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作品有一定的主题线,但是并不像港片那么有质感,说他为了突出小人物的大事迹吧,它也没有那么地朴实无华,这是这部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然而,可悲的是到最后它也没有改变我一开始的成见。
首先,对于男主的发型真心打心底里不接受,虽然可以理解,但那个时时处处抹不掉的腮红又是什么鬼?
整部影片整体感觉确实很混乱,甚至在一开始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它要说什么,其次作为一部喜剧片,其喜剧效果确实不怎么样,虽然我很喜欢马丽的feel,但这个完全不能够使我对电影改观,脸脸挺可爱的,但是,最终结果是一样的。
另外,我比较好奇,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香港真的那么乱吗?
那些黑道上的事情真的可以如此这般吗?
还有反派的出现,感觉力度也不够,猝不及防地不够,暗棋更不用说,反正在我看来是一次不怎么样的喜剧。
没有过多见解,直截了当,刷新了我对烂片的认识,我看过最烂的电影没有之一。
会让你有一种后悔买票但又没法退的恶心感,想快进却找不到快进键的痛苦。
不知道导演编剧吃了什么东西会排出这种东西。
只希望更多的人不要浪费这份钱。
论剧情剧情是垃圾,说笑点,很抱歉,我全程是一脸尴尬看下来的。
这个片子唯一多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尿点。
出去上趟厕所不再回来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好的观影效果。
感觉这部片子就是对东北的一种侮辱。
除了几句蹩脚的东北话没有任何东北的元素,都是一些对东北的侮辱。
片名为东北往事但何为东北往事。
我感觉剧情放在任何其他地方不会有任何违和感。
那为什么叫东北往事?
香港往事、四川往事不一样吗?
总而言之对这个电影的评价就是两个字,超烂,希望看到我影评的网友们不要去电影院浪费这个钱
一开始看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东北往事”四个字让我想起的是孔二狗先生的《东北往事 黑道风云二十年》系列,虽然这二者毫无关系,但是单论这一点,已经给这部片子加了许多好感度了。
真正走进电影院,是陪妈妈一起,可能像九零后这样一代,想和父母一起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总是很难选到合适两代人一起观看的故事,当然,也因为妈妈其实有一点点喜欢贾乃亮,喜欢他没有什么偶像包袱的做派。
我承认,这个故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在这个故事的表现之下,东北和香港似乎都不是它真实的面目,东北人也不该被符号化地定义成是喜剧、搞笑的符号,这个故事的情节也显得有些单薄,不足以支撑起一部像模像样的电影,但是这个故事至少是有个美好结局的,可以让大家笑一笑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作为一部喜剧片,未尝不可。
我知道,我的这种观点或者说是评价标准,被很多人认为是国产电影之所以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因为观众太容易满足。
其实,如果只有我一个人的话,我可能不会因为这样已不仅仅一笑了之的电影而走进电影院,但是,当我一年只能够回家一个星期甚至更短的时间,只能陪家人看着一场电影的情况下,我觉得这真的够了。
国产电影需要批评,但也需要肯定,我们这一代人,本就该是见证国产电影成长的一代人。
个人觉得这部最多可以称之为视频 ,若称之为电影简直侮辱电影。
全程在侮辱观众智商 摸黑东北人 !
导演编剧你们跟东北有仇!
妈蛋 搞的全国人民都以为东北人像视频里演的那么煞笔!
且不说演技超级浮夸用力,你们这妆容太吓人了吧,广场舞大妈年会?
无情节,简直像若干小品老段子凑起来的!
全老梗,其中有个梗 我先去洗澡(洗枣) 我就问问你这个梗多少年了?
李小璐和她闺女是干啥的?
探班的啊......全程尴尬全程尿点全程无语!
你们如果好奇有多么烂就去看!
不过好奇害死猫 随便咯可以打0星吗?
好像没有 好吧认了哦 导演叫 郭大雷 。
问为啥雷人?
这回明白了
关于电影本身并不想多说什么,剧情差强人意,但这样用力过猛的表演也不容易,毕竟有几个地方确实还蛮逗的今天我想说的是是非观。
小时候对电影电视的期待就是一定要是大团圆结局的,主角一定是善良并且无所不能的,大概是那时候的电影千篇一律都是这样,又或者人性里最原始的是非观就是惩恶扬善:好人一定要有好报,坏人改过自新后也可以过上幸福生活,剩下那种不知悔改的落个悲惨的下场就好了。
这部电影里的就是这样,男主角是任何磨难下都不放弃正义的英雄,虽然长得也挫,平时邋遢又疯癫,但就是这样一个较正常人还不如的形象却能够因为正义成为英雄,最能迎合草根大众的英雄梦了。
一个说什么也不会改变自己正义初衷的主心骨,加上一群众志成城的甲乙丙丁,还有什么成不了的大事呢。
过程中有人会为了眼前的利益屈服,有人会迷失自我,但有什么关系,只要最终还是站在正义一方,就OK了。
这样简单的英雄主义和非黑即白的是非观也是挺好的,如果现实里真的可以这样的话。
但我在想,那些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的人,真的是说变好就会变好么,那些伤害过他人的人,也是说原谅就可以原谅么?
吴良从一开始就是坏的,只在最后确定将成为父亲了,才突然性情大变,成了个好人?
且最后成了个警察或者保安,和妻子未出生的孩子以及老人院的大家伙一起幸福的生活。
毕竟他有经历过上游的物质生活,这突然的落差接受得了么,况且若不是他,老人院不会发生这么多磨难,已经弃恶从善的他就不会觉得良心上过意不去?
总之我好像并不想让这个回头的浪子过得这么顺溜,或者说我根本不相信他就这么突然就浪子回头了……还有静茹,说实话这姑娘还挺漂亮,看着清纯的一姑娘,但怎么越看越像白莲花。
利用成立兵对自己的喜欢,又是要钱,又是诱导他同意签合同; 明知道吴良是坏的,要拆了老人院,还是贱兮兮的上了他的床。
就这样的姑娘也幸福地生活在老人院了,难道就是因为杨叔灵堂前的那一跪。
每个人心里对是非对错都有一杆称,对是非的处理也都有各自的处理方式。
或者电影里他们都是善良正直且宽容的,但现实里真正能做到这般不计前嫌应该还是偏理想化的。
孔子说要”以德报怨”,这是宽容,但真正做到宽容的有几人,除非他没有伤害到你真正在意的人或事。
你可以不宽容,这一点也不会妨碍你的善良和正义,毕竟是非在心里,只是对待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去年的电视剧《我们前半生》,虽然没有看,但是多少听说了一些,大体是女主被离婚,在闺蜜和闺蜜男票的帮助下成为了独立自主的新女性的故事,雷人的是,女主角最后和闺蜜的男人互生情愫,且不论那男人与闺蜜之间是有怎样曲折的故事。
但和闺蜜的男人在一起,这是万万使不得的吧。
这么公然挑战我的是非观,我也是服气的,但服气之余还是觉得不妥。
有时候我也会迷茫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种时候就要拿出你心里的那杆称了,这么多年教育下来,是非对错的观念还是有的。
大概也是去年,薛之谦的人设突然崩了……他是我少数有好感的明星之一,因之前看火星情报局,他说的一些话让我觉得他是个很有正义感,很善良的一个人,乐于帮助身边哪怕毫不相关的人。
出了这样的事之后,我不愿 相信是真的,说实话到现在也没整明白事情的真伪。
但不管事实真相如何,他曾说过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足以证明他知道哪些是对哪些是错……真真假假谁说得清,其实只要对事不对人,很多问题就简单了。
东北口音的搞笑片段中,人物出场,从一场婚礼开始引入男女主角,然后通过一个简单的矛盾——借钱,将人物关系以线性模式铺开,并营造基础矛盾,这一步来说,是在群体内部塑造矛盾,优点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架构性格迥异的人物群体,并且建立起最早期的矛盾关系,为结尾时候的人物转变制造前提条件,随着第一矛盾的解决,这一段落结束。
而这一段落的结束是依托于新的人物出场,也就是本片的反派角色。
人物塑造:人物塑造上也不是很成功,演员演技太过浮夸,用力过猛,还在一直强调自己是东北人如何如何,至于演的像不像东北人大家心里自然有杆秤。
我就想问一下导演,这个导的是啥片子啊,怎么能演出那么二的电影啊,影评我都没办法用语言表达了,都不知道他们在演点啥,就甜馨可爱。
我以为这部片子会很帅,很男子气概,结果真的呵呵哒,没话讲了,写不出了!
怎么办啊?
凑字数写影评了,哪个二百五规定影评不能少于140字的啊,反正就是劝小伙伴不要浪费钱,不要浪费这个经历去看,这个就是普通的视频加春晚加二人转。
醉了!你们这些拍电视剧的能别再侮辱我们中国广大观众的智商了吗?
能别来秀下限了吗?
看真人奥特曼都比这个过瘾,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我的观后感了。
我真心受不了了,中国观众也该抵制下这些垃圾剧片了,一直毒害着我们的精神世界,看电影电视本该是愉悦或者有感有味的,但国内拍的电影电视剧真心不干恭维,只有极为少之又少的剧片是用心对待,尊重观众的。
我作为一个影视爱好者实在忍不了这种了。
在这呼吁大家都别看不要买票,让这种垃圾影视作品没有市场,看以后谁还敢拍这种不把观众当回事的东西!
今天看了,本意想看看东北到底啥样,本人不是东北人,对东北的了解除了春晚,就是当年一部纪录片《铁西区》,大学同学里面有东北人,特实在,更想了解了解东北的故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片当然不是没故事,只是一样的毛病,叙事特别弱化。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全中国基本处于集体主义时期的尾巴,所以这个时期全中国上下都有一些共同的回忆点,比如基本还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内(私立和国际学校凤毛麟角,只有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以及一些省会城市有一些,基本还是南方居多),大家都父母双职工的比较多,私人经济开始冒头,做生意的人多了,以香港为主通过录像厅,磁带,向大陆广大地区进行的文化传播比较普遍,所以这一代人都会对香港电影有一定的了解和情怀,以及其他不累举了,所以打着青春怀旧的片子不论故事发生在哪,具有一些基本的元素,是会让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有集体回忆的,基本上带有录像厅,老式歌舞厅,游戏机厅等元素之类。
很多片子也用过了,所以对我而言可能就更加希望看到一些地域性特点,才会有些新鲜的东西,不过这个电影除了东北味的台词腔调,我确实对东北没有形成视觉上的印象。
故事节奏上还是有点断裂的。
电影小品化,段子化,电影的叙事呢?
角色脸谱化,段子手化,模板化,角色的塑造呢?
最印象深刻的角色是老丫头,出场时间不多,挺得劲的。
贾乃亮的节奏就是: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不好意思,是被打脸东北老丫头打的一套不是咏春胜似咏春的拳法难道是宫二小姐和叶先生学术交流后传下来的?
不是说打得不好看,这不是东北往事吗?
90年代东北就那么多人知道叶问是谁?
咏春是啥了?
北方武术高人多的去了,不会没啥本土国术流传的吧?
东北,我要看东北!
迷之老人院,你家老人院盖山头啊?
这是座山雕啊,还八大金刚啊!
院里就那几个小子,一个小女娃假上学,真卖酒,一个老女娃,天天介舞台上唱大曲,一个老男人摆摊卖小人书,一个红脸小青年天天跑场子做主持,一个小白脸天天练屁股,还有一个眼镜哥,打小去了香港学电影了吧。
请问老人谁照顾?
护工呢?
那四十多种病在身的老头不被气死也饿死,冻死了吧。
再看那老人院,那装潢,那摆设,哪都不像差人2万块钱,美术部门能不能做旧一点啊?
还扣像,扣得一脸夕阳红。
不是东北吗?
我要看的东北呢?
倒骑驴的段落,挺好玩的,小地主他媳妇咏春高手老丫头出场时间不长,打得挺不错,一看字幕,成家班的武指,还是有心的。
穿窗户那段挺逗。
其他,没有其他了。
致敬港片,开始那几个马仔粤语都说不标准?
致敬港片就是致敬砵兰街?
致敬黄赌毒?
香港一点好没见着,全是一些欺骗,奸诈,狠毒的?
香港招你惹你了?
香港在这个电影里的符号性咋那么不地道呢?
人是去了香港学坏的,坏人都是讲粤语的,一到香港还坐了个黑车,的士佬都是黑社会。
这不是毁香港吗?
吐槽归吐槽,我不会劝人不去电影院,没看过始终没有发言权的,地域性电影其实概念是不错的,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文化特色都很浓厚,比如香港电影代表的粤语文化,加上本身的特色,是一代人的回忆和感动,只是希望各位电影工作者加把劲,一味的致敬和模仿香港电影的桥段,并不能取得相应的高度,那个时代也过去了,咱好好讲讲这个时代自己家乡的故事不挺好的吗?
又是国产喜剧的一部渣片,先说故事情节就不严谨,感觉就是东拼西凑的。
再说人物表演,根本就没有笑点,这个搞笑表演的很硬,说是笑点,但是根本逗不了观众笑。
两个字来形容它,庸俗,俗套,特别是演员嗨邀请了著名明星贾乃亮,所以说这部电影借助的明星效应,而自身真的没啥看点。
其实真的要弄一部好电影不应该只知道邀请明星入戏,主要是要有适合这部电影的人物
很差 其实买票时候发现没人买就不应该去看了
所以钉子户可以打过黑帮,一部真正属于广大基层人民的电影。
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可能在我这里星级在三星到四星之间,但身为一个东北人,我就是要四星嘻嘻嘻
主线剧情还是能看得清的,无非是天朝棚改起源那点事儿。全是套路的笑料,浮夸的演技,还有悄显漏洞的段落,以及强行happy ending 的结局,都使得这部喜剧只能给个及格。but,贾乃亮有些段落还是挺触动我的,毕竟屌丝总会相惜,根本没法逆袭。等分数回到6分,我就给三星
又东北又香港的 破电影 四分给贾乃亮
再烂的片在无聊的时候看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儿,前提是别去影院。
国产电影要都这样的话那就没啥前途了。
本来想给四星,考完别人的评论我给五星。功夫瑜伽明明更烂,却因为成龙被原谅,超级不平衡!喜剧电影也一定要高雅么?东北气息很浓厚,我可能太低俗了,在影院乐成智障。
我觉得还满好看的
本身是部比较垃圾的作品,没有诚意,感觉贾乃亮的表演还可以,总体两星,但是今天对我有特殊的意义,你也算一部幸运的电影,嘿嘿,加三星,五星
给一星已经是给面子了,给两星的疑似水军,三星及以上绝壁是水军。贾乃亮跟尼玛煞笔一样,好想打死他。导演叫什么郭大雷呀,应该叫郭巨雷。
作為一個在香港生活的東北人。東北人不是這樣的。。。香港人也不是那樣的。。。
混淆时代,表演浮夸,自娱自乐自黑的东北闹剧,离了东三省估计一个笑点都Get不到。贺岁档么,花钱一笑。而且用那么多的非东北籍演员略尴尬,一口广东味的菜老板,蜜汁尴尬。
带着夏洛的期待看的,结果被雷的外焦里嫩。别再黑我们大东北了,大东北不是这样的。
2 B们
还可以吧,就是有点烂尾
有一点点尴尬
无脑电影,但是挺搞笑的
糟糕的剧本摊上糟糕的演员……两位观众包场已经说明了一切
虽说有马丽等众多喜剧演员撑场面,但是也避免不了笑点的尴尬,整场完全get不到笑点在哪里,有点硬挤出来的笑点。只能说贾乃亮真不适合演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