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过完,2016年的法定节假日已经全部休完。
不要哭,“工作使我快乐!
”请默念三遍!
然鹅,2017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竟然重!
合!
惹!
Word天!
噩耗提前一年就传来了……今年的国庆档真的不够美好啊国庆档看似有四员“猛将”,但是票房出现了十年来首次“断崖式下跌”!
还好有一部“厉害了!
Word小盆友”的娃娃神剧洗眼睛。
对,没错,今儿要说的就是国庆节在网络独领风骚的“小”剧——《小戏骨:白蛇传》之所以不是大剧是小剧,是因为这部《白蛇传》的演员都是6到12岁的儿童,一水儿的00后!
So,10来岁的黄毛小子现在已经迫不及待跟我们这种大爷大婶儿抢饭碗了?
起初还是在微博看它上了热搜:搞啥子?
小丫头片子不好好上学,演毛线电视剧?
哼!
但素,这剧有毒!
点开一秒钟,分分钟就看完了一整集,本大婶儿还哭的梨花带雨啊喂豆瓣短评虽然还不到300条,但是大家纷纷都表示:嘤嘤嘤;细节、神还原、bgm、演技、良心、软萌等关键字更是飞满弹幕;豆瓣评分9.0,竟然有近65%的人都出手五星!
《小戏骨:白蛇传》于10月2日在湖南卫视电视剧频道首播,收视率高达6.38;随后,花絮、片段登上微博热搜,播放次数高达5000万次,引得无数人成为自来水这这这,翻拍剧不按套路出牌啊:国产翻拍剧向来都是重重重重灾区啊!
天雷滚滚滚滚滚啊经典如《白蛇传》的翻拍:涛总攻那会儿还是十八线乡村的村花一名;左小青还是好好演贵妇吧;至于黄圣依版嘛……额……毫无疑问,最经典的当数赵雅芝版,白莲花一朵啊而《小戏骨:白蛇传》完全担得起神还原三个字!
无论是仙儿的不要不要的造型,还是特效,抑或是场景,几乎像是从老版中剪接出来的片段。
除了硬件感人,小娃娃们的演技简直可以拿百花奖帝后了好吗?
小白娘子在西湖船上和小许仙初遇时,小白娘子羞羞哒,小许仙憨憨傻傻哒,真是爆棚了我的少女心!
小士林更是飚起哭戏来更是无人能挡!
除了主角,配角也是演技在线、萌的一塌糊涂:看法海大师的眉毛,和老版的一毛一样;蜈蚣精道士这个最大反派也颇有老戏骨的风范啊《小戏骨:白蛇传》相比老版只有88分钟,剧组却用了3个多月来筹备,拍摄了半年之久。
选角时通过海选、试镜等众多环节。
选出的小演员还要进行野营训练,实地拍摄。
拍摄现场,小演员一边熟读剧本,一边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跟着导演学。
黄梅调也是亲自上阵演唱《小戏骨:白蛇传》的走红并不是偶然,在这之前,还有《小戏骨:刘三姐》《小戏骨:焦裕禄》等翻拍剧也是有口皆碑比如哭戏担当的小士林钟奕儿,已经演过刘三姐而饰演白娘子的陶奕希则更是多才多艺的闪瞎眼:唱歌、民舞,更是街舞界一霸。
凭街舞才艺,她曾经获得IMTA国际达人全球总决赛少年组舞蹈达人冠军自惭形秽分割线……说实话,看剧的时候偶尔会觉得稍有违和感,毕竟是一群小学生演绎情仇爱恨;或者它也有讨巧卖乖的嫌疑;虽然略去了很多支线剧情,但是我们都看的懂,完全不用诟病剧情不连贯;再或者,它的神还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赤裸裸的“抄袭”老版但,不吹不黑,整体来说,它依然甩出某些渣剧和面瘫脸十条街有些明星高兴的时候、忧桑的时候、生气大崩溃的时候,表情神统一啊!
拿着天价片酬不觉得脸红吗?
某团队投资超3亿,人物的造型就是巴拉拉小魔仙?
金主再多也不够这样烧啊,何况烧完都是灰和渣,有毛用?
所以,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有辣么好的颜值就有恃无恐,有金主就拼命玩噱头,这是谁给的特权?
而真正忽略了的,却是最终重要的品质和良心!
不是不能有大制作,不是不能有流量小生,但是请带着良心来赚钱!
各位片方爸爸和鲜肉小花,不妨就参照这群还在写作业的小学生?
前几年真的是流行了好几年的小戏骨,上了好多热搜的那种感觉,这两年感觉风不是很大了的感觉,也不知道这些小戏骨都干什么去了,还在演戏吗。。。
当时他们火了之后看着真的是很灵的一帮小孩子,他们演的角色因为大家都比较的宽松,所以真的感觉比原著很多人都演的平分秋色或者甚至更好,希望他们长大之后能够继续演戏啊。。
《小戏骨》是湖南电视剧频道的一个“小孩学大剧”的综艺节目,因为是地面频道,应该只有湖南省内可以电视收看。
除了这次的白蛇传,我还跟着我妈看过小朋友演的洪湖赤卫队,也是一板一眼很有意思。
在小戏骨之前,我想很多家在湖南,且家中有中老年长辈的年轻朋友,都有跟我一样的困扰,那就是家里的电视机永远在湖南台的地面频道打转,白天锁定电视剧频道的生活伦理雷剧(专挑雷剧、不雷不播,够雷就重复播、并且把原有的剧名改的莫名其妙),晚餐到8点左右晚上换到湖南都市看完社会新闻和寻亲记(几乎永远都在调解第三者插足和手足为拆迁款反目的事件,巨毁三观,我老公家一个很亲的富亲戚居然还上了节目,据说是引发了全村收看的场面),8点半过后如果谁敢换掉湖南经视的抗日神剧,家里是要出大乱子的,我有一个认识的叔叔曾经发表感概,一定要写一封感谢信给湖南经视,因为经视永远只播抗日剧(对,就是那种一颗子弹可以打死好几个鬼子,但是一百颗鬼子的子弹也打不中男主的神剧,并且我妈对这样的剧情深信不疑),绝对是中国最爱国的电视台了。
朋友们,都动了写感谢信的念头绝对是真爱哪。
这样的轮番轰炸,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看见湖南台的芒果标志都怕,客厅里只要开着电视,我就躲到卧室,我的这种行为引起了母亲不满,她总是唠叨我不能和别人家的女儿一样和母亲共赏神剧,畅谈八卦。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妈一个人在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发出啧啧啧的称赞声,突然孝心大动决定闭着眼睛也要陪我娘亲看上十分钟。
没想到,这一看,就看到了小戏骨,这真的是湖南广电地面频道的一股清流呀。
都是特别朴实的小朋友,爱好戏剧,一板一眼的学戏,老师们帮他们抠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突然觉得特别感动,这样一群孩子,并不受很多人关注,或者关注他们的受众群体并不会给他们过多的鲜花和掌声,他们却乐在其中。
看他们翻拍的白蛇传,很多人说小演员们举手投足间神韵十足,我想这都是认真执着反复练习之后深刻入骨子里的气质,就是要靠演技征服观众。
回到小戏骨白蛇传,我本来是抱着儿童搞笑剧的期许去看的,没想到人家是正正经经当成一个正剧在拍的,看过之后,我为自己把他们当成小朋友而不是专业演员的想法感到羞愧。
虽然采取的戏剧表演方法略显夸张,但是演员的诚意十足,情绪充沛,不论从唱腔、表情和身段都是可圈可点,尤其是许仙,哭戏十分动情,我居然跟着泪目。
许仙和襁褓之中的士林分别之际的唱段,我丝毫不觉那是个女孩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和儿子分别的许仙。
第一次觉得有可以媲美叶童版的许仙。
我真希望一些小生、小旦都可以看看这个剧,看看这些认真、敬业的孩子,对比自己拿的片酬和拍出来的作品,好好反思,从此能扎扎实实的学演戏、认认真真的演好戏。
作为一个特别爱看电视的湖南人,见证了电视湘军的异军突起和如今激烈竞争中的多次尝试,十分佩服恰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湖南广电人。
除了小戏骨之外,还有很多本土剧集和本土节目,虽然受众可能就是我妈这样也许不会多花一分钱给他们的大妈,但是他们都非常认真的坚持着。
陪着我们长大的越策越开心我已经很少看了,甚至年年必追的一生一世合家欢也有两年没追,但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看就觉得特别的韵味,奇志大兵的双簧到现在也是只要一看就可以笑得没心没肺。
我一度也认为地面频道的节目逐渐的太过三俗,大有变成泥石流的趋势,现在看来,生存不易,但他们坚持求新求突破的初心没有变,湖南人的拼搏精神也还在。
当然,小戏骨白蛇传可能很难带给我们曾经的辉煌,但是至少给了我们希望,尤其希望还是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真好。
一般来说,我是一个颇为迟钝的人。
《小戏骨白蛇传》最初在微博传播时,我就看了片花。
当时只是心中微微一笑:这群小孩子蛮认真的嘛。
之后便不再放心上。
直到昨天午饭时,在B站上闲逛,想给自己找一个下饭视频,忽又想起这部片子,于是点开了大小许仙对比视频。
不想,我大为惊艳,忙去企鹅观看全片。
反复看全片,看花絮,看剪辑,沉迷到现在,无法自拔,只好克服惰性,来写影评了。
腾讯视频的弹幕质量不高,而且不知道是不是不对应时间的缘故,很多弹幕看着颇为奇怪,不似弹幕似评论。
昨天我初看时,还能看到很多负面弹幕,今天再看就少了些。
就我自己而言,《小戏骨白蛇传》至少有以下优点。
1. 新小戏骨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点。
平均9岁的小朋友演绎经典,事前想想都会激动,寻思他们能演成什么样子。
事后,则是喜出望外。
《新白》原作风格,配合小戏骨们流畅自然、自带萌萌哒的表演,别有一番风味。
有弹幕指责《小戏骨白蛇传》完全cos《新白》,没有创新。
我想说,成功的经典新阐释,这是成人都很难做到的事。
若人人都是徐老怪,《青蛇》何能成经典?
何苦为难小孩子。
2. 精服化道本不必说。
大到选景,小到适应小演员身高的桌椅,正可看出剧组是在认真地做这件事。
而小演员的认真,足以让“武戏找武替、文戏有文替、台词123”的一众流量汗颜。
有体验,有调教,一个月时间,小戏骨们完成拍摄,配唱群演也诚为惊喜。
导演组不易。
3. 简以新白原剧50集的大体量,指望小戏骨们全翻拍完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这80多分钟,不枝不蔓,正角必要,反派集中,完整讲完全剧主线。
删掉明显不适合儿童的戏份,将全剧重心稍移至亲情。
这确实是一次成功的精简改编。
那些喊着要小戏骨们拍完50集的人,见好就收啦!
说到小戏骨们在戏中的表演,综合戏份、配唱等而言,我还是喜欢小仙哥。
唱得极好,声音清亮又饱含情绪,地府RAP和辞别儿子的唱段百听不厌。
表演初时虽然生涩,却很好地把握住了许仙的神韵。
后期强赞,金山父子相见不见和雷锋夫妻重聚两段戏,我不禁拍案又拍案,反复循环。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小许仕林即钟奕儿的表演。
我承认奕儿哭戏很好,但是李正康唱得太好太好,给许仕林这个角色加分不少,相应地我就要给奕儿减分了。
而且我对演员表演有一个生熟的看法。
很多时候,演员的演技足以驾驭角色,驾轻就熟反倒不能讨我欢喜,因稍嫌匠气。
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生熟参杂,方有张力。
奕儿的表演,只说一处缺憾:被王道士迷惑的仕林来到金山寺门前一段,咬牙切齿,质求法海,奕儿有些小女孩的跳脱,眉毛耸动,不期然我就跳到《刘三姐》。
最后再说几句吧。
那些喊着小孩子怎能演成年戏、会早恋的,我想说,大清已完;那些喊着小白超越新白,小戏骨超越老戏骨的,我想说,省省吧,何必捧杀?
更何况,不对比就不能欣赏了么?
水准自在人心。
正有这次机会,我又重新感受到了叶童的演技。
人常说,看过叶童演的许仙,再难直视她的女装。
我想说,看过小芷莹的大脑门,我再难直视她的齐刘海了。
哈哈,我果然已成“红豆粥”粉
一开始我是被电影公众号安利,找了youtube来看,第一次没看到高清,后来才找到五集版本的高清。
然后就开始了天天刷,每天至少看重点桥段三次或以上的节奏。
所以我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我最念念不忘,每次看,哦不,是每次想起小戏骨的表情都可以泪目的片段:小白出塔,夫妻团聚。
先看图
被迫分离了二十年的苦命鸳鸯,小白看到官人当下吃惊,虽然已经听儿子说过夫君出家为她赎罪,但是真正看到这样一个中年僧人,小白第一反应是与记忆中的官人相去甚远。
继而无尽心痛,当年的翩翩少年郎已经变成一个身形佝偻,鬓染霜华的僧人。
我仙官的表情更加打动人,先是听到娘子终于要被放出来,先是近妻情怯,所以只敢静静看着小白和姐姐说话,到小白回头看他时,他才不由自主地向前,镜头在两人间切换,既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又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仙官的嘴微张,却是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小白轻点头,一滴清泪落下,几秒的表情特写已经把两心相知,无需多言的苦尽甘来刻画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两个人这段眼里满满都是戏,但是我看到的时两个人眼里满满都是情。
深情无限,情深似海。
记得看花絮的时候,周芷莹同学说了对仙官的理解:他是傻傻的,但是又很认真,很善良的一个人。
不得不说她的理解十分到位。
的确许仙这个人物并没有特别出彩的性格和才华,开药铺悬壶济世靠的时娘子的医术和法术,遇事也容易慌张,每每需要小白帮他出谋划策。
但也是这么一个看上去一无是处的许仙,用自己最美好的二十年去默默守候自己的娘子,痴心不改,才会被法海说他痴心太重。
他纵有千般不好万般不是,就这点就都可以原谅。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中年许仙的化妆十分良心。
除了显而易见的白发,还增加了法令纹和泪沟,再盖住了孩子皮肤特有的光泽感,所以父子金山不得相认的戏码里面,许仙一开门就把一个苦苦守候,却又被命运捉弄的苦命僧人推到观众眼前了。
加上和儿子的少年玉面一对照,不着一言就让观众明白他这二十年如何凄苦。
私以为仙官的确是三位主角里面演得最好的,她的好在于自然,自然得让人忘记了她还是个女生,还是个娃娃,只觉得这就是白娘子的许官人。
小白的优点在于身段和外型都和白蛇高度吻合,小白这个角色,首要就是仙和美,能够先声夺人这个角色就成功一半了。
所以也不难介绍为啥士林的扮演者奕儿没能抢到这个角色。
她始终还是孩子那种没长开的圆萌圆萌状态,演刘三姐这种对外形要求相对没那么苛刻的角色没问题,士林这种男孩子的角色也蛮适合她。
最后也说说奕儿的表演,私以为她的表演也比较成熟,毕竟在小戏骨历练了一段时间了。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被调教得太多,有些地方就开始像那种表演学院出来的学生,有一种模式感,俗话说的匠气。
而且她的戏有讨巧的地方,就是承担了后半段大部分冲突,在学校也演过课本剧的经验告诉我,演冲突其实没有想象中难,难的是那些温吞如水的文戏,就像刚刚说的夫妻重逢,沧海桑田的眼神交流。
当然她也已经是演啥像啥,并非鸡蛋里挑骨头,只是希望她能够精益求精。
最后的最后,不得不点名表扬许仙姐姐——李欣怡。
她的演技之好几乎每个评论都有提到,我只说我的感受。
她的演绎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流畅,她不是演姐姐,演姑母,她给人的感觉是她已经代入,她也把观众带入许仙姐姐的世界里。
她的演绎是举重若轻,就连最后在夫妻重逢的雷峰塔,她那一声眼中含泪,语带欣喜的”弟妹“都是实力抢戏啊。
不说了,睡前再去刷一次。
世间套路已深,唯此真情动人。
从剧作呈现的效果来看,这批孩子肯定是倾情演出,至于演技是否流于浮夸做作,是否止于模仿尚待精进,这些对于起步阶段的演员来说,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但总体来说这部mini剧是成功的,孩子的演技值得肯定。
有些人认为孩子就该在学校好好读书吧啦吧啦,凭良心说,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对于那些真的不爱读书的孩子在校是如何感受、如何表现,我有很深的感受。
人生几十年,需要的是存在的意义。
当年我们这一批80、90后做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而今又有人跳出来这样给新一代的孩子们上枷锁,何其可笑。
能参与倾情演出的小朋友们,肯定是热爱演艺事业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与其在学校里无所事事地荒废青春与生命,为什么不可以尽早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去?!
中国人太喜欢道德绑架、意志钳制他人了。
如果我将来有孩子,在养育ta成长的路上,只要有意义,不违背法律与道德,我不会去干预。
希望这一批热爱演戏的孩子们不会被网上某些言论困扰,潜心表演,走好人生路。
赵雅芝的新白娘子传奇那真真的永远的经典,以至于后面出的几部白娘子都没法相比较,赵雅芝把女性的温柔,相夫教子提现特别到位,下凡报恩儿女情长演绎的直入人心,相信小戏骨也是都有看过才能把角色吃透,看的时候觉得也是很不错的演技在线,不夸张的说一句演技比好多了,小演员们未来可期啊,一定要继续努力
讲真,作为资深新白脑残粉,所有关于《白蛇传》翻拍的消息我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
记得小时候有一部港剧画风的《白蛇传》,许仕林是个半妖,脸上有蛇鳞,看得我直想吐,总之是一大童年阴影。
关于那部剧,我想票圈几百个人里也很难找出一个看过的,或者说还有印象的。
再则,原先我并不看好央视翻拍的《白蛇传》,因为从小我就对翻拍有抵触心理,后来看了这个刘涛版的《白蛇传》,发现改编很大,剧情跟新白几乎不同,同样也很精彩,能算得上是经典,毕竟还是央视出品,尤其op、ed也是相当好听。
再后来,是前几年左小青和任泉主演的《又见白娘子》,保留了黄梅戏的部分,但总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我也是看了几眼就看不下去了。
对了,还有地方台有播出的《白蛇后传》,好像小青是主角,男主是邱心志,刘诗诗也有在里面,剧情仿佛过得去,总之人长大了的缘故,也是偶尔遥控按到看两眼就过去了。
除此以外,就是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以及有部新加坡剧《青蛇外传》,情节是完全忘了,但是里面的主角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尤其是男女主,那几张脸一看就觉得炒鸡熟悉,像是范文芳夫妇和焦恩俊。
言归正传,小学生主演的这部剧虽然总共只有一个半小时,但是致敬诚意满满,无论是服化道还是特效音效以及某些经典镜头,都还算得上是专业cos。
这群演员,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二岁,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演出那种大人的感觉,然而他们确实做到了,至少是尽力做到了。
饰演白素贞的小姑娘,眼角眉梢都是戏,身段轻盈,衣袂蹁跹,赏心悦目,是可造之材啊。
其他,诸如饰演许仙、许娇容、许仕林的几个重头角色的小演员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模仿到位,并且有自己的心思在里头。
可以想见,他们是细心钻研过新白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新白作为一部经典得以代代传承的影响力之巨大。
有人说,让一群小孩子演大人的戏会不会带坏他们影响他们。
我说,绝对不会,难道你小时候就没有披着个被单偷偷扮一回青蛇白蛇吗?
或者说,难道你不是从小就受到新白的影响吗?
观看者都能欣然接受,饰演者反而不能从中受益了吗?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至少比烂大街动辄翻拍经典的那些噱头剧要好得多,比某些当红小生花旦的演技要更能打动人心。
再论剧情和剪辑。
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部试水翻拍剧不能够面面俱到,情有可原,这也使得整个剧情节奏变化相对较快,连接不很顺畅,画面剪辑起来常有突兀之感。
影片前三分之一处,几乎是唱段的堆叠。
我不知道,对于那些没看过新白只看过许多脑残电视剧的00后会不会觉得很奇怪或者难以接受。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小时候看新百不就是这样的吗,好像也不会觉得说着说着就唱起来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自然而然就接受了,甚至非常享受那些悠扬的BGM。
要说这么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翻拍剧让我能够看下去的最大动力在于哪里,我想还是其中关于经典新白的种种回忆了吧,无数的黄梅戏唱段和经典的BGM一个接一个,有时甚至可以让我全身起鸡皮疙瘩,以至于可以让我忽略片中某些粗陋浅白的台词,某些虽致敬但水准还不及原版的特效。
PS.听说导演从选角到培训小演员再到拍摄完成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部剧相比那些两三个月拍完几十集的电视剧要用心得多。
前一阵子不是还传出新白又要被翻拍了么?
还是希望导演和主创们能够用点心思,要么真诚致敬经典,要么就和央视大大一样,整个重来,旧瓶装新酒。
虽然删减到只有80多分钟 但是看过无数遍新白娘子的我完全毫无压力的跟着剧情开启快进模式!
一开头确实让我颇感尴尬 毕竟模仿的痕迹太重 表演形式太老派 可是由于演员是一帮孩子 还算是讨喜不反感 但是看着看着你就会觉得他们太牛了 感情把握的很到位 演技爆表啊 看的我差点哭了!
比如白蛇快被收服托子于姐姐的时候 许仕林就更不用说了 那是用生命在哭泣啊 看着都觉得哭得好幸苦 但是停不下来啊!
那个跟在蜈蚣精身边的小朋友好萌啊!
胡子就是用黑色笔画的一样!
虽然只有几个镜头 但是太太太可爱了!!!
这是一部适合给小朋友和我们这些看新白娘子长大的人看的 因为小朋友不太在意剧情发展的细节 而我们则是太熟悉剧情 不用任何赘述 但至于其他年龄层的 估计会很懵逼。。。
期待她们翻拍甄嬛传 和 琅琊榜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她们只是一群九岁十岁的小孩,她们还是一群不懂人间悲欢离合的学生,她们更可能是初次接触荧幕的演员,但是为何她们能让人看着流眼泪?
整部剧也就一个多小时,所有剧情也是断断续续不是特别连贯,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们的表演依然让人感动,甚至顾不上对剧情连贯性的不满,这是为何?
其实不过真情二字。
或许她们的演技还非常稚嫩,或许她们在流泪表达感情时还不是非常懂那种不舍与怨恨,但是她们的表演依然让人动容。
或许特效看起来非常廉价,但是他们认真努力的精神却值得你的赞。
尤其是相对于现在的快餐影视剧而言,她们的经费或许有限,但是她们付出的努力却远超那些大投资。
整部剧挑选几个转折高潮的点,进行演绎。
许仙和白素贞初见时的萌生情愫,许仙被白素贞原形吓去两魄误入黄泉时的悲苦痛诉,白素贞水漫金山时的恨意无奈,许仕林期盼一家三口团圆的深情,还有姐姐姐夫小青,她们用她们虽然稚嫩但是真情实感的表演打动了我。
所以这部剧绝对值得一看!!!
一颗星给许仕林,一颗星给小许仙和他姐姐,另一颗,蜈蚣精和法海分了吧……
这套路我给10086分!
孩子们的表演很美好,给一分的原因是这种儿童审美成人化的导向。
生不逢时啊!我从小把枕巾搭在头上就是要演白蛇传啊,我啊!我要演小青!!!许仙姐姐的演技简直可怕,哭戏一绝。这个小青也是浮夸,明明是青城山下(茂县)的,却自我介绍说是芙蓉城的人,骗谁呢。
一直在跟着唱,又想看老版了
这故事改的也是不能再残了,小盆友不多要求,但传说中演技真没有,只是有些真挚罢了,纯卖萌,无他…
厉害了我的蛋蛋后!演技吊打流量花生!20大几了竟然看哭了好几次真特么羞耻play,不过我还是羞耻play的刷爆了朋友圈。。。还有必须说的是小白蛇,许士林,许仙他姐,这仨小盆友,祖师爷赏饭吃的年纪和天赋啊,前途不可限量啊!
许仙是真心棒。
小演员们的表演真是惊艳!还原度很高,勾起儿时的回忆。
歌舞比肩《雨中曲》,魔幻更甚《指环王》。
为什么小孩子演技可以比隔壁资源多到死从头到尾却只有一个表情的鲜肉们好(托腮)
演得很棒,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但还是希望别拿孩子来消费。
找不到这种片子存在的意义………………
我会因为他们是小孩而降低标准吗
闺女要求我放白蛇传她看,且要求我一定要放这版的。。。看完了还要我配合进行角色扮演,且人家要求演小青。问其原因,答:我喜欢绿色,所以我演青蛇。。。好吧,咋跟你娘一个品位呢。。。ps,小许仙演的不是许仙,是叶童。
模仿痕迹过重表演用力过度,都是小孩儿演戏都会遇到的问题。这也不例外。但是不影响让大家欣赏一下这些孩子们比某些面瘫流量偶像还精湛的演技!
细节很重要。。。哈哈哈哈哈
白素贞颜值还可以哈哈
迷之好看,迷之感动
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对于这种剧很排斥,简直在毁孩子,虽然演技都超年龄的成熟,但摇头晃脑得毫无童真可言,举手投足尽是做作,众人还一片鼓掌,一个个林妙可就是这样养成的,孩子就该做孩子的事儿。小许仙在其中表现最自然,有动人的瞬间,其他,深深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