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弗兰克

Frank,法兰克(台)

主演:多姆纳尔·格里森,迈克尔·法斯宾德,玛吉·吉伦哈尔,斯科特·麦克纳里,弗朗索瓦·西维尔,卡拉·阿扎,肖恩·欧布莱恩,莫伊拉·布鲁克,保罗·巴特沃斯,菲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爱尔兰,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德语年份:2014

《弗兰克》剧照

弗兰克 剧照 NO.1弗兰克 剧照 NO.2弗兰克 剧照 NO.3弗兰克 剧照 NO.4弗兰克 剧照 NO.5弗兰克 剧照 NO.6弗兰克 剧照 NO.13弗兰克 剧照 NO.14弗兰克 剧照 NO.15弗兰克 剧照 NO.16弗兰克 剧照 NO.17弗兰克 剧照 NO.18弗兰克 剧照 NO.19弗兰克 剧照 NO.20

《弗兰克》剧情介绍

弗兰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乔恩(多姆纳尔·格利森 Domhnall Gleeson 饰)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某天误打误撞加入了一支有点神经质的地下乐队,乐队的主唱兼灵魂人物是弗兰克(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既是才华横溢的天才、又是终日戴着一个硕大头套的 怪人。乔恩跟着乐队到爱尔兰某个偏僻的小木屋里录制专辑,他们在此过上几近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一年来,乔恩一直私自将他们的生活以视频的形式发布在社交网络上。终于,乐队的奇特经历引起了某个音乐节主办方的关注,乔恩说服成员们远赴美国参加这个叫西南偏南(SXSW)的音乐节,藉此成名。 本片根据乔恩·强森的回忆录改编。片中的乐队领袖弗兰克以Chris Sievey为原型。Chris Sievey在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他同时是个风趣演员,以喜剧形象“Frank Sidebottom”驰誉。在弗兰克身...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嫁给我契约4个人各自有着自己的秘密四平警事之钻石大劫案为老婆找个男人我唯一的拥护者奥林匹斯星传海底娇娃蓝华:处女任务黑色皮革手册SP~拐带行~旗袍别动爱在爱之后入侵隐私纽带六扇门之血手奇谭错爱2康斯坦丁:神秘之屋法外搜查捡到被退婚大小姐的我,教会她做坏坏的事A级优等生下海记银河补习班猎阳我是老板索命APP边缘之舞四季如秋疑犯追踪第四季星级大改造榴莲小姐披头士乐队:回归幻城凡世

《弗兰克》长篇影评

 1 ) 藏起梦想 你只不过是我生命中的一瞬

其实 我只是很单纯的想起了我悲催的乐队时光,像是男主角一样,想成为一个可以活在排练室或者舞台的人,排练流行歌让我觉得是狗屎,排练自己的歌被别人认为是狗屎,想了很多却仍然没有提升自己的水平,仍然找不到自己的一丁点才华,乐队成员都是正常人,就想我一样,成员走了又走,最后剩下我一个。

其实 最后反而释然了起来,回到现实世界的感觉很好,其实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因为喜欢拾起吉他,拨弄大三和弦。

其实 你不能把它当做你的梦想,充其量是一个爱好罢了,一个你保持妄想的泳池,一个让你短时间内带上头套的排练室。

其实 很简单,我只要唱给我自己听就可以了

 2 ) 我嚴重懷疑法鯊只是聲音演出罷了。

我只是覺得,當紅的法九組可能真的太忙了。。。

我幾乎把他主演過的電影都看過了。。。

只是這一部,我遲遲沒有,當我知道他在這部電影裏大多數時候都會帶著頭套演出。。。

沒有辦法看到任何表情完全只靠聽聲音和身體語言的表演,是多麼沮喪的事。。。

當然還有他英俊的臉。。。

最後我還是看了,非常另類怪誕天馬行空創意無限對白幽默風趣精彩的真人真事改編的看不到法鯊英俊的臉的奇情電影。

好看嗎?

電影是好看的,喜歡另類風格電影的朋友會很喜歡。

雖然我嚴重懷疑,法鯊真的太忙了,而其他人的檔期也已敲定,所以編劇為了他把他的角色設定為從頭到尾都是戴著頭套演出的樣子。

然後飾演經紀人的那個也因為某些不知名的原因莫名其妙的被自殺掉⋯⋯只能說編劇太牛逼,電影叫做《Frank》,卻是法斯賓德最不「坦白」的一次表演。

只有最後15分鐘才開始露臉。

然後流著淚唱「我愛你們大家。。。

」Reasonable doubt……

 3 ) 我要如何爱你,患精神疾病的艺术家

最近无意看的两部电影都与精神疾病有关。

一部是前几年很火的《弗兰克》,一部是法式温情的《真爱满行囊》。

两者都是从他者的视角来描绘与精神病人互动的故事。

《弗兰克》是从一个健康成年男性那里延伸出去的视线,而《真爱》是一个前青春期小女孩以探知自我为主,涉及到一个逃跑的精神病人的故事。

真爱满行囊 (2006)8.22006 / 法国 / 剧情 / 尚皮耶·亚莫斯 / Alba Gaïa Kraghede Bellugi 斯特凡纳·弗雷斯相对来说,两部片子里面我更加喜欢《弗兰克》,虽然作为剧作来说,两部影片都是同样优秀的。

然而《弗兰克》高出一筹的地方就在于,它所描绘的精神病患(或更广泛地称之为身心障碍者)并不是被简化被矮化,也无法表达自我的“遥远的他者”。

弗兰克代表的是一种更为广泛存在的隐形精神病患:他戴着头套的时候,是健康人所仰视且加以幻想的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在他们的患处真实去与他们近距离相处时,就像灰姑娘午夜12点的魔法那样,你便能看到他真实的无助,受苦,无能为力的叹息——那些他们与健康人类之间真实且难以跨越的鸿沟;以及精神病人与我们一样拥有的复杂心灵和爱的呼喊——那些他们之所以与我们是同属人类的证明。

就算是21世纪精神病也逐渐加入了流行病的行列,使得更多轻症患者在痛苦而漫长的医治后有机会向外讲述属于精神病患的现实;但大部分时候,精神病人都是我们遥远的一种想象。

因为实在缺乏第一手的认识,我们如果能够像《真爱满行囊》中八九岁的女孩那样天真地接纳他们都还算好的,即使是这样,主观上我们仍然难以按着他们所是的来认识他们。

更不要提在复杂而不幸的现实中,精神病患会经历更多的冷漠,敌意和强烈的拒绝。

在这里,《真爱》也有意无意地讽刺:敏感的儿童甚至于我们更能尊荣无攻击性的精神病或是智力残障的病人,而不至于如《弗兰克》中的约翰,囿于自己的成功梦而无意间物化了作为同伴的精神病患,让他们最深的痛楚成为一层“包装”去迎合人们猎奇的幻想。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8.9卡伦·霍尼 / 2011 / 译林出版社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提出一个观点:“剔除神经症患者一再出现的问题通常所具有的虚幻,深奥的性质,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它们与我们文化中那些困恼正常人的问题,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已。

” 霍妮提出这个观点不在于简化,轻看精神病患所经受的痛楚,而在于试图鼓励常人产生对精神病患的同理心。

在书中的另一部分,她这样向我们阐述身心障碍和精神病患的艰难:“正常人尽管必须经受自身文化的恐惧与防御,但一般而言,仍完全能够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他所遭受的仅仅是在他自身的文化中所不可避免的。

而神经症患者总是遭受比一般人更多的痛苦。

他总是要为他的防御付出过高的代价,从而导致他的生机与活力受到损害,或者更为确切地说,导致他获得成就以及享受生活的能力受到损害。

”身心障碍者与心智正常者之间的鸿沟是巨大的,哪怕轻症精神病患与我们在物理上相距并不遥远,但世界上距离最远的就是两颗并不相敞开的心。

人类的心灵天然就带着如热带雨林一般层次复杂的属性,隔了一层肚皮,再加上我们背后错综复杂的个人史,使得这样的沟通就算是在普通人当中都很费劲,更不要提与心灵与记忆如亚马逊原始丛林一般充满了未知,复杂和对抗性的身心障碍者之间的沟通是怎样艰难了。

生命如此美好 (2013)8.22013 / 波兰 / 剧情 / 马切伊·佩普日察 / 大卫·奥格尼克 多萝塔·科拉克前几年有一部以主观第一视角描述身心残障经验的影片——《生命如此美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个天生残障,四肢畸形痉挛且无法开口说话的“蔬菜男孩”,如何在灵光一闪的帮助者的恒久协助下,讲述出个人的生活和他所目睹的世界的故事。

电影流畅的旁白让我们有机会听见他并不失智的心灵的微声,使我们这些本身就相信奇迹的人自证乐观主义的正确性。

但讲实在的,让身心障碍者卸下他们复杂和厚重的防御机制,找到一种语言帮助他们与我们对话,这件事情真的比大海捞针还难;在重度身心残障和重度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去期待这种灵光一现,双向理解的沟通确实是不切实际的。

但如果我们放低一些要求,只是单方面地想要理解那一方可能释放出的信息,艺术可能是一个目前还算前途光明的选项。

大部分(外源性)身心障碍者都承受过过载的痛苦,除去原始的创伤之外,日积月累在人际关系和在社会生活中格格不入的挫败感也会使得他们向内发展出一个更加纵横交错,高墙四筑的世界。

艺术,这种越过了理性和社会规则仍能成立的语言,极其低调委婉的,使那些心中禁忌重重的人,可以比较轻松地讲述,并得到他们所渴望的认可与理解。

这样,那些被囚禁的灵魂终于可以以一种不伤人,不害物的方式多维度地去释放和呈现他们第一手所感受到的复杂事物。

不过客观来说,在身心残障者中文艺家的比例与心智正常人中艺术家的比例相比,肯定是要低得多得多的;哪怕刻板印象告诉我们艺术家不得精神病称不上是艺术家。

但是,就算是在艺术的门槛如今已经低到史上的冰点的时候,成为艺术家仍然意味着对立的环境,超高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成长中无止尽的困难——这不是一场弱者的游戏。

正如《弗兰克》中的母亲说的那样:“痛苦并不能创作音乐,音乐到处都是,如果硬要说的话,是精神疾病拖了他的后腿。

”患精神疾病真的是非常痛苦的,抹杀创造力和生产力的体验,而且个中感受难为外人道也。

有时看到文艺作品去标榜,或者美化身心障碍,甚至看到身心障碍者被炒作、包装为文化符号时,我会由衷地感到心寒和愤怒。

由此,《弗兰克》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它真实地呈现了一个人的幸与不幸之间复杂的角力。

命运的悲剧性有时会把人放得很大,借着这样特殊的样本,我们可以重新去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从而正视弱者和他们的苦难,从而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

最后,引用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序言中一段话作个结:“精神的烦闷并非伟大的一种标示。

即在一般伟大的人物,缺少生灵与万物之间,生命与生命律令之间的和谐,并不算是伟大:却是一桩弱点——为何要隐蔽这弱点呢?

最弱的人难道是罪不值得人家爱恋吗?

——他正是更值得爱恋,因为它对于爱的需求更为迫切。

我绝不会造成不可幾及的英雄范型。

我恨那懦怯的理想主义,它只教人不去注视人生的苦难和心灵的弱点。

我们当和太容易被梦想与甘言所欺骗的民众说:英雄的谎言只是懦怯的表现。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并且爱世界。

”"I love you all."

 4 ) 觀影心得:生活在一個“面貌”決定命運的世界中

本片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其中保留了Frank的原本特色與部分音樂,但基本上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我很喜歡這部片的畫面,顏色很亮很飽和,但卻又套上了淡淡的藍色,有一種很輕很淡的哀愁從畫面中一點一點的飄散出來。

首先,無論你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最先注意到的應該就是那怪的可以的Frank。

他總是帶著那個頭套,無論是吃飯、洗澡、睡覺都不曾拿下,令我非常好奇面具下的Frank的內心世界。

Frank為什麼總是戴著頭套?

我想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在現在的社會中,「面貌」幾乎決定了命運。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在一開始Jon和Don的談話。

「Jon先是表明對於Frank總是戴著頭套的行為感到怪異且無法理解。

Don則回他,你不知道他的才華,我總是希望自己是Frank。

Don又說:其實我是個有精神疾病的人。

Jon則回答:你看起來正常多了。

」在這段談話中,Jon完全不過問"音樂才能",只是一味的從外貌去評斷別人。

如果在頭套下的Frank真的是個醜八怪,那是不是我們就會直接忽略了他的才華?

再者,若面罩下是個超級大帥哥,我們是不是同樣的只會專注在外貌而非音樂本質上呢?

戴上了頭套,人們就只能專注在音樂上了。

另外我很喜歡片中提到的一個問題:我們是否要為了迎合世界,而改變自己?

原先在小木屋裡做音樂時,Frank和團員們都是非常開心的,他們用自己的風格、方式做音樂玩音樂。

然而在收到表演邀請後,Jon為了讓樂團能被更多人接受,於是要求樂團改變原本的風格。

這樣的提議讓團員們無法接受,於是樂團分崩離析,只剩下Frank和Jon。

而直到上台表演,Jon一直被成名的慾望蒙蔽了雙眼,他選擇演奏了自己的創作-那個被Frank稱為「狗屎」的音樂。

最後演出失敗,而Jon始終無法明白自己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Jon一直認為一個人的靈感、才華是來自於那個人的痛苦、悲慘回憶。

他認為一定是有那些回憶,才造就了Frank,於是他前去拜訪Frank的父母,想知道到底他們倆之間的差別到底在哪。

然而,Frank的父母肯定的說:「痛苦並不能創造音樂,音樂隨處都在。

硬要說的話,精神疾病只是拖了他的後腿。

」我想Jon大概是豁然開朗了吧?

他終於明白Frank才是那個真正擁有才華的人,自己只不過是個想透過網路世界來假裝自己是個有才華的人罷了。

最後Frank和團員們再次聚集在一起,回到了以往樂團的風格,唱起了" I love you all "這時台下雖然還是一樣沒有觀眾,但他們找回了自己、他們知道他們不會再迷失。

你呢?

你是否願意為了迎合大眾,而改變自己?

還是你曾經這麼試過,那結局又是如何呢?

我曾經試過,結局並不好。

所以我要我好好的做自己,就算和Frank一樣怪也無所謂,只要能找到我想對他們唱出" I love you all "的人就夠了。

而,我也找到了。

題外話:戴著頭套的Frank是由Michael Fassbender飾演。

你應該也很疑惑,戴著頭套到底要怎麼演戲?

那我想你可以來看看,Michael Fassbender在這裡的演技其實很不錯,從他的肢體動作、走路的姿勢及速度都體現了當下的情緒。

尤其戴著頭套還是很有吸引力,真的非常厲害!

還有Michael Fassbender的歌聲也讓我很驚訝!

尤其他在片尾唱的< I Love You All >歌聲中的感情非常飽滿、到位!

 5 ) 《弗兰克》精神病一样的美

一些人对一些事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

但是,他们对待社会,面对生活却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接受水平。

于是,他们有了莫名其妙的举止、封闭的内心、突出的才华。

人类社会对于异常的接受能力要比他们自己想象的差,所以对于行为异端者的包容也就只有狭小的气量。

把普遍作为准则去衡量这些与众不同的人,便有了“精神病”的群体。

精神病人不一定有过人的才华,但是有此天赋的人,在成就上一定高出普通人许多。

他们在常人不能理解的世界里看到了璀璨的星光,并且具实展现出来,就有了与众不同的美。

今年,日不落帝国上映了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青春片《弗兰克》,似乎正是对这些天赋异秉的行为另类人做的最浪漫的诠释。

影片整体感觉就像伦敦阴湿、斑驳的街道,充满了阴郁的气质。

但是,故事本身却不似画面压抑,充满了星星点点的温暖,蛊惑观众饱含爱意地欣赏戴着大头套的弗兰克如何在他狭小的空间里演唱心灵的歌曲。

作品不从单独视角观察弗兰克,而是透过第三人的参与,从旁雕塑出那个戴着大头套的音乐才子。

音乐自然流淌,命运顺其自然走向归宿。

没有做作矫情的修饰,不细腻反而更真实。

最特别的是弗兰克的孤独与第三人的好奇碰撞在一起时那奇妙的火花,像任性的天真孩子与倔强的叛逆青年,又像雏鹰与小鹤,彼此看似有共通之处,最后却只是两个世界的人。

为什么有这个角色?

或许因为弗兰克的特别实在过于隐晦,又或许因为那个代表一类群体的人,在用好心把“弱势群体”推向深渊时的自以为是,是导演最羞于批评却不得不直述的观点。

这就像当下的青年一代,渴望与众不同的个性,渴望异于常人的才华,却在自身表现上不够有自己的表达,不够有接受不同声音的勇气。

于是,在文艺似的忧愁中渴望着飞跃。

片中有个奇妙的角色,叫做克拉拉。

型貌称不上美,却是驻扎在弗兰克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存在。

她霸道、凶悍、疯狂,却不失古典美和细腻。

懂得弗兰克的弱点,激发弗兰克的热情,挖掘弗兰克的优势。

这个与精神病共舞的女子,不简单。

不止克拉拉不简单,其实片中每一位乐队成员都不简单。

他们组合在一起,始终没有给观众呈现出一首像样的完整的音乐,却用自己的行为和未完成的片段告诉观众,音乐不是流行歌曲,它是生命、灵魂思考的表达。

这些人的曾经和未来都已无从追究,只从当前的画面可以猜测出他们有着多舛而丰富的人生。

在第三者的眼中,他们可怜,在他们自己看来却是精彩刺激的每一天。

看完片,观众得向法鲨和吉伦哈尔姐姐致敬,是他们如同精神病一样的美创造了美轮美奂的精神病。

那疯狂得难以理解的执念,让音乐的断章也充满迷幻色彩。

这部影片很美,有很英国的调调,有很文艺的气质,但是它绝不是励志片。

它或许创造了一个21世纪的阿甘,却并没有鼓励观众成为那样的人,反而在循循善诱,让人们更主动、更友好地理解、认同、接受那些与众不同的群体以及他们试图打开的视界之门。

 6 ) 致敬影片。非粉勿看。

整个影片是以jon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的,乐队各成员被拔高到才华横溢必须与世隔绝的程度,而jon却被描绘为才能平庸的配角。

也许导演本人是这个原型乐队的脑残粉,才会把jon这个角色不遗余力的一黑到底,尽管他才华平庸,但是他毕竟真诚付出了很多,为乐队,为音乐,何至于这样黑他,黑他真的很有快感?

没听过原型乐队的音乐,但是从影片中所能听到的,我个人觉得也很平庸,有点故作怪异哗众取宠之感(也许他们本人觉得是曲高和寡)。

乐队成员一个个也都不正常吧?

神经病啊,精神病史啊,暴力倾向啊,抑郁倾向啊,自杀啊什么的,难道你们有病你们就酷?

可笑。

对主角Frank的偶像崇拜简直是登峰造极。

本来就是个怪胎乐队,成员都是怪胎,jon一个正常人进去,想按照正常人的路子发展乐队,结果搞砸了,于是导演说,怪胎大法好,怪胎万岁!

致敬影片。

非粉勿看。

 7 ) 短评字数超了

我觉得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关于追寻的故事。

对这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常常犯的错就是妄图追寻不属于或者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你想要绚烂而璀璨的存在,却没有勇气承认那不属于你,所以你假装爱它,你为了得到成功试图改造它,耗尽了所有的力气才明白,有的东西天生就不属于你,而你只是回到你所在的世界就好了。

 8 ) 只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外星人 (韩松落)

只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外星人韩松落看《弗兰克》,想起身边许多人。

朋友老柳,写诗、写歌、唱歌,也做陶,以前去过很多地方演出,也组过乐队,后来离开了,那支乐队现在是大神级别的乐队,但这都和他没关系了,他生活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没想过要出去,也没想过要“做些事情”,他安安静静地住在一个很老的小区里,和女友还有一群猫生活在一起。

不甘心的是我们。

有次去他家,看到他做的陶器,件件令我震惊,我马上有了商业计划,租陶窑!

批量生产!

开班授徒!

开网店!

因为对陶艺略有了解,我甚至想到了去哪里买陶土,在哪里建陶窑,怎么宣传网店,乃至怎样包装才能减少运输过程的毁损。

回头一看,他脸涨得通红。

后来,我们曾在许多时候见过他的这种反应,在人们推他上台演出的时候,在交际场合,人们给称他是诗人和音乐家的时候,他的脸,都涨得通红。

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真爱他,就让他安安静静地住在小院子里,和猫在一起。

如果在电影《弗兰克》里,老柳就该是那个神秘乐队的灵魂人物Frank吧,而许许多多人,都像那个偶然闯入乐队的青年Jon。

他进入这个乐队,认识了Frank、Don、Clara,他们沉迷在音乐——不对,应该是声音之中,各有怪癖,Frank永远戴着大头娃娃头套,靠吸管吸取食物,Don只和人偶做爱,Clara阴郁而神经质。

在Jon加入之后,他们决定到山林间的度假小屋里,去录制一张专辑。

事实上,录专辑不过是个由头,他们只是要远离尘嚣,在那里过一种尽可能随心所欲的生活。

而Jon,就像我们这些“正常人”一样,既被他们吸引,也试图用一套入世的生活框架去影响他们。

他在加入乐队之后,就在博客和优酷上发布乐队的信息,这些讯息让他们赢得了关注,粉丝不断增加。

走出山林,去参加音乐节,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这种推动力,最初来自Jon,远处粉丝的关注,让这种力量膨胀。

Frank对这种关注的态度,非常矛盾,他既希望人们了解自己的音乐——不,声音,又不适应山林之外的一切,事实上,他们到底有没有能为世俗所用的才华,其实也很可疑。

音乐节的失利,于是毫不意外,Frank出走,乐队沦落到去酒吧俱乐部去演出。

幸亏,最后的结局并不那么悲哀,他们又聚在一起了,而这一次,Frank摘下了头套。

作家宗渺渺曾经做过一系列音乐人访谈,在她不那么官方和主流的采访态度指引下,音乐人们都表现出了他们的另外一面,古怪的、随性的,宗渺渺也这样说了:“怪人都是外星人”。

至于他们是不是外星人,暂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但他们就是那样一些人,就像石头是石头,树木是树木,就像杜鹃有自己的生长地理,海葵有自己的颜色,番茄有自己的味道,它们之所以成为它们,不外是因为这些独属于它们的特质。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弗兰克》就显得不那么灰暗了,它不是怪人们的失败之歌,也没有谴责这个不肯接纳怪人们的社会,它只是用Jon的观照、入世努力,来映照出怪人们的生活,他们就和石头、树木、杜鹃、海葵一样,有自己的味道和特质,理解这种特质,不去强行纠偏(这个说法其实也不妥当,但我们的立场多半如此),就已经挺好了。

电影里没有出现过乐队的完整作品,片尾那首歌,也不能说明弗兰克到底有没有音乐天赋,其实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活在那些声音里,生活在乐队成员的彼此接纳里,以此为寄,以此为栖。

而这,就已足够。

 9 ) 所有人是所有人

刚开始,我以为这是另一部无脑欢乐小清新。

一群嬉皮士躲到大农村,写写歌发发推,吱哇乱叫疯疯闹闹,过着不沾地气的生活。

然而,并不是这样。

故事开头是文艺白领男主莫名其妙被拉到一个奇怪的乐队救场,发展到一个大头领着五个怪人在乡下写歌。

好像玩乐队的都是怪咖一样,我也莫名其妙的和朝九晚五的男主一样接受了其他人的人物设定,还乐在其中......如果这么就结束了,那这个故事不值五星。

一切是从don的死开始变的严肃起来的。

don自杀了。

他的自杀突如其来,没预料到,尤其是紧接在前二十分钟一片乌托邦的欢乐中。

但设身处地的想,don的自杀貌似又是一种必然。

don其实是个优秀的键盘手,但他放弃了音乐而去做经纪人。

因为他深知自己的音乐造诣在frank面前就是一坨屎。

作为frank的挚友,活在frank身边,don爱他又嫉妒他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他。

然而每天眼睁睁看着frank取之不尽信手拈来地挥洒着天分,自己修修改改憋了半年的音乐还不如他随手捡起线头的乱弹,don知道frank是天才,万分之一的天才,要被保护被珍惜的天才,他做到了,以经纪人的身份微妙的维持着以frank为中心的平衡,保证frank的音乐创造天赋不受限制。

可在那么多个夜晚,他想到自己被埋没的音乐冲动,frank那么抢眼的光芒下,他只有身后的阴影好长好长。

上帝给了don造就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心理困境,清晰思考,却让他遇见了frank,他发现上帝少给自己的那么一点是天分,操他妈的天分。

这种相形见绌的挫败感来的比之前任何磨难都折磨。

既生瑜何生亮。

don自杀了,带着frank的头套。

clara就酷的多。

她一开始就不在乎是否讨好观众,对于人群的喜爱总是反其道而行之。

你听音乐中的鬼哭狼号都是她。

第一场表演,琴都冒火爆掉了,她还要继续,还因为别人停下而发飙。

她代表着随性所欲,不以讨好他人为目的,包括深爱的frank,自由的表达自我是一切的前提。

什么名气,点击率,那些所谓的附加值,她只会嫌弃的拍拍手离开。

clara像每一个总会经历的叛逆时期,老子不在乎任何你们在乎的鬼,只想表达自我,管你们他妈的喜欢不喜欢,老子只想做老子罢了,老子也只想做老子而已。

一种更为可怕的理想状态,近乎无视世界的唯心,为了爱和坚持可以不顾后果的拔刀,任性到不顾一切,唱也要撕心裂肺,念着没人听的歌,做frank的灯塔。

近乎可怕的理想主义者,我所羡慕的理想主义者。

frank,注定出场就成为焦点的存在,他的谈吐,他的天分,他的感染力和他的冷静,让人迫不及待的被他吸引,窥探狂一样像知道他的故事他的出身他的来历他的头套?

为什么,那么多个为什么到最后竟是一片空白,因为frank就是个普通人。

普通美满的成长环境,和睦的父母,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和造就大头的可能原因。

从客观上讲,他可能就是一个小孩子,一个还不足以面对也不想面对成人世界的孩子。

他选择了伪装成一个带着头套的成人来生活,却并未真正的成长。

可是,即使是frank,也逃避不了任何做创作的人的初心,想要别人喜欢自己。

所以,他动摇了。

跟着白领男走进成人的世界,一口气想学会所有规则,努力让所有人喜欢自己,不惜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音乐,失去了以前的无所顾忌或者叫无知无觉,他的音乐创造也被明显影响。

这种对名气的患得患失将frank逼向病态,失去了自尊失去了自我,不是开片时那个令人尊重敬仰的领导者,被一棒子打回了原型,一个彷彷徨徨的孩子。

终于,形色皆非的自己再也无法支撑下去。

丑陋作品简直是对他灵魂的侮辱,他昏倒在舞台上。

jon 很明显是个有商业气质深谙市场和观众的成年人。

他可能做不出好的作品,即使努力,即使在高人的带领下,也只是重复和模仿。

但他知道观众想要什么,社交价值意味着什么。

艺术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件商品,结识了frank,及最后牢牢掌握住frank,正是掌握了货源。

在这个队伍里,他是个商人。

落寞之后,他心中对于frank头套下的疑惑发了狂,他对一件丧失价值的商品充满嫌弃,再没了当初的尊敬,拼命的想要摘下他的头套。

一切都可以拿来变卖,你的容貌,你的才华,你的创造,你的情绪,甚至故意制造的神秘感。

在这个爆点才是卖点的社会,你还能留住什么。

so frank why don't you take off your fucking head他们火了。

可是除了chinchilla,谁听过他们的歌,谁认识他们的乐手,谁了解这个乐队的名字。

对于一个乐队,这其实是种侮辱,因为除了音乐,我不希望你们了解一切。

只有音乐,才值得了解。

可往往令你名声大噪的,不是你的努力。

我不能说这是一部完全现实的电影,但这绝对是一部具有现实象征意义的电影。

我不能说谁是其中的某一个人,但这些象征混合起来可能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从frank的纯真和天分出发,混合着don的嫉妒和自卑,带着clara的孤僻和不屑,却不禁被jon的利益和渴望所动容。

天赋是一份礼物,我不敢说每个人都有,也不敢说不少人没有,但至少有程度之分。

勤能补拙可以使你成为大师,可与生俱来的表达欲呢,当你想通过音乐或绘画或其他形式想表达你当下感受到的彻骨之痛,铭心之冷,绝望到无法呐喊的寂寞或者是带着温度的感动,身边总是有人不费吹灰之力,比你表达的更好,这时你站在一个起点上,会怀疑,会相信,会疯狂去努力,也会拼命去失望,有不被认可时的轻蔑与不屑,也有被认可被收买时的点头哈腰。

如果你敢承认,你一定都想过。

天分?

能力?

形式?

风格?

别人会不会喜欢我?

别人喜欢我到底有多重要?

我会出名吗?

人们会记住我吗?

拿这个赚钱不好吗?

然后,frank don clara jon携手站在你面前,他们疯狂的音乐颤抖着。

我年轻时曾无数次和朋友吹着北风以泪洗面,幼稚的探索着这些自以为深刻的问题。

后来,也无数次安慰着其他文艺青年不要太去纠结这些后来的烦恼,以及价值的兑换,在不经意时甚至还打碎过一两个清脆的梦想。

现在,不也柴米油盐地活着,每天赶8:09的三号线。

我是个怂人,终归没能力没机会把热爱的事当饭吃,但其他人或许有机会。

梦想这个东西,太灼人,不忍心熄灭。

电影的最后,jon离开了。

留下他们一堆没商业价值,不讨人喜欢,或者说不愿意讨好观众的dreamer自己疯。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结局,像个不会结束的梦,一个happily forever.“我敢肯定这支乐队,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一定会成为一支伟大的乐队”重要么?

表达而已。

 10 ) 都别来烦我好不好

1.看了前面5分钟就知道是我近期喜欢的流派,耳朵怀孕的bgm+怪胎主角简直绝配。

2.N久之前看海报以为动画片+1.实则前半治愈后半致郁。

3.法鲨浑身自带萌点。

小黄雨靴来一套!4.神只有1,好像永远都成不了自己所想拥有的最崇高的品格的人,frank这样的怪胎在路人眼中的怪和朋友眼中的屌都是极致,成不了你就让我死在最靠近你的那一刻吧。

5.到此才发现这个眼熟的乐队女成员Clara(惊天危机 魔法保姆)竟是杰克 吉伦哈尔(断背山 夜行者里的hentai)的亲姐+弟弟原来有迷之辉煌的情史+总有一个让人记住演员名字的点...6.都是这么会唱歌的吗!大家都唱的好有味呀!这里的法鲨和begin again里的KK以及众多有超强卡司的音乐歌舞剧 7.唉没有这么好的事情,又想保持独立精神世界又要迎合别人,事情到了那种不管如何发展都好不了的局面,也没什么好做的了。

我知道未来的生活还是处于委屈求全的不爽和尴尬的自持之中,但还是就这样吧。

8.少不了的适配BGM.i love you all - Michael Fassbender

《弗兰克》短评

太诡异的故事了。套着头套就这么与世隔绝。没听出来音乐有多好额。又见韦斯利家的比尔。

4分钟前
  • vivien
  • 较差

本片是典型的回锅肉电影,第一次看沉浸在对Frank本身的猜想上,第二次看沉浸在对头套后面法鲨面部表情的猜想。电影本身和片中Frank的乐队一样,很才华横溢,很特立独行。

7分钟前
  • 倁乌
  • 推荐

勾起回忆

9分钟前
  • 露水十一
  • 力荐

i love u all

14分钟前
  • 冰仔
  • 力荐

在谢菲独立电影院和其他3个陌生人一起看了我人生中第一部法鲨的电影,从此about time男主粉转黑,被Frank的躁动搞哭两次,被法鲨的歌声迷到听完最后一个音符才离开。

18分钟前
  • 眯缝眼君
  • 推荐

最后首歌值2星

23分钟前
  • 费迪飞
  • 较差

近来也越发觉得,从实际角度,当然要不断努力做better person,但是在某个层面,有些东西,太早太早就已经决定了,天分这个东西,就是对生活的随机性最大的接受。以及法鲨的眼睛啊,我真是好爱他的眼睛。眼里藏了天然曲折的忧郁,是坚强下的脆弱,特别惹人怜爱。

24分钟前
  • 曼仔
  • 推荐

这片子什么鬼?!为了法斯宾德第一时间下载下来看!!!结果呢!!法斯宾德就特么没露过个脸!!!!好莱坞这些帅哥演员们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靠脸混的真的拼了命了啊!!一个个扮丑增肥糟蹋自己就不说了现在居然连全程戴着头套不露脸这种招都想出来了!!看了一半就怒关电视了!!什么鬼啊到底!!!

25分钟前
  • 巧克力国小木
  • 很差

twitter tumblr的呈现形式不错 web2.0的乐队电影 一个良心的忠告:作为深井病,不要去和正常人搅在一起,迟早会被他们弄死。 音乐好赞灵飘飘的

30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还行

一部很想么么哒的电影

31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乐队主唱版雨人

35分钟前
  • Prague Night
  • 还行

我本以为是高分喜剧,可是我看着看着才发现是一部好酸的喜剧。

38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带点独立文艺气质,又有点幽默小清新,还有点苦涩的故事,非常好听的配乐和歌曲。观感还不错的片子,只是不明白这故事。一个年轻人试图加入一群weirdo组成的乐队,磨砺,想改变,但失败,离开。而weirdo还是跟以前一样。法鲨带着头套的表演也很喜感很好看,一定唱过瘾了这次,而且还露了点脸。

42分钟前
  • JIN
  • 推荐

以为迷妹都是白痴吗?到了ending顿时好感全无。是范特西对瑞阿勒提的投降啊这是,我坚决不摘头套,否则我捅死你。就连法鲨也救不了你。

44分钟前
  • 冷酷母蟑螂
  • 较差

一群玩独立音乐的freak,面具下遮盖的却是每个人掩埋已久的伤痕,真的不是治愈系

46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不能理解这种为音乐的痴狂

49分钟前
  • 红药
  • 较差

居然有很多人覺得衹有片中這樣才算是真正的音樂,不是説本片誤導,偏偏有一群自稱逼格高的看不起很多非常優秀的流行音樂。

53分钟前
  • 青豐
  • 还行

haha

56分钟前
  • 扎学家施耐庵
  • 力荐

About time 里的orange小哥有一种自带喜感,让我想起一个认识的巴黎红发人。他总是开各种没有节操的玩笑,每次我们不屑的时候,他都一副委屈的样子,他说怎么啦?我都红发了,我可以开这种玩笑。(红发在西方常被认为没有灵魂)

1小时前
  • 白牙尖
  • 推荐

我看完了 我知道它试图去说什么 但是我没有感受到 我 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不认同目前生存状态下的大部分规则的怪人 却仍然未被这部电影触动到 我想 糟糕的音乐 夸张的表现手法 恕我接受不能

1小时前
  • steflover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