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恩仇录》一个很经典的话题,广场舞大爷大妈们和篮球场的学生们因为场地使用问题起了冲突。
比较触动我的一点是无论是广场舞还是篮球其实都是他们各自心中热爱的东西,并不是单纯地说就是无聊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
不过我个人不太喜欢的就是剧中爷爷为了讨好自己想追求的人就碰瓷自家孙子,让孙子背上一个不孝且不尊敬老人的名声。
我觉得剧中广场舞大爷大妈与篮球场少年们之间的问题不是代沟问题,而是欲望与有限资源相矛盾的问题,这种问题不是靠某一方退让就能让出来的,如果最后没有政府给多一块地的话,就算此刻和好以后还是会吵。
《冷静冷静》本单元讨论了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离婚冷静期。
其实看完就感觉离婚冷静期对于像剧中尚有情义、只是一时冲动吵架的夫妻来说算是适用的,但是其他类型就不好说了。
不过虽然说两人最后因为跳楼误会重归于好,但不代表之前的所有矛盾就可以完全消失了。
如果丈夫依旧因为工作和疲惫而渐渐冷落妻子,那妻子有一日也会再一次爆发想要离婚。
“为了让她过上好日子”真不是现在就开始冷落她的理由。
本篇我感觉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关于护士那一段,两人脑海里的场景都和对方的大相径庭,都更偏向自己这一方。
《云上音乐会》几个孩子太棒了,个性都非常鲜明,演得很抓眼。
他们为了实现那遥远的梦想,从山中逃出来坐上了火车。
大山孩子与乐队,是很奇妙的组合。
他们有天赋却因为资源条件所限无法展现出来。
剧中侯家瑞他拼命想要把孩子们带出来参加比赛,因为他即将要去打工了。
他走后不仅是说乐队少一个人,而是乐队极可能就此解散,因为他是孩子们的团队领袖和支柱。
他们最后的乐队表演着实又好听又感人,词写得太棒了,个人最喜欢这一句“想去春天 不管有多么遥远 歌声向山谷之外盘旋。
”这句词大概是最真实的写照吧。
转场也很好,由火车切回他们曾在山坡上自由弹唱的画面,而他们玩乐队时潇洒快乐的模样又和回忆里那些不易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画面总体还是很快乐,但我却忍不住为他们感到心酸。
音乐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可他们其实无能为力延续这一爱好。
好在最后还是给了他们一个好结局。
《最燃不过夕阳红》很特别的开场,像是悬疑片或者恐怖片,夸张地展示了中老年人对于不会使用的智能电器的恐惧。
母亲在那里对付电器的时候很让人心疼,他们看出了她不会用电器对她却更多是责备,没发现她有多无助有多崩溃。
另外母亲在演讲后和女儿的谈心那一段也很喜欢。
剧中搞笑担当大概是杨迪了,说话腔调真的太好笑了哈哈哈哈,而且蜜汁对开水有执念。
《一路前行》整段故事画面都很美,而且较为精简。
个人非常喜欢羌寨那一段婚礼,新娘没有露脸还是断臂,却让我感觉到了此刻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
那一个断臂的画面既暗示了新娘曾经遭受的不幸,又以婚礼的热闹范围告诉人们,新娘已经迈向了幸福的新生活。
另外感叹羌寨的婚礼真的好美。
还有一段末尾陈静羽看到路边等车的人时,下车单手倚在车边,有点酷地笑着喊道:“搭车吗?
”,背包客笑了笑,陈静羽又酷酷地招了下手,示意他过来。
陈静羽真的是个好酷的女孩,我喜欢这种性格。
其实整个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爱是可以传递的,开头的陈静羽沉浸在痛失未婚夫的悲伤中,无暇理会背包客;到后面进去羌寨后感受到了杨词典、老魏夫妇等人的热情和善良以及他们每个人嬉笑背面的不易。
不是没有受伤,也不是再也不会悲伤,杨词典提起当年地震无法救回的好友时仍会止不住流泪,老魏夫妇去拜墓时眼里依然有着伤感,只是他们努力挺了过来,学会要往前走,为了逝者为了生者也为了自己。
陈静羽在讲述自己失去未婚夫时,痛哭着说:“我一次一次地想从痛苦中走出来,可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我做不到。
”她想去西藏一方面是为了给未婚夫圆梦,一方面其实也是想追逐着未婚夫的幻影。
搞笑的电影不能让她露出笑容,未婚夫曾经的视频却会让她忍不住嘴角上扬,因为此刻她是沉湎在未婚夫还活着的虚幻中的。
也许慢慢的她会越来越封闭自己,只会沉浸在痛苦和虚幻中,可是单靠过往的快乐记忆是不可能治愈她的伤口的,如果沉湎其中只会在清醒的时候感到倍加痛苦。
可以看到开头的陈静羽是不愿意多和人交流的,去西藏也是自己只有一路前进,那扇升起的车窗也是她建起的心墙。
是后来路上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事、物,才有可能慢慢冲淡心中的悲伤。
我很开心,陈静羽最终还是从思念的桎梏中挣扎了出来。
不断蔓延的公路上,汽车一路向前开着,开向崭新的生活。
清醒又恍惚中看完整部电影有遗漏有专注故事内容平凡又真实每个故事都有戳中平凡人内心的部分一部老百姓看的电影就是让老百姓能感受到诚意就好。
不要去管什么技巧和刻意煽情。
人生中那些泪点本来就是在不经意间的。
亲情,友情,爱情;少年,青年,老年;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就好了。
我给6分+
电影《我们的新生活》,又是好几个导演分别拍一个单元剧,然后组合成一个电影。
好像这类电影越来越多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成为常态,这类电影拍一个、两个挺有新意,但是多了以后,感觉就有点应付了。
特别像上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了命题作文,然后学生们必须围绕这个命题,硬要写出800字的作文一样。
当然,命题作文也有好文章,但我还是更希望看到故事性强,人物角色丰富的长篇巨著。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新生活》都讲了哪些故事。
01《广场恩仇录》先说第一个故事《《广场恩仇录》, 讲述的是广场舞老人和篮球少年们抢地盘的故事。
现如今,跳广场舞确实是越来越多老年人的休闲、健身的选择。
跳广场舞的优点很多,强身健体、愉悦心情等等,总之,老年人跳广场舞可比去参加什么保健品讲座可是好太多了。
但是,跳舞就得需要场地,需要音乐,由此引发了好多社区扰民问题,不得不值得研究。
之前在网上,看到好多关于跳广场舞引发社区冲突的新闻、段子、小视频。
老年人在小区内跳舞,开震天响的音乐,周边的居民深受其扰多年,报警,找社区、找媒体求助,动用好多办法。
还有专门为了治那些音乐开得震天响又协商不下来的广场舞群体,去拿干扰器暗中干扰搞破坏的。
还有好多人都说,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等等。
《广场恩仇录》想讨论这个广场舞问题,但又有点粉饰太平。
故事中的冲突,围绕在老人和年轻人争地盘上,几乎没有说扰民问题。
最后,冲突解决的也很皆大欢喜,社区工作者出来说,以前的停车位是违规,把停车场改为小广场,给老人跳舞,把篮球场还给少年们。
老人跳舞,戴上耳机,解决声音大扰民问题。
可是,现实生活中存在这个问题的社区,能做到这两点的,少之又少。
看似很简单的广场舞问题,但是解决好,真的需要社区工作者付出很多努力。
02《冷静冷静》第二个故事,《冷静冷静》想说离婚冷静期的事儿。
离婚冷静期确实挽回了好多婚姻,是个好事,但是,选择的这个故事,有点不太能说服别人,起码说服不了我。
男人说在外应酬是为这个家打拼,但是两人结婚多年,只能和别人合租,两个人除了一辆车,几乎没有任何资产。
连两个人租房每个月700块钱的房租,还是女方父母给的。
女人想要的浪漫,想要的生活,男人给不了。
女人想要的体贴,想要的两人相濡以沫,无话不谈,男人没有心情给。
女方越是心情崩溃,大哭,摔东西,男人越是想要逃避。
反正,我是觉得,这两个人的婚姻,就算这次没有离,以后也是挺危险的。
我同情这个女人,相信有了爱情,就有面包,但是现实是狠狠打脸。
把目光和期望,过多地放在男人身上,自己的心越过越窄,男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当两个人的爱情被现实消磨殆尽的时候,就是婚姻走到头的时候。
这个故事结尾,为了点题,夫妻二人和舍友二人,站在楼顶露台畅想未来,这就是“我们的新生活”?
03《云上音乐会》《云上音乐会》是我比较喜欢的故事,起码这个故事,让我真正看到了“我们的新生活”。
故事开篇,几个孩子,有一人策划,其他孩子各自分工,拿着吃的、喝的,瞒过村里的大人,要去坐火车。
这一点和今年的电视剧《山海情》的开头很像, 也是几个孩子,要逃离村庄。
都是逃离,却不一样。
《山海情》里,孩子们的逃离,是为了逃离穷苦落后的村庄,逃离违背自己意愿的“婚姻”,去山外寻求生存。
《云上音乐会》里,孩子们的逃离,是为了完成自己喜欢音乐、喜欢唱歌的梦想。
而且,当所有人知道了孩子们离家出走的原因之后,不但没有奚落和嘲笑他们,没有人认为这些梦想是妄想,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支持和帮助。
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每个人的梦想都值得尊重,就连孩子们也都能够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
我想,这就是“新生活”到来的征兆。
04《最燃不过夕阳红》《最燃不过夕阳红》里,妈妈来帮子女看孩子,却融入不了全是智能家电的“高科技新生活”。
女儿一方面埋怨妈妈学不会使用智能家电,一方面又缺少耐心,不愿意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教。
而中国人的家庭,大多都是女人忍受得更多。
父母两人都来女儿这,妈妈既要学“高科技”,又要照顾孙子,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忙忙碌碌一辈子,为了丈夫、为了儿女,却唯独忘了自己。
但是看爸爸呢,喝着红酒,跳广场舞跳得风生水起,适应能力很强。
爸爸只顾自己过得潇洒,忘了妻子需要陪伴,需要分担,只有发现有“绿帽”危机的时候,才警铃大作。
但是,所有人都忘了,其实妈妈也有自己的爱好,也有自己的“燃”。
我想,现代的孝道,不应该是把父母接到身边,让他们帮忙看孩子,看起来是父母在身边了,自己能够尽孝了,可实际上,还是子女在“啃老”,在尽可能地发挥父母最后的“剩余价值”而已。
什么时候,老人也可以追求他们的“新生活”了,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的大进步了。
05《一路前行》《一路前行》这个故事,我最感动。
故事的开头,一个心事重重的女孩独自一人开车到北川,车子故障,无奈只能落脚在附近的小客栈。
修车的老板、客栈的老板和老板娘的热情和女孩的高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女孩被客栈老板和老板娘拉着去山上采茶、参加当地人们的婚礼、看露天电影,想让女孩开心起来,但是女孩还是心事重重。
原来女孩的未婚夫死于去年的疫情,她一直走不出这个打击。
人们总是纠结于自己的心情,受困于自己的烦恼,似乎总也不能排解,但是当看到有人比自己不幸之后,反而更容易看开和解脱。
客栈的老板和老板娘是地震以后才在一起的,他们的爱人都死于地震,好多亲人也都在地震中遇难。
这种痛苦,相信比女孩的痛苦多多了。
他们重拾心情,组合新的家庭,一路向前看,不被痛苦打倒,才有了现在的幸福新生活。
女孩被客栈老板和老板娘的故事感动,终于释然。
end总的来说,这5个故事,分别讲述了1、社会老龄化以后,老年人的健康和娱乐问题;2、年轻人事业压力大,婚姻危机问题;3、少年儿童想要自由和梦想,却有可能不被家长重视;4、子女“啃老式”养老,缺乏理解和耐心,忽略父母内心的需求;5、众生皆苦,如果不自己解开心结,重拾希望向前看,那么将会错过更多沿途的风景。
这5个故事,其实都可以展开来细细讲,慢慢品,但是拍成了短片的形式。
看起来把该说的都表达了出来,但又都有点意犹未尽,点到为止。
最后,靠片尾彩蛋、采访等,把整个电影的主题再点一下,升华一下,凑成了一部电影。
综上,就是我看完整个电影的感受,不偏不倚。
完整的只看了超越的(最后一个),前面3个看了一半就跳了(因为电影的主旋律定了,基本也就能猜到后面煽情的结局,但是我实在不想看结尾的强行煽情)。
第一个中的爷孙,里面有很多搞笑的部分,但是有些剧情也是真敢演,最开始对爷爷的嫌弃,夸张的让我有点不敢相信,后来球砸中爷爷,虽然说是爷爷的计谋,但是放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人砸吗?
(传球,砸成这样也是很绝)后面那个倒地,我都担心后脑勺找地直接完事。
后面演出失败,球场演出,感觉都有点过于“正能量”了(仅个人感受)。
第二个(分不太清第二个和第三个了)讲离婚冷静期,看了前面一段还挺有意思,冷静期一起出来,感觉不太妙,就开始跳着看了,然后仿佛看到了快乐回忆,我估计结局也八九不离十了。
(再加一点点吧,其实以前人们在一起不会考虑太多,后来夫妻感情还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起经历了很多,有快乐有艰难,所以吵架了想想往事也不会分开,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当然也会有很感性的一面,但是大家知识水平提高,社会压力变大,大家更加强调三观是否相符,底线问题,有时候回忆再好也会觉得不适合的话,那复合就是一条不归路,会带来更多的争吵与伤害)。
第三个乐队圆梦,感觉也还挺有意思,角色都有特点,最后串在了一起,突然感觉有点春晚小品那味了。
就结尾跳了点,我就在想这真的是他们唱的吗,但我想了想应该不是,噢,连这个唱歌都春晚那味了。
第四个完全跳了(抱歉)第五个(超越!
可能太期待超越了)(粉丝视角可能引起不适,但最后故事确实触动到我了,而且是故事内和故事外)这个故事感觉是一点点讲述的,随着陈静羽的视角一点点展示着羌族的文化以及这里地震后的再次发展与蓬勃。
最开始是当地人的热情和陈静羽的冷淡与不耐烦相碰撞,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奇怪,一方那么热情,一方又如此嫌弃不耐烦的样子。
(但这一段也让我想到了去乡下,外公外婆家,他们也很热情,而我有时候很想礼貌开心的但是也会有忍不了不耐烦的时候)。
在这段中,尽管表现地陈静羽脾气不好,不耐烦,但是她依然去采茶,在发脾气后立马道歉,这样感觉更加真实。
随着两边故事地慢慢展开,才会发现他们的行为都是可理解的。
经历了地震的人们,生活态度可能是会发生一定地转变,他们经历了灾难,或许在另一次生命时,他们愿意去表达,愿意去关心别人,愿意去享受生活,积极乐观地生活,不想以后等来不及了再做。
陈静羽最后也说出了自己的故事,简单讲述,却是疫情黑色一面的展示,尽管我们团结抗疫,但是确实有人死去。
当地震与疫情的结合,让我感受到的是,经历了地震的人们在精神上鼓励,激励,帮助着现在经历疫情的人民,他们现在的快乐生活,给大家带来了希望,让人们没有那么的畏惧或是感受到了一丝快乐与温暖。
每个人都会遇到艰难,人类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如果没打算离开这个世界,那就应该好好地面对这些困难,处理好困难后享受生活(我有时候很讨厌正能量,有时又被正能量激的啊,澎湃)。
结尾应该是陈静羽释怀了,一路向前。
这样的真实才是,啊,满分作文💯除了这部电影外,超越治愈我的还有她和最后丁真的表演。
超越可以算是我第一个很认真关注的明星(就不说追星了),从创造101,关注到现在,从考古CH2到之后的各个舞台,广告,电视,综艺,无一落下,日常豆瓣b站微博搜索杨超越。
但杨超越的粉丝和很多其他明星的粉丝吵过架,从团内到团外,可能超越曾受了太大的委屈,她的粉丝们不再想容忍超越受到任何一点点委屈。
(可以理解,但是有时候也需要释怀)曾经我就看过很多关于杨超越和虞书欣和丁真的对比贴,当然我依旧喜欢着杨超越,但是看多了之后,让我莫名地膈应起了他们,就好像你看贴的时候,是站杨超越的,你就自然不喜欢另一方,这让我很是困扰,我基本没有很讨厌的人,讨厌别人会让人活得很累,果然。
后来我想买吃的时候,一搜,结果是虞书欣代言,我难受啊,一边不喜欢别人,怎么能买别人代言的东西。
然而,这个结尾让我好释怀,超越可能也就第一次接触丁真,她那种释然,洒脱,放松表现的让我很舒服,也确实她根本没看过那么多比较贴,而我看了太多比较贴,担心自己看不了丁真和超越一起。
但其实,吵架的不是他们,有矛盾的也不是他们,他们之间也不会相互膈应。
我是自找烦恼了我看到丁真有点帅气地坐在那,超越下车拽拽地喊他搭车,丁真回了一个超越同样的ok手势。
原来,那么多的讨厌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善良地对待别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吧。
粉上超越真好——
之前无聊找了看,看后感觉挺不错的啊,有喜有悲,真的是很典型的轻喜剧我觉得可以啊,更重要的是我还蛮喜欢第一个故事的,感觉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样,有喜有悲最后和解,也是让我感受到了,那种亲情的可贵性真的还是蛮喜欢这部让我开怀大笑的电影啊,特别是我觉得李汶翰还是蛮帅气的,小伙子怎么活呢?
我觉得演戏还是非常的有灵性的吗?
演绎的这个黄笑的角色我觉得还是蛮真实了,完全能够带入到角色当中去,所以我觉得这个角色真的演绎的很棒。
①我不知道男主角为什么跟爷爷置气,互相伤害,误以为爷爷脑癌硬是哭不出来,剪辑也是剪的乱七八糟,硬凹泪点,可惜完全哭不出来,这一段看完真的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像新手的作品(个人打5分)②这两个人离婚前面有点意思,有种轻松诙谐的感觉,到后面就是扯闲篇了,有种侮辱观众智商的感觉,故事是好故事,但是拍出来的感觉太儿戏了,最后两人就和好了,而且是黏在一块那种感觉,我下巴都要掉下来了……这每个专场的衔接能不这么随意嘛,不要带脑子看会好点(个人打5分)③这个音乐会故事比较完整,就是最后有点刻意煽情,其实感动的氛围已经有了,但是火候还不到,就匆忙收网走结局了。
故事bug多,不能研究细节。
几个小演员很有特色,如果篇幅长点,会更精彩(个人打6.5分)④卢正雨的作品冷幽默元素比较多,以前看他的作品,总觉得星爷的痕迹太重,而且有些老套的搞笑手法一直用,不舍得换掉。
这次的作品还是有新意的,少了些刻意模仿的痕迹,故事转折比较多,还是有意思的,他是个有才华的导演,真的希望他有一个自己火出圈的电影作品(个人打6.8分)⑤故事属于娓娓道来,有点小清新,让人在冷漠的世界里感受到极度的温暖。
一开始觉得杨超越演技在线,没有违和感,看完整个故事才觉得她确实拉夸了整个片段的质量。
老演员都太给力了,显得她青涩。
除此之外,她对整个故事的感受有点不对,总觉得她是叛逆,或者生气,一直气鼓鼓的,不像是来圆梦的(个人打7分)以上是我个人的观后感。
看过的朋友,你会给每个片段打多少分呢?
虽然还不错,也仅仅还不错。
因为有的单位真的不怎么样(就是不好),不是演得不好,是故事不好 第一个故事,不好意思,没看懂,也没看完。
第二个宣传婚姻冷静期,但是这样的婚姻,冷静了也还是要离的吧。
第三个就开始精彩了,身在深山农村几个怀抱梦想的小孩儿,因为去不了现场,改成远程直播,全列车的人帮忙的故事,虽然不太真实,但是因为是梦想,所以个人允许这样表达方式。
第四个也不错,身为父母,年到老年,很多东西学不来,跟不上新时代,完全因为中国现在发展太快,可以理解,这跟父母小时候教咱们一样,也是从不懂慢慢地学,现在身份互换,儿女教父母,那份耐心,理解,也是不容易的,很有意思的一个单元。
最后一个讲的是去年因为疫情失去未婚夫的陈静宇,失去希望,陷入抑郁,走不出去,带着未婚夫的遗愿去西藏,路过北川马尔寨,在那里见到当地村民,被当地的热情,乐观所感染,才知道他们是经过汶川地震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很多人丢了性命,有的人成了残疾人。
但是他们现在却可以勇敢往前走,向前看。
也许是时间的沉淀,磨平了一切吧,让小陈美女慢慢地试着打开心扉,尝试走出去。
一个很完整的故事,不愧是最后一个。
一路前行 整体来说,我喜欢后面三个单元,不管是立意,还是表演,还是演员,表现的很好。
果然先抑后扬。
以上
《最燃不过夕阳红》是其中一个单元故事,由卢正雨执导。
它讲述的是老年人在如今的智能时代对AI盛行的焦虑以及和儿女之间的代沟和摩擦,最后真诚沟通解开心结,和儿女和解、和自己和解、和这个时代和解。
故事可能很平常、道理也很简单,但它能让我们对这个“人人都是低头族”的社会产生一些反思,在这个冷冰冰的AI时代人与人之间是不是少了一些真诚的沟通、真实的陪伴。
影片一开头,浓浓的恐怖片既视感。
清晨醒来,灯光昏暗、隐隐发光和自说自话的AI、脚底下窜来窜去的智能家电,诡异的氛围吓得张女士惊慌不已,老人对智能的恐惧和无措表露无遗。
张女士是来被女儿叫来帮忙料理家务的,却对着这一屋子的智能家居慌了神,每天都忙着和它们斗智斗勇。
张女士对智能电饭煲听不懂她的指令感到着急,更为女儿小李整天对着电脑忙工作不耐烦和她说话而伤心。
在她看来,女儿对她的态度和毫无感情的人工智能没什么两样。
直到有一天张女士被误打误撞拉去当一档吐槽节目的嘉宾,她才借此机会向女儿吐露真言。
她说她年轻时也疯狂过,有了女儿之后全身心都放在女儿身上,一辈子都为儿女操劳但是她乐在其中。
可让她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她的老伴每天打扮、出去跳广场舞会被称赞心态年轻,而她的天命就是做家务、看孩子,把这个家照看好,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不务正业。
这是人们对一个母亲的刻板印象,作为一个母亲她也有追逐梦想、追逐这个时代的权利。
“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而母亲对夕阳的追逐,却是她找回青春的历程。
之后,张女士和女儿敞开心扉谈了一次心、解开了心结。
女儿鼓励张女士回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张女士也让女儿和她有话直说、多交流、多沟通。
张女士的一句“机器还有坏的时候,但妈 永远好使”,真诚又感人。
影片最后,张女士载着老伴骑着机车自由驰骋、追逐夕阳的样子真是又美又飒。
眼里有光、冲劲满满的她仿佛又回到了少女时代。
结尾的字幕打出“没有人会被时代抛弃,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缔造者”,只要你不停下脚步、不放弃自己追逐的权利,哪怕是夕阳,你也是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新生活既是我们的,也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的。
在这部电影里,有很多关于中老年人新生活的表述让人很有感触,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广场恩仇录》和《最燃不过夕阳红》两个单元。
在《广场恩仇录》这一段里,一群可可爱爱的老年广场舞团大爷大妈们,让我们不自觉看到了自己爷爷奶奶的影子。
我也有个很爱跳广场舞的奶奶,虽然一把年纪了,但是每天还是准时准点的去楼下跟那些比她“年轻”的大爷大妈们一起乐呵呵的“摇摆摇摆”。
作为后辈,说实话我很支持奶奶的这个选择。
因为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那些喜欢跳广场舞的爷爷奶奶们,似乎都会比天天憋在家里的爷爷奶奶们看起来更快乐、更有“元气”。
就像在这个故事里,黄爷爷一开始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浑身写着不适应。
而当他在老伙计的陪伴下加入了广场舞团之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变了有木有?
脸上的笑容变多了,心里的盼头变多了,整个人都显得年轻了好几岁。
这就是集体活动和适量的运动给老年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段故事,看似是在讲广场舞团和篮球少年们的“广场抢夺战”,实际则是在展现新时代老年人的生活风貌。
而在《最燃不过夕阳红》这一段里,则着重关注了中老年人和当代智能化社会的融合情况以及他们各自发光的“小梦想”。
我想故事前半段在女儿那个智能化的家里被折腾的手忙脚乱的妈妈,一定让很多人有代入感。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各种各样新奇的东西、全新的生活方式接连袭来,年轻的我们可能都应顾不暇,更别提上了年纪的他们了。
但是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不管再困难,作为父母的他们还是从没有放弃过为了我们而去努力学习。
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要说是妈妈最后的那段演讲。
是啊,我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的爱和照顾,却总会不经意间忘了,他们也曾是个有梦想的少年少女、他们也曾是“能干的劳模”、“聪明的年轻人”,只是为了我们,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小梦想,全身心的为了我们而活。
故事的最后,骑着摩托车肆意飞驰在黄昏田野中的妈妈,让我不自觉欣慰泪目。
希望每一个为孩子辛劳半生的父母,都能再次收获一个勇敢追梦的机会!
通过五个小单元,讲述了常见的几种社会焦虑。
《广场恩仇录》讲的是青少年与中老年人的代沟。
两名老演员的表现无可挑剔,青少年那头相较下就差了点意思,但好在表达力的重心也不在这侧。
《冷静冷静》是讲夫妻矛盾。
剧本在几个单元中对比起来最差,只可惜了演员的卖力表现。
虽然大量的回忆拼接能看出是用了心的,但问题在于明明想说生活中的事,但从头到尾描述的视角都站在天上,情节飘得脚不着地。
《云上音乐会》是讲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与前一个相反,剧中演员的表现都比较中规中矩,完全是一个靠情节取胜的单元。
故事中的小冲突和小巧思相当提味,女性导演的细腻感随处可见。
《最燃不过夕阳红》是讲父母与子女的各种冲突。
导演用了大量的明暗对比表达矛盾,人物关系设计也是所有单元中最复杂的。
但可能因为篇幅,最后的反转情节不太自然,全靠老戏骨的表现救场了。
《一路前行》的立足点在于跨越现在与未来。
这是个人最喜欢的单元,便多说几句,剧透预警。
剧本总体情节流畅,女主的心理变化表达支撑了整个剧的主干。
短短二十分钟,主演人物从一开始的低落和自我封闭,到被他人对生活的热情打动,再逐步打开心扉拥抱未来,脉络清晰,表达柔顺。
故事中情节上的跳跃式对比随处可见。
像女主的初登场见到想搭车的行人,默默关上了窗;对比最后女主走出内心阴霾,再见到行人时,主动打开车门。
再如女主一开始坐在众人中看电影时格格不入的冷寂,到参加他人婚礼时打成一片的欢愉。
最难得的是,主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毫不吝啬地砸进去了多组标志性的行为特征:像背身圈指的飒酷, 情绪激动时的伏低嘶吼。
这种精致的设计和不计成本的投入感,不说对比流量爱豆,即使放到科班出身的演员中,也是难得一见的认真。
硬要挑刺的话,也就是那个工具人未婚夫的设计有些随便。
只冲最后一篇,这个电影也值得强力推荐
阵容强大,故事就很稀汤。低配叙事版的我和我的家乡吧~
冲着超越妹妹看的,故事很温情,妹妹好美,羌寨也好美,已经种草了。
阵容有点彪,竟然没上院线
第一个爷孙的故事,至少还能有兴趣看完。二到五,你们看吧。
云上音乐会和夕阳红比起另外三个算凑合,但也是烂的,没必要矮子里拔高个。
院线的配置 网大的剧本
温情的路线,感觉还差点意思~1.5倍速无影响
亲情+爱情+梦想+女性+释怀,一人一个理想型命题作文。
本来是院线片变成网剧播了,六块钱就能看看也不吃亏。跟"我和"系列电影一样分了五个故事,除了第一个不太可其他都还行,真的好多好演员啊!老的少的,一直看一直惊喜的感觉!算及格片,看个热闹!
这种模式的拼盘电影其实我还蛮喜欢看,不过这次是网络播出。其他单元都还可以,包贝尔那个单元我觉得不行
熟悉的拼盘故事,讲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一些新的社会热点,很难去说故事到底怎么样,勉强看完,只能说我们的国家正在一步步变得更好,有问题就去一个个解决,生活是向前看的,每个人都会活的更好。
拼盘导演的门槛这么低了
低配版我和我的家乡,网友太苛刻了,至少应该是个及格分吧。至少有几个故事还是可以看的,杨超越,王锵,蔡国庆还有丁真都是惊喜,杨超越穿上民族服装真的很美。只是每个故事最后都强行煽情确实矫情,但为了适应主旋律,这也是没办法。
我也想来次沉浸式旅游 给陈静羽➕一星
主旋律电影 还蛮喜欢的😂😂😂 前面几个故事不知道是多久前看的 只有最后一个没看。看到最后一路向前 突然觉得我们的民族承载了太多沉痛 而人们依然努力生活 一路向前
什么牛鬼蛇神
第二段尤其烂。不是短片,完全是小品的创作逻辑,还是很差的那种。这么一比,《我和我的祖国》与《我和我的家乡》真的良心了。
命题电影、拼盘电影不好拍,好的地方是几个单元都合于时,接地气。不好的地方是亦如春晚小品,部分单元(比如第一个单元 广场恩仇录和第二个单元《冷静冷静》)冲突是有了,矛盾有了,矛盾冲突的解决呢?很水很敷衍很春晚每个人都是好人,误会解除,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最喜欢“云上音乐会” 纯朴的歌声一出来 我就知道这个单元赢了 唢呐果然是乐器之王 结尾丁真的出场让我更坚信他能在影视剧的路上有一席之地了 他太特别了 就行年轻时候的陈坤 年轻 有生命力 野性 又纯真 太特别了
中配版《我和我的家乡》,还算合格,中规中矩。张栾>卢正雨>申奥=包贝尔>姚婷婷。云上音乐会太难看了,过于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