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先看了论文的关系(怎么会有人没看片子先看了分析片子的论文 离谱)总觉得有点过于精巧了 太像电影了一点(bushi) 没有什么留给故事和观众的白(这方面EP就做得更好) 不过故事节奏比EP好 开头20分钟的铺垫非常好 沉闷、阴郁、刻作的怪诞、隐伏的危机 全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相比之下EP进主线还是太急躁了一点 故事的完成度上比不上这一部(不过EP美学空间更大 细腻悠长有余味 是很优美的诗)这一部大概就是很精巧的小说吧希望DC多找你Viggo拍戏 真的很懂怎么挖掘出V演技最精细美妙的部分 本片其实比EP贡献了我个人认为更加影帝级的演技 对精神分裂的演绎可以直接对标Psycho里的安东尼伯金斯(而且V演好人就太游刃有余了x 我还是喜欢看他演点不大正常的家伙x)
这是我看的大卫•柯南伯格的第三部电影。
看他的《苍蝇》时,我还小,那时候就等着看最后那个超恶心的人形苍蝇出现。
当然,这种幼稚的让我惭愧的观念现在我也没彻底改掉。
前段时间看北野武《性爱狂想曲》的时候我又等着那样的一个苍蝇出现。
后来看了他的《裸体午餐》,这是根据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之一威廉•伯罗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一直找不到这本小说,但我清楚的知道把那帮人的小说拍成电影真的需要功夫。
看这电影的时候晕头转向,倒是深深的记住了那台充满了性暗示的会说话的打字机。
但《暴力史》给我的感觉完全与他的前两部电影不同,这部电影没有用任何超现实的事物指桑骂槐,借助一个家庭分析了暴力的根源还有暴力的后果,而大多数商业暴力电影表现的是暴力的过程,这算是《暴力史》的过人之处。
影片的开头平静的如同文德斯的电影,也同样有公路,汽车,旅行……但随后一个看似旅行者的人到一个房间找水的过程像我们交待了刚才这里发生的凶杀。
柯南伯格没有直接去表现这些凶杀,直接表现显不出导演的水平。
找水人坦然的表情和随便的动作自然向我们暗示了杀人者是谁。
也许这样还不过瘾,一个小女孩出场,杀手把她一枪崩了。
然后是电影中作为主要矛盾载体的家庭的出现。
镜头接得也巧妙的让人叹服。
前一个镜头是杀手拿着枪射杀小女孩,接下来的镜头是另一个小女孩的喊叫,她做了个噩梦。
然后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走出卧室看这个小女孩。
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介绍的,而在我们的国产电影中,介绍家庭一般都是通过低沉有磁性的画外音来表现。
没必要抱怨我们的电影赚不到高票房,这就是差距!
电影是用电影语言来表现的,电影语言是影像和动作,只有笨到实在没办法了才会用旁白。
之后是这个家庭的儿子杰克的一小段故事。
他打棒球赢了另一个学生。
那个学生找碴打架,杰克表现的很窝囊,说“使用暴力有点太残酷了”。
这一段为后来杰克的转变作了铺垫。
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则通过一次性爱来表现。
他们开着车到了岳母家。
在车里汤姆竟然显得很拘谨,两人会意的相对微笑。
汤姆说,“我们去哪?
”妻子说,“我们年轻时不在一起,我要弥补回来。
”这句巧妙的台词蕴含着一段过去的故事。
到了岳母家之后,汤姆像一个初恋的大男孩一样手忙脚乱,紧张的收拾床,还犹豫之后还把灯关了,等待着妻子的出现。
这个场景设置充分表现了汤姆在这个时刻是一个忠诚的丈夫,有着孩子般的纯真和羞涩。
妻子的出场有些让人大吃一惊,Maria Bello扮演这个角色难度真够大的。
要演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女人装出十八岁的样子。
她穿着可能是她上初中时穿的衣服,还把裙子掀开,露出了性感的内裤。
之后的性爱动作像一部夸张活泼的S/M毛片,但是整个场景都设置的很美,充满了积极健康的人性之美。
当然,这里的性爱中暗示了暴力,也为电影中的第二次性爱做了伏笔。
但是好景不长,影片开头的两个杀人狂到了汤姆的小店寻衅,意图抢劫。
情急之下的汤姆奋起反抗摆平了两名歹徒。
这个动作的拍摄紧凑连贯,一气呵成。
一个杀人狂挨了汤姆的子弹后只剩下蠕动着的半边脸,对这个血腥的特写柯南伯格的解释是:“我只是想让暴力显得更为真实、野蛮和紧张而已。
”英勇的举动使汤姆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小城中众口相传、媒体追访的英雄人物,汤姆并不习惯聚光灯下的抛头露面,他渴望回到之前安静平和的生活。
而且这份突如其来的注目,除了打破原本生活的平静之外,亦将汤姆全家一步步带入极度危险之中,神秘的疤脸男人卡尔突然登门造访,亲切地称汤姆为“乔伊”,宛如久违的老友,汤姆竭力躲避着卡尔,但卡尔对于汤姆却是紧追不舍。
原来,汤姆其实是一个有着暴力过去的男人,20年来他极力逃避、隐藏着可怕的过去,现在,一切都被打乱了。
影片安排了一个误会,汤姆在小店里看见了卡尔的车,然后飞奔回家。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也紧张的让人心跳。
通过这场虚惊,妻子和儿子都对汤姆产生了疑惑。
而妻子和女儿买鞋时,女儿的突然走失又把卡尔和这个家庭联系在了一起。
情节设置可以说不是一般的巧妙。
当然,卡尔并没有动汤姆的女儿,这有利于情节和人物内心的矛盾继续发展和交错下去。
在空间设置上,这里的镜头大都是纵深镜头,前景和后景都很丰富,都不仅仅是摆设。
但是卡尔却和汤姆妻子说了汤姆的暴力过去,她虽然口头上不服,但是心里却对丈夫的疑惑更深了。
汤姆的儿子杰克和女友在街上又遇到了打棒球时找碴的那个学生。
他刺激杰克“你爸爸会为你蒙羞的”。
杰克终于爆发了,把那个学生狠狠的揍了一顿。
这镜头拍的可谓大快人心,出色的剪辑使打斗场面更真实。
但是,儿子回家后受到了父亲的训斥。
“这个家庭不靠打人解决问题”。
儿子的一句反问“好吧,我们拿枪解决问题”使对话到了一个小高潮。
汤姆打了杰克,杰克跑了。
汤姆到妻子那里去找杰克。
镜头的衔接就是这么巧妙,妻子和汤姆之间的冲突又开始了。
妻子报了案,并告诉汤姆卡尔的话。
汤姆的表情极不自然,妻子柔和的腔调也时时在暗示着即将发生的一切。
疤脸人卡尔和另外两个黑社会分子出现在了汤姆家门口。
他们想带汤姆到费城,并却劫持了儿子杰克。
最后汤姆扔了猎枪答应了随他们去费城,换回了儿子。
在走向汽车的瞬间,汤姆凭着敏捷的身手干掉了疤脸人之外的黑社会分子,但是寡不敌众,他挨了疤脸人一枪。
正当疤脸人卡尔要杀汤姆之时,儿子在背后杀了卡尔。
病床上的汤姆和妻子又陷入了重重矛盾中。
汤姆说出了自己的转变是因为妻子,如果没有她,他一无所有。
养好伤后汤姆与儿子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整个家庭都陷入了矛盾之中。
妻子趴在汤姆的肩头哭,又推开了汤姆跑上了楼梯。
汤姆追了过去,妻子骂他,打他。
他掐住了妻子的脖子,然后在楼梯上强行与她发生了性行为。
如果说影片中出现的第一次性爱是性中包涵着暴力,那么这一次性爱就是暴力中包涵着性。
性和暴力是人类本性的两大支柱。
如果没有性,人类不可能繁衍下去,如果没有暴力,我们的人猿祖先早饿死了。
但是暴力和性在现在所谓的文明社会中都变得暧昧了,导演在这里似乎试图从人类最根本的欲望来探讨暴力的本源。
汤姆在夜里接到了费城黑帮人物雷切打来的电话。
他向汤姆发出了最后通牒,“你来看我还是我去看你?
”汤姆去了费城,见到了黑帮。
但是情急之下他又干掉了两个喽罗。
最后把雷切也干掉了。
汤姆在河边脱去了血衣,跪倒在河边。
霍华德•肖曾的配乐简直和剧情天衣无缝,甚至让我忽视了还有音乐。
最后汤姆回到了家,其他的家庭成员正在吃饭,汤姆用胆怯或者悔恨的目光看着众人……电影到此嘎然而止。
暴力停止了,在这个时刻。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在下一个时刻它不会再来。
其实通过一部电影想说明暴力是怎么回事有些奢侈,暴力有多种面孔。
在面临危机时,往往给你的选择只有两个,或者使用暴力,或者坐以待毙,别无他选。
那么这个时刻讨论暴力是否合理显得很无聊,电影没有给我们答案,也不可能给我们答案。
柯南伯格也仅仅是与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本来就不会有答案。
暴力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一点,人类还未成为人类时暴力就已经出现了……2005-12-11本文版权属于魏晓波(沙漠鱼)个人所有,转载请声明!
暴力从不是个独立的存在,它代表了一种残忍的生命关系。
《暴力史》无关美学,它试图探讨的是暴力所带来的,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改变。
暴力史绝不是个人史。
暴力带来的影响会施加于他周围的所有人,于是暴力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在社会中得到延续。
最后,作为一种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而存在。
即便影片在一场雨过天晴般的家庭晚宴处戛然而止,夫妻的热泪貌似亲人温情的回归,暴力史仍在继续……以上是我在听力课上观看此片时记录下的零碎感想。
遗憾的是我的英语老师Mr. Lee即便是顶着众多女同学载道的怨声,仍然义无反顾地将XXX镜头快进而过,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对剧情的完整理解,尚存的一点观影乐趣立马荡然无存……
柯南伯格的作品一贯的特征,硬朗,直来直去,较少的配乐,不去刻意交代人物背景和关系,而是随着剧情自然呈现,还有多多少少的性,以及痛痛快快的暴力。
这是一部在开篇十五分钟内就让我喜欢上的电影,富有层次感的剧本更是让观影体验步步投入。
演员表演非常出色,真的可以从汤姆的眼睛中看到乔伊。
表面上是一人分饰两角,实际表达的是同一人面对两种生活的选择,当现实逼迫时,就无从选择,只能依靠自己。
这是2005年上映的电影。
汤姆是一家小餐馆的老板,他一家在美国一个小镇上平静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俩劫匪要抢劫餐馆,并企图伤害餐馆的员工。
汤姆无奈之下果断出手,杀死了这两个劫匪。
于是他被当作英雄受到大家的赞扬。
照片也登上了媒体。
没想到节外生枝,费城的黑道老大从照片上认出了汤姆就是以前的仇人乔伊。
找上门来报仇雪恨。
除了迫在眉睫的危险之外,汤姆还受到警察的怀疑,以及妻子儿子的不信任。
汤姆用暴力解除了危险,可是以前那种平静的生活和家庭的温暖却再也回不来了。
在影片中,每个角色的关注点都不一样。
对于黑道人物来说,我就是黑社会的老大,说一不二,只有我欺负别人的,没有人敢在我头上动土。
对敌人向来是睚眦必报,哪怕过了多少年,哪怕你逃到天涯海角。
只要让我知道了,肯定要找上门去。
对于警察来说,维护一方平安,维护法制是职责所在,对汤姆的怀疑,对傅格迪的警告,当然也是必须的。
对妻子伊蒂来说,家庭幸福儿女平安,有一个“最好的男人”陪伴身边,夫复何求?
可是,一旦这种平静被打破,一旦发现这个男人曾经是个人渣,那种感觉被欺骗后的气氛和对家庭对丈夫割舍不下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无计可消除,只有祈祷上帝了。
而对于汤姆自己,告别他厌恶的过去,“乔伊已死了”,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一旦有人阻止他这样做,他只能做出绝望中的最后一搏了。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去做,也应该这样去做。
然而这种于自己的“应该”却并非是别人所能接受的。
影片就是反映了各种“应该”中的冲突,以及各色人等如何设法去化解这个矛盾。
如汤姆对所有人的彬彬有礼,是为了彻底抹去过去;警察山姆小心翼翼的询问汤姆,并声严厉色的警告傅格迪,这些都是他的工作,同时也不希望得罪任何人;伊蒂要汤姆对她说实话,实际上是暗自希望她所看到所感觉到的都不是真的;傅格迪上门找汤姆复仇,同时对所有人包括汤姆和伊蒂都保持了足够的高雅风度,他只是轻声的对伊蒂说:“我向你先生要的东西会影响你,也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口吻中充满了同情和惋惜;奇瑞在动员汤姆“乖乖领死”前,反复向自己的亲兄弟说明这样做的不得已,是“应该‘的。
所有这些,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人们本来就是生活在这些选择、无奈和挣扎之中,虽然许多时候并不一定诉诸暴力,虽然许多时候不得不诉诸暴力。
从表面上看,汤姆足够强大,身手实在不凡。
他战胜了所有的对手。
可是当他自己丑恶的过去被揭露之后,最大的失败者不就是他自己吗?
他曾经力图用老老实实的做人,勤恳踏实的工作去洗刷自己的过去。
他也知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黑道早晚会找上门来,所以十几年来他小心翼翼担惊受怕的生活着,寄希望于侥幸。
可俗话说“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厄运终于找上门来。
即便自己想洗心革面立地成佛,也远非想像的那么简单。
人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准备终生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
曾经那么美好的家庭,现在却充满了猜疑。
妻子对他说:“我不相信你。
”儿子说的更加直白:“你是躲在衣橱里的黑道老爸吗?
如果我抢了商店,不让你分一杯羹会被罚吗?
如果我向警察检举你,你会把我做掉吗?
”可以想象,在汤姆今后的生活里一直会弥漫着这种不信任,他也只能在这种生活中忍受煎熬。
这或许就是他的命吧?
影片名为《暴力史》,我以为所探讨和反映的是人类暴力的历史。
看了之后才知道,编导只是告诉我们汤姆其人暴力的过往被揭示之后发生的故事,是汤姆个人的“暴力史”。
于是也自然会使观众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暴力是存在于每个人性格中的自然属性还是后天环境所培育出来的恶习?
这又引发了很宽泛的关于人类性格中暴力特征的探讨了。
我个人认为,暴力倾向是后天形成的。
源自于每个人成长的家庭和接触到的环境,不经意的语言和行动埋下了暴力的种子,如汤姆教育儿子打人是不对的,儿子立刻反问道:“打人不对,那么杀人呢?
”在他的心目中,无论是持刀抢劫还是见义勇为,都是暴力。
偶然的事件又触发了这种暴力。
影片中,女儿的噩梦、儿子的被挑衅,乃至劫匪的横行,都是暴力的触发点。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无论暴力是先天还是后天的,能够触发暴力的机会会越来越少,这才是文明的标志。
由此想到一个题外话。
现在时兴的是“暴力美学”。
我不知道这指的是现实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
也不理解暴力“美”在何处?
是实施暴力的过程还是暴力的结果?
是欣赏周润发躺地双枪射击或李连杰的蜈蚣鸳鸯腿,还是满地尸体上血肉模糊的身躯?
如果这就是美,那么我宁可去欣赏蓝天白云轻歌曼舞鸟语花香。
为了赏心悦目,也为了不把中午那顿饭呕吐出来。
我的观念实在是太落后啦!
本人评分:6.5。
故事很简单,是中国武侠里常用的路数,隐姓埋名的高手无意间露出真功夫招来仇家追杀,又引起江湖上的一场腥风血雨。
不过这部风格阴沉诡异,整片运用冰冷阴暗的色调,打斗镜头干净利落且暴力血腥。
而且人物不像中国侠客或是西部牛仔那样慷慨豪迈,男主角在家是温情丈夫,在外变成冷血杀手,在普通人和大魔头之间转换,他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伸张什么正义,从他身上也找不到令人起敬的品质,那面无表情的冷静也让人觉得难以亲近。
但是影片的主题是什么呢?
是告诉人们不管何努力掩饰,终究无法摆脱自己的过去?
还是为了揭示人性中暴力的天性?
古龙说,有人就有江湖,你如何退出法?
只要你有过那么一段暴力的历史,无论是在自己还是对方心中,就都是永远抹之不去、且时而隐隐作痛的痕迹了。
很多人天生崇尚暴力,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很多时候,拳头要比语言好用很多。
而有些人会回避暴力,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使用暴力的能力,很多时候,越是回避暴力的人在被动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力量越具有毁灭性。
如果说,达斯汀.霍夫曼的《稻草狗》是不得已的被暴力,那么,大卫.柯南伯格的《暴力史》则是身份对暴力的催发以及生存意识对暴力的驱使。
从表面上来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居家的男人,隐瞒了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重新拥有了新的生活。
在平静而美丽的小镇中,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安详的度过终身。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不得已成为一名施暴者。
抛开这个故事来看,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故事,在面临威胁和死亡的时候,影片的男主角总是用暴力的方式化险为夷。
尤其是在身份被揭开之后,以暴制暴成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除此之外,影片还隐隐约约的传达出了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
其实,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不折不扣的暴力史。
大卫·柯南伯格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既没有对暴力行为做出道德上的谴责,也没有批判暴力存在的错误。
他所讲述的仅仅是关于暴力本身的问题。
人类是理性和兽性并存的产物,大多数时候,理性总是能压制住兽性,在某些时刻,兽性一旦被激发,理性将会荡然无存。
正如影片中的男主人公。
身份焦虑以及对自我的认同也是柯南伯格在电影中讨论的焦点,在他之前的作品《变蝇人》中,男主角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身份,而在《暴力史》这部电影中,则是通过掩饰和扮演的方式来抹掉过去的记忆。
身份焦虑的问题总是围绕着认同危机而形成的,只有处于危机之中,当稳定有规律的事物被偶然的不确定的体验取代时,身份问题才会变得至关重要。
当男主角的生活陷入危机和紧张中的时候,身份问题,才成了困扰他的问题。
影片在暴力的外衣下,阐述的是个人身份何去何从的问题。
《暴力史》男主角的身份焦虑是因为在死亡的逼近下,生存的残酷性和生命的荒谬性让他对自己真实的身份出现了一种恐惧和焦虑的感觉。
恐惧,是因为即将到来的,不可预知的悲剧,焦虑,是因为面具被揭穿,肉体被暴露在阳光之下的无可遁形。
男主角以为自己转换了身份就能拥有获得宁静生活的权利,其实,这只是一种不敢承认过去的自欺欺人。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部电影依然是悲剧。
尽管,在影片的结尾,大卫·柯南伯格通过比较温馨的方式淡化了整部电影,但是,温馨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家庭无法言说的苦楚。
这个温馨的家庭曾经拥有过的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已经支离破碎了,所留下的只是无可奈何的荒凉和回不去的酸楚。
这部电影虽然简单,但是张力很强,影片的开头两个抢劫犯在乖戾中隐藏着邪恶,平静温馨的氛围中弥漫着一些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
柯南伯格在一开始就将悬念设定后,整个故事的开始,是汤姆在自己的咖啡馆内击毙着这两个暴徒。
整部影片的动作设计非常简单,利落连贯,剪辑凌冽,观赏性和娱乐性非常强。
柯南伯格将现代动作电影中经常使用的快速剪切所营造出来的观赏性和传统动作电影中的粗狂和直接组合起来,让暴力在这部电影中游刃有余。
一部小而美。
短小精悍的日常生活、简单明了的暴力美学、平静湖面下的暗流翻涌。
这里的暴力不是刻意塑造的噱头,而是融入生活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一部分。
没有绝对的恶人,只有在特定情境下做出某种暴力选择的人,本片隐化了暴力的贬义标签,将其作为面对问题时的应对方式。
你有没有在儿子举起猎枪、扣下扳机的那一刻感到一丝快意?
这仿佛是最好且唯一的解决方式。
当冲突发生,一边代表着暴力,一边代表着“无辜”,唯有“无辜”方拾起暴力才可以终结一切。
本片刚好用“改头换面、温馨家庭、和睦关系甚至城市英雄”等各种标签来来扰乱你关于暴力是对是错的判断,一环一环、无处不在的暴力因子让你意识到:暴力本身没有道德属性,它只是人的本能之一。
只是在人类社会的秩序里,它作为一种不稳定因素始终被压制,并被污名。
我希望它片长更长一些,可它只有一个半多小时.它给我的感觉是真正的一部电影,一部让我产生去拍电影欲望的电影,一部可以感受电影魅力的电影.它不同于<断臂山>这样的电影,它比较特别,比较非主流.我希望<暴力史>有前传或者续集,它完全可以拍.
平静小镇中一名标准老公老爸老板Tom Stall因勇斗歹徒被黑道纠缠,认定他就是十几年前血洗费城的传奇杀手。
Tom爸爸装傻否认先,被逼在家人面前出手后只好主动上门要个了断,浴血干掉大Boss,回家,面对不确定未来。
Cronenberg仍然阴冷隐忍,运镜那种残酷的真实感俯拾即是。
清晰可见的断裂鼻骨,受潮起皱的暗淡壁纸,开长途一整天的居家好男人下巴上新长出的胡碴子,中产阶级模范妈咪惊恐窥视黑社会老大被自己丈夫爆头时纱窗边嘤嘤乱飞的苍蝇...活色生香的时刻则全部与暴力有关,Stall Jr.终于出手教训挑衅不断的混混儿同学那幕酣畅淋漓,Viggo一对五干掉一屋子保镖和黑道大佬时影院里笑声大作,比起浑身淤青喘不过气的楼梯做爱场景来,第一场夫妻恩爱温情脉脉的变装床戏简直就是小儿科 -- 来,我给你看这热带鱼缸般的幸福,这疲软难堪的现实生活。
但,就算这样也无法掩盖,那令你害怕的,一直并永远在你的血液里 -- 那令你怕的始终都是你自己。
This history of violence,谁比谁清白?
造作
三年算球。大卫脑子被驴踢了,老套到极点的故事,俗烂的音乐,呕吐的叙事方式,他妈的还能更差一点吗?
还行吧
米国枪支暴力案真多,冷不丁就被秒杀掉,感觉生命随时随地受到威胁,当然比暴力更可怕的就是无视暴力存在,粉饰太平。
boring me to death
美式中国侠客片……
言说而不探讨 将暴力概念化 明显感到柯南伯格的无力和混沌 世界观的缺失以及立场的模糊毁掉了太多电影。。。 太不给力鸟
7/10。柯南伯格的好莱坞作品恢复了对身体暴力的展现,在餐馆打斗戏的一段快速剪辑中,汤姆通过潜在性的身体暴力灵活地击杀暴徒,并以劫匪脑浆爆裂的特写收场,这预示着汤姆用理性强制压抑的野蛮本性暴露了,他的黑手党身份也对美国梦式的平静家庭生活构成威胁,以乔伊的二重身(暴力怪兽)回归家庭,最典型的就是汤姆那遭遇校园霸凌的儒弱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本性以暴力回应同学的挑衅,并开枪打死了要带走父亲的黑帮成员。回到妻子身上,虽然她自愿穿着性感撩人的啦啦队短裙,来诱惑她作为美国英雄的丈夫,但汤姆的黑暗身份揭示出来后,父权也能以强迫的方式在楼梯上和妻子完成性行为,这说明贤妻良母的身份是父权意志的改造对象,结尾胜利稳定秩序的汤姆将枪扔进湖面,重新被一同共进晚餐的家庭接纳,暗暗讽刺了美国梦的理想是建立在父辈的暴力掠夺上。
暴力不但原在于每个人那里,而且会在某些时候被勾引出来
有些老套有些假
他儿子长得可真像Jesse Eisenberg啊
不知道为什么,预告片剪辑的还比较好
剧情太多漏洞。。。
维果叔演得实在太好了啊
所以说 武侠 抄的还挺是那么回事的呢。。
除了托雷斯毫无亮点
【A-】看完本片,愈发觉得柯南伯格功力之深厚,全片几乎没有一个废戏。开场一段长镜头,主要人物的登场,物件和背景在画框内的跳入和延展,以及画框外事件的发生,这一段的节奏把控简直完美。随后的第二段室内镜头跟随杀手,通过精妙的安排,我们发现了另一位被杀死在桌下的无辜者(这个镜头跟《血色将至》里那段石油公司内的合围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尾的设计更是精彩,没有任何语言的存在,在暖色调的空间内,暴力最终被消解,在“爱”之下又重回正轨。
归隐以及归隐的后续……
还行吧,值得看,至少不浪费时间,这就满足了,稍微跟想象的有点不一样,主题重心也有点跟题目不太搭,当做一个故事看比较好。
这片的评分可能有录像带滤镜在 感觉就是个平平无奇的打打杀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