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网期间,把电脑里的存货看了一下,挑了个一无所知的《苹果核战记》看了下。
片头巨大的吴宇森几个字,实在让我震了一下。
歪头,想了会,这个明明是日本制造的说,咋冒出个香港导演咧。
刚刚看了几篇评论,吴宇森的风格莫非就是打斗场面?
好吧,身为一个对格斗无爱的人,不了解是应该的。
犹豫了一下,给了四星。
一直不喜欢三维动画,一直觉得还是二维的比较有感觉。
不过,《最终幻想》就是例外。
关于剧情,很多地方突然会冒出山寨版的感觉。
机械部分很有高达seed的feel,人物间对话会联想到最终幻想,以及最后的竟然会联想到《天空之城》。
好奇怪啊!
就形象来看,我好喜欢女主角迪娜啊。
觉得男主布宜艾诺斯没修之前也很有型。
尤其是回忆片段里的那个对白,一瞬间令人动容。
“我会永远保护你,直到世界末日。
”最近灾难片大行其道,无聊的时候想到,真的遇到那么天灾的一天,陪在身边的人,一起经历过生死,一起,走到世界尽头。
哇,好浪漫的说。
可是,真到那一刻,浪漫永远是其次,于我,大概满心都是恐惧与战栗。
正如某部作品所言,美好永远活在回忆里。
第二部比第一部画得更为细腻,可惜却丧失了第一部对角色深入地刻画,流于表面的花哨。
不过无愧吴宇森的风格,标志性的暴力美学比比皆是。
剧情梗概:机器鸽发的信号可以控制所有带视讯耳机的人和生化人的意志成为好肯统一体,发动恐怖袭击。
Bri暴走,获得三管药,先后打了两管。
Olympus为反恐接管了全球卫星,被好肯黑,全球暴动。
肚腩、Bri、Bri的强化人造人去好肯老巢,天空之城里打黑客帝国的章鱼,进入中心发现好肯的中控是没有死的姗德(波塞冬多年以前好肯研究中心科学家),给她打了剩下一管药,暂时清醒的姗德请求肚腩把自己爆头了。
啊啊啊我只想写个短评,可是短评写不下:(尽管我对华丽画风美丽女主和激烈动作场面一贯欣赏……吴宇森大人,或者说由于吴宇森大人的存在,鸽子再次似乎进入了主线剧情……然而十足鸡肋。
葬礼实在太美国,直接在棺材上盖一美国国旗就齐活了。
似乎触及了多元化的问题,可仅停留在用语言描述和僵尸片的老套,故事呈现实在算不上深刻。
后面又是天空之城又是黑客三的,反派boss一出我觉得好像寂静岭boss和蜘蛛侠里的章鱼博士合体。
考虑到原著的年代,还有黑客导演是看着日漫长大的,这些稍微可以忍。
子弹从boss眉心射穿大脑之后还留了好几句话的遗言,自由意志太伟大了,不但管生死,还管死后。
副本的出场和其与原本的见面俩镜头还算有点趣味。
苹果核和奥林帕斯公司到底什么关系?!
剧情上来说我还是不怎么喜欢,2004年出的第一部苹果核战记我也不喜欢,只是看看画面。
首先,这是一部吴宇森电影,典型的吴宇森开头。
另外,电影中飞了很多次的白鸽。
只是这次白鸽不只是烘托气氛什么的,而是有实际的作用的,算是一个进步。
第二,电影里的人真笨,我看到那视讯耳机出现第二次就觉得这东西有蹊跷了,部队那么多人难道都没看到变态的人类都戴着这玩意儿么?
第三,后半部电影变成了僵尸片,所以这剧情逻辑不对。
那科学家那么聪明,怎么会创造一堆僵尸来制造永远和平的统一社会呢?
一片没创造力的僵尸怎么可能延续种族。
第四,我还是没明白,没有政府和金钱的支持,那个浮在海上的东西是怎么维持并发展那么多年的,科学家也说了:我不是一个人。
最后,结尾那段大场面太像独立日了。。。。
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个经典问题:为啥boss死了他/她的房子就会塌了。。。。
谁知道这是啥原因?
我发现一个特点:日本人画人,要么只能画长得特别漂亮的,要么就画成很难看的,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他们就没法画出来。
这部片子的剧情就不用去说了……看到前十分钟就能够把结尾猜出来。
不过开场的突入教堂那段,非常的吴宇森啊……而且可以看出,有意识的作出了之前日本三维动画很难或者说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运镜,不再是平常展示或者特写就两种了,刚刚潜入那段镜头的摇动,以及吴宇森标志性的慢镜,都很刻意。
然则后来就很难看到了。
个人认为最精彩的就是开场的教堂,后面的都不如了。
之后的剧情发展还是有些日本动画的幼儿化毛病:联合国开会怎么会是那么一种场景。
最有趣的一段应该是三个人逛街,两个家伙的反应完全一样……我也觉得很好玩。
不过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太过平淡,没有什么亮点。
最后结果也应该是猜得到的。
最大的毛病出现在最后的总攻上。
那个反重力要塞完全就是个Matrix+Transformers‘ Unicron的玩艺,不是人类能够造出来的玩艺,实在过于突兀了。
Matrix的章鱼阵cos我们不去说它,关键在于,这场战斗完全是一场七龙珠Like的战斗——完全失控。
初期的教堂,人和人打,还要考虑对方的战斗力,秘密潜入,爆破,很精彩。
但是这场,你牛逼,我比你更牛逼,就看不出感觉来了——就像两个小孩子吵架说我爸爸能怎样怎样一样,吵到后来就没意思了。
你会飞我也会飞,你有枪我的枪比你大,我还有刀——打起来眼花缭乱,但是没什么意思。
就和终结者打架一样,都用蛮力把你往墙上砸,十分没有美感的一种打法。
还有最后的矫情的那个桥段——如果是我们两个把你带出去,多带一个人少带一个人事关生死,这个桥段还有点意义,但是——大家一起等飞机,这个感觉就只能用可笑来形容了。
Whatever,这部动画仍然只处在消耗爆米花的地步。
相较第一部而言,个人感觉更喜欢这部续集,很多人都感觉第一部要好,maybe,我在看第一部的时候状态不佳,反正现在想想的感觉是太过机械金属,人味不够,太日本机械动漫了。
而这部续集,虽然吴宇森只是制作人之一,但是感觉他的风格痕迹很明显,白鸽飞翔(虽然这里的白鸽不是一如既往的象征和平因为和平有橄榄枝去象征了,而变成了恐怖袭击的道具),吴宇森式经典打斗技巧(尤其枪战方面),以及相较第一部较为晦涩的剧情来说(第一部看的是日文版,这部是英文版)本片更易理解(因为是一如既往的美式娱乐片剧情)所有这些熟悉的元素,让我看的并不像第一部那样阴沉难懂,而是在轻松刺激的节奏中再次欣赏了日本CG动画的美感。
个人觉得这三者的结合是很不错的尝试,Bravo!
Btw:要是什么时候移动公司被恐怖分子控制了,那。。。。。。
只能说这绝对是一次动画和科幻迷的盛宴,流畅激烈的动作场面,毫不吝啬的枪支弹药,已经被无数次模仿的时间静止试的镜头语言,科技有福于人还是人类的掘墓人的永恒探索与反思。
总之这部电影包含了太多,也释放了太多,让我们在一个多小时里也做一次哲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一流的机械设定,二流的人物设定,三流的情节。
这个是2004年的时候我对《苹果核战记I》的评价。
没想到过了四年,这个评价还是没多少改变。
士郎正宗的机械设定,没说的,我觉得甚至比《攻壳机动队》里面的还要出色一些。
(不过该片中动力装甲的特点是驾驶员的两只小手是露在机械人的腹部外面的,虽然是很让人印象深刻,或许还有减少整体体积的考虑,但是我总是担心相互打斗的时候驾驶员很容易受伤。。
)机械人的光影和打斗场面一如既往的流畅和华丽。
当然,CG 效果的确比04年的时候有了提升,那时的缺点是机械的表面过于华丽,用技术术语来说就是环境反射过于明显了,以致于虚假。
过了4年,人物动作还是有牵线木偶的感觉,尤其是表达一些比较微妙情感的举手投足动作,显得十分的机械和僵硬,看来人物的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技术已经到了一个死胡同了。
要想再进一步,非得再研究出更新的技术才行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95年由押井守监制的《攻壳机动队》,那时CG技术还不完善,所以完全是手工绘制,但是人物的动态却很自然,虽然比较简约。
还有,《黑客帝国动画版》中,森本晃司制作的那个寻找小猫咪的短篇《Beyond》,虽然同样是日式的动漫风格,但是人物的动态逼真到无以伦比。
后来看了花絮才知道,是找真人模特拍摄过,然后一帧帧的手工进行描绘,所以很多很微妙而自然的小细节都保留下来了。
人物的卡通设定比I有所提高,但是人物的脸部显得很僵硬,怎么看都象树脂材料的假人。
人物的头发还是一片片硬邦邦的。
雅典娜是越来越年轻了。
动画版的时候是一个老太婆,果核I的时候是一个半老徐娘,II的时候看上去也就是30多岁的女强人吧,发型也好看多了。
好莱坞式的的情节实在没什么说的,没有哲学的深度,也没有让人流泪的感动。
想想当初在看《攻壳机动队》95电影版那个震撼啊,现在这个看完以后几乎没留下什么很深的印象。
不小心又瞟到先人评论。。
感觉,真正的粉丝大概都不屑来这里说什么。
当然这样的电影也确实不能按通常的电影那么去看。
那除掉画面,特效有啥可看的,当然是文戏了。
可惜天色已晚,坑先挖着,改天再来填。
还有就是故事设定。
大概回忆一下第一部,那应该算是“生化危机”系的设定,这一部明显有些不同了,所谓信息化的影响看来越来越渗到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了。
想起刚刚结束第一季的终结者莎拉传,最后也是camerom通过联网的普通终端侵入,搞垮整个系统。
而苹果核的第一部却是小妞儿在一个单机,或者最多也是一个小局域网的核心服务器——多脚战车上搞事,大费周章濒临绝境的,典型的老式动作片模式。
而这一部已经化零为整,没啥命悬一线致密性情节,而是一小波一小波的多层次多线索推进,起伏节奏已经很解构很后现代,代表了未来此类型片的发展方向。
插点别的,作为一个联网的系统,几乎处处都可以是漏洞,于是处处都可以发起攻击,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都可以来事,此片选择了人群中的一个atm机(?)。
这样情节可发挥的空间的广阔多了。
整个故事不断遇到谜团,然后不断一层一层揭开,这个“侦探片”模式也与那种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然后克服重重险阻去实现的平板模式要有趣得多。
好像有人说一开始就猜到结局,很可能,可这样多无趣啊。
大体上的结局或许是容易猜到的,不过我猜不到,也懒得猜,看到一半得赶回家,兴头上打断下来,也没想去猜。
日本片子,或者整个日本的一切,都是带有这样精致小家子气痕迹的,也就是说那个大结局无所谓,趣味在于无数个小细节上的纠缠,或者说设计感,比如那些酷炫的小玩意,那个主要物件眼镜是,那些人物的服饰头饰,建筑布置,还有那些貌似消费类电子的东西等等,都是。
想起来再扯远一点,科幻片这个东西,最容易有去伪存真的效果,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反应某种人群或者文化的最深哲学,东方的思维和西方的想法,在科幻作品中就最容易看出区别了。
说回来,其实我是想说和日式这种小聪明式精致相对的美式就只能说天马行空的粗糙了。
至少浮在表面的部分,有太多纯为了好玩为了有趣而胡编乱造。
在这一点上,日系似乎就很讲究一种内在的严谨和终极意义的深奥和玄妙。
我的感觉其实也只是来自攻壳,或者说我愿意拿攻壳来代表所谓日系。
这部Ex Machine有很多攻壳风格的影子,比如网络,比如得空穿插的关于生命,世界,痛苦这样话题的探讨,尽管很容易被认为幼稚,乃至滑稽,可这样的东西是多么适合那些饱和度对比度超高的画面啊,这样的幼稚或滑稽带出来的效果绝对是往有趣那个方向走的。
还有对人造有灵存在——ghost,生化人——的存在意义的探讨,还有人与机械化半人之前的感情纠葛等等这些,都很有攻壳的氛围,虽然我并不是说它就是攻壳或者效仿了攻壳,只是这种元素的存在使之或者可以归到这一类,而归到这一类的,我自然就是喜欢的。
不过攻壳显然走得更远,更那什么一些。
唯一的亮点只有CG制作真的比前作有进步,三维的卡通式渲染比前作更自然。
看这片子其实主要还是我个人比较喜欢士郎正宗先生的各种设定,可以说,在这片子里,士郎系的科幻设定都表现得很好,而且也忠实于他的漫画,而在细节上有更细致的表现。
至于内容方面,可真的算是没啥可说了,其实我觉得这片子里面迪娜、布里艾诺斯和特雷斯的三角关系才是最吸引人的卖点,虽然以迪娜那种大咧咧的性格是很容易知道这个三角关系的结局不会有什么意外,但是这卖点也处理得太过平淡了。
而关于什么视讯耳机控制人,这个也太俗套了。
有不少的情节有抄袭和雷同的感觉,最明显的是最后决战的哪些寄生虫,攻击方式跟MATRIX中机械章鱼如出一辙,就凭迪娜他们最多十个机械装甲居然能够扛得住,真觉得有点不平衡。
而那整个赫肯实验室,一个巨大的由方块组成的浮岛,结合了天空之城和天煞的巨型外星人母舰特点的东西,其设定简直不适合出现在那个时代舞台,或者应该说不是地球人的科技产品......对比其前集中的多脚炮台,我还是喜欢多脚炮台多些,而这个也更加“士郎味”而不是“Matrix味”。
记得有人说押井守同样改编自士郎先生原作的电影《攻壳机动队:无罪》中北方都市的科技太超前了,现在可以说,苹果核战里面赫肯实验室做得更过分,我相信大部分士郎迷都很难接受这一点。
好像只要是吴宇森的片子都会有鸽子存在,很不幸的在这部戏中也出现了...
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那样夏天就是你的了。
三星半。故事选题不浮躁,演员表现都不错
假期结束之后你还会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
草莓酒
假期
一部小片子能探讨这么多东西,真的很值得推荐。从剧本到演员,整体上都很精巧、很用心,台词也设计得很有心意。虽然偶尔画面比较抖动,但仍然瑕不掩瑜。[剧透警告⚠]塔尼娅的个人魅力,两位老师之间陡然上升的感情,青春期无疾而终的恋爱,在儿童剧比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大人世界,看完心情有些淡淡的忧桑……只能说毛子在这方面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还是很多的。
假期;颜值在线,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俄罗斯人的感情也跟东亚似的克制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高潮是你和她在一起高兴的快要死掉的那种感觉年上莫名有咩姨的感觉
只喜欢穿年上西装的那一段戏,好美好美
好看好看求女同性恋们都去看!!!年上太美了😍😍😍😍😍😍😍😍😍😍😍😍😍😍😍😍
校长好宠…对剧院的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有独特意义的、忧郁笼罩下的小假期
夏天不要结束让我永远记住你眼睛的颜色。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
挺浪费时间
最后玛利亚开着车载着丈夫,默默地湿润了眼眶......草莓酒被永久封存在了那个夏夜的玻璃瓶中......
本片最喜欢的剧情:要吃蛋糕上悲伤的和快乐的两张面具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
哇哦
两位女主很有化学反应!姐姐到最后好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