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的影评总是自觉不自觉的追求所谓专业分析,自卑没众大神的实力,就少说两句,都是大家喜欢听的,软文。
也是活了这么大的人了,早就不指望能从现今的电影还是其他得到什么改变三观的东西,人老虚也没说什么手机完爆hifi的话,带着略显批判的眼光,何必呢。
至少这是半年来看的比较爽的片,感叹一句难得,满足了死宅的需求,作画不崩,音乐及格,战斗上乘,结局正常,so,还需要奢求什么呢?
难道是我已经被这几年的新番风气打磨掉了企盼所谓神作的幻想?
仔细想想,那又怎样。
所谓神作,当不了饭吃,现在还不是天天追着烂片当新番。
变身死宅说几句。
当猴看的可以走了。
钉宫!
巨乳?
双马尾!
违和是小违和了点,谁16岁那么大啊,都安慰群里的高中妹子别去看这片,看完受打击;再怎么说,萌就够了,女主要求干嘛那么多,所谓商业片的女主不都是那种,况且这个还会开萝卜呢,好莱坞的随便拉一个出来试试,不得碎了;说点该被打的话,这妹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星灵明日香,最后机战的时候,默默的就看出了我香的影子,该说是老泪纵横么。。
大叔和loli的组合,上一次萌还是萌狼,这种各方面制作的都挺好的让人怎么反感嘛,miki的声音还是性感啊(捂脸);最后cast表出来的时候,还是再次感叹,有钱啊,3个酱油妹子谁来不是酱油,偏偏请这么3只老妖精,真是舍得,嘛,好像前6个人里面感觉也就娘娘年轻点了(其实也是妖精;ed单独听完整mv的时候没什么感觉,还是黑屏滚字幕的时候有点意思,略微想起了空境和Q,当然还是有差距综合来说呢,这是个近年来安安分分讲故事的片,要什么斟酌着给点什么,也没什么恶趣味,虽然第二遍看的时候,听完钉宫本音那段直接跳到后面战斗了,但也不妨碍我香即视感和火箭起飞的双重泪目。
说了这么多,感觉都是废话呢(笑赶紧出第二季吧
日本3D动画的一块里程碑虚渊玄笔下的反乌托邦作品监督水岛精二曾担任钢炼,高达00的监督CV钉宫理惠,三木真一郎,神谷浩史这部动画就是2014年东映带来的一次业界革命,3D渲染2D技术突飞猛进代表着正式脱离了僵硬的动作和表情。
这次老虚的剧本既讲好了一段故事,又很好的传达了他想让观众思考的问题:人类未来的进化方向?
宇宙生命存在的意义?
人类探索欲的下降?
政府去掌控人民的方法?
高度文明下的贫富差距?
反乌托邦题材在日本动画里算是较为少见的类型了,然而这部动画很好的驾驭住了。
上面的内容都是闲扯淡其实我只想说。。。
woc这建模真棒woc这抖的woc*******woc此处可*!
此处可*!
woc钉宫病晚期的我要死了!
国内不知道为什么,聚力视频有片源,这部动画没有色情内容但是有大幅度裸露,真不知道为啥聚力有片源,想看的赶紧看,免得以后下了。
跟phychopass类似的核心设定和主线(“理性”集权和底层反抗),不过的确是“从良”之作,少了很多偏执狂成分(或者是没有篇幅发挥)。
完全不觉得世界观或者说教太多,况且摇滚给整个说明文加上了点诗意。
音乐和渲染,特别是野狗,总是让我想起cowboy bebop,但是仅是形式而已。
最后觉得野狗可能更接近于EVA加贺。
这剧主角绝对是八脚小机器人啊机器人!
那最后邀请时卖萌的一回头,吉他飞起,简直秒杀我!
这个AI的处理处处惊喜,从见面报上家门,到认出歌曲和男主演奏音乐,到选择送回执行官和乐园对话(它当然知道不成功的话就只能强行发射了),到最后居然被男女主一起拒绝了(好惨), 然后这个默默孤独工作了150年的执着而有趣的AI被人类中的底层和罪犯授予了“地球人类的末裔”这个炫酷的称号。
整个跟拓荒者有关的细节和剧情都温和而理性,最后TA独自一人在太空中旋转,哼唱“it is a road far away"(我记不清了),充满了人类的乐观和喜悦,简直是EVA初号机的最强修正补丁。
它不是被谁放逐出乐园,而是从来跟上帝平行,他是跟“乐园”有相同智慧而前者无法裁决的存在-记得,探寻太空和虚拟化人格本来就是当时并行的两种未来解决方案。
老虚对反抗和否定有特殊情结,叫乐园放逐不足为怪,不过着其实是个“离开乐园”的故事。
我一直觉得虚渊玄本身有硬伤,所以剧本硬伤颇多,一时鼓噪,难以写出持久打动人的作品。
现在看来剧本也跟其他一样靠练习出来,如果老虚保持这个创作密度,说不定会有有趣的变化。
劇本的編構有些意思。
這幾年聲勢高脹極了的虛淵玄,他所執筆的科幻動畫三部曲,在此作終於顯露了他全部的路數:他總會在商業取巧的故事面背後,偷渡了歐美系硬科幻的命題。
早在《樂園追放》以前,《PSYCHO-PASS》藏情緒的剝奪,《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翠星のガルガンティア)藏人權的剝奪,到了《樂園追放》則更進一步藏思考的剝奪。
這寫法,日本少見;可惜,他永遠都不想深入。
虛淵玄的科幻動畫三部曲,越到後面的作品,反烏托邦情節越發彰顯。
2012年推出的電視動畫《PSYCHO-PASS》可以視為他在2009年與三位編劇共筆的科幻處女作末日騎士之後.正式執掌了一奏動畫劇本的主導地位,開啟這一系列作品的先聲。
在《PSYCHO-PASS》中,人類的「情緒」被集體剝奪而去,作為換取社會進步的代價。
故事中使用了美麗新世界的科技假設,讓近未來的日本社會直接升格進入統計工具的超然化,智商與情商都能被測量儀器即時定位的新時代;從此,「先知系統」取代了人治政府,該系統建構了一個從個體出生就評判出未來志業的集體社會;數值的公開,打造了集體生活成為空前的共識,也因而個體的特異與犯罪行為從「犯了甚麼罪刑」默化成了「犯了甚麼惡念」,個體思想不再能瞞天過海,警察也一改案後出擊的傳統,能即時運算出人類之犯罪念頭強弱的測試工具兼手槍「主宰者」成了警察的口鼻,預言犯罪不在是一種可能,而是一種必要。
假如剝去人性情緒起伏的隱蔽,以公開個體的思考為社會進步的代價,能否讓人類的社會從此改革?
《PSYCHO-PASS》的故事中,無人能正面回應這個質難。
也因而這未解之謎,就默默擱置到了2013年上映的電視動畫《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之中。
《翠星》發生在宇宙世紀,繼續了科技力影響社會體的手法,人類社會發展上萬年之久,替警察找出犯人的手槍「主宰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馬力強大還能飛天遁地的巨大機器人「機動兵器」;預言人類的「先知系統」也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養殖人類的「人類銀河同盟」。
人類思想的數值化發展至極,再也沒有秘密的全知社會,成了人類在銀河系的生存之道;但,為了持續刺激人類的競爭意識,對抗未來的人類天敵外星蟲,人類銀河同盟剝奪了部分的「人權」:飲食的自由,睡眠的自由與性交的自由。
不同於《PSYCHO-PASS》的剝奪行為還有個穩定社會的名目,《翠星》的剝奪就純粹是軍政一體的蠻橫產物,換取機器人這樣的高科技,代價是原慾永無不滿,以及為了取得原慾的自由而不得不參軍的無奈。
《翠星》的主角雷德很幸運,他因緣際會穿越到了地球母星上,回歸野性生活的遭遇,終讓他醒悟到銀河聯盟奪走了他的甚麼。
然而雷德也僅止於對人類銀河同盟隱瞞了人類末日的方針有了些芥蒂,終究沒深入去延伸慾望與科技的天坪交易,本身的合理與否。
徹底讓劇中人一針見血批判這種先天剝奪的作品,則要到今年的《樂園追放》了。
《樂園追放》的時間遠較前兩作明確,設定在西元2400年。
然而在集體剝奪的發展上,時序較早的《樂園追放》出現了遠比《PSYCHO-PASS》與《翠星》更殘忍的設置,那便是「人權」「情緒」的基土:「思想」。
在《樂園追放》之中,人類大腦數位化,眾人的靈魂皆可連線上網,肉身從此成了附庸,克隆技術的突飛猛進更讓肉身成了附庸,本來懷胎十月方能墜地的可貴生靈,如今是只消三十個小時便能以成年姿態出世的人肉娃娃,而且環肥燕瘦任選。
數位靈魂們將大腦統一置放在宇宙,交由同樣數位化了的政客們組成的虛擬政府「Diva」全權控事(劇中看來這政府大概是影射中國+印度+歐盟三者吧,美國哭哭唷)。
在數位空間中,《PSYCHO-PASS》的先知政府惦記的犯罪永不存在,因犯罪者大可找虛擬NPC發洩;《翠星》的人類銀河聯盟顧忌的外星敵人也沒有蹤跡,人類終日逸樂,享受想到甚麼就能變出甚麼的神仙生活。
無害,和諧,快樂,自由……Diva的社會在虛淵玄的科幻三部中,達到了完美的高峰。
然而,事情終究沒有那麼簡單。
人類的想像沒有邊界,硬體的容量卻有。
數位天堂的Diva為了解決人類大腦釋放訊息的負擔,開始推行政策,有能者能分配到更多容量,無能者則減少容量。
女主角安潔拉孜孜不倦,跑來地球上作戰的獎賞,就是渴望工作升遷後,可以有一份「多想幾秒鐘」的自由。
假如人類自古的刑罰皆是以削除肉身的方式來嚇阻人性,Diva的做法則是史上最空前有效的刑罰,它直接削除了人能思考多少與多遠的權力。
讓一個人一天能想多少事情,能有多聰明能想到甚麼,能夠作為一種賞罰的手法時,人人皆平等的「思想」尊嚴,其實也就蕩然無存。
存在於完美數位天堂之中的法則,並非傳統中國中「不與天爭職」的天人命題,而是在最公開的思想自由下,完成了最公開的思想處刑。
剝奪的極致,在此發揮到極限。
從情緒,人權一路到思想,虛淵玄的原創腳本皆建立在美麗新世界開啟的路數,假擬著「透過剝奪甚麼來換取秩序」的正當性攻訐。
至於答案是對是錯,在《樂園追放》前,虛淵玄總無解套。
《PSYCHO-PASS》的執行官常朱守無法認同先知系統是由一群在她眼中皆是犯罪者的大腦組成,但終究選擇了一條在體制內改革的無解之路,繼續在今年2014撥放的電視動畫續集奮鬥;《翠星》的雷德則遠走他鄉,不企圖跟銀河人類同盟的方針作出自己本份以外的抗辯。
然而,《樂園追放》卻罕見的給了一個徹底否定的結局。
殘留於地球上的男主角丁格,在如斯社會下,寧願放棄優渥科技與醫療福利,也不願放棄思想的自由。
他跟擁有自我意識,還會唱歌作曲的AI機器人,在《樂園追放》中共同擔任起人類舊時代最後旁觀的複眼人之職。
讓難民與機器人成為人性的最後燈塔,是何等諷刺的終局,也讓本來奉Diva為圭梟的安潔拉離開數位天堂,開始與細菌叢生,吃喝拉撒並起,三不五時還會生病的人類肉體相處,開始舊人生活。
為什麼會給出如此明確的解惑,除了故事格局的限制(此作僅100分鐘)外,可能也跟本作想面向普羅觀眾的方針有關吧。
《樂園追放》放在虛淵玄的動畫劇本,小說甚至是遊戲劇本中,都屬罕見的易口。
壞人來襲就要反擊的簡潔開頭,在旺盛活力中藏著可愛心思的性感女打仔,世故精悍中不忘理想與初衷的熟男吉他手,配上一尊無所不能卻有人情味的機器吉祥物,三人一齊冒險的半公路半科幻片,都再再是《樂園追放》避免成為說教電影而放入的歡快元素。
此作本就是東映打算革命動畫業界的作品,視覺效果不在話下,雄赳的機械載具穿梭在大街小巷,以百萬馬力之姿噴洩無數導彈,展開一場又一場的激鬥,絢麗又高亢。
而且這竟是一部3D動畫,是我向來覺得日本動畫不那麼優勢的3D領域,如今卻誕生了一部效果不下水島精二監督自己上上一作的2D電影《鋼彈oo》的效果,很久沒有一部日本出產的動畫能像《樂園追放Expelled from Paradise》這樣,在動作調度上讓我如此驚呼連連。
在視覺之外,此作想要雅俗共賞之餘又吸睛的企圖相當成功,主因當然是因為安潔拉那被極盡鏡頭聚焦之能事,翹到不行的美臀趴趴走了一個半小時…..呃,不是啦,是因為嚴肅與幽默折衷得相當恰好。
Diva社會的恐怖巧妙的被沖淡,留給觀眾最大的印象仍舊是行雲流水的精彩戰鬥。
雖然不知道能不能引發製作方預期的業界革命,至少《樂園追放》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已經出色完成了「任何人看就該覺得精彩」的使命。
監督水島精二的虛弄干戈,搭配劇本虛淵玄的再加妝點,真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啊。
如果把水島精二監督關在小牢房裡畫分鏡,就可以弄出這麼精采的作品,拜託,請再多押他進去幾次吧,我很願意等滴。
什么是自由?
是个体的感受还是以一种群体或者群体制定下的标准作为判断?
乐园追放的回答是:个体。
早在人类还没有群体的时候,自由对于个体而言是一个混沌的词,因为没有参照物,所以你将是自由的,因为你只会被自然的环境所限制,而不是人的体系和标准所限制。
19世纪的大多数时间,人追寻着自由、民主、平等的过程中,那些革命者发现,个体的自由是危险的,正如同黑格尔所言,他们要的是没有权威的自由,一旦出现了权威或者权威的迹象,他们就要毁灭,最后,受够了无止尽的混乱的群体只能接受权威的再次来临,正如同拿破仑在之后的雾月政变所做的,他解除了无政府主义的雅各宾派,他要求权威和法律控制整个社会的一切,但是他留了一点自由给人们,就是他们的能力决定着他们所获得的,政府有权力保证他们的合法来源,不平等的财产和能力导致了人类的一大悲剧,人们被迫不断的机械化创造,不断的重复繁重的工作才能生存下去,绝大多数的人被一种强硬的价值体系给按在了一个社会位置之中,任何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人都被群体视为异类,这是一种来自于集体的无意识的认同。
这导致了我们必须提出第二个问题,什么能力才能为社会所认可?
这是一个很模糊的词语,社会的认可标准看似简单其实复杂,一个哲学家或者科学家可能创造着对人类生存有着巨大的价值的东西,但是这并不能在当代能够反映出来,那么这个价值对于他而言的价值是什么?
毫无疑问,社会可能在几百年之后发现了这一价值,并赞扬他,但是这并不表示这种复杂性是一目了然,并很快得到认可的。
而社会只会看到你做出的实际结果,并在现实之中给他们带来影响,有些人认为这不也正是一个人的价值得以体现吗?
答案或许很难得出,但是我认为那些已经被历史所泯灭的人而言,他们的一切没有得到承认,而得到承认的人是幸运的,他们用他们的理解在一代人或者几代人手中得以体现,而那些非常遥远的思想的人或许早已逝去了,连同他们的创造出的价值一起。
对于群体相处的关系之中,最好的理想就是自由与平等,而人的自由与平等两个词汇为什么不可分割?
因为这看似矛盾却实际上是“佯谬(paradox)”,同时也决定了两者之中缺少任何一个,另一个就会演化变为独裁或专制,而任何包含这两个词意的社会形式都没有体现在人类以往或当前的社会演化之中。
这代表着人类的突破还远远没有脱离群体的生存论之中,因为生存的资源的缺少导致了优秀者享受着更大的资源(片中的记忆体非常好的说明了这一点),而他们带来的价值或许对当前的社会而言确实是不错的,但是对于未来而言,就不是那么肯定了(从动画的最后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见管理者判断的无能和自闭官能),而那些可以在未来带来更重要突破的人可能早就沦为动画中变为档案的一种过去存在式。
追求自由是人的一种天性,而对于群体性而言,平等却显得更为重要,约翰·罗尔斯认为正义是一种公正的平等分配,并且肯定了分配的不平等性质,在无知之幕的社会契约背景条件的制定下,人们普遍根据这份契约来获得自身所创造的价值回报,但这种价值潜在的将一切都变成功利的,因为赌徒和狡诈者是不存在于这场无知之幕的社会契约中,这无疑对于人的价值而言是一种变相的摧毁,因为人只会为了能够使得大众即刻获利的功利而创造价值并最终得到认可,而面对更广阔的,待开发的空间的时候,人更需要的是多样性,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并平等的对待他们创造出来的事物,价值也同样如此,人需要生存,但却不是只为在群体中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能经常知道一些人宁愿远离群体,孤独地活在一个自然环境中,他们探求的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其本身目的还是生存论,但不是一种群体生存论之中,而是一种个人自由追逐的生存论之中,所以对于人本身的历史而言,或许那些记录者才会更加清楚,而那些乐园的管理者自闭双眼,不愿意开拓更宽广的宇宙,所以乐园存在了大量的被丢弃在角落里的档案思维体,他们永无天日,代表着他们已经死亡,或者被遗弃。
这是一种对人为的制度化和标准化的高度发达社会的反对,因为群体相处的社会必然带来分配问题,这本身与乐园理想的社会是相反的。
最后机器人孤独的一个人迈向宇宙,他已经不需要群体的支持而孤独的追逐更广阔的宇宙自由,而留下的人必将继续忍受那些群体制定出的价值标准,不平等与非自由依旧存在,但尽可能的远离权威去拥抱自由我认为电影做到了,至少如同安吉拉说自己在地球上都还有那么多没有见识过的东西等待着她,尽管她的寿命有限,她也不可能见识完所有的一切,但是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选择留下来和另外的一批群体共同生活,她是令人感到尊敬的,她做出了一个她个人意志所决定的综合判断,而这种判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来。
同时,乐园追放它带来了一个中国动画不可能拍出的一种深度,它确实有着自己的一种无政府主义,并带着强烈的反权威价值的作品。
电影的内容简化来看:天生拥有自由意志(意识)的人类和发展出自由意志(意识)的AI所生活的地上世界,与电脑程序化的人类所生活的DEVA相比,孰优孰劣。
两个世界共同拥有的“国家统治”、“资源紧缺”“生存与繁殖”等问题一脉相承,它们不是两个世界存在差异的本质,关键在于:生命个体是否存在自由意志(意识)。
(人机混合体、纯自由意志人工智能机器人也符合“生命”的内涵)
(简单来说意识是心理现象)我们先来看人类心理是如何产生的:这首先与人类的认知机制有关,人类的认知机制就像一台被设计来加工各种输入信息的大型计算机,领域一般性的信息加工假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组合性激增(比如你早上的起床程序,需要排列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等,这些项目又可被划分为无数小的行为),那么它在具体的情况下可做出的选择的数量无限的(3秒钟内可能的行为序列可以达到一百万种) 所以,当人或者计算机在解决具体的问题的任务时,特殊的程序设计必须对无数种可能的选择给予严格的限制,而人类心理是被设计来加工某些特殊的信息加工问题的。
而人类心理之所以表现为当前这种形式,是因为它在进化历史中解决了某种反复出现的与生存和繁殖有关的特定问题。
例如眼睛:并不是一种万能的可视装置,它只是被设计来在更大的潜在信息范围中对一小部分进行加工,比如特定信息范围内的光波、边缘和运动等。
人类有一种怕蛇的先天倾向,这种心理机制也只接受了一部分的加工信息——细长而光滑的自我推动式的运动物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种机制也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害怕没有攻击性的菜虫。
所以重点来了,我们进化成形成的对食物、风景、配偶等的偏好(厌恶)机制,也都只是对无限的潜在输入信息中的一小部分进行加工,能够激活每种机制的线索是非常有限的,它们要么是在适应器的进化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相关线索,要么就是现在环境中存在的与远古线索非常相近的线索。
(引用部分来自 David M·Buss 《进化心理学》) 而我认为这就是人类的审美来源,对音乐、图画等的特殊偏好,实际上是这些信息背后蕴含的不明确不整齐的线索被输入,激发了生命体做出反应。
所以在DEVA世界里,我认为电脑程序化的人类的自由意识是在逐步消亡的,这也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对音乐没有审美感受,因为他们的心理活动在逐步缩小,它们对信息的加工是整齐而又准确的(蛇就是蛇,不会把井绳也看作蛇),很难出现“偏好”这一类对事物模糊不清的态度判断。
从来源看,自由意志的出现还是与生命的生存和繁殖有关,它是一种高效率的信息加工方式的选择,电影中的 Frontier Setter 也是因为发展出了这种信息加工方式而有了自由意志。
那么自由意识是好是坏?
这个问题决定了对两个世界的看法,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只是信息加工方式造成了两个世界的差异,很难评判方式的好坏。
能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好方式,而两种世界的不同实际情况必然会对应不同的方式。
单单通过评判自由意志来决定两个世界的好坏没有意义。
(哇这么看来我写这篇在干吗呕又陷入了一切无意义论_(:з」∠)_) 但我们目前既然生活在地上世界,明白了自由意志不过是某种信息加工机制的选择,简直没有脸再提生命的伟大、贬低电脑程序这些屁话了,但这并不会妨碍我们依然热爱音乐、绘画这些“无用之事”(虽然产生的源头是为了有用直接效果无用,用指“生存繁殖之用”)。
我们也赞叹自然选择、生命进化的阴差阳错使我们能欣赏音乐、绘画。
183大诗人李诞说啦,生活没有意义,但生活有美。
昨天和今天的凌晨分两段看完了一开始被我误以为是HC的《乐园追放》——其实我觉得译为【乐园放逐】更佳不得不说,与日本动漫相比,国产动画要走的路还太长太长。
作为一部CG与传统2D手绘相融合的作品,2014年的《乐园追放》可谓相当精致。
虽然剧情上或多或少借鉴了——或者说是我觉得借鉴了——【黑客帝国】的设定,道具设置上也不免让人猜测二者有无关联,但绚烂的色彩和火爆的打斗,让这看起来略显陈旧的世界观突然变得耳目一新!
——尤其是最后高潮部分男主女主双人搭配群挑机甲战斗群那一段,完全燃到爆!
导弹追击目标的特效虽然是2D的,却也极致逼真,让人心潮澎湃。
而人工智能Setter的设定总让我感觉有一种类似于WallE的伤感,当男主对他说,挺起胸膛去吧,对遇见的人说,“我是地球人类的末裔”时,这种伤感则越发强烈!
总而言之,虽然世界观极似黑客帝国,但《乐园追放》还是保有日本动漫特有的那种淡淡的明亮的幻灭感,以及后末日的空虚感,而灿烂精致的特效以及并不忧伤的结局,则赋予了本作与【黑客帝国】的沉重完全不同的生命力!
可以说,不论是宏大的剧设,鲜明的人物性格,还是精美的画风与特效,以及制作精良让人心潮澎湃的音乐,都实在值得正在发展量而不发展质的国产动漫学习【女主身材不错~音乐真的好好听!!
女主和男主坐在星空下那一段超美!!
自己第一次看真正意义上的日漫电影MARK!
】
一部人文科幻片。
设定触及到一个相当底层的问题: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什么?
保留了肉体的男主角比只保留意识的乐园居民更加“人类”吗?
片子虽然通过男主的理念和女主的抉择,表达了一定倾向,但终究没有下绝对的判断。
另一方面,片中的乐园居民,虽然对肉体凡胎的人类充满鄙夷,其生活方式却没有超脱出肉体感官产物的范畴——女主在一个数据化的海滩度假;统治者人格用地球宗教形象作为自己的形象;乐园居民不听音乐,但是会听所谓宇宙射线的爆炸声——只是更新奇。
并且这种生活方式的资源的分配逻辑,仍是优胜劣汰那一套。
乐园居民既没有创造出完全纯意识产物的能力,又没有更加先进的分配制度。
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只是更加信息化,却不见得比地球居民更加高级。
综合对乐园居民和地球居民的描绘,以及对ai这个角色的定性——地球的末裔,基本可以判断本片的观点:只要具有独立意识的就都是人类,只是形态不同。
基于此,乐园方和ai的冲突实际上并非一种人机冲突,而是不同人观念和选择的冲突。
乐园追捕ai,并非出于对ai的人类属性的否定,而只是统治者排除异己、维持稳定的常规操作。
新瓶旧酒,设定和元素看起来很未来,内核却非常传统。
或许确实如此,即使人类肉体飞升,我们面对的仍会是那些最古老的政治问题:资源有限吗?如何分配?如何对待异见者?
第一次用这个号写影评就起了个这么无聊的标题也不是我的本意,但无奈我也是语文考过不及格的人,所以也想不出一个类似UC新闻那样的标题,就这样将就吧。
本片可以说是质量上乘,虽然不是什么高逼格、深内涵的神作,但在我的心中排名依然很靠前。
实际上,该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反映了日本商业动画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以3dCG代替手绘,以原来的作画为参考,尽量做出来像是手绘的CG。
现在日本动画师处在产业链低端的问题目前最有可能的解决途径就是CG化,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话说回来,这部片既然质量上乘,就不会有过多的漏洞,所以我总结的这些“漏洞”可能是此种类型片的结构性问题。
1.女主的衣服。
片中为了迎合宅男喜好,女主的衣服做得很暴露,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
我记得我看过的一个本子中,女主因为长期穿这身衣服结果留下了晒痕,这是可怕的。
作为一具几十个小时前刚刚生成的肉体,对于阳光、病菌、浑浊的空气是很没有抵抗力的,就这样让皮肤和呼吸道暴露在地表的环境中是十分危险的。
我认为暴露出的肉体上。
实际上附有一层膜(就像攻壳机动队中素子义体上的那层膜一样),以抵御这些东西。
2.女主的肉体。
这个和上一点是相通的。
女主的衣服是否可脱?
恐怕是不能的,至少是无法完全脱下。
在女主传输意识时是接入了女主背上的接入口,就恐怕也就意味着衣服外面的接入孔是和女主脑神经相连的。
(可假如不可脱又该怎么上厕所啊……)另一个问题,女主有没有脚?
据我的观察,很可能没有,片中的作画让人很难相信女主有正常的脚。
很可能是没有的,腿的下部也是和衣服相连的,就和失足少女Ene一样。
女主会死吗?
假如女主还在Deva的话,回答无疑是否定的。
可是现在女主变成了以肉体在地球表面活动的状态,这就不好说了。
从肉体生成时的片段来看,肉体在生成时是逐渐成长的。
这也就意味着这具身体是会衰老的,也即是会死亡的。
这似乎和男主很相配,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女主做出了一个很艰难的决断。
女主放弃了永生和不老,来到了地面上。
剧中对于女主做出决断的刻画不够味,实际上模糊了重点。
3.路人妹子的死活。
在最后一个机战画面中,大量的有驾驶员的阿罗汉被击毁,但从一个特写镜头来看里面的乘员都存活下来了,于是本作也成为老虚十分罕见的一部竟然没有任何人死亡的作品。
但这真的可能吗?
从安洁拉毫不留情、招招必死的攻击来看,她似乎并不在乎这些她的昔日同僚、甚至有可能是她的熟人朋友的人的死活(关于这些路人妹子,在小说中有更多描述,但我并没有看过小说)。
十分有可能的是,她知道这些人根本不会死,这可能是因为阿罗汉的安全性十分好(实际上。
并不好,女主的一个镜头中驾驶舱内部的屏幕碎裂,我惊讶于这些碎片并没有伤到女主的大眼睛),但更有可能的是她们的意识会被上传。
4.火箭。
虽然我不太清楚,但真的靠化肥就能制造出符合标准的火箭燃料吗?
还有,火箭的发射地是怎么回事?
为何是在一个有着如同第三新东京地下都市中的金字塔和坑的城市当中?
飞船的大部分放在太空中难道不是主要为了节省燃料?
名字像是神经漫游者的AI真的能同时兼职宇航员和地勤吗?
靠着这些已经放了两百多年的老硬件?
5.Deva。
先不说该设施的奇怪命名很有可能来自于对于梵语语意的错误认识。
该设施仍旧有很多谜。
例如保安局的权限,片中的保安局似乎强大到如同Deva中的伊朗专家会议,本应作为政府下设部门的保安局(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存在政府?
无政府主义不是早该实现了?
)似乎手可遮天,似乎Deva中只存在这个强力机构。
Deva中的人是怎么来的?
当中的人已经放弃了肉体的存在方式,但是从女主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Deva中的人还是具有肉体的,可是这些肉体是怎么生成的?
难道是像《美丽的新世界》中那样胚胎合成的?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人格又是怎么生成的?
从胚胎开始就被封存的人是从哪来的成熟意识?
假如Deva中永不增加新人丁,那么女主究竟有多少岁了,但还是那么像个小孩。
6.阿罗汉的天线。
呃,这个问题太过明显,但是还是令人忍不住吐槽。
作为一台必须依赖卫星的机体,天线如此没有防备真的好吗。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日本动画一大类型的萝卜番,其中萝卜这个设定本身就不甚科学,所以也没法吐槽。
PS:假如我没有看过两三遍也不会无聊到想这些东西吧,所以显而易见我还是很喜欢这部作品的。
我想科幻的意义当在于此,不是预测下个世纪自然科学走向的投机活动,而是出于作者讨论问题的尺度与深度现实题材往往捉襟见肘,故而不得不跳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超越当下的物质基础,将现实中人类文明面对的隐忧,经过假想技术的引申发展,再放置于将时与空推向极限的设定之下,使当下尚且模糊的忧患显现为具体而确切的问题。
一言蔽之,科幻是为了展开并讨论终极问题而采取的极限手段,好的科幻应是哲幻。
乐园追放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哲幻,作品一开始就摆出一副要让人格党和肉体派互掐出“人类本质”的老架势,让我止不住想起雪莱.卡根骑在桌子上二三十集的喋喋不休,而两位主角在机甲大战和卖萌卖肉之余的互相质问也始终推进着这一主题不断深入。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老虚的态度始终暧昧着,我们虽然能从字里行间的设定中了解到乐园体制所谓的超脱之下到底是怎样的虚伪和压迫,然而“爱的战士”用以否定这个“美丽新世界”的理念以及在剧情中的承担者确是隐而未现的,即便老虚赋予野狗的台词犀利的刀刀见血,但他面对安杰丽卡洋洋得意自夸时的沉默也好爆发也罢,都只是就否定而否定,野狗的存在只起着阐释、推进、深化主题的作用,演对手戏的他本身却并非答案之所在……《EFP》的第一个亮点是拓荒者:高超的技术手段,严密的组织,强大的行动能力,跨越数代传承不息的理念信仰……在主角带着观众接近真相的过程中,这样一个代表梦想与希望,集聚精英与智慧,矢志不移追求自由与远方的群体作为“乐园”的对立面逐渐丰满起来……而故事也眼看就要落入正邪两立和机甲大战的俗套。
情节急转,拓荒者以出乎预料的方式登场了,没有伟大组织,也没有英雄传承,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人,“拓荒者”只是一段本来早已死去的命令代码,是被抛弃遗忘的星际飞船控制中枢,酷爱着音乐,在坚守遗志数百年的远航筹备中诞生了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浩瀚星空下的三个“人”,在感受这份精心营造的温馨时,也读懂了老虚的用意,他通过这样一个巧妙的安排,把一名困居于末世文明的谋生者、一台远远超越图灵测试的无机智能“生命体”,和一个抛弃了肉体作为纯粹人格存在的“人类”(呵呵,老虚一贯的“用心险恶”啊,安杰丽卡真的是人么?
)…… 开篇预设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类?
”,或者确切的说,“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人类的本质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聚首:一个熟悉但即将衰败的人,一个模糊暧昧的“人”,和一个既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人,老虚把问题推向极致,推向虚无,推向毁灭…… 故事到这一步我心怀明悟却也略感失望,走到尽头的讨论只能到此为止了吧,剩下的任务就是让男女主角珠联璧合阻击大军上演炫酷机甲大战,最后在千钧一发之际登上飞船,让钉宫理惠附身的究极萝莉和大叔带着机器管家去流浪,老虚言下之意难道是:别想了,这问题无解,是时候把手从下巴处抽出来解除思考状态,开袋爆米花吧!
然而情节再次出乎预料,安杰丽卡和野狗无法赶上即将启动飞船了,拓荒者原始代码赋予的根本任务“将人类送往太空”彻底落空…他也失去了启航的意义,僵局。
“没有人类,我无法完成使命,已经不能启程了……” “爱着音乐、贯彻仁义,能够梦见星空的你的话,不已经是人类了吗?
将我们失去的以及忘记的东西比起谁都更坚强地继承下来的,是你。
所以,踏上旅程吧!
无论在宇宙的哪个角落,你都可以昂首挺胸自报家门!
你就是地球人类的后裔!
” 这就是老虚的答案,最纯粹而彻底的,无法被混淆的答案——自我束缚沦为或自身或彼此或它者奴隶的生命,无论再怎么像“人”也不过行尸走肉:爱着音乐贯彻仁义追求自由与远方的精神,无论栖居何物,哪怕只剩一堆废铜烂铁,那也是“人”之所在。
人类,从我们开始“认识你自己”起直到现在而穷极未来,从根本上能够以本体论的方式定义吗?
在这个意义上对“人”的追问被老虚导向极致后自我消解了,然而他并没有抹杀这个问题,他升华了问题……他这样问了,无论可否定义,这样的定义对我们重要吗?
人类存在的意义能脱离存在而存在吗?
如果可以它比存在本身更重要吗?
…… 这份不安与焦虑在人类文明的每一时刻都不断被体悟思考着,但也被认为毫无意义,因为无论渡过了怎样的困境威胁文明与存在,曾使得二者不可得兼,我们都能将二者调和到一个合适比例来应对危局,开启下一个纪元…… 然而这份不安绝不能从幸存者的心中熄灭,逃避了这份痛苦的我们将会失去复苏它的力量,在自保本能的驱使下日复一日此消彼长,直到一天,人类终于得以长久的存在着,人类却也彻底的死去了……
不好看
<樂園追放>雖說是反烏托邦,但是講來講去就是資本主義極致化的烏托邦。因為這烏托邦長得太像美國,本來應該探討反烏托邦的深意也就因為現實早就體會過而淺顯了。倒是用機器人探討"人類"精神的定義,以及寧願孤獨也要追求自由的意象挺好的結尾本來還覺得有點意味深長,不過被片尾曲後其實不是很必要的
我想起了老虚那张戴墨镜抚摸女主模型的照片恩。。。有内涵有场面而且都表现出来了,是非常不错的剧场,但是剧情果然太顺水推舟显得偏弱。老师您终于还是败给了岁月,败给了这个商业过度的市场啊,就算我是粉但还是得减分。
總體來說,劇情沒有太出乎意料的地方,老虛難得沒開刀呀…………在細節上有很多出彩的地方,3d轉2d的技術十分不錯,戰鬥鏡頭十分出彩,機體設計非常漂亮而且創新,物理細節很科學。要說缺點的話,電影的時間不足令劇情轉折過快顯得有點突兀,對樂園的描繪也遠遠不夠,難以引起觀眾共鳴
老虚也就那样了。无比流畅的战斗算是亮点。
看了开头就能猜到后续,除了女主的外形就没啥好看的了
整体故事挺拉胯的,浅浅的探讨了一下数字生命和实体生命的意义,一股子说教味。女主的转变也是极其生硬,让人看了莫名其妙,卖肉的成分太大一些,女主是个巨乳大腚大白腿的萝莉,充满了瑟瑟的气息,和世界观格格不入,也很违和。战斗场面这点没得说,画面华丽流畅,运镜也很爽,其他就没什么亮点了。
只能说还行 老虚最近哲学书看的有点杂啊 还有福利卖的有点猛 冲淡……不 是冲击了很多观众的眼球 有几个人会思考这些哲学概念啊
2018-7-13.
女主人身越看越像异度2的光。。。
老虚这次塑造了这么可爱的机器人的形象,可以拉出来跟Wall.E比萌了。“地球人类的后裔”,片尾彩蛋唱起了"It's so far away"的歌。
这个原画根本没见过女人× 这我√ 对话好尬、吃瘪好尬、热血好尬(其实挺容易共鸣)。整部片子用几句的篇幅足够了且更好。项目人力配置豪华。。。乐园追放 楽園追放 Rakuen Tsuiho / Expelled From Paradise / 乐园放逐
还好吧
打斗不错....剧情.. 算了吧 为什么没有死人 坑我么!?
小姐姐的机体不错
日本人对网络生活还是有很多思考的,不过出这片子都已经2014年了就不算有太多新意。欧派好评
动作还是显得有点僵硬,尤其是人物表情方面~故事还好,总觉得意识数码化后反而已经没有空间去继续进化了……
3.5,是不错的科幻动画电影,但也仅仅只能到不错的水准,远未到神作的地步,制作上3D渲染的贴合和最后三十分钟机甲对战之流畅确实保证了观感,叙事也算得上行云流水不拧巴,加以类似于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两种生活方式的对照,人格意识数据化也可谓有趣的点子,只不过就是太行云流水的剧情推进就趋于套路化了,对于什么AI自我意识化和乐园内配给阶层探讨就是浅尝辄止,轻浮带过,没有再发散深入,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个地方。
因为有人安利我就看了,看完了觉得不合适我。
有趣的设定,无聊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