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中柯蒂斯与妻子二人代表的正是完全不同的两级,选择谁的立场,则决定了观众对于本片的体验各不相同。
信或者不信,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正常观众似乎都会选择站在妻子这边,对柯蒂斯的癫狂感到不解。
但显然,导演本人却并非正常一类,全片由梦境出发,再到梦境照入现实结束,一切其实都秉承着一条不曾明说的原则——内心真实,才是真的真实。
正如同精神分析总是更相信梦境,将梦作为真正自我的表述。
持续而来的灾难之梦,其实才是超脱于秩序之外的真实世界。
这也给了我们解读神秘风暴的重要线索。
说白了,风暴便是我们无法接受的巨大现实。
正如同拉康将小汉斯·荷尔拜因的名画《大使们》中那个扭曲的骷髅头解释为实在界的凝视一般。
风暴其实代表的便是这不易察觉的现实,让柯蒂斯成为离真相太近的人。
在弗里兹·朗的[绿窗艳影]中,有这样的例子,一个教授杀死了自己的情敌。
最终,他醒来,发现仅仅只是梦一场,继续过回了自己的生活。
但事实上,梦中的他才是真正的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杀人犯,只是在现实中将自己伪装成正派的教授。
这条放到本片中,依然成立。
柯蒂斯在梦中见到了世界发生的巨大危险,在现实中,他则在尽一切努力,将自己变成和妻子一样的正常人。
所谓母亲的精神病史,其实也并非是导演的障眼法那般简单,内里,它更是柯蒂斯寻找的简单出路。
事实上,柯蒂斯希望自己是精神病,并且用一切方法说服自己。
在他看来,唯有融入秩序,接受治疗,才是逃避那场未来风暴的最佳途径。
但真正可怕的其实是,他并没有疯。
在查询了一切资料以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任何精神病的症状。
而梦境却如同脱缰的野马,慢慢侵入了现实的秩序,幻想开始在清醒时出现,而梦中的疼痛也会延续多时。
没有了梦的保护,柯蒂斯和正常世界的建立的秩序已彻底断裂,他必须直面真实。
但truth却并非人人都可以handle,脱离了外在符号系统,柯蒂斯在常人看来则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疯子。
但正如他在打闹教堂午餐之后所吼的那样,“只有我知道,你们却没有任何准备”。
他坚持己见,做足了一切准备,试图在最后,拥抱现实。
但在感情面前,他还是走出了一招错棋,这便是向代表秩序的妻子妥协。
在梦中妻子的目露凶光,其实已经代表了柯蒂斯的内心对这段婚姻的不信任。
但在接受真实的最紧要关头,他却选择了放弃。
一切重新开始,柯蒂斯再次劝说自己回归了小镇的系统,接受治疗,外出度假,仿佛风暴的预言从来不曾发生。
全片结尾尼克尔斯给出了一个真正的点睛之笔——风暴真的来了,并且实实在在的滴在了妻子的手上。
真实世界,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侵蚀了每个人的生活。
这一次,不仅仅是柯蒂斯的主观真实,它更扩大到所有人的生活。
一切在放弃之后,真的崩塌,似乎是个坏的不能再坏的结局。
但这却恰好是最不落俗套的表达。
试想,如果柯蒂斯真的做到了对梦境马首是瞻,坚持做内心的自己,他则必会像[闪灵]中的杰克一般,拿起杀戮的斧头。
毕竟,在内心中,我们其实都是凶手。
而如果他像个正常人一样,融入了社会,将风暴完全抛到脑后,把前半部所做的梦境铺垫,变成精神病患者的意淫。
那全片不仅会变得无趣幼稚,更让勉强重回系统的柯蒂斯,成为了一具自我怀疑的空壳。
尼克尔斯的高明之处则在于,真实还是那个真实,它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一旦你有所察觉,它便会义无反顾的将你吞噬。
妻子所见的风暴,其实更像是某种内心的升华。
第一次,她真正感受到了丈夫所面临的巨大虚无。
第一次,整个家庭回到了相同的系统之中。
在末日之下,人和人最终达到了和解。
虽然迟了一些,但相较于之前二者,绝对是黑暗中的一线希望。
为了避免巨大的悲剧,导演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一次更小的悲剧,这才是对角色真正的怜悯。
至于风暴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含意,观众大可给出符合自己内心的解答,可以是金融危机,可以是婚姻泥潭,也可以是挥之不去的核阴影……无数这样的答案,便是观众接入本片系统的捷径。
毕竟,这个世界有太多可以瞬间毁灭我们的真实困境,而无形又无情的风暴,正是对这一切最完美的比喻。
原载于《看电影》杂志特别加映,刊登正文有所修改
6.5分吧!
演员都挺不错的,感觉也到了,但是非常简单的故事弄得太慢了,我都忘了时间在流动。
以后会记得劳模姐的,男主角看着太像坏人。
倾向于最后还是男主角的幻想,从自己独自面对暴风雨,到女儿出现,最后是妻子,推测可能是焦虑太过。
男主角妈妈也有一些幻想症,而男主角过着别人羡慕的家庭生活,其实和妻子也有隔阂,没办法沟通,所以压力很大,害怕有大灾难的发生,保护不了自己的家庭。
2011年,剧情悬疑惊悚电影《 存身 Take Shelter》这个电影名字翻译的是真好,非常少见的好。。
很有感觉。
本片被称为先知版《闪灵》,但是我觉得对于这个评价有点过高了。
电影的前半段表现的很好,但是剧情稍有拖沓和沉闷,当电影突入后半剧情的时候。。
剧情不但没有高潮迭起,反而更加冗长和沉闷,虽然结尾有惊喜,但是完全不能挽回这样的不适感。
不过这个电影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恐惧感,非常的深入人心,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原始的恐惧感,只是没有被放大,表现出来又会变成像主角一样的异类,甚至被说成疯子。
最后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自己。
电影中梦境的描绘非常的值得一看,手法也非常好,对我而言,真的是有点小恐怖呢。
我是鸟儿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也许只是我不太适应这样的节奏吧。
男主精湛的演技深深感动了我,说他是真sick还是假sick,影片透露一些细节:1,他跟老婆在看电视,电视上面出现的场景跟他的梦境很相似,里面的幸存者坚持了11小时,后来他跟心理辅导员说10岁的时候被sick的母亲一个人扔在车里11小时,一周后母亲才被发现在地上拣东西吃,这可能是他sick的诱因。
2,几次逼真的梦魇直至真实的防空警报令一家人躲进了庇护所,男主用手触摸庇护所的门跟他童年的时候被关在车里触碰车门车窗有没有关联?
次日男主的病彻底爆发,因为他已分辨不出真实或者虚幻,昏暗的油灯,激烈的内心挣扎,最后还是妻子的不离不弃让他走出了童年的阴影,推开了困扰一生的两扇紧闭之门。。。
(此处劲赞配乐,他打开的是希望之门啊!
)是伟大的亲情让男主回归正常,很多人到这里还以为男主是真病了,或者从头到尾都觉得男主是真病了,但现实却是邻居在打扫昨晚暴风雨过后的垃圾。
3,男主最后看心理医生,医生建议马上物理治疗,男主反问:“要离开家?
”no way !家和亲情是贯彻全剧的根本,男主放弃治疗和家人去海滩度假。
4,片尾男主和女人用沙堆的是三座城堡,是三座心灵的城堡,还要加一条河,滋润彼此,最后还要加个顶防御未知的危害(跟他在地下庇佑所加盖如同一撤。
)最后真实storm来了,到这时一切已经释然,大自然的storm,社会环境的storm,已经无关紧要了,关键的是妻子完全信任的眼神和一家子永不分离的亲情!
还不明白的看海报那张图吧,导演的意图不正是一家团聚风雨无阻的境界吗?
还想说两句,一个人的成长跟童年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男主知道自己的状况后哥哥来找他,他几次叫停哥哥并主动拥抱,见到妈妈深情地拥抱就是想找回往日的亲情,重感情的男人真的很难得,好好呵护身边的幼童,多关怀身边的人吧!
我的评分:4影评: 欧美拍了很多垃圾电影,这就是其中一部,“二柱子”老做梦世界末日到来了,然后自己建了地下避难所。
一场爆风到来,他们一家躲进了避难所,以为世界末日是真来了,第2天一看,晴空万里,只是风刮断树。
二柱子他接受了精神治疗,当她和女儿在海边时又看到了狂风暴雨,又要看那个末日来的景象,电影就完了,唉呀妈呀,这么垃圾的电影能拍出来。
8.5分。
男主角细节捕捉过得去,查斯坦引人入胜。
铺垫非常足。
想知道什么是贤妻良母的气质?
看杰西卡·查斯坦如何挥洒吧。
从《生命之树》到《罪孽》,杰西卡·查斯坦在去年堪比卫星升空,不得不感叹,好莱坞的影星都是突然闪出,从无前兆;有前兆的基本都没落了,比如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可谓成也剧本,败也剧本。
但是有好剧本也要有基本功底,不能像迈克尔·珊农那样,看过全片只能记得他苦大仇深的脸。
贯穿来看,前期很好,中后期略有沉闷,结果还算令人满意。
毕竟谁也不指望看两个小时就看到一部现代版的《美丽心灵》。
虽然观赏中谁也不知道之后会出现什么,想想当年约翰·纳什先生在大学校园的某花台旁骑着自行车一圈圈的旋转,如果《寻求庇护》走这条路线,预后不容乐观。
还好,经过前中期的强大抓力的挽留,坚持过中后期也不能说很难。
猜测是自寻死路的一种方式,尤其是思考此片意欲何为的时候。
先看看精神疾患与第六感的区别?
其实就是败寇与成王的区别。
再回望本片是否有更深层的东西?
所谓“庇护”是那个庇护所还是家人?
如果说仅仅是庇护所,也许过于简单,不免有菲薄该片的嫌疑,这一点从萨曼莎陪同柯蒂斯进入庇护所即能看出;如果说“庇护”是家人,那就不得不说信任和爱的问题。
信任和爱应该是相生的,彼此促进。
事实上,在家庭的角色扮演中,是女人给男人信任,男人给女人爱。
否则为什么柯蒂斯如此的爱萨曼莎,而在家庭陷入经济危机的时刻,萨曼莎的反应和举措都如此现实呢。
这又引申出到底什么是爱的问题了——男人处理好现实,女人为之歆慕,信任他能带来的庇护;如果男人处理不好,那就到时候该说“对不起,再见”了。
而如上所述又是不对的,毕竟萨曼莎还是没走,并且帮助柯蒂斯度过了难关,尤其是在俱乐部中柯蒂斯发狂之后,萨曼莎十分令人感动。
到底什么是信任与爱?
难道只有风暴能够证明?
如果结局相反,又会如何?
观看电影本不应如此之疲惫,而应当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视觉的享受。
只当这是一部普通的惊悚片就好,也确实很好。
再怎么着,《寻求庇护》的整体气氛还是相当黏人。
Fadeoc KhaosFeb.11st,2012
电影略显沉闷,好在演员的表演,喜欢迈克尔-珊农能当男主角,毕竟是提过奥斯卡的人,长得不好看,主流电影当不了主角,小制作的也好。
但电影的剧情还是很不清楚,所谓末日到底是真是假,要是按科幻片来看可以是真实的,看你怎么理解了。
仔细品味电影里没有惊悚,而是满满的爱,有妄想症爱妻子爱女儿爱家庭的丈夫,爱丈夫爱女儿爱家庭的妻子。
剧透警告。。。。。
先说结论,个人认为最后一幕的风暴肯定是真的,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真正点睛之笔。
前面导演处心积虑的暗示乃至明示柯蒂斯有精神问题,让观众认可柯蒂斯确实有精神上的一些问题(他也确实有),然后观众就会得出这样一个逻辑:柯蒂斯有精神问题,所以他看到的幻想到的都是假的。
到这只是第一层,其实这个时候很多有经验的观众依然在怀疑,毕竟柯蒂斯有精神问题,看到都是假的这个表达的太明显了,说不定导演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就真安排一场灭世级别风暴来个反转呢?
那么接下来就是在电影接近结束的时候,导演安排的一场假高潮,真给来了一场风暴,风暴规模还不小,镇上拉了警报,这时候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果然是反转了。。
那么第二层马上就来了,第二天一早醒来,柯蒂斯一家发现风暴不假,不过规模也就那样。
这个时候有经验的观众会心一笑,原来导演耍了个花枪,利用观众们猜到他会反转的心理,给观众来个假的反转,看到这,基本确定电影就是描述一个人到中年且有家族精神病史的焦虑男犯病的故事了,接下来收尾应该就是一家人团结起来不离不弃努力生活了吧,这是第二层。
接着柯蒂斯去看了上档次的心理医生之后,医生告诉他接下来需要离开家人进行一些真正的治疗,不过在这之前一家人决定去每年固定去的海滩再渡一次假,享受一下美好生活,然后真正的第三层反转来了:在海边堆沙堡的女儿先发现了异常,接着柯蒂斯也看见了,最后samantha也看见了那个巨型风暴,并且天上开始下黄雨,一切一如柯蒂斯梦中所见。。。
柯蒂斯在梦中预见了末日;原来柯蒂斯有家族精神病史;真的来了大风暴,柯蒂斯的预言要实现了;原来这风暴也就大的有限,预言没实现,都是柯蒂斯的臆想。。
前面这不厌其烦的大小反转,一层又一层,全都是为了让观众在反复以为自己猜中结局的过程中放下戒备,接受这不是灾难片,只是一部心理健康片的现实,然后在最后几秒中,让一场风暴击中观众。。。
最有趣的是,就算柯蒂斯预言中了灭世风暴,让人发狂的雨这些事情,也不代表他就没有精神病。。
最后再聊聊讨论区里说最后一幕是假的,因为柯蒂斯一家没钱去度假。。
说实话这个真不是什么问题。
柯蒂斯和samantha当时都已经认了柯蒂斯患病的事实,他们把事情和家人(samantha娘家)或者柯蒂斯的哥哥说一下,稍微支援钱,在柯蒂斯开始漫长的治疗前,让一家人最后去度一次假,真不是什么大事。
总之这部电影观影过程还是很有趣的,一层又一层,猜测电影最终的走向。
这部电影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没看懂,其实有两种不同的诠释,一种就是评论里大家认可的男主是个精神病,遗传了他母亲的幻想症,所有的场景都是男主脑中的幻想;另外一种才是我要说的,就是从开头到结尾的油性雨滴,以及每次暴风雨的来临是那么的突然,我更倾向于男主是在昏迷中的想象,男主应该是在一次事故中幸存,但是家人在事故中未能幸免,其实开头1/3时间的时候有个片段,可能很多人会忽略,男主在电视里看到有个煤气事故,主人公坚持了11个小时获救,但妻子和妹夫未能挺过来,男主或许就是这次事故中的幸存者,他想保护自己的家人,昏迷中不断的在脑海中构建地下避难所,潜意识里渴望能够拯救自己的家人,虽然男主的母亲是精神病患者,但是从男主向他母亲的询问对话可以看出,他母亲患病的症状明显和他不一样,由此推断男主并未遗传精神病。
男主是个钻探工人,可能是场钻探事故,将地下的天然气引爆,梦中暴风雨来临一共好像有45个场景,每次都有不同的灾难发生,但是每次都是伴随着闪光和雷鸣声,其中梦中鸟群从天上的掉落死亡,梦中驾驶着车辆逃离毒气但是中途呕吐差点over,在地下避难所中让家人带上防毒面具,梦中驾驶车辆雨刷被油性液体遮挡,一切总总都和天然气爆炸事故能够吻合,电视中提到天然气爆炸影响范围达到了6英里,说明事故造成的伤亡肯定很大,爆炸的响声和闪光深深的刻在男主的脑海中,天然气喷发让过往的鸟群中毒死亡,油性雨滴可能是爆炸中产生的油性混合物从空中落下。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天然气爆炸事故后男主侥幸驾车逃离,在车内昏迷后获救。
昏迷时潜意识里内疚未能拯救自己的家人,内疚自己未能充分的警示他们,在内心渴望她们能够原谅自己。
在电影中的最后一刻,暴风雨从海面袭来,妻子的点头暗示了她终于相信了灾难的真实,从而原谅了自己。
当人深处于幸福中,往往会感到恐惧。
人世间,没有什么的是永恒的,所有一切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只是你不知道是哪一天。
你害怕着,当这一天到来时,会不会太突然,会不会太心痛,会不会将你打碎。
因为现在的你太幸福,幸福的那么不真实。
因为这些恐惧,你会不停地折磨自己,防止灾难的发生。
电影中,男主角一直身处于恐惧之中,他总是担心末日会将他珍惜的一切都带走。
朋友说,你很幸福,真的。
评论一个男人是否幸福,就看他的生活是否还在正轨。
他只是说,维持那很不容易。
后来,男主角开始各种噩梦,身边一切的东西都要将他的爱带走:他的爱犬、他的朋友、甚至是他的爱妻。
这样梦中的痛久久不能消散,恐惧折磨着他,让他体无完肤。
但只有一件事他一直很确信,将有一场巨大的风暴,那就是罪魁祸首。
其实我们都明白,幸福的结局只有一种——死亡。
不论你是死在风暴中,还是死在爱人的手中,或是死在庇护所中,我们都没有办法战胜永恒的时间。
周国平那位落难的王子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倒数第二幕,男主角终于战胜了恐惧,打开了庇护所的门,也打开了心门。
那场风暴是真是假不重要,他最后躲过风暴不重要,他是不是先知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战胜恐惧了,因为没有什么比生活在恐惧生活在误解中更难忍受了。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就是幸福了,不用担心遥远的未来会带给你什么伤害,该来的都会来的,躲不掉。
那场风暴终究回来,只是你拥抱着最爱,带着平静。
这就是结局,而你、我、他都早已经知道。
===================================================我原本以为这部电影是和【纽约提喻法】一样的主题,男主角生活在后悔中却不关心眼下的生活,最后毁了自己的故事。
最后才明白这个故事是关于失去的恐惧。
我曾经也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太幸福,以至于我每天都在担心,当这幸福结束的时候,我会不会伤心至死。
那时我拼命想要保住一切,每天都很神经质。
现在回头看来,那场幸福结束后的我,虽然痛苦了很久,但是现在生活的依然很好,有着现在的幸福。
有些人说男主角一家最终没多过风暴是因为他妻子。
他梦到狗伤他,朋友伤他,就送了狗,离开了朋友,所以活下来。
但是他梦到妻子要杀他,却因为爱她没有离开她,最终才会听妻子的话去看病去海滩,没有躲过风暴。
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又觉得风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总有一个让你软弱的因素,你要是能坚强到只是自顾自,的确能活下去,但是没有爱,活下去有什么意思?
故弄玄虚,沉闷,缓慢。
显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好片 结尾尤其精彩 这样的心理灾难片永远比纯粹的视觉灾难片惊悚 有趣百倍 和《忧郁症》一样出色 而加入了蓝领阶层生活压力的元素 让电影更加贴近现实
我不行了。。。谁能告诉这是什么鬼东西啊!
情节太慢了
人都觉得他是傻子
大闷片。
太深刻,所以欣赏不了
哈姆雷特。
在cardiff 看的首映禮,最後實在忍不住出逃了。杞人憂天,庸人自擾。何必呢,有這麼兩小時不如看看同期上映的in time
去年一年杰西卡.查斯坦非常忙碌。在《相助》、《50/50》和这部存身中都看到她的身姿。说正题:前半程太慢、后半程悬念不足,男主角出彩但也难撑颓势,浪费时间。
宣扬神秘主义的垃圾片,人不可以被自己吓到的,龙卷风有什么可怕,买个保险,真的来了,可以开车跑嘛。
无聊到弊!
挺好看的。不要去管那些对风暴的意象作过度诠释的傻逼评论。
比较一般的故事,没有什么亮点。美国缺钱的家庭就是这个样子。看看可以跟国内情形对比一下。
各种噩梦、幻觉以及妄想的表述都呈现传统心理惊悚类特质,不过关于末世的暗示又总会想起《忧郁症》,尤其在2012传了这么久之后,也很容易带来共鸣。迈克尔·珊农再次出演了一个神经质的角色。我倒觉得结尾是一个开放结局,真假还需自行分辨。确实有点拖,好在珊农的表演很优秀。
导演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不断继续埋下疑点, 把观众的情绪紧紧控制住, 最后嚣张地将观众推进深渊. 不少镜头充满力量感, 推开避难所铁门的那一刻, 不仅仅是男主角, 观众自己的焦虑恐惧以及对救赎的渴望同时达到最高点. 结尾处更为震撼, 到底是男主角真的患有精神分裂症, 还是这本身就是一个末世预言?
闷。
分不高啊
一个不正常的女儿最考验父亲的神经。悬疑部分有点气氛不足,心理活动描绘的很生动,焦虑感自始至终。开放式结局。
“there is a storm coming,like nothing you have ever seen,and not a one of you is prepared fo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