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父亲看似给予了他许多关心支持 但实际上他们父子是有着巨大隔阂的。
他父亲好像貌似并不关心他儿子一次次被开除的原因,并不想走进了解他儿子的内心,或者说他已经把原因大部分归咎于母爱的缺失。
达莫第一次冲动杀人的时候,他告诉自己父亲他没有申请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是有对父亲敞开心扉的诉求的,但是他父亲只关心儿子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争气,去读大学,干一份正经工作。
这何尝又不是当今我们许多父母亲的写照呢?
他们只希望我们能够步入他们以为的人生正轨,从来没有真正了解,关心过他们的子女是什么样的人,甚至父母与子女都没有构建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
如果达莫他的恶是生来具备的话,他的父亲是第一个可以予以引导甚至制止的人,但是看似对他无比关心实则有失其作为父亲的责任。
首先,我们要能够接受,每一部影视作品都需要在一个基本一致的格调中去讲述它的故事,更何况这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的。
在这一前提上,才可以发散出更多的声音。
看之前以为只是一部简单的犯罪悬疑剧。
可以预见的,看完后的触动真的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因为这太纪实,像是用纪录片方式拍的恐怖片,代入感很强烈。
十集的篇幅对习惯了快节奏的现代人会有些拖沓,但这不影响我这个,喜欢慢慢讲故事,慢慢听故事的人。
整部剧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部分的压抑,第二部分的感同,第三部分的无奈。
在我看来,所有优秀的影视作品,都需要有不同的视角去审视性的观看。
表面是在说一个恶魔的诞生,但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有没有为恶魔的产生提供土壤,是需要反思的。
影片的中途杰夫就被抓住了,导演和剪辑用最舒服的插叙跳剪,让观众可以从不同时间段的上帝视角,去观影,去思考。
其实全剧关于凶杀的镜头真的已经很克制了,并且也不是非常的多,导演需要这些镜头去表现受害者的遭遇,但导演也尽量去克制,因为凶杀现场不是要表达的主题,更多的恐惧感反而是通过邻居葛林妲房间的那个通风口去表现。
她深知隔壁房间正在发生着些什么,但又无能为力。
害怕,恐惧,占据了她几乎一大半的心理状态,正义是剩下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来记录本不该发生的一切,也期待有朝一日可以看到类似节奏的影视作品来记录这不平凡的三年。
最后,少刷社交媒体,少听专家的话,少看新闻,三句忠告送给你们,也送给我自己。
(总体7/10,evan真的好好看。。。
(。
)感情四星)节奏慢但基本挺稳,jeff进监狱后几集拍的比较沉闷单调,不过季终集讨论的话题——good vs evil,forgiveness vs vengeance,还挺有意思。
看了一半在半夜看了个采访,evan说ryan Murphy搞这剧的number one rule就是不从jeff的pov讲故事,而全部都是在观察他。
也力求体现了对受害者的尊重。
这剧前半以冷静、中立、观察性的视角拍jeff被抓前的人生,处理的还不错。
后半进行转变,开始大约每一集以一个victim的视角来讲故事(我不只是指受害者,包括各种被Jeffrey摧残了人生的人)。
看了一篇文章,里面评论了剧集这样处理叙事的问题,感觉说的很有道理。
前面大意是:前五集已经奠定了基调,已经明确建立了犯罪者才是中心人物。
后半开始focus on victim的故事,就显的额,诚意不足(?
)没有足够饱满的立脚点来开始新的叙事,(所以我觉得有几集拍的不太行)。
而且,虽然剧集决定侧重于这些话题:- the police’s jaw-droppingly negligent assumptions that Dahmer couldn’t be a criminal; - the way he targeted and killed gay men, particularly those of color, at the same time the AIDS crisis was unfolding; and - how the race, sexual orientation, and/or economic status of the victims made them less of a priority to racist and homophobic law enforcement. 而尽力避免glorify the killer,但是:“it handles those issues without significant depth. It’s as if the team behind Dahmer marked the socially relevant subjects raised by the serial killer’s behavior with a highlighter instead of actually building deeper narratives around them the way a superior true-crime series might.”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剧集后半讨论的其中一个话题,我感觉,对于重点在这个犯罪者的true crime作品里,某种程度上是无法避免对于这人的“娱乐化”和对受害者的剥削性质的。
就像剧里的邻居,有个片段里看到jeff的采访上电视,说, “This is not some Halloween story, This is my life.” 可是我觉得他成为halloween story真的是一个必然的社会现象(?
)可是这剧也仅仅用了victim痛诉的一些片段(比如刚提到的邻居的片段),来声明这个问题,却也并没有深入探讨*到底为什么*“people are so fascinated by the depraved behavior of a serial killer”正如这段所说:“Murphy and his collaborators are obviously aware of how exploitative it can be when the stories of serial killers are sold to a murder-obsessed public and how hurtful it is when victims are diminished, but the show never figures out a way to avoid committing the same crime. You don’t get credit for lamenting the existence of a circus when you happen to be the ringmaster.”讲Tony的第六集,作为剧集开始转换叙事focus的第一集,的确算是个深刻、动人的开端,honour了受害者是一个有自己人生、生动的人,而并不只是犯罪者杀人数据的那个+1,制作组的intention是可钦佩的。
但是这一整集的最后,这个鲜活的人就还是literally been reduced to be a piece of meat。
实在是挺讽刺,挺搞笑的。
+文章还说道因为evan已经是ryan Murphy的老常客,在美恐系列里演过各种虚构的killer,所以,虽然他的表演一如既往的好,但看对于看惯美恐的人们,看evan演这个角色带来的shock并不会很大。
“It also gives Dahmer a tiny hint of American Horror Story vibes, which is the opposite of what you want for a series aiming to avoid turning Dahmer’s crimes into another ‘Halloween story’.” 也是很有道理The Problem With Dahmer vulture.com
这是一个多重镜像的伦理实验室。
当我们用显微镜穿透连环杀手杰夫瑞·达莫的颅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畸形欲望的神经突触,更是一幅由家庭创伤、社会弃绝与基因诅咒共同编织的末日图景。
这个被冠以"食人花"之名的怪物,实则是整个现代文明暴力生产链的终极产物。
母亲艾琳的产后抑郁在父权制的药罐中发酵变质——当丈夫莱昂内尔将生育异化为物种延续的机械行为,将妻子的精神崩溃视作需要药物镇压的系统故障,这个家庭便注定成为暴力孵化的温床。
剧中极具象征意味的场景:父亲带着幼年达莫解剖动物尸体时,手术刀划开的不仅是血肉之躯,更是将亲子关系异化为冰冷的生物实验。
达莫对尸体的病态迷恋,恰是这种异化的终极投射。
当他将解剖刀刺入受害者身体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性欲的畸变,更是一个被剥夺情感联结能力的灵魂,试图通过肢解生命来确认自身的存在。
这种可怖的仪式化行为,实则是对父权暴力最极端的模仿——就像父亲用"科学教育"肢解了他的情感认知,他亦通过肢解他者来重构破碎的自我。
耐人寻味的是,暴力产业链远不止于家庭系统。
司法机构的渎职让达莫获得17次逃脱机会,媒体将惨剧包装成消费奇观,狂热粉丝则将杀人魔塑造成亚文化偶像。
这种集体性的共谋揭示出更残酷的真相:当社会将边缘群体放逐至伦理的灰色地带,暴力就成为了某种被默许的生存策略。
剧中父亲莱昂内尔的忏悔表演堪称后现代父权的经典注脚。
当他将儿子的罪行转化为畅销书素材,用版税构筑新的中产生活时,这种"创伤资本化"的行径比达莫的杀戮更令人胆寒——它证明暴力的基因不仅存在于染色体,更深深嵌入资本主义家庭的DNA链条。
那些关于"犯罪基因筛查"的天真设想,在此刻暴露出其本质不过是优生学幽灵的借尸还魂。
在观看达莫与聋哑青年托尼的互动时,我注意到某种吊诡的救赎可能。
当两个被主流社会宣判"失能"的个体试图建立连接,即便这种连接最终沦为欲望的祭品,依然闪烁着人性最原始的光晕。
这或许暗示着真正的救赎不在于消灭怪物,而在于重构能容纳差异的伦理空间——毕竟,将异类驱赶至黑暗中的社会,终将被自己制造的怪物反噬。
当家庭沦为暴力的第一现场,当社会系统成为共谋结构,我们究竟该审判达莫这样的"食人花",还是该反思栽培这朵恶之花的土壤?
在剧集结尾,达莫囚室外的探照灯将黑夜切割成碎片,这束强光既像上帝的审判之眼,更似文明社会伪善的遮羞布——它永远只照亮罪行,却拒绝审视光照之外的结构性黑暗。
分集评价:E01说实话有点色🤤最后他爹被告知自己儿子犯下的罪行的时候简直大shocking,不过居然没反驳警察,看来他也隐隐知道Jeff是有犯这种罪的可能的?
E02好耶childhood story😋警察的不作为也是这家伙逍遥法外这么久的原因之一。
E03难受到了,妈的,家人都离他而去,孤独使人疯狂,我还寻思那跑步男怎么会上一秒差点被他打,下一秒就跟他回家了,原来都是他的想象😢那人脑袋流血倒在地上的样子像极了公路上被车创死的动物。
E04他还参过军啊。
服了,高中也不行,申不上大学,还被州立大学开除,还被军队开除,一无是处到牛逼。
打碎时间线叙事有点意思。
居然喝血,我靠😰。
E05还掘墓,真他妈越来越变态。
忽然发现这家伙长得真好看,这金毛这金框眼镜这红唇🤤。
这法官绝了,无数前科还寻思他能痛改前非呢。
看他犯事之后家人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这他妈也太明显了吧,趁他爹走开的几分钟把里面的东西换了,明显到爆炸了好吗。
忽然想到看第一集的时候他爹震惊但没反驳,我就寻思果然他也早就知道总会有这么一天的。
服了,Jeff给自己自辩的每一句话都他妈是很明显的扯谎,服了。
他爹也是可怜😢。。
E06服了cute deaf guy😂忽然就想学手语了,指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呢。
我操这一集他妈的好甜好纯爱啊啊啊啊😭😭服了真想从这个b剧里薅出来单独搞个片妈的,喜欢Tony,又甜又阳光😭Jeff你踏马别害他😭妈的如果在做这些事之前能遇到Tony感觉Jeff很有可能就变不成现在这样了。。
所以,是不是很有可能他和Tony发生了什么事,才导致他的目标就固定在黑人男性了,再想到第一集的时候他想听人家的心跳声。。
哇哇大哭了我操,妈妈😭Tony怎能如此之甜😭Jeff自创的阴暗游戏,Tony说我们可以不这样玩,可以制定自己的规则😭早上起来Tony必须要去上班了,Jeff对于他人离去的恐惧心理又开始爆炸上升,妈的我深夜发疯了,Tony真好😭Jeff锤子都在身后了最后还是,拿着锤子和Tony给的小纸条看Tony远去,他选择了相信他。
这种互相救赎的感觉😭太他妈好了😭。
我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妈的但我觉得绝对会狠狠伤我的心。
越想越觉得剧情和红龙还挺像的,但是男同版。
发疯了,这跳来跳去的剧情跟他妈过山车一样,我踏马一会飞上云霄Tony怎么没了一会又下到地上这都是这b人瞎想的?
又飞上云霄他妈的这家伙什么毛病还是把人家弄死了,果然垃圾还是没那个能耐相信别人,这么好又甜的人就被他弄死了😅你把我气死吧,诶干你🐴现实还是残酷的,不跟红龙里一样纯爱到底。。
现在确实是瞬间detest Jeff了😅😅😅这一集全剧最佳。
E07不作为的警察真的气死我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垃圾,还有性犯罪者一开始就该死刑😅恶心死了,永远的恨。
流泪,弗兰肯斯坦是科学家的名字😭他造的那个怪物没名字!!妈的,越看越觉得白男烦,这么明显的作案痕迹投诉了八百遍都没人管,真就白男至上呗,越来越令人厌恶了。
太荒诞了吧,隔壁有人被杀,警察管都不管,简直魔幻现实。
E08他家人真牛逼,Jeff都这个逼样子了家人还敢来看他,按常理说不该早跑了吗就怕被别人指点自己孩子是变态杀人狂🤔还是说这是躲不开的责任?
好丢人啊😂。
他爹还想知道儿子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做出这种事。
“总有人要承担责任”“你怎么能怪到我身上”这翻脸速度是真的牛逼。
E09服了,就他妈一点respect都没有呗,三次元杀人狂都能粉,看来还是过得太好了😅杀到自己亲朋好友头上就知道哭了,纯傻逼真是。
还有受害者家属和还活的受害者的各种困境。。
😢b男真是恶臭,贱死了妈的还在人家犯罪现场拍照,咋不死呢。
E10这爹认真的吗,杀了你妈快二十个人还原谅,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儿子大过天。
Jeff死的真是快,应该把他打的半死让他活过来再打得半死反反复复。
他爹真令人服气,就尼玛护着你的杀人狂宝贝儿子吧😇无语死了😅草,那个打死他的黑哥还是黑手党的头头。
最后还把Jeff的脑花烤了。
妈的,真不知道除了叹息还能怎么办。。
😢😢总结:说实话我真觉得这个剧拍出来有点跟随现在主流的意思,lgbtq➕啊black lives matter啊还有其他有色人种这些元素的巧妙大结合,如果是碰巧的话当我没说。
这家伙的人生,其实很杀人狂,但又那么普通。
做了手术可能受了脑损伤,父母离异,母亲怀他的时候吃了大堆的药,还把他抛弃了,父亲还把他带入解剖动物(简直杀人狂练成必修课)的乐趣中,边缘人,上世纪男同性恋的压抑,对了奶奶还贼封建信教,还莫名其妙力挺Jeff。。
其实发生过比这更烂的事的人肯定也有很多,只不过人别人都硬挺过来了。
我之前一直觉得基因并不会影响一个人的个性,但现在越来越觉得还是会决定一些东西的,特别是那个瘸腿的暴力和脑残基因含量爆表的🧬。
十八岁就开始杀人,八百年之后才因此被抓。。
看的搞得我觉得楼上经久不息的装修声是不是有人在杀人了😂。
还记得汉尼拔吗?
心理学家中的超级杀手,杀人犯中的顶级厨师,和一般凶手不同,他拥有高智商高情商高段位,也因此他“美名”远扬,“威名”长播。
现实中这样的杀人犯提起便是让人闻风丧胆不寒而栗,而电视剧中的汉尼拔却给观众留下了无数的疑问。
一个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精英人士,却疯狂杀人且噬爱吃人肉,这是为什么呢?
且看汉尼拔故事改编现实原型之一的杰夫瑞.达莫,也是汉尼拔最核心的原型人物,吃人的灵感便来源于他。
《怪物:杰夫瑞·达莫的故事》DAHMER - Monster: The Jeffrey Dahmer Story
共10集Netflix出品。
美剧圈儿里的名流瑞恩·墨菲一手打造,他创造了众多经典作品,包括《美国恐怖故事》、《美国犯罪故事》、《宿敌:贝蒂和琼》、《姿态》、《整容室》等,口碑评价都十分高,也得到了众多观众的认可。
这部新创作的《怪物:杰夫瑞·达莫的故事》,也是满满的瑞恩·墨菲味,原型故事原本已经十分凶残,瑞恩墨菲让这部剧变得更加的惊悚不安。
瑞恩·墨菲的老搭档伊万·彼得斯,在本剧中饰演那个怪物——杰夫瑞·莱昂内尔·达莫。
杰夫瑞·莱昂内尔·达莫,美国连环杀手之一,被人们赐予绰号“密尔沃基怪物”。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他一共谋杀了17个人。
而他之所以会被称作怪物,并不是因为他杀人众多,而是因为他还是个食人魔+奸尸癖+恋尸癖。
从他刚满18岁的那年,达莫就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狩猎。
在狩猎中,他尝到巨大的甜头,后来,这个杀人魔便大开杀戒。
他专挑黑人下手,男性、甚至还有未成年,将他们骗回家,下药、喝酒、拍照,等他们不省人事的时候,达莫就开始了他的行动。
为了保存尸体,让尸体能陪他更久,他将死者的头颅放到冰柜中,把骨骼放到淋浴器内,对受害人实施活体头部钻孔,再试图向其中注入酸溶液、对肢解尸块进行精挑细选的处理和烹饪·····而这滔天的罪行,终于在掩盖了十多年后,被发现了。
无数具人类残肢器官不断的从他的屋内运出。
本案的首席验尸官后来也说到,这更像是某个人的博物馆,而不是实际的犯罪现场。
因为这里有太多的人体器官,腐烂的肉体,刺激的化学物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这是一个十分疯狂的故事,但更疯狂的是,达莫竟然没有被发现。
从1978年达莫第一次杀人到1991年达莫被捕,这中间的13年间,达莫没有为他的杀人做任何特别的掩饰,或者使用特别的技术活技巧,但他却平稳的顺利的度过了这十几年。
直到警察逮捕到哦后,他的邻居Glenda女士当场痛斥警察,嘶吼着,咆哮着,这些年你们做了什么?
因为她此前已经报警无数遍了,达莫的房间内总会传来令人恶心的味道,半夜电钻的声音、人类绝望嘶吼的声音此起彼伏。
她甚至目击一个光着身子的少年,从达莫的房间逃了出来,坐在公寓大楼门口,言语不清,受伤虚弱,而赶到的警察,在没有查明少年的身份和年龄的情况下,就相信了达莫的说词,亲手将少年又送回了达莫的家中。
在一个白人掌权的社会中,一个集体对另一个集体的偏见成为了障目的叶子,比起一个黑人妇女,警方更愿意相信一个文质彬彬的白人男子。
这无疑是冷漠,也是无能。
对于汉尼拔来说,他十分高傲,自恃情商、智商都高人一等,甚至认为自己站在了一个比普通人类都还要高的境界。
所以,他吃人,就好比生物学中,所有的生物只会吃比自己等级低的东西,那么,人类也一样。
而同样食人的达莫呢?
在剧中,也给了较大的篇幅来叙述达莫的童年、父母不可调和的矛盾、身边的同学,以及陪伴他的那些鸡鸭鱼虫的尸体。
究其罪恶根源,是天生邪恶,还是后天造就?
达莫死后,弗雷斯诺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想要研究他的大脑,想从生物学的角度上对这世间极恶得到一知半解,但是达莫的父亲不同意。
法官也不同意,他希望这人类史上相当邪恶的一章能尽早翻篇,希望所有人都能向前看。
我们不能轻易忘记仇恨,但对仇恨的无穷追逐也并不是好事。
无论是受害者家属,还是普通的我们。
公众号【天天美剧吧】,40w美剧迷已集结,带你get追剧新技能
剧集对故事的处理冷静克制而不失戏剧性,吸引人的同时没有用一些杀人犯故事一贯使用的伎俩,去描绘凶杀过程来迎合某些猎奇心理,而是更多地用客观的角度去凝视这桩惨案的始末。
剧集对涉及事件的人物心理进行剖析,也从大环境上反应了美国一直以来存在的社会问题,不仅仅是种族歧视和恐同,达莫被捕后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描绘也揭示了“娱乐至死”、资本至上社会下的残酷。
个人来说这部剧集不能得到五分在于达莫之死的部分,真实的事件细节是否如此我不知道,但我更希望达莫死被脖子刺伤死去。
after what he have done with no regret at all,他的死不值得这样的高度,他应该在他毫无悔意甚至在沾沾自喜的某个监狱平日被某个看不惯他的犯人随意地刺死,而不是让一个已经“改过自新”的“基督使者”去进行谋杀,控诉他他的罪过,把达莫的死变成“上帝的旨意”。
即使在最后一刻达莫都毫无悔意,他不值得在接受自己的死亡后才被杀死。
事件为社会带来的必须是沉重和对受害者家属的尊重与同情,我觉得观众应该以审视、严肃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部作品。
剧名:《怪物:杰夫瑞达莫的故事》看之前我专门去百科补了一下知识。
光百科的科普就让我觉得毛骨悚然。
电视剧只有10集,1天之内看完了全部,我只想说,导演还是仁慈的。
历史上的杰夫瑞才算得上是真的恶魔。
蕞让我愤怒的点不是达莫的手法有多残忍。
而是它入狱之后,受到的追捧,甚至还有人把他视为偶像。
漫画和书都很火爆、所有人都记住了杰夫瑞达莫,但缺忘记了除了他们的家人外没人记得的拿17名受害者。
我是一个住在非裔“贫民窟”的非裔女性,有一天隔壁搬来一个怪人,老是半夜敲敲打打,搞些刺鼻难闻的气味。
我跟管理员投诉了好多次,隔壁还是一如既往扰民。
有一天隔壁跑出来一个半裸受伤的亚裔男子,迷迷糊糊像是喝醉或嗑药了。
警察来了之后跟邻居对线了一会儿,相信了邻居“他是我的满19岁的男朋友,他喝醉了,脑袋磕到了”的说辞,护送男孩回到了邻居家。
即便明眼人一看那个男子是未成年。
后续我又打电话了解情况,接线警察告诉我已经没事了,两人同居中,男子已成年。
我不相信又能怎么办呢?
警察都这么说了呀。
然而我再也没见过那个亚裔男孩,倒是好几次半夜听到隔壁重物倒地声、痛苦呻吟声、搏斗声。
报警无数次也没用,谁叫我是住在非裔聚集的贫民窟呢。
没想到第二次警察来找邻居发现他竟是个变态连环杀人犯!!
我当然知道这个人有问题,可我没想到他竟如此丧心病狂。。。。。。
同时我又好气愤,报警了那么多次都没有,要不是警察不作为说不定这个杀人犯早就被绳之以法了!
于是我作为杀人犯的邻居接受了采访,痛斥这个大搞歧视的不作为的体系。
好死不死采访被上司看到了,找我谈话,暗示我对警方的抨击的在我们这个保守派的公司影响不太好。
嘿,怎么说真话还能收到职场压迫了??
行吧我不接受采访了,那我去慰问一下受害者家属吧。
面对家属我那该死的不必要的内疚又搞得我心力交瘁,总是忍不住想,要是当初我多投诉几次、态度再强硬点、甚至如果我是个白人的话,会不会我的话就会被重视,警察就会认真盘问隔壁邻居、将其早一点捉拿在案,那个年轻的亚裔男孩就能获救,也不会再有之后的那些受害者呢?
为了调查案子,我们这些无辜的邻居被迫暂时搬出去,为了不打扰家人,我自费住进汽车旅馆。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为了查案,牺牲一点没关系。
听说那两个把亚裔男孩当作恶魔同居男友的警察被停职了!
好哇,搞歧视就该知道会被处理哇!
终于等到那个该死的恶魔被判牢底坐穿,我可以回到我的甜蜜小窝了。
可是,那些经历过的回忆变成噩梦依然每天都在提醒我,隔壁发生了什么。
我曾经闻到的臭味、听到的声音,那都是活生生的人被残忍地杀害分尸啊!
谁能想到杀人犯的邻居还会有PTSD呢?
说出去只怕别人会觉得我在博眼球吧!
即便阴影挥之不去让我无法在家安稳入睡,我还是得继续我的新生活啊。
没想到,那两个停职警察又复岗了,这该死的“白人至上”的世界!!
接着管理员告诉我得另寻住处了,因为政府要把这座楼征收拆掉。
难道他们觉得掩埋这座楼就能掩埋掉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吗?
不行!
至少,为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和家属,可以建一座纪念碑以示纪念吧!
可是,可是,两年过去了,这里还是一片空地,人们早就不记得那些受害者的名字了,只记得那个恶魔在这里犯下了耸人听闻的案子。
好吧,同为这个恶魔的“受害者”,我还活着,还有力气为那些不能再发声的受害者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督促政府在这座废墟上建一个纪念碑,把他们的名字公之于众,被人们记得。
我不知道能不能达成心愿、多久能达成,但我会一直努力做这件事的!
写在前面:我艹我写了这么长么!
好久没写这么长的影评了啊!!!
昨天看完以后真的是想了好多啊,其实还有些细碎的想法没放进去,但是算了。
父亲的冷漠:从杰夫未出生开始,杰夫的父亲就无法理解妻子的情绪问题,并指责妻子吃了太多药。
这让我想起来“歇斯底里”这个词。
歇斯底里(Hysteria)在口语中指无法控制的情感发泄。
在过去被认定是一种精神疾病,又被称为癔病或癔症,但现已不再认可此症。
一直到二十世记初以前,此症近四千年的历史中一直被认为仅存于女性,又称女性歇斯底里。
西医里,歇斯底里被归类为认为女性常见疾病。
极端情况妇女可能被迫接受子宫切除术。
有没有可能,妻子需要的是共情,是同理心,是宣泄,是陪伴呢?
这位年轻的丈夫没有想过,他是化学博士,对待工作严谨认真,是这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支柱。
于是他将这个“疯女人”丢在家里,连同他即将出生的儿子:杰夫瑞·达莫。
相比于疯癫的妻子,安静的杰夫显然好相处得多。
6岁的杰夫就能在发现母亲用药过量时冷静地报警,在发现死去的动物时也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尖叫躲避,只有好奇。
我想这个父亲、这个化学博士在当下肯定是隐隐感到骄傲的:这个孩子像我,有着好奇求真的优良品质。
有趣的是,影片中父亲带着杰夫在地下室掏出一具死去的动物尸体,并决定教儿子解剖时夫妻俩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父亲说了这样一段话:“乔伊斯,知道什么能让你冷静下来吗?
额叶切除术。
”而多年后,杰夫试图制造僵尸时,就是试图向前额叶注射盐酸。
青少年时期,父亲和杰夫的对话也很有意思。
显然这时父亲知道需要对儿子进行一些性教育了,偏偏他选择的方式是说一些尴尬的黄色笑话,而杰夫的沉默也没有引起他的警觉。
当然,绝大多数的儿子这时的沉默可能都是因为害羞,可是当杰夫说:班上的女生他一个都不喜欢时,这个自认为理性的父亲偏偏就没想过,儿子有没有可能喜欢同性呢?
如果这个性教育是由杰夫的高敏感母亲来进行,她是不是有可能认识到,杰夫可能不得不在那个年代,走一条更难走的路,而意识到需要花更多精力来给予她支持和宽慰呢?
可惜没有如果。
杰夫的母亲因为仇恨自己的丈夫,而将这种仇恨投射到不善言辞的杰夫身上。
同时我觉得这个丈夫身上,不小心印证的我一个常常有的成见——那些丈夫/父亲,只是希望家人别给自己找麻烦。
这个形象广泛的出现在家庭伦理剧、宫斗剧中:这样的男性往往不关心矛盾出现的原因,只希望东宫吃颗枣、西宫给颗糖,然后两宫就能和谐相处了。
他不关心妻子为什么总是崩溃,这也就罢了,毕竟可以强硬的归因到,人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上;他也不关心儿子的困扰与情绪,逃避儿子的性取向问题、发现儿子酗酒时也不关心酗酒的成因、也没有积极提供戒酒所需的帮助。
他给儿子的解决方法是:送去军队(是不是太常见了?
)。
而当军队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又送去了自己的母亲家。
说到底,这个父亲一生都在逃避矛盾的成因,知道逃无可逃。
母亲的敏感与崩溃这位年轻的母亲一上场,就是神经质的。
在杰夫儿时的寥寥几场戏里,几乎都是拿着刀在和杰夫的父亲争吵。
内容也不过就是指责杰夫的父亲不理解她、控诉解剖动物尸体这样的事变态又肮脏。
撇开她癫狂的语气与肢体动作,她的诉求是多么普通又日常啊。
如果杰夫是个更普通一些的孩子,是个会哭会撒娇的孩子,这样的母亲,倒也不算太坏。
只可惜杰夫不是。
杰夫不善交际、没有朋友,我想他多少继承了父亲的冷漠,也可能是在父母日日正争吵下,耳濡目染的学会,将自己的诉求告诉别人,只会被所谓的正常人“父亲这样的人”认为是疯子。
好不容易有的爱好是解剖,也从母亲那里得不到一点点的支持。
倘若、倘若这时的母亲可以少许放下一点投射在杰夫身上,却出自于对杰夫父亲的仇恨,关心一下杰夫对待路杀动物时的心理状态,用她天然的敏感心思,让杰夫多一点对死亡动物的同理心,未来会不会有一点点改变呢?
可惜没有。
杰夫的母亲只是个平凡又崩溃的母亲,向很多普通人一样,将无法理解的事物推到所谓变态的那一面,不看、不听、问就是他们都是变态!
去死吧!
可笑的是,杰夫的母亲甚至指责杰夫的解剖动物尸体没有去求助过她。
这是个典型在丈夫身上找不到关爱,而试图让儿子承担父亲提供情感价值责任的崩溃母亲,这样的母亲,其实,很常见吧。
于是,半生都在崩溃中寻求价值的母亲,带着小儿子追寻ufo去了,独留17岁的杰夫独自一人,来处理他的低自尊、孤独、不常见的性取向、和不知如何处理的性欲。
杀戮开始了。
杰夫的弟弟常有人说,不要给罪犯找借口,别什么事都怪原生家庭,恶就是恶。
放在杰夫身上就是:你看杰夫的亲生弟弟,他怎么就好好的。
如果你看过《天生变态狂》,兴许可以改变这个看法。
不可否认,杰夫先天不足,不论是还是胎儿的杰夫会不会受到了过多的药物影响,还是之后疝气手术麻醉带来的后遗症,更或者是继承了父亲的不好的基因,都能说明杰夫不是个普通的、添双筷子就能好好养大的孩子。
杰夫需要更专业的照护,需要父亲教他理性与克制、需要母亲教他同情与爱。
如果是身体的残障需要更多的支持才能让他像普通人一样生活,那么心理与精神的残障也如此。
就好像《天生变态狂》的作者,天生拥有恶魔的大脑,却万分幸运有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源自母亲无尽的爱,让他即便一生都处在躁郁症的困扰中,也能成为一名在普通人看来事业有成的社会中层人士。
再看杰夫的弟弟大卫,剧情对他着墨不多,现实中杰夫的弟弟也一直隐姓埋名。
但至少大卫和母亲一起离开了,可以想象,离开了冷漠丈夫的乔伊斯,不会一再被丈夫的冷漠刺伤,也不需要面对“变态”的动物尸体,可以尽情的和小儿子享受亲子时刻,可以释放她本就有的母爱,这年才十岁出头的大卫,自然比哥哥有更多的机会对世界产生同理心。
乔伊斯在杰夫17岁的时候离开了他。
但其实我认为,当杰夫开始和父亲解剖路杀动物时,乔伊斯就已经抛弃了这个儿子,我个人私心的觉得,这是很多普通人对待“变态”的看法,让变态的事物远离自己,自己就是安全的,不用去理解变态,变态和自己没有关系。
但14年后,针对杰夫大脑火化还是研究的官司中,乔伊斯却做了和当年完全相反的决定——她终于想弄明白变态的原因了。
小儿子大卫明明很正常,大儿子杰夫为什么这么变态?
上层的冷漠与歇斯底里的邻居这部剧显然没有把视角局限于杰夫的原生家庭。
进入牛津公寓后,杰夫的行为早就引起了邻居们的不满:恶臭、噪音、消失的男邻居……剧塑造了一个热心、有勇气、并且刚强坚定的黑人女邻居格兰达,坚持不懈地投诉、报警,并在那个14岁老挝少年逃跑时,反复向警察强调她的不安,并在事后给警方打电话了解后续情况。
同时,剧也塑造了两个不负责任、大条且傲慢的警察,在未确认少年的ID的情况下,将少年送还给了杰夫,甚至在杰夫的床下还躺着一具尸体时,他只是略微看了一眼卧室,无视房间里的恶臭,嘱咐杰夫招呼好男友就离开了。
我们来试着代入到两个警察的视角:这是一个低收入的社区,治安混乱,人员复杂(并且考虑到一半税收低的社区,警力也少,我严重怀疑这个区域同样警力不足)。
两名值班警察接到了这样的出警通讯:青少年、有色人种,裸身跑在公寓楼道理,看起来神智不清,头上似乎在流血。
这在一个常常发生抢劫、贩毒、磕药过量致死的街区里,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件。
当两名警察到达现场后,一名长发亚裔少年裸身坐在公寓大门口,头上看起来在流血但看起来并没有生命危险,神智不清。
所有的这一切都给了他们这样的主观感受:一个无所事事的亚裔毒鬼,磕药磕多了,把脑袋撞上了,还跑到了大街上。
这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毒鬼裸奔的事,到处都有。
就在这时,一个戴眼镜的金发白人走了过来,说这个少年是他的男友,19岁,喝多了。
这个白人青年看起来彬彬有礼,比旁边三个歇斯底里的有色女性可信多了,女人嘛,就是容易小题大做。
不过他们是男同性恋,这可就要当心了,同性恋都有艾滋病,还是少接触为妙,我只是当个警察值个班,我可不想染病。
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按照规章出警,当事人没有肉眼可见的危险,两名警察将少年送还给了杰夫后冷漠离开。
上层对这个混乱的社区总是傲慢的,就像好学生对差生的冷漠与不解一样:ta笨,我有什么办法;ta们总是做坏事,是他们自己不争气;一个巴掌拍不响……反观邻居格兰达,反复、多次、到最后惊呼崩溃地斥责警察的不作为,可一遍遍的报警却从没获得警方理解。
这样的关系,太像杰夫的父母了。
冷漠的一方永远无法理解另一方为什么歇斯底里;崩溃的一方也一直不解我说的话你怎么不明白。
直到杰夫被捕。
杰夫的冷漠、杰夫的歇斯底里剧中还有一段是杰夫捞了一大罐大蝌蚪送给了老师,老师转手把蝌蚪给了另一个高个男孩。
虽然嘱咐了那个男孩,我们要善待杰夫,但显然那个高个男孩没放在心上,那个年纪的孩子太小了,怎么可能明白杰夫的需求。
于是当杰夫看见了高个男孩手里的大蝌蚪时,他爆发了剧中他第一次的愤怒——一次暴怒。
杰夫和人的相处,一生都处在这样的模式中:冷漠疏离、却看起来彬彬有礼,然后在情感无法得到满足时陷入暴怒(头两位死者是暴力致死),而这些,其实也都是模仿自他的父母、他周遭的社会。
剧中,总是若有若无的出现某种动物的鸣叫的配音,知道最后一集才说明,这是狱中杰夫听的座头鲸鸣叫的催眠背景音。
我个人觉得这个配音简直绝妙,杰夫一直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他需要亲密接触、他需要肌肤之亲,可他只学会了对周遭的人冷漠和暴怒,只有对方死去,他才能获得安稳和平静;就像座头鲸的鸣叫,在深海中,依然孤独,但能感受到有人陪伴。
没有如果剧中杰夫的母亲在获得一份工作时,曾感动流泪,说如果当时没有早早结婚生子,她的人生一定会不同。
我相信如果有了自己的事业、能拥有一个更能倾听自己的丈夫,即便她非常不幸地依然有个杰夫这样的儿子,也不会有一个杀人魔的儿子。
如果夫妻俩能在1969年就去进行婚姻关系咨询、心理咨询,我相信他们能更早也更妥善的解决他们的关系。
我甚至认为,如果杰夫能够被继母和父亲养大,或者被单亲母亲养大,都能拥有更健全的人格。
剧中,如果第一个从奶奶的房子里逃出来的黑人,报警能够引起警方的足够重视,兴许后面12名死者都能过上普通的人生。
如果那两个警察重视了亚裔少年的案件,杰夫也会更早的被捕。
善与恶,都是你的邻居剧中详细描述了那名叫托尼的失聪受害者,阳光、和善又上进,真的非常让人心疼(虽然根据维基上显示,他并没有被杰夫特殊对待)。
本剧做的非常好的一点就是没有沉溺于凶手的猎奇经历,而是将受害者普通但阳光的人生撕碎给你看。
而杰夫致死亦是如此,他没有真的改过自新,也没有成为什么邪恶的化身,他和他第一名受害者一样,被哑铃给砸死了,成为另一个有偏执人格罪犯的受害者。
当看着牛津公寓里的人,在夜间因为害怕而挤在大堂睡觉时,我的感受便是,你的邻居,有杰夫、也有格兰达。
所以不要漠视恶,恶会滋长;也不要对善冷漠以待,这是哆啦A梦伸出的圆手。
第一集恐怖,那种缓慢的凌迟感,毫无人性,布景非常牛逼,令人真实置身于犯罪现场,似乎都能闻到恶臭。最后一集震撼,类似于《密阳》女主和杀掉她儿子的犯人对峙,当然如果黑人没有下手审判达莫,我觉得观众会崩溃的,他有什么资格获得救赎?中间几集挑选猎物、下手、烹食,包括警察的无所作为和原生家庭背景看得人疲惫、绝望、恶心。我受够将原因归之于童年阴影或者社会因素,精神变态者杀人仅仅是因为他想杀,用因推断果很荒谬。用达莫自己的话说,我迷失了。他只是想杀人而已。
很好看,不只是故事本身,还有它的主旨,与社会可悲的现状。
伪纪录片,太多zz演绎和诠释
Jeffrey Dahmer...美国已经缺连环杀手缺到炒这种隔夜饭的地步了?
传记片果然名不虚传…就突出一个又长又无聊
别的不说,Evan Peters应该是要拿奖了。天才型的表演不是靠后天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不符合个人审美。
2.5节奏好慢,拖得太长,和丹斯比起来无聊多了
节奏长度我都没觉得有问题,可是真的不喜欢这种嫁接创造事实来加剧种族社会矛盾的做法。再说一句,邻居阿姨的戏真的过多了,尤其到了后半段把她塑造成一个自我沉迷的人,真的和现实贴近吗?
瑞恩墨菲2022第二弹,御用男主Evan Peters上演《美国犯罪故事第三季》(不知为何不纳入这个系列),以食人魔为男主。刻画了他的原生家庭,对男性肉体感兴趣(商场的模特),杀人(清晨起来亲吻脚丫发现对方已经变成肉泥),到第一次吃人肉。作为人物传记剧,前几集非常精彩,但入狱后的余波,杀人魔变“超级英雄”,受害者的余震,略显平淡。#2022电视剧50,评分:B。
伊万小天使演这种freak杀人狂魔真的是绝了。单集节奏特别好,聋哑人共情那里处理得特别好。聚焦在特殊的结构性种族问题导致的司法缺漏也不错,以及后续讽刺性的entertainment也很可以。但整体拖了。
4分预定,男主演变态杀人狂应该会很有带入感
就还好 剧情没有太有趣 塑造杀人狂魔也有些单薄了 真的没必要拖个10集
冗长且每集重复度过高
后面几集最好看,能够很好地调动观众的情绪:一起感受受害者家属的难过,无力与愤怒。
前五集自成一体,以插叙的形式,将达摩的经历从胎儿时期一直讲到被捕,极其克制且冷静,残忍但不猎奇。而六七八这三集集堪称全剧的精华,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本剧出色的原因。一个特殊的被害者,一个从热心到寒心的邻居,以及一对自责的父母。视角之全面,同类型里少见。而后两集所展现的该案对社会的影响,更显现实之荒谬。玩忽职守的警官在大礼堂被褒奖,见义勇为但被忽略的邻居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被寒酸地表扬。残忍到极点的杀人犯被当做偶像,崇拜者向受害者索要签名,甚至达摩还一度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达摩不是第一个,更不是唯一一个,甚至不太可能是最后一个。
6/7/8/10四集把这部剧整体推向了另一个高度,不只属于罪大恶极的记录,而是对情感、责任、良心等等议题的讨论。最喜欢邻居阿姨,她的演技完完全全值得这个最佳女配,而格伦达本人更是值得更多的赞赏。“我会坚持到底,因为我习惯了等待。为了受害者,为了家属。我不会让杰弗瑞达莫和他的邪恶成为人们唯一记住的东西,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一直等待。”/去搜了杀人魔本人的照片,md怎么和我对门那个男的长得一模一样。。。
所以最后的黑人复仇又哪来的正义呢
瑞恩墨菲手里的项目实在是太多太多 几年来也没有什么亮眼的剧集出现 这次题材和故事其实都是舒适区 拿捏准了好莱坞的脉 种族 lgbt 宗教该有的都有 甚至专门来一集着重讲黑聋哑男孩 真是精明的过分了…
3.5。天生变态,而且白男连环杀手有天生的优势,指家里不管,警察不管,杀了人还能当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