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链接: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61669a45dae7932c69e5ed8主播:lava(自鸣得意的装逼影迷,2040金棕榈得主)twober(动作片,cult片,b级片死忠)剪辑:西红是番茄(一个好人,pta义子)主播打分:twober 6.0 lava 1.0镜面计划是一档由独立影迷共同创作的电影评论播客,我们试图用拆解一部电影的过程来重构与它的连接。
节目每周一、三、五更新,分为「解剖」和「速通」两种类型。
镜面计划会坚持鼓励所有真实的表达,用观点激发观点,也欢迎一切讨论和批评。
时间轴:1:05 影片信息3:15 打分4:24 大骂剧作20:40 大骂视听(cg特效 )61:44 哥斯拉形象起源和前作回顾75:20 金刚形象起源和前作回顾音乐:片头 Godzilla片尾 Godzilla Main Title提及片目:《哥斯拉大战金刚1》《金刚:骷髅岛》《金刚》2005《黑豹》《环太平洋1》《环太平洋2》《后天》《复仇者联盟》《八恶人》《哥斯拉》2014《哥斯拉2:怪兽之王》《哥斯拉大战黑吉拉》《哥斯拉》1954《金刚大战哥斯拉》1962《金刚大战哥斯拉》1963《哥斯拉》1998《侏罗纪公园》《新哥斯拉》2016《Eva》《哥斯拉-1》《金刚》1933《指环王》《碟中谍6》《猩猩王》《奥特曼》提及游戏:《怪物猎人 世界》《战神Ω》《重力异想世界》
看这个玩应就别挑剧情,当然,也没什么剧情。
制片方终于清醒了一回。
知道观众想要什么。
想吃什么?
巨型怪兽打架?
给你吃个顶嗓子眼。
这就对了,照这么整,至少还有几年好日子。
有趣的是,其实这个系列的很多设定还是很值得谈一谈的。
比如怪兽的吃,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可不是废笔。
只有描写怪兽吃什么,才能让观众自动完善脑补怪兽的生态系统,才有真实感。
对比彼得杰克逊版的《金刚》来看,这一点更为明显。
那个版的金刚是吃竹子的,为什么吃竹子?
体现大猩猩是杂食动物?
不是的。
是为了体现他是素食动物,降低他的攻击性心理暗示。
而这个系列的金刚,从骷髅岛到现在一共3部。
顿顿吃肉。
为什么描写它吃肉。
是要表现他很有攻击性,连平时的觅食都是生死决斗,日夜练武,提高攻击性暗示。
但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难题,哥斯拉吃什么?
它的身体结构是怎么样的?
现在只能设定成吃核能。
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要知道,光吃核能,很难让人信服,他是怎么能长那么大,长那么胖的。
2024年7月30日21:50:02 继上一次的怪兽高燃对战之后,金刚和哥斯拉将再度联手对抗一个潜伏在世界中的巨大威胁,并逐步探索这些巨兽们的起源以及骷髅岛等地的奥秘。
同时,上古之战的面纱也将会被揭晓,而正是那场战斗创造出了这些超凡的生物,并深刻影响了人类世界的命运。
继上一次的怪兽高燃对战之后,金刚和哥斯拉将再度联手对抗一个潜伏在世界中的巨大威胁,并逐步探索这些巨兽们的起源以及骷髅岛等地的奥秘。
同时,上古之战的面纱也将会被揭晓,而正是那场战斗创造出了这些超凡的生物,并深刻影响了人类世界的命运。
哥斯拉大战金刚2:天幕新彩云巨幕厅金刚住在地下 被群狼追逐 金刚设置了陷阱 手撕野狼 金刚牙坏了 来到地表 特雷普坐飞行器给金刚换了一颗牙 金刚回到地下 金刚发现地下更深处持斧子下去遇到猩猩攻击 近看打败大猩猩 小猩猩带金刚到山洞 猩猩们干体力活 长臂猿刀疤王与金刚搏斗 刀疤王控制了雪魔 金刚被雪魔击败右爪受伤 特雷普用飞行器改装成机械臂给金刚装备哥斯拉登陆意大利打败泰坦怪物睡在罗马斗兽场 哥斯拉袭击了核电站吸取能量 哥斯拉来到北冰洋打败另一巨兽吸取能量 伊维人女孩吉雅被艾琳收养 学校里突然失控画出曲线图 帝王组织发现曲线图 艾琳去找曾经在香港认识的黑人伯尼帮忙 伯尼直播 伯尼要求加入 艾琳吉雅伯尼特雷普以及飞行员驾驶飞行器进入地下调查 飞行员被树吃掉 前哨站被摧毁 一行人找到伊维人 得知正是伊维人发出的信号 刀疤王曾经要控制地表 哥斯拉将刀疤王控制在地下 金刚的朋友魔斯拉可以帮助对付哥斯拉 吉雅召唤出魔斯拉金刚来到地面在埃及与哥斯拉大战不敌 魔斯拉协助金刚 刀疤王雪魔前来 金刚与哥斯拉联手 小猩猩击碎刀疤王控制雪魔的武器 金刚击败刀疤王 哥斯拉回到斗兽场 金刚骑着雪魔与小猩猩回到地下 魔斯拉回到地下自己的地盘封印
前半部地下大战搞的如同猿族崛起,没有渺小人类的衬托,泰坦们显得也不是很大。
好在最终大战时还记得把战场拉回地面,还算回归特色。
剧本已经无暇顾及人类的戏份,纯纯成为了巨兽间的高等级cg大战而已,金刚哥斯拉摩斯拉真是为人类操碎了心。
不过好在电影在娱乐层面还过得去,傻是傻点,但是通俗易懂。
大宠物们一边友爱人类一边对人类文明摧枯拉朽的场面还是颇为有趣。
至少时常是够的。。。。。。
金刚IP越来越娱乐化了《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 《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这部影片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金刚这一经典角色的新篇章,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前电影制作和娱乐行业的某种趋势。
金刚这一IP的演变,似乎正在逐渐消解我们对电影艺术的严肃性期待。
与漫威英雄系列相似,这些作品常常以轻松幽默、无太多深度的剧情为特点,似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很快这种模式商业遭到了失败。
然而,近期《死侍与金刚狼》的国内同步上映,又让我对漫威的这种“轻松”风格是否将再次风靡产生了好奇。
观看《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后,我不禁思考,如今的影视作品是否正朝着短视频化、娱乐化和子供向的趋势发展,而那些曾经深入人心的严肃作品,比如老版本的《金刚》,是否已被归类为所谓的“文艺片”,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这种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还是互联网时代下年轻人娱乐口味转变的反映?
1. 电影艺术走向短视频化时代我之所以谈及这些,是因为在我心中,2005年彼得·杰克逊版的《金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部影片以其超长的时长,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经历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洗礼。
高中时期的我,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仿佛世界观被重新塑造,那种强烈的真实感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震撼。
那种真实感所带来的情绪压力,与《闪灵》中的压抑感相似,让人暂时忘记了娱乐的本质,完全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观看2017年的《金刚:骷髅岛》时,虽然仍能感受到一部分社会议题的探讨,但整体风格已逐渐偏向娱乐化。
再到《哥斯拉大战金刚》的第一部,这种商业化的气息愈发明显。
我在当时给出了两颗星的评分,而今天看完《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这部作品似乎更多地满足了年轻观众的娱乐需求,成为了一种“子供向”的娱乐产品。
2024年6月18日,我写下这篇电影日记,以此记录刚刚看完的《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
我首先要强调的是,我并非是那种排斥爆米花电影,或用文艺片来标榜自己精神世界的人。
实际上,我挺喜欢这种商业大片带来的娱乐感。
然而,当我看到金刚这个IP在演变中逐渐从严肃的议题转向更为子供向的内容时,内心还是感到了一丝感慨。
记得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金刚这个形象时,它在我心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帝国大厦的顶端,这个来自恐龙时代一般的生物傲视着人类社会,它让我对自己所处的钢筋水泥环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反思。
它似乎在提醒我们,人类并非那么伟大,也并非那么了不起。
这些记忆,伴随着我成长,每当看到与金刚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时,总会让我回想起那段时光。
2. 彼得·杰克逊的奇迹影像2005年,当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我购买了《金刚》的DVD9碟片。
与其他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用了三张光盘来呈现。
看完后,我深感彼得·杰克逊的才华。
他通过这部视觉奇观的作品,向观众展示了社会和地球的关系。
在那个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人们的思想也相对较为严肃。
我记得,当时周围的人,包括一些年纪较大的人,甚至以为这是一部真实的影像记录。
那时候,人们对于电影的期待和认知,与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
2017年的《金刚:骷髅岛》在我看来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这部电影将金刚与一位貌美的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现代化处理,没有过于强烈的暗示。
同时,在价值观设定上,它依然延续了反战的主题,通过战争场景中的贪战恋战者的遭遇,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这部电影找到了真实历史与编撰历史之间的微妙平衡。
它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了我们无法直接言说的事情,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思考一些更为深刻的问题。
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
3. 电影市场的“甜蜜陷阱”谈及《哥斯拉大战金刚》,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其内容明显向子供向倾斜。
在影片中,哥斯拉在城市间肆虐,大楼坍塌的场景与日本的奥特曼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楼体的处理追求简单化和刺激化,使得除了小朋友外,成年观众在观看时很难产生代入感,仿佛是在看一部动画片。
虽然这样的设计在娱乐层面确实有其效果,但结合金刚这个IP多年的变化来看,它确实从最初的严肃性逐渐转变为更为轻松的内容。
这种变化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电影产业需要不断拓宽观众群,特别是吸引年轻观众,他们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类似地,《007》系列中的邦德角色也经历了从夸张喜剧到实打实的转变,甚至借鉴了《谍影重重》系列里,带有是使命感和沉重感。
这种变化不仅是为了迎合每个时代观众的喜好,也是为了适应传媒方式和沟通方式的演变。
虽然这样的变化并非坏事,但对我而言,金刚这个IP的转型确实让我感到一丝遗憾。
它曾经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思考,但如今更多地被赋予了娱乐和轻松的色彩。
以上就是我对《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电影日记。
在IMAX厅看怪兽打架太爽了吧!
专门挑选了IMAX影院来看,人不多,就零星一些。
男朋友忙而且他不感兴趣,正好我最近心情差劲,就一个人来看了,转换一下心情,在影院看真的是可以全情投入,非常喜欢。
放字幕的时候突然一看,这场除了我有三对情侣和一位大哥,都迟迟不肯离去。
没看过第一部,金刚和哥斯拉倒是都看过独立电影,怪兽宇宙爱了爱了。
开始金刚找到一群巨猿的时候,以为是找到了队伍,没想到一下子就开打了,巨猿界也是有独裁暴力的一个团队,以刀疤王为首通过控制了有巨大力量的雪魔而控制了巨猿族群,在寻找通往地表的道路以妄图重新攻陷开启大战。
哥斯拉就开始各种进化,把罗马斗兽场作为睡觉的窝着实有种萌感(周边可以出罗马斗兽场的宠物小屋了),吸收核电站的能量、吸收其他巨兽的能量,吸收地球的能量以实现进化。
人类的戏更像是在解说怪兽打架的原因,这种预告感,还有通过心灵感应的沟通方式,文戏真不多,整体是知道观众想看什么的,就是想看怪兽打架才来影院呢。
金刚+哥斯拉大战刀疤王+雪魔,最后的大战从地心打到地表。
雪魔真的太强了,最后把控制雪魔的道具毁掉,三对一才能打赢。
B站up主小约翰可汗的头像!
他真爱换
影院门口的装饰小马
影院门口的立牌,快乐合影
买了单人套餐
对怪兽大片的一种广泛共识是,兽类越多越好,破坏越大越好,特效越炫越好,同时,人头人声越少越好。
不然不至于传奇怪兽宇宙每次一上新片,立刻引来大量“我不想看人只想看怪兽”的吐槽。
不过,这系列区区十年历史,在吸取群众意见方面相当成熟,不但听到而且理解了粉丝的宣泄,离大伙儿心中的理想目标稳步迈进。
在两大神兽上次联手就已经有不少端倪,而到了十周年这部《哥斯拉大战金刚2》,功德提升到让人可喜的程度,尤其是当你把注意力放在金刚身上。
金刚登场,小试身手收拾一群杂兵,治好牙齿睡个饱觉,起来瞎溜达误闯异境,跟疤王马前卒撕斗,跟水底大鳗鱼较量,顺带用体格和品格收服一个小弟,闯入奴役场大闹一通,又揍兵又打将还跟坐骑单挑,寡不敌众先撤为妙,机关设伏葬送追兵,加上小弟相助终于脱险,短暂疗伤并升级武器,先上地面跟哥斯拉打一架叙叙旧,又跟魔斯拉一起开个阵线联盟战前动员会,组团回地下决战,从无重力打到有重力,从地底打回地表,天崩地裂见楼就推,小弟也赶来助拳,最后强强联手击毙魁首,回地下王国称王霸。
你看这条故事线,像不像一出跌宕壮阔的古典英雄史诗。
而金刚无论从体魄个性还是命运,都活脱脱就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英雄样板。
妙还妙在,尽管其中角色不算少,有主有配有敌有友还有酱油党,互相又是背叛和欺骗,又有结盟和征服,关系复杂多变,情节一波三折,却无需半句台词,你完全清楚他们交流了什么,有哪些强烈情绪和内心想法,银幕上下一点点沟通障碍都没有。
把金刚的部分单独剪出来,完全可以视作一部完整的默片,即使跟它诞生之初的1931年那部(尽管当时已是有声时代但该片大量采用默片手法)比都不遑多让。
这一方面,是回归到无声时期电影的本质,能用画面来叙述的,绝不会整个人肉喇叭在旁边叭叭地解释,聒噪低效惹人烦。
另一方面,金刚哥斯拉疤王等不开金口,还赋予它们一种自然神物的灵性,早已发展出更高级的交流方式,摒弃了语言这种费劲又容易出错的原始手段。
所以电影每当切回人类戏份,你就觉得这帮家伙真是话多,一见面就得叽叽喳喳说个没完,除了也许是必要的知识介绍,剩下的大多是什么太猛了、难以置信啊、这样真的可行吗、你打算怎么做、你就等着瞧吧之类一点营养和信息量也没有的口水话,跟怪兽们的高冷高贵一比真是云泥之别。
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些没有灵性的低等生物啊,少说两句吧,能在众神之战中当个背景板,偶尔还能给神上个假牙手套之类的贡品,已经是你们十辈子修来的福气啦。
他们也很有自知之明,完成了一些穿针引线的龙套任务、做了几个惊讶和惊喜的表情之后,就很识趣地从镜头里退出,把画面全部留给电影真正的主角,在整场决战中丝毫没有跳出来扫兴。
要不是以目前的技术拍怪兽还是个巨烧钱的活儿,以主创在本片的表现,我相信他们足够能力拍出好几部《金刚:王者之路》《哥斯拉:极地悍战》《疤王前传:称霸》之类的史诗大片,不但剧情丰富,角色深刻,冲突火爆,而且一张人类面孔都不必有。
今天早上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偶然发现10:00爱奇艺会上线,哥斯拉大战金刚二,然后就跟弟弟一起看今天早上这部电影的内容围绕着小女孩,通过伊维族的认可与帮助成功唤醒神族,使得金刚能够与粉红哥斯拉同处一个世界共同打败刀疤王与被他所控制的雪怪。
这部电影围绕三个关键词关键词一:视觉盛宴,哥斯拉大战金刚2与哥斯拉大战金刚1一样,保持着较高水平的特效,将哥斯拉受伤的牙齿🦷,手臂💪以及经过改状改装后的手臂细致描绘以及对伊维族的服饰,生活环境、结晶体环绕,反重力等剧情的生动呈现
关键词二:立意的提升,这部电影相较于第一部加入了小角色的的力量,当然也少不了团队力量,以及外来因素的干扰,以及在看到刀疤王与雪怪的合作中所映射出的“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他不是一部单纯的怪兽互相打斗,而是添加了人情味。
在其中怪兽不是单纯在人们印象中的野蛮,可怕,蛮横暴力无比而是能够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合作的高等动物
关键词三:次要人物的挖掘,在这部电影中,小女孩与小巨兽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女孩成功唤醒了伊维族的神灵,而小巨兽勇敢迈出艰难一步,带着金刚的武器巨锤,神助攻金刚斩断了操控雪怪的晶石,为最终的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次不再是以绝对的主角去完成使命,而是更多赋予次要人物,给予次要人物高光。
在这部电影中始终不变的主题仍然是团结,恶势力终将失败,邪不胜正,但他但这部电影更好地平衡了特效与故事完整性这个杠杆
《哥斯拉大战金刚2》(简称“哥金大战2”)上映,想必不少观众跟我一样感到略惊讶。
这样一部“简单粗暴”的怪兽打斗电影,在漫威世界都在衰落式微的今日,竟然还能出续集?
而且还能不断涌现新角色和新任务,隐约已经构建起“怪兽宇宙”的世界观设定。
这充分展现出仍然完整强劲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仅仅凭借两个“老怪物”的混搭,便能不断丰满成长,最终生长成具备系统架构、完整设定的虚构世界及丰富的角色。
当然,在热闹的表象之下,仍然是科幻、灾难、探险等类型混搭,个人英雄主义、粗糙价值判断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的美式价值观,这套已经刻进好莱坞骨子里的陈腔滥调,是否还能继续收获全球影迷的拥戴与追随,现在看来,已经是希望渺茫。
A. 怪兽互殴永不停歇在这个哥金大战系列之前,其实已经有多部电影开启了“怪兽宇宙”的架构。
分别是《哥斯拉(2014)》《金刚:骷髅岛(2015)》《哥斯拉2(2019)》,加上目前的一二部,五部真人电影已经成功架构起由怪兽哥斯拉、巨猿金刚引领周边更多猛兽的“怪兽宇宙”。
其中,哥斯拉出自于1954年的日本电影,传播至今已经成为了全球标志性的怪兽文化符号。
它的形象源自于日本民众对核威胁的恐惧,从当年被美国投爆两枚原子弹,到今日核废水排放引发民众恐慌,日本人早已将核污染引入到文化创作中。
哥斯拉正是这么一头因为核辐射变异的远古巨型神兽,初始影片一上映便备受追捧,之后通过小说、动漫、雕塑、舞剧,经历了七十余年的拓展,几乎可以说是全球耳熟能详的怪兽角色。
另一位“金刚”,则是源自于1933年梅里安·库珀的电影《金刚King Kong》,更早还可以追溯至“人猿泰山”的传说,大致故事都是在探寻这头“巨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特别是与孩子、妇女,以及与现代文明的诸多对抗、冲突和融合。
核污染催生的日本怪物,与原始丛林孕育的美式猛兽,将两位放在一起,那还不打个天翻地覆?
创意生发,版权谈妥,两大怪兽从此开始占领大银幕。
在《哥金大战》之前,有大量彼此独立的角色电影,这里就不啰嗦,反正通过真人电影和小说动漫等,早已经积累起丰厚的怪兽宇宙素材。
包括哥斯拉、金刚、基多拉、摩斯拉、拉顿等等在内,它们都归属于“远古泰坦巨兽”,也就是比人类更早出现的生物,而且还拥有核能、电磁及各种原始的神秘力量。
第一部《哥金大战》算是整个系列的世界铺垫作品,大致构建了两头怪兽出场和首次打拼的场景。
为此,电影也给人类活动做出了一系列设定。
包括沿袭以前的“帝王组织”,帝王组织的指导原则为:“疯狂背后隐藏着真相”,成员的使命和宗旨,是发现并研究巨兽,组建防御保护人类。
在第一部中,人类需要依靠金刚,潜入到地心深洞。
那是金刚的故乡,金刚在此找到一把巨型石斧,成为它的标志性工具,巨斧还可以吸取地心力量,也就是蓝色原子吐息。
哥斯拉则有了一个复制品:机械哥斯拉。
两人还在香港街头上演了一场大战。
第一部整体而言剧情简单,打斗饱满,算是基本满足了不少人的幻想画面。
两头怪兽打起来确实山崩海啸,各种砖头横飞、高楼坍塌,一顿猛烈摧毁过后,哥斯拉潜回海面,就当做两位CP的初次练手。
接下来,剧情又该怎么编呢?
B. 多线叙事饱满推进于是便到了此刻的第二部续作,全片看下来,哥斯拉、金刚和人类三条线索交错推进,角色丰满的同时,怪兽宇宙也在不断引入新的角色及元素。
先看金刚这边,上部在地心世界拿到了斧头,这次跟随着小女孩吉雅再次抵达地心,金刚回到了巨猿部落,那里岩浆奔涌、暗黑粗粝,此时的巨猿头目是一位肩挎骨链匕首的老猿,这位“二流子”还驯服了一头雪白主色,可以喷吐冷流的哥斯拉(冰雪哥斯拉)。
金刚同水蛇殴斗,同二流子头目殴斗,同时也收获了一位少年巨猿(小黄毛)的友情和善意。
而在哥斯拉这边,它通过不断打斗汲取能量,甚至击败海龙型泰坦提亚玛特,收获了不少核辐射能量,最终让自己的背刺呈现出“芭比粉”的色泽,成功进化为粉红哥斯拉。
除了跟电鳗、海龙等各种泰坦巨兽打斗,粉红哥斯拉在本部作品中的主要敌人,就是刚才提到的冰雪哥斯拉。
还有人类这条线索。
上一部可爱的小女孩吉雅已经长高了不少。
本部的开头,这位伊维族女孩始终无法融入校园氛围,呈现了好莱坞语境惯用的“族群融合”情节。
她不断感应到神秘的讯息,以至于在课堂上绘制出电磁脉冲波。
她的监护人不得不再次带着她去地心世界探险。
本次构建出探险五人组,包括飞行器驾驶员(抵达不久就被食人花吞掉),一位浪漫的兽医(帮金刚换牙齿和制作机械手),一位饶舌的黑人主播(主要承担搞笑部分),还有就是紧张兮兮的母亲和吉雅。
这次全靠吉雅,大家对接上了伊维族部落的族人,见到了求救信号的发射源,也看到了伊维族古老神秘,同时又恢弘闪耀的内部水晶建筑。
伊维族的故事,完全可以做更广阔深远的延展。
像极了《阿凡达》和《海王》中的相关设定,想来后续作品肯定还会推演出更多可能。
伊维族的信仰图腾衍生出了金色飞蛾,加上彩翼鸟等,成为怪兽宇宙的“空中怪兽部分”。
由此,金刚领头的地面部分,哥斯拉领头的海中部分,加上金色飞蛾等空中部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怪兽宇宙越发热闹丰沛。
结尾处,“二流子”金刚骑着冰雪哥斯拉,金刚骑着粉红哥斯拉,四头怪兽再次展开激烈搏击,拳打脚踢、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两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只看到包括埃及金字塔、摩登大楼等等一大堆人类建筑崩塌破碎,不禁轻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
”关键时刻,小黄毛朋友从地心世界取回充电石斧,远处抛掷到金刚手边,金刚翻越腾跃,一个手起刀落,二流子金刚就被斩倒在地,冰雪哥斯拉也改邪归正,对着二流子一通狂喷,然后金刚坐地跳起,往坚实地面猛地一掼,二流子化为齑粉。
本部续集剧情结束,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C. 好莱坞英雄尚能饭否?
从漫威、DC的超英世界,星球大战、哈利波特等系列作品的全球风靡,好莱坞电影工业早已形成了通过角色、剧情、场景、科幻等迅速建构起虚构世界观的成熟套路。
从《哥金大战2》展现出来的怪兽宇宙,同样采用了相似的路径。
无论喜不喜欢这套美学范式,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自身与这套工业体系的现实差距。
只是,不管创造怎样的虚构宇宙,在其背后提供价值支撑的,永远是好莱坞老一套的叙事逻辑。
个人英雄拯救世界,而且正派核心永远是西方白人,亚洲面孔充当技术员,拉丁裔成为反派二号,还必然有黑人小哥插科打诨,这套族群平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厌弃。
本部《哥金大战2》也不例外,因为这套价值体系,甚至沿用到了怪兽宇宙。
金刚是无可厚非的正面一号,他纯挚、温和、善良,对人类心怀善意,每每都是因为受到欺骗和误解才奋起反抗。
金刚来源于欧洲的原始丛林,也是西方叙事语境中的天然正派。
而哥斯拉作为日本原创的怪兽,受到的核辐射更多源自于遭受到的原子弹攻击(也就是《奥本海默》引爆的那些),它在本系列中的形象就模糊难辨。
很多时候都是潜伏在深深海底,呆头呆脑,不知内情。
有时与金刚对峙,有时又成为金刚的战斗伙伴。
探险五人组中的黑人主播,一如既往开朗活泼,承担着笑料部分。
亚裔面孔并未出现在探险小组中,却成为了地心世界伊维部落的主要形象。
这些设定,沿袭着重复了千万遍的好莱坞套路,说起来也像笑谈。
但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谁又能说这不是美国在暗地用劲强推自己的文化话语权呢?
而且主线剧情的架构,同样离不开怪兽的善良单纯,受到人类欺骗和利用;无论是人类还是巨猿,最后都是孩子(吉雅和小黄毛)保持了最后的纯真与善意,从而获得救赎。
这些陈腔滥调和古板窠臼,早已被诟病过无数次,即便台面上设定得再缤纷,打斗得再闹热,终究成为令人厌弃的文化垃圾,让东方观众难以下咽。
毕竟,电影终究还是一项文化艺术的创作,好莱坞工业若不能在核心价值上适度调整,只怕会离高票房越来越远。
一坨屎,很难想象这是第二部的水准,完全被三年前的1碾压
强如金刚牙疼也得拔,哥斯拉窝在斗兽场像个大猫可可爱爱。
哥斯拉大战金刚2,NO;猩球崛起,YES
场面挺热闹,但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把关于异类的电影拍成了超英片。
好莱坞大片的套路已经像是拿着公式书生成一样,AI写的剧本恐怕都比这有惊喜。
以无脑的方式拍无脑片,二阶无脑。为台词里面对某粉圈导演炒作“导演剪辑版”的讽刺加一星。
怪兽宇宙走到第十个年头,能继续在银幕上看到怪兽打架,已经是最好的周年礼物。神秘信号引发群兽激战,浩劫将至,金刚意外找到失落已久的族群,他自然心向和平,但无奈战争发来召唤。金刚、哥斯拉并肩作战,机械手套和粉色背鳍代表着两位怪兽王者的战斗力升级。迷你金刚是全片最大亮点,走位灵活、出手快准狠,他很小很萌也很强很嚣张,金刚的行侠仗义、对力量的传承都被展现出来。
怪物迷爽到!!o(*^@^*)o不好这口估计会觉得无聊且逻辑混乱><但真的很爽好嘛!!摩姐出场很惊喜,大翅膀和胳膊腿子都做得超级好,能奶能辅能修墙,还要情感调解,大扑棱蛾子真的世界第一好TT还有辣粉背脊大哥胖,超绝炫酷,可惜没有对嘴喷射,便宜刀疤那丑小子了。刚哥的肢体动作也好搞笑.....对面吊儿郎当,金刚一拳打飞hhhh笑到打鸣!这集优点还有:人类捣乱量很低,辅助+搞笑+丛林探险布景很棒。(吉雅召唤摩斯拉没有唱歌也有点遗憾)噢最可爱的是哥拉睡斗兽场猫窝!!还有刚子跟他沟通无效,绕着金字塔跑圈哈哈哈哈还好猩毛没有被烧到(>^ω^<)太可爱了。。希望每年都出一部让俺们看啊!!如果哥拉拍腻了换加美拉也行!
又名《金刚x哥斯拉x摩斯拉大战巨兽:猿球崛起》,还是升级版的灭霸手套金刚和芭比哥斯拉,斗兽场猫窝,其实合理性流畅度是不如上一部的(imax和杜比全排伪3D很难忍啊,只能看寥寥无几的普通厅2D)
金刚和哥斯拉的思维越来越像人类了,没有新奇感了。
华纳怪兽宇宙系列的辨识度越来越低,而好莱坞特效大片对内地观众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了。编导毫无创作才华,过于保守地套用冒险片的类型公式,人类角色全员面目模糊,剧情走向也是处处落入窠臼。完全忘了几部前作的内容,没想到续作里金刚的戏份能比哥斯拉多这么多,仿佛看了半部《猩球崛起》…沿袭了各自单体电影的设定,对金刚完全拟人化,而看待哥斯拉则用了一个更外部的视角,明显有工具化的倾向——不得不说是有点厚此薄彼的做法。
当我们抛弃了复杂的剧作逻辑,用最原始最直白的矛盾冲突制造故事的时候,作为电影已经不及格了。虽然怪兽场面给得够扎实,但是绿幕棚拍的痕迹还是太重了些,把实拍弄得如此绚丽,让很多应该有质感的大场面沦为了 CG 一样的视觉效果,这让所剩无几的高级感再度跌落了一个台阶。还有就是一些商业味道过重的串场戏 BGM,未免插入得有些太生硬太粗暴了。只能说从《怪兽之王》至今,《GvK》也好、《GxK》也罢,都越来越发展成为游乐园式的奇观赏物了。
笑死,粉红色的哥总每次打完架还要回罗马角斗场睡觉,大大的身躯窝在圆形的角斗场里超萌谁懂啊!然后靓仔登场就牙龈发炎跑来地表找牙医,每次收工后,还都要斧子扛肩头对着镜头邪魅一笑,你俩这部是纯纯来卖萌的吧!本集罗马首当其冲受害,我牙齿一酸;吉萨大金字塔全部倒塌,我停止呼吸;里约破坏殆尽但基督山保留,救了我一命🚬人可以死,但古建筑受损看不了一点好吧……打挺爽,没逻辑,哥总和靓仔又帅又萌的~还求什么呢!
为打而打,莫名其妙。
那些评论说电影毫无逻辑的,你看个怪兽片还谈上剧情了?从头打到尾,多点怪兽爽就完事了,看剧情麻烦去隔壁看《坠落的审判》
大銀幕看還是不錯的,哥斯拉好帥!!!
绝了,我提前看了《猩球崛起4》的点映。
特效场面还可以,动画片剧情。主要是聋哑女这种角色现在看到就觉得恶心,被召唤的天命人,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然后披个披风化个妆就开始拯救世界。而且美国人好像很喜欢拍伸手把倒地的人拉起来的镜头,哪怕是怪兽片都要拍,其实一点也不感动反而很做作。还有主角团出发的时候还来个慢镜头特写,还有牙医每次出场都自带bgm,前面还为金刚的伤感到难过,然后戴手套的时候bgm一开,牙医直接一声“芜湖”,满脸兴奋,导演肯定觉得酷极了😅,其实尬得批爆。虽然本片怪兽含量挺高,但是建议以后直接删除人类,拍一部纯怪兽片,把人类当蝼蚁就行不要安排任何剧情和台词。
看到豆瓣如此多低分评价毫不意外,吐槽都很犀利有趣。只不过从十分个人对巨物巨兽类题材的口味上还是想给四星支持一下。尤其刚看完IMAX出来意犹未尽,比预想好太多,导演组似乎很明确观众的期待,从头到尾特效拉满,全程爆干,并没让剧情拖累特效导致疲劳,完全值回票价。比这几年剧情特效双拉胯的漫威强太多,若是最近急需无脑发泄发泄的朋友,本片不会让你失望(狗头),哈哈。
泰坦们越来越超英化,就差开口说话了。还是怀念《哥斯拉》前两部那种巨物惊悚感,那才是这个系列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