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森林是一部童话,更像成人世界的缩影。
可能很多观众都有这样的感受,即使特效做到炫酷无比,也难免分分钟有出戏的冲动。
我们原本认为的呆萌愚蠢的动物有了我们的情感和思维,这种排斥,大概是我们自认为站在食物链顶端,本能的生理反应吧。
你们只看到了热闹,我却看到了,这座奇幻的森林就是小小的成人世界。
在这座森林里--狼群是避风港,是安乐窝。
可终究有一天,你要鼓起勇气面对外面的风雨。
毛克利不是不知道自己是人类,他坚持与狼群为伍,是逃脱不了群体的安逸与无忧无虑。
更害怕面对未知和外面世界的不确定性。
黑豹是导师。
永远在危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
它不是母亲,不能给你宠爱;不是朋友无法毫无顾忌的促膝长谈。
黑豹是指路的明灯,给你精神以指引,帮助你摆脱烦恼与桎梏。
就像闪烁的双眼,你永远不会在黑夜中缺少光明。
熊是朋友。
一个亦正亦邪,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它并非尽善尽美,却始终伴随你左右。
老虎是敌人。
永远不要松懈,不要屈服。
直到你能够战胜它的那一天。
老虎从树枝跌落,坠入熊熊火焰。
其实是毛克利摆脱心魔,战胜了自己。
蛇是诱惑。
你若经受不住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巨猿是恐惧。
它足够强大,也足够脆弱。
如果你有足够勇敢,它不过是幻象,是纸老虎。
火是欲望。
欲望能成就你,也能毁灭你。
包裹了层层糖衣的童话总比赤裸裸的现实要来的温柔的多。
孩子们在影院里看得无比开心;成年人也未必理解的更深刻。
帮每一个人做一场不痛不痒的孩子们的梦,也许这就是迪士尼动画的伟大之处吧。
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凭借最强大脑,克服羸弱身躯的束缚,终于走出杀机四伏的森林,征服世界,成功来到食物链最顶端,继而开启大杀四方模式。
摆脱了本能控制超越了自然后的人类获得了自由,却与自然不再和谐,成为永恒的流浪者……这大概可以作为《奇幻森林》的暗黑版前言。
一个人类小孩,一方面娇弱无能,具有生物学上的软弱性,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他拥有自我意识、理性和创造力,具有社会学上的掌控力。
从懵懂无知到好奇冒险再到发力主宰,这是一个异类小鲜肉不断解锁人类潜能用社会性打败生物性用头脑战胜肌肉的华丽逆袭故事。
逆袭锦囊一:认一个教父,归属一个群体人类的小孩虽然生来拥有无敌大头,但出了名的需要教养,其漫长的童年期完全没办法生活自理,只能靠卖萌依赖他人而活。
小孩毛克利不幸地失去了父亲却幸运地被黑豹捡走,从此训诫教诲不遗余力:森林社会结构、森林社会规范、森林生存法则……一二三、三二一,俨然一位鞠躬尽瘁的森林社会学教授,纵古板保守但温暖真爱。
独来独往的黑豹教父对人类小孩的真爱还在于他深知融入群体和归属感的重要性,于是他把毛克利寄养在了狼群里。
狼群多厉害,出了事一大帮子冲上去帮你打群架,更重要的是小孩在群体里学习分享、合作、追随、领导,以及collective identity。
逆袭锦囊二:交一帮朋友,关键时候救你刚正的教父和温暖的群体给小孩成长关键期塑造了健康的心理和周正的三观,然后他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冒险之旅,一路上奇趣不断,艰险难防。
打怪就是成长嘛,毛克利一边过关一边收金币,收到的最大宝藏就是友情。
好吃懒做自由自在的棕熊巴鲁,实在是再完美不过的好朋友:外表萌萌哒看着就喜庆,心思粗大哒玩耍没压力,毛皮软暖哒躺着多舒服,武力值不爆棚但也是能打哒,关键忠厚老实对朋友很仗义!
和野心金刚一战,巴鲁真是操碎了心,这样的朋友请给我来一打!
还有一群朋友,粗粗拉拉,低调高冷,拽不拉几,却是森林里人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毛克利偶然的一次出手相救,成就了终极一战中的关键性转折,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朋友圈里有多少人,重要的是你朋友圈里肝胆相照的有多少人,足够牛逼的,一个就够了!
逆袭锦囊三:认识你自己,唯真我最无敌小孩一路在森林中奔跑,走过蒙昧走过成长,也一路解锁了属于人类的内在潜能。
灵活的双手、机智的大脑,这些在黑豹教父看来不符合森林法则的异类能力,逐渐爆发出了不可抑制的洪荒之力。
小孩享受着它的神奇,同时也修炼着对于它的管控之道。
就像红色的花,是美丽的希望,也可以是恐怖的毁灭。
带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才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最大的法宝。
当毛克利偷走火把,他认识和认可了自己的能力;当他坚定地扔下火把,他学会了怎么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当他智勇双全地战胜了老虎,他懂得了如何在内心欲望和外部规则、自身能力和环境束缚间找到平衡,收放自如。
他不再需要被动地等着森林社会接纳,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和热爱的自然和平共处亲如一家。
于是这是一个人与自然相爱相杀终将走向和谐的隐喻,纤毫毕现如临其境的先进技术让这个隐喻更加生动震撼。
最后有一个不和谐的想法,如果有一天自然真被人类作死了,我们是不是要靠VR回到鸟语花香郁郁苍苍的森林?
跟着这电影穿越丛林溪流,一路上蹿下跳玩命奔跑,自个儿都要煽起一股子生猛气息和自在况味。
这出浓密丛林中其乐融融共享天伦的热闹大戏,果然很迪士尼,也果然很好看。
所谓很迪士尼,是因为必然有温情内核以及团圆结局,正义终将取胜,罅隙必定弥合,那些纠缠人心的两难困境,也终将在截断的画卷中迎刃而解,而那些料想中的冒险与杂耍,必定带动我们英姿勃发得心胸都要鼓荡起来。
有这样的模式和底气,故事也就“好看”了。
当然,《奇幻森林》的好看,很大层面还关乎精妙的CG电影技术——目前这技术除了人尚且没法精当表现外,似乎已经无所不能了——既然小演员Neel Sethi能够出色担下表演任务,其他动物就任着CG团队赋予生命好了。
想想技术也是发展得够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一只老虎已经足够技惊四座,此番须得一座森林都给你逼真起来,才好博得几声交口称赞。
毕竟这些年——特别是《阿凡达》上映后——被养刁的观众对技术的崇拜大体已经淡薄了些。
不是业内人士或有心之人,对好莱坞这些流水线之下的精雕细琢,除了随大流的夸赞,的确不知道每一帧的工业良心究竟大到了什么程度。
但话说回来,若无这雄厚的技术功底坐镇,又何苦翻拍自家四十多年的作品?
而一个故事两番讲解,仔细看看,剔除与保留的权衡,也摆弄出不少玩味。
1967年,迪士尼的第19部长片《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再一次用绚烂的画风和烂漫的童趣打造了一个美妙的王国。
依然有着拟人的动物,以至大象Hathi要自称上校、黑豹Bagheera向大熊Baloo抛出异族通婚问题、大蛇Kaa对老虎Shere Khan谎称自己有鼻窦炎……它们披挂着人的思维,演绎着人的传奇,在当时动画片稀缺的年代,该是些多么新鲜而又喜乐的玩意儿。
重新看那时的动画,浑身上下都在努力散发“滑稽”神髓,动作是夸张的,表情是乖张的,甚至那对白与唱词,也要把触手可及的鸡零狗碎,捏出一种纯然逗乐的风致。
<图片4>技术很童年,观众的审美也很童年。
但是,那种真正属于童年的童心,放到如今这个被精致动画与低幼动画夹击的时代,倒是如此难能可贵地耀眼——那种真正无忧无虑不管不顾的纯澈欢乐,真有种融化人心的本事。
它就是快活本身,自由本身,美好极了。
不像《奇幻森林》,从一开始的母子别离便添上了忧伤属性,到后来,还一路拷问着种族与人性,到杀戮发生,小男孩Mowgli还要肩负起复仇、抗争、自我、宿命等命题。
童话电影里的人心,都要跟着技术一同成长了,仿佛童年的终结似的。
当然,也可以说《森林王子》太过于“童年”,很多时候的没心没肺都不好用所谓的道德准绳去衡量,比如Mowgli几乎从未流露过对于养大自己的狼群的感激与留恋,只是一味觉得不该离开熟悉的丛林而已。
很多时候,他的伤怀,主要来源于信任破裂后的孤独与失望,而不像《奇幻森林》那样,掺杂着对家园和亲人的不舍,对身份与种族的质问,对自我与生活的否认,以及对承担起责任的重压——那的确都是成长需要面对的磨砺。
何况,电影还给安插了杀父仇人、火烧林毁的背景,老虎更是早早出现,定下这沉重的仇恨基调。
所以,只有等到Mowgli机智地用人本身的优势除掉对手后,才能在象征古老智慧的大象帮助下(《森林王子》里它们只是一支傻天真的游行队伍),让事态回到了一个重要的平衡上。
更关键的,是《奇幻森林》除了有枯水期相互不杀戮的创见性设定外,还绕过了人是否要回归人群的问题,尽管这个狼孩的人性竟比狼性重。
它不像《森林王子》那么“残忍”,在小男孩才跟Baloo说完不再分开后,便让一个看起来心机颇重的小女孩把他勾到了村庄。
而他竟然头也不回!
以致于再次相逢需要等到36年后的续集。
不过这间的大反派老虎倒还能蹦跶——迪士尼动画片确实不怎么“杀人”。
也不必当作bug来看,不然还得考量怎么一只孤虎竟能权倾天下,一头熊还能打得过修炼千年似已成精的巨蛇,一条红内裤竟能多年不破得堪比绿巨人裤衩,一个丛林小孩竟能皮光肉滑到如斯地步而且还非要穿裤子……唔,真考虑的话就无趣了,“童话”这两个字多少还是有点免死金牌的作用。
那我们在这两版取舍营造的不同成就与感觉中,还是姑且回想下那些隔着时空唱过两遍的歌曲好了。
特别是Baloo那首《Bare Necessities》,简直是迪士尼欢喜畅达主题的又一代表,就像是《奇幻森林》多处致敬的《狮子王》里面的《Hakuna Matata》那样,欢乐得要扭起来。
图自: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339175616/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324177582/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1257460247/https://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137696711/<图片5>
关于特效,真的是太形象生动逼真了,刚开始我还在想这是怎么拍的啊,为这部电影的特效让我在那一刻傻了点个赞。
这部电影的特效是牛逼的,这毋庸置疑,影片拥有很好的视觉特效,让拉迪亚德•吉普林笔下的那些动物角色变得栩栩如生。
作为一部真人动画电影,在让人身临其境这方面它很成功。
原始壮阔的森林,追逐的黑豹,懒散的棕熊,狡猾的巨蟒,受伤的老虎,尊贵的大象,奔跑的野牛,毛克利在泥潭中打滚,泥石流......都是那么的真实,那种视觉的震撼真的是太刺激了。
中国为什么就拍不出这种视觉大片呢,那些号称大片的电影与之一对比,真的是一种伤害啊。
我国电影真的要反思。
<图片1>最近也有动画或真人+CG的作品上映,但兴致都不大。
说到近期最喜欢的动画片当属疯狂动物城,而最令我amazing的观影感受还是要数奇幻森林。
以假乱真的CG效果,栩栩如生的动物和场景,伴随着自我成长的冒险,性格鲜明的动物角色,出色的人物表演,还有怀旧而有趣的音乐都打动到了我。
散场之后全场几乎没人挪动,都是把歌舞彩蛋看完了才走,这应该算是对影片最大的认可吧。
<图片2>奇幻森林根据1967年迪士尼经典动画《森林王子》改编,这也是Walt Desney先生最后一部手绘动画,取材自来源于英国小说家拉迪亚德•吉卜林年创作的动物故事书《丛林之书》。
故事讲述了狼群养大的人类小男孩毛克利,被老虎谢利逼迫放弃家园,踏上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冒险,有导师黑豹巴吉拉的忠诚守护,有蟒蛇卡奥的蛊惑,有新朋友棕熊巴鲁的逗趣交往,有猩猩路易王的威逼利诱,一路险象环生,披荆斩棘,最终毛克利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带领森林动物团结一致,战胜了独裁的暴君谢利,又通过善心争取到大象的帮助,重塑了家园。
<图片3>影片采用了好莱坞的写实动画工艺和尖端的动作捕捉技术以及真人CG技术,并将这三者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影片除了男主人公毛克利采用了真人表演,其他动物和场景全部采用CG技术制作。
熊巴鲁等面部表情丰富的动物用到了捕捉技术,而蛇等则完全由电脑技术打造。
动物的毛发、表情、动作细腻而真实,当在大屏幕与蟒蛇对视时,加上寡姐低沉而充满诱惑的声音,实在是毛骨悚然。
作为影片唯一的演员,尼尔•塞西从千人海选中脱颖而出,完美地交出了他的表演处女秀。
他有着超乎年龄的领悟力和舞台表现力,与狼群相处时的和谐欢乐偶尔撒娇,为了不拖累狼群毅然独行时内心的痛苦与彷徨,遭遇追捕一次次逃出生天的紧张与坚毅,与小动物还有巴鲁交往时的卖萌逗趣,都表现得恰如其分,让人完全意识不到小男孩是面对着绿幕凭空想象着自己的对手演绎出来的。
如果说第一次的Amazing是最尖端的技术给我的,则第二次的Amazing是男主角带给我的。
在我看来,天才的童星,秀兰邓波儿算一个,林赛罗翰算一个,娜塔莉波特曼算一个,尼尔塞西也算一个。
CG简直6666,喜欢这部剧的动物细节处理,简直就是教动物们说英语,然后拍出来的。
这部片子里的问题回答笑死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熊的动作、皮毛都很赞啊,很喜欢熊啊,很出彩的一个角色。
总之,cg看得十分过瘾。
对了,感觉这部片子的调色太暗沉了,有些地方会吓到小孩子的啊。
很喜欢大蛇的配音。
看到吐槽的都是剧情,没有主题什么的,这个剧情只要不是狗血烂俗我都能接受。
剧情是挺简单,但导演拍得挺不错的啊,拍得很流畅,节奏也不错。
怀着非常大的期待,进到影院看《奇幻森林》,看完了以后,有点懵。
然后打开豆瓣,8.2,然后我无语了。
接着我是有点怀疑自己的,我问自己:难道……难道我错了?
这是一个好片?
于是我再次进入了沉思,一边回忆一边仔细分析。
这个片好在哪里呢?
分析故事一般应该从主题开始?
那就来吧。
故事开始是讲狼群决定要不要保护主角,主题呢,是说爱和利益之间的对立,爱对应保护,利益对应主角的人类身份,将来是潜在的威胁。
但接着呢?
这个主题就被放弃了,随着主角开始使用各种智力外挂,主题转到了进步与传统的对立上。
进步对应主角的小伎俩,传统则是森林守则和狼群的规定。
这里强调主角的小伎俩是好的。
但是后来呢?
又变了。
就在主角可以用红花战胜敌人的时候,突然大彻大悟,放弃了红花,开始肉搏。
好吧,那么主角要奔向传统那边了。
主角要依靠森林法则的精神而胜利了……好,我接受了,但结果……什么?
肉搏还是打不过,主角又开始用技术,这次不用红花,用滕蔓,那不也是他之前用的小伎俩吗?
厄……我想想……这是什么意思,又要转到进步比传统更重要了?
我懵了,还是说,过分的技术(红花)是不可取的,但是一般性的技术(藤蔓)是可以?
主题到底是什么呢?
爱?
利益?
技术进步?
传统?
高级进步?
一般性的进步?
只见主题在几种价值来回切换,不见落脚。
恕我眼拙,看不出故事的主题。
从角色分析一下,蛇女王戏份挺多,但出现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闪回主角和父亲的身世。
我仔细思考是不是有其他的目的,发现真的没有。
大猩猩王戏份也多,出现的目的,应该是给故事增加一些曲折,顺便帮助进展黑豹和熊的友谊。
然后我仔细思考了下是不是有其他的用处,发现并没有。
只见大猩猩王登场了,然后被打败了,然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我其实还是很懵……想想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有没有呢?
也是有,比如让人称道的技术,可以说以假乱真,各种动物神态、体态、细节无出其右。
片子开场几分钟一直到念出森林守则那段,还是很像一个神作。
配乐加上漂亮的镜头和剪辑,让人有种3D幽灵公主的感觉。
可这感觉呢,很快随着奇怪的故事讲述逝去了……看着豆瓣评分,我不止一次怀疑自己,可能是我眼拙,思路不清。
因为就算是打情怀牌的《星球大战7》,至少讲了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故事。
但这《奇幻森林》真的非常混乱,似乎有许多种想法,但都没讲清。
像是有好几个编剧,一个编剧提一个想法,几个想法揉一起,然后拼着变成了这个片子。
后来和看过原著的朋友聊过,发现对于原著改动也很大。
唉,情怀也没有了。
8.2吗?
真的无语。
木鱼的完全主观评分导演 6.5编剧 4主题 4技术进步很好,但是没有融入故事 8总评:5.6可以不看实在找不出除了技术以外的优点……不理解这个片怎么获得一片影评人的交口称赞的……<图片1>
观影结束,毛克里从小被狼带大,居然能直立行走,还会熟练地使用工具,剧情不可信。
然而迪士尼的童话世界本就没有真实,只是真实的细节,逼真的特效让人信服。
感动我的是片尾森林大火,象群一起堵河、拔树,改变河道浇灭火情。
大自然的道,森林里的规则,都告诉我们,人类只是一种高级动物,不是地球的主宰。
一句话感受:不喜欢,毛克利最后的行为让我觉得老虎真是冤死了,包裹在顶尖技术下的故事内核感觉糟透了......贯穿始末的“法则”其实是人类智慧最高吗......以及路易王一整个走错片场即视感......以下会有剧透,不过这电影透不透其实也没所谓的分割线-我抱着极大的期待,为的就是“视觉奇效”。
在这个层面上,的确谈不上失望。
由于改编的动画原作我没看过,无从比较,就只说说这部电影。
论及对一部电影的喜恶,电影传达出的价值观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
当然这个东西太见仁见智,去年引发大讨论的《夏洛特烦恼》就是例子。
究竟一部电影要不要输出正向价值观引导,这一部在美国分集为PG,宣传上倾向于合家欢的电影,我觉得还是要稍稍苛求一下。
那么这部电影在这个层面,老旧的可怕。
看电影开头,多少看出了对自然、对万物、对生灵的敬畏之心。
再往后看,如果硬挖掘出深层含义,有毛克利对自身定位“我是谁”的迷茫,懵懵懂懂的历险中,去确认是狼、还是人,是在丛林,还是在村庄。
然后到了大结局,和反派老虎的终极一战,我就懵逼了。
“红色的花”如果只是作为推动电影叙事的一个道具,那用得真是极其失败。
如果强附会些深层含义,比如这个东西代表的是毛克利生而为人的本质,带来了燎原的灾难,也在自然面前臣服。
而且说真的,毛克利根本没有真正接触人类,他对狼还是人,森林还是村庄的选择根本无从谈起,这个层面的价值观探讨我觉得没有意义。
虽然老虎要杀毛克利这个行为,在电影中是邪恶的存在,主角必然要团结其他小伙伴去战胜他,咱能不能不用这么膈应的方式。
而况老虎的杀心多少是因为复仇,毛克利呢?
他莫名其妙掀起这场火之后,因为把火把扔掉了,所以其他动物伙伴就来帮助他?
为毛啊!!!
再说这些帮助他的动物们,熊是因为毛克利的人类智慧帮助他采蜂蜜,大象是因为毛克利的人类智慧帮助小象逃生,黑豹是因为毛克利是他带回来的人类娃娃,狼这个墙头草就不多说了。
我真的不能理解了。
这部电影究竟让我看什么,看他们牛逼哄哄的特效,你看那毛发,你看那动态,你看那眼神。
好,我看得快睡着了。
真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毛克利前往人类村庄这个设定张力不足,虽然中间也是波澜不断,但看得人一点没紧张感。
要说对这电影吹毛求疵了,我承认。
技术标杆的《阿凡达》,故事本质被调侃为钉子户抗拆迁记,但阿凡达故事讲得精彩,中间不会让人觉得乏味。
更何况,迪士尼也有一部技术牛逼的《疯狂动物城》就摆在前面,《奇幻森林》就像是从过去某个时间穿越来的。
新瓶装旧酒,莫过于此了。
而且旧酒还这么难喝。
其实本部影片最令我感到紧张的两个场景,一个是枯水休战的河边,一个是寡姐蟒蛇出场的时候。
蛇很聪明。
她的目标是落单的孤兽,没有他人陪伴的孤影。
遇到男孩的第一秒,先问他是不是一个人。
在《圣经》里面,蛇被看作是创世时期的罪恶化身,它趁夏娃没有和亚当在一起的时候,用花言巧语迷惑了她,让她去吃善恶树上的果子,因此得了永世的原罪。
东方里也有对蛇的敬畏,譬如人首蛇身的女娲,比如乡间“化龙”的大蛇(长角的蛇)可以得到人的敬畏。
更别说各种与蛇有关的情幻传说。
蛇是未知、神秘、欲望和潮湿的阴暗。
蟒蛇迷惑毛克里,先给他说会保护他,还给他讲人族的故事,讲红色的花,让我们都以为她只是看上去毛骨悚然,其实还是想帮助小男孩的,但是我们都被迷惑了,被这美人的声音,催眠似的蛇语迷惑。
娓娓道来的故事进行时,小男孩已在蛇身盘旋中置身死亡陷阱。
我们成长中总会遇到美丽带着迷惑性的女人、看似聪明、知晓一切的骗子,单纯的心往往容易被迷惑、欺骗然后自我堕落。
看到这里,还是蟒蛇说得对:“永远不要孤身一人。
”
看画面的片,角色情节都没什么创造力。内核依然还是种族故事,作为异类的人该如何融入世界物种之林?重塑自我认同的妥协没用,还是要火焰加大象展示力量讨伐排外者,原住民也就表示接纳了。迪斯尼境界也就到这了,让巨猿唱rap简直恶劣得让人不舒服。斯嘉丽·约翰逊声音真适合蛇精。三星。
超爱那个大熊!!!
特效的好不需要赘述,但剧情的单薄和莫名其妙是怎么回事
动物,植物,流水,火焰,小飞虫,迪士尼动画竟然做得如此逼真,喜欢漂亮的狼妈妈,勇敢聪慧,善良坚强的毛克利,始终守护毛克利的黑豹和贪婪可爱又知道报答的熊。
视觉效果非常赞!全片就一个真人演员,对小男孩的演技挺有考验的吧…故事就很老套了,没什么惊喜而言。
三星半 有点低龄 适合小孩子看
难度五颗星,但近的就跟《疯狂动物城》来比较的话,确实也是一般般的故事,就童书层面而言,蛮牵强的,更期待《克里斯托曼其历代记》《或者哈尔罗杰历险记》
美国这种电影有点像我发的豆瓣广播,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或许还会觉得有点意思,但是久了以后虽然制作依然精良,却不免腻味起来。
特技给一星,剩下就是屎
三星半。。。你若抱着看动画片的心态来,不至于失望。你若是看特效的,会有惊喜。但终归还是好莱坞流水工业线上一个普通的产品。。技术很快会被超越,这部电影也难以被提及。。片尾做的很好玩!
迪斯尼今年的电影让人惊喜,疯狂动物城已经口碑爆棚,这又将是一部迪斯尼经典之作。令人震惊的视觉效果让人感觉身临其境,生气蓬勃的环境和逼真的动物,会让你忘记自己是在看电影。剪辑流畅 , 新鲜有趣,老少咸宜。
补标。
有些事儿还可以挖的再深一点,迪士尼强大的可怕的右派价值输出。
鬼斧神工的特效 名字跟航空小英雄/丛林拍档一样的 no law to see 说好的老虎不会爬树呢 都没有小JJ(关注点奇怪)
片子质量与配音阵容差得太多了 剧情俗套不精彩 故事冗长没有趣 可惜了出场时间极短的斯嘉丽约翰逊 特效嘛倒是还说得过去 可怕的是动物都渴望文明了 估计也就剩人类不思进取
成人里,要么是阅片无数的人想太少,要么是不学无术的人想太多…都不适合看童话故事。
我从头到尾都是站在大老虎这边的。
悖论堆砌起来的废墟
即便如此,谢利·可汗也绝不肯善罢甘休,他对男孩展开了无休止的追杀
剧情很简单,但是好看,CG做的真好,小演员也演的好,而且这种情义挺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