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电影的时候,会不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在电影的前三分之一时,会被反(bian)派(ju)折磨的死去活来,当观众左思右想想不到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反派/主角会突然智商暴跌/运气值暴胀,而之前浅浅带过(甚至是从未出现过的)角色都会一拥而上帮助主角,从而带领主角走向最终的胜利。
这种看了下表发现电影快结束就改走向的行为,我称之为“导演の手”。
导演の手,如同赵本山老师曾说过的,讲究的是个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前者比较经常发生在纯商业片里,花式给主角开挂或是因为薪酬原因把重要角色弄死已是家常便饭。
后者比较容易发生在想当作者的导演身上,这就让我想起了游乃海的《跟踪》里那一根突如其来的鱼钩。
不过,以上唠叨了这么多,导演の手在电影里还是无形的,我们今天要讲的,却是一部关于“有形の手”的电影。
托纳多雷导演除了保留他一贯喜爱的忘年情(《天堂电影院》的老少情和《西西里》里孩童对成熟女子的仰慕)的癖好,还有意无意地把“导演の手”变成了这部电影的主题。
既然导演本人并没有在电影里面出现,那摆弄这只手的人又是谁呢?
对,就是教授。
观众看爱情片,追求的是代入感,男女主角在其中扮演的其实是观众心里渴望自己所处的位置,简而言之,男女主角代表的是观众视角,演员演得像,观众们“哎呀我居然可以和这么hot的男人/女人嘿嘿嘿”的代入感就会越强。
然而,当你打开这部电影时,你却发现以教授为第一视角的场景,只有第一幕。
教授与艾米一开始的肌肤之亲,便是两人亲密的顶峰,到教授欲离开房间时,艾米的镜头就彻底虚化,我们只能在黑暗中揣测教授的所想。
一个空镜头以后,教授离开旅馆,完成了他观众视角的部分。
此后的他的所有心理戏或独角戏都只能在视频间接显现,而艾米则变成了观众视角的唯一代表。
当人们看电影投入情景时,突然出现一个很明显的人为设计的情景,难免会让人感到兴味索然。
而《对应》的不同,在于它就是一个关于人为设计的情景的故事。
在艾米得知教授去世前,剪辑还较为破碎,艾米的日常如同走马观花一样一扫而过。
比起日常,观众(同艾米一样)更加在意教授发来的一条条与星星有关的信息以及教授不接电话的缘由。
然而,导演の手在这段戏里早已打下了伏笔。
就在教授死去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导演の手”慢慢浮出水面。
艾米从此成为了教授导演的,拍摄时间长达三个月的冷暖剧的VIP观众。
顺着艾米的视角,我们不仅心甘情愿被教授(或是导演)牵着鼻子走,还想更快知道会发生什么。
当艾米耍起小脾气的时候,导演の手第一次生效:邮递员投递礼物一枚。
当艾米紧张备考的时候,导演の手第二次生效:教授算准了包括时间、地点、课题等一切要点,甚至连考官出啥题都能算的一清二楚,给艾米加满了女主光环。
当艾米无法原谅自己,选择逃避,甚至切断和教授的通讯的时候,导演の手第三次生效:教授的“11个我”的理论,就如同《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校长留给罗恩的打火机一样,告诉艾米:“我不是知道你会走,而是知道你一定会回来。
”当艾米寻找教授信息未果,遇到瓶颈的时候,导演の手叒生效:有邮递员、路人甲、路人乙、律师、医生、教授家人、路人丁(在教授的授意或是言传身教下)将教授的CD、信件和教授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她,让教授指引她将来的方向。
在教授导演的这部剧里,艾米是她的VIP观众,与电影里的观众一起感受导演带来的情绪起伏;律师与医生是主创,讲解教授的心路历程,并带来不同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医生对教授的反对说明导演对故事本身也有自己的顾虑),路人甲乙丙丁则是剧里的群众演员,兢兢业业地完成导演的指派任务,并从不多问为什么。
即使导演不在现场,靠着其严密的导演の手和主创演员的悉心遵守,这部电影最终硕果累累。
当然,这个硕果并不是票房。
这个耗时三个月的电影的不仅延长了教授的人生的长度,更增加了艾米的人生的厚度。
她不再情绪不定、渴望死亡、顾影自怜,她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毕业生,鼓起勇气“重演”了车祸的特技,与母亲达成了和解,更重要的是,他离开以后,她也可以自己生活的很好了。
当我们看电影感觉到有一只手在强行改变走向时,我们一般都会大失所望。
然而在《对应》里,“导演の手”竟成为了主题,导演就是教授,观众就是艾米。
导演的每一个惊喜(教授的精心准备)都能让观众(艾米)感同身受并感动的一塌糊涂,反倒让路人丙和医生对女主的那句“我想不到会有谁像他这么爱你”显得异常苍白。
教授的这出戏,似乎由内而外,都散发着完美的气息。
然而,千算万算,真正打动人的东西却往往在不经意之间。
全片最打动我的段落,恰恰来自Borgoventoso 的船夫Ottavia捡走的SIM卡里,教授害怕做不好而发怒、心慌甚至流血的场景,而这一段也恰恰不在教授的计算范围之内。
也许,片尾那个雕塑家说得对:“这个雕塑,其实是之前的模特,因为哭出来结果弄砸了的作品,我们想把它换掉,结果,换了完美的作品上去,却再也没有了这个感觉。
”这部爱情电影恐怕也是如此,一切都在掌控中的感觉,终究不如带着缺憾而离去的遗憾带给人的震撼力更大吧。
这便是托纳多雷和教授の手算准了一切也算不到的。
导演の手,还是节制些更好。
人也一样,爱情不是你死我活与撕心裂肺,而是细水长流。
电影里的爱确实感人至深,但细腻的小爱,又何尝不是爱呢?
此剧有评论说可以把天文学换成其他学科,认为此剧将感情和天文学挂钩略显牵强,其实不是。
导演想表达全剧的核心思想:无论我看到的星星,是相距很近的正直壮年期的恒星,或是在亿万光年外早已不复存在但还继续以光速传递光影的恒星,都可以在未来继续陪伴观星者,即便后者只是光影,但在观星者看来,也如真实存在。
男主死后还一直精心设计各种信物、DVD、礼物等等并在恰当的时间让女主收到,是想让女主感受到即使是已经逝世的男主,却还可以犹如亿万光年外已经消逝的恒星继续传递着信息给女主。
男主同时一直在强调多维宇宙,强调有11个我们散布在无限多的宇宙里,所以此时,女主又感受到仿佛是来自平行宇宙的男主一直在和自己联系。
导演估计也是想让观众知道,即使是天文学博士的女主,也会被精心设计的逝世后的感情传递所迷惑,从而给女主带来未被证实的平行时空的假象,充分说明了这段爱情的艰辛,深刻,以及永无结果。
所以,能最大限度的放大这种爱情的不易,天文学是此剧必不可少的元素。
我可以感受到教授对AMY的爱,不可否认的,Ed对AMY的爱是善良的,不管生前还是死后,都竭力想帮助AMY,取得学业上的成绩,生活中和妈妈的和解。
但是全文的色调是深沉的 压抑的,像极了AMY 的房间的的蓝色,在AMY 丢失钥匙同时第一次收到Ed的视频邮件的桥段 ,Ed说谁知道故事会怎样继续呢,细思极恐。
这是什么意思?
感觉Ed已经设计好了接下来的一切,事实上,故事的确按照他计划的上演了。
最后,在奄奄一息之时,Ed再次对AMY深情表白 :My love ,恨没有跟你生于同时,恨没🈶️早一点遇到你 在故事的末尾,AMY 在消失了很久之后又再次出现在了市中心的展览馆,并且遇到了一直以来的挚友。
挚友很疑惑她这段时间换了电话号码而且玩失踪。
但是她回答说一定会找时间再联系这哥们的。
短发的AMY依然美丽。
但是这一别,到底是要开始新的生活,还是不希望打扰她最秘密的情感星球,她是否一直和Ed保持着爱情呼叫?
细思极恐爱的深沉,希望不要让对方感到负担,更深沉的爱,就是洒脱的转身,让对方去更广阔的地方,银河系,银河系外,为什么不呢?
特别浪漫的一部电影男主是高知高智的物理学教授 和物理学学生女主恋爱 不幸男主得了脑癌 弥留之际设计了一套精密的系统 不断用书信和dv陪伴女主时间很短而爱情绵长 这是一部沉浸其中才能体会到的浪漫 如果是高中时期的我 大概又得玛丽苏代入了 现在的生活已经比曾经智能先进很多 但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的爱情片看起来 总缺少一些耐心
过去一直以为,如果看过宇宙银河,浩瀚星海,山川河流,就不会再拘泥于人间情爱,但答案却恰恰相反。
爱情是永恒伟大的主题,它也是永远无解的谜底,它可以催生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它时常囿于道法人伦,所以有时会被冠上“对或错”的标签。
但是没关系,如果我们终将明白“爱”是什么,那不如就从明白为什么而“爱”开始。
【喜欢的台词】“艾德曾经跟我说过,如果你整天想着星星,那么迟早有一天它会在你的脑海里安寨扎营。
”“将痛苦和害怕归结为是虚无感的缘故是不公平的。
人类永远无法理解无穷的概念,甚至无法真正理解爱。
”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这两句诗,以东方的婉约概括出了西方的爱情,《爱情天文学》里的爱情。
架构与《人鬼情未了》有些相似,爱情的美好只在开篇那一点,剩下的痛苦占了全片的八成,可是,我竟然没掉泪。
不知道是上了年纪不屑于这样小情小爱,还是未被片子打动。
天文学泰斗级的教授艾德,深爱着学生艾美,算是一段忘年恋。
是在一起六年的一对天文学人士,教授精于专业,艾美则兼职拍特技,就是那种翻车呀爆炸呀的强烈镜头,还没等我弄明白艾美为什么一会儿超人似的在片场一会儿精英般的在教室,就看着艾美在与教授的暂别里魂不守舍,频频查看手机,然后就听到了教授过世的消息。
艾美是不信的,因为教授始终没中断和她之间的联系,电邮、短信、语音、包裹寄来的光盘,甚至还有件他穿过的背心。
但是,电话却是拨不通了。
教授算计好了一切。
安排下自己身后仍然能够陪伴着艾美度过最伤心的时段,甚至让她重拾信心,修复与母亲的关系,走出当年父亲在眼前车祸离世的暗伤。
这样的设定,听起来就很传奇。
活生生的人在她身边时尚且没能解决的问题,却偏偏借了死讯来达成。
那只好解释成艾美化悲痛为力量,再或者就是没了教授这个避风塘才想起了自己还有一个母亲。
也许导演是想传递爱情不以生死为终点,爱能跨越时空,精神不灭。
但在我看来,教授在死后对艾美的种种呵护却有着些许的操控意识,充斥着他内心的不甘。
艾美在过程里有过反抗,毁坏了教授寄来的光盘,她已经明确的知道这个人不在了,想单纯地埋头于自己的悲伤中,不要再去面对那些真实的画面。
可思念又每分每秒侵蚀着她。
所以,她还是找回了与教授的联系方式,让教授的安排继续完成。
这里要说一下,教授曾说过这个世上还有十个你的存在,我看着艾美与那头狗的互动时,很是怀疑教授附体到了狗狗身上。
还有那片贴在窗户玻璃上的红叶,也让我以为是教授的魂回来了。
结局当然是阳光明媚:艾美与母亲重归于好,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同意接受新的男生。
似乎一切都得益于教授绵延不变越过生死的爱。
很喜欢片中的意大利小岛,那个艾美与教授度过美好时光的地方,也是教授生命中最后停留的地方。
他把那座别墅留给了艾美。
这感觉特怪,比艾美拿到学位时教授的女儿去庆祝还怪。
最初我以为他俩是婚外恋,后来看到教授的女儿与艾美和解,又觉得可能不是,可等到律师说的话时,我又觉得其实就是。
那么,我该赞美他俩的爱情吗?
留下满是幸福回忆的屋子给情人,教授分明是不肯从这个年轻姑娘的生命里撤走嘛,就像他在录像中那般怅然地说——你真美。
题目带了天文学,但实际内容与天文学并无关系,我以为的死后因为啥特殊环境会穿越会存在会附于他人之身的想像全部都没发生过,完全不是科幻片,就是一不便讴歌的婚外恋。
令我耿耿于怀的是,这人都死了还不肯放手,艾美居然还能从这段爱情中走出来,也着实不容易。
他们的爱情,始于不道德,终得不道义,不提也罢。
2020-06-24 于福州
有些人说这部电影是托纳多雷的败笔,我不认可。
熟悉的深情的会讲故事的钢琴,同样不易为大众所理解认可但浓厚的赤诚的感情,这是托纳多雷的标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又是人类感情进程中一大无解的难题。
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分割互相理解的真爱呢?
很遗憾,死亡才能,死亡就能。
前半段确实很拖沓,视频内容多了挺烦的,后面渐入佳境,虽然女主的表现依旧不乐观。
以电影的角度分析,这部片子或许真不是好片子。
但从诗意和感性的角度来看,我非常喜欢这部片子——我知道它在说什么,或者说,我感受到了。
很庆幸这部片子在剧情安排和结构上的“拙劣”没有让国内观众又开始探讨“第三者”的狗血问题。
Ed说:我的错误是没有早点遇见你。
我能看出Ed有多么想在死后如何竭尽所能依旧陪伴年轻的女孩,也能看出托纳多雷想用自己的方式——电影,尝试讲一个根本不电影的故事。
这确实不电影,这个题材根本电影不起来,没有明确的冲突,甚至人物的魅力。
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毫无主动性的女主,跟着男主的指引到处跑。
不得不说,剧作上真的很差劲,螃蟹没讲清楚,天文学也一笔带过,甚至女主房子被洗劫后电脑找回来了也很突兀,仿佛被洗劫的情节完全没有必要,就是为了让女主发现一本笔记本上第一页的压痕可以用铅笔刷出来罢了,突兀到我都笑了。
我不知道托纳多雷是单纯想用自己的方式来尝试突破电影的可能性,还是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单纯讲一个不吸引观众的故事,亦或是他有想要告白的对象,等等。
他可以将这封情书寄给一个人,或是寄给他一生挚爱的事业…不,用事业来形容或许不够,或是玷污了。
他的电影语言,仿佛就是他的口器,他用电影说话,用电影说人,用电影说爱。
总之,他依旧是那个深情的老头儿,在他最爱的海岛周围的波涛上,在质朴的船夫摇摆的小船里,凝视天上的星河,手里爬着一只蟹,思念着这一生用尽全力去爱的一个女孩。
生命或许是几十年,但和一个真心爱的人相伴却只有六年里难得一遇的闲散时间。
或许如女主所言,在那天文学范畴的另外十个平行空间里,所有闲散时间加起来,便等于相伴了一生。
教授预估到女孩后来的一切,制作了一个“系统”来安排信件和礼物,确实很扯淡,但又不能说一定不存在。
好在后来教授确实也“出错”了,让我们和女孩都能会心一笑。
教授女儿说:我由恨你转为了嫉妒,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男人能这样爱我。
这确实是很狗血的一句台词,但也说出了观众的一点心声吧。
最后补充它“电影”和“艺术”的部分,镜头构图的美自然不必多言,饱含诗意的画面和自然的混音结合起来真是美妙得很。
如同宿命论般的草地上的狗和车窗外的鹰,定格悲伤画面的白色模具雕塑,女孩在海边的礁石上坐着,都是我非常喜欢的部分。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女孩后来同样用录像的方式来“回应”教授,这是一个很奇怪也很令人出戏的做法。
但我绞尽脑汁地想,她还能怎么做呢?
好像也没法设置……所以这真的就不是一个很电影的电影。
一部没有剧情没有人物甚至没有电影感的电影,我依然认为它深情得令人感动。
看完电影,我去查了下老爷子今年几岁了——六十三,其实也还好。
看的时候我甚至都怀疑他是不是快死了,将死之人才能拍出这样自说自话,将观众和市场放在次要位置的电影吧。
总而言之,他真是个深情又自我的人,一个人在这个与我们相同的时空,用六年时间体会真正的心爱,在另外十个平行时空里,将零散的星辰汇聚起来,洒向远离车马喧嚣的海面,唯有看似“不正常”的质朴船夫和最心爱的年轻姑娘懂得,即使死亡,他也存在。
本片关键词,出轨(暂定,我还没弄清楚男主的家人是她女儿还是他老婆),忍不住地总会拉进度条,打两星完全看在导演的面子上,还是满怀这期待来看的,电影英文名为通讯的意识,个人觉得比爱情天文学更切合影片实际,并且人物,情节给我的感觉就是生硬,东西被偷,老鹰,狗狗,做模型等等都觉得链接不上剧情,并且剧情比较拖沓,和一般的爱情片没有什么区别,打着天文学这一高大上的旗号,除了说明男主角是天文学的教授以外,没有什么大用,男主家人也是心大,几句话就原谅女主,还来参加女主毕业典礼,男主的朋友中除了医生是三观正确心态以外,他的那个无论如何不愿把剩下的信和包裹给艾米的老基友,看得出来,他是非常认同艾德的,年轻的时候肯定属于老婆打电话查岗在旁边帮着打掩护的那种人,最后,艾米换了所有的联系方式后再遇到了以前的那位朋友,真心觉得这位朋友真不错,不问过去一直陪在艾米身边,帮助她。
btw,女主绝对是女汉子类型的,一举一动都是满满的阳刚之气啊!!
虽然在好几个瞬间都觉得真的好像我女神,,苏菲玛索。
片子标记了好久,一直没来得及看,到今天打开时,已经忘记了是托纳多雷的电影,在没有任何剧透和期待的情况下,以为只是一部披着天文学外衣的小妞电影,没想到主题会是如此深刻!
关于爱情、关于死亡、关于成长!
可能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是男主角在开场十分钟就挂掉的!
整部电影时长达两小时,男主角大部分处于缺席状态,但整个剧情很饱满,后大半部分的缺席由男主角的录像补充,剧情的另一个支线则是女主角的自我成长!
打开内心深处的秘密,和自我和解!
男主角教授的情话贯穿影片始终,他对女主角而言,不只是情人、还是父亲、是心灵导师!
然而,打动我的是电影,是导演成熟的讲故事的能力,是电影的光和影,却不是他们之间的爱情!
这爱情不足以打动我!
教授足够浪漫,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三个月揣测女主的生活,留下足够多的邮件和惊喜可以陪伴她.影片里说,科学家是在和死去的星系对话,教授做的就是这样,让死去的自己仍然可以和自己所爱之人对话,虽然无法做到永恒,但是某种程度上,他或许想说,爱情可以超越死亡,就像这个宇宙中有十一个分身,就算这个肉身不存在了,其他分身还会在其他平行宇宙中相爱!
真的是很浪漫啊!
浪漫而深沉的爱!
但就是没有被打动,从一开始就没有!
君生我未生,君生我已老,这是教授最大的遗憾,也是我一开始就感到不适的原因!
男女主角并不对等,女主是天文学学生,兼职危险替身演员,年轻而大胆,男主是天文学教授,学识渊博,虽然风度翩翩却垂垂老矣,更重要的是有妻儿子女!
这样的组合很难让人相信是真正的爱情!
教授没有爱过自己的妻子嘛?
在最后三个月里他的一切都是为了女主,他有考虑过家人的感受嘛?
不过是一对不顾一切出轨的忘年恋却把故事拍的这么美,是我无法融入的主要原因!
影片里说,人犯了一些错误,所以无法得到永恒、就像人不了解爱一样!
教授是出于什么心理深爱着他的神风女孩呢?
我想主要原因是年轻吧!
那么年轻美好的身体,就像自己永远追不回来的青春!
把她当女儿一样疼爱,却总是让我觉得动机存疑!
女主很好理解,在车祸中失去了父亲,归咎于自己,遇到男主,简直是致命的吸引!
可他们从一开始就是资源不对等的!
年轻女孩和老男人是很容易产生爱情的组合,却也是最容易让人怀疑是否是真爱的组合!
我始终觉得,两个对等的人,彼此一起跌倒,一起成长,一起经历岁月,给予对方无论任何风霜都无法剥落的温柔!
这种感情或许才是最美的!
最能打动我的!
至于帅大叔和萝莉,早就无感了!
古往今来,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一直在拔高爱情,给予爱情至上的地位!
其实爱情并非全部,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和友情、亲情一样,既伟大又琐碎!
爱情在很多时候是无法超越世俗的,就像男女主角,你们在相爱,可教授还有一个妻子,教授和她妻子也是相爱过的,可临终前只是惦念着另一个年轻的女人!
不得不说,这就是是爱情的悲哀,或许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超越死亡,但爱不会像星系一样久远,爱不会永恒!
爱的出发点难道不该是为了让对方快乐吗?
这样炫技的,控制的,甚至还有一点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爱,除了能证明自己专治的思维方式,怪异的逻辑,真的可以表达无私的爱吗……相反,女主的人设才是准确地表达了爱一个人时,会被对方的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吸引,要不顾一切地去追根溯源找寻答案的状态。
即使自己在对方的思维方式里百思不得其解,痛苦不堪,但却始终甘之如饴,无怨无悔。
男主为自己的学术造诣找到了一个浪漫的表达方式,女主拿自己的真心配合他演完了人生最后一出戏。
遇到这样的老司机,恐怕是没几个妹子可以抵挡得住,讲爱情故事也没几个人能说的过托纳多雷。很多人说教授这样是牵绊了姑娘,让她拥有走不出这场阴影,何不把这看作一段释怀的路程,又有几人可像他一般爱她更懂她,终将成为黑暗中的一线曙光指引她前行的道路。
这是托纳多雷的滑铁卢吗,拍得一点都不好看,最后又来一大段感觉是形而上的独白,苍白无力,坏掉的心灵鸡汤。
这一生,我只带你一个人来过这个地方。Mysterious mistress 向。Irons 大叔什么时候才能正常的谈场恋爱啊,先是洛丽塔,然后是儿媳,现在又是自己的学生,畸恋专业户的赶脚了。。。记住了这个地方,Borgoventoso。
这种赚人泪点的纯爱片就交给好莱坞的二流导演们吧,你可是托纳多雷啊!
Irons得戏份很少sad,这样的故事好像在哪看过的,所以或许因此没有感动
忒无聊的一个故事,包裹了一些编剧也一知半解的天文学术语。
人在死后会以什么形式存在?从文字、图画、照片、视频,技术进步其实一直在改变人们纪念逝者的方式。现代科技几乎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抹除之后,是否也能将生死之间的界限消弭?或许在未来,AI技术的发展会让人们不再为此而困扰。这部电影展示了在当下科技水平里死后虚拟互动的一种可能,但本质是还是用科技术语包装的小清新爱情片,而且和天文学其实没多大关系就是了。
老人已死,少女内心向死,死人拯救活人的设定,那只能靠精神了。如果这两人不相识,还说得过去,认识还在一起6年,这个神算子导师早干嘛了?6年中面对面那么多机会不当精神导师。死后弄这出,这个导师从始至终都只为自己快活,只为自己长存,以爱之名。
3.5 这种爱比海更深。(P.S.导演居然是托纳多雷,震惊,我还在想哪个新人导演那么有想法又那么老派
第一遍看觉得浪漫而矫情,所以只给了三星。再回味的时候,才发现这就是我想要的爱情啊,天文学教授的情人,这不是就属于理科生的浪漫嘛,五星!
不难看,但这段爱情太私人化,以至于无法引起什么共鸣。敏感脆弱的女学生与成熟睿智的教授相爱,显然教授给予的东西要更多,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样的爱。风景倒是真的美。
婚外情也有春天![哈哈]不知道这电影票房如何,慢热、细腻、感性。教授临死花式一搏,把自己永远烙印在了艾米心中。忘年恋不好讲,原著选择了很讨巧的方式,改编也保持了气质,适合静静欣赏。但太多巧合还是有点狗血。可以叫《他离开以后,你可以活得更好》!
十个Amy对应十一个Ed
给你2分裸戏
我走以后,为你留下了我以为对你来说最好的人生,连我自己都是最好的。一半软肋一半盔甲应该是这样吧。以这种被给予的方式确定自己的值得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幸运的事,哪怕是负担,也有底气说爱过与被爱过。(片尾曲循环到泪目。
爱是个使人快乐又伤痛的永恒不朽的错误。你的一举一动星云都知道,多重维度的交叉让这个无关生死的错误不断构建规律。
此情人只能天上有
能被人这么爱着真是太幸福了~
看过
老男人独自编织了一场感天动地的奉献大戏。他默认女主会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或者这样来说对她或他是最好的。独自一人承担了痛苦。还是有些自顾自的顺拐了,就像女主好像很轻易就陷入了爱情和迷思中。本质上这一份爱情啊,也是建立在婚内出轨的基础上的,而全程没有给遇到原配任何话语权,这里暂不提谁对谁错的问题,都没有给到啊,后面是为了剧情考量,所以安排了相对年轻的恋人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