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撒切尔是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女性政府首脑,也是第一个女性党魁。
说她是杰出人类,毫不过分。
同时,与后来出现的很多女性党魁,女性政府首脑相比,撒切儿的历史意义,包括与今天人类糟糕处境的相关性,又特别值得讨论。
我需要先交代我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支持英联邦国家各个工党的政策——我支持抬高最低工资,富人多缴税,社会福利——我知道执行起来有很多困难,会带来债务危机,但是我不认为有其他办法——因此,所以我对撒切儿的政策,尤其是她和里根启动的金融去监管化非常的反对。
我是带着敌意去看这个人的,非常希望看到影片中有她从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正脸朝下摔个跟头的镜头 (小平同志一句“主权问题不能谈判”,告诉了铁娘子铁汉子是怎么说话的)。
可惜没有演这出。
整个故事其实围绕着一个承载了过多的阶级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杰出个人,如何顶着泰山压顶的困难完成奇迹,又如何自恃无敌,逐渐被自己人孤立而孤独终老的。
希腊神话里面这个有原型叫“Hubris” ,简单的说就是“骄傲的将军”。
而《铁娘子》中的撒切尔夫人因为承载了太多植根于民众的伤痛,她可以自信地说从来没有脱离底层的群众;更重要的是,她的丈夫丹尼斯大度和温柔的关爱让撒切尔保全了自己作为一个杰出领袖同时身为女性的全部尊严。
我一个年纪很大的同事曾经偶遇过这对政坛夫妻,向我描述:撒切尔夺门大步流星的走出机场休息室,丹尼斯在后面举起满杯威士忌一饮而尽,说道:“天呀,和她在一起实在够受的。
我得来杯度数大的。
”杰出人类胃都要很好。
梅姑是个美国自由派,而且梅姑饰演自大狂的女性非常得心应手,我们自然担心她能不能公平的对待这个成就卓著的女政治家,别太丑化她。
所以看到影片的布局是讲述一个轻度妄想症的铁娘子如何自愈的过程,顿时轻松了许多,因为这样创作者就可以避免在各种政治问题上在第二幕结尾处做出高潮的论断,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消灭主人公的臆想而实现人物情感的净化——这样很取巧。
因为在玛格丽特释怀丹尼斯的同时,不影响我们回忆她裹脚布一般长的政治生涯中的那些饱含血泪的过去。
这个保守党女人纵然有深沉的政治欲求,也会被观众认同——她和他,和我们一样,年轻过,有过纯真的梦想,被人看不起过,有过失望,为了自己的工作做出了牺牲——而且这些牺牲不一般。
撒切尔自己也没有奢望这么高的政治成就,愣愣地被朋友们抬到了高位。
她没有辜负重托,帮助自己的党派掌了权。
领袖都是要为自己的决定承受失败的代价的,影片里用记录镜头的影像告诉我们这些代价布满了血肉,烈焰和残骸,一个领袖,无论男女,都要承担下来。
然后安慰自己说,这样做是对的,是尊重我的原则的——这点,是叫人尊重的。
值得思考的是,英军进行了福克兰海战,以绝对优势胜利之后帮助撒切尔连任后,是否成为了世界上所有”信封原则“的保守党的政治必杀技——之后的两次海湾战争,阿富汗,是不是都因为这个保守党的奇思妙想而成为历史的必然。
胜利,尤其是孤注一掷的胜利,肯定带来了沾沾自喜。
那一个领袖的陨落就是从盟友的里间开始的, 撒切尔周围所有的人都放弃了她。
一个胜利者最恐怖的变化就去挥霍她长期积累信任,来发泄长期积累的自卑。
每一个掌权的杰出人类都想象不到自己失去权力时候的没落,而这个故事就是帮助他们寻找自我的。
没有人能永远高高在上。
需要时时警告自己- Hubris!
我自认为喺一个强权嘅崇拜者,我崇拜叶卡捷琳娜二世,崇拜伊莎贝拉,崇拜伊丽莎白一世,崇拜佢哋身为女君主嘅强权,更崇拜佢哋身为女人嘅另一面,佢哋喺君主专制下嘅女王,但今日我睇倒嘅喺一个自由制度下嘅女领导者,佢拥有远远不及前者嘅中央集权,却喺被议会纷繁交错嘅制约下显得更加真实可感,因为佢要为佐捍卫自己嘅绝对领导权不断战斗,永不妥协“我这一生,没有哪天不在战斗。
许多人之前都低估了我,这群人似乎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但他们终会后悔。
”撒切尔将不列颠作为主角带向佐二战后最大嘅战争,领导住昔日曾经统治海洋两百年,却早已没落嘅大英海军打败佐一个拥有航空母舰嘅世界级海军强国,面对阿根廷,佢从敌人登陆开始就一直冇丝毫改变过立场,促使大英帝国半个世纪以嚟史无前例咁团结喺米字旗下。
撒切尔甚至一手策划东欧剧变,如同一个几世纪前嘅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样瓦解一个国家……喺父系氏族公社,一个由男人主导嘅男权社会,一个女人要成为绝对嘅领导者,佢必须学会同一个男人一样思考,甚至于变得比男人更加坚韧,倔强。
MT领导佐保守党,领导佐不列颠帝国打佐一场又一场漂亮嘅战争,但呢个被东方称为“铁娘子”嘅女人最后要面对嘅还喺内心嘅战争,喺果一刻所有关于首相嘅光环都刹那间消失殆尽,留下一个年华耗尽嘅老女人最原始最令人心酸嘅样貌。
电影嘅最后一幕,曾经喺求婚中信誓旦旦讲自己永远唔会成为一个独自喺厨房里刷盘子嘅女人嘅撒切尔不自觉刷起杯子,我觉得此时此刻嘅玛格丽特•撒切尔终于回归返一个女人。
也许唔再喺首相嘅撒切尔终于可以卸下政治家嘅外套做返最自然最真实嘅自己,但呢个承担佐如此多重负嘅女人喺生命嘅黄昏难得喘息之际却只能够孑然一身,结局令人唏嘘又发人深省。
作为人物传记电影,效果一般,却得益于梅丽尔•斯特里普嘅神奇演出,将电影完全提升佐一个级别,确实不负17次奥斯卡提名同3尊小金人嘅威名。
精彩,推荐,尤其对渴望非凡人生嘅女性,不收藏。
在一个疲惫的下午 终于挤出时间看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首先对于三次奥斯卡影后的 Meryl Streep 梅丽尔·斯特里普 表示敬意, 最早注意她是在2007年搭档美国新生代女演员 Anne Hathaway 安妮·海瑟薇出演的商业巨片 《穿普拉达的女王 The Devil Wears Prada》 那潇洒硬朗一副绝情女人的气派 彻底改变了我之前对其苦情女主角的印象.这一次她本色出演英国前首相,也是欧洲第一位女首相,书写了无数传奇的撒切尔夫人,对于这位奥斯卡大奖拿到手软的实力派女演员来说,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看看她登台领奖时那霸气外露的发言: 当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再次颁发给我时,我就听到周围人都在喊 怎么又是她?!
Margaret Thatcher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这位出生于杂货店商人之家的中产阶级之女,从小就耳濡目染着政治气息.刻苦好学的她,个人生活没有被华丽的服饰和各种诱惑人的娱乐活动所占据.因此也被牛津大学录取.在政治上的独特见解以及勃勃雄心,让她逐步打破了各种传统和惯例,一步步地登上了英国政坛的最高点,这得益于她一次又一次不懈地努力,以及敢说敢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挑战权威.即使周围所有的家人和同僚反对,她也要为那别人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而全力准备努力,最终出人意料地把前首相拉下马, 成功入主唐宁街10号.执政后各种一刀切的政策,在引来了民众不满的同时,也降低了她的威信,使她被称作英国有史以来最糟糕的首相.但是她那坚定不屈的毅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决策力,无论旁人如何议论纷纷质疑反对和低估,都不会动摇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正如电影里她所说的:“我是首相,我有权决定要做什么,正因为如此我才是他们的领导者!
”“也许我这样做当下很多人都会谴责我痛恨我,但是事后他们会感激我好几世!
”在和阿根廷马岛的战争中,她那果敢的反应力,不顾国内同僚的反对以及美国政府提出的各种妥协方案,坚决开战.电影中那经典的一幕令我印象颇深,当各位大臣跟她百般劝说不要开战的时候,她用坚毅果断的眼神对着皇家海军统帅冷酷镇定地说出 “给我击沉它!
Sink it!
”这幅果敢与坚决是其他同僚所不具备的.她的座右铭就是 Never Compromise 永不妥协!
夜灯之下,她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亲笔给每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家庭写慰问信.语气陈恳真挚感人至深.最终凭借着这次胜利,她成为了英国人民心中的宠儿,被称作英国继丘吉尔之后最伟大的首相.同时英国经济彻底走出了低迷,实现了二战后的中兴.她也成为了执政最长的英国首相之一,强势连任三届.在下榻的酒店遭受爱尔兰共和军袭击暗杀的情势下,她同样表现得坚强果敢,她唯一担心的就是失去她心爱的丈夫.以至于晚年的她时常臆想丈夫仍然时刻陪伴在自己的身旁,而不愿意承认他已经离去的现实.但是最终由于对于欧洲问题的固执表现.诸如拒绝与欧洲大陆过多来往.以及欧共体以及是否使用欧元问题上,让她饱受诟病.主动宣布辞职之后,从唐宁街走出时留下的眼泪在英国也产生了不少的震动.直至今日,英国人对于撒切尔夫人依旧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她拯救了英国,反对者认为她那不通情理的政策几乎分裂了英国.本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梅姨把这种冷酷冷血硬朗不屈的气质演绎得真是淋漓尽致,真是和普通欧美女性那种顾家温柔派截然不同,查阅资料得知梅姨是德裔美国人...瞬间了然.真是德国女人的典型代表,当然提到刚毅的德国女人不得不提到如今的欧洲乃至世界第二代铁娘子 德国女皇 默克尔.每一次那铿锵有力地发言配上刚硬的德语腔调,备显钢铁之国铁血女皇的本色,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令欧洲各邻国深深觉得,那个强大固执的德国又回来了...不过值得称赞的是 她和撒切尔夫人一样,令自己的祖国变得强大.完成了中兴的过程.当然在世界政坛上也不乏其他强势女性政治家的存在与活跃,比如08年差点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总统的 希拉里.不过个人觉得,这位克林顿夫人,与其说刚毅果敢不如说是精明过头.和美国人讨论这点的时候 对方也深表赞同.无论如何,撒切尔夫人的成功是不可抹灭的,也是值得尊敬的,她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关系也是非常深厚.我们深刻祝愿撒切尔夫人能够继续安享晚年.有时间我会买她自己写的传记来读一下.当然要得到她的亲笔签名传记已经不大可能了.很喜欢她的这句话: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思想决定人生的高度.“所思成所言,所言成所为,所为成习,人格既然,命运不过如此而生!
传记片是很难拍的。
要把一个伟大人物的一生放进一两个小时里,如果平铺直叙,要么就是毫无亮点的流水账,要么就是段落式的碎片拼接。
因此很多传记片都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法,重点叙述某一段加上闪回穿插,包括这部撒切尔夫人的传记片《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的扮演者是影坛超级常青树梅丽尔·斯特里普。
本次出演为她拿到了第17次奥斯卡提名。
事后看了youtube上一些撒切尔夫人当年的演讲和辩论视频,发现梅姨学习她讲话的腔调还挺像的。
我想大多数想看此片的人和我一样,目的是想了解撒切尔夫人不平凡的一生,尤其希望看到风云变幻的首相生涯的另一个视角。
然而本片把重点放在了退休后罹患老年痴呆症这里,闪回片段既非时间顺序也非主题蒙太奇,闪回的毫无规律、无比混乱,年代的错乱让观众也搞不清屏幕上出现的丈夫是活人还是主角的幻觉,似乎就是为了让观众感同身受老年痴呆的痛苦。
诚然这一点达到了效果,但是这显然不是大多数观众想要的。
电影也过多的展现撒切尔夫人作为女人的一面,似乎是想挖掘“铁娘子”形象脆弱的另一面。
对首相生涯的一件件大事,如新保守主义的外交纲领、货币主义和大规模私有化以及大幅削减福利的经济政策、与工会的艰苦斗争、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威胁、马岛之战、与里根的亲密联盟关系、反对欧共体和统一货币、香港问题等等,要么含糊其辞的作为闪回的片段一笔带过,要么干脆只字不提。
在这些片段中也只表现了她外在的强硬,却没有探讨她的政策内涵,及其理念和性格的来源。
一看导演和编剧,果然都是女人。
她们只想拍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位政治家。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英国人常常会问 How are u feeling today常常被问的答不出来而统一的说 good.中国人会喜欢说 What do u think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what we think we become.
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女性。
她是英国第一任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连续任期最长的首相。
美国人眼里她是里根的忠实密友,苏联人眼里她是难缠的铁娘子,中国人眼里她是同意香港回归的功臣,而英国人自己则对她的“撒切尔主义”又爱又恨。
她一方面压缩公共开支、减少经济干预、推动国企私有化,使英国摆脱了长期滞涨的负担;但另一方面她打压公会、减少福利、收“人头税”,又使得贫富分化加剧民怨迭起。
她的果敢给英国带来了马岛战争的胜利,她的固执也常令身边的助手们不堪忍受。
终于,她在第三次连任中间被保守党内部质疑,并在第一轮投票中以2票之差未能直接获胜。
她旋即辞职,结束了自己长达11年半的执政(1979-1990)。
影片以老年撒切尔夫人平静的生活为主线,不断闪回她初出茅庐、坠入爱河、平步青云、当上首相、面临危机、遭遇炸弹、马岛大捷、一意孤行、黯然辞职等一系列人生重要经历。
正如导演所说,影片非常忠于史实,当然对材料的取舍是为其政治观点和中心思想服务的。
大概是女性导演和编剧的关系,片中着力表现了撒切尔对丈夫的深挚感情;两人相濡以沫50多年,以致在丈夫去世后她时常精神恍惚自言自语。
取材和叙事结构都无可厚非,导演的思路是要表现一生独立强硬、铁腕治国的撒切尔夫人,其实也有温柔贤惠、敏感脆弱的一面,尤其到了晚年,她又做回了一名普通的妻子和母亲,一切名利是非都如过眼云烟。
但本片最大的问题是片段太散,给人支离感;很多事件无疾而终,让不熟悉历史的观众摸不着头脑。
或许导演只是想摆事实,不想讲道理,毕竟纪录片风格最不会得罪人;但她忘记了贪多嚼不烂的道理,这么多信息在这么短时间内灌输给观众,大概只有右翼的铁杆粉丝们能消受了。
另外,我觉得老年时代的比重稍多了些,那个碎碎念的幻觉老公就是为搞笑的么?
去年乔治六世大红大紫,今年撒切尔夫人再掀波澜,英国执政者这两年很风光啊。
咱啥时候能拍部国际上拿奖的毛泽多或邓小平呢?
梅姨的表演依旧登峰造极,中年版母仪天下,老年版英雄迟暮,可以说凭一己之力就把影片提升了一个档次。
众望所归的,这位奥斯卡史上提名最多的演员在时隔30年后再次捧得小金人,也首次横扫了金球奖和英国BAFTA奖。
Like most of the former English movies, The Iron Lady speaks excellent English in wording and phrasing, however every single person who ever see the bloody movie would have to speak out with all due execration, "WTF is the movie trying to say?"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character.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注意你所想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嘴里的话;注意你所说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实际行动;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们会形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们会形成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因为它们会影响你的命运。
我们想的是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Where there is discord may we bring harmony. Where there is error may we bring truth. Where there is doubt may we bring faith. And where there is dispair may we bring hope." —— St. Francis 凡是有不合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
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
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
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
St. Francis--圣方济各(意大利文:San Francesco,St.Francis是英文),生于1182年意大利亚西西(Assisi),卒于1226年10月3日,是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的创办者。
(芷宁写于2012年2月13日)影片《铁娘子(The Iron Lady)》以暮年撒切尔夫人佝偻着身子的背影,踯躅地走过厨房门,来到楼梯口,又缓缓右转,蹒跚地消失在观众视线中,作为全片的落幕,接着那个楼梯口的光渐渐黯淡以至于全部消失,仿佛想藉此来表达一种悲戚:即便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曾经叱咤风云,但如今的她只是一个老人,一个羸弱而孤独的老人。
许是影片导演和编剧均为女性的缘故,该片风格趋于温婉哀伤。
导演菲利达·劳埃德还长期从事戏剧行当,这是她的第二次触电执导筒,许是表现手法和拍片经验的问题,影片的呈现总给人一种比较重主观“feel”的感觉,而片中晚年的撒切尔曾说过:“知道这个时代的最大问题吗?
我们被这样的人领导着,他们注重感觉多于思考和想法。
”似乎该片的问题也在于此。
客观地说,影片既没有好到令人叫绝,也没差到看不下去。
如果将这部饱受争议的影片作为一部传记片来看,它显然拍得有点“写意”了,它虚拟了撒切尔夫人晚年的心境,试图以回忆的方式串联起撒切尔11年从政生涯的片段和家庭生活的点滴,拟刻画出出身平凡却努力不懈攀上时代权利顶峰的女性形象,同时再现出在男性权利角逐圈奋斗的女性的辛酸和不易。
只是该片的节奏略显凌乱,过多的缺乏连贯性的闪回妨碍了叙事的流畅性,细节部分又有堆砌琐碎之嫌,往往给人细腻有余,底气不足的感觉。
而作为一部讲述特殊政治人物的电影,它显得缺乏说服力,缺乏一种叫做力量的东西。
另外,影片剧情分布失衡,晚年境况表述得过于充实,而首相生涯的片段又趋于简洁。
不可否认,该片的立意本是可期许的,即试图从人性化的角度来再现“铁腕”夫人人生的几个时段,如今最终的成色还不算差,毕竟想在有限的片长内梳理一个重要政治人物的人生,提纲挈领地抛出可圈点之处,还想将人物再现得丰满立体且充满深意,这是很多传记片导演的“野心”,但这是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
当然,该片也有突出的强项,如画面呈现得颇具美感,很多场景对色彩的运用也充满了意味,如撒切尔一身鲜亮的蓝色衣裙坐在一群情绪激昂的着深色西装的男士中间,这凸显了这位政治女性的孤独和特殊。
而影片最大的强项和看点都来自梅丽尔·斯尔丽普,《每日电讯报》甚至如此盛赞;“虽然英国有那么多出色的女演员,但是很难找出一个能扮演好撒切尔夫人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很难想象有谁能比斯特里普做得更好。
”无疑,梅姑又奉献了一次精彩的表演,虽然部分戏略显用劲稍大,但瑕不掩瑜,她依旧很有说服力地塑造出了一位经历和内心同样繁复的女性形象,不论晚年时那个蹒跚佝偻神情恍惚的老妇,还是从政时刚毅果敢硬朗犀利的铁娘子,梅姑都拿捏得当,诠释自如。
在表现不同时段撒切尔的形象时,除却化妆师的协助,梅姑的眼神很具表现力,女首相的目光是坚定而自信地,即便在遭遇非议遇到坎儿时,对比孀居的痴呆老妇,那眼神是游离的犹豫的,还透着股子不确定与隐隐的恐惧,辅以发僵的腿脚、扶着门框的手臂、语无伦次的自语,梅姑已将昔日首相如今的耄耋残年、沉疴心头塑造得形神兼备。
对比,曾经在议会发言的意气风发,在唐宁街办公的一锤定音,反衬出了一种深沉的无奈和沧桑。
其中,关于撒切尔为了参选改变说话语气而做的发声训练中,梅姑所发出的声音令人一下子想起了她主演过的那部充满了奇怪口音的《朱莉和茱莉亚》。
“注意你所想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嘴里的话,注意你所说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实际行动,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们会形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们会形成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因为它们会影响你的命运。
我们想的是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片中撒切尔的话,观众花时间看完全片,也的确看到了很多,言语、行动、习惯、人格、命运一应俱全,这是梅姑完成的部分,而归根究底,撒切尔究竟是怎样的人,这个命题就显得飘渺了,不得不说,这是编导的缺失。
于是,三个女人着力打造的撒切尔,只有梅姑拿到了A。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2752630_d.html
这部影片按照类型分类该是政治人物专记,看完后感觉更像一部爱情片.1.这是一部很明显的女性视角的影片.导演没有将重心放在研究撒切尔的政治思路上,倒是对她的情感挖掘很深.尤其是她的爱情生活.全片弥漫着追忆怀念和对丈夫的深刻感情.如果主人公不是撒切尔,这只是一部很三流的怀念老公的感伤剧.没有政治穿透力.算是一部披着女权政治外衣的三流爱情片.2.真实性.传记片最可以看出导演的理性思维和深刻思想性.它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表达出导演的思维是否犀利深刻.一个政治人物的晚年情感状态不大可能是如片中所渲染的伤感和情绪化状态.如果那么脆弱还是回家带孩子吧,撒切尔的政治生涯显示出她的性格更应该是强硬的理智和现实,片中描写的状态很像一个职场女性老年化,不像一个政治人物老年化.
美国人这次太不厚道了啊
简单几点吐槽:1.Streep的老年妆比较失败,皮肤皱纹等细节上非常不自然…2.口音需要去看看撒切尔夫人的录像再作评论。3.大赞Costume & Set Design尤其后者!4.青中老三个时代转换有点乱。5.陷入臆想和回忆的老年段表演狂赞! 6.比想象的要感人很多。总体打分:Streep 90,整体片子65吧。
唯一可见的只有斯特里普
剪辑乱一点倒也没事,但你必须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镜头每一幅场景。本片两条故事线(政治生涯和风烛残年)之间靠闪回穿插的形式其实很喜欢,就是坏在故事太过碎片化且流于表面。着力刻画铁娘子女性化的一面这个角度倒是没问题。三星。
Bitter.
我很喜欢
You're going to be fine on your own, love. You always have been.
Just can't take my eyes off Meryl Streep!片子本身也很好看。明白了为什么她奥斯卡获奖感谢丈夫时会哽咽。另外,虽然,还是觉得她的口音更偏法国一点,但是说话的感觉已经和撒切尔夫人本人非常像了!
没人更能比梅姨胜任。
梅姨成功地把“演得好好哦”和“不知道她在演什么”完美地结合了在一起,多谢导演和编剧。
表演很棒,台词很棒,就是不知道编剧脑子被什么踢了,非要从老年痴呆状的撒切尔夫人切入。
曾经近乎残酷的坚定,无限放大了步履蹒跚的苍凉。
梅姨的电影
较差的意思是:编剧和导演较差.
并没有大部分评论说的那样不堪,不要当传记片就ok了
传记片,强悍的是梅姑老戏骨的精湛演技和拉风的一口英式发音。剧情保留了传记片一贯的平铺直叙的风格,借用老年撒切尔的臆想和幻觉,历史不断闪回,勾勒了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风云人物。影片制作诚意十足,强悍的表演使得整部略显平淡的片子避免了流于平庸的命运,老戏骨老当益壮的功力功不可没。以上。
个人觉得片子没太突出铁娘子的“铁腕”
四颗星全给梅姨。
梅姑在片中的演出堪称杰作!可以媲美的大概只有helen mirren的《女王》。
梅姑再好演技也阻止不了我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