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连姆.尼森,后有丹尼尔.华盛顿,都是花甲之龄开始整顿江湖,重塑秩序,出于对丹叔选片眼光的高度信任,先是家庭影院收割续集,今儿手机追溯故事起源。
故事架构一点都不复杂,甚至有点老套,但正如中国武侠片,只是节奏控制恰当及氛围营造到位,古道热肠和锄强扶弱永远看不腻。
第一部反派看似王者牛逼哄哄,实则青铜战力五渣,丹叔连近身肉搏的机会都没给,直接秒杀。
杀手不太冷,冲冠为红颜,一个邻家好大叔团灭整个俄罗斯黑帮,丹叔装逼装出了新高度,但即使看他耍酷也能心潮澎湃。
看完仓库决战,才想起近期上线的网大《怒火十二小时》完全如出一辙,但就它的制作费肯定是买不起版权费的,抄的毫无技巧,不枉我打两颗星。
续集的水平还是一如既往的稳,正如丹叔那稳如狗的高水平演出,退役特工虽然换了工作,但显然更忙了,一边开网约车了解民间疾苦,一边化身黑暗骑士伸张正义,一边苦口婆心兼职心灵导师,最后直捣黄龙只为知己报仇…尤其结局暴风雨决战充满了东方烟雨江湖的韵味…
信用卡能切开脑壳,但是切不走被剧透的记忆。
所以请谨慎下翻。
自从招了伸冤人罗伯特麦考尔以后,宜家(Home Mart,神似IKEA,姑且如此翻译)的生意就每况愈下,毕竟你都不知道你买回家的锤子和电钻上面沾着哪个陌生人的血或者脑浆或者其他体液。
老东家快要倒闭了,麦考尔面临失业。
硬汉再就业无非就是那么几条路子,要不就去当安全顾问,比如巨石强森;要不就去开专车,比如金刚狼。
麦考尔选择了后一种,把握住移动互联网大潮,每天接送三教九流的乘客。
其中有个一闪而过的貌似还是纽约警局的豆豆警探。
看第一部的时候,就觉得麦考尔的出身跟李四叔有点像。
所以我还以为是豆豆警探寂寞难耐,想要拉个同款执行者入伙,搞十几台小霸王学习机串联一下重建The Machine的服务器,继续玩猜数字的游戏。
以麦考尔的脾气,不用别人引导,他自己也闲不住。
滴滴打车,滴滴打人,双核驱动,捆绑经营,两项服务当中至少有一项让你无法抗拒地给他打五星好评,靠着这种方式刷高评分。
混迹于豆瓣的水军可以学习一下,也别再暗搓搓地盗号了,直接打上门去,不服就把丫手指给撅了。
除了偶尔替遭到欺凌的无助女孩讨回公道、暴打一下手握黑卡的嚣张富二代,麦考尔也非常注意维持跟回头客的关系。
一个名叫山姆的老人经常搭他的车。
老人没事传授他一点人生经验,比如说“不要得罪能接触到你牙刷的人”这种让人菊花一紧的金玉良言。
老人还经常给麦考尔讲他失散多年的妹妹,这事麦考尔也放在了心上,暗中调查起来。
硬汉行侠仗义总需要有人提供情报和技术支持。
帮老爷子寻找失散亲人的事情,麦考尔拜托给了他过去的同事苏珊。
不久之前他还找苏珊帮忙调查一个被绑架出国的小女孩,后来为了救人,远赴浪漫的土耳其,上演了一出新新东方快车杀人事件。
不过别人在东方快车上都是十几个人杀一个,他却是一个人杀十几个。
在支持麦考尔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滴滴打人的同时,苏珊还有自己的正经工作要做。
一个替美国政府工作的比利时人死在了自己家中,苏珊亲自前往布鲁塞尔进行调查,结果在酒店房间里面遭到两个战斗力非常一般的小混混袭击,然后莫名其妙就死了。
麦考尔当然不信他的老同事会被两个小混混干掉,因为他自己就经常跟小混混打交道。
他们院子里的黑人少年迈尔斯是个万中无一、骨骼精奇的绘画奇才,却被拉拢进了帮派组织。
于是麦考尔闯进了仿佛《中国有嘻哈》比赛现场的黑帮基地,对着一群长得像张震岳的人做出深情告白:我是你们失散多年的亲生爸爸!
然后在他们懵[哔]的目光之中,把迈尔斯带走,批评教育了一番。
改邪归正的迈尔斯老老实实地靠粉刷墙壁挣零用钱。
为了获得足够的钱支付给迈尔斯,麦考尔还得出去开车接客。
这天他遇到一个神情焦急的大哥,带着他兜了半天,大哥尿都快憋不住了。
麦考尔突然说:大哥你不认路吧?
说是要去机场,我都往反方向开了半个多钟头了。
大哥终于憋不住了,从裤裆里掏出一根匕首,向麦考尔捅了过来,结果被他利用灵活的车技左甩右甩,甩得刀都拿不稳,最后还爆了头。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路痴不适合当杀手,尤其是你的刺杀目标还是个老司机的时候。
利用杀手的手机反向定位,麦考尔找到了幕后黑手——他和苏珊共同的老战友戴夫,外号红毒蛇。
红毒蛇总会生很多女儿,而且还老爱招惹打架之前先检查门有没有锁好的沉稳大叔。
其实红毒蛇最应该加盟的是丹泽尔华盛顿和本片导演上一部合作的影片《豪勇七蛟龙》,他那一身Statesman的牛仔装束还有抽皮鞭的本领,挪到那里面毫无违和感。
红毒蛇当时跟随苏珊一起去布鲁塞尔调查谋杀案。
在酒店房间里,苏珊本来已经打跑了两个小混混,是红毒蛇上来补了关键的一刀。
他杀苏珊,就是为了掩盖更早之前那件谋杀案的真相,因为那个比利时人是红毒蛇的同伙杀的,并伪造成了自杀现场。
红毒蛇他们哥儿几个原本都是跟着麦考尔混的,结果老大假死之后,他们的部门就被裁撤了。
他们不像麦考尔这样有互联网思维,做生意又不会做,只能当雇佣兵杀人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麦考尔亲自到红毒蛇家里,当面对他发出死亡威胁。
后者也不甘示弱,带着人在一个雨夜闯进麦考尔家。
当时被拯救的失足少年迈尔斯正在屋里刷墙,发现有可疑人物到来,赶紧遵照麦考尔的指示,躲进了书橱后面的密室,可惜最后还是沦为红毒蛇手里的人质。
这一段的氛围有点像上半年的恐怖片黑马《寂静之地》,黑人小哥被枪指着的时候,电影院里一片“卧槽”之声。
麦考尔和红毒蛇约定了决战地点,双方共同奔赴麦考尔和亡妻曾经居住的海边小镇,那里因为风暴过境,所有居民都被疏散了。
我觉得两部《伸冤人》最大的Bug就是,反派总喜欢自己钻入一个明显对主角更有利的地形。
上一部就是如此,大反派让几个喽啰去宜家挟持人质、自己在码头守株待兔的剧情根本毫无意义,最后还是乖乖地被主角引到了宜家,然后遭到完虐。
宜家是主角工作的地方,简直就是个天然的武器库,大反派真是拿了梁静茹给的勇气,才敢这样作死。
干嘛不把墨西哥小胖劫持到码头,然后等主角送上门来呢?
第二部也是类似的问题,反派有人质在手,却跑去主角的海边小屋送死。
不过这一次倒是有可以找补的余地,比前作稍微合理一点。
反派不愿意跟主角就决战地点多啰嗦,有可能是担心对方一怒之下跑去绑架他的家人,自己就一个人质,而且还不一定和对手沾亲带故,对方可是一绑就能绑仨。
在暴风中的小镇上,麦考尔用鱼枪插死了红毒蛇的第一个同伙,用苏珊的遗像干扰了第二个同伙的心神,趁机上去用神乎其技的刀法宰了他,然后又用面粉炸死了第三个同伙。
面粉这一招,是本集当中我最喜欢的杀人手法,割破面粉袋子然后用风扇吹的粉尘飞扬,最后利用对手喜欢进屋先撂个手雷的职业病让他自己把自己炸死,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高效实惠。
除此之外,这一集的信用卡割脑门也比较有趣。
上一集我最喜欢的是主角杀死最后大老板的那一招自来水导电,跟喜欢面粉的理由差不多,都是利用中学物理课(或者小学自然课)教的知识,手不沾血的完成杀人,顺便还增强了观众的安全意识。
开瓶器钻下巴也不错,不过我更喜欢约翰威克的铅笔挠耳朵。
红毒蛇被撸成了光杆司令,气急败坏地要用狙击枪杀死后备箱中的人质少年。
麦考尔一枪打爆了汽车轮胎,造成车震效果,导致红毒蛇打偏。
风力太强,把一根先前麦考尔射断的电线吹向了红毒蛇,直接把他抽晕了。
麦考尔趁机冲到他身边,双方开始肉搏。
麦考尔被勒住脖子,千钧一发之际,解锁了杀死红毒蛇的正确姿势——戳爆他的眼珠子。
生死搏斗和风暴一同归于平静。
少年迈尔斯专心于学业和绘画事业。
山姆大叔与失散多年的妹妹相认。
麦考尔站在小屋门前,轻轻吻了一下戒指,眺望着海面。
本集的动作戏比重比上一集大幅增加,但是跟主线剧情的结合却不如之前紧密。
比如一开始的东方快车营救小女孩,中间的卡削富二代,单独看都非常精彩,但是跟替好友复仇这条主线关系都不大。
上一部也有两段看似无关的支线剧情——用锤子夺回戒指,替小胖的妈妈教训黑警。
但是它们其实都表现了麦考尔对同事的在乎,因此最后同事被绑为人质他才会义无反顾地去营救。
而且这两段处理得也相对简洁。
《伸冤人》最大的魅力就是主角那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他以平凡人的眼光,观察到周围其他平凡人的苦难,然后拿出不平凡的技能帮他们解决问题。
这一部的主线则偏离了这种设定,复仇事件涉及的三方——被害者、行凶者、复仇者,之所以会卷进来,都是因为他们曾经为国效力的特殊身份。
神勇特工互斗的故事当然也可以拍的很精彩,但是那样就不一定完全符合观众对这个系列的期待了。
导演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主线之外,加入了信用卡、独闯黑帮等桥段。
顺便说一下,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主角“黑人不杀黑人”的行为准则太过双标。
黑人帮派分子,白人花花公子,都是社会渣滓。
一部外国电影往往有好几个中文译名,我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部《The Equalizer 2》在豆瓣页面标题位置的中文名前一阵子放的是“制裁特攻”,最近却又改回了“伸冤人2”,不知道是因为豆友申诉,还是由于引进中国市场的事情又黄了。
之前在《死侍2》的影评里吐槽过“X特遣队”(这里的X读作“埃克斯”)这个译名,说它是所有那些大尺度反英雄美漫改编电影的送审专用片名。
这个“XX特攻”(这里的X读作“某”或“叉”)也是差不多的东西,去年的《疾速追杀2》改成《疾速特攻》,结果还是倒在了门口,希望《伸冤人2》或者说《制裁特攻》能有好运。
当然,我更期待的是他们俩联动,搞个“特攻宇宙”,两个人怎么相遇我都想好了:罗伯特麦考尔的书让约翰威克的狗给啃了。
2018美国动作片《伸冤人2》,全球累计票房1.9亿美元,定级R,豆瓣评分7.3,时光网评分6.8,IMDb评分6.7。
本片弱于前作,前作虽然是老套故事,但却拍得非常地风格化和个性化,而本片的导演虽然没变,但前作的特色影像风格却所剩无几(甚至令人感到不是一个导演),一招制敌的秒杀方式放在续集中就不觉得新鲜了。
影片整体来说剧情戏比重过大,只有片尾高潮戏——飓风大战是大场面动作戏,除此以外全片几乎没有令人大呼过瘾的像样的动作戏。
最后的飓风大战,融入了大量CG特效,构建了一个场面宏大的灾难场景,这一设定令人想到在国内上映的《飓风奇劫》,在飓风天气中和敌人暗战,和前作结尾高潮戏的超市暗战如出一辙。
本片的戏剧矛盾设置得不够精彩,总体略显平淡,大反派不够强,正邪冲突不够激烈。
暴力血腥的杀人手法在本片中继续得以展现,不过看多了就会令人感到疑惑,主人公虽然并不是滥杀无辜,但杀人手法过于残酷,几乎全是杀死、而不是致残或令敌人短时丧失战斗力。
以主人公的技能,完全可以令敌人丧失战斗力,这样更能突出主人公的侠客风范。
本片力图将主人公打造成一个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侠客,但其残忍的杀人手法却与正义侠客形象不相符合。
丹泽尔·华盛顿这个演员非常地实力派,什么戏都能演,既有本片这样荷尔蒙爆棚的动作片,又有像《迫降航班》《藩篱》那样的剧情片,对角色的刻画有深度。
2023年,第三部《伸冤人3》上映。
知道有续集了马上看了,最怕没有第一集拍的好,感觉还是差了一点点,隐姓埋名的特工这次管的事情有点多了,第一集在解救俄国美女的时候他是忧郁的,希望可以不用暴力,不想暴露自己,这次开始主动了,开始要当救世主和私刑裁决者,陷入了套路阵营感觉有点失望。
最后和反派的决斗也缺少新意。
比第一集的转折少了,也缺了点惊喜。
丹泽尔.华盛顿演技没得说,一个人就可以撑起一部电影。
希望不要再拍续集了,除非剧本有更多惊喜!
老丹是老了些,但是还是那么的魁梧。
走路的样子看不出是否有意设计过,传达着一些蹒跚。
但所有的动作设计还是那么干脆,终结方式一气呵成,没有一丝迟疑,没有斗狠的任何情绪外漏,没有面部表情,只有眼神中的温柔和坚定。
那一抹温柔是期待对手的悔过和醒悟,极尽了真诚;而坚定的眼神里全部是杀手的本色。
在老丹的眼里,要么你是温暖的人性,要么是一具破碎或冰冷的尸体。
影片可能会被指责变得拖沓,诟病剧中过多的小故事分散了人物本身形象的爆发。
然而你在看的不是阿汤哥,不是连姆大叔,也不是约翰威克。
老丹剧中的名字都有点老土—麦考克,我肯定是记不住的。
就这样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前特工,在做一些他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事,尽管他失去了一切。
如果把失去看做一种惩罚,或许帮助他们也是对失去的一种救赎。
故事没啥新奇,手法是一线水准。
对于老丹,我个人就是想单纯的看他演戏。
因为几乎没出烂片的他,每一部都让人期待。
看老丹,就像看影片中不是特别繁华的城市,不高级的公寓,风暴中的小镇。
家中的物件,在特有的调色或是夜晚的灯光中展现出的,不是高级,不是温馨,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沉淀,就像人一样是经历过时间的,不复杂也不飘,让人感觉不出为拍电影而特意设置造成的出镜感。
小故事,城市,寓所,居住的家,小镇都恰到好处的契合这个看似普通又特别的人物。
你会想象,如果不是用电影视角和时间线来呈现故事,这样一个隐藏在城市中的无名伸冤人,真的就溶解在了生活里,但他时刻又会让你感受到他是精致。
老丹的故事,很美国,很接地气,场面不大,不燃,不夸张。
动作戏的剪辑是一流的,让人物形象非常的干净利索。
动静之变,拿捏纯熟。
听说是还有第三部,其实当时是没想到还有第二部。
不说别的,我就认老丹这块牌子。
期待下一次的故事,但是别搞什么惊天大阴谋,如果编剧要搞成惊天大阴谋,第三部基本就是最后一部了。
希望能成个好系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人人都喜欢超级英雄,不论是蜘蛛侠、钢铁侠、还是蝙蝠侠。
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是非分明、拯救人民于水火。
不过喜欢归喜欢,当我们在真实生活中遇到不公又诉求无门时,却不会祈求他们的庇护。
毕竟他们是假的。
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个真实的、隐藏在民间的大侠。
他惩奸除恶、扶贫济困,他是一位真正的草莽英雄。
伸冤人2The Equalizer 2
男主麦考尔曾经是国家黑色行动突击队的队员,常年生活在暴力和危险的环境中。
妻子不幸去世后,麦考尔诈死脱离组织。
改头换面、隐姓埋名,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但是长期的高强度暗杀工作让麦考尔变得呆板又严肃。
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严谨的生活方式,通俗点来说就是龟毛又处女座。
喜欢喝茶,外出去小酒吧也会自带茶包;喜欢整洁规矩,每次摆放东西都要严格遵循标准…
看着他,仿佛看到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莱昂。
他们同样的孤独,同样的身怀绝技,同样身于黑暗却心向光明。
不管身处怎样的逆境,都不改善良本性。
俗话说小隐于野大隐于市,麦考尔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以平常人的眼光观察者周围人的悲欢喜乐。
第一部中,他是一名平凡的宜家卖场里的理货员。
在遇到抢劫时,会偷偷地帮同事拿回母亲遗留下来的戒指;会默默处理勒索朋友的警察…于他只是一场稀疏平常的打斗,但于朋友同事来说,却是改变生活的转机。
在这一部中,他是一名专职的网约车司机,老实本分,兢兢业业。
然而影片一开始,在奔驰的火车上,他就破获了一场拐卖儿童的案子。
本着做好事不留名的原则,直接将孩子丢在了警察局。
开车遇到一个受到欺辱的女孩,当即就调转车头去找一群富二代理论。
黑卡开瓢,折断臂膀,看得我肾上腺素飙升!
明明是一部犯罪类型的动作片,但我却在影片中看到了中国武侠片的江湖气。
在武侠片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精神司空见惯。
然而到了《伸冤人》里,这种精神也被影帝丹泽尔·华盛顿演绎的淋漓尽致。
与第一部相比,第二部在处理几条次要线索故事上,有些拖沓、矫情的意味。
甚至有网友甚至评论说,麦考尔不是伸冤人,而是活雷锋。
可当我们看到差点误入歧途的黑人男孩能够在校车上安心画画,坐过麦考尔专车的老人与失去联系的亲人取得了联系…我们不得不承认,冰冷的社会中需要这样的希望。
如果麦考尔的生活能一直这样小打小闹地进行下去也挺好。
忙时拉客赚钱,陪老人海边聊天;闲时除恶扬善,拯救误入歧途的少年。
然而总有些意外逼着他不得不重出江湖。
在第一部中,麦考尔为了拯救一个被迫卖身的女孩,不惜以一人之力灭掉整个黑帮。
动脉放血、电钻钻头、倒刺割脖…动作场面处理的干净利落,招招致命;杀人时冷酷干脆,绝不给对手任何喘息。
第二部中,为了给昔日的挚友报仇,大开杀戒。
这个面瘫冷静高智商的老男人装起逼来,让我们欲罢不能。
两部的故事设定基本一致,就连影片高潮时的杀人手法都如出一辙。
第一部中的封闭的卖场,变成了一个被暴风雨阻隔的海边小镇。
麦考尔照旧将敌人分散,利用恐慌延缓他们的节奏和战斗力。
然后如幽灵一般将他们一个个逼入绝境,小镇成了他的猎场。
这是一个非常套路的复仇故事,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遇佛杀佛,干翻一票恶人。
同类型的爽片还有《疾速特攻》、《疾速追杀》、《薄荷》等等。
他们以暴制暴,解决仇家的方式和黑帮一样毒辣,但却深受影迷的喜爱。
不少影迷喜欢这类电影的最大原因就是喜欢其中久违的江湖和侠客味儿。
《薄荷》中,女主遇到一个醺酒的父亲不好好赡养孩子,直接用枪教他做人。
《疾速追杀》中,基努里维斯一袭黑西装,大开杀戒时简直就是大侠本侠。
而麦考尔一出场,哪怕只是拿着枪静静地坐在那儿,浑身上下也透露着一股草莽气息。
如果我们把背景换到中国,故事原封不动,一个头戴斗笠,衣决飘飘的黑衣剑客立马浮现在眼前。
甚至连一招一式的打斗动作都能还原…
自古江湖和庙堂是两个对立的环境,不少侠客因为对当局失望,迫于无奈行走江湖。
中国最为著名的故事莫过于《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而在《伸冤人》中,我们也能看到民众对政府的失望。
第一部中,警察不仅明目张胆地征收商户的保护费,有些更是直接沦为黑帮的卧底,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二部中,这些黑恶势力的走狗曾经是为国家效力的队员,被当局利用之后毫不怜惜地抛弃,只能卖命于恶势力打工。
当依靠政府无法制裁恶人的时候,侠客们就要出现了。
不管是金庸笔下的武林江湖,还是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世人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
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受欺辱的人,路见不平要吼上一吼。
他们光明磊落,忠肝义胆,无论性格豪爽,还是成熟内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嫉恶如仇。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大多时候人们做了坏事,恶人没有得到惩罚。
不过不必担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一定有大侠。
后台回复“伸冤人”,有汁源
首发于WX工号 破电影 那里什么都有电影的名字翻译,是一个大学问。
Lady Bird翻译成《伯德小姐》是一种令人耻笑的愚蠢无知。
2014年奥斯卡影帝丹叔的Equalizer,一共就有三种翻译。
内地的“伸冤人”,香港“叛谍裁判”,台湾“私刑教育”。
内地的翻译,没文化,奴性文化,不谈。
香港的翻译,绕口,看上去好像是体育片。
台湾的翻译无论从电影故事架构还是主题内涵,都算是非常恰当的,以下就用这个名字。
那么equalizer到底应该怎么去理解,俺放到最后再聊。
作为2014年《私刑教育》的续集,同样由上集导演安东尼富夸执导,丹佐华盛顿回归主演,丹叔从影几十年,这还是他第一次选择演出系列电影。
两部电影的独立性较强,无论你是先看第二部然后回溯第一部,还是先找来第一部来看,都没有什么影响。
第一集当中,丹叔了结在美国横行霸道的俄罗斯黑帮后,辞去了宜家的工作,开起来LYFT(美国的滴滴),开始在各地继续他帮助弱小、对非法行为动用私刑的载客之旅,不过这一切也在他多年来的好友和上司遇害后发生改变,急于找出犯人的丹叔牵扯上同样受过特殊训练的专业犯罪组织,另一场腥风血雨又即将开始。
作为在近期以《心灵围篱》或《罗曼律师》这种带有种族、家庭或社会正义等相关议题出场的丹叔来说,能够接演《私刑教育2》是影迷最翘首企盼的。
虽然类似题材早已屡见不鲜,甚至今年还有布鲁斯·威利重拍版的《猛龙怪客》,
但就我而言,《私刑教育》从来就不只是一部单纯的动作电影,不论是以《老人与海》老人费尽千难万险只拖回一架鱼骨的锲而不舍,来呈现丹叔伸张正义与激励克萝伊摩蕾兹饰演的女孩不要因为身处逆境而放弃梦想,还是这次以《追忆似水年华》蓦然回首自己的过往、赠书黑人青年《在世界与我之间》关于种族问题和追寻自我价值的探讨,都显示《私刑教育2》所想表达的深意,都不仅仅只是暴力美学的娱乐那么简单。
虽然《私刑教育1》就剧情来看,已经是完成度很高的作品,但导演又回头挖出丹叔角色的更广深度,为其开创个新的性格领域。
第一集中,蜻蜓点水般地呈现他路见不平杀富济贫的行为,未免在社会层面和思想性上略显单薄,《私刑教育2》慢慢揭开他过往故事的角色根源,透露丹叔与妻子过去,还有与老领导苏珊两人紧密的关系,更使他行侠仗义的动机更为明显。
另外,本片选择以最容易接触形形色色的社会各阶层LYFT司机的设定,还有多种在前作的打斗前以特写眼球表示观察敌情、用码表计时,还是罪犯在遭殃前最常问「你特么到底是谁」的许多「必秀场景」的再现,都已经满足影迷对于续集中这些过瘾成分的期待。
有趣的是,作为一部风格独特的暴力美学动作片,不免把它拿来与另一部相似的《John Wick》来比较。
不同于单纯展示精准流畅动作的《John Wick》,《私刑教育2》更偏向于气氛的层层叠加,用猫捉老鼠的方式加深整体剧情张力,最后用一触即发的犀利战斗场面进行收尾,马上再次进入下一个剧情循环,给观众展开另一场新的视觉飨宴。
本片最精彩的高潮在丹叔老家的正反大对决,从养老院先生在海边讨论天气就先铺了路,随着风雨慢慢加强,最终带入整部片的高潮,导演选择在这舞台非常也符合整部片的冷硬调性,不但使影像更为扑朔迷离之外,台风也让整场战斗增加了丹叔如何取胜的悬念。
和第一集不同,第二部片中以更大篇幅讲述丹叔对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坚持,与他以一己之力帮助他人的理想,《私刑教育1》中,他告诉艾琳娜人生的道路可以由自己决定,这次剧情也锁定在他教育一位黑人青年麦尔斯,使他不误入歧途的故事上,只不过麦尔斯缺乏艾琳娜的悟性和灵气,他内心的彷徨与外在诱惑使丹叔不得不采用强制介入和思想诱导并用,这个设定也就完好地利用了丹叔的演技,而点名了电影的英文名字equalizer的含义。
equalizer,均衡器,那么我们丹叔搞的什么均衡?
我以为,说的是一面是对于普通民众的暖心大叔,用正能量和去帮助和感化周围的普通人;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具有超强杀人本领的无情者,对于他心中的坏人,秒杀便是他的拿手好戏。
两种极端集合于一身,就够成这样一位均衡大叔,或者说,融合成一位当代侠客,如韩非子所言,侠以武犯禁,在法律和社会无法保护弱者之时,大众自然有所期待,无论是超级英雄还是侠客,在电影的世界里,就成了弱者的依靠,而通过故事,其本质是导演想表达对于社会黑暗的警觉和对世界的期待。
片中,黑人青年把自己的绘画才能展现在被肮脏涂鸦的墙壁,以及养老院老人和亲人的重聚,也都体现了导演对一个美好世界的诚心向往。
能够拍出和前作有所发展的续集,这部电影应该说是续作中的佳作,在新鲜感被第一部占据之后,虽未能如《终结者2》那样另创高峰,但也算符合期待的佳作。
我预测,这位均衡大叔的作品还会出现,而且会是前传。
你不要光看他这一句话啊 他有家室有二女 郊区平层 明明过得很体面的生活 而且在局里明明还有"重要"职位 根本没有被遣散 他说的不一定是接黑活前的自己 说的可能是别的可怜人 用来给他自己开脱 至于牢美 本身这个剧就是在自嘲 都是照搬伯恩和frankmartin套路的 比如洗血照镜子这都不需要多说了 比如有个熟人罩着 当司机大隐隐于市 前特工
你不知道我知道睚
回复 @LYRILL :我是感觉现在现实中马斯克胆子大,一下砸了那么多人的饭碗,这些人中有很多还是有专业技能的 有时候得罪普通人比得罪大佬更麻烦,大佬可能会考虑全局,能忍则忍,斗而不破,但普通人只看眼前,匹夫一怒血溅十步,美国还不禁枪
LYRILL
回复 @你不知道我知道睚 : 你这就扯了 而且 照elon的想法反正世界就是虚拟的 死不死无所谓2025-03-11 19:36回复
LYRILL
回复 @你不知道我知道睚 : 你就看这片子 都不敢拍哪个上级弄的那个自己人都不知道的asset 这都郊区大豪斯大草坪大沼泽了还不够高级别? 怎么才能叫高级别? 故意弄的玄乎其轩不知所云的 而且我看他们家好像还不止几套房2025-03-11 19:38回复
LYRILL
回复 @你不知道我知道睚 : 而且你就专门说的话susan肯定不是"遣散"他们的人 要说自己手下的部队肯定是护着啊 他至少口头说的是不是公报私仇 他们看起来关系还保持在不错的情况 不过就susan讨论女的偷吃这对话就有一定内涵 susan不知道他早都一家子接黑活 但是他知道susan并不是完全退休状态 这个设定也挺投机取巧的2025-03-11 19:42回复
LYRILL
回复 @你不知道我知道睚 : 又家人侠又血浓于水的也不知道以前到底经历了啥 他老婆到底怎么死的也不清楚 什么"不要杀人了啊"也是照搬伯恩2的 哦对那个签名子弹时间也是照搬伯恩1的几句台词 非要给cg呈现出来实在是拉低了格局了 而且他明明勋章比五星上将还要不差怎么却当特工去了 这是降级吧 图啥?2025-03-11 19:45回复
LYRILL
回复 @你不知道我知道睚 : 我感觉就1里面罩着他大开杀戒就上面有人不爽了 所以susan被迫有出来营业还人情 甚至可能就是上面默许他们搁这互相残杀的 至于为什么留主角一个人最后 主要可能是他的确秘密级太高 咋滴咋滴 无所谓边缘人了随它去了 不过我感觉更多还是在牢美内涵自己咋滴咋滴非要装扫地僧的态度(实则不然)
绝对五星,动作戏依然顶级。
这个级别的退休特工,什么叫大隐隐于市。
Denzel Washington是Jay Z等一众嘻哈大咖的偶像是有原因的,一个尼哥,从street出生,但你除了抱怨环境并延续那种混乱生活之外,你还有选择,比如成为这样有教养的滴滴司机杀手。
Denzel不是兼济天下的超级英雄,而是以具体的人出发去关怀的“good man”。
这个人物冷静,沉稳,有教养,情商高,就算不提他的业务水平,他所拥有的其实是每个人历经从小到大的教育和训练,想要拥有的一切优秀特质。
Miles角色的存在上升了价值,当Denzel冲进黑人匪帮聚集地把Miles带出来,匪帮的小混混们问这是谁,Denzel说我是你爹。
其实这就是字面意思,Denzel扮演的几乎是黑人Father figure的存在。
Miles说他想让妈妈吃上饭,Denzel直接给他指明道路,这不是你爹这是谁?
那段劝学太epic,最真男人的方式。
当Miles问 “why me” 的时候Denzel只是一句 “why not you”,感动惨。
一切邻里的出手是行侠,到片子的主线复仇则是仗义。
Dave害死的人不是别人,是Denzel唯一的朋友。
于是,我允许你跟你的妻子和女儿做最后的见面,我会夸赞你有很美的家庭,但义字当头,你犯的事你必死。
天气预报的铺垫只是细节的其中之一,这个片子相当规整。
最后的台风小镇几乎是古龙式的场景,刀法和爆炸都太精彩。
从城市到决战地,Denzel已经把这个角色塑造的足以匹敌John Wick,晚上第三部继续。
特工麦考尔在开往土耳其列车上读的那本《在世界与我之间》,是黑人历史上几经辛苦建构的自我认同,也交代了所有故事情节的原因和结局,通过对艺术少年的驯养,伸冤人做到了“我把最好的自己献给你”,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执刑人”。
丹尼尔华盛顿成就了这部电影,喜欢他所有细节的原则性,喜欢他一直通过读书始终清醒的辨别这个世界。
主线过弱到还不如支线好看,甚至不如弄成小单元模式,另外就是还是和亲王眼睛过不去。
前半部分真心太慢了,跟电影院里睡了十分钟醒来剧情好像都没啥进展,不过风暴里的对决真是相当刺激,好不容易在结尾动了个手还是很精彩的。
我喜欢
情节就那样,主要是男主的体型没什么说服力,胳膊也不粗,肚子还挺大,以及超级严重的罗圈腿。
滴滴打人,申冤除恶
应该是比第一部差吧
跟第一部完全无法比较,太多比比
其实不必铺设这么多支线以至于影响剪辑,丹泽尔以暴易暴的人设在第一集已经足够表达了,提纯一些更利于主线的聚焦,而且关键的几个细节(例如黑人小画家的哥哥为何被拉清单等)语焉不详,更让主线缺失。但是,观众情绪培养的渐进上要点赞,从和风细雨到最后雷霆交加狂风大作的高潮,图穷匕见打boss
可以说是非常失望了,第一部虽然故事简单,但是人物塑造之细腻,情感渲染之强烈还有仪式感极强的动作场面都让其在动作片领域显得鹤立鸡群,而第二部线索乱飞,动作设计行货水品,甚至连最基本的故事其实都没有太说清楚。
丹泽尔华盛顿从家居用品杀人专家转行除暴安良网约车大侠,虐杀对象也从俄罗斯黑帮升级到了昔日队友。但这部续集比第一部差了一些,支线太多,剧情太散,结尾的飓风小镇一挑四场景不错但对手太弱,不够出彩。
暴风雨巷战不好看呀,撑不起高潮.
溢出来的配乐和频繁的特写镜头,这是烂片的标配······我以为在看网大······
没看明白演的啥啊,感觉没啥剧情,可能适合电影院吧
套路片,比第一部规模大,反而没意思
剧情不够紧凑,无关的逼逼太多了。细节有不少bug,做事如此缜密的主角明知前同事要找上门,没考虑到邻居小黑会到自家刷墙?让小黑躲进隔间后,居然还继续通话,而且此时应该提醒小黑把手机调到静音吧。
弱鸡剧情,强行装逼也看太多,推动继续的是想看看黑人小哥要换几双AJ......
系列最精彩的应该是罗伯特对生活意义的重新探索,这部就流为了说教和杀人利器
非常好看
失望,无亮点
故事有些冗长,反派设定也没多少新意,打斗也不算过瘾,但气氛绝佳,情怀玩得好,比起第一部的不见血,我还喜欢这一部的,动作干脆利落,招招致命,庭院里的画和风中起舞的树,最后台风中的破旧小镇,因地制宜杀敌无形,怒涛一般的海浪,孤岛一样的塔楼,像古龙小说的氛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