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尧耳作为经验丰富的资深影迷,我们当然不会简单地认为那些以鬼神和幻想题材为主题的电影作品,就真的只是创作者想象出来的架空世界,与真实人生毫无关联。
事实上,无论有着怎样的脑洞大开和跳脱幻梦,浮夸炫酷的角色仍然是个性特征的夸张展示,而曲折离奇的冒险经历,也总是要展示人性深处的核心本质。
动画电影《精灵旅社》系列当然也跳不出这个规律。
尽管片中出现了数十位神话传说中妖魔鬼怪的卡通形象,但相比起《寻梦环游记》对死亡主题的阐释,《精灵旅社3》围绕着家人、爱情、旅途和友谊的故事显然更加温暖和浅淡一些,这更接近于《疯狂原始人》或者《冰河世纪》系列的设定。
莫斯科导演塔塔科夫斯基对动画影视早已驾轻就熟,而在该系列中,他与主创团队也似乎并没有讲述深刻哲理的野心。
以呆萌欢跳的精怪形象和鲜艳生动的旅行场景获得全年龄段观众的喜爱,在欢乐情绪中获得两个小时的放松,便已经达到了创作最初的目的。
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和视觉元素无疑是该系列最成功的地方,从德古拉一家的亦正亦邪,反派吸血鬼猎人范海辛,到科学怪人、透明人、木乃伊等精彩配角,以及最新加入的鱼侍者、宠物狗、九尾狐等异国元素,已经成功构建起了极具代表性的鬼怪世界。
场景也从怪物航班、幽灵海岛到神奇航船上的马戏与烟火,理想旅程中的所有海边风情几乎都一览无余,加上德古拉在此邂逅的神秘女子,已经足够引发任何观者的愉悦与好感。
当然,本部续作同样延续了展示家庭生活的主题。
第一部中,作为父亲的德古拉艰难地面对了女儿的成长和出走,在冲突和纠结中获得彼此的理解,之后则延伸至家庭生活的辛酸苦辣,即便是鬼怪,也要接受教育观念的隔代差异,其中心冲突与此刻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带娃矛盾如出一辙。
到了这部,则将矛盾放大到了漫长旅途中。
以旅程中的各种事件来验证家人对彼此的关爱与信任。
而故事场景和情节也触及到了更为深沉的话题。
从猎人的阴谋到女人的背叛,德古拉跟随着完成的寻宝探险成为升华主题的一把钥匙。
爱情受挫叠加上家人误解,也使轻松欢乐的合家欢氛围暂时沉静为更为深邃的成人童话。
相比起孩童在五光十色的神奇旅程前开怀大笑,成人观众其实更需要故事本身提供的哲理和慰藉。
他们更懂得《寻梦环游记》中人生有两次死亡的哀伤寓言,当然也更能理解该片中每位鬼怪只有一次表达爱意的设定背后涵盖的现实隐喻。
责任、真诚、勇敢、关爱等等关键词渐渐浮现了出来,正照顾着孩童的父母可能在儿童乐园那一幕抒怀一笑,而背负着现实压力的中年观众也会在欢乐结局的时刻放松心情,以童话里的强大力量安抚自己略显疲惫的内心。
既然是童话,终究有个快乐圆满的结尾,家人和解,旅程继续,反派被打败,阴谋被戳穿,孩子气的设定扭转了全部局势,在片尾如同印度歌舞片的段落中,所有角色翩翩起舞,音乐和节奏化解了一切纷争。
这显得如此草率可笑,却是童话能够带来的重要意义。
旅途坎坷、生活苦闷,怀揣起内心的爱意和天真的憧憬,与家人共同领略人生路上的幸福风景吧。
发表于《每日新报》。
一个人去看了《精灵旅社3》。
前两部没看过,选择看它,是因为刚好时间合适,加之是一部喜剧片,符合我想放松心情的需要。
到达影院,时间刚好合适。
坐在我的位置上,左手边是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孩子观看,开始没几分钟,右手边又来了一家人,父母和孩子。
突然意识到,这莫不是一部给孩子看的动画片,我可能走错了片场,稍稍觉得有些尴尬。
一个人看电影不觉得什么,被小孩子包围着看电影真是有些奇怪。
虽没看过前两部,但因剧情没有太多延续性,前情也有详细交代,加之观众可能真的小孩居多,剧情简单不复杂,很容易看进去。
故事很简单,吸血鬼德古拉的女儿为了让父亲可以更加放松地生活促成了一次家族旅行,然而此次旅行是怪兽敌人范海辛一手策划的,目的就是消灭这些怪兽。
船长埃丽卡是范海辛家族的,在旅途中多次找机会射杀德古拉均没有成功,而德古拉在妻子去世多年第一次对另外的女性,即船长埃丽卡产生火花,并在船长找寻灭绝怪兽的终极武器途中救了她。
船长本性不坏,在与德古拉相处的过程中逐渐被感化也产生了火花,阻止了范海辛对怪兽的杀害,最终两人终成眷属。
剧中用产生火花来表示怪兽产生的如人类一般的爱情。
德古拉犹豫很久告诉女儿这件事时,女儿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并且拒绝接受,在她的认知里,一个精灵一辈子只能产生一次火花,而父亲对母亲产生过一次,怎么可能再次产生。
在她的潜意识里,父亲若是对其他异性产生火花并在一起的话就会离开她。
德古拉了解了她的担忧,紧紧拥住她,安慰道,不管怎么样永远都不会离开她,她永远是他最爱的女儿。
之后,女儿放宽了心,最终也接受了船长埃丽卡。
这是剧中唯一打动我的一段。
女儿在意父亲,看他每天闷闷不乐,神情紧张,于是策划一出旅行,想让父亲在旅行中获得快乐。
父亲在意女儿,明明内心很抗拒旅行,但是也勉强自己不辜负女儿的一番好意。
旅途上,有绚烂的海底探险,一家人学海马的游泳姿态让人忍俊不禁;有惬意的沙滩月光浴,德古拉给女儿夫妇创造的二人世界无比浪漫美好;有激情四射的海中央舞台,跳动的音乐让所有人欢快的舞动起来。
我想这就是最美好的亲情吧,一家人在一起,互相在意,互相关怀,共享美好,共享欢乐。
电影制作非常精美,被范海辛称作怪兽的精灵们虽然造型怪异但内心善良、单纯,比之心思复杂的人类来说可爱太多。
每一个精灵的形象都很丰富立体,让人不禁想加入他们,和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相亲相爱,怪异又神奇的精灵世界里。
这部精灵旅社略逊色于前两部,情节的饱满度略低。
但是作为一部动画片来说也算是无功无过了。
也可能是前两部都很好看,所以对这部抱有太大期待了。
所以有点点小失落。
不过看到这么多可爱的monster也算是值了。
宠物狗狗很大只很可爱(๑• . •๑)。
感觉德古拉的真爱长的有点丑,还以为会是很美很美的那种。
另外这一部的音乐也没有前两部好听了。。
总的来说精灵旅社系列有点高起低落了
该电影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子孙满堂,亲朋和睦,吸血鬼伯爵德古拉(亚当·桑德勒 Adam Sandler 配音)在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只不过喧嚣过后,他也陷入深深的落寞中,似乎冷酷的伯爵也开始期待美好的爱情了。
善解人意的梅菲丝(琳娜·戈麦斯 Selena Gomez 配音)看透了老爸的心思,于是带着家人和朋友们踏上了一段充满惊喜的意外之旅。
在百慕大的怪兽游轮上,德古拉邂逅了美丽的人类船长艾丽卡(凯瑟琳·哈恩 Kathryn Hahn 配音),他对这个美人一见钟情,却没有意识到对方来自死对头的范·海辛一族。
与怪兽们缠斗上百年的亚伯拉罕·范·海辛(吉姆·加菲根 Jim Gaffigan 配音),意图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将死对头德古拉以及他的伙伴们一网打尽……
你见过穿着花泳衣,在泳池旁偷窥帅哥身材的女巫吗?
你见过穿着服务生白色衣服,在酒店打工的大头鱼吗?
你见过扭着身体,尽情朝你抛媚眼的八脚章鱼吗?
如果你想见到这些天马行空的东西,那么欢迎你来看《精灵旅社3》,它一定会满足你对于怪物世界的想象。
《精灵旅社3》讲述的是在日复一日的管理酒店工作中,德古拉作为一只单身吸血鬼,慢慢地感受到了工作外的孤独寂寞冷。
某一天,女儿梅菲斯决定全家一起外出度假,享受全家团聚的曼妙时光。
而德古拉却在这座船上,再次遇见了自己的“zing”,与船长一见钟情。
这部影片依旧延续了精灵旅社系列闹闹腾腾的画面,你会在他们出行的飞机上,看到不顾一切进行推销的推销员、把咖啡倒到你裤裆上的空姐,以及飞机降落时尽情放开方向盘,让飞机自由落水的机长。
同时,你也会看到百慕大三角上的豪华邮轮、旅游线路尽头的盛大赌城、以及每部影片必不可少的最后的狂欢夜,还有被众人吐糟的印度风情——动不动的尬舞。
而这些,都不过只是在烘托这部电影中关于“zing“的爱情故事。
影片中德古拉初见船长时的痴汉脸;和船长约会时放的臭屁,尴尬的问是不是对方放的;以及女儿知道父亲重新谈恋爱之后,那种担心会失去父亲的情节。
这些,几乎都是我们日常恋爱中的小插曲。
而片中的女主角船长,她在一开始时并没有喜欢上德古拉,她对于德古拉的接近,只是因为要完成曾祖父的心愿,杀死德古拉而已。
但是随着两个人的深入了解,德古拉的言行举止、或者是上百年来积累的涵养,让她喜欢上了这个爷爷辈的老男人。
于是在德古拉被曾爷爷打击、遭遇危险的时刻,她违抗了曾祖父和德古拉之间的仇恨,毅然决然踏上拯救德古拉的道路。
而电影也没有复杂到像罗密欧和朱丽叶那样,需要两个人的死亡来解开世代的仇恨,德古拉与曾祖父的仇恨,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彻底的解开了。
你会说这是狗血,但我觉得这是“zing”。
就此,一段关于“zing“的故事在电影中画上了句号。
《精灵旅社3:疯狂假期》是时候给孩子找个后妈了!
前两部主要讲了女儿的终身大事,这回轮到老爸去寻找真爱了。
故事整体性不强,感觉就是用几处旅行景点强行拼凑而成,可能因为系列最初的故事设置就略微简单,没什么深刻内核,讲到第三部感觉编剧有点黔驴技穷了,整体更像系列故事的番外篇!
但能正面颠覆知名故事的原有人设,配上影片欢快的节奏,老少皆宜的笑点,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配乐,整体观感还算不错!
6.5分!
ps:与前两部没有太多关联,直接看没有任何问题,比较适合家长带孩子观看!
第一个在异乡度过的中秋节,第一次在大学里全班组团看电影,这部片子对我也算意义非凡。
典型的美式合家欢电影,热热闹闹的祖孙四代,层出不穷的新奇怪物,抛开烦恼的刺激假期,延续千年最终化解的夙怨,还有单身老父亲的旧房子着火,亲人互相理解和体谅。。。
美国厨子忽略了逻辑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了他们最拿手的,口感丰富又粗糙的美食。
全片最打动我的情节是父亲和船长的初次约会,他吃了混了大蒜的酱汁,放了一个超响的屁,尴尬的恨不得当场去世。
暗怀鬼胎的心上人在为又一次暗杀失败气闷。
场面一度沉寂。
德古拉磕磕绊绊地解释到,我知道我表现地很糟,但请原谅,这是妻子死后那么多年来我第一次约会。
单亲爸爸真的很不容易,但我尽力了。
船长原本杀气腾腾的眼神瞬间柔软。
神雕侠侣中,郭襄对杨过的第一次心动应该在这一幕:神雕侠道:“我的结发妻子在大海彼岸,日夜记挂却不能相见。
”“你怎不过海去找她?
”“唉,大海茫茫不知何处方能得见…”顾漫小说的女主说:我第一次注意他,竟然源于他对另外一个女孩的温柔。
心灵的追念,长久的温柔,这些品质在男性身上太过稀有,所以珍贵。
格外能击中女性。
船长和德古拉这一对,一个被家族使命捆绑,渴望真我,一个真诚如赤子,笨拙温柔。
走到一起顺理成章,但被欺骗最后依然毫无芥蒂的大结局让人觉得后劲不足。
电影中逻辑的bug不少,就范海英这被主角感化,千年恩怨都能一笔勾销的智商是怎么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孙女,开发危险项目,经营五星级游轮的?
如果意图是引诱德古拉,那为何不搜集数据定点下套,在电视上投放广告不异于大海捞针,况且他是不是没听说过同行是冤家的古训?
第一次看精灵旅社,觉得太好看了!
本身因为很喜欢吸血鬼相关的内容,所以看第一部的时候津津有味,展现了一个高傲但是为了女儿又很可爱的德古拉。
故事虽然也是比较老套的父女之间的摩擦到和解,但是内容还是填充得不错了。
到了这一部,感觉三代同堂好像没啥写的,就一起去郊游,还遇到了死对头和他孙女,还该死的爱上了死对头的孙女,哦我的天哪!
最后和大boss的决斗也是变成了音乐battle,感觉似乎好像有点儿戏。
但是我还是依旧喜欢德古拉身边那几位很搞笑的朋友,很欢乐。
总体说来,精灵旅社系列一部比一部趋于平淡。
不吓人的怪物们,沉溺于freestyle无法自拔 未曾想到的是,在刚刚过去的七夕,这部动画片《精灵旅社3》竟然成为了最应景的电影,搞笑归搞笑,也不乏甜蜜元素,在海底神殿德古拉为船长“挡枪”的场面,狂撒狗粮啊。
所以七夕刚过,这里还要马后炮一下,各位情侣过节看电影,没选这片,亏大喽。
更未曾想到的是,这套格局有限,故事模式完全类似的《精灵旅社》系列,竟然能拍到第三部,而且依照目前的票房走势(截至目前,北美公映一周1.5亿,全球4亿,而本片的成本仅有8千万),未来第四部也是板上钉钉的。
瞧这一家子在我看来,《精灵旅社》系列比起其他系列动画,格局还是偏小一些。
因为第一部的故事模式和格局已经被限定了,说白了就是旅社老板一家子的琐事。
估计连该片主创都没有想到电影会如此成功,导致后面两部作品也不会跳出这个模式。
泰坦尼克号乱入?
所以,《精灵旅社3》中,德古拉还自黑了一次:“不就是把旅社搬到了游轮上,这有什么不一样??
”格局和模式被限定?
我一说您就明白。
《精灵旅社》系列的故事都用到了一个“瞒天过海”的招式。
第一部,德古拉为了避免怪物发现人类,把小哥打扮成怪物,还阻止女儿与这位谈恋爱;第二部,德古拉为了蒙混老爷子,把外孙打扮成了吸血鬼;第三部,德古拉向女儿隐瞒自己与船长谈恋爱的事实,结果船长是范海辛的曾孙女,打算灭掉怪物,也蒙混了所有人。
所以,这三部基本上都是描述这一家子的鸡毛蒜皮,不是拉女婿对付女儿,就是一家三口一块对付老爷子,互相大摆龙门阵。
而且其中有个规律:★德古拉用“瞒天过海”的方式对付的都是自己人(蒙了女儿两次,老爸一次),结果最后自己也中计了,被未来的老婆给蒙了,真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每次“瞒天过海”的起因,都是碍于亲情,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亲情关系,可谓有始有终。
所以,《精灵旅社》三部的编剧各有不同,但我猜至少每集故事大纲都是来自于同一个人,不是导演格恩迪·塔塔科夫斯基的主意,就是亚当·桑德勒的点子。
而且就这么个家庭琐事的故事模式,竟然拍了三部,且如今依然能获得大量观众追捧,就是因为建立在这个非常“没创意”故事基础上的角色带来的娱乐效果,才是非常“有创意”的地方。
流行文化中的恐怖怪物们世界奇幻文学中的各类恶魔、怪物以及不死生物永远是大银幕上的常客。
在美国电影协会(AFI)评选的影史50大恶棍之中,真人角色比例很少,而恐怖片、神话片里的大坏蛋形象占据了相当多的比重,比如吸血鬼、狼人、木乃伊等等基本榜上有名。
环球怪物系列如今已经被索尼玩坏了这些虚构的怪物形象,坏得很纯粹很单纯、没有理由的坏,从另一方面说,他们坏得太有趣了,所以才成功有了光彩。
比如在很多网络文化中,有恶搞异形、吸血鬼的图片和漫画,却没有恶搞汉尼拔的,这就是区别。
正因如此,才有了《精灵旅社》系列,将影史上那些最著名的怪物集合一处,用反传统手法给观众的留下的极为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最大创意,就是将吸血鬼、狼人等作为怪物角色进行拟人化、日常化、萌化的接地气的处理。
在此之前,这些怪物都是来自于亚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骇人”形象。
但随着他们知名度不断提高和观众审美的进化,这些可怕的怪物大部分都进入了主流文化之中。
就像哥斯拉一样,最早只是恐怖片、特摄片里的反派,如今摇身一变,不但横行于好莱坞,还广泛进入到世界各地的流行文化中,光是哥斯拉玩偶就深受孩子们喜爱。
试想一下,50年前这玩意还是能把小朋友吓哭的恐怖怪兽哦!
这就是这些怪物进入主流文化的契机,因为他们形象鲜明,而且就算坏,也坏的很单纯,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而这些进入主流文化的怪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精灵旅社》的五位主角:吸血鬼、狼人、木乃伊、学科怪人、隐身人。
如果把这几位如今进入主流文化的故事,都说一遍,恐怕这篇文章就跑题,这里只挑重点的说,以德古拉举例。
德古拉伯爵赛高来自于欧洲罗马尼亚著名传说的吸血鬼,本来就是西方让人谈之色变的怪物,但在1819年波利多利医生创作的《吸血鬼》小说中,将吸血鬼主角鲁斯凡爵士(Lord Ruthven)从野蛮的杀人活尸转变成了英国贵族形象开始,吸血鬼在大众心中的造型就开始变化了。
直到19世纪末爱尔兰作家斯托克的哥特小说《德古拉》打底,成功将德古拉变成吸血鬼的代名词,而且他们文质彬彬、具有吸引异性魅力,能够控制受害人的思想的绅士形象至此定型。
克里斯托弗李版德古拉如果说吸血鬼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出没于恐怖文学和电影之中,虽然充满魅力但还是让人心有余悸。
那么真正让吸血鬼进入主流文化,要归功于1976年美国作家安妮·莱丝的小说《夜访吸血鬼》。
因为这套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把去除了吸血鬼的负面、隐喻和消极影响,反而让人觉得他们有些可怜,从而更加令人着迷。
所以在如今,进入主流文化的吸血鬼的形象与最早恐怖传说里嗜血怪兽的形象完全不同,看看现在有关吸血鬼题材的电影都是些什么——《暮光之城》《刀锋战士》《嗜血破晓》《黑夜传说》《吸血鬼的生活》等等,动作科幻、青春爱情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恐怖片。
拍吸血鬼的恐怖片?
恐怕没人看的哦。
《精灵旅社》系列中的德古拉,采用斯托克小说中经典角色德古拉作为原型,形象上算是电影史上诸多吸血鬼的形象结晶。
★比如造型,来自“吸血鬼之父”托德·布朗宁1931年的电影《吸血鬼》中贝拉·卢戈西饰演的德古拉,看剧照就能发现该造型对后世吸血鬼形象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个性方面,这位沿用了赫尔佐格《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中的诺斯费拉图,比如孤独、害怕人类等设定都是出自后者。
★到了《精灵旅社3》,我们发现这位卡通德古拉,也摄取了《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的特征,比如不怕大蒜,这是安妮·莱丝笔下吸血鬼的独特之处(她笔下的吸血鬼并不害怕大蒜或十字架,也不会被木桩钉死),本片中德古拉一家“害怕大蒜”的原因是吃了大蒜会放屁。
克苏鲁终于醒了《精灵旅社》系列,能把吸血鬼以这样的方式呈现,代表昔日怪物早已渗透主流文化,同理,狼人、木乃伊、隐身人也是如此。
不但完全不吓人,而且光看形象就能叫得上名字。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西方怪物,在东方尚且如此知名,就知道他们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了。
PS,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环球黑暗电影宇宙的失败。
这些怪物形象已经都如此大众化了,你还玩这一套阴暗恐怖的玩意儿?
最大的噱头要集齐环球几大怪物?
《精灵旅社》系列早在2013年完成了,而且人家是索尼出品的。
第三部里连范海辛都晒出来了。
所以说,《精灵旅社》系列几乎算得上西方怪物与流行文化的一次碰撞,除了几位我们光看形象都知道叫什么名字主角怪物们,其余还有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形象,它们几乎都离开了亚文化领域,都常见于西方各类奇幻甚至儿童文学作品(有的可能在东方不太流行,以至于大家叫不上名字)★比如因《绿野仙踪》《灰姑娘》而成名的女巫,本片还看上了一位男巫,后者的形象最著名的就是《暗黑2》中死灵法师了。
★还有如果冻一般的史莱姆,在《飞天法宝》和《怪兽大战外星人》有过出场,本片里这位超级抢戏。
★雪人,是东方传说进入西方文化的怪物之一,到了西方几乎跟大脚怪混为一谈,在《木乃伊3》中,雪人作为墓穴守护神出场,算是近期比较著名的作品了
★九头怪,九头妖怪在东西方神话中都是BOSS的怪物,这个家伙学名为Hydra,比较著名的代表就是九头蛇,不过《精灵旅社》中的怪物只有6个头,具体形象来源于雷·哈里豪森的《杰逊王子战群妖》
★小精灵,本片中新加入的角色,把飞机开成过山车的那群恶搞的小玩意,早在1984年斯皮尔伯格监制、乔·丹特执导的《小精灵》中其捣乱的本领就已领教。
★然而《精灵旅社》中最著名的“新人”,当属结尾大boss,来自《克苏鲁神话》中的旧日支配者——克苏鲁,被粉丝们亲切的成为克总。
“克苏鲁”这个词,具体来源于《克苏鲁神话》,这套来自于美国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创造的神话体系,几年前在东方还是比较陌生,近几年才流行起来,也出版了不少关于《克苏鲁神话》的相关汉译小说,这跟魔兽世界、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等西方奇幻流行文化作品在东方风靡有关。
要概括克苏鲁神话,是很困难的,但对于非粉丝来说,只需要记住两点就够了:第一、旧日支配者(Great Old Ones),是克苏鲁神话的核心。
它们是恐怖的、拥有伟大力量的古老存在,在上古时代曾经统治地球,但结果却被古神封印,在如死亡般的睡梦中安眠。
它们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克苏鲁(Cthulhu),它沉睡在南太平洋的海底都市拉莱耶(R'lyeh)。
第二、这个神话体系,影响了很多奇幻、恐怖作品。
包括史蒂芬·金和胖陀螺都是其粉丝。
比如《地狱男爵》中拉斯普京召唤的邪神,就是克苏鲁神话中的阿撒托斯。
《林中小屋》最后现身的大手也是克苏鲁。
而根据洛夫克拉夫特小说改编的电影《疯狂山脉》,最终项目被取消,也是胖陀螺的怨念之一,希望这位拿了奥斯卡之后能够说服片商重启这个项目。
还有在《精灵旅社3》中游轮的目的地——亚特兰蒂斯,在《克苏鲁神话》中是旧日支配者时代的失落文明,有大量记载。
比如著名的小说《克苏鲁的呼唤》中,恩吉尔教授留下的笔记中就有记载“亚特兰蒂斯和失落的雷姆利亚”。
而在《来自万古》中,有触手和长鼻、章鱼的眼睛、鳞片和满是皱褶的不定形巨体加塔诺托亚,就是亚特兰蒂斯和姆大陆的信仰中心。
其实在《精灵旅社》系列,克总就疑似现身,在第一集中,仅仅露了一只触手,作为科学怪人跳水用的跳台,不过从大小上来看,你也可以将其认作是挪威海怪。
在《精灵旅社3》中,不但让克总全身亮相大秀“音乐细胞”,还把《克苏鲁神话》体系变成了电影的剧情。
片中的线索暗示,在太平洋海底沉睡、足以毁灭怪物的力量、昔日亚特兰蒂斯的崇拜之神(其实亚特兰蒂斯崇拜的那位叫做加塔诺托亚)、海底神殿等等,充分证明这只大章鱼不是《加勒比海盗2》中的挪威海怪,而是真正的旧日支配者降临。
而《精灵旅社3》也成为第一部把“克苏鲁神话”体系融入故事的商业大片,可喜可贺。
我们的逗比怪物联盟,终于召唤出了伟大的克总。
不,其实是把进入主流文化之后的克苏鲁大人也拉下了水。
彩蛋:洗脑神曲大战结尾DJ大战大概是全片最high之处,不但动感十足,而且还有着文化内涵——新旧文化的交织,怀旧文化最终KO掉了时髦潮流。
本片的制片人亚当·桑德勒,就是典型的怀旧文化支持者,他在《长大后2》中就干过一回。
他带着“周六夜现场”(SNL)那帮货们,在结尾大玩怀旧party,大叔们用一套80年代流行文化COSPLAY,干掉了泰勒·洛特纳为首的一帮90后。
《长大后》《精灵旅社3》中更加明显,两套DJ音乐大战,用我们熟悉的表达方式就是,不同年代的洗脑神曲之间的PK。
范海辛把克总洗脑的歌曲,就是当下很典型的夜店DJ舞曲,很聒噪的那种,比如下面这样。
而德古拉和女婿,用三首歌应对,前两首乡村乐和布鲁斯,太快没听清。
但最后一首歌,非常著名,叫做《Macarena》(玛卡雷娜)。
这首歌是90年代神曲,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拉丁音乐,连续创下14周美国公告牌排行榜首记录。
而更神的还在后面,这首歌因为太洗脑了,后来也成了著名的DJ口水歌,并且成功入选“DJ死也不愿再听的十首歌”榜单。
所以当放出了这首歌的时候,片中大部分怪物都在吐槽“烂透了”。
所以这里的对决就很意思,就是亚当·桑德勒个人的小情怀,意思就是,就算比洗脑歌,我们那个年代的也比你现在强,你们年轻人得这些太聒噪,连克总都吵醒了。
而这样的PK,“翻译”过来,好比当年流行大街小巷的的士高名曲《NO NO NO LIMIT》,战胜了这个时代的“freestyle”。
让我们感受一下《Macarena》的洗脑程度。
【Macarena-玛卡瑞纳】中英字幕PS,《精灵旅社》系列向来有制造神曲的习惯,第二部是《 I'm In Love With A Monster 》,最喜欢第一部结尾那首《My Zing》,不亚于《玛卡雷娜》,亚当桑德勒还贡献了非常赞的rap。
精灵旅社片尾曲Cause You're My Zing高清分享
一直追杀德古拉和怪物的人类范海辛,一直是德古拉的手下败将,可是世世代代从未放弃,甚至为了一网打尽所有的怪物,弄了怪物旅行社,并且让曾曾曾孙女在游轮做船长。
为了让父亲好好休息的梅菲斯,恰好买了这艘邮轮旅游的旅行,故事由此展开…在邮轮上开始一心想要除掉德古拉的曾孙女艾丽卡不断失手,可是德古拉却有了第二次Zing!
他爱上了艾丽卡。
这里有点不能接受!
因为第一部的时候说了怪物一生只有一次Zing(一见钟情)!
随后在拿除掉怪物们的武器时,德古拉还救了很多次艾丽卡,最后在拿到武器的时候,艾丽卡把武器给了曾祖父范海辛,在曾祖父对付怪物们的时候,女婿乔纳森和德古拉一起联手对付范海辛…不过最后艾丽卡救了德古拉,最后关头德古拉还救了范海辛,范海辛因此改变了对怪物们的看法,同意了艾丽卡和德古拉在一起。
你们对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一无所知!
蛮喜欢这个系列,怪兽们都萌萌哒。不太喜欢人类孙女的脸,有点肉肉的。
这不是传说中的QQ音乐和酷狗的斗歌大赛嘛!这个系列后两部的问题都是反派戏份太弱,吸引人、消耗的还是吸血鬼IP;三部都是影院看的,这一部视觉效果最好
整个系列的音乐都还不错,德古拉和范海辛恋爱了。
可爱如鬼
爱情真伟大,合家欢真美好2333
一直在想做怪物是不是不用工作,直到这一部才想明白,主角们是财阀怪物和他养的一堆食客,底层的僵尸与女巫还是要工作的……
三部曲都很好看
和前两部一样非常套路。女范海辛也不出色呢~
3.5吧,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局。合家欢剧场还行。
无过即是功的电影。
无聊到如坐针毡也算是别具一格的平庸了
突然没劲…也没啥笑点…mavis 的老公存在感低到泥土里…
这片所有之前积攒的人物魅力,尤其是伯爵的,都给磨平了…挺失望的
脑洞还是很丰富 DJ对决真不是在黑EDM之类的吗哈哈哈哈哈哈哈
音乐的降维攻击
弘扬的还是美国传统价值观,打破不同种族对立,民族融合。Dracula穿上跳舞那段最逗,舞步很有Bruno Mars的风格。
这个系列可以就此打住了。
從不知道這個系列,好好看喔!
一番闹腾最后又来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