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可以作为区别时间旅行类和平行宇宙类电影的典范之作之一。
男主角从认为”穿越时间来到未来“的认知转变成平行宇宙间穿越的认知。
最终成功从一个不能生存的平行宇宙逃难到另一个能够生存的平行宇宙的故事。
以下是本人理解的男主穿越之旅(最简单的一种理解吧,不想太烧脑):电影开始,男主角从A宇宙穿越到”B宇宙的第一次实验结束后“(”B宇宙的男主才在监控器里说看到了人影“的剧情可以作证),他走出实验室遇到B宇宙中的女主角。
并与B宇宙的自己和B宇宙的其他相关人上演了该片主要的剧情(至少是剧情占用的电影时间)。
直到他生命垂危,想通过自己的朋友兼助手的帮助下,回到某个时间节点,来改变历史。
然而,实验失败了(那个左右不分的科学家助手果然没分清左右导致实验失败,所以有了作为朋友的另一个助手科学家的对话场景——如果是穿越成功,那么只能是太过相近的平行宇宙。
根据对另一个助手左右不分的刻意描写,我确定他没有穿越成功)。
然后,主角决定找个地方了却生命,却发现另一个已经死掉的自己,这个自己应该是从另一个宇宙穿越过来的,此时,B宇宙应该同时有3个男主角。
所以他领悟到了,这不是时间旅行,而是在平行宇宙间的穿越。
最后,他找到B宇宙的女朋友或者还有其他相关人(或许间接找到B宇宙的自己帮忙也未尝不可能),帮他完成最后一次穿越,来到C宇宙,遇到了C宇宙的女主角。
聊天时探听到C宇宙的自己已经挂掉。
所以C宇宙是安全的,自己可以和C宇宙的女主角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
因为平行宇宙间,有些宇宙的相似度或者及其高,达到电影名”同步“的程度。
那么他的穿越次数也就可能无限大——他一直在各个已穿越的平行宇宙中穿越,既平行也交错——剧情中他有段想象的桥段,应该可以作为作证。
那么,我上段文字描述的剧情,也就是是最简单的解释了吧。
哈哈,挺完美的结局。
可男主角绝对是带了主角光环了。
平行宇宙无限,他为啥不是穿越到某个地球没有诞生的那个平行宇宙,再或者是地球上的恐龙一直没有灭绝的那个,再或者……当然,这是我复黑的想象。
当然,也可以这么解释:穿越的本身限制,他只能在相似度极高的平行宇宙间穿越!
总之,此片成功的解释了时间旅行和平行宇宙间穿越的区别。
剧情不太烧脑,还是推荐大家看一看。
我说我看懂了你信吗?
有N个平行宇宙,于是也有N个约翰,N个ABBY,有N个关于他们的故事,有N次时间旅行。
影片截取了2个平行宇宙,如果加上片尾的3分钟,那就是3次。
每个平行宇宙,每次时间旅行,每个约翰和ABBY的故事,都是相似而不是。
这就是故事的全部。
如果能破解ABBY所写小说的来龙去脉,就能破掉影片的死循环。
那时,这部片子就是一部超5星的片子。
第一次写影评。
身为一个爱看科幻电影的程序员,终于碰到一部和我现实能结合起来的作品。
首先说明一下,这部电影有好几个点没看明白,第一就是那个金主通过什么手段,让本来应得的49%变成了99%,我觉得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这个金主耍了一个阴谋就可以了。
第二是结尾处男主和女主的谈话,具体含义没深入想,我只知道男主的结局肯定要受到影响了。
第三就是那本很关键的未完成的小说是不是在持续的写,还是归咎于我没仔细的看电影,这对理解电影倒是有点影响,可是也不会产生严重的理解错误,注明,我是理解为“在持续的写”。
再多说一点,和本片相类似的电影有很多,恐怖游轮啊 前目的地啊 明日边缘啊,可是我还是觉得贯穿整部电影的核心和星际穿越太像了。
开始说正题,我的标题是片名应该叫“递归”,这个递归来源于软件开发里的一个算法结构体,因为这个我这篇影评标题点进来的豆瓣朋友,我基本可以断定你是一个程序员,或者你了解基础的开发。
详细说一下,一个递归算法,每一次运算只是单纯的一个单元,这一个单元是不是能处理完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根据条件进入下一次运算,重复这个单元,什么时候处理完什么时候结束。
结合这部电影,这5天发生的所有的事就是一个程序单元,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的在执行,进入下一个环节就是男主进入虫洞。
软件开发时递归什么时候结束,开发人员不知道,最多通过监控看到最终递归了多少次,而电影中,这个剧情什么时候到达终点,作为编程的编剧来说,他也不知道,哈哈,可是他知道肯定可以结束。
而递归进入下一个环节,需要带足条件以保证后续的运算正确执行,电影里,那本小说就是这个条件,小说在不断的充实,当在某个单元,男主看到这本小说可以触发他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做出不一样的行为,那么这个递归也就结束了。
so,整部电影就是一个递归程序在运行。
so,片名应该是:《Recursion》。
附:上面说的几部相似电影,恐怖游轮、前目的地是在逐步揭开完整的情节,都是自己在拯救自己,自己参与到自己的故事当中。
明日边缘就是无尽的循环,同步和明日边缘的循环方式很像。
而星际穿越里,男主在四维空间通过多种方式给三维空间里的自己发送了很多提示,同步和星际穿越在这里太像了。
如今,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和模式化的动作片席卷了全球影院,而独立电影人则给观众们提供了一种另类的选择。
这些电影可能并非大制作,但胜在有创意。
在资源稀缺、缺少宣传亦不确定是否可以在院线发行的情况下,这些电影人另辟蹊径,凭借着灵活的手法,在恐怖片和科幻片领域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恐怖片与科幻片可能对成本和技术的要求不用很高,但通常需要打磨润色才能让影片的概念具有说服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大受好评的电影都是不常见的类型。
2015年的《同步》就是这样一部别具风格的作品,这是一部关于穿越时间回到过去的电影。
作为编剧兼导演雅各布·詹特利的第三部电影,《同步》看似和《银翼杀手》同属一系列。
影片情节既考验智商又考验情商:科学家吉姆·比尔(查德·麦克奈特 饰)和一名富商达成协议,后者资助他对虫洞的研究,他则穿越时间,试图阻止手下偷走自己的发明。
后来他发现自己遇见一位敌友不明的神秘女郎(布莱安娜·戴维斯 饰)手中。
詹特利的老友,也是本片的另一位主演AJ·鲍恩饰演比尔的得力助手查克,帮比尔——也帮观众——捋清了大量有关穿越的知识,发现了比尔隐藏在科学实验之下的真正动机。
近年来有许多精彩的科幻题材独立电影吸引了影迷们的关注,比如《逆流的色彩》、《皮囊之下》、《彗星来的那一夜》以及2015年的《机械姬》。
上周詹特利在洛杉矶接受了时光网的独家访问,畅谈了这部最近备受好评的低成本科幻电影。
他认为不管从商业价值还是艺术价值上来说,这类型电影只是电影行业发展的副产品,不是什么特别的催化剂。
《同步》预告片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成功和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有关,” 詹特利说,“一百多年的电影发展史告诉我们,电影的发展有其兴衰规律,新事物的出现就像浪潮一样没法预测。
比如独立的恐怖片,在六七十年代末期兴起,逐渐销声匿迹,然后在八十年代的万圣节后卷土重来,五六年前又再次复兴。
我觉得低成本科幻电影的发展就像浪潮一样。
” 鲍恩曾出演了詹特利的第一部电影《信号》,二人是二十多年的好朋友。
鲍恩曾参与《圣餐》、《死路》和《你是下一个》等数部独立电影,他认为《同步》的故事隐喻了每一部电影的诞生过程。
“拍摄一部电影且让它上映需要发生许多奇迹,”他说,“首先要有人想出好点子,然后你要围绕这个点子做大量的工作,提出一个合乎逻辑的故事大纲,接着需要不断的讨论,最后还需要有人投资。
制作电影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所以每部得以面世的电影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AJ· 鲍恩说,“恐怖片或科幻片这样的类型电影最吸引我的就是,你可以用隐喻的手法叙事。
在浪漫喜剧片中,你可能需要向观众传达讯息;但类型片由于自身独特的审美趣味,可以营造出基调和氛围,所以你可以做一些稍显刻意的安排。
” “这意味着你得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复杂化,这确实有助于故事的叙述,”鲍恩接着说道,“可能故事很简单:男主角无法自拔地爱着女主角,而女主角也爱着男主角,但你得把故事上升到宿命这样的高度——‘如果我可以穿梭时空回到过去,是否会改变一些选择?
’” 不管是故事表面还是内在都有许多需要考虑之处。
詹特利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来做彻底而全面地考虑,希望确保影片概念和情感基础一致且二者互相联系。
“我做了通盘的考虑,在概念和情感之间反复地琢磨,”他说,“比如故事逻辑,影片结构,还有情感方面,希望可以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同步剧照 “这要用到大脑的各个部分,”他说,“你得一直在解决逻辑问题和细微感情之间反复考虑,才能在银幕上呈现出引人入胜的效果。
”詹特利承认他最初的想法可能有点不顾预算,太野心勃勃了。
但和主角吉姆·比尔不同,他把影片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合作伙伴,还有自己对影片质量的坚持,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得以克服电影这条路上所有的障碍。
他回忆道,“在拍摄电影时我总是一心一意,冲锋在前,坚信我们一定可以成功。
因为预算实在少得可怜,大家每个方面都要节约,以免让自己难堪。
” “用这么少的预算来创造一个幻想中的浩瀚宇宙很有风险,”他承认,“但是很开心我选择了无视,幼稚甚至愚蠢地坚持了下来,因为只有我向前冲大家才有勇气面对挑战。
所以,我要感谢大家对影片的坚持,否则我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
” 查克和比尔的关系同鲍恩和詹特利的关系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我们一起完成了很多角色,也经受了很多质疑,”詹特利承认,“这就是最亲密的朋友,你可以告诉他们真正的真相,无需隐瞒,而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同步》剧照 鲍恩也有同感,“在这方面,我们有点像结婚多年的老夫老妻,”他说,“他把脚本寄给我后,我就大概知道他的想法了。
在读脚本时我就像解读罗塞塔石碑一样去解读他的意思。
我知道这非常野心勃勃,因为我们的一贯做法就是力求用一块钱做出三块钱的效果……因为我们对彼此很了解,因为我们一起可以高效决策,因为我们会努力去做一些野心勃勃的事,而不是选择走最轻松的路。
” “野心勃勃”的结果就是他们选择讲述一个篇幅虽长但内容不寻常的故事——一位心无旁骛的科学家的发明被参与研发的助手偷走。
詹特利说他觉得最大的挑战是要检测观众对时空穿梭的了解程度:故事的结构能否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
如何才能让他们觉得耳目一新?
“在早期的脚本中,我希望这部电影是回文结构,” 詹特利透露,“就是让故事的时间线能够首尾相连。
但是后来我发现观众对这一结构很熟悉,所以我才让时空穿梭在故事的前半部分提早发生。
” “跟我来,我来带你看看这些事件,你会有一个全新的角度,但我也不想把它变成回放,因为那太冗长了,”他继续说,“还很单调乏味,所以我把这些事件隐藏在背景里,让观众可以有更多的视角。
但这事很难,因为很少观众会想再进影院看一次。
”《同步》剧照 1月22日《同步》在影院和视频点播渠道上映,观众们可以在网络论坛上无限畅谈。
流媒体的使用使影片信息迅速传播,观影人数大增。
即使该片无法在商业价值上和有主流电影公司支持的大片相抗衡,但詹特利依然期待可以给观众带来印象深刻的体验。
“我只是想讲一个独立的科幻故事,靠近一个更广大的科幻世界。
幸运的是,我们的技术并不落后,这降低了电影制作的难度和成本。
”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设备,那它就不再是富人的专利了,” 鲍恩补充道,“所有富有创造力的人都可以花点时间去学习如何制作电影。
尤其是现在有了视频点播系统,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视角讲述故事。
在低成本的世界里,你的电影或许画面不够精良,但可以有刺激的情节。
这就是我们独立电影人努力实现的目标。
”
平行宇宙有个常量,那就是时间,这也意味如果平行宇宙有一千万个,那么一旦实现宇宙时空突破,同一时间内,必有一千万个平行宇宙同时实现穿越,在现象上,也就是在这个街区的路面上,会有一千万个男主人公互相惊愕的跑动。
更大的可能是,女主人公刚从卫生间洗白完毕,正准备与男一号云雨一番时,一推门:门外站满了男一号,并不停有新的要挤进来。。。。。
很遗憾没看到类似画面。
本片导演处理平行宇宙同一时间常量的变量累加时:不同宇宙的男一号都象商量好一样,你不死我不露头。
这是剧本创意的局限,与成本无关,成本的确很低,看场景就非常烂。
本片唯一出彩的是女一号,虽然也很LOW,但和其他演员比较起来,优秀多了。
其实我觉得很多人最纠结的是为什么男主2的时间线上会有一个早已经死了的男主0。
其中电影中有一个重要的隐藏的变量,就是那个左右不分的助手,男主1(电视里一开始看到的男主)在男主2的时间线上进行穿越的时候,那个左右不分的助手是往右拧的,剧情里说需要往左45°,电影里明明是往右的,也就是说这次失败了,所以男主1本来想去男主3的时间线,没去成,后来男主跑出来发现没有变化,而且那个胖子出来跟他说话,明显是知道失败了,然后男主1死在了男主2的时间线上。
但再一想,一个左右不分的人,在不同的时间线上是随机的,也可能往左拧以后,成功了,男主0(也就是男主1在宾馆看到的那个死了的男主0)可能在男主1时间线上进行穿越的时候,助手是往左拧的,成功了,才去了男主2的时间线上,结果先死在宾馆,然后在男主2时间线上穿越失败的男主1去宾馆的时候发现了男主0,他才明白,就算第二次穿越成功,他也会死在那条时间线上,所以他去看女主,然后女主送男主2走,回去一看,男主1已经死了,悲剧结束。
最后说明,只有在N+1那条时间线上机器爆炸的情况下,这个时间线上也是两个男主,只是N+1那个男主炸死了,男主N跟N+1时间线上的Abby+1一起了。
这部电影在故事性方面确实很震撼,如果是从小说改编的,求豆邮原著名字啊。
这样赛博朋克的电影要把线索梳理出来确实有难度,影评区里豆友们都从用不同方式解读了本片,看完收获颇丰。
我自己数学不好,看到豆友用数学符号解释剧情会看乱了,我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边说边画图的方式)描述一下自己理解的剧情吧。
为了简化起见,在纸面上画一系列的平行竖线代表平行宇宙里的每一条时间线。
根据电影剧情,本片似乎没涉及到穿越到实验很早以前去影响未来的这种情节(如果有也好解释),那么就假设画出的时间线是在同一起点的,起点设在本片开始的那个实验前。
然后随情节发展,有的时间线的主角死了,那条线对于男主而言就断头了,归空了;有的线男主一气之下穿越了,跳到另一条线的几天前,那么在纸面上就多了一条连线,把不同时间线的两个时间点连起来。
到这里,平行宇宙的时间线开始被各条穿越的连线所缠绕,导演隐去了这些枯燥的叙述,只抽出矛盾最集中的那条来拍摄。
就像电影里尝试传达的那样,有无数的平行宇宙,有无数种可能在随时间的推进同时发生着,由于男主的穿越引起了时空的纠缠,不同时间线的男主跳到其他线与那条线的自己分分合合(分是因为剧情里提到男主在跳转的时间线上尝试进一步跳转)。
在纸面上表达的话就是,这些穿越线整体呈现出想漩涡一样的图形,缠绕成一个结。
本片临近结束的时候,男主在不知名酒店里看到死去的自己时,意识到有无数时间线的自己在尝试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在这里我被导演的脑洞吓到了,突然理解了影片里重复多次的那句话:有无数的平行宇宙,无数的可能。
当时我就猜测这个时间线上的男主大概还有许多没露面的自己,导演也顺势引出后半句:每个能想到的可能性都在平行宇宙中发生了。
眼看男主无论如何都要屈服于命运把自己作死了,但末尾导演抛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时间线:女主背着大老板偷偷塞日记给男主,耳语后男主跳转到一条断头的时间线(该时间线男主被炸死),填补了空缺,延续了这条线男主的灵魂和爱情。
逻辑完备啊,跳出的那条时间线-1,再在跳入的线+1弄回来,宇宙人口守恒了 Orz 感叹导演的脑洞。。。
感叹男主的运气啊。。。
然而我的理解仅止于此了,一个由于男主不断穿越引起的这个混沌模型,各个时间线相互影响的蝴蝶效应。
看完@Li Tao的影评后,通过Li Tao的迭代模型,我意识到本片在微观层面发生了什么:女主的日记相当于一个跨越各条时间线的变量,逐步保留了各个关联时间线累积的实验结果。
最终,平行宇宙上,命运这个大筛子筛出了一类时间线,也是导演选择片尾拍出来的时间线。
烧脑警告。
这是一部关于时间做科幻创意的科幻电影,这类电影很多,但一旦牵扯回到过去,时间旅行的电影,多半都会误入“祖父悖论”,继而整个电影作为科幻电影就会崩塌的非常惨,极端反面教材就是《环形使者》,看那部电影的时候就真的疑惑,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有人拍这种有明显bug的科幻电影。
而《同步》似乎在这里努力尝试做一个新的理论突破,它根据平行宇宙的理论构建该部电影,并寻找到其情感内核。
就像《星际穿越》“穿越时空的不只有重力还有爱。
”近年来,科幻电影越来越要找到其更深的情感共鸣,或在哲学层面找到出路,如《降临》《湮灭》这一类。
《同步》就这一点来说应该说是有一些新意的,它根据平行宇宙的理论在剧情上自圆其说,并选找到“临近宇宙之间存在微小变量”这一关键点,依旧将主题推向爱的主旨,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发现,这个男主比任何一个男主都更加伟大,因为他不仅为了爱去穿越,还为了爱而动用整个宇宙,包括无数个平行宇宙的资源去帮他找到爱。
这是一个多么宏大而浪漫的设想。
但该片由于理论有些复杂,剧情理解上会有一些困难,甚至会找到一些不能解释清楚的细节。
但如果对科幻电影喜欢琢磨的朋友却是还是可以看看这一部的。
毕竟宇宙理论不断更新,新的模型不断被提出来,也就意味着科幻电影也会不断的更新,理论更加大胆。
电影的观看效果不是很好,节奏、氛围等等都很一般,甚至有些失败,剧情方面更是有不合理的矛盾点。
不过题材还不错,所以最多3星半吧,因为现在是3星,所以打个4星稍微拉高点。
题材是很有意思的时间穿越加空间穿越,也是因为两种因素叠加到了一起,所以逻辑理起来更加的纠结。
理了2个多小时,才写下这个影评。
看了其他几个长影评,个人感觉完全说错了方向,因为这部电影虽然说了时间跟空间两种,但是最主要突出的还是空间的平行世界,所以逻辑还是要以平行世界为主,而平行世界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分歧点,只有产生了分歧,才会出现各种的平行世界。
---先把时间规划成节点A节点:第一次接收实验B节点:第二次传送实验(助手疑惑左右那一次,这里导致了平行世界的分歧,也是电影剧情里最重要的分歧点)C节点:第三次传送实验X节点(不合理处):电影里提到了穿越需要虫洞的两头都进行实验,因为该节点主角已经死了,根本没有A节点的进行接收实验,只是C节点的单向传送实验。
-笔记本在电影里也是重要的分歧点之一,所以特别列出下笔记本A(按照剧情推断的,并没有在电影里出现): 平行宇宙2的主角遇见了B节点成功后平行宇宙1主角,改动过的。
笔记本B:没有变动过的。
-这几个平行世界是跟电影出现了关系的,电影的开始是从平行世界2开始的平行宇宙1:主角穿越回A节点到达平行宇宙2,并且B节点成功到达平行宇宙3,(后面的是按照剧情推断的,并没有在电影里出现)因为世界同时存在3个主角,影响加重,只能撑2天的主角连2天都撑不到,更别说撑下接下来的5天去继续改变什么,所以为了保命,直接选择远离,结果死在了酒店。
平行宇宙2:主角穿越回A节点到达平行宇宙3,并且B节点失败(如果成功,就不是平行宇宙2的设定,而是跟平行宇宙1设定相同的平行宇宙Y),然而平行宇宙1的主角B节点成功也出现在了平行宇宙3,所以主角在酒店遇见了已经死亡了的平行宇宙1的主角,发现了平行宇宙的真相,把笔记本A给了女主,让女主放到平行宇宙3的主角身上,最后自己死在了女主家对面的酒店。
平行宇宙3:主角带着笔记本A穿越回X节点到达平行宇宙HAPPY END,发现与预想的穿越不一样,因为根本没有A节点的接收实验,自然没有女主在等待,这个时候主角摸了摸口袋,发现了笔记本A,了解了一切,然后去找到了女主,来了个HAPPY END。
平行宇宙HAPPY END:主角已经在爆炸中死了,平行宇宙3的主角与这个宇宙的女主来了个HAPPY END。
--这几个平行世界是电影里没有出现,但是按照电影里出现了的世界情况,推断出来的。
平行宇宙-2(与平行宇宙2是平行宇宙1的B节点分歧的两端):主角穿越回A节点,到达平行宇宙-3,并且B节点失败(如果成功,就不是平行宇宙-2的设定,而是跟平行宇宙1设定相同的平行宇宙Y),然而平行宇宙1的主角B节点出现分歧,失败了,所以没有在酒店遇见平行世界1的主角,然后就默默在酒店等平行宇宙-3的主角传送走,结果可能是活在平行宇宙-3里或者是死在平行宇宙-3里。
平行宇宙-3:这里又有个分歧点,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平行宇宙-2的男主没有指示,女主会不会把笔记本B偷偷放到平行宇宙-3的主角兜里?
如果会的话,主角带着笔记本B穿越到了A节点,所以去到了与平行宇宙2和平行宇宙-2相似的平行宇宙Z。
又可能是主角带着笔记本B穿越到了X节点,去到了与平行宇HAPPY END相似的平行世界X,因为并不知道笔记本B是谁的,而错过了女主角,所以没有HAPPY END。
不会的话,主角没有带笔记本B穿越到A节点或者X节点,变成了与上述所有平行宇宙都不相同的平行宇宙N,平行宇宙Z(与平行宇宙2和平行宇宙-2相似,如果走的是平行宇宙2的程序,那么会直达平行宇宙HAPPY END,如果走的是平行宇宙-2,那么会是平行宇宙-2到平行宇宙-3,再到平行宇宙Z的又一个轮回)这些平行世界是不能推理的无限可能性。
平行宇宙N、平行宇宙X:除了上诉能够用电影里的逻辑推理出来的平行宇宙以外的,无限种不能用逻辑推理出来的各种可能的平行宇宙。
除了上面的所有宇宙外,还可能A节点就失败,剧情没有后续发展,或者C节点失败,剧情是另外一种发展。
导致出现更多的平行宇宙。
这部电影我找了许久~~以前觉得最有资源的网站也无法找到,可能比较潜心~所以最后还是找到了~~于是我细细品味这部电影~201看过很多二次元电影,唯独这部比较费解~但是最后整体看完,还有基本介绍,大概了解这部电影想讲的真正含义~从女主角的视野角度来看整个故事的因果关系~从一个虫洞引出她所观察的科学家,通过虫洞,衍生出现在和未来的两个自己,当两个自己同时出现,~就是N+1,N+2的不同呈现~突然想起电影《lucy》,自己突然有了可以回溯远古,察看近代,远观未来的能力,于是能从最高视野回看现在的自己,会想到如果同一件事情换回到未来,自己是不是还如此以现在自己的方式处理事情,所以这是一部很能探究自己内在的电影,抬高视野的电影
有点故弄玄虚。平行宇宙吗?还是时间旅行?如果是平行宇宙,那就是跳到别的时间线上的过去。如果是时间旅行,那就是回到回去改变现在和未来。是死循环吗?用小说作为时间锚点非常有意思。感觉不像硬科幻,而是补了点科学知识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穿越到平行宇宙的过去,类似银翼杀手的气氛,一直是是阴暗的背景,配乐也不错
看不下去
故事尚可 讲得不行 圆得很累 女主很像大表姐
不知所云
3.5星~女主特别~
平行空间解释时空旅行的电影之一,可惜没有深入挖掘这一设定的可能性,同为小成本,本片逻辑不如primer严谨不说,结尾竟然直接降格为源代码,烂俗的爱情主线和做作的表演更是雪上加霜,电音不错,只是被这几年的小成本科幻片用烂,也许有一天某些人会明白,看懂的不一定打高分,打高分的也不一定看懂了
每个loop故事都有一个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又悲剧的主角
莫名其妙云里雾里
脑细胞死了几千万个
不够抓人,没有耐心。
谷阿莫,“看完我是没有看出什么道理,但是一定死了好多脑细胞”。
啊,感觉作为一部电影能把这种时空混乱的故事讲明白已经挺不错的了
受不了这种压抑的风格。。。
虽然音乐和画面都在竭力表现80的复古future noir 风,但拙劣的演技和编剧让人看不下去。
标准的时间穿越题材,剧情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但视听风格却很古旧,有一种90年代科幻片的那种糙粝感,类似千钧一发、移魂都市,没想到还有人拍这种闷闷的科幻片
其实剧情不算乱,套路还是原来的套路,但这节奏太TMD的压抑又拖滞。。
核心理念挺有趣的,但是呈现的形式观感不怎么舒服。
折磨
感觉不是很有兴趣,逻辑上有一定的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