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艋舺

艋舺,Báng-kah,Meng Xia,Monga

主演:赵又廷,阮经天,凤小岳,黄镫辉,陈汉典,柯佳嬿,马如龙,蔡昌宪,钮承泽,席曼宁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闽南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艋舺》剧照

艋舺 剧照 NO.1艋舺 剧照 NO.2艋舺 剧照 NO.3艋舺 剧照 NO.4艋舺 剧照 NO.5艋舺 剧照 NO.6艋舺 剧照 NO.13艋舺 剧照 NO.14艋舺 剧照 NO.15艋舺 剧照 NO.16艋舺 剧照 NO.17艋舺 剧照 NO.18艋舺 剧照 NO.19艋舺 剧照 NO.20

《艋舺》剧情介绍

艋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蚊子(赵又廷 饰)17岁那年搬到艋舺,因为一根鸡腿踏入了黑道,认识了和尚(阮经天 饰)、志龙、阿伯还有白猴四个好兄弟,五人结为太子帮。太子帮秉持只识意气,不问意义的精神,凭借志龙的父亲Geta(马如龙 饰)的黑道地位在学校呼风唤雨。踏入黑道就意味着要经历腥风血雨,然而和尚作为众人的守护神总能帮他们化解危机。艋舺传统的黑道秩序遭受着现代文明的威胁,外省人灰狼(钮承泽 饰)要求和艋舺的老大们合作遭到拒绝。此时,和尚由于得知父辈们之间的事情对Geta心怀不满,加之文谦的怂恿而卷入一场阴谋。艋舺局势暗潮汹涌、杀机四伏,五兄弟在黑道与友情的决择中,演绎了一段关于青春的悲情故事。 导演钮承泽称《艋舺》是“生猛又华丽的青春动作片”。本片于2010年春节档在台湾上映,首周票房达6000万新台币,刷新了台湾本土电影的首周票房纪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底层世界太阳的季节她很漂亮雨和你的故事青春正步走游泳回家血红海岸第一季缠绵游戏奥特银河格斗:命运的冲突黄金血道光年正传做得好夺命红问号红旗渠神探夏洛克第三季突进夹金山府上娶了个锦鲤新娘因子8号创之界限Part.2坠落私人诊所第二季搏击少年校花的贴身高手2战龙在野薄樱鬼碧血录宝莱坞禧年喜禾金手指恋爱细胞第2季职业杀手

《艋舺》长篇影评

 1 )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这又是一部模糊义气跟爱恋的黑道片,但是,它比《江湖》点得更破。

也许黑道片,大多可以友情为一个线索。

而《艋舺》,可以爱情为一个线索展开。

蚊子自幼没爸爸,受周围的人歧视,他没有朋友。

当他被陈汉典这个家伙欺负时,和尚在一旁观察。

蚊子的帅气吸引了和尚,和尚建议志龙接纳他为新成员。

突如其来的邀请,让蚊子如沐春风,顿生前所未有的价值感。

蚊子对和尚心存莫大的感激。

他没有朋友,更不曾有恋人。

他的朋友和他的恋人即是同一个人,和尚。

当他被仅有的朋友(爱人)出卖时,他的世界崩溃了,他要杀死和尚以示友情(爱情)的不可背叛。

可当他伸开手臂做拥抱状时,和尚真的搂了过来,这一刻他确认了友情(爱情)仍存在,他满足了,所以他满身是血却微笑地躺着。

为什么说和尚是因为蚊子的帅气而产生好感?

理由如下:一、一位理发的客人对玲姐说:“你儿子好帅啊”,证明蚊子是帅哥。

二、送蚊子一个新的溜溜球,看到蚊子开心的表情后,和尚在机车上偷偷地笑。

礼物博得美人欢心了!

三、在电影镜头的安排上,每次都是和尚载着蚊子回家,而不是载俗仔或白猴。

佳人坐在后面搂着自己的腰,这一路是否更有型更顺风呢!

四、大家都逛窑子,唯独缺了和尚。

以上几个理由直接证明了和尚心中的同性爱情节。

只不过,和尚心中真正根深蒂固爱着的是志龙,不是蚊子。

这种爱可以注释为:生命的重要部分、活着的重要意义。

从小一块生活到大,和尚已经不可以没有志龙了。

电影中如此安排:一、替志龙承担风险对陈汉典行刑。

二、为志龙顶罪,被大佬凑个半死。

三、志龙和女友吵架,和尚随口那句“番婆”。

四、志龙老爸死后,和尚找到志龙,用手抚摸志龙的脸,然后紧紧抱着他。

五、其他几位被砍,他都没出手,只见志龙被砍,就冲上去剁了文谦一只耳朵。

这个篓子捅大了。

为了志龙,什么都干。

六、最直接的证据,“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七、最后被志龙杀死,面带微笑地躺着。

八、片中一个细节。

和尚说自己想做大哥,让志龙做大哥的大哥。

言外之意就是要自己拼搏养着志龙。

当然,也许有人不理解一点,既然和尚那么爱志龙,为什么还要干掉志龙的老爸。

事实上,如果和尚不和对方合作,对方的势力迟早也会渗透艋舺,死的人会更多,就不只两个大佬了,志龙也会死。

为了保全志龙,他可以做任何一切,包括杀死大佬,更何况大佬还曾陷害过自己的父亲。

其实,出卖艋舺、干掉庙口的大佬,剁掉文谦的耳朵已经使和尚走上了必死的不归路,最后自己能死在至爱之手,又有何憾呢!

总之一句话:“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确实,死了那么多人,志龙仍是活着的。

至于蚊子和小凝,同是天涯沦落人,小兄弟和小妓女依偎在了一起。

“你为什么做妓女啊?

”“那你为什么混兄弟?

”多少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就像片中课堂上讲的:不公平,有天生的不公平和后天的不公平......当然,这也包涵了一定的宿命论,黑道电影很热衷于透露这般感慨。

混的不是黑道,是太子。

志龙混的不是黑道,是爱情。

和尚混的不是黑道,是兄弟。

蚊子混的不是黑道,是生活。

Gata

 2 ) 情非得以的黑道篇

先贴个在线观看地址好了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yMTIyNjI4.html如果年纪比我再大个十岁二十岁的话,看这部片可能大概有些力不从心。

毕竟,这些都是青春期的故事,是16岁的回忆。

大概因为是《老男孩》的动作指导,整部片子的武打动作非常真实干净。

有的时候,我很抗拒那种出拳带风的中国武术动作,明明是小痞子,干吗一幅师从武当少林的感觉。

痞子应该有痞子的打法,用刀也好,用棍也好,是抓是踹是咬是挠,现实生活中的打架通常都没有那么华丽的招式,但是年轻的肉体和瞬间的爆发力才是最有感染力的爆发点。

可能每个男生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教父》,关于《古惑仔》的臆想世界。

有些人曾经身处其中,而有些人可能从未有过。

这个世界和我们通常所身处的世界并非黑道与白道,善与恶之分。

任何一个世界,或者说任何一个群体中总有自己的行使方式,条约准则。

意气这个词不过是他们的世界中对于友情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无论是痞子,还是不是痞子,生命中对于友情和爱情最穷追不舍的年龄永远是16岁,好像这个年岁并没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的事情了。

所以说,他们的故事中可能多了一些打打杀杀,但平常也还是要吃鸡腿买面,这是不同的世界,但这些世界与世界,社区与社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分别。

大概他们的社区用刀用棍,更高水平的黑道用枪,而我们普通人的社区中就含个沙射个影,暗个箭伤个人。

如果普通人真的很投入在自己的世界中,也完全能够经历一场血雨腥风的搏斗。

我之所以非常喜欢这个片子其实跟服装道具以至于演员有很大的关系。

《教父》也好,《古惑仔》也好,还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好,都是很久以前的片子了。

男生都最喜欢《教父》我想不能只是因为故事,大概也是因为那样一种欧洲典雅的生活方式。

可是,那种对于典雅生活方式的幻想会在你到达意大利这个地方之后而灰飞烟灭。

意大利人应该是在欧洲和中国最像的国家了吧大部分人以食为天,素质低下,个人卫生情况糟糕,主要的生活内容就是忽悠,打架动口不动手,偶有一些飞车党,近些年也变成以波西米亚人为主。

而《教父》中那些贵族般的生活场景其实大概就是欧洲所有有钱阶级的生活状态,所以说我看《教父》基本上是一种对传统的欧式贵族阶级的生活状态的臆想。

而《古惑仔》当年看的话当然又青春又热血,帅男加拼命,很有一番味道。

可是现在再看的话,穿着基本过时,帅哥基本上相貌平平,而且影片的制作也没有那么精良,所以一切都显露着往日的蛛丝马迹,能够带来的热情也就与日递减了。

但是《MonGa》的出现基本上既满足了我对于青春热血片的期待,而且其中演员的穿着打扮,布景装饰都很有日韩电影特有的精致的感觉。

年轻的男生穿着懒散而复古的衬衫,不知道那个年代是不是真的流行铅笔裤,但至少镜头上看来是帅的,很干净。

飘扬的红灯笼,焰火缭绕的庙口,这些都是属于华人特有的传统,那种红色很像《甲方乙方》结束的时候在风雪中飘动的红灯笼。

有的时候,红色灯笼显得比那些庙口的神像还来的庄严而有质感。

最后,关于友情。

这个片子似乎是关于友情的。

背叛与忠诚,似乎是关于友情恒久不变的话题。

但是似乎很少有人去关注到底我们是如何成为朋友。

蚊子踏入黑道的过程其实只是交到朋友的过程,有一群人肯接纳你,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他们愿意保护你,跟你分享秘密,一起笑一起闹。

这些大概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找朋友的过程吧。

或者有些人可能人到中年了都无法找到这样几个可以随意笑闹的朋友。

这看起来简单的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太难了。

直到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像和尚那样,不管是为了心爱的人也好,还是为了难言之隐也好,朋友,再也不是生活的全部了。

而最后,蚊子一定要为Geta报仇,我觉得那大概是因为他在Geta身上感受到一种父爱吧他总会记得要给Geta买一个鸡腿,他看着Geta和志龙一起唱歌的时候羡慕的眼神,他可能觉得那就是父亲。

所以,有一天Geta被人害了,他一定要人血债血偿。

对于和尚来说,这一切可能只是为了志龙一个人,而对于蚊子来说,庙口像是一个完整的家,有爸爸,有朋友。

他们的世界里非黑即白,而我生活的世界似乎黑白混淆。

即使是辩论场上的对手也要热情洋溢的称之为对方辩友,即使是立场截然不同的两个派系也要混个脸熟儿,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黑白混淆的地方总是有很多的笑脸,很多的奉迎,表面上没有那么血雨腥风,但暗中并不缺少年轻的杀气。

豆导的作品永远都是这样喜欢讨论一些情非得以的事情。

大概这些关于青春的回忆总是情非得以的。

就像片子里的台词,长大了才知道我们从来都不是风,只是草。

希望有一天我的青春也能浓缩为这样一部干净而复古,单纯而靓丽的故事片。

最后很想说一句,这个年纪的男生果真很可爱。

http://hmilypty.blogbus.com/logs/58769521.html 脑残博文---我又看了一遍豆导的部分,突然间想起《情非得以》里面他劝屈中恒出资那一段,一样一样一样的。

当时我就觉得奇怪,总觉得他说话的样子像点什么,现在看来,他当文艺片导演的时候像流氓,他当流氓的时候像文艺片导演。

 3 ) 意义是三小

“我叫周以文,绰号蚊子,在17岁那一年搬到艋舺,因为一根鸡腿,踏入黑道。

1987,我们一起走进大人的世界,并且,一去不回。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

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只是草。

”“你以为你混的是黑道,其实你混的也是友情,是义气。

”“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义气。

”——摘自电影《艋舺》十七岁,青春与朝气的年纪,却在那个叛逆而躁动的年代,轰轰烈烈的消逝。

无人敢惹的太子帮,庙口最有势力的年轻一代,拖着夹脚拖鞋昂着头颅盛气凌人的学校霸王,也只不过是混乱的唱着卡拉OK,跳着流行disco的一群孩子,也许只有在墙头上吹风、在野外玩溜溜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低低的弹着吉他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十七岁,才是应该属于他们的十七岁。

可是他们只是艋舺这个鱼龙混杂的内港里的一株草,十七岁那年的风,吹得他们遍体鳞伤……那个年代的台湾故事,我不懂,电影里展现的,像是一幅巨大的油画,铺展开来,若你懂,便看的明白,若不懂,也能身临其境;又像是一部彩色默片,碾过你似曾相识却又仿佛相距很远的少年时代,有些人揭着自己的伤疤,有些人惊骇的做着对比,无论如何,听到的都是自己思想的声音。

可他们不是,他们是那个年代的主角,他们是那个悲剧的牺牲品,慌乱过后寂静的商铺小道,流光的鲜血和泪水,墙上即将脱落的电影海报,他们哭着,他们笑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信誓旦旦的歃血为盟,血样的樱花拂过青春的脸庞,梦中溜溜球的光芒还在滚动,而他们,最终是否找到了意义。

意义是三小....记忆里,蚊子的意外加入,太子帮的成立,山上集训的点点滴滴,狗仔孩的死,文谦的出狱,massa和geta的死,灰狼的阴谋,帮派的终结,和尚的“叛变”到最后的兄弟相残,一幕幕看似突兀的编排其实在跌宕起伏中向观众展示了那个混乱的年代剧情却又真实的故事;“今天你不弄死他们,有一天就会被他们弄死”。

青春是漂泊的,青春是动荡的,青春是无奈的,青春是在叛逆与叛乱当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至此,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昨天,明天就已经不再了...意义是三小....对于阿伯和白猴来说,一个吃饱饭,泡泡妞,闲余时间和白猴打打闹闹,打起架来拿白猴做挡箭牌,有人罩着不被欺负就好,关于意义,也许没有想过也不会去想。

一个从被人欺负到去欺负别人,“意义是三小,爷只知道义气”,为了义气,他提早结束了自己的青春。

他们是街头小混混的两个代表,一个外表喧闹实质软弱,一个只懂义气敢打敢拼,青春的美,在于有一帮好兄弟,青春的痛,在于即使痛过了,也永远不知道原因。

蚊子是剧中的主角,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从小被欺负到大的他,总是在问“意义是三小?

”从彷徨到明白,从明白到无奈,从无奈再到彷徨,也许到最后才能真正的明白,十七岁的那年,他们走向大人们的世界,到底是错还是对。

蚊子是最纯真的一个人,所以他才会整天问这样打打杀杀有什么意义,所以他才会如此愤怒的要报仇,因为geta给了他他不曾感受过的父爱,所以他才会哭着说“你以为你混的是黑道,其实你混的也是友情,是义气。

”,所以他才会手足无措的面对小凝,和她一起听歌,在她的天花板上画满樱花……十七岁的青春,梦开始与结束的地方,一片绚烂。

“因为从小和志龙一起长大,和尚眼里只有志龙,在我看来,他对义气的定义是……外人难以理解”。

和尚与志龙,从头到尾不曾分割的二人,蚊子用“难以理解”来形容和尚来混帮派的理由。

其实影片看完,每个人心中,都会了然。

志龙不会做试题,和尚就帮他答卷;志龙走在太子帮的最前面,和尚永远在距离最近的后面;志龙看到蚊子被追哈哈的笑,和尚看到志龙笑自己也会开心;和尚的梦想是做大哥,而志龙却是大哥的大哥;志龙和女人相拥在舞池,和尚只会落寞的看着他们,和蚊子干杯;志龙的女朋友对志龙发脾气,和尚会在一旁烦躁地骂“干,番婆。

” ;志龙因其女朋友被狗仔孩搞要封死他,和尚怕他弄出人命拼命阻止然后说“我来”;志龙被geta骂和尚出来顶罪被打个半死;geta死后志龙为避风头躲起来喝醉,和尚会找到他然后拥他入怀,抱着他说“是我,没事了,没事了”;和尚必须选择干掉两个帮派老大中的一个,而他选择了geta——志龙的爸爸。

有人说和尚是为了报自己的父仇,殊不知,为何要走到这一步,只是为了要保住志龙;于是和尚听从了文谦,“背叛”了他的兄弟,即使牺牲Geta,白猴,蚊子,都要保住志龙。

最后被志龙误会,也只能忍着眼泪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 ……两个青春,一份爱情,如果我们两个都要下地狱,那也让我先掉下去然后接着你。

也许并不像蚊子所说,和尚放弃了前途光明的学业而混的黑道,是友情,是义气,而是一份奢侈的幻想,一份与你生命交叉的愿望,一份不要求回报的爱情,一句永远不能说出口的“我爱你”。

所以最后他笑了,死在志龙的手里,无怨无悔……很多人问志龙是否知道和尚的爱,我想和尚之于志龙,就像是心脏在跳动,一切顺理成章,一切理所当然,我在前面骄横跋扈,因为我知道他永远在我后面;我敢带着太子帮耀武扬威的做庙口老大,因为我知道他永远当我是大哥的大哥;我看看他,他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我有危险的时候他会出来保护我,我无助的时候他会出来安慰我……志龙从小到大习惯了和尚的保护,习惯了所有人的宠溺,所以他是最脆弱的一个,最想逃避的一个,那间黑暗的娱乐室是他逃避的地方,吉他是他逃避的途径,而这些,偏偏和尚都知道。

自己最信任的兄弟杀了自己的父亲,所以他会崩溃,看到和尚再一次向蚊子举枪的时候他砍了和尚。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殊不知志龙哭着刺向和尚的每一刀,其实都是在割自己的心,当心脏不再跳动,泪水与感情,也已经流尽……意义究竟是三小……影片从始至终由欢乐一步步走向悲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份年华的离去,一番沉痛的诠释,一抹寂静的哀伤。

画卷从5个少年坐在墙头青涩地微笑展开,到最后回到原点结束,似乎他们都没变,一样湛蓝的天,雪白的云,发黄的书包,洗旧的校服,他们只是坐在那里,开始并结束了原本美丽的青春……

 4 ) 未怕頸邊穿過橫飛的子彈跟你去走難,但怕結婚生子麻木平庸地活著亦一樣難。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一個小孩子的性格在三歲左右便能成型一塊蠻石。

然後經歷練時光的沖洗,直至洗刷到圓如鵝蛋或者千瘡百孔。

這個所謂人生的過程我們誰也不能避免,除非你選擇終結了自己的人生。

作為一塊蠻石你只能在河流里慢慢接受這一切。

我作為一塊蠻石的時候,是充滿了浪漫與反叛的。

五歲第一次欺凌女生以後,我很快就享受了這種矚目于欺凌的快感。

窮光心思想盡辦法讓身邊的女生討厭我,驚恐我。

與此同時我有了我的江湖兄弟,毫無避免地我們也稱兄道弟箍頭攬頸。

小偷小摸被抓到送回學校每週一升國旗后的全校檢討成爲了家常便飯。

然後很快喜歡了一個女生,爲了討好她拼命做些事情讓她討厭我。

要知道成績不好,小學女生是不會和你交朋友的,於是我只能重複丟臉到初中。

我認識到這樣子下去是死循環,於是我懵懂之中結伴去召妓。

髮廊老闆問我要哪個小姐我就說隨便,於是整個髮廊頓時就安靜下來看著我。

事後每每想起這件事情我就想把自己殺死,壞了我萬人迷的名聲。

繼而同齡的女孩子開始欣賞男生的陽光氣息與俊俏外貌的時候我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女朋友。

然後當然也是循例的心跳一個禮拜后各自學業為重。

而後為了一個女孩子寫了幾公斤的日記,對,幾公斤的日記。

現在想起來我都把我的青春浪費在文學創作上又成名不能很羞憤。

於是我開始輕浮地在女人堆里移動,總有些女人是不怕死的喜歡我這種浪子。

然而時至今日,此時此刻的凌晨,我只有一個理由讓我迅速去睡。

明天早上我還要早起,穿正裝像個哈巴狗一樣尾隨老闆去接待一群虛偽的新客戶。

任何的浪漫與反叛在這個時候都嘎然而止。

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很多不願意面對的事情總是在你面前發生而你無法避免。

身邊的人或早或遲地認命,找自己的追逐點去默默前行。

就如一塊石頭在河流里滾動飄蕩,直至成為一塊圓滑的卵石出現在下流的淺灘。

而我,就到而立之年還穿著五顏六色的童裝T恤牛仔褲帆布鞋高呼著低俗的口號。

並且毫無廉恥的覺得這是和平與愛。

我以為自己對抗著生活對抗著人性的弱點對抗著命運。

但此時此刻我又擺脫不了酒過三巡后雙手抱肩痛哭失聲不能自已。

若生活真的把我消磨成塵埃那當然很好,但把我擊碎的話我只能成為幾個鵝卵石。

終於承認浪漫與反叛誰不會,給我灰姑娘的劇情我可以活得更狗血。

不用再問我愛不愛你這個問題我愛你一萬年還可以免費送你五千因為我沒一百歲命。

但是結婚禮金我給你一萬你再叫我添五千我就可以立刻要了你的命或者你要了我的命。

不要問我你和我媽跌倒水裡我會先救哪一個我肯定答我兩個都救但是我不會游泳。

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飛到太空采星星摘月亮因為我年少就已經浪漫到我自己都肉麻。

我很好我沒病沒痛四肢健全人格健康只是時常希望逃避一些必須面對的抉擇。

未怕頸邊穿過橫飛的子彈跟你去走難,但怕結婚生子麻木平庸地活著亦一樣難。

姑娘們,如果有機會的話不要再愛上一個浪子,除非你足夠爛漫。

浪子就是那些狗屎的人不想過狗屎的人生的狗血型天才兒童。

 5 ) 混血儿的残酷青春

我看《艋舺》是因为钮承泽。

起初对台湾当红偶像演黑帮片抱怀疑态度,不过看后发现导演的作用真的可以发挥到最大,即使是演技稚嫩的偶像,只要善加利用也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比之下,如今的香港电影实在缺乏朝气。

香港黑帮片名震江湖,但杜琪峰麦兆辉等几位大导演如果不用刘青云刘德华黄秋生那一干老戏骨,恐怕拍不了片。

老戏骨们确实是质量和票房的保证,但看多了难免视觉疲劳。

据说这是因为香港娱乐圈长期被黑道把持,新人出不了头的缘故,这是题外话了。

亚洲黑帮以日本、台湾和香港势力最大。

以前看《古惑仔》的时候就觉得穿着木屐怀揣短刀但又喜欢唱台语歌的台湾黑帮很有意思。

《艋舺》是一部台湾本土的青春黑道片,我个人认为可以和当年香港的《古惑仔》系列比肩。

作为黑帮片,它的剧情设置并不是很牛B,但是作为一部青春片,它绝对够份量,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玩玩小叛逆的白痴片。

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多角度的刻画,内心戏的演绎很多。

相比之下阮经天是几人中演技最好的,把和尚性格中的沉稳细腻偏激阴狠都表现出来,赵又廷比较生涩,从他第一个镜头流着泪打人时就感觉味道不对。

所幸的是他演的是内心单纯一根筋的角色,演技差一些并不影响整体效果。

这是一部地道的台湾本土电影。

(台湾人不说“地道”,他们说“道地”。

)它除了年轻人的打打杀杀兄弟义气之外,还包含了台湾特定的文化。

首先来说艋舺这个地方,它是台北最早的街市,繁华的商业区,风云际会的码头,其地位大概相当于香港的庙街。

台湾曾经被日本统治了50年,到1945年为止(日本投降)。

之后台湾经历了几年“无父无母”的状态(大陆在打解放战争),直到国民党撤退去了台湾。

所以,在艋舺这个台北最古老的街市,既保留了闽南地方文化,比如片中庙口所在的清水祖师庙,又保留了日据时期的殖民地文化,喜欢看日剧的人一定觉得宝斗里红灯区非常像日本江户时代的“游廓”吧!

而“外省人”对于台湾本土居民而言最陌生,让他们感到不安,本能地排斥。

我从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才听说“外省人”这个词,它指的就是1949年后随军来到台湾的那批人。

在《艋舺》这部片中,本土黑帮对抗想夺取艋舺管辖权的“外省人”黑帮,也反映出台湾本土居民对于“外省人”的戒备和敌视。

此片中出现了不少台湾俚语,我百度了一下列个单子,会对理解电影有帮助。

片子开头蚊子被狗仔一伙追赶时,志龙一伙在喊西巴拉。

西巴拉是台湾人玩骰子的时候喊的,“十八啦。

”他们笑被人追打的蚊子是“衰尾道人”,台湾人称衰到一定程度的人叫衰尾道人。

“不要装肖”的意思是不要装疯。

闽南语的“疯”叫作“肖”。

他们常说,意义是三小。

“三小”是“什么”的意思,含有反问挑衅的口气。

蚊子问和尚要不要再去买鱿鱼羹,阿伯笑他天兵。

“天兵”的意思是菜鸟,搞不清状况。

阿伯嘲笑和尚不近女色时唱了一首《玲珑塔》。

玲珑塔本是北京童谣,在1977年被香港的徐小凤变成一首流行歌曲来演唱。

《艋舺》的故事发生在1987年,志龙和女朋友商量看的电影《致命的吸引力》和《A计划续集》都是当年上映的大片。

泡温泉时白猴说灰狼的手下都很训练有素,阿伯说他“靠腰”,靠腰是哭饿,意思是哭丧着碎碎念。

GETA大的GETA,是日语“下駄”的发音,意思是木屐。

GETA大当年以用木屐夹武士刀出名,每天都穿木屐。

MASA大的MASA是日语中的“雅"或是”正”,男人常用的名字。

文谦在桥下对和尚说,MASA大整天穿的PARIPARI,是日语的ぱりぱり,崭新的意思。

他说GETA大的头在CONCRETE,我想他说的是日语外来语的コンクリート(混凝土),文谦应该不是会讲英文的人。

(笑)他们在日式料亭里唱的第一首歌是《山顶黑狗兄》。

这首歌的原唱是洪一峰,洪一峰在1957年给1937年的日本歌曲《山の人気者》填了闽南语的词来唱,后来这首歌也被庾澄庆等人多次翻唱。

他们唱的第二首歌是蔡秋凤的《心事谁人知》,很衬和尚当时的心境。

和尚左手戴的白珠子叫砗磲,是贝壳做的,佛教七宝之一。

片尾他爸爸念经时拿的那串佛珠是黑曜石,水晶中的一种。

两种都有辟邪之用。

片中GETA大代表的传统黑帮要求手下必须在山上修习长短兵器,并强调“枪是下等人用的东西”。

蚊子在被和尚的手枪所伤时重复了GETA大的话。

这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日本在黑船叩关之后的那段历史。

新选组坚持用武士刀对抗洋枪洋炮,几乎全军覆没。

他们对武士刀的执着代表着对旧时代难以割舍的情怀和对传统的誓死捍卫,正如宣称“枪是下等人用的东西”的GETA大。

若是香港黑帮大哥,一定不会因自己用枪而感到羞耻吧!

在看《艋舺》的同一天,我碰巧看了一部老港片《江湖告急》。

相比之下它们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台湾人跑路首选日本,香港人跑路首选英国。

香港是中国被英国霸占后生的,台湾是中国被日本霸占后生的,对于母亲而言这是屈辱的历史,但对于孩子而言,不管抚养权归谁,他都是个混血儿。

在漫长的文化融合过程中,“认贼作父”,萌生出难以斩断的羁绊是在所难免。

所以陈果拍了97三部曲,侯孝贤拍了《悲情城市》,吴念真拍了《多桑》。

而在《艋舺》中,主人公蚊子没有父亲,他有一个疼爱他的母亲,但他和母亲的关系比较疏远。

他时常感到孤单,时常想念那个去了日本再也没有回来的父亲。

后来他把GETA大视为自己的父亲,一厢情愿替他披麻戴孝报仇雪恨,却被母亲隐瞒了身世而与自己的亲生父亲为敌。

蚊子的孤单,蚊子渴望父爱的心情,可以解读为台湾这座身世坎坷的孤单岛屿的心情。

而蚊子的挣扎,蚊子的愤怒,蚊子的残酷青春,便是台湾人在某一时期的集体情绪。

对于我们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大陆的“根红苗正”的孩子而言,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残酷青春。

但是“混血儿”的残酷青春,我们可以观看,可以想象,却永远都无法感同身受。

《艋舺》是一部怀旧电影,透过淡淡的黄色滤镜显露的怀旧风,慢镜头打斗时的舒缓音乐,衣裳服饰道具布景的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豆导对80年代青春时光的无限深情。

80年代的钮承泽还不是豆导,只是《风柜来的人》里的一个小混混,也成天打架,哈哈!

这是一部华丽而精致的电影,大部分画面中都同时具备黄、红、蓝三色,这三种色调搭配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浓烈的视觉美感。

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三色无处不在,并且每种颜色的份量大小都经过计算考量,有时是通过陈设布景,有时是通过路人的衣着,足见豆导对细节近乎完美的追求。

电影画面既有代表闽南地区风情的浓烈色彩,又有如日本浮世绘般绚烂唯美。

用光也经过雕琢,有时有舞台剧效果,如灰狼和GETA大MASA大谈判那场戏,灰狼脸上明暗强烈的灯光,祖师庙里文谦想杀志龙时照射在他脸上的黄色光斑。

这部电影很大气,GETA大 力敌众刀客那场戏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很有黑泽明武士片的遗风。

这部电影的母题有多个,例如樱花,例如溜溜球,例如鸡腿,例如围墙。

樱花在片中代表了美好的憧憬和现实的残酷。

父亲当年在日本寄给母亲一张印着樱花的明信片,蚊子把它贴在衣柜的镜子上,这是父亲留下的唯一的东西。

在日本,樱花代表着短暂而美丽的青春,樱花是残酷之花,带着杀气。

传说樱花开得盛是因为树下埋着尸体,樱树吸了人血便会绽放艳丽花朵。

片中父亲寄给母亲的樱花并不是淡红的,而是血红的,之后“樱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白猴打架后吐出的牙血,一次是和尚被志龙砍中时喷溅在空中的鲜血。

蚊子的梦想是去日本看樱花,可是最终他只能倒在台北的艋舺看鲜血幻化成的樱花。

蚊子许诺带女友去看电影,可是女友只能望着妓院蚊帐上的樱花憧憬,她再也见不到蚊子。

虽然片尾并没有直接说明蚊子的生死,但是从“樱花”又幻化成“蝴蝶”来看,蚊子死了,因为人们说蝴蝶是花的魂。

溜溜球代表和尚和蚊子的友情。

他们第一次相遇,蚊子的溜溜球不小心撞了和尚的摩托车,和尚凶狠地把溜溜球碾碎。

后来他们成了朋友,细心的和尚不忘送蚊子一个新的溜溜球。

在失手弄死狗仔后,心情低落的和尚让蚊子表演溜溜球给他看。

在和尚被打伤时,蚊子守在他床边,手里握着他送的溜溜球。

可是当他们反目成仇扭打成一团时,蚊子从口袋里掏出溜溜球,用绳子紧紧勒住和尚的脖子,心爱的友情信物在杀红了眼之时变成利器,让人不禁感慨。

鸡腿代表亲情。

片子开头,蚊子因为妈妈放进便当盒里的鸡腿被狗仔抢,引来了是非。

后来志龙一行人来为他助战。

蚊子戏言自己是因为一个鸡腿入了黑道,他说自己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

其实说是友情也不尽然,他为的是不可求的亲情,在庙口那个家庭一般的氛围中,慈父一样的GETA大,肝胆相照的兄弟。

片中他两次为GETA大买鸡腿。

第一次送鸡腿给GETA大的时候,豆导有一个别有用心的镜头,调动以往的经验很容易觉察这个镜头语言说明GETA大有危险,因为他故意让蚊子和GETA大都出现在镜头内,又强调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很远,但是下一秒危险并没有出现。

豆导在这里埋了个伏笔,直到蚊子第二次买鸡腿,观众也许会想起那个镜头,危险在这一次才爆发。

围墙标志着蚊子告别校园,踏入黑道的一刻。

这个桥段非常眼熟,在日本残酷青春片《蓝色青春》里出现过。

热爱棒球的不良少年木村在翻越校园和外界之间的铁丝网时也回头留恋的张望了一下。

而在《艋舺》中,它分别出现在开头和末尾,象征着五人团结一心。

说了《艋舺》这么多优点,现在来说说它的不足。

GETA大这个人物感觉上老谋深算,在他打发所有人去找阿忠,甚至连贴身保镖都不留时,我以为他要设陷阱等那个杀害MASA大的凶手现身。

结果他毫无防备,甚至轻易就把面色不善的几个香客放了进来。

虽说他对自己的身手很自负,但是身为老大这么轻易把自己置于险境实在叫人失望。

蚊子和妓女女友的故事是5个男孩的友谊之中的点缀,但是这个老套牵强的故事也让此片降低了水准。

结尾也不够完美。

其实在蚊子被志龙阿伯拖走,灰狼独自等待儿子那一刻就可以完美收场了,可是偏要加上5个男孩的家人每人一个镜头,让我产生看公益宣传片的错觉,怀疑会在结尾处打出“年轻人请勿加入不良团体”的广告语。

豆导花费一番心血想要对观众说的,应该不仅仅是这样的说教之辞吧?

最后落点与此,有画蛇添足之感。

 6 ) 嘿嘿,硬把生猛青春黑道片拗成生猛青涩断臂情

1、和尚和太子两小无猜,从小学起就屁颠屁颠地跟在太子后面,试卷有和尚帮忙做,出事有和尚扛,风风雨雨有和尚挡就没错了。

2、和尚的梦想是做大哥,太子在他的护荫下做大哥的大哥,3、步入青春期后,生死换帖的兄弟情渐渐变质。

4、和尚看着太子和女友在舞池拥抱,只能落寞地看着,和蚊子干杯。

5、和尚从不找女人,别人起哄他去的话会凶到打人。

6、和尚听着太子女友对太子发飙,烦躁地骂“干,番婆。

”7、看到又伤心又惊慌的太子,和尚情不自禁抚摸太子的脸庞,将他拥入怀中,恨不得把他揉进骨里。

8、太子要逃难,和尚拥着他比其他兄弟都难舍。

9、即使牺牲Geta,白猴,蚊子,和尚都要保住太子。

最后被太子误会,只能撕心裂肺地吼:“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10、直至最后,和尚躺在血泊中,也是微笑的,因为可以死在太子手中,最后看到太子平平安安,一切都值得。

1L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93733/?start=100#comments2L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93733/?start=200#comments3L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93733/?start=300#comments4L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93733/?start=400#comments5L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93733/?start=500#comments

 7 ) 《艋舺》诉说的不是青春,是记忆

好的电影鼻子都会感到很愉悦。

《艋舺》在柏林电影节上载誉而归也是意料之中,毕竟好的电影,一眼就能看出来。

除了实力派,我们还将在国内遭到恶评的影片也一道送过去,毕竟恶心外国人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影片在配乐方面很出彩,在寂静的山林的黎明,蝈蝈清脆的叫声,和尚裸背抽着烟,音乐很舒缓,像水中轻轻荡起的涟漪;总之,音乐和故事情节衔接的很贴切。

影片中人物性格塑造很完整,基本上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办什么样的事,没有让观众觉得“驴唇不对马嘴”的事件发生。

白猴很义气,所以大仔死后二话不说上门寻仇的就是他;黄万伯玩女人,不讲原则,还很熊,混社会的居然杀猪都不敢,所以见事不好最先开溜的会是他,在河水边嬉戏时宣称自己在水里尿尿了的也是他,究竟尿没尿不知道,但他就是能想出孙子的点子来,最是圆滑;和尚很聪明,打小就知道通过手段达到目的,很会做人,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叛变的会是他,即便同大佬没有仇怨,他也会叛变,不为别的,性格使然;蚊子从小没有父爱,对父爱有种天生的依赖,李志龙的老爸大佬让他一起唱歌时他一定觉得很温暖,他甚至愿意为大佬披麻挂孝;而李志龙身上有富二代的特点,平时很狂妄,事情真正落在自己头上却很怂,软弱到哭鼻涕。

所以看似五个人形影不离,钻一个被窝,穿一条裤子,但是由于性格各不相同,在冥冥中也就注定了以后各自不同的归途。

看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不虚。

蚊子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天生的同情弱者,虽然也砍砍杀杀,但这确实是蚊子骨子里的东西,他同妓女小凝的关系就很能说明问题,两人没有床戏,没有表现冲动的爱欲,导演对于这一段感情处理的很干净,在嘈杂甚至肮脏的社会,这样纯洁的感情更显难能可贵,更何况又是同一个妓女。

蚊子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大仔就这么死在自己的怀里的现实,他歇斯底里的喊出我永远不能忘记大仔死在我怀里。

但喊出的不是义气,而是幼稚,对于灰狼来讲,义气恐怕只活在自己年轻的记忆里,那太久远了,江湖上待的久了,义气早已舍弃,再难寻觅。

老江湖了,越来越懂得识时务者才是俊杰,谁都做不了风,只能是草,随风倒的草。

劝人向善的电影一般不会违背道义,所以结局也大都是道义获胜。

站在发展的角度,艋胛传统的社会关系已经没落,自然而然受到新的或外来势力的冲击,无视枪,不认同枪的威力是不对的。

但是从道义上讲,枪不讲道义,所以开枪人必死。

时代的发展催生了艋胛的改变,道义战胜了所以这部影片它还是有自己的立场的。

血战爆发了,又结束了,恩怨了断了,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就像水中溅起的浪花,归于平静才是最终的状态,艋胛的生活在这之前、在这之后都会按照原有的惯性继续下去,生活是什么也阻挡不住的,打麻将的还会打麻将,吃斋念佛的继续吃斋念佛,对于某些人,发生的一切可能是生命中永难泯灭的记忆,而对于其他人,顶多也就是时下关注的新闻事件罢了。

在艋胛,普通家庭对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子女是多半是无奈的,客观的讲是妥协的,教育方面,子女能高中毕业就阿弥陀佛了,当蚊子的妈妈收到蚊子所在学校派发的劝退通知书时,就表露出她的无奈,而且能高中毕业恐怕在当地已算很不错了,所以在蚊子妈妈的理发店,女顾客得知蚊子即将高中毕业时,对她赞不绝口,连说蚊子妈妈好福气。

同《海角七号》里那位所有信件的收件人、性格倔强、怪癖的老太太的角色设置一样,导演钮承泽通过蚊子的母亲在向伟大的爱情致敬。

蚊子的母亲不但为灰狼终身不嫁,为他将儿子带大,含辛茹苦却从未有过任何抱怨,也从未让灰狼感到累赘,一味的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这样的爱情是伟大的,是应该向她致敬的。

《艋舺》讲的是年轻人的故事,讲的却不是青春,而是记忆,是对台湾本土文化和本土情怀的纪念。

 8 ) 义气是三小啦,我只看到爱情没看到义气

会去看《艋舺》很大原因是我乃《康熙来了》的忠实观众,而本剧主创人员曾经上过康熙宣传,除了导演钮承泽提到说本片的动作指导曾经任职于我心目中的神作之一old boy引起了我的巨大兴趣(事实上电影也确实出现过一只类似old boy里那“神之一镜”的长镜头,但质感拍得有差)之外,那次宣传最惊爆的话题是阮经天和赵又廷的kiss作为一枚腐女,我当时觉得主持人很专业,演员很有诚意,虽然赵同学不是我的菜,但他跟阮同学接吻还是很萌嗒。

但是、但是、但是……呢,看完电影之后,我只想摔杯子、捶墙、砸锅、冲到塞纳河边对着那些来来往往的游船喊“拉错对啦!

你们拉错对啦!

徐熙娣蔡康永你们会不会主持节目啊!

你们不是认识钮承泽吗?!

蔡康永你不是学电影的吗?

你们康熙的人肉背景陈汉典不是也有出演吗?!

你们节目不是专门给人出柜用的吗?!

为什么你们会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拉郎配错啊!

为什么啊啊啊啊啊啊”和尚你好惨啊啊啊啊啊……是说连演你的那个人都没有想到在场外给你补偿回来,你好惨啦。

阮经天你作为演员有义务帮和尚至少把志龙亲到吧!

(众:演员几时有过这种“义务”)那么先要讲说阮同学的演技还是值得点点头的。

虽然估计是因为电视剧演多了,那股拿腔作势的做派仍旧撇不开,不过豆导不是个很含蓄的导演——他不喜欢搞暗示,能用明的就不来暗的(比如最后那段什么“混友情,混义气”的台词就过于直白,多余到雷人了),镜头讲不清爽的就用台词和旁白来补,反正是直隆冬来直隆冬去就对了。

和尚对志龙的那条线,大概是豆导怕弄得太明了将来被黑道砍(台湾的审查制度ms不介意这种的),所以搞得有点雾里看花灯下画画的感觉。

先不要管这个同性恋是真性假性环境性的,这唯一一条完全靠一路暗示加旁敲侧击完成,且是推动剧情最为重要的线索,除了导演一开始放出卖肉场景影射两人关系(老大一身雪里白条,二把手倒是一整背的刺青,摆明了这修罗其实是二当家的),再用一个明显作为一般过渡性场景来说太长只能解释为别有深意场景的志龙把妹和尚很不爽的桥段,以及用其他同伴的话点明和尚不喜欢女生之外,就得多靠演员平时在细节处能否表现这种“暗示”——一是要表现出来,不能搞得观众完全收不到信号,二是要“暗”,不能太露骨以至于挑到明。

阮小生给出的讯息很足很电很暧昧,一开场至少我们腐女都接收到了。

尤其是他看志龙的眼神啧啧,别人都在看蚊子打架,只有他一直看着志龙,看也就算了,多亏他那么小的眼睛居然能做出这么说不清道不明的表情(对比之下同是单眼皮的赵又廷同学输太多了)。

我当时已经心里一抖,想说“不是吧”,结果阮小生在后续情节中配合导演安排的各色细小桥段,很肯定地回答我说“就是的”(那你tmd戏外跟赵同学搞什么暧昧!

气死我了!

),尤其是最后那表情(大哭,和尚你好惨)。

当然有同学硬要说不是的话,其实作为豆导,平时直隆冬惯了的,硬憋住装了半天含蓄,最后还是破功了(豆导侬别拍文艺片了,还是直接点的打比较适合你)。

所以如果嫩前三十分钟还没别过苖头来可能只是嫩平时比较少看电影或者观察能力比较差,但到最后听到和尚的表白都还别不过来的话就绝对是脑子绕不过弯了。

一直不明白对方心意的女王受(其实我觉得丫最后是明白过来的了),和细心体贴智商超高但却一直默默付出的闷骚攻,还是下克上,我的个娘喂,这个配对不是时下最萌的吗?

你是想把我们腐女都搞出心绞痛是怎样?

豆导你平时是有在看耽美小说哦……日本的小说和drama里最多同志的地方就是黑道呃不管怎么样,反正你这两个角色同人女要定了,你就等着以后在网上看和尚志龙和蚊子的三角狗血同人小说吧(远目ing),反正我不看到和尚和志龙的h是极度不甘心的替和尚不值当——志龙是很漂亮没错,不过那个性过于的啥了——之后说正题啊(众:对你来讲刚才那个不就是“正题”吗?

)。

本片明显带有半自传性质,豆导以前一定是在道上混过,不然拍不出这个还原度来。

自传性质的就有这个好处——背景时代、环境布置、人物讲话的方式甚至走路的样子等等的绝对不会错。

比如你要我拍一部九十年代初期的电影,我都知道墙上的挂历是什么样式的,当时流行那些明星,在看那些电视电影,街上的人是怎么穿衣服的等等等等,不会容许美指之类在这种事情上出槌。

所以从时代的选择和视角上来讲,我觉得,嗯,侯孝贤导演大概会喜欢这部电影。

侯导拍的电影也有日据时代的味道,但那是属于另一种生活层面的人群——普通人,小市民的,他也喜欢还原度高的(只可惜配乐中没有出现三味弦,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应该有这种乐器的)。

而这部电影的切入点比较不走寻常路,是黑道。

而黑道,其实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体。

疑似曾经混过的豆导带领我们倒回二十年去看当时的台湾黑道是如何样的组织,是什么样的氛围,是怎样运作和管理,新一代的黑道人员是如何训练起来的,非常有趣。

我尤其喜欢本剧中的背景和装饰,那些日系的屏风,灯笼,墙上的海报等等的……有关这方面的奖项,今年的金马应该就是这家的了。

但是“半”自传比之真自传,虽然同有场景和时代还原度高的优点,但就一部角色导向的电影来说,“半”的衰点就在“要自爆不自爆”的界限上,一方面想说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生存环境以滋纪念和怀念,但另一方面又不肯献出自己在当时的面目。

相比于出场时间不算很多但个性倒还蛮清楚的志龙来说,作为第一主角的蚊子在个性的设定上是相当模糊不清的。

“动机”问题自始至终的没有解决。

他跟灰狼之间为什么紧张,跟他妈妈之间为什么疏离,他为什么会在Gata身上找到爸爸的感觉,他为什么会同情与他们为敌的狗仔却一转身能那么冲动地去对付自己的结拜兄弟?

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个性,导致了他行为,反正我看到最后没能理解。

仿佛就是导演塞了个剧本给他说“情节是这么设定的”,所以他不得以照着做而已。

我总觉得豆导是有所隐瞒,至少是有所保留的。

这就不痛快了不是。

蚊子有一部分的心态是真实的——比如他为了一只烤鸡腿加入黑道,还有他说要去日本看樱花,然后白猴揪出颗牙,地上就出现一朵“樱花”,这个idea如果是凭空来的就天才了;可是有一些地方是明显“生造”的。

这不仅使得这个人物不够立体真实,而且直接导致了电影风格的脱节。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拍得非常有格调,慢镜头和定格的使用,色彩的入调,跟他们身上穿的花衬衣、脚上夹的人字拖非常搭调,有点像韩国的青春喜剧,但还是有台湾本土的味道在。

我喜欢这种青春的感觉——黑帮片很少有这样拍,而且比如香港这种黑帮组织化集团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地方,即使拍青春的黑帮片也是类似《古惑仔》之类的,没有条件去拍一部这种黑帮得无辜,黑帮得理所当然的感觉。

青春时代其实就是这么乱七八糟的,青春的时候我们不去想明天,不去想生活有什么意义,男生混在游戏机里,为了一个女生大打出手,女生成群结伴地去看男生们放学后脱了校服抄了家伙群殴,大家都觉得这是正常的,这是生活,日子就是这么过的,从来不去想说这么干是不是很无聊——其实很多年之后回头来看也并没有不妥,因为当时年青么,青春的时候不傻一把那才是真的傻。

而这一段时间,应该也算是现代台湾的“青春期”吧,开始看到外面的真正的世界,原有的生活形态受到影响,不得不改变。

我尤其喜欢他们在舞厅跳台客舞那段(台客文化好好玩)。

这一部分的戏都还在“介绍”部分,是比较自在比较轻松的,有一种把握在。

到外省帮正式出场,开始铺plot起,感觉整个风格都转向我们已经看过几百遍的电影模式上了。

而且POV也出了问题——因为是前半段给人半自传感,就应该保持在主角视角上,但是后半段的plot需要切换到和尚的视角上,加上这个人物本身复杂度比较高动机比较足,都好像是电影进行到一半突然换了主角似的。

陈汉典同学的表演没有预想中的好。

可能因为导演给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简单的“恶人”而已吧,所以汉典同学其实一直是在“模仿”啊,就算不是在“模仿”赵哥,也一定是在模仿某些他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恶人,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狗仔就是“恶”而已,甚至连高中生的感觉也从来没有演出来过。

我收回之前认为他可能得金马的话(呸呸呸)。

蔡昌宪倒是蛮灵活的,还有一点灵气。

至于男主角么……我只能说我们气场不合,我还是觉得他不好看啊,而且有种说不出的不自然和呆滞对不起赵又廷同学的fans(四面鞠躬ing)。

气质果然是种很悬的东西啊,人果然还是要靠眼缘的。

那个演妓女的mm气质就和我的眼缘,很少有女生脸上贴这么大块胎记还有种清爽干净楚楚可怜的感觉的。

这部剧应该算是打开了台湾电影的另一条路吧。

以前说到台湾电影,印象中都是文艺片。

如果不是文艺片,通常都不入流——是说感觉在制作上都很随便,一点也不精致的感觉,所以如果不是文艺片得不了奖那也一定商业不起来,只能是不入流。

这部电影至少有一种“精致”的感觉,虽然是拍早期的故事,反而有种“现代”味道,所有背景和表演都是设计过的,是部非常“正常”的商业片。

这在台湾出品的电影当中确实很少见的类型。

我衷心期望台湾以后还能多出这类型的“狗血”电影。

一个地方的电影产业是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打底的。

PS:我不懂电影中的一句话,什么叫“你没有当过兵怎么能出国?

”难道在台湾男生在没有服兵役之前都不可以出境的吗?

不是的吧

 9 )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黑道组织都是基佬大本营。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黑道组织都是基佬大本营。

带头老大永远是个双,一边揽着全世界盘最正条最顺的妞招摇过市一边对她说你丫一点也不重要老子心里装的全是弟兄啊弟兄。

对于老大来说,妞是拿来演动作戏的,弟兄才是拿来演爱情戏的。

所以床上嘿咻累得半死还常常被头发啦大哥的肱二头肌啦之类的挡住脸减少出镜机会的永远是可怜的女炮灰,而黑帮火拼的时候背靠背呀我掩护你突围呀中弹之后倒在胸口呀枕大腿抱头哭泣说你不能死你不能死涕泪交流呀之类充满高潮充满戏肉震得流泪腐得流油的戏码全部要跟弟兄来演。

虽然大哥基本上都很女王兼傲娇对于忠犬们更是不到血流成河休想听到他一句关心的话,但俗话说得好,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大哥推不倒。

君不见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刘伟强的古惑仔系列,有几部的高潮戏是ending在女人身上的?

有几部戏是大哥与忠犬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

侬好好计算一下个中比例,没事别老数鸽子玩儿!

说完了大哥,自然要来说说大哥背后的男人。

是的!

侬没有看错!

他才是真正的男二号!

二当家!

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二都与他充满难舍的缘分!

一般来说,二当家的命运难逃两个桎梏,要不就一根筋爱到底为哥生为哥死修炼成史上最著名老二关二爷,要不就因爱生恨我得不到全世界都别想得到黑化成道上传奇二五仔。

二当家的命运一般来说是坎坷的,是壮丽的,是波澜起伏的是忍辱负重的。

如果一个男人,为了另一个人要承担起管小弟、退强敌、开车门、撑雨伞、档子弹、救二嫂等种种重任,必要时还要奉献出自己的全家让仇家扫射、奉献出自己的安宁陪老大跑路、奉献出自己的声誉去敌方卧底、奉献出自己的肉体为老大献身,【喂!

前排同学你们在想神马!!

你们这样让内些宣誓“为祖国献身”的人们情何以堪啊口胡!

】我们怎么能!

怎么敢!

怎么忍心不称其为爱情!!

高纯度啊!

赤果果啊!

你们谁敢拍胸脯说“我也做得到”那么请将老师的头拿去!

老师死也瞑目了!

二当家忠犬般暗恋的心情似乎只有《江湖告急》正面而又健康的做出了come out表率,其他时候大都化为临死前迷离的眼神、抽搐的嘴角、紧握住大哥的……手以及一句“照顾好我的家人”。

其实侬想说的是“你就是我的家人亲爱的要对侬自己好一点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我!

”吧从小时候起每次看到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万梓良之流拥住自己渐渐冰冷的二当家泣不成声时我就觉得丫随时会一不留神亲下去。

(虽然大部分时间就是抵住额角或埋在胸口,╮(╯▽╰)╭)不过现在看来这种要搅不搅大家都很羞涩而懵懂的样子也是很萌的呀一般来说,感情戏不整点三角恋,这个本子也就算玩完了。

所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二当家的背后也必然有一只那啥。

这个角色看似小咖,一般都是新收进来的愣头青或者干脆就是二当家的弟弟同学神马的,但实际上他的感情观却是三者之间最复杂的一个。

一般来说,小咖同学都会在爱上二当家还是爱上大哥之间挣扎摇摆,一会儿被大哥的耀眼光辉迷得睁不开眼一会儿被二哥的温柔强势熏得找不着北,同时他又对大哥和二哥之间的情愫表示出强烈的嫉妒和羡慕……在这个复杂的情况中,二当家的走势一般会决定小咖同学的最后命运——如果二当家是二五仔,那么小咖就要负责很悲情的解救老大于水火然后不出意外的挂掉领便当;如果二当家是关二爷,那么小咖就要承担起因爱生恨的重任将大哥和二哥同时推入火坑然后被利用他的敌方干掉继续领便当……see,此人反正无论如何也逃不开一个死字。

所以推他为奥斯卡最杯具男配我想观众们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吧。

接下来就是一大群在字幕上显示为“演出人员”然后横排纵列跑完一分钟的小弟们。

他们唯一的标示就是长短不一的各种武器【后排同学你们吹神马口哨!

这里的武器虽然能插人但也能砍人!

再次提醒你们不要想太歪!

】,十字街头的围追堵截,运气好还能吃吃女主角的豆腐露个小半张脸。

小弟们的职责当然就是群劈了……(以下为符合社区指导原则不予显示。

)好了,说了这么多,接下来同学们的家庭作业就来了。

请大家根据以上准则,综合判定《艋舺》这部电影,到底是不是一部正统的黑帮片呢?

请详细阐述你的看法,明天上午统一交到搅基课代表那里。

下课!

居然翻页了,你们威武:http://www.douban.com/review/3014349/?start=100

 10 ) 生活是三小?都以为是风,都其实是草。

  自从我大爱的庹宗华在康熙公开说过讨厌钮承泽以后,没原则的我也立刻表示对他不喜欢:长相贼眉鼠眼,拍的偶像剧故作文艺矫情,仗着自己是导演,总爱在戏里面加一些讨喜的角色给自己,要么允文允武一切尽在掌握,要么有情有义,世界换你微笑也在所不惜。

  《情非得已》时还并不想承认对他有改观。

还不懂什么叫“mockumentary”,只觉得所谓的“伪纪录片”只是拍的不够“纪录”的台阶下。

  一切到了《艋舺》才至此不同。

  “我希望能够塑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让台湾电影走出一条新路来。

”豆导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语气踏实肯定。

跳脱出曾经飞扬恣肆的小毕,钮承泽的话语里依然存有豪情。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只是草。

  这句话算是《艋舺》的点睛之笔,说得很好。

生活历经起伏和跌宕的豆导讲出来,格外有说服力。

  生活是什么?

意义是什么?

  大部分人没有在想这个问题,所以小部分意识到这件事却又找不到答案的人显得分外迷惘。

  “你为什么要做妓女?

”  “那你又为什么要做兄弟?

”  小凝的侧脸线条柔美,但倔强的语气却比棱角分明的蚊子更有力量。

  她比他要清楚,这个世界有多肮脏。

  志龙的意义在艋舺,在他强悍的老爸。

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是理所当然的传承,是以为可以不劳而获到永远。

 和尚的意义是志龙,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守护,是混沌不明却又浓于血肉的深情。

  阿伯的意义是无耻有理,俗辣王道。

他是连猪都不敢杀,但这个世界也并没有强迫他要出头。

只要可以活得久一点,然后一直这样混吃等死尬女人,他很乐意可以做一个孬种。

  最诚实的是用爱拳头说话的白猴:“意义是三小,你爸只知道义气啦!

”  看到这里忽然如释重负,终于没在说道理,终于没让我一定要懂。

  意义和义气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意义是让你找的到路在哪里,义气却是指,就算前面是悬崖,你都还是敢往下走。

  台湾的导演调教演员都很有一套,像是李安,易智言,包括现在的钮承泽。

他们不会把演员当做一个桶是什么都往里面灌,他们只是看出你身上他们需要的部分,然后给你空间自己体悟。

就如同柏邦妮所说:他们塑造一个角色,通常只会给你一副骨架,剩下的那些血肉要靠演员自己长出来。

  豆导选角一向眼光老道,从《情非得已》开始,他走的就是一种主角很亮眼有灵气。

配角不起眼但很有戏的路线。

  《艋舺》的两个男主角,阮经天获得的压倒性好评体现了观众对他亮眼表现的激赏。

,台湾的偶像剧男演员是个最容易被归类的群体。

有些外表贵气,精英感强,出道以后就必须公子哥路线走到黑,挑战稍微草根一点的角色就立刻透出假来。

另外一些平和亲切的举手投足都能溢出台味,就算穿上龙袍也当不了太子。

  渐渐喜欢阮经天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发现了他进可攻,退可守,能够在草根味和精英感之间游刃有余的穿梭。

动作戏敢拼敢搏,拳拳到肉。

内心戏直截诚恳,真挚感人。

当然,更重要的是身段无比修长好看,一身白寥寥的的印花复古衬衫,其他人穿上一定是活脱脱的粉刷工,唯有小天仍能驾驭出时尚感。

别和我说外表不重要,其实它和演技一样,都是天赋,后天磨练出来的那些,再好,都少了一份流畅自然。

  《艋舺》的配角大都发挥在水准以上,其中以歌手出身的王识贤和蔡昌宪最为惊喜。

前者的戏份不多,只出场时监狱里一个扭脖子的动作,文谦暴戾癫狂的疯狗个性已然窥一斑而见全豹。

蔡昌宪的白猴,人如其名,身量不高,面孔也没有什么特色,但咧着嘴巴笑起来就是有一股台南小孩淳朴又硬颈的味道。

豆导说《艋舺》想要表现的是80年代台湾黑道的风范与狠劲。

这一点上,连小天都有些雕琢,反而是蔡昌宪那带着那泥土气息的生猛和倔强打出了一口过瘾的热血来。

  正港的古典流氓马如龙和俊美的贵族台客凤小岳都曾在去年大热的影片里大放异彩,这一次的角色更加贴近他们生活中的经历和性格,诠释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值得一提的还有陈汉典,当初在康熙看见他的时候就觉得这个谐星虽然好笑但长得好不善良哦,没想到经过发掘可以贱得那么讨厌。

  不过话说回来,《艋舺》角色的成功除了在于挑中的这些之外,更在于周杰伦最终的缺席。

尽管赵又廷的表演又无可避免的被拿来指摘一番,但我还是要说,庆幸最终是赵又廷吧!

同样是本色演出,赵会把角色塑造成我们看到的蚊子,被动,迷惘,带着无辜的闯入者氛围。

而周杰伦只会和之前的那些赛车手,篮球员一样,把他演成又一个贴着标签的周杰伦。

  从《情非得已》筹备时期《艋舺》的雏形已经出现,其中经历的波折和挫败如今说起来已可以云淡风轻姿态从容。

然而若不是心中仍旧卯着一股气在争取,钮承泽断不会迎来如今这样开阔疏朗的局面。

  这让我想起今天同样扬眉吐气的陈德森导演,十年一剑终露锋芒,“不疯魔,不成活”的决心里不难看的出那份壮烈。

  我仍然不敢确定台湾电影会否就此复苏,也不觉得后者合拍片的形式会让香港电影离死期远了一些。

  但是心里仍然对豆,陈两位导演充满钦佩。

  他们都被生活的砥砺抹去了棱角,清醒了眼光。

  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是草,却一直不自觉的带着风的态度在活。

  题外话:  最近我很喜欢的两对娱乐圈情侣都传出了结婚或是要结婚的消息。

  一个是陈建州,年轻的时候做过兄弟。

  一个是陈小春,年轻的时候演过兄弟。

  他们曾经都爱上过明艳动人的美女,像是张柏芝,像是大S。

  但到最后,真正让浪子有勇气想要回家的,却都是爽朗温暖像向日葵一样的女生。

  其实我想说的就是:结婚这件事,绝对需要至大勇气。

能够开口,已经是对对方的最高尊重。

  所以,但愿他们能够幸福长久,才不算辜负这个漂亮的开头,以及那些被两位陈先生感动的在电脑前哭相难看各位观众。

《艋舺》短评

做作,自恋,服装也不做旧,表演的确是“生猛”,好不容易看完。

7分钟前
  • Morning
  • 较差

很幼稚啊 表演更差... 豆導最愛干這種事兒了,導一些演一些自認為很男人很帥氣啊很有型的電影電視劇.

9分钟前
  • 麦克疯
  • 较差

从海角七号开始,台湾的电影越来越好看了!

10分钟前
  • tony
  • 推荐

五年后重看,只记得geta临死前的骁勇。

13分钟前
  • ♚追杀伪依赖
  • 还行

无兄弟不江湖,一入江湖则身不由己!

16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失望

19分钟前
  • Luccy
  • 较差

珍爱智商,远离黑道,他们混的不是黑道,是弱智。(对比美国往事和朋友后结论)

20分钟前
  • LaLaRent.co.nz
  • 很差

短发就是酷。好基友一辈纸。

24分钟前
  • Mr.Yip
  • 推荐

故事的发展不是我喜欢的,但这样的台湾电影还是应该更多些!挺豆导!

26分钟前
  • 麦提爽
  • 力荐

豆导,你逗到我了!还是谢谢你!

29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属于艋舺的时代过去了,伴随着黑道们如草一样的生命;场景和颜色好漂亮,很有80年代末的台味;陈汉典好搞笑,可惜挂得太早了;艋舺的前期营销和宣传做的太好,其实本质只是一部天真烂漫的青春动作片。

32分钟前
  • Iris
  • 还行

过这么久看一部电影,分了几次看完。明白他想说义气,很可惜,谁交付真心得到的结局不是喜闻乐见。

34分钟前
  • twopersons
  • 力荐

6/10。清朝以来台湾遭受外敌入侵,本地黑帮同样担忧外省势力入侵他们的传统格局,风潮席卷中的青春情谊像草一样无法掌控宿命,翻墙和赔偿溜溜球象征接纳新人,蚊子借日本明信片寻父暗示台湾记忆里的日本文化,食物预示危机的考验(因鸡腿结识帮派-买烤鱿鱼被敌人追着跑),气功报仇打人的内心戏没必要。 @2017-03-04 17:29:10

3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怒刷!!!因为这部影片,我想混黑道!我想当男人!赵又廷,阮经天的演技简直要逆天啊

41分钟前
  • 拎不清了不起
  • 力荐

呵呵,沙老大这种套路还是弱爆。。。

46分钟前
  • 梅威瑟
  • 较差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

51分钟前
  • 刘小黛
  • 还行

赵又廷爱阮经天,阮经天爱凤小岳,柯佳燕是饭后甜点。画面很日本,陈珊妮的配乐很牛逼,文艺又商业,暴力又不会太过血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马如龙演的真好。

56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钮承泽自恋狂

60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本质青春片,最后的赢家还是外省人

1小时前
  • 顗礼
  • 还行

腐电影!

1小时前
  • 软蛋黄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