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Cage主演看的。
虽然Cage近年来烂片不断,但从演技来说,Cage是交足功课的。
他是好莱坞里为数不多的既能演好人又能演坏人的演员。
所以基本上Cage近年来的烂片我都看了,悲剧。
看Cage的片就像寻宝,九次烂片换来一次好的,那种期待与中奖的心态,嘿嘿,有经验的人才懂。
小李子就不同了,基本上没烂片,这种寻宝的快乐就没有了,好吧,我承认我有点自虐。
讲回本片,总体还行,但亮点不多,槽点还不少。
按照豆瓣群体的审美观点,我觉得最终评分会在5-7之间。
看完整片,最大的感受就是:出来混,终要还。
以下含剧透,慎入。
================华丽的分割线==============================================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名字太长,下称小印号,没有不尊敬之意),运载两枚原子弹(原料及部件)到菲律宾的提尼安岛。
由于任务高度机密,因此需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所以,美国海军决定不派护航,让小印号独自上路,而最悲催的是小印号是艘巡洋舰,火力注重对舰对空,没有反潜能力,这就为日后悲剧埋下伏笔。
而Cage扮演小印号的船长Charles B. McVay。
去程时给日本伊-58潜艇盯上了,伊-58发射了人鱼雷(相等于迷你潜艇装炸药),人鱼雷与传统鱼雷的区别在于传统鱼雷发射出去就控制不了,但人鱼雷由于有人在控制,所以可以中途转向追踪目标,当然,里面的人就有去无回了,人鱼雷号称海里的神风战机,小日本独创。
不过,小印号运气好,没中。
于是,任务顺利完成,促成了广岛原爆和长崎原爆,导致二战结束。
于是,出来混,终要还的定律要发挥作用了。
因为小印号促成了原爆夺人命无数(其中包括很多平民),间接杀戮太多,所以死神决定要收走小印号了。
小印号完成任务后海军要它去莱特湾,准备参与冲绳的战役。
途中,又撞上老对头伊-58,而且这次又是单独上路,没有反潜护卫舰。
于是,伊-58尾随在后,等到海上起雾时发射了鱼雷,这次伊-58没有缺德发射没人性的人鱼雷,只是发射了普通鱼雷,将小印号击沉。
=========此后剧情发展成大白鲨杀人事件========================================小印号1,197名船员中,爆炸沉没过程约300人当场领了便当,剩下800多人,在海上漂流了5天,最后只有317人获救,其余500多人喂了鲨鱼,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灾难。
电影到了这里就着重描写鲨鱼杀人了。
你会看到大白鲨里常有的桥段,甚至连鲨鱼主角也是用了大白鲨,导演,你也真是缺了点诚意。
各种老桥段,拼命抄袭啊,例如:鲨鱼撞翻救生艇啃人啊;大兵哥向海面呕吐时大白鲨冲上来啃头啊;鲨鱼咬住人脚要拖人下水啊,艇上的人抓住受害者的手啊各种煽情飙泪啊。
当然,估计鲨鱼咬人就这三板斧了。
这部分占了三分一时间吧。
最后,飞机发现了船员,召唤多艘军舰来救起他们,包括Cage船长。
据事后生还者回忆,当时大约来了120条鲨鱼来啃他们。
啃了五天,500多条人命。
粗略计算,平均每条鲨鱼一天啃一人,这样判断,鲨鱼大哥们也不是滥杀滥啃,相当节制。
其实相比起海鱼,海豹等海洋生物来说,人类对于鲨鱼来说就是排骨餐,肉不多,不是最佳食品,不过因为船员们都无处可逃,所以啃起来比较方便而已。
===========此后剧情发展成美国冤案============================================由于死人太多了,所以美军要找人出来背锅,战后对Cage进行了军事审判。
审判中要入Cage两条罪,一,Cage没有及时通知船员弃船,但这条给船员们反驳了;另外一条罪就比较难搞了,指控Cage当时没有使用Z型行驶,导致中了鱼雷,属于专业失误。
当时Cage的判断是,因为日军发明了人鱼雷,所以Z型行驶也没用。
但最要命的是出庭作证的伊-58船长桥本以行中佐说只是发射了普通鱼雷,所以Cage就成了背锅侠了,但Cage私下问了桥本,如果当时Z型行驶能否避免中弹,但桥本断定不行,因为距离太近而且桥本一口气发射了6枚鱼雷。
所以说Cage的专业失误导致小银号沉没完全是政治冤案。
但普通国民包括遇害者家属没有这样的专业判断,所以恨Cage入骨,每天都打电话给Cage咒骂他,最后悲剧发生,当Cage老婆死后,Cage无法再独自承受这些,开枪自杀了。
直到半个世纪后,克林顿总统才给Cage平反。
==========================================================================如果对小印号的历史感兴趣,请自行度娘。
总的来说,本片还行,可以一看,但不属于推荐的精品电影。
俩颗原子弹竟然还有这样一段送快递的故事,也是第一次知道。
假如;假如这艘快递船在发生人类史上最为惨绝人寰的人事之前沉掉,未来会发生什么?
不过这样的假如并没有真正发生。
并且这场意外明可以避免。
美帝我觉得一直存在着很大问题。
既想干坏事,又想不让人知道那是他干的坏事。
怎么那么矛盾呢。
比如中东战事。
明着抢石油控制权,说成为了解放中东。
明着报911的仇,明着打击报复,把中东小国干翻在地。
造成地区动乱。
让他的欧洲朋友为解决难民问题埋单,也是可以的。
这种原本被归类为机密的事件一件件浮出水面,让我从更多角度,更多元的了解战争,也是由于发生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几次巨大人类军事变动,让我们分外珍惜和平的现在。
和平时代下也并非和平,已经快要遗忘疫情前的日子,在不断加深的全球疫情影响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出它的阴影了。
而美国的阴暗依然在不断滋长。
从未有过对西方世界整体的感到厌恶,直至新冠疫情,让更多人认清了伪善下的真相。
一想到竟然有上百条鲨鱼围着你打转,还是好几天。
我擦,要我,肯定尿湿了一裤子。
好在,是在海里,估计大家都差不多。
如果你是一个不喜欢历史的孩子,那么你不要看此片!尊重历史事件是历史片的基本原则。
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惊悚片灾难片,你不要看此片!泰坦尼克号这种类型桥段并不是这部电影的特点。
如果你只是想要看一部冒险片,你不要看此片!大白鲨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凸显在危机四伏的大海上,人与人之间真实性情的流露。
这是一部历史片,如果你是想看小说类虚构故事就不要看了,一个军官带着上千名船员为轰炸日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可悲的是军官还被军事法庭误判,军官最后的自杀绝对不是因为军事法庭的判决,而是因为死去的众多的好兄弟,自我内心的谴责!
尼古拉斯凯奇的演技为这部电影增色,这部电影的目的是为了歌颂那些英雄,奋战在前线的英雄.以下有部分剧透!-此片还揭露了人性,两架美军飞机的机长在发现生还者的时候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一个毅然决然的违抗命令决定水上降落来搭救落水者,另一个怕被日军攻击而反航。
当日本人把军舰击沉之后,曾经有一段对话,"没有去救生还者么?""没有,他们是敌人""但他们也是人"落水后的美国兵也有了各自的选择,尼古拉斯作为老大,展现了一个军官应有的气魄,为每个下属着想,尽量让大家生还!在救援飞机来了之后也要求机长先救下属.船员.一句" I'm OK" 显示出了军官的光辉形象!返回美国后,美军高官的私下对话也深深的讽刺了这些高官,一句找个代罪羔羊让媒体舆论都对准了尼古拉斯。
而另一个美国人,在大家被鲨鱼追逐吞吃的时候,明确说明并放弃了伤者和流血的船员!人性是自私的,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是否反省过自己??为了不做更多的剧透,我就不一一叙述了--尼古拉斯凯奇是看片的原因,看完之后,此片并没有让我失望,凯奇的演技是本片的一大亮点,日本军官的面部表情也是满满的演技,审判后,和日本人的对话中,凯奇忧郁悲伤的眼神和泪光已经显示出他的自杀倾向,很多人问为什么他要自杀,其实很简单,他把船员的死亡都归咎于自己,作为一个军官,他认为自己要对直接下属负责,自杀是他对死者家属谢罪!在大多数人心中,军事法庭的裁决并不公正,然而军官内心深处对自己进行了审判和自我裁决.做军官和下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军官要对下属负责,有时候下属的命运就掌握在军官手里,纵观整个历史,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军官运送的原子弹为后来的战争成功奠定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战争英雄!
作为美国海军波特兰级巡洋舰的二号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型巡洋舰(以下简称“印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1945年7月15日,“印地”接到一项绝密命令——运送原子弹装配所需的零组件及核燃料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提尼安岛(又名天宁岛),正是这些材料组装成了后来投放在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
在将货物送到提尼安后,“印地”又前往关岛,随后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启程前往莱特湾,却在中途(7月30日)遭遇日本帝国海军伊-58号潜水艇的袭击,船上1196名美军官兵仅有317名生还,有超过800人丧生,这是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灾难。
正是因为原子弹的打击,才迫使日本政府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然而为了平息媒体与公众对于的沉船事故的怒火,“印地”的舰长查尔斯•麦克维(Charles B. McVay)成了美国海军高层应对公众压力的“替罪羊”,他被美国军方以“没有下令舰只蛇形前进从而导致舰只被击中”为由送上军事法庭,最终在1968年含冤自杀。
直到2000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才宣布赦免麦克维船长的所有控告,使其沉冤得雪。
电影《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勇者无惧》正是改编自这段真实的历史,为我们揭开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由美国总统全权指挥的自杀式绝密任务 电影开编展现的是发生在1945年3月31日的冲绳岛海战的情境,在这场海战中,一架日本战斗机在25英尺高空上向“印地”投下炸弹并撞上了主甲板左后部。
撞击没有给军舰造成严重损伤,但是那枚炸弹却穿过舰底在水中爆炸,导致舱室进水,9名舰员阵亡。
尽管如此,这艘巡洋舰还是依靠自己的动力横渡太平洋返回了梅尔岛海军船厂进行修理。
正是在这里,“印地”接到了由美国总统杜鲁门下达并全权指挥的运送原子弹装配所需的铀和主要配件前往提尼安岛的绝密任务。
这项命令的危险之处在于,由于高度机密,为了保证隐秘而快速,美国海军决定不派护航,“印地”只能依靠自身快速的移动穿过日本潜艇出没的海域,最致命的是作为一艘巡洋舰,“印地”的火力注重对舰和对空,反潜能力差,根本无法抵御潜艇的进攻。
又由于“印地”执行的是绝密任务,它的名字不会出现在到达和离港舰只的名单中,这也使后来的搜救工作不能及时展开,这些都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菲律宾海上的沉船悲剧 “印地”于7月15日从旧金山出发,19日抵达珍珠港,26日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将那批绝密货物送到目的地提尼安岛,这次航行创下了在10天内航行5000英里的纪录。
随后“印地”又前往关岛,在7月28日,再次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赶赴莱特湾。
在“印地”出发前的24日,一艘护卫驱逐舰昂德希尔号(USS Underhill)刚在他们将要经过的航道上被日本潜艇击沉,美军的ULTRA密码破译系统截获的重要情报也显示一艘日本潜艇(后来证实就是击沉“印地”的伊-58号潜艇)正在关岛至莱特航线附近活动,但军方并没有把这些重要情况通知麦克维。
当时 “印地”以17节的速度航行,舰上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们在两天后就遇上了日军的潜艇。
7月30日凌晨,一艘日本潜艇发现了他们的踪迹,这正是日本伊-58号大型潜水艇,“印地”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它的目标。
电影着重介绍了日军潜艇上装配的一种新型鱼雷——回天鱼雷(Kaiten),这是一种由人手直接操舵的鱼雷,是日本海军于大战最后期的特攻作战中使用的自杀式兵器。
这种鱼雷就像水中的神风自杀战斗机,鱼雷内部可装载1名乘员,乘员可由小型潜望镜确认敌舰的位置并操纵鱼雷攻击目标,目的为增加对敌舰的命中率。
原本美军巡洋舰速度比日军潜艇快,躲过日军鱼雷攻击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Z字形(也叫蛇形)航行,但因为回天鱼雷在发射之后仍然能够改变行进方向,巡洋舰无法躲过回天鱼雷的攻击。
为了防备日军潜艇鱼雷的攻击,麦克维原本按照常规采取Z字形航线,但因为对回天鱼雷的顾忌,在航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遇到迷雾而难以辨识方向,麦克维遂下令取消Z字形航线全速前进。
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使“印地”及其舰员陷入了极端危险的境地,也是他日后倍受指责的主因。
7月30日凌晨0点14分,在日本伊-58号潜艇上的艇长桥本森千宣的命令下,伊-58号射出的第一枚鱼雷准确命中“印地”的右舷,伴随着一声声巨响,一共有六枚鱼雷准确命中“印地”船身,舰上火光熊熊,只经过短短12分钟,“印地”便在菲律宾海上沉没了。
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四昼夜 电影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重现“印地”沉船之后,舰上落水的官兵在菲律宾海上等待救援的那四个昼夜。
在“印地”被鱼雷击中翻覆之时,全舰1196名官兵中有294人阵亡并随船沉入海底,902人生还,而他们的食物仅能维持2天。
在沉船前“印地”总共发出三个“SOS”求救信号,美军高层还成功截获了伊-58号潜艇发出的他们击沉“印地”的电文,但这些都被高层忽视,海军没有因此展开救援工作。
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这902名幸存者不得不在接下来的近4天里面对日晒、脱水、盐水浸蚀和嗜血成性的成群鲨鱼,在狂风巨浪中挣扎求生。
由于爆炸致使部分水兵带伤落水,他们身上的血腥味引来了附近的鲨鱼群,在这4天里有数百条鲨鱼时刻围着他们打转。
从沉船中幸存下来的官兵成了鲨鱼的食物,海面上惨叫声不绝,鲜血染红了海水。
除了麦克维舰长,电影里也刻画了船上其他人物的故事。
因为受伤得不到医治,至死都未能与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见面的大副麦克沃特;爱上同一个女孩的麦克•德安东尼欧和布莱恩•史密斯威克;一时起意偷了麦克的钻戒,最后良心发现将钻戒交给布莱恩的阿尔文;自负却不得人心的斯坦迪逊中尉;因为打架一同被关禁闭,最后成了生死之交的加里森和康纳;因为船员们服务而疲劳过度而死的托马斯•康威牧师,众多的人物丰富了电影,但也削弱了主线故事,使电影故事的推进变得缓慢,这跟导演的功力有关,也是电影没能获得较高评价的原因。
直到8月2日星期二的上午11时,在海上漂浮四个昼夜的幸存官兵才被在菲律宾海上例行反潜巡逻任务的美国海军PV1侦察轰炸机发现。
下午3点30分,美国海军中尉亚德里安•马克思驾驶一架水上飞机到达现场,他把船员从从水里拖出来放到飞机上等待救援舰只的到来。
包括塞西尔号(APA-96)在内的由7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很快到达了现场,他们一同救起了321名幸存者,其中有4人在送往医院不久后死亡,仅剩下317人生还。
美国海军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和最大的冤案 美国海军把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沉没的消息掩盖了两个星期,直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战争结束之后才对外公开。
为了平息众怒,海军高层将沉船身故的责任归罪于舰长查尔斯•麦克维的错误指挥,他们以“导致舰只沉没”的罪名将其送上军事法庭。
麦克维也成了二战中因战舰沉没而接受军事法庭审讯的唯一一位舰长。
审判在1945年12月开始,麦克维面临两项指控:一是没能及时下达弃舰命令;二是没有遵守命令采用Z字形航线而导致军舰处于危险之中。
对于第一项指控,调查员发现在“印地”被击中后,舰上的通讯瘫痪导致了无法通过广播告知船员弃舰,因此法庭认为麦克维“未能及时下达弃舰命令”的指控不成立。
1945年12月10日,此时已是战俘的日本伊-58潜水艇的艇长桥本森千宣被传唤到华盛顿作证。
对于第二项指控,麦克维承认自己对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沉没负有完全责任,但他指出没有遵守命令采用Z字形航线是因为这种规避鱼雷的行进方式对日军的回天鱼雷不起作用,而且当天晚上遇到迷雾,他当时认为应该尽快通过迷雾区,在雾散之后,再采取Z字型航行。
然而桥本森千宣却证实击中“印地”的是六枚普通鱼雷,只是他认为当时双方的距离太近,“印地” 即使采取Z字形航行,也无法避开鱼雷的袭击。
最终法庭裁定,因为没有下令采取Z字型航行而置船舰于危险境地,麦克维被判有罪。
舰长的自杀和迟来的昭雪 军事法庭给了麦克维较轻的处罚,推迟了他的晋升。
这一事件使他的海军生涯蒙上了污点,他被迫在1949年6月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
因为这一审判结果,麦克维无法得到那些死难水兵亲属的原谅。
退役在家的他不停的接到打来辱骂他的电话,收到充满怨恨言语的信件,这些对他的指责让他无法自拔。
在他的妻子路易丝因肺癌去世之后,他终于因为无法独自面对外界的压力,在1968年11月6日换上他的海军制服,走到他位于康涅狄格的寓所前门廊,用一支手枪饮弹自尽。
多年来幸存的船员和麦克维的支持者一直都在谋求为麦克维恢复名誉。
他们找到了一些能够支持作为舰长麦克维有权不采取Z字形航线说法的证明文件;他们又找到另外一些证据表明海军方面在得知“印地”航行的海域上有一艘日本潜艇的情况下,未将这一消息及时通报麦克维,且忽视了“印地”倾覆前发出的三通求救信号。
但是这些努力都未能得到回应,事情一直没有进展。
电影中没有提到的是住在佛罗里达州的7年级学生亨特•斯科特(Hunter Scott)。
在1997年,他在看了电影《大白鲨》之后,对电影中提到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舰员的悲惨经历产生了兴趣,决心利用学校布置的社会调研的机会寻访“印地”悲剧的真相,于是他走访当年“印地”的幸存者,对沉船事故展开新的调查。
此时桥本森千宣也加入到幸存者队伍,亨特的调查活动最终被制作成了专题片在电视上播放,这些调查结果让公众对“印地”的悲剧有了新的认识。
2000年,美国国会终于批准了为麦克维昭雪的议案,这项议案经当时的总统克林顿签署后即时生效。
2001年7月,美国海军将一份免除麦克维责任的文件添加到海军档案中,为这一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冤案划上句号。
电影的幕后和评价 早在1991年,电视电影《鲨鱼的使命: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传奇故事》就已经重现过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故事,这部新片是这个海难故事首次被搬上银幕。
男主角尼古拉斯•凯奇近年戏路坎坷,接拍的多数电影都未能获得理想的票房和评价。
此次接拍本片,其实对于传奇人物查尔斯•麦克维舰长的塑造是非常到位的。
作为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舰长,麦克维的身份和处境相当复杂,一方面正是他的船舰为美军带去后来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核弹;另一方面他又是沉船事故的受害者和责任人,因此扮演这一复杂人物,对演员的演技要求非常高。
尼古拉斯•凯奇很符合麦克维舰长的气质,因此他能将这一形象拿捏得恰到好处。
电影的缺点在于支线故事过多,杂七杂八的加入了一段兄弟三角情、一段黑人和白人水兵的矛盾、一个未见过儿子一面的父亲、一个自负的中尉、一个小偷等等可有可无的情节,其中麦克•德安东尼欧、布莱恩•史密斯威克二人和富家女克莱拉的三角恋故事更是显得喧宾夺主,严重拖沓了主线故事,使电影整体沉闷乏味和摇摆不定。
在众多二战电影之中,本片应该算是中等水平的作品。
热血丹心(微信号:goodman309)2017.2.12
https://www.douban.com/note/591594983/麦克维的父亲是一战时的美国海军上将,他本人则是第二代海军学院毕业生,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
他说,“我负责指挥全舰,我要对它的命运负责。
”在聆讯中他说,“我知道自己无法推卸自己的指挥责任。
”最终陪审团给了麦克维较轻的处罚:他没有像许多人预想的那样被降职,只是推迟了晋升。
经过仔细权衡,所有那些没有及时汇报“印地”未能按时抵达莱特湾的人员全都被免于起诉。
虽然麦克维受到的处分并不算重,然而这一事件却给他的海军生涯蒙上了污点,鉴于巨大的外部压力,他被迫于1949年6月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
他不停的收到死难水兵的亲属的那些充满怨恨言语的信件,外界对他的指责让他无法自拔。
在他的妻子因肺癌去世后,他更是孑然一身,精神萎靡。
1968年11月6日,麦克维选择了特殊的方式来结束这些痛苦——他换上了笔挺的海军制服,走到他位于康涅狄格的寓所前门廊,把一支手枪的枪管放入口里扣下了扳机!
一切似乎都结束了。
当这则消息出现在报纸头条上时,社会上再度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认为麦克维难辞其咎,他所受的审判是公正的,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完全没有过错。
事实上“印地”事件的余波并未平息。
多年以来,麦克维的儿子、当年的船员以及其他麦克维的支持者一直在谋求为他恢复名誉。
76岁的幸存者吉尔斯·麦考伊(Giles McCoy)说,早在1960年“印地”幸存者的第一次聚会上,他就对麦克维表露过争取撤销对其指控的想法,但是麦克维告诉他不要这么做。
四年后,麦克维同意了这种想法,但他怀疑海军不会批准。
这些支持者们提供的某些文件显示作为舰长的麦克维有权不采取Z字形航线。
另外一些证据表明,海军方面早就知道“印地”航行的海域上有一艘日本潜艇,但是他们并未将这一消息及时通报麦克维。
而且,有些材料表明,就在军舰倾覆前,无线电操作员发出了求救信号,但是不知究竟为什么,这则信号不是没有收到就是没有引起注意。
有些幸存者后来宣称“印地”已经发出了信号但是海军的官僚们却漠然置之。
1995年8月2日,“印地”的悲剧结束50周年之际,美国在印第安纳波利斯郊外运河沿岸举行隆重活动纪念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当时尚在人世的127名“印地”幸存者中,有107人出席了这次活动。
但此时他们的舰长仍然未能获得昭雪。
2022.11.30
1991年美国根据同一事件拍摄过一部电视电影《虎鲨行动》,剧情简介最后一句话“这是太平洋大战中十分悲壮的真实故事。
其实用“悲惨”来形容更贴切,全舰1196名官兵中大约300名随舰沉没的官兵是战死疆场,死的悲壮;其余在等待救援的时候面临着日晒、脱水、盐水浸蚀和鲨鱼攻击。
最终只有317名被救,他们是冤死战场,只能说是悲惨。
有人说电影开篇那段爱情戏没有必要加。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后还让人心心念念不忘的故事情节恰恰包括这个桥段,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后会想假如没有这场悲剧,迈克和克拉拉会咋样幸福……,所以这段爱情戏还是很有必要的,悲欢离合正是电影艺术的主旋律和魅力实在,怎么可以没有。
布莱恩史密斯威克是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上的水兵,他是个性格内向的小伙子,而且思想传统,观念保守,他的好友来自纽约的迈克·德安东尼奥和他截然相反,性格开朗,思想开放,信奉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他对威克暗恋巴泽莫尔法官的女儿克拉拉,却迟迟没有去约她出来过,想等得到晋升证明自己后再表白这一老套的做法表示完全不可理解“什么?
没有晋升她就不会喜欢你了?
”
迈克是个讨人喜欢的小伙子,他的舞跳的极棒,人又风趣,居然敢教舞蹈社团的女孩们来自纽约近来最火的舞蹈,一下子成为姑娘们竞相追逐的中心,就连克拉拉也忍不住很投入的和他热舞一段,尽管迈克只是穿了一身普通的水兵服,但他潇洒帅气的舞姿竟让她一时心猿意马,没有回过神来,而威克只是在一旁默默的看着。
接下来三个月,他们俩人频频约会,从三个月,迈克就准备当着法官夫妇的面向克拉拉求婚,神速的让人咂舌。
结局可想而知,法官拒绝了迈克,伤了自尊的迈克冲动和人打了一架,结果把准备好的戒指给弄丢了,失去了最后表白的机会。
一艘受美国总统亲自指挥的军舰,单独远涉重洋,经过日本潜艇肆虐的地区,去执行“能拯救数百万美国人生命”的重要任务,竟没有护航舰的保护,这事咋听都不靠谱。
更不靠谱的是,军舰返航途中被日本潜艇击沉好几天竟然没有人知道,不是说好是美国总统亲自指挥的军舰吗,咋跟无人认领的弃儿样?
所以说,这就是几个华府高官政客密谋策划出来的,涉及杜鲁门总统任期结束前的一次冒险行动。
也是整个事件最悲惨结局的罪魁祸首和根源。
可怜的军人们,为此遭受非人的痛苦和折磨,付出巨大的代价,大部分人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和宝贵生命,无辜成为政治牺牲品。
知道了事实真相的查理上校无颜面对他的部下,心里崩溃,只有以自杀来谢罪。
而那些始作俑者的政客们,渎职和失职的高官们高枕无忧,这也是整个事件最可悲之处。
刚看的战争电影,凯奇主演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特效不咋地,但这部电影像《钢锯岭》一样由真实历史改编而来,展现的战争的残酷,1000多号人,沉没时挂了300多,然后毫无希望的5天大洋漂流,大多数人作了鲨鱼的美餐,血淋淋的残酷,最终只有300多捡了条命。
片中还是美化了舰长,演的得好像印第安号被击沉是其悲情宿命一样。
但事实而论,他没做z字航行来规避潜艇,确实是个大错,这也是典型的“不怕一万怕万一”的真实写照吧!
同样是违抗军纪,那个水上飞机驾驶员就很值得钦佩,虽然他违抗上司的命令去冒险降落救援落难者,万一出了什么事自然是再责难逃。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有些东西,比如对生命的尊重和重视,更是普世的价值和底线,可以把那些官僚的规则当做shit。
二战美军印第安纳波里号,运送原子弹那艘被日本潜艇击沉的巡洋舰 它负责运送后来轰炸日本的原子弹,返程被日本潜艇击沉,一千多人落水,其中七八百人被鲨鱼吃掉。
在把货物卸到西太平洋的提尼安岛之后,这艘巡洋舰继续驶往关岛。
从那里,它穿过菲律宾海,前往海军在菲律宾群岛上建造的基地莱特。
但它未到达那里,这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海上灾难。
尽管这艘巡洋舰没有潜艇探测装备,舰长查尔斯.巴特勒.麦克沃伊提出的让驱逐舰护送的要求仍遭到拒绝。
上头告诉他,敌人潜艇实际上不会在沿途对巡洋舰构成威胁。
为了以防万一,上司下令他根据可见度和天气按自己的意愿让巡洋舰成之字形曲折前行。
7月29日深夜,天空云层密布,站在舰上一端几乎看不到另一端。
巡洋舰停止成之字形前进。
在上床睡觉之前,麦克沃伊留下话来,如果天气好转,就恢复曲折前行。
午夜时分,云层突然散开,月亮探出头来。
就在这一时刻,日本为数不多的仍在行动的潜艇之一1-58露出水面,发现了巡洋舰的位置。
潜艇共发射了6枚鱼雷。
第一枚炸掉了巡洋舰的舰首,第二枚猛地蹿入它的火药库和油箱。
仅仅过了12分钟,巡洋舰就下沉了。
在这狂乱的十几分钟内,船员至少发出了三条SOS求救信号。
大约300人与舰同沉。
还有大约900人——其中许多赤身裸体或者仅穿着内衣内裤——设法穿上救生衣,跳进大海。
包括舰长麦克沃伊在内的其他人上了几艘橡皮艇。
到了早上,他们满心以为自己将马上获救。
但一天过去了,然后是第二天,第三天。
他们的木棉救生衣使他们能在海上漂流48小时。
他们必须把下颚抬高,以便保持呼吸。
毒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照在他们被石油和盐水侵蚀而溃烂的脸上。
由于四周都是海水,他们没有水喝。
鲨鱼在周围出没,鳍若隐若现,尖叫声不绝于耳。
到一场大规模的营救行动结束时,近1/4船员——317人——幸存下来。
美国海军在日本投降的同一天宣布“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失事沉没,这条消息没有成为标题新闻。
但传媒开始提出疑问。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海军的回答是把舰长麦克沃伊送上军事法庭。
他的罪名是在这个国家参战期间使这艘巡洋舰“承冒风险”。
为什么所有船员在海洋中求救无门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
到这个时候,整件事似乎已经了结。
但这个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1958年,美联社编辑理查得.纽科姆写了一部关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灾难以及接下来麦克沃伊在军事法庭接受审判的畅销书,题为《弃船!
》。
哈泼-柯林斯出版公司明年元月将出版它的修订本。
幸存者经受了如此难以言表的苦难煎熬,以至于他们不愿把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告诉他们的家人和朋友,甚至不愿与其他生还者共同追忆。
但纽科姆却得到了第一手资料,这基本上是因为他本人曾是海军记者。
他的著作的出版对这些人来说是一种解脱,并导致他们在1960年第一次重新聚首。
这艘巡洋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员贾尔斯.麦科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在那本书出版之后才有了聚会的念头的。
” 船员约翰.布拉德现在可以畅所欲言了。
他回忆道:“有人大叫道:‘鲨鱼!
’我们看见了鲨鱼鳍在朝我们逼近……我亲眼看见有个人掉了队,被鲨鱼咬死了。
”
1.向上帝祈祷竟然这么管用,还是即时的!?
2.坏运气的堆砌:船身中两弹+弃船后被鲨鱼包围+差点被自己人扔炸弹💣炸死……但日军潜艇咋没有完整滴实施围尸打援嘞?
眼神不好?
战争的恻隐之心?
搞什么事情嘛……满心期待是《萨利机长》的海上版,其实是狗屎3.被遗忘被抛弃的爱国者们:太太太没有悲壮悲恸的气氛,不能光是船长您自杀就完事了,怎么滴也是“每天在白宫前举蜡烛的老兵”的套路阿
本片属于翻拍片,因为相同题材的内容在1990年就以《虎鲨行动》的名字拍摄过。
说实话,如果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话,最好去看《虎鲨行动》,这部影片才是真实的还原了印第安纳波利斯的这段悲剧历程。
本片属于地地道道的烂片,完全是将这个题材浪费了,期待由小罗伯特.唐尼担任制片人的另一部相同题材电影。
这部哦,败笔都在特效和道具上了!
取舍之间做出抉择,在没有受到攻击前平安无事。被打破了这一切的人性本能就浮出水面。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样的一刻时候,面对跟自己息息相关的时候做出的每一件事都会改变很多事情。世态炎凉都是常有的事情,世事无常,世事难料
神奇的事,我刚看了《大白鲨》,里面的船长提到他曾是印第安纳波里斯号一员,我才知道这个故事,然后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部电影。
2022-07-20/追追剧 真实3.5/该舰于1945年7月在南太平洋被日本潜艇鱼雷击沉,舰上载有两枚原子弹。 全舰1196名官兵有大约300名随舰沉没,其余的在等待救援的时候面临着日晒、脱水、盐水浸蚀和鲨鱼攻击。只有317名被救,舰长被送上军事法庭,半个世纪后才被平反。1968年舰长自杀。
不好看,特效烂,除了是真实事件加点分以外没啥亮点。凯奇一如既往的无底线。
作为电影来说拍的真的很一般,但作为真人真事,尤其是两个敌对方的舰长战后彼此面对面的谈话,真的很感人~
战争残酷。
不是战争片,而是一部纪录片,或者说灾难片,稍有点闷。最后2个舰长的对话,让人感动。
不烂!
特效能反应一部片子的诚意,凯奇大叔真是烂片接到底,白白浪费一个好故事,不谈电影,只说记住这段历史!军人的职责是服从,猜到是原子弹还是运到目的地,二战结束但死伤无数平民;在海上漂的那五天太悲剧,绝望至死太折磨人;船长人生的后半段更绝望吧,至死都没有收到世界的澄清,老婆死后的自杀太虐
很早就了解到的一个真实故事,这部片子无论是剧本还是主题都原本可以成为美式主旋律的经典之作,可惜凯奇的烂片光环让他失分不少,因为是小成本,特效仿佛是90年代水平,场面也不够大气,甚至连群众演员都没凑够人数,无法突出灾难的悲剧性。不过算是凯奇近几年来拍的比较正常的电影了,结尾略煽情。
人性比战争更可怕
特效比较渣,表演可以的
这是电视电影吧…这特效,小时候恐龙纪录片的水花都比这个真(因为就是真的)
不行
埋头苦干拍烂片
鲨鱼比动物世界还多.....
我觉得片子很好。不要捆绑凯奇演的就是烂片。本想看一半就睡觉,结果一直吸引我看完了。凯奇和日军官含泪互敬军礼,很打动我,其实都是失败的旗子。
代入感做的不到位,无法调动观众情绪,很一般
一般般的电影,没啥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