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很多文章说启东在地铁里打电话,感动了女鬼。
被女鬼又救活……,这一点我不敢苟同,看先后的两只手明显不一样,后一只手(给启东心脏按摩)稍小,应该是小鬼的手,是小鬼救活了启东。
从剧情分析看,由小鬼救活启东也更合理些,如果女鬼先被感动,那么她杀死启东则没有道理,杀完又救就更不合理,所以应该是女鬼杀死启东,小鬼出现了,救活了启东,并和妈妈重逢,这样小鬼又符合了乖巧无邪的角色需要和为爱而存在的剧情主线。
在dvd里,补充了一个绝望的结局:张震最后打给江口洋介的电话以后,江口的鬼魂就坐在电话和尸体的旁边,终于得偿所愿,在得意的笑声中,江口洋介突然发现自己不但不能站立,甚至根本无法动弹。
他惊恐地看着自己地手臂慢慢抬起,完全不能控制,重复着自杀的动作……随后,在那幢关鬼的大楼的顶层,他又自杀了一次……第三次,在江口洋介幼年的幼儿园场景,一个储物柜里,他失控的继续重复自杀的动作……江口洋介绝望的发现,他只能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无限的重复着他死前的最后一个动作:自杀……另外,3区的dvd里也没有那场大S坐在江口洋介腿上的热吻抚胸的激情戏。
其实不该删去,这样在后面江口把大S关在禁闭室就更能突出江口洋介自私阴暗的心理。
导演苏照彬,还曾经编剧《运转手之恋》、《台北晚九朝五》、《双瞳》、《三更》。
这些片子都是我很喜欢的台湾片子,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故事讲得非常好。
以前老觉得中国电影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没有好的故事(剧本),大多数情节瞎掰对白作呕……惨不忍睹。
其实还是有很多相当有功力的,反过来想想也是,很多好本子电影局直接就枪毙了,领导们一分析就替我们做了主,觉得我们不能看这样的片子。
yu……这个话题又扯远了。
片子里林嘉欣这样好的姑娘居然在里面只是花瓶,唉,可惜了,不过花瓶也是很到位滴。
大s花瓶戏还算多些,虽然早早就死了,死相和扮相都是给人印象很深的。
大s绝对是片子里最漂亮最时尚的角色,那双高跟鞋,那条黑色九分裤……嘿嘿,我坚信她的服装肯定是自带的不是剧组出的。
不知为什么,一看到大s我就也能想到她妹妹小S,姐妹俩赤裸裸的要出名要有钱的宣言,自称姐妹俩穿衣打扮时尚出位绝对是台湾第一,多少次在主持的节目里大飙特飙演技……这种直来直往真性情小S比姐姐还要更直接一些。
我很喜欢,就该这样,不虚伪。
但是俺觉得大s抢戏有点明显。
从片子里的穿衣打扮到表情和动作,完全就是为了突出一个印象深(确实做到了),太露痕迹,戏有点过。
她在电影里这样的本性这样不经意的流露,一看就觉得这人在演戏。
或者说一看这就是大S,而不是那个角色。
看结尾演员表我才看到万芳的名字,居然在里面演妈妈,女鬼,呵呵,我说怎么有点眼熟,但是因为妈妈形象吓人,就没细看,也就没认出来;另,长发遮脸胡子一嘴的江口洋介第一次露面的时候,我也差点没认出来。
爱是魂灵持久的根源,而不是恨。
小孩子的爱更存粹,力量更大,保护妈妈,一直到最后团聚。
男主的妈妈一直记着没有煮完那个鸡蛋,直到魂灵完全心愿,才离开。
披着恐怖片的外衣,却把人碰到的道德困境展现 :鬼妈妈不忍孩子的痛苦,只好自己下手结束他的生命;男主连医生的建议都不听,执意挽救母亲的生命,可是却也让她痛苦不堪。
很多时候我们想两全其美,可是常常会出现无论怎样做,都会不满意,别说两美,一美都不行,只是选择一个不那么差的结果。
“你不快乐”,林嘉欣也是如此,生活大多时候如此,我们拼搏,只为了能摆脱它。
台湾早些年的恐怖片太走心了,科技跟鬼结合的电影其实很多,但是这么合情合理的也很少见。
张震演这种都市剧也很合适,正义相外加有点悲伤感的脸很有故事感!
江口洋介的加盟让剧情更国际化,新型材料能让人看到鬼,也能让鬼困住。
小男孩身世好可怜,身患疾病还要遭受身边人的欺负,母亲含泪替他解脱,跟男主不舍让自己瘫痪的母亲舒服离去形成对比。
看了以后因为我是先看看了《双瞳》不得不说双瞳里的坑埋的很好需要细细品味,诡丝虽然也很好但是可能因为我看的是删减版有些感情线get不到 1.男主和那个卖花女的感情线根本没必要,我觉得这个感情算是败笔了就和言情剧一样,男的工作身不由己家境不好,女的不嫌弃不抛弃也喜欢他两人情投意合,男主快死的时候内心巴拉巴拉一堆感人的爱情感言真是败笔,如果要描写亲情就要专注,不要弄一大堆貌似高深的东西混到一起最后乱七八糟一锅乱炖2.我个人比较get的到桥本,桥本让我想起了嫌疑人x都是一类人,这种人天生可能聪明到极致,可是内心世界可能是空虚的,可能早就想死了,死了在他们来说不可怕他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也找不到死了的意义,3.没找到完整版看,好多删掉了,哎,可能完整版感情线更充实,最后还是要说《双瞳》真的好看哈哈
比较完整的故事和比较讲理的鬼相比于无差别乱杀的日本鬼,台湾鬼相对还算讲人情讲道理。
恨和爱都是能量,而能量太强以至于死了以后也还能对生者施加影响。
毒贩和女儿 、警察和母亲、警察和女友、鬼母和鬼子、科学家和署长,看上去是若有似无的丝,其实是恨与爱的纠缠羁绊。
总的一句话,有爱就用力去爱,别让遗憾继续。
其实整个故事以“反重力”研究为背景,感觉还是蛮奇怪的。
大概,是未来让“研究”可以拉到大人物背书,这样可以让“科学家”办事儿的时候有很多方便吧。
但是,想要大人物背书,其实也需要看成绩的。
这“科学家”事儿没看到有什么进展,人倒是死了不少,虽然是“外聘”(人家把临时工说得很优雅),但至少是个影响不是。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是有备而来的。
这个反重力研究究竟是怎么和“鬼”联系上的,完全不可考。
但是,如果你说研究个“鬼”,大人物大概会立马停止支持。
但研究反重力,那就绝对不一样了。
在这方面,“科学家”其实也是很懂的,随便忽悠个课题,然后堂而皇之的骗经费,这属于“科学家”的必备修养。
这个研究,那必须是“资产”啊,这一点,专利法中规定的好好的。
拿钱办事儿,那专利权必然属于公司,甚至利用公司资源研究出的成果,也属于公司。
扩大一点,那就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给你70年用用难道还不满足?
张震之所以加入,完全是因为张震会读唇语。
而“科学家”团队研究的“鬼”会无缘无故的说话,但彼此频道不通,急需一名会唇语的进行翻译。
好了,到了这里,故事基本就演绎成真·张震讲鬼故事了。
陈柏霖和张钧甯,当年还真只能在故事里头打酱油。
而大S在故事里头也就脱了个衣服,立马被责成领了便当。
故事,完完全全就开始围绕张震讲故事了。
故事里头的张震,一方面要调查鬼故事,一方面又得面对自己和老妈的纠葛。
作为准儿媳妇儿的林嘉欣,也是挺为难的。
当然,故事对插管还是拔管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多的探讨和思考。
由于张震的加入,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此时的“科学家”有话要说。
说做鬼看起来还是蛮好的,又没有升学压力。
这……这……真特么说得对啊。
而且,还不用担心长大后要找工作,要交税。
尼玛的,旁边的陈柏霖听了,一直翻白眼。
人不如狗也就算了,现在,混到人不如鬼的地步,简直连“死”都死不起的节奏。
关于这小孩儿为什么“阴魂不散”的原因,最后还是被张震调查出来了。
说起来,这是个非常“扯淡”的逻辑。
小孩因为先天缺陷,老妈就觉得还不如死了算了。
她有勇气让孩子死掉,但没勇气让孩子活着。
她有勇气让孩子死掉,自己却选择了苟活。
这全程饺子,最后母子团聚的结局,实在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大概,只是想着“阴”小日子一把吧。
这哥们研究了半天,得出个结论,只要死前怀着强烈的恨意,在正确的地点嘎掉,就可以“阴魂不散”,从此摆脱糖尿病的烦恼。
但是,导演明明说的是爱可以长久永恒啊,阅读理解错误,代价很大。
以前我是不敢看着类型的片子,我心脏不太好受不了这么刺激的东西。
可现在我觉得鬼片也不是那么吓人的东西,打比方刚看过的《诡丝》,看完后顿时觉得有种看完感情文艺片的感动,母子之情牵动着那条神秘的丝,鬼的存在竟然可以是因为爱.原本以为是位毒辣的狠心的亲手掐死自己孩子的母亲却是为了减轻孩子在世上的痛苦而狠心将孩子杀死的可怜人,孩子在死前对母亲说着谢谢,死在象征母子之间的花朵丛中,母亲边失声痛哭边安葬自己的孩子。
孩子死后不愿消失的原因竟是为了维系母亲的生命。
破了的玻璃窗,下雨天,孩子的自言自语确是在和母亲对话。
我在想这不是文艺片是什么?
张震作为一名警员是剧中参与调查却唯一没有死的人,他的母亲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他困惑着母亲的生命究竟是该终止还是维系的好。
江口洋介作为科学小组组长邀请这位懂唇语的能干的年轻干探调查能持久不消失的亡魂的死因。
张震由最初的拒绝到最终的接受也暗示着他对于生死观的全新领悟,他接受母亲的生命终止比维系的要好,至少母亲不会那么痛苦的吊着药水也不会再在病发的时候烫伤了手。
我想如果生是一种痛苦的时候何不寻求另一种生存状态?
这不是不珍视生命而是让自己过得更轻松一些。
江口洋介扮演的角色是一位渴望死去的科学实验者,借助调查鬼魂的死因让自己也变成一个永不消逝的亡灵,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用为了工作而奔波不用交付高额的房租不用看老板的脸色。
然而随着真相一步步揭开之际,他误以为找到了不灭之法,他误以为孩子是带着对于母亲的恨而存留在世上,于是他杀死了自己的老板使自己带着恨意死去。
他是可怜而现实的角色,高压社会中的投降者。
张震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演员,他略带台腔的国语及他的外形给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像是一个夜行者穿梭在这城市,有又寂寞又美好的感觉。
日本鬼片素来有吓死人不偿命的恐怖程度,与日本片不同,这条以爱为主线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不同的影像。
张震和戏中扮演张震女友的林嘉欣是主角中的幸存。
林嘉欣一直在等张震,即使这个等待是漫长的,她知道张震懂唇语于是在离开他母亲病房前对他说她喜欢他并且愿意一直等着他。
张震了解这一切却身不由己。
他在危急时刻宁愿以身犯险救出她却不愿和她在一起,他不是不爱她而是怕自己给不了自己所爱的人幸福,他觉得连自己的安全都保障不了怎么保护自己的爱人,这是一种暧昧且痛苦的感觉。
我很欣赏俩人微妙的感情线,导演处理得很好,淡淡的却很清晰。
林嘉欣对张震的信任也只是因为一句话,不需要原因。
我觉得世上能拥有这样的感情的人已经很少见了,即使没有海誓山盟轰轰烈烈也如此震撼人心。
“你是不是恨我?
”张震母亲的魂魄在听完这句话后消失,留下的是张震的思考,或许是以前太过于专注自己的工作不曾关心过母亲。
看完这部片子却意外的有种想哭的冲动,《诡丝》借助灵异的事物阐述人生道理人物情感,不得不说确实是一部好片子,只不过至于它是鬼片还是其它类型的片子,只能观者自知。
恐怖片这东西,越看越怕,越怕越想看。
今年看的恐怖片不算少了,每次看完都想以后再也不看恐怖片了,结果新的片子出来还是忍不住想看。
今年看过的所有恐怖片中,我认为本片是最出色的,它既不是欧美式的特技恶心片,也不是日本式的纯粹骇人的恐怖片,而是有恐怖但也有情感的中国式恐怖片。
说起台湾电影,最近的记忆就是“双瞳”了,很巧,也是恐怖片,也很好看。
看完了本片,隐约觉得两部片子会有联系,因为主题相似。
一查,果然,本片的导演苏照彬是“双瞳”和“三更”的编剧,本片是他自编自导。
应该说,剧本是很出色的,人类的恐惧来源于未知,当未知就在你身边的时候,恐怖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
当然,故事的逻辑性还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毕竟那是未知的世界,我们现在所说的不合理是建立在已知的知识上面,谁知道那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何况,本片的真谛不是说鬼有多恐怖,而是在探讨安乐死的意义。
以爱她的名义,让她痛苦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还是在爱的名义下,让她安静的死去,永远的摆脱痛苦?
或许导演也无法给出答案,只是通过片中的两个母亲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结果如何,母子亲情之爱是永恒的。
本片的演员整容也很强大。
虽然看之前知道有江口洋介,但乍看之下还是没认出来,满脸的胡茬子,写满了沧桑,一个心理失衡的博士形象。
大S穿职业装很性感呀,身材也很好的说,可惜挂的太早了。
张震绝对是帅哥,气质非同一般,我看好他成为梁朝伟的后继者。
常有人说起梦见故去的亲人,是真的有鬼,还是对亲人的思念使然?
对于华语电影一直比较期待,早就想看这部电影了,可惜下了好几个版本都是没有字幕的,对于这部掺杂日语的片子,光靠镜头语言实在很难理解.虽然市场反响不是很大,但是片子整体感觉还是不错.张震的出场比较帅,开场时就在最后一秒钟凭着未发出的唇语救出人质击毙凶徒的警察.大S可惜了,花瓶一样,开场没多久就因为欲望被鬼钻了空子,被害.演员阵容很有意思,台湾导演戴立忍,摄影大师黄岳泰,都有出场,算捧场吧.三个感触的情节1-身患怪病的儿子被妈妈掐死,临死前没有恨,没有惊慌,有的只是满脸的安详,解脱,有的只是"谢谢你,妈妈",在死后还一直守护着妈妈2-信任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大S因为不信任张震,没能躲开鬼的攻击,林嘉欣就因为绝对信任,保全了生命.3-张震以为妈妈鬼魂长久的不散只是因为无法原谅他的强行滞留,而事实上,她介怀的仅仅是她未能在最后的那个早晨,没能给孩子做完最后的一顿早餐而已。
两句感触的台词:一条关于爱情,林嘉欣说:我很喜欢你,但是你不快乐一条关于亲情,张震说:想要活着,想要过得快乐想要人生可以改变想要每天早上可以再去看你
补标。只记得大S了
这才是鬼片的最高境界,有恐惧,有感动。
湾湾只能拍拍小文艺片,拍这种悬疑惊悚还不如不拍,特效做的烂不说,剧情烂,那个鬼从泡面里面出来的时候我笑了。。两星给张震的演技!大S果然是票房毒药,不懂她是来演戏还是来搞笑的。。
用科学的武器去武装一个鬼故事!
桥本用计数器记录署长骂自己次数的细节很有意思。
不但删减版,而且没有字幕,完全不知道江口洋介在呜哩哇啦什么....
故事很有趣。
为什么死在医院的小鬼妈妈变成鬼后能量没有消散?鬼妈妈为何要杀死所有人?最大可能只是单纯为了加几个恐怖镜头吧。小鬼的状态像是被困在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死前状态的诅咒里,这种形式的存在有什么好令人羡慕甚至去追求的?以及连生死都看淡的江口居然因为被骂瘸子而去买了个计数器,还因此产生了支撑魂魄不消散那么大的恨意真的是挺逗的。
没全看完,可想而知了。
最讨厌恐怖片还有煽情情节
……
我冲着江口洋介和张震给你三星!
很纯粹的烂片
我觉得它其实挺严肃的,不像很多鬼片最后都成了闹剧。
这不叫恐怖片 顶多就是一剧情片
没啥意思……
无聊的要命
挺好的剧本 挺好的配乐 个人觉得挺不错
万芳!
恐怖+搞笑+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