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里有很多意外。
意外地离家出走,意外地遇上了和母亲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意外地被父母找到,意外地“杀人”,意外地唯一一次敲门,意外地“5年再见”...很特别的人生,很偏执的男孩,很好听的音乐,很漂亮的男孩。
是应该记住的电影。
我想,看电影的心得是和自己的心情紧密联系的,所以有些人能看的哭哭笑笑,有些人看的莫名其妙,有些人,比如我,只看到了愤怒。
当然,最后可爱hal的笑容十分的迷人,他的嘴角上翘,厚薄得体的嘴唇让人很有咬一咬,舔一舔的冲动,哦,这是题外话。
为什么会有恨呢,其实根源在于愤怒,为什么愤怒会变大呢,因为时间过去,愤怒的思想并没有消失。
其实恨别人是比恨自己更容易的,因为那种恨的理由非常好找,还容易被冠上道貌岸然,光明正大,冠冕堂皇的理由,什么为了正义,为了道德,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自由的解放,所以恨别人恨到想杀了别人,这也绝对好过恨自己还要卑微地活着。
我本来以为导演会很拙劣的设计hal把他继母投进湖里是个梦,虽然不是梦,hal不过还是个善良的孩子,最后还把人救回来了。
所以,其实愤怒不过是对自己的仇恨,只不过觉得没有得到爱,或者是别人辜负了自己的爱,或者是自己的爱无处安放。
那么,好象最后还是和爱有关了。
好吧,不过就是一个电影,火车,狼人,小兽。
年轻所以可以张扬,年轻所以可以敢爱敢恨,乘着你们还年轻,快去得瑟吧
一个执着认为继母杀了母亲的人,爱躲在屋顶偷窥。
一上来就给人一种英国电影的味道,又不似猜火车般暗淡,写实的画面风格,男主角的每个动作表情好像都被捕捉到了。
这就是独立电影啊。
我出生在1991,我想问,性是不是很灾难性的东西?
我也处在青春期,我想说,爱和性是不是真如电影中那样界限分明?
Hallam Foe与他的母亲,有爱没有性Hallam Foe与他的继母,没有爱却有性Hallam Foe与酷似他母亲的女人,没有真爱却还是成为性伴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不明白导演的真正意义。
导演是否只是想告诉我们残酷的现实:性很多时候独立与爱之外,只是某种动物共有的交配欲望,只是源于某些激素的刺激,有时它毁灭美好的东西,比如当Hallam Foe与女主角做爱他会因继母那句like funking your mother而感到罪恶和恶心;有时它会让本来很糟糕的东西变得更糟糕,比如Hallam Foe是那么憎恨继母,又因为与继母通奸而更加憎恶两人这样的关系,最后离开。
那么,性是不是很灾难性的东西?
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它将纯洁的变得肮脏,它将肮脏的变得令人作呕。
或许青少年需要的爱情只是干净纯洁、懵懵懂懂的追逐游戏,在未找到真爱之前,性,还是蛮灾难性。
寻找到爱了吗?
寻找到答案了么?在影片的结尾主人公莫名其妙的笑什么仅仅是因为又充满了希望,还是别的什么?
动画很有趣,音乐也很不错情节一般,不属于主流少数人的内心状态,很艰难,精神上的生存更加艰难。
于是开始烦躁起来
看了大家的评论,我觉得都很难令我产生共鸣。
我觉得大家更多是关注JAMIE BELL的成长而不是这部电影本身。
大家在对比中无形抬高了这部影片。
我看这部片子的优点都被大家盘点得差不多了,那我就讲讲这部片中鄙人不甚满意的地方罢。
就影片本身来讲,它的题材挺一般吖,讲一个问题少年对继母的猜忌、仇恨。
有些情节甚至很无厘头。
镜头也很跳跃,我们看不到主人公爬墙过程中的丝毫障碍,这有点不可思议。
此外,我们也没能在镜头里看到他多么娴熟的攀爬技巧。
当然,攀爬的障碍以及技巧不是这部片子的重点,一部忽略细节的电影,给人感觉就是不饱满,就是空洞。
在杀继母那段,前一秒钟还咬牙切齿说“我恨你,我恨你”后一秒钟就突然醒悟过来。
莫名其妙!
要看出这部片子的闪光点来,恐怕光看这部片子是看不出来的。
真的是要对比JAMIE BELL之前的演艺道路才行呢!
现实中像是哈勒姆这样行为很难被人所理解,恋母,偷窥癖,一直到遇到凯特的时候得到了接纳和包容,能够敞开心扉去拥抱他人。
电影中父亲的角色不能说失职,因为厌倦了争吵,导致妻子的离世,孩子的自我封闭,对哈勒姆的行为父亲给了空间和理解,哪怕片中哈勒姆一度想要溺死继母,父亲也只是希望哈勒姆怪罪的人是自己,片中父亲和哈勒姆的几次谈话,每次愈加深入,到最终父子坦然说出内心的阴暗面。
父亲因为厌倦了争吵,默许了妻子的行为;哈勒姆则是愤怒自己不能成为母亲留下的理由,在感情与他之间母亲选择了另一方,所以哈勒姆不愿意承认母亲是自杀,怀疑是被继母害死。
这部影片看到了温暖和包容。
在我看来,所有可以展现真实情感,并给人以触动的电影都应该算是好电影。
这又是一部关于寻找爱,自我,救赎的有关成长,解脱以及性意识的电影,但是H有很出众的影像气质,逼近的特写,梦样的色调,并且大部分的人物景别都切头(就是人物头顶未留出空间,一是给人一种逼近精神的压迫感,二是以这样构图的过肩镜头更贴近于HALLAM的主观视觉),影片就在这样的镜头,纯主观镜头,特写,大远景的不断切换,使得影像本身更突出了主人公的内心。
每一个场景在电影中的都有其目的指向性,一开始细碎的对主人公行动细节的快剪呈现心理状态之后探究原因,因为对母亲的死的怀疑而造成的一定程度上的自闭却对探究别人内心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度,不管是木屋还是望远镜都是对“安全距离”的暗示,可是,木屋却是父亲建的,其实代表的是父爱的象征,也就是说,HALLAM并不怨恨父亲。
随后的一场戏是他与继母在木屋里发生的事情,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不解,但是等看完后才发现那场戏有几个目的:其一,是揭示其实HALLAM对于继母也并不怨恨,其二,是整部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其实只有继母是最贴近HALLAM内心的。
所以,我并不同意说是性意识上的负罪感让HALLAM坐火车离开,而是对于自身的疑惑,这种疑惑来自于是谁该承担母亲骤然离去带给自己的伤害的责任。
在那场戏之后,其实是一个信仰崩塌的过程。
只身到另外一个地方,影片让一个酷似HALLAM母亲的女人出现了,所以重新建立了HALLAM新的信仰,大多数人提到的“恋母情节”实际上给仓皇不知所措的HALLAM一个支撑点。
他窥视她的生活直到看到那个经理的出现,是第一次的转变,之后在钟楼有一段类似于开头手法的戏,他用口红化妆,穿母亲的衣服,扎耳洞,所有这些情境都是在HALLAM内心最空虚,最冰冷的时候发生的,最这些,他只是希望可以延续母亲的温暖,更贴近母亲,或者,他想用母亲去感受到什么。
之后便是他18岁生日的晚上,当女人诱惑他时,他疑惑起来,不安,愧疚,负罪,渴望,非常多的情绪涌上来,这是第二个转变。
这时他仍把她当成“母亲信仰”的象征。
在她旁边睡觉时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最近影片中常常用到的一种超现实主义手法,是对曾经的“自我”说再见,这时他正在构建自己的“本我”(不去代入弗洛伊德的理论,从字面去理解)。
他在尝试把她看做女人而非自己的母亲(同时,这里是他对自己一直都需要的“安全距离”的一次跨越和突破)。
跟她做爱,甜蜜的亲吻,牵手,直到经理闯进来揭露他的偷窥行动,OK,到他脱光衣服的一场,说实话,最开始我不喜欢这场戏,直到一个小全景展现了HALLAM全裸的状态,才欣喜的觉得这场戏真是棒,等女人穿起HALLAM母亲的衣服安慰他时,他算是完成了“自我”和“本我”的建构和结合。
电影不结束,就要有不断的戏剧冲突,自然,就是他父亲和继母的再度出现。
一句“你不觉得在跟你母亲做爱吗”打破了HALLAM为自己建构的全部信仰,也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继母最贴近HALLAM的内心。
再次一个火车的镜头,同样是因为疑惑,与上一个呼应。
他把继母丢入湖中是最后的一次宣泄,再次救起则是对自我的否定,在那一刻他算是真正面对本我的内心。
这场戏就像是把HALLAM心理救赎的具象化。
之后与父亲的谈话,只是对于整个影片中HALLAM的疑惑作总结。
因为很多青春中的疑惑是不需要有答案的。
只是看愿不愿意面对自我,我们把过错宣泄在别人身上只是不适应和不知道如何面对的表现。
但往往把自我意识强加给别人正是对自我的逃避,所以,当HALLAM真正开始去感受别人的生活。
(而这一点正是继母一开始就提醒HALLAM的)感受他母亲,父亲的内心时,才是真正的面对自我,走向成熟。
很棒的剪辑,巧妙的构图和运动镜头,细腻的光,把整个故事精致的推到面前。
当然,还有无法忽视的原声和JAMIE BEN的再次破茧表演,这部片子让我惊喜的找回了当初看《猜火车》时候的一些感觉,在《CASHBACK》之后终于又看到一部喜欢的电影,况且不论技术还是影片本质方面都如此精细,真是难得。
分了2次把2018年12月下载的这部电影看完,看的过程我有两次想百度一下,自己当时为何下载这部电影,不算悬疑,也不惊悚,排名应该也不靠前,为何?
直到电影结束,也不知道,我打算写完再去看看当时下载的理由。
电影其实很简单,一切行为都在情理之中,以30岁的年纪去看18岁的男主角行为,很是幼稚,但如果自己也是那个年纪,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也许就是青春的力量。
青春的所有行为都是冲动的,认为自己的所有思想,所有行动都是正确的,出于正义的,所有用言语试图教导你的,都是封建、陈旧、腐朽的。
我们因为自己的不成熟,在青春那个岁月里,都是肆意挥霍的自己的蠢蠢欲动。
18岁的小男主始终对于母亲的趋势耿耿于怀,他认为自己的继母是害死自己母亲的祸首,无论言语还是身体上,他予以攻击,当他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能负责时,属于青春的年纪选择最常见的方式,逃离。
找了一位类似母亲的女子尽情偷窥,后来也许是“爱上”她。
当最终他以报复的方式险些自己的继母,最终获知母亲去世的真想。
才发现,从前的一切恨都是徒劳。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绝大多数人平淡的度过我们的青春,但都有某个点让我们突然间长大,对于曾经不能理解,不满,的忽然间释怀。
除了某些节点的选择,其余的都得交给时间。
最后一点,老生常谈,原生家庭影响一生。
电影,讲述了深信继母杀害了自己生母的小青年哈勒姆的异想天开生活。
10分电影,个人评价5-6分,不值得再次一看。
(第105期)大隐小众电影观影会——《在屋顶上漂流》这是一个男生,因为三个女人而成长的故事一个是母亲,她的自杀对男主打击巨大,让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离开,无限的思念与悲痛中,还潜藏着埋怨和愤怒,不相信自己就这样被母亲“抛弃”,不敢面对这样的分离。
一个是继母,被另一个男性(父亲)带来,一个外来的闯入者,企图代替死去的母亲,一个被迫接受的人,她想和父亲建立新的家庭,使用了一些卑劣的手段,男主对她充满了怀疑、厌恶、仇恨,她把对父母的愤怒全部宣泄在她的头上。
一个是长得像母亲的女人,是男主自己发现的,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变成对女主的迷恋,在偷窥女主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将对母亲的美好都寄托在女主身上,对她喜欢、迷恋、尊敬。
就在这样,从对两人的“厌恶与迷恋”到“理解与释怀”。
一个男孩经历了一次成长,终于慢慢接受母亲去世的事实。
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算高,感觉导演没能把握住重点,表现得不够深刻,转折过于突兀,虽然男主颜值不错,福利也蛮多,但是太过广泛的情节叙述,没能让观众感到某方面的深刻。
so sad~
121228 清理硬盘的过程中 发现这部还留着没看 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静下心来再说 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 杰米贝尔 从小就是人精一个 能在英国男演员界这藏龙卧虎的地界舞出一片天也是够不容易的 似乎很少看见他有什么根正苗红的商业大片/青春偶像片 都是一些剑走偏锋的独立制作 文艺小邪恶什么的
没有共鸣,看不太懂~~OST还是不错……
看了一个人的评论,感觉非常正确:攀爬和性需求,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小铃铛的少年时期真嫩啊o(*////▽////*)q
Jamie Bell!!
大失所望
又是一个孤独的人
冗长而沉闷
掩盖不住属于作者的独立味道。治愈系。中文片名有点泄露天机。
典型的英国式问题少年
我不太喜欢
英式「愤怒青年」电影在新时代变得又「丧」又「怪异」,主角无论是追查母亲的死亡(臆想继母的谋杀及其后的乱伦),还是用偷窥与跟踪的方式都是一种对格格不入现实的抵触,只是如此的方式与动机却赋予「浪漫」的面目却还有一种拥趸观众,实在也是另外一种「三观尽丧」。
无聊地偷窥狂
he's just a lonely,lonely child.
=。= 這小孩是不是心理有問題?原聲貌似不錯。
很奇特的片,偷窥化解心结,变态行为竟然得来了救赎的结果,人类行为学深不可测,再强大的运算能力也不能得出全部结果。
男主比荷兰弟帅
jamie bell原来小时候演biily elliot啊!很喜欢这部片子的风格,ost特棒
继母真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