效,最可恶的还是那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的植入,自作聪明得让人想吐。

反倒是广告片越来越好看。

想来也是,艺术家们要挣钱啊。

快进快出地制作出快餐式的片子,再把广告赞助商伺候好,工作也就到位了。

反倒是广告人为了让消费者买单,要把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做到尽善尽美,让观众们认可。

而越来越多的广告人出于对品牌的熟悉,再加上对电影剪辑的理解,自然能让广告片逐渐呈现出电影化的效果。

几分钟的广告可能比2小时的电影更精彩,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广告并不反感,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娱乐形式加以接受。

听到旁边一位美女在跟他男朋友说:“这场面真美,咱也该出去旅个游了吧?

”或者真就是这广告的效果,令现场活动人气增加不少。

在观赏完美丽的广告以后再来看这家中粮公司的活动,所有展架上的产品,也都有了亲近的感觉。

大概,好广告就应该是这样吧。

在熙熙攘攘的路上看到这样两支“大片”,不禁小小地感慨一下。

也许有一天,大家都不需要在影院看电影,而是坐在电视前期待着广告时段了。

 10 ) 我肯定带着孩子来看,太正义了。

MD,去影院看的,没想到看到这片儿我有好几处有想流泪的冲动,自己捏了自己几下,警告自己别丢人。

大概又是感概人与机器的差异带来的孤独感。

我觉得真不是因为电影,而是看着落寞的阿童木折射了现实生活中的自我。

孤独的小孩。

缺乏认可。

大概想起了中学追看手冢治虫的其他作品,有感于里面的灰暗与对人性深入的探讨。

然后继而想起中学时正义的自己,上课开小差看漫画,却又被史铁生的文章打动的那个矛盾的自我。

大概想起自己曾钟爱正义战胜邪恶的大团圆式结局,每每看到相似的场景就热血沸腾。

大概……只是,现在。

生活在一汪深水中妄想投入颗石子听到回音,却依旧石沉大海的当下。

你何去何从?

就像当人类有朝一日开始屠杀机器人时,阿童木你怎么办。

好在这部干净的让人没有任何杂念,突然觉得小孩子应该多看这种简单世界观的东西,让他们的童年没有复杂只有正义战胜邪恶。

想这样,只因,现在的我,回忆起过去单纯的美好,只能感慨,却回不去。

《阿童木》短评

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没什么阿童木情结吧,没那么糟

7分钟前
  • Squidward
  • 推荐

小时最爱的玩伴。

8分钟前
  • 古正中
  • 力荐

烂片

9分钟前
  • 较差

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p.s.那个机器人侍从像陈汉典!!!

12分钟前
  • 胡克
  • 较差

无上装热血系科学小英雄养成指南...

13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除了在人设上还留有点手塚大师的痕迹,阿童木已经成功转型为标准的美国个人英雄···

14分钟前
  • 三十四夜
  • 还行

这完全就是美式超级英雄

19分钟前
  • TSHM
  • 较差

不好看、国产片一样的套路。。。

20分钟前
  • 薇克
  • 很差

比我预计的要好很多

21分钟前
  • 繁介
  • 推荐

放在47寸的电视上看的,我想效果应该不错。。没啥特大感觉,还是童年的阿童木好看。

22分钟前
  • Zoe
  • 还行

童年没变,变的是我们

24分钟前
  • Bear67X
  • 还行

仍然是中國式思維的動畫片

29分钟前
  • 有悦
  • 较差

just soso

34分钟前
  • aluuuuuuuuuuuu
  • 还行

一个同名同姓的小孩子。

38分钟前
  • 蓝人
  • 推荐

我竟然哭了。。。。唉

40分钟前
  • 糖瓣娃娃
  • 推荐

虽然情节已经忘记了,但是留在心里的还是那令人愉悦的3D画面

43分钟前
  • Broderick
  • 推荐

我只能说 哎哟喂

45分钟前
  • Mr.Mc
  • 还行

手冢治虫的阿童木永远是经典童年回忆。。爱科学的好少年Tetsuwan atomu就像手冢治虫一手创造的孩子正义勇敢智慧有点像孙悟空。。09年的电影版显然更有美国味更电脑技术少不了拯救世界除恶扬善的老一套英雄题材。。配音都很赞。。感情问题处理很好被感动到~>_<~+

49分钟前
  • vivien
  • 推荐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53分钟前
  • 惹草苳
  • 推荐

有钱就能拍阿童木

54分钟前
  • 长个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