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RST第五部了……此刻导演居然在Q&A夸夸其谈他和梵高类比的艺术成就。I am sorry?!What!!讲回本片,片子还是很细腻的,那种不自觉地情感的流动和女性的美,池韵的表演还是动人的。但是癫痫这种身份的附加,完全没有得到充分的共情,不是模仿发作时候的颤抖身体就能满足的,譬如说被剥夺最爱的舞蹈,鼓起勇气重返舞台然后看不下去冲出来落泪,这几场戏都很难令人满意,包括因为见母亲而不和争吵离开的肢体语言都是城市姑娘的状态。如果池韵和娄烨在一起,一样的剧本效果会完全不一样。想想郝蕾……此刻Q&A导演又说了一遍,池韵是我的灵感……放过她吧她值得更好的导演
小小瘦瘦冷静克制哭得心碎
期待周洲+池韵组合
受不了了,烂到开场半个小时我就打开豆瓣差评//看完补:除了池韵正确输出了差不多55%,其他都白瞎。
摄影是挺不错的,可惜影片想要展现的“独立女性”的形象似乎并没有立住。甚至在有些时候的表演会显得很刻意。摄影方面在女主展现痛苦的一些片段用了长镜头来展现,感受到了想让观众更加沉浸于这个场景中、与女主共情所做出的努力。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者有些不对劲,或许是表演和剧作方面的问题。
两星半吧,池韵有一种受惊小鹿的感觉,影片很真实、生活化,尤其是在情绪上面。但影片整体同时给人感觉有点散,导演把控力尤其在节奏上有待加强,觉得不够凝炼。纪实风格的摄影,布景感觉基本都没有。男主完全无法抓住观众的眼球,工具人的很明显,最后在海盗船的那段还是有冲击力的,以及夜奔去到小树林的那段。
甚至没有摸到《随心所欲》式女性主义的皮毛。
在5.9和6.1之间犹豫不决。 有点阿巴斯导演《如沐爱河》的氛围。但是人物情绪常常未经铺垫就直接达到高潮,这一点略显生涩。故事还算紧凑,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有点儿松。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就六分吧。
★★★☆☆ FIRST第五部了……此刻导演居然在Q&A夸夸其谈他和梵高类比的艺术成就。I am sorry?!What!!讲回本片,片子还是很细腻的,那种不自觉地情感的流动和女性的美,池韵的表演还是动人的。但是癫痫这种身份的附加,完全没有得到充分的共情,不是模仿发作时候的颤抖身体就能满足的,譬如说被剥夺最爱的舞蹈,鼓起勇气重返舞台然后看不下去冲出来落泪,这几场戏都很难令人满意,包括因为见母亲而不和争吵离开的肢体语言都是城市姑娘的状态。如果池韵和娄烨在一起,一样的剧本效果会完全不一样。想想郝蕾……此刻Q&A导演又说了一遍,池韵是我的灵感……放过她吧她值得更好的导演
感觉友邻们对这部片子还挺友好的。(4/10)
一如既往,周洲的导演能力配不上池韵的演技。
花无百日红
女主演技不拿奖可惜
有的人一辈子活在夜里
通篇错误。长镜延续了动作和语气,剪辑延续了日程和事件,配乐延续了氛围和情感:于是整部电影就如马戏团狮子跳火圈一样如此单调地延续了下去,感受不到导演存在的任何必要。女主几场发病哭泣的戏摄影机怼脸直拍的方式功利得令人不适。男主的大型工具人属性让他每次出现都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坐立难安。
是无感还是分心?总之观影过程结束只对女主孤儿的身份留有印象。或许是身为男性的性别所限?最后女主坐上游乐场的海盗船。
除了女主,其他演员都非常生硬,根本就没有调教好,剧作上的处理很克制,每一次戏剧冲突都像隐隐的痛,慢慢发作,而这样的疼痛看不见,只有自己知道.
#10BJIFF# 看的过程中频频看表,反复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单薄的故事可以拿到“最佳文本”?这个剧本的问题其实蛮多的啊,几乎前半个小时对于整个故事的主线没有任何推动性,我完全无法在“癫痫少女”和“热爱跳舞”这两个元素间建立联系,呈现太多所谓的生活流的镜头,却犯了最基本的动机不足的问题,因此池韵的表演也就不再凑效了,各种大特写也就不再生动,结尾的定格和淡出更是显得丝毫都不果断,和所要呈现的心理完全不搭。私以为这一对儿不要再捆绑合作了,分开创作学习或许对双方都有益,不然差不多也就到天花板了。
跳拉丁和癫痫在一起确实有观点,最后一个镜头给我看的快吐了。这种极度个人化的电影消化起来有难度,但好在切入点还是够新颖。
全片非常自然,女主太加分,演技无比自然,长春口音很现实主义的感觉,结尾又长又好。
FIRST14观影。任何表演置于大银幕前,都会被放大。而女主池韵毫不克制地表演让她在这部影片里收不回来了,略有些舞台剧的意味。如果表演能收一些,我想会更好。三星给摄影以及最后“海盗船上走不出来”的设计。还是能明白导演的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