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橡树酒馆
The Old Oak,老橡树,让我们酒在一起(港)
导演:肯·洛奇
主演:戴夫·特纳,厄布拉·玛丽,克莱尔·罗德格森,特雷弗·福克斯,克里斯·麦克格莱德,科尔·泰特,乔丹·路易斯,克里斯茜·罗宾逊,克里斯·戈兹,简·帕特森,亚瑟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比利时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3
简介:英格兰东北部煤矿工业区的小村庄里,汤米·乔·巴兰坦经营的老橡树酒馆是村里的最后一家酒馆。一天,一辆满载难民的大巴车驶入村庄,这些难民即将在村里安家。即便自己收入微薄,巴兰坦还是热心帮助难民女孩亚拉,两人之间发展出了坚固的友谊,村民也在两人的感召下逐渐放下成见,走向团结。详细 >
有点老好人的意思,底层互助,很善良,很直白,基本没什么力度。
第5。我有病吧,非得周四大晚上耗费路程来回100分钟来看这2小时完全不符合实际又贼拉无聊的电影。女主长得太像研究生同学了说话声音也很像accent一模一样。我真的服了!对阿真的喜欢不起来,试过了完全做不了本中国人的朋友,所以看的更煎熬了。翻进导演主页发现看过两部,印象都还不错的,为什么这部这么尴尬啊,所以我说老白男不要轻易触碰难民话题,会变得不幸。讲不出来一点的。
飘过
第一次看肯洛奇。能想象他拍工人阶级的故事应该好看,前半部分各说各的怪话像在读人类学访谈,重新开始生活的救赎虽老套但是感人,后半部分的走向太过刻意,看到和解竟然是以把Yara的家变成哭墙达成,我真是吓得差点从座椅上蹦起来。导演,您理不理解有时候怜悯也可能是强者对弱者的特权?(题外话:mubi go真的好好用啊)
@LantarenVenster
温暖动人的英国底层现实主义。
肯洛奇针对难民时代的表达 还是专注于底层互害互助的左派叙事 但相比曾经的狠辣过于温情了些 显得情感建立羸弱
5.4 在这样一个题材下坚持任用非职业演员是它最有道德的地方,除此之外总是显得过分白人凝视下的温情,只有个别片段敢于触及难民纠纷的尖锐所在;结尾很难不让人翻白眼,how come?
善良但疲软
看了一下友邻的短评,我和大家的感受还是比较一致的:不能把严肃尖锐事态的柔化和避而不谈当作一种所谓的温柔,这本身已经脱离了现实主义电影的初衷。当我看到想要传达的观点是通过大段“坐而论道”的做作台词表达出来的,我就觉得大事不妙了。这么多年了肯洛奇能做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都有数,无论题材我期待的是一把裹着天鹅绒的尖刀,这一部有些让我失望了。
真的是肯洛奇最后的谢幕之作吗,的确是老骥伏枥黔驴技穷了,但是私心给高一颗星。虽然一开头就知道结局,但是还是被里面人物细节打动,原来全球化带来各种物质丰富、文化交融的背后是一边剥夺某些国家工人的劳动权,一边又剥夺某些国家工人的休息权,到处都是内鬼啊。电影以一个小社区小酒吧讲的是当地人如何书写一种自身身份的历史认同,谢谢导演展示的善意和鼓励。
肯洛奇水准失常的一部
比起教会而言教堂更属于建造它的工人;想积极做一件好事却只换来挚友的背叛;向上反抗太累不如向下寻找自己人生苦难的替罪羊;一只狗的呼唤和一个家庭的苦难,两次阻止了他游向父亲牺牲的海上矿场……这次口述的中心思想稍微偏多了点,但不妨碍人类良心肯洛奇继续散播老左们世界大同的梦想希望,挺好
觀影時腦內一直播放Billy Elliot的solidarity, solidarity, solidarity forever. We're proud to be working class, solidarity forever...就連for音樂劇都嫌太過溫柔的故事,作為Ken Loach的收官之作,算了,也是個不錯ending。
关怀不变,但呈现出来比我是布莱克和我们错过你了生硬和残缺不少。
很温柔美好,但是质量和犀利程度确实不太行
自己国家都要被恐怖分子鸠占鹊巢了,左棍还搁着意淫呢
是对欧美当下社会困境的精巧metaphor,但是只有描述,在分析和评价的层面上都处理得太过简单了,在同类主题上与达内兄弟相较是明显欠缺深度的。
刻板套路,白左到底是假装的天真还是虚伪的善?
从女孩在大教堂痛斥伊斯兰国的罪恶开始,就不太能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