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猴》是由张璞导演的一部电影。
作为山西籍导演,他在电影中采用了诸多山西元素,如刀削面、羊杂汤、烩菜、年糕等。
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具有着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的性格。
电影分为了七部分,分别为:老杜饭店、刀削面、高手、阴差阳错、五舅、黄粱一梦、秘方。
用这七个关键词可以概括电影的主要情节。
每一个部分都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它们之间又通过众多的人物、中心事件串联在了一起构成了整部电影。
电影的矛盾冲突是由一件“价值连城”的陶罐引起的,它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人的人性。
尤其是当这个陶罐经过专家鉴定,价值不菲时,很多人都不择手段地想要得到它。
整部电影围绕着陶罐展开情节,杜子腾为了得到宋家刀削面的秘方而设计陷害宋家不学无术的儿子,儿子为了还赌债,偷听到父亲的话,得知秘方的藏身之处。
放秘方的陶罐,经过专家鉴定价值不菲。
杜子腾的小弟殷查对陶罐动了私心,他联合杨厝偷走了陶罐,却阴差阳错地在饭馆吃饭时忘在了那里中。
当杜子腾发现了陶罐丢失之后,气急败坏地去找殷查要回。
在老杜饭店,他们狭路相逢。
而在电影的结尾,却道出了陶罐只是仿制品,是老宋设置的一个骗局。
陶罐最后被摔碎了,同时被摔碎的还有利欲熏心的不良商人杜子腾的满腔欲望。
电影中表现了很多小人物的命运。
杜子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活得有些灰头土脸的小人物。
他没有什么本事,在城市的郊区开了个饭馆,惨淡经营,没什么生意。
在电影的开始,杜子腾的妻子范花花与秦寿生出轨,杜子腾觉得不甘心,咽不下这口气,死活不同意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他的这种死缠烂打不签字,试图在挽回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
虽然他意识到了自己在全县人的眼中活得像个笑话,但是又不甘心这么轻易地放过范花花与秦寿生。
在秦寿生提出要给他五十万块钱的精神损失费时,他有种被人侮辱的感受,把那些钱退了回去。
同时也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他的这一行为,与其说是他放过了范花花、秦寿生,更重要的是他放过了自己。
他与宋玉娇真心相爱,在他签字后,明正言顺地向玉娇求婚。
凉粉店的老板娘软妹是整部电影中的一个亮色。
她富有爱心,是个很善良的姑娘,她给乞丐老根免费提供凉粉。
所以在软妹被人欺负时,老根总是能够疾恶如仇,及时出手相助。
人性之美,在软妹和老根的身上都得到了体现。
电影是一门声画艺术,主要通过镜头的切换展开叙事。
在这部电影中,镜头的剪辑方面有些烦冗,使得一些镜头在反复地出现。
有些镜头明显是多余的,影响了整部电影的简洁性。
如果剪去三分之一的镜头,可能会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
最后,还是期待导演能拍出更好的电影作品。
灰猴是山西话里面,类似混子,小瘪三一类的话。
片中台词里面出现过两次“灰猴”,一次是洗脚妹依梦说追她的男的黄良——你个灰猴,这俩人连在一起凑了个黄粱一梦;第二次是男主杜子腾说老宋——老灰猴。
我今天自掏腰包看的点映场,空荡荡的影院就我们两个人,开场的时候不禁有点囧。
电影分六七节,看第一节戏的时候依旧有点囧,因为第一节的男主杜子腾长得实在是有点丑,眼睛实在是不想盯荧幕,辣眼睛。
后来豆瓣上有人和我说这人是征服了董洁的男人,好吧,董女士喜欢就行。
咱也没有黑谁的意思,国产片国产剧我看得也不多,电影里的演员没一个认识的,就事论事说,这部电影里除了几位女演员,男演员没一个能看的。
不过男演员不好看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演混子——也就是“灰猴”特别像。
毕竟让张震之类的男明星去演灰猴,长是长得比较帅,但实在是不像那偷蒙拐骗撬锁抢钱开赌场的混子不是?
第一节之后的几个章节,杜子腾不再是叙事中心了之后,出境瞬间减少,画面顺眼多了,不得不说,看过了杜子腾的大镜头特写之后,秦寿生和愣后生几个男演员,简直有点越看越有趣呀。
电影剧情基本和两杆大烟枪差不多,学的盖里奇,;叙事由直线叙事打散为几个章节的环形叙事,学的昆汀。
本土化改造的不错,一碗刀削面从片头贯彻到片尾,全片所有人——除了刚出狱的五舅被狱友带偏了口音说的普通话——其他人都说的山西话。
我真是谢谢导演,没有让我在非京津冀地带听到北京话。
结局除了杜子腾和老宋一家,其他人都进监狱了,这个本土化的改造大概也是为了符合核心价值观,看得出片方的用心了。
相比之下盖里奇的结局好玩得多得多。
总之,好奇山西版两杆大烟枪的观众可以进影院去看看,不喜欢看丑男的还是别去了,真的,辣眼睛……
电影《黄花梁上的灰猴们》讲述了一个荒诞离奇的犯罪型喜剧故事。
影片通过一件“古陶坛子”为 引子,从而引出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大智若愚的小饭店老板、见利忘义的无良商人、深明大义的老者、利欲熏心的小人、善良淳朴的朴实女孩、拜金风骚的妙龄女郎。
种种风格迥异的角色加之各种棘手的麻烦事件,与“古陶坛子”这个主线巧妙结合在一起。
张璞导演选择多角度的叙述手法,让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先将悬疑抛出,再把线索一点一点如抽丝剥茧般呈现给观众,耐人寻味。
四点四十五开场,我在四十六分开着手机的手电筒找座位,边找边担心影响别人的观影体验,怕自己一不小心成为“看电影时你最讨厌的那些人”中的一种。
好家伙,偌大的6号厅,就我一个人!
嗯,《灰猴》果然是冷门。
豆瓣上只有1.4K人看过,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灰猴》海报用一句话来说,《灰猴》是一部山西土味黑色幽默电影。
全部演员里除了王大治和许三多的爹之外,我一个都不认识!
所有男演员的颜值基本等于或小于王大治,假如我的童年阴影“翁文成(鲍国平)”还没有这么老的话,也许能扳回一局。
这是一土,二土是故事发生在山西的小县城里,每个人都说当地方言,每个人熟悉得就像小城纪录片里的人。
说完了颜值,再说故事。
片名 “灰猴”来自山西方言,指的是行为不端的坏家伙,或是亲密无间的好友戏称。
电影说的是一群各怀鬼胎的小人物循着自己的欲望,彼此牵连、周旋,最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
电影采用非线性叙事,分为7个篇章,每个篇章以一个人为主角,最终章是所有人物的大集合。
这个模式很容易出彩,国外有《两杆大烟枪》,国内有《疯狂的石头》。
与这些在前珠玉相比,《灰猴》算不上优秀,它有很多的不完美:l 剧情设定上存在严重的逻辑bug。
江湖上从未失过手的香港传奇杀手,不仅没有脑子、没有胆子,还没有作为一个杀手基本的武力值。
请问他是怎么成为杀手界的传奇的?
结尾处王大治从天黑追到天亮,追一个手里有枪、屁股后面跟着一堆兄弟的“奸夫“,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
l 人物性格脸谱化,每个人的刻画都不够鲜明。
l 非线性叙事的精髓在于最后串联所有人物时的奇巧。
很遗憾,这部电影没有。
而且导演似乎是怕观众智商有限,在每个章节都重复了很多内容,就差指着黑板跟我们说,看,故事是这样接上的!
l 说教太明显了。
“黄粱一梦“、贪心的人没有好下场、坏人到最后都是要被警察抓住的。
嗯,你说得都对,但我看着真没劲!
最后再吐槽下王大治。
作为PK掉我潘老师、被董洁看上的奇男子,我居然在电影中看到了他的演技!
王大治的艳福,片里片外都不浅王大治你可别因此得意,毕竟你离“整容般的演技”还差三个筋斗云的距离。
近几年已经很少有山西元素的电影了。
作为多线索黑色喜剧,用现在的眼光看来显得陈旧,主要是表演和剪辑的问题,《石头》这么剪可以,但现在是2019年,剪辑上玩花活还不如老实为叙事服务。
其次是表演,导演试图营造一种癫狂和夸张来遮盖乡土气息,但这恰恰给了电影一种低级感,我真的不知道这种过火、挤眉弄眼的表演是从哪儿起源的,《石头》《追凶者也》人家也没这样啊。
这种错误的喜剧表演方式害了多少人(喜剧跟地域是脱离不开的,多少电影已经用惨痛的教训证明了把国外或香港喜剧的皮毛搬到大陆是死路,这部片子却依然不改)。
故事编的不错,视觉呈现上,一个是调色跟故事不搭,偏暗黄,刻意营造落魄感和犯罪感,但这种色调偏向于写实,而且被用烂了,这种充满巧合的犯罪更应该突出荒诞和戏谑。
《追凶者也》也是小县城犯罪,但色调就选的很搭。
另一个是场景和演员的割裂感太严重了,导演强调这是县城,但全程放到平房窑洞小店里,全程黄土弥漫,不见任何高楼,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是农村戏,而演员的造型和表演又欠缺地气,浓浓的表演的味道。
农村和小镇和城乡结合部和城市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呈现应该准确的把这种生活表达出来,像《小武》为什么一拍出来大家都说好,因为贾樟柯准确地把一个游离于县城和农村边缘的人物给还原出来了。
这部电影只有农村元素,但整体上还是按城市里那套犯罪方式来的,你像老大动不动就打手下的头,踢手下人这种港台电影常有的行为,在小地方就不可能发生,小地方的人虽然更没文化更大老粗,但都是很要面子的,跟老大混要么是因为亲戚要么是因为威风,不像在城市里犯罪只为了图钱,小地方来钱的渠道又少,人情味又重,跟老大可能真的是图个情义,他要是图钱早去偷窃抢劫去了,这可比跟老大来钱多。
所以小地方跟老大的混混是有理想的,他跟着你是想干大事,没理想的人才会去偷盗抢劫,大地方跟老大的混混是没出息的,他就是单纯分一杯羹有个保护伞,有出息的混混都想自己当老大才不会去跟人。
在五舅和秦寿生一拨人里,演得最好的是五舅的一个手下,足疗戏里有几句台词,但都表演的非常好,情真意切,是真的在为老大着想,这才是手下该有的行为。
小地方的小弟们往往不会有那种明显的等级差异,大家都是兄弟共事,大事做主的时候才会叫你声老大。
除了他以外,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是不合格的,都没有融入到场景里,包括王大治,那种轴劲儿没演出来,被戴绿帽子的遭遇不被观众同情。
比如他拿起板砖去追秦寿生,女的朝他喊我爱你,他回了句我也爱你。
这句话从他嘴里出来就不合理了,他一个轴的人,一个饭店小老板,看见妻子跟别人通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怎么会轻易说出我也爱你这种话呢,他应该说把床铺好等我回来,把我爱你换成一种行动表达出来才对。
这部电影故事是及格的,所以全程看下来并不枯燥,作为处女作,导演还是不错地完成了把故事讲圆这一基本任务。
看到新闻说电影花了20天拍完,感觉有些仓促了,要是精心雕琢一下可能会更好。
该片讲述了黄花梁上的云州城,随着一件价值不菲的“古陶坛子”的出现,包括大智若愚的小店老板、见利忘义的无良商人、拜金风骚的妙龄女郎和深明大义的睿智老者等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循着贪婪与欲望的诱饵,卷入到各种棘手的麻烦中难以脱身的故事[2] 。
黄花梁上的云州城,一件价值不菲的“古陶坛子”出现被发现后各色人物卷入其中难以脱身的故事[2]。
该片于2018年10月19日在平遥国际电影展进行亚洲首映[3],于2019年7月23日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4]。
7月23日正式上映的电影《灰猴》,是我市本土导演张璞怀着感恩之心和恋土之情,精心编剧并拍摄的一部全国院线上映的影片。
片中大多数演员和场景都选用我市本土资源,集中展示了我市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地理地貌等,荣获第4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中国竞赛单元金奖等奖项。
影片讲述了黄花梁上的云州城,随着一件价值不菲的“古陶坛子”的出现,包括大智若愚的小店老板、见利忘义的无良商人和深明大义的睿智老者等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循着贪婪与欲望的诱饵,卷入到各种棘手的麻烦中难以脱身的黑色幽默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啼笑皆非。
《灰猴》好像一处话剧。
电影两种观点,如何更加生活化,贴近现实;如何更加戏剧化,更加像故事,本片是最典型的戏剧化。
事实上,环形多线索章节式的电影,是不可能讲究贴近生活的,因为这样的剧情就已经太戏剧了。
当然,最精妙的戏剧是现实,最卓越的剧本出自生活,所有电影不外如是。
如果拿同样类型的影片比较,最可以当例子的就是《疯狂的石头》和《提着心吊着胆》,而本片更近似于前者,剧情和表演更戏剧,天南地北,生旦净末丑,嬉笑怒骂,恩怨情仇,如此多的感情,戏剧冲突,人物关系,展现在一部电影里,得到的果实是什么味道?
就是各种味道异常的浓重,戏剧化的色彩更浓厚,无论是哪种要素都很夸张,爱人之间的情欲更加明目张胆,亡命鸳鸯为钱痴狂,屌丝为了女神铤而走险——每个人在虚构的戏剧中都走向极端。
而这一切的功劳都在于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也是功底的体现——剧本。
看得出剧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这种多线索同时推进的环形章节式电影基本上没有败笔,而它要比《疯狂的石头》和《提着心吊着胆》显现了更多的线索,里面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最多的,我细数下来里面应该是由8个人物的因缘关系所连接的,基本可以概括为,冤家-情人-包养-雇凶-暗恋-泡妞-黑道-背叛这几个关系。
剧情还是要再多说一些,这部剧姓名也是一大亮点,但又不需要观众费心思考,基本都是能够一点即通的细节,这里不给大家过多提示,黄粱一梦,阴错阳差,禽兽,等等也体现了每一章的主题,也体现了他们的结局。
里面不光是姓名的调侃,也使用了大量的方言,我听出来的是山西话,四川话,青岛话,粤语,强调了人的不同和各自的区别,这种人的区别戏里面表现的很成功,每个演员几乎都体现了独特的气质,有暴发户,有黑道大哥,杀手,洗脚妹等等,大千世界百态人生,没有一个角色是相同的。
这部片子是部荒诞剧,而每一个荒诞的故事后面都是想表现什么,整个片子的离奇故事都是围绕一个秘方和五十万巨款来展开的,不在乎是追逐利的人和追逐情的人,高下立见。
最后的高潮部分,画面和配乐蛮有味道的,就像一场运动会,一群成年人有着各自的苦恼,而此刻像学生一样奔跑着,蛮有反差萌的。
如果说这部片的短板,就是虽然戏剧冲突强烈,但笑料少了点。
总之这部影片能够让你感受到电影情节所能带给观众的魅力,作为一名新人导演,张璞导演能够一开始便从剧本出发,这是难得的诚意,虽然里面也有不少瑕疵,但是我认为,剧本的成功至少代表一部电影成功的70%。
每一个剧本其实都应该拥有成为小说的潜力。
只可惜,更多的成为了笑话,真的。
本着支持山西人的电影和看好片子的心去了电影院,只有听到山西味儿的口音,山西特有的语汇,才会心一笑。
除此之外故事没讲明白(看完之后对于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印象,甚至觉得这个故事索然无味,即使是犯罪也觉得好假,两个笨贼怕警察很合理,一个香港杀手,怕警察怕成那怂样儿,怕的有点太虚伪了)人物不够鲜明(好人坏人都差不多 ,不够好也不够坏,最差的是那个败家子儿,完全像是个导演的木偶,败家败的太假了 )线索混乱(多线叙事也就算了 还非线性叙事,把原本就混乱的局面搅到了尘土飞杨)最后的大集合过于生硬(突然就变成了一个长跑比赛,倒是把北方特有的景色,黄土高原,无际旷野展现了出来)想致敬(抄袭)疯狂的石头,却是抄都不会抄,只能说导演还要再修炼修炼,把一桌珍贵的食材做成了猪食,唉。
顺便提一句,王大治艳福真是不浅,撩妹技术一流,甭管现实还是电影中。
其实情节还挺好的,加上方言特色,营造出了内蒙山西独有的韵味。
但整体结构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硬伤过多。
首先模仿《疯狂的石头》痕迹太重了,尤其是杀手的安排,简直算是照搬了。
第二是非线性的故事线太多了,以至于很多内容都在重复,让人觉得乱七八糟、啰哩啰嗦。
第三就是国产电影的通病,出现人物很多,但符号化严重,多数缺乏深度的人物刻画,导致人物过于偏平,相互交集刻意、牵强,为了巧合而巧合。
没有金刚钻,便揽瓷器活。没有意义的多线、章节、巧合,一个闹剧。
王大治演过第二个比较好看的片,个人认为
女性角色都太漂亮感觉不真实,再一想现实里的王大治和董洁。给北方美食加一颗星。
所有人都惦记着老宋的秘方,然而面对再高的开价,他也不为所动。他不在乎金钱,不在乎财富,唯一在乎的是他的女儿。秘方和金钱只是身外之物,他只想给女儿找一个好的归宿。杜子腾尝了一口刀削面,误以为是老宋做的,没想到却出自玉娇之手。他这才恍然大悟:老宋早已将秘方传给了女儿。看到最后你才发现,玉娇就是秘方。老宋并非不在乎秘方,恰恰相反,秘方是他最珍贵的东西。最珍贵的东西,自然就要传给最珍贵的人,也就是玉娇。想要得到秘方,不需要处心积虑翻土动锄、明偷暗抢。谁真心对玉娇好,谁就能得到秘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越想得到,就越得不到;不想得到,反而能得到。荒谬,却又真实无比。
四星鼓励。
没有「心迷宫」精致。构思很巧妙,但感觉差了一口气。王大治演的挺好!
重庆《疯狂的石头》;东北《提着心吊着胆》;西部《追凶者也》;山西《灰猴》……后面也许还会继续出现其他地域的。足以看出来《两杆大烟枪》有多牛逼
凑合吧,明显属于想投机取巧,一不小心觉得自己玩大了,就收不住了,其实你也没玩多大,自己瞎折腾而已
有点意思…挺一般的
多线叙事还是很吸引人的,方言给本片加分不少,更显荒诞和黑色幽默,观影过程中至少哄堂大笑了五次。缺点也很明显:1.剪辑有点重复,其实可以更精炼一点。2.因为是群像,所以人物很多,但都不够立体,比如白富美玉娇到底怎么看上杜子腾的?他除了是一个被媳妇戴了绿帽子的懦弱的丑男人之外,看不到他任何人格魅力,为什么说他懦弱呢,亲眼目睹媳妇出轨,小三还那么嚣张,正常人肯定早都把小三暴揍一顿了吧,他倒好,除了不同意跟他媳妇离婚,骂人家几句之外,他什么也没干。3.还有最后的结尾略显平淡。
王大治挺有意思
宁浩是盖·里奇推广大使,这位导演是宁浩推广大使
取名太讨巧啦 其他都很逗
有点失望 果然喜剧容易崩
学习资料盖里奇+昆丁,参考了之前的师哥师姐交的作业《疯狂的石头》《心迷宫》,在叙事上玩花在9012年显得有点老套了
形似而神无
两星半,看完空空的,也没有讲出个所以然,算把功夫用在多线叙述了,可能是故事也没有多精彩,结尾草草收场,把自己绕进去了。
很用力,很努力,不好看,甚至有几个段落很尴尬。
因为片名是方言所以有一点期待,但上映的时候很忙没去看。电视看完确实也不行。非线性/多线叙事的技术是有,但故事本身并不精致,而且演员太差。太差!
就是山西版本的《两杆大烟枪》或者说《疯狂的石头》,将山西风光和特色与影片融合的很好,虽然还是有所瑕疵,也难逃一些俗套烂大街的剧情和段子,但是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