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归途望乡

Додому,EVGE,Homeward,Dodomu

主演:阿希姆特·塞塔布拉耶夫,Remzi Bilyalov,Dariya Barihashvili,Viktor Zhdanov,Veronika Lukyanenko,Akmal Gurezov,Larysa Yatzenko

类型:电影地区:乌克兰语言:克里米亚鞑靼语,乌克兰语,俄语年份:2019

《归途望乡》剧照

《归途望乡》长篇影评

《归途望乡》短评

7.3

8分钟前
  • 道道看电影
  • 还行

穆斯林双人版《落叶归根》,在扑出的咖啡壶,寻找古兰经之外,就是漫长的归乡之旅,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父权的粗暴,对男孩母亲的蛮横,海滩拖尸的执念,是教义不同,对死亡的理解不同。

10分钟前
  • 昆德拉密度美学
  • 较差

故事弱了点,湖和日出都还行

15分钟前
  • KD6-3.7
  • 还行

6.5/10

16分钟前
  • Valuska
  • 还行

#72nd Cannes# 一部非常应景的由乌克兰文化部资助的纯乌克兰立场的讲述克里米亚问题的电影,其实政治意图大过电影本身。主角父子选择了饱受压抑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族群,因此也与苏联时期的鞑靼人被流放的悲惨历史产生了呼应关系;而最与现实政治相关的点则在于克里米亚危机后产生的新的“边界”与乌克兰危机中阵亡的士兵,再混合上伊斯兰教的问题,使得这个故事备齐了所有电影节要素。影片的父子关系以及父亲形象都让人想起日维亚金采夫的成名作《回归》,但是做成了一个公路片。两个主角的表演还都不错,尤其扮演父亲的演员,看得出训练有素功底深厚。不过剧作实在是太学生气了,修车厂+小城集市,还有边检站两段戏之套路也是有些令人厌倦。但是结尾那个日出长镜头实在太美了,情绪饱满而生动,直接可以提上一颗星……

18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歐洲影展德芳樓看的很沈重的電影,為了埋葬哥哥而再路途上與爸爸最後度過了一趟旅程,爸爸表達的愛不見得是我們所想要的,但我們有意識的覺察這是他對愛的一種而接受這份愛,保有他的空間是我們對人事物的學習,死亡和離別是其中之一的課題,我們不得不接受無法接受和非預期的事,這同時也在寬恕自我的控制與執著,透過電影的提醒無論在哪個國家何處何地,許多議題事件仍不斷地重複發生著,我們該如何面對與思考呢?

19分钟前
  • 🤍
  • 推荐

无处不在的腐败与暴力、回不去的故乡,构成了这个没有希望的族群在这个悲哀的年代挣扎的故事。7/10

21分钟前
  • 半脸杀手

俄乌战火中裹挟的时代尘埃,克里米亚困境里无处安放的乡土情怀,立场面前少一些无情的绞杀,多一些基本的人性。

23分钟前
  • Captain_C
  • 还行

感觉是在照着萨金塞夫的回归做,但影像较为平庸,叙事多有模糊之处,儿子的成长和诸多细节逻辑都很难让人信服。有一个人物直接就被放了,剧本还可以再使劲打磨。

28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还行

看哭了。“克里米亚是我们的耶路撒冷,你爷爷常说。他想死在克里米亚,但没成。这真的很重要吗?如果我们不需要彼此,谁又会需要我们呢”。 电影工整,缺乏锐气但很真挚。它在19年不被需要,当下也不会有人真正在意,如同悼词所描述人的生命一样。

30分钟前
  • ran
  • 推荐

父子与尸体的一次奥德赛,也是父亲的忏悔之旅,儿子的寻根之旅。当儿子逐渐接受了自己的血缘,父亲也慢慢收起棱角,取而代之的是无言又无比沉重的父爱。“克里米亚就是我们的耶路撒冷”,异乡人就像风筝,飞得再高也总有一根线与故土相连。尤其是生活在边境的异客,望着对岸的故乡却无法到达的心情是无比沉痛的。爷爷想要死在克里米亚没实现,父亲帮他完成了遗志。从电影开始父亲接手一切与尸体有关的事到影片最后儿子拖着尸体在沙滩上前行,而父亲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象征着儿子成为一个真正克里米亚鞑靼人,责任也从爷爷传给了父亲,再传给了儿子,将家族埋葬在故乡的土壤中。4.5

31分钟前
  • Schwerelos
  • 推荐

++

33分钟前
  • R
  • 还行

虽然父子旅途模式毫不新鲜,但他们的故事与这片土地所经历的故事紧密相连,即便看起来十分熟练的父亲,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和路程,也是逐渐在走向终点的感觉。

37分钟前
  • stjäla hund
  • 还行

3.5星吧。“克里米亚是我们的耶路撒冷”这句对白实在印象深刻。电影的片源对我来说也是值得讨论了。因为乌克兰不断强化主体民族和语言的地位,在乌克兰电影中出现非乌克兰语的对白都要加上乌语字幕,虽然这很明显是针对俄语,但是这种字幕型的区隔,在这个片子里却很好地呈现主要角色的身份设定和认同。当然啦,克里米亚能够冒出鞑靼族导演还是挺新奇有趣的事。我更好奇有没有人在克里米亚脱乌后,入俄罗前拍摄过映像素材和家庭级别的作品呢?这让我浮想联翩。

40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乌克兰电影 归途望乡 IMDB评分极高,豆瓣分一般。从电影质量看,豆瓣评分比较公允,包括剧本,只有人物和任务,事件多少有点不足。人物和任务特别好,一个克里米亚父亲想把在乌东战争里牺牲的大儿子带回克里米亚安葬,于是和在赫尔松读大学的小儿子一起上路了。公路片需要各种事件,最好能落在人物关系上。但电影的事件少了一点,人物关系反倒挺足,只是事件少,人物关系的推进感觉少了些内在动力。这是2019年的电影,电影里的乌克兰虽然破旧,却有基本的建筑和人气。但在2023再看,诸如赫尔松这些城市已经被俄罗斯炸成了废墟,城里的人也早已流离失所。就为纪念,也应该给高分,更何况拍出了被俄国人赶出家园的克里米亚原住民对家的感情。

41分钟前
  • 只是存在
  • 力荐

邊看邊睡,打分僅供參考。

43分钟前
  • Luke
  • 很差

确实需要一种关注

48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太沉重了以至于感觉自己没有资格说什么。就是说东欧斯拉夫民族更接近亚洲还是有道理的,这沉重的历史传统家族亲情父系大家长

52分钟前
  • 塔布篱的苔丝
  • 还行

#72nd Cannes#一种关注 [回归]味道 已非故乡的克里米亚 父子的和解与送别

54分钟前
  • 凤瞳
  • 还行

有些人生下来,就注定了一生都在眺望一个难以抵达的远方,那个远方不是她乡,是故乡。整个观影过程是无比感性的,几次鼻酸,想到那些在安曼生活时,看见的巴勒斯坦人。Ta们的后代虽已生活在别处,但仍像漂浮的风筝一样,无法生根。克里米亚和耶路撒冷有着近似的意义。父亲的固执让人生气又很难让人生恨,早年被他排斥的兄弟的外族老婆,被他撬掉的棺材上的十字架,被他锁在屋里,死去儿子的乌克兰未婚妻...都是这些被驱逐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死守的顽固和倔强。就像在约旦生活的巴勒斯坦人,从未忘记耶路撒冷的方向。而回不去的克里米亚人,拼死也要倒在故土上又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呢?

59分钟前
  • silent_islan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