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柯南即将走进尾声,不禁感慨自己当年也为了追剧穷买碟片的日子,现在碟片还躺在我的桌肚里呢(哈哈),但是不可否认随着肥皂剧的不断深入,我并没有无限度地狂热追到现在,因为质量和画质感觉越来越差,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只好放弃跟下去了。
静等组织线的出炉再回追。
剧场版的质量下降感觉是更加明显了,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仅仅评价1到13,稍微有点剧透,一点没看过的朋友请慎入。
剧评放在首位的应该是9侦探们的镇魂歌,全篇在游乐场及其半场外进行,除了黑衣组织之外,基本上全员主角都到齐,基德,服部等人悉数出场,在总体虽有动作炫酷但还不算浮夸的效果下,第九部的确做到了推理,动作,大场面,主角的各个表现不脱线,以及最后的一再反转,可以说第九部应该是目前为止最为成熟的一部剧场版,达到了一定难以超越的高度。
这部当时的画质感觉也是我比较想要留住的那种。
第二位可以说是比较胶着难选,在第三部世纪末的魔术师和第五部通往天国的倒计时之间比较难以选择,我比较倾向于第5部,因为我比较喜欢看组织线,有点本人的私心。
在画质和效果上总体两部之间差不多,第三部甚至可能还稍微好一点,但是第五部的组织线更比较令人揪心,提着嗓子看的,在灰原偷偷打电话的诡异行为背后掩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是本剧的一大看点,而从大楼间飞越的戏码也比较令人难忘。
第三部的动作戏很多,服部骑摩托,基德被狙击手狙击坠海,情节比较紧凑,又有追寻俄国宝藏的设定,整部呈现很高的水准。
所以最后这2部总体不相上下吧,在制作电影的角度来说分别用动作和效果达到了观众的预期。
接下来的10部里比起前3部作为电影角度还是推理角度都可能差一些了。
迷宫的十字路口和银翼的魔术师接下来应该是不错的2部,同样感觉在比较接近的情况下各有千秋,迷宫的十字路口带有浓厚的京都风情,能面,歌舞伎,樱花,拍球歌。
银翼的魔术师的动作效果酷炫,属于柯南与基德几乎全程的大比拼,各种道具的应用变装,有点江户川乱步的明智小五郎与怪盗二十面相的对决的味道。
前期的制作明显是优于后期的,第四和第五就不作区分了。
第六差不多是漆黑的追踪者了,这部也真算赶上了,09年中国大陆地区引进的第一部柯南剧场版作品,说实话选择这时候引进这部的领导太英明了,时间决策再晚一点,后面的剧场版就真的有点惨不忍睹的感觉了其实当时在绀碧之棺和战栗的乐谱两部较为失败的作品后,这部自天国的倒计时之后重打的组织线作为卖点还是很可观的,因而在总体推理不功不过的状态下,靠组织不断追近的压迫感还是收到了上佳的效果。
可是回过头想想,轰炸东京铁塔,这还叫以前行事缜密,暗杀对象的黑衣组织吗?
真的是当初看大电影不追究,回想起来这个实在太搞笑了。
最后没死这也有点奇了,就算是跳伞了,这东京夜空的大厦路灯照满厅堂,我想不到他们隐身的手法,被人看到的话这就是碟中谍伊森从上海高楼那儿跳下来的一幕了,周围群众还不吓死!
这么大阵仗日本政府保安厅还不集体出动,就那么完了,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当然除去攻击东京塔这出大戏的槽点外,其它元素只能说比之前的11,12部好了很多,也没有太浮夸的炫技和效果(我是指相对的),特技还算比较收敛,紧张程度也上佳。
基本上柯南剧场版从13部以后就到了无法言喻的境地了,我都难以码字详细说明这还是一部侦探片(捂脸)。
再次补充一下,儿玉兼嗣执导并影响《名侦探柯南》TV版直到252集、剧场版前7部,享有"柯南功 臣"之美称。
他经历了《柯南》动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早期到中期、从色调变化到人物形象变化的全时期,造就了早期《柯南》在广大观众心中的经典地位。
也就是前7部当中至少也有3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出自他手。
应该给予脱帽致敬 接下来其实我真正想评的都评完了,后面即使搞个排名也是比较矮子里的高个。
贝克街的亡灵太超前了,而且设定得太有虚拟游戏感,即使我想代入进去也很尴尬,虽然有一部分人说这部的超前很好看。
这也就是两极分化严重的象征。
奈何也有一部分人欣赏不了美(其中就包括我)只好简略得说一部超前的尝试,是否算成功只能把时间放长可能会有个比较中肯的评价。
瞳孔中的暗杀者和第十四个目标作为早期的2部来说,画质稍微生涩一点,还未成熟,这2部放在一起是因为杀人数目比较多,或者纠正一下至少攻击目标人数都高得吓人,非常有追击战的感觉,但是在电影制作上来说,情节的紧凑和抓人的感觉都不够,至少有了3和5对比就明显略逊几筹,总之稍显枯燥了。
相差不多,属于看了也行,不看也没什么大损失。
接下来就没什么可排头了,都是较为差些的,战栗的乐谱,绀碧之棺,水平线上的阴谋,引爆摩天楼,情节上的连接比较生涩乏味,在情节把控和特色上也几无可称道的地方,基本上除了看看人设的斗嘴,就是为了情怀看看了,水平线上的阴谋中的毛利有些表现,也算是难得一见了。
虽说仅评1到13,不是说后面的没看过,那就稍微聊聊槽点吧。
天空的遇难船我整篇看过之后觉得,这就是像不所不能的科幻片跨了一大步的感觉,从船上坠落居然还能我无语了,还有就是整篇基本舍弃了推理,推理几无可数。
实在是相比漆黑的追踪者差了不止一截。
沉默的15分钟就显得滑板变成超人工具了,主要几位之间的人设有几个彩蛋还算可以看下,但是论推理已经让人几无谈起。
让我真正绝望的是第十一个前锋,那时候因为钓鱼岛事件,看柯南电视已经看不到了,这部后来网上看到之后,耐心看完了全篇,觉得这已经彻底没救了。
最后让每个知名球员打门框中部,这让我无法提起一点理性和热情来欣赏,给自家球员打广告嘛而且这操作也太无语了。
正是这部起我决定不看了。
但是最后回归组织线的异次元的狙击手和纯黑的噩梦我还是无奈地抱有看看的想法,看完后觉得真是黔驴技穷了,是真没什么招数能吸引观众观看了,就是卖早期的灰原和vermouth,赤井的人设,我也感觉没有一点吸引力了,因为画质的缘故,已经比不上以前,人物的线条不是以前的那种样子了,这样的话同样的招数再也对观众没用了,只好静等结局的到来了。
看柯南剧场版的时候是高中毕业的暑假,躲在家里,把所有的剧场版一口气从头看到尾。
感觉每一部都很精彩,有几部还给我震撼的感觉。
《通》使我爱上了哀,《世界末的魔术师》使得爱上基德……其实里面喜欢的人实在太多了,于是也就深深的爱上这部动画片。
青山喜欢青梅竹马,里面设置的情侣关系几乎都是青梅竹马型,甚至连后来白鸟终于找到小时候悄悄喜欢上的小林老师。
受这部片子影响吧,抑或青梅竹马本身就有就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总之青梅竹马似的爱情总使人觉得很美。
童话毕竟是童话,故事中美的东西放到现实中却让人深受其害。
这也是人的无奈之处吧。
一直都喜欢哀,她聪明、理智、成熟,却始终孤独忧伤。
一个让人不得不心生怜爱的角色。
但我若是男人,我也许也只会选小兰那样的女孩吧。
我们实际想要的跟我们最后会选择的往往是不一样的。
人真矛盾。
很多人说喜欢柯南剧场版是因为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我想这确实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它的精彩。
不管从侦探故事的角度、感情角度、剧情发展、特效等等各方面来看,它都足以称上成熟二字。
对于我们看故事的人来说,故事本身是要求精彩的,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感情细腻,有些深刻的哲理在里面,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层面都能够符合,这才是上乘之作。
而这部片子都符合这些要求,无怪乎许多人说这部是柯南最佳之作。
而在刚上演的《沉默的十五分钟》实在是毫无精彩之作,根本就没有高潮,更别说高潮迭起了。
不谈也罢。
据说柯南的结局是柯南变成新一,哀死去。
死时跟柯南说:“我喜欢的是江户川柯南,而不是工藤新一。
”我因为喜欢哀而讨厌过兰的存在,但我现在才明白原来哀爱的是柯南。
我也以为我一直爱的是新一,但此时此刻我才明白,我爱的是柯南,跟新一原来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或许由于受青梅竹马情结的影响,我的唯一的一个男朋友就是我青梅竹马的伙伴。
后来很快的就分手了。
这才使我更透彻的理解了柯南里的感情戏。
我想我心中念念不忘的其实是那个人小鬼大的柯南,而并不是变大了的新一。
这或许是很多人的误区,小时候喜欢,长大了以为有能力为小时候的那份喜欢买单了,于是念念不忘,锱铢必较,非得去拼出个结果来。
殊不知两个人都长大了,也都变了,你们早已属于不同世界。
要承认这点是很困难的,要是永远不变,不就是永恒了吗,永恒多好,多感人,可是不过是自欺欺人。
扯远了。
经典的东西值得永远回顾,因为它经典。
但毕竟也只是回忆而已,那一套未必适应现在。
过了,就让它过去吧,有本事超越经典,没本事也不要在经典里徜徉。
算是给我自己的教诲了。
传言中,本某登的电脑硬盘里有这一部剧场版的拷贝本。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传说”,其中双塔楼被炸毁的巧合自然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
许多年后,偶然重温这部,却意外咂摸到一些其它的余味。
本作的核心动机:画家心爱的富士山风景被摩天大楼所毁——小时候自然是不懂的,觉得“何苦来哉”。
但在看过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的当下,他们竟巧合的分享同一种叙事,又或者悲剧从来都蒙着同一种不甘的底色。
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这是一个强势的主流群体无向下无尽地压榨与索取却会被美化与原谅的世界。
财团与市议员联手,强行修改并通过法案,原本限高的市区内大厦拔地而起……画家老爷子确是那些被拆迁户、失业者、失去自己土地的人失去自己精神寄托的人的缩影。
是啊,所以怎么会不愤怒呢,以暴制暴不是正义,却是唯一能亲手给予的报应。
而本剧场的另一条主线,对这部阴郁剧场的回应又给出了一句那么温柔、那么理想主义、那么简单、却那么无力的回应:“ひとりじゃない”(你从来不是一个人);那么破碎的天空何时能够合一,遮蔽山脉的乌云何时能够散尽,人和人能够平等理解彼此的那刻何时能够到来,而我们又将走一条怎样的路前往呢?
最近又一次重温了柯南的剧场版,感觉这第五部可以说是最精彩的几部之一,无论是剧情还是制作。
后半部分的火灾逃生,各个小朋友之间的感情,还有主题曲《always》。
当然,其中最精彩的看点就是那个我深爱着的你——灰原哀灰原哀,你是柯南里我最喜欢的角色。
在了解了你的身世和性格之后我就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你,爱上了你这个外表坚强冰冷但是内心却很脆弱的女孩。
虽然一直努力地活着,但是我知道你一直都感到很孤独。
从小父母就离开了你,然后一直与姐姐相依为命一起长大,姐姐对你而言就是唯一的亲人,所以当你知道姐姐已经被组织杀害的时候,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背叛组织,即使你知道那样做的后果。
你服下毒药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命运让你活了下来,成为了柯南的伙伴。
但是你一直都感到很孤独,那种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孤独。
所以你会冒着巨大的危险打电话给姐姐,只为了听一听姐姐那不到10秒的声音。
但是,傻瓜,你可不是一个人啊!
你的身边还有一群和你在一起的小伙伴,还有我,还有大家——所有爱着你的人。
或许你并不知道我们的存在,但我们都爱着你,关心着你,在你晚上一个人默默哭泣的时候为你感到担心难过,在你遇到危险害怕的时候为你感到担心紧张。
所以,请继续努力地快乐地活下去,为了所有喜欢你,关心你的人,不要再选择一个人默默地牺牲了。
你知道吗,当我看到你一个人坐在炸弹旁倒数的时候,看到你一个人卷缩在公交车上等待死亡的时候,看到你在列车上为了大家打算一个人去赴死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深深的难过和心痛。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一个你的位置,一个别人替代不了的位置,你的存在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所以不要再想着为了大家而一个人默默地牺牲了!
那个让我深爱着的你,那个让大家都为之喜欢的你,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你并不孤独,我会永远站在你的身后支持你,陪伴你,请务必要勇敢快乐地活下去!
该片讲述了柯南解决围绕以日本第一高为傲的大楼发生的连环杀人案件的故事。
该片的主角是少年侦探团,因为制作监督一开始就打算把该片制作成一部孩子们的故事,而且对小兰和灰原哀的性格做了重新的设定。
黑暗组织也首次登场了。
该片的迷题非常的多,悬念制造的非常好,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片子。
不得不说,早期的这几部作品,还都是很经典的,那时候的柯南还真是一块金字招牌。
该片中,五个小学生之间的五角爱情也是一大看点,女人、爱情和女人味是同时产生的,没有了性感的身材,爱情也变得不够性感了。
青山刚昌的逻辑没准就是如此。
所以他笔下的女角便跨越了年龄的界限。
真是一到剧场版就开始谈情说爱,似乎所有人在这部电影都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过也挺真实的。
最后也没看到小兰的照片,真可惜。
剧场版和TV版有时候关系真的不大,没记错的话,在这部电影之前不久灰原哀就经历过一次类似的心理历程了。
这一部确实也令人更想认识灰原哀了,真不愧是大众女神。
柯南是我从小看到大的动漫,到现在也还在追tv版,不得不说就是很耐看。
通往天国的倒计时这部剧场版对感情和主线有一丝丝前进。
拍照看看十年之后的样子,我还蛮期待十年之后是长大的新一,发现了是不是就剧终了。
哈哈づ♡ど长大之后的小兰真好看,园子去换了发型,还挨枪子,长的跟小哀一样一样的。
步美和光彦居然都找小兰谈心,笑死了,太可爱了!
结果依旧是柯南yyds。
霸气!
这是柯南系列电影特别经典的一部。
剧情篇就先说说剧情。
这部电影讲述柯南一行人受到邀请来到日本最高的双塔大楼参观。
可就在这时,竟突然发生了连续杀人事件,凶手都留下了一个酒杯作为提示。
可第二天的宴会上,杀人事件再次发生,并且大楼的爆炸随其而至。
在双重事件下,柯南靠自己的智慧找出凶手,并且逃出了大楼。
这一部电影的剧情总体来说是很精彩的。
作品采用了先抑后扬,让人意想不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前半部分的感情戏中,也不少穿插几次事件,趣味与惊吓纵横交错,给人留下了很好的想象空间,并且缓解了紧张(虽然我看多了,不觉的紧张)的气氛。
重头戏在后半部分,无论是推理戏还是动作戏都让人感到震撼与神奇。
推理中,打破我们直白的观点:这不是连续杀人事件。
虽说在三次案发现场都找到了酒杯,但在第二次事件中,酒杯上却没有血迹。
明明蘸到血,却没有血迹,这就是推理关键:凶手发现此人死亡,便假装是连续杀人事件的一部分,放下了酒杯,但血液早已凝固。
更精彩的是柯南竟然可以听出来在第三次案发之前与之后,凶手的拐杖发出的声音有所差别,推理出作案用的珍珠项链就放在里面。
那么第二次事件的凶手又和前后连起了另一条主线。
两条主线的不断打结,复杂精彩,还是很过瘾的。
动作戏的震撼度特别高,但只说最震撼的——两幢大楼的连路桥被炸毁,屋顶飞机停靠点被汽油点起的火烧毁,电梯被子弹叫停,往下的楼梯发生火灾,唯一安全的宴会厅被发现装上炸弹。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们决定借助炸弹爆炸时的气流与停在宴会厅的汽车,在炸弹爆炸的最后一刻开车破窗而出,飞跃到另一边的稍矮建筑物的露天游泳池。
本人觉得这个动作戏完全不输《速度与激情7》中一车横穿三幢大楼的情节。
细节篇除了剧情,从细节上来看,有不少贯穿全片的线索与有意思的瞬间。
30秒游戏:这个游戏从头到尾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少年侦探团在车上无聊时玩的;第二次是宴会上的有奖活动;第三次是最后动作戏时看不见炸弹定时器时的倒数。
三次代表的情感都不同,第一次看起来只是无聊时的游戏,步美很准确地数出了30秒。
第二次是毛利小五郎游戏时忘记数到几秒,看着别人数完了,自己就跟着举手,却意外中了大奖——也就是最后动作戏中的那辆车,这里带了一些搞笑的味道,而那辆车也是为下面做了铺垫。
但吃惊的是步美没能和首次一样数出30秒。
第三次则是必须借助炸弹的气流,时机不可迟一秒或早一秒(那时手表都因参加游戏寄存了,或是没电了)。
步美终于说出了实话:“其实,只要柯南在我身边,我的心就会砰砰,就会准确地数出30秒了。
”步美于是再一次成功,保住了性命。
元太的话:这句话:“我妈妈说过不能浪费每一粒米的。
”出现了两次,分别在头尾。
头是对没有吃完饭的同学光彦说的,尾是最后的炸弹倒数,灰原哀准备牺牲自己倒数到底时,元太冲过去把哀抱回车里,说了这句话。
我认为其实说的是: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个人也是生命,不可以这么一了了之。
灰原哀:逃出组织变小的她一直处在黑暗之中。
从一开始的给自己死去的姐姐打电话,就为了听一听姐姐的电话录音。
在到后来被朋友逼迫试一试预测10年后长相机器时,机器显示错误,柯南说:运气真好。
哀却说:“说不定是说十年后我们不在这个世上了呢。
”这两句话的鲜明对比也很好反应哀对自己人生的恐惧与迷茫。
还有哀很迷茫地对柯南说:“我到底是谁?
这个世界上容我的位置在哪里?
好像没有······”不过这是被少年侦探团听见:“你在说什么?
没有位置,你的位置不是好好的在这吗?
”柯南笑笑:“都说了,不是你一个人嘛。
”哀笑笑。
感觉这段很感动,以前只觉得哀永远就是哀,可是这里看出了她身边也有那么多人陪伴,就算是不知情的一年级小朋友。
感想篇最大的感想还是从哀身上得出来的:不能一味地恐惧与逃避,要相信自己的未来,要对自己的人生有希望,还有那么多朋友陪着你,帮助你。
从爱的方面来看,小兰抱着柯南借防火栓跳下来,挂到低楼层的窗前破窗逃生的情节很让人感动。
柯南问:小兰姐姐,你不害怕吗?
兰:我当然怕,但是,我想有柯南在我身边,而且新一又让我一定要等他。
这真是爱可以拯救一切啊!
大部分感悟也都在上面两篇里面有所提及了,请参照。
首先,自然要进行千篇一律的经济人假设,就是说,在这个博弈中,哀和柯南都具有完全信息,所有判断一定准确,而且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而这个假设后来证明也是整个分析过程中最失败的一点,哀殿...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善良,绝对不是所谓经济人...)我想,如果要将柯哀和新兰结合到同一个博弈上,就必须引入一个事实:只有在哀为某柯制造出解药的前提下,才有新兰的可能性。
而哀可以选择制作和不制作解药。
于是,就有了扩展图中的第一个节点。
(最上面写着哀的圆圈)在第一节点上,哀可以选择制作或者不制作解药。
假设只要哀愿意,就一定可以制作出解药,那么就会有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可惜图发不出来)1.哀选择制作解药,于是柯哀都变成的新志。
这种情况下,便轮到某柯选择对策(写着柯的左边的节点),他有两个对策,一个是和志保在一起,而放弃兰,也就是左起第一个黑色末端节点。
或是回到兰身边,放弃志保(忘恩负义,却符合经济人假设),即左起第二个黑色节点。
2.哀不给某柯面子,坚决不做解药,于是两个人还是小孩。
这种情况下(右面写着柯的节点),某柯可以选择和哀殿从新开始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鼓掌),即左起第三个给色节点,也可以选择谁都不要,孤老终身(- -||),即左起第四个黑色节点(你直说最右边的节点不久得了,脑子不灵光)。
就这样,关于这个扩展型博弈图,我想各位已经看明白了。
现在我们进行各条路径上的效用分析。
首先,假设小哀变回志保和维持现状的效用相等,都为a/2,这是因为哀殿并没有公开表示过是否愿意变回志保(表跟我提剧场版)。
而某柯变回新一的效用是a,不变会新一的效用为0,因为某柯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变回新一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后,我们假设对哀而言,无论是新志和柯哀,她获得的效用都为2b,毕竟我们心中都承认哀殿最爱的人是某柯,而她不和某柯或某新在一起,得到的效用是0(忽略所谓GS、光哀等等)。
而我们的某柯变回新一后,和小兰在一起所得到的效用是2b,毕竟新一这冥顽不化的榆木疙瘩心里,小兰还是第一位的。
如果他不选择和小兰在一起,退而求其次,选择和志保在一起,那么他的效用是b,因为在新一心中,哀还是不如兰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求出在四个黑色末端节点,志保(哀)和新一(柯)各自的效用,以及二人的总效用如下:哀研究出解药,变大后的新一选择志保而放弃兰,即新志结局:志保的效用为:a/2+2b新一的效用为:a+b总效用:3/2a+3b哀研究出解药,变大后的新一放弃志保,选择兰,即新兰结局:志保的效用:a/2新一的效用:a+2b总效用:3/2a+2b哀不研制解药,二人都还是孩子,柯南脑子开窍和哀在一起,即柯哀结局:哀的效用:a/2+2b柯的效用:b总效用:a/2+3b最后,哀不研究解药,二人孩子,且各过各的...哀的效用:a/2柯的效用:0(奸笑)总效用:a/2于是根据楼上的结果可知:假设a>b,则可知:3/2a+3b>3/2a+2b>a/2+3b>a/2即:新志>新兰>柯哀>独善其身于是乎可知,考虑新兰二人的总效用,无疑新志是最合理的,也是最有效率的。
但是正如大多博弈,一个博弈的完美纳什均衡通常并不是效用最大的结果。
在这个动态博弈中,哀在作出第一个决策时,就可预见到,如果她选择制作解药,则变大的新一在第二阶段博弈中,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的,必定会选择和兰在一起(a+2b>a+b),这样,哀的效用只会是一个相对较小的a/2,所以,她会选择不制作解药,二人保持小孩子的状态,这样,某柯在第二阶段博弈中,只能选择和哀在一起(b>0),而哀将得到一个较大的a/2+2b的效用。
综上所述,这个博弈的完美纳什均衡为:哀不做解药,柯南和哀在一起。
也就是说,在柯南和哀都是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下:最终效用最大的结局是新志,而最有可能的结局是:柯哀。
我不得不恨遗憾的说:根本没兰啥事...于是,这就是我的博弈论分析,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哀殿一定不符合经济人的假设,毕竟,她为了某柯的幸福,是愿意付出自己一切的,也一定会尽全力为某柯制作解药...下面再用博弈论之纳什均衡来分析一下: 先说新兰配,假设博弈参与者:毛利兰、工藤新一。
策略:毛利兰:接受工藤、不接受工藤(也就是另有它求);工藤新一:接受毛利、不接受毛利(假定那就是接受宫野) 支付矩阵:在工藤接受毛利时毛利接受工藤,就是(接受,接受)的行动,那二人的效用值都是(100,100)。
如果工藤选择接受毛利时,毛利选择不接受工藤,就是(接受,不接受)的行动,二人效用值是(30,50)。
解释一下,因为毛利如果不接受工藤肯定是另有原因,因此她的效用值会比工藤高些,工藤才是最倒霉的,不知道咋回事就被拒绝了。
如果工藤选择不接受毛利而毛利兰选择接受工藤,即(不接受,接受),效用值刚好相反(50,30)。
此时工藤不接受毛利,跟据我们的假定就是接受宫野。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二人都不接受对方,(不接受,不接受),效用值为(50,50) 以下是所有情况的支付矩阵 毛利兰 接受 不接受 接受 (100,100) (30,50) 工藤 不接受 (50,30) (50,50) 我们就具体情况分析: 如果工藤选择接受,毛利兰选择接受的话她会获得效用值是100,兰选择不接受的话效用值是50,因此一旦工藤选择接受,毛利兰都会选择接受。
如果毛利兰选择接受,工藤选择接受特会获得效用值是100,工藤选择不接受的话效用是50,因此毛利一旦选择接受,工藤必然选择接受。
除非有别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使得他不得的选择宫野。
但如果工藤选择不接受,此时毛利兰选择接受的话效用是30,毛利选择不接受的话效用是50,此时毛利兰会选择不接受。
如果毛利兰选择不接受的话,此时工藤选择接受效用为30,工藤选择不接受效用是50,此时工藤会选择不接受。
在这次博弈里面有两个纳什均衡(接受,接受)(不接受,不接受),没有占有策略均衡。
也就是说,如果新一复原,毛利兰没有移情别恋的话,新一和毛利兰会走到一起而不可能和宫野(根据假设)。
但是,如果新一复原,毛利兰却跟别人走了,或者工藤非要与宫野在一起,那工藤和兰肯定不在一起。
但后者成本巨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再说柯哀配,假设博弈参与者:柯南、灰原哀。
加强一个假设条件:柯南变不回去了。
因为前一个分析的时候假设柯南变回去了。
策略:柯南:接受灰原哀、不接受灰原哀(基本不可能);灰原哀:接受柯南、不接受柯南(自己变回去?
) 支付矩阵:在柯南接受灰原哀时灰原哀接受毛利,就是(接受,接受)的行动,那二人的效用值都是(100,100)。
如果柯南选择接受灰原哀时,灰原哀选择不接受柯南,就是(接受,不接受)的行动,二人效用值是(30,50)。
如果柯南选择不接受灰原哀而灰原哀选择接受柯南,即(不接受,接受),效用值刚好相反(50,30)。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二人都不接受对方,(不接受,不接受),效用值为(0,0)。
解释一下,因为在前提假设二人变不回去的时候,互相不接受对方好像说不过去。
除非73大脑进水让灰原哀找光彦让柯南找步美。
小概率哦。
以下是所有情况的支付矩阵: 灰原哀 接受 不接受 接受 (100,100) (30,50) 柯南 不接受 (50,30) (0,0) 我们就具体情况分析: 如果柯南选择接受,灰原哀选择接受的话她会获得效用值是100,哀选择不接受的话效用值是50,因此一旦柯南选择接受,灰原哀都会选择接受。
如果灰原哀选择接受,柯南选择接受特会获得效用值是100,柯南选择不接受的话效用是50,因此灰原哀一旦选择接受,柯南必然选择接受。
如果柯南选择不接受,此时灰原哀选择接受的话效用是30,灰原哀选择不接受的话效用是0,此时灰原哀会选择接受。
如果灰原哀选择不接受的话,此时柯南选择接受效用为30,柯南选择不接受效用是0,此时柯南会选择接受。
在这次博弈里面有一个纳什均衡(接受,接受),因此存在占有策略均衡。
也就是说,如果新一不能复原,无论如何他都会接受灰原哀。
而灰原哀在目前的状况下,无论如何也接受柯南。
再用帕累托最优分析。
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指在所有人的状态不能变坏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会好起来。
就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如果变身后,新一选择兰,小哀可能要挂掉或者出走。
这不是什么好现象,说明小哀的情况变坏了,而其他人情况变好了,而工藤选择宫野又是牺牲了毛利兰的利益,这都不符合帕累托最优。
如果给小哀找个其他人归宿的话,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反,如果柯南变不回去,柯南和小哀在一起,因为没有新一,毛利兰可以去找别人,这样不至于她的状况变坏。
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反如果柯南变不回去还再等10年之后“超越年龄与28岁的兰坠入爱河的话”,又是使得灰原哀的状况变坏。
总之,在变不回去的时候,还是柯哀配能达到皆大欢喜的局面。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剧场版。
柯南出到现在已经不去考虑结局。
对于我,这是一个青春的标志。
故事都是一样的,转身后各自远行了。
把曾经很重要,很特别的东西放在影子里。
只有当幸福照耀,才会再次出现。
我就知道这么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他对她说,你饿吗。
她点头,他从口袋里摸出一袋饼干,喏,我不喜欢吃,给你。
他到了喜欢看漂亮女生的年龄,他说,这个这个很好看,那个那个很好看。
她把头凑过去,那我呢?
你……他上下扫扫:你就,很,搞笑啊。
有一次,她在路口吃东西,他和另一个女孩骑着车从她面前经过,她恨恨地把烤土豆扔在地上,难吃死了,走了走了回家了。
她转过脸,直视他的眼睛:你老是看着我干什么。
他没有任何表情,然后他慢悠悠地说,你的脸太大,挡住光了。
圣诞节时他收到她的纸条:放学送我回家,白痴。
放学后他在车棚等她,拉着扑克脸,终于说:以后每天送你。
她很开心,他又说,送就送,还落款干什么。
(放学送我回家,白痴)………………他们分开了,她收到他的电子邮件,没有多余的字眼,只有一句话,你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他们在深夜街头的偶遇,他说,这么晚了你还出来吓人?
她说,幸好,只是碰见猪没有碰见人。
然后谁也没有说话,她想这只是错觉,也许他的眼中并没有闪动着泪光。
她出国了,他说,我等你,如果你也这么希望。
她说,谁让你等了。
他笑了。
她想起,那一天,第一枚情人节的巧克力由他放在她的手心里。
她瞪着他,一点也不温柔。
那一天,他在篮球场上只对她微笑。
她对女友说,笑什么笑啊,已经够丑的了。
那一天,他突然叫住她,用手语说,我爱你。
烟火在夜空绽放,节日的钟声敲响。
那一天,她看着过去为他写下的日记,她写着,那个笨蛋说他喜欢我……那我也会,抓住他的手不放开。
忽然明白,时光荏苒,一别经年。
而当他拉住身边女孩的手,应该也是这样的心情。
后来,她结婚了。
他坐在角落里安静地看她。
他起身,在人群中离场。
有些祝福,早就给过了。
这个故事,是友情或爱情都可以。
给还在相爱或曾经相爱的你们
推理过程不符合逻辑,反派话太多,故意放过主角。
2008-7-14 21:06:28 7/7.9(29)
这个逻辑太硬了好么,有这么好看么?这么多水军?两星,最多了。哎。
挺无聊的一部。
3/10,糟糕的故事,毫无逻辑的推理,差劲的人物塑造
这怎么就这么高的分啦?推理部分一点都不给啊,已经初步显现出动作电影的风范了。难道是因为美南党的集体高潮么?
儿玉监督就是那种,连飞车穿楼都要计算一下的人,严谨而精彩
老老实实,我觉得没有一部柯南有意思的,谜题都太简单了。
就是说 能这么夸张的话 还要推理干什么 尽管灰原很美 但还是一言难尽
穿越大楼的场景看了好多遍~帅!
看多了也会累
电视上看的
总觉得哪里不妥
非常好看
每一部都很烂
2012.10.12
2000/_/_
柯南的推理
这部bug有点多,每个人都皮糙肉厚,而且老爷子爬山都爬不动还能杀人
这部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