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无声风铃

Soundless Wind Chime

主演:吕聿来,本哈德·布林,Marie Omlin,吉尔·楚迪,Ruth Schwegler,Jun Kanai,Ronny Singer,Peter Zgraggen,René Grünenfelder,Léonie Wieland,Mathias Christen,Wella Zhang,李枫,Siu-Yin Wong,Hannes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瑞士,德国语言:英语,粤语,汉语普通话,瑞士德语年份:2009

《无声风铃》剧照

无声风铃 剧照 NO.1无声风铃 剧照 NO.2无声风铃 剧照 NO.3无声风铃 剧照 NO.4无声风铃 剧照 NO.5无声风铃 剧照 NO.6无声风铃 剧照 NO.13无声风铃 剧照 NO.14无声风铃 剧照 NO.15无声风铃 剧照 NO.16无声风铃 剧照 NO.17无声风铃 剧照 NO.18无声风铃 剧照 NO.19无声风铃 剧照 NO.20

《无声风铃》剧情介绍

无声风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帕斯卡(Bernhard Bulling 饰)和永健(吕聿来 饰)是漂在香港的两个年轻人。帕斯卡来自瑞士,靠做街头艺人和小偷小摸维持生活;永健来自北京,是一家烧腊店的外卖伙计。两个陌生人在陌生的城市不期而遇,发展出一段心动的爱情。然而快乐却是短暂而伤感的,最终因为帕斯卡的一场意外而化做泡沫。很多年后永健单身前往瑞士去追寻爱人走过的足迹,却遇到有着和帕斯卡相似面容的男子。正如风铃破碎的旋律,这段诗意爱情的秘密将在静静的来回插叙中逐步揭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当微风吹起风铃声响,代表有先人或魂魄到访。这是一个信号,告诉在世的人「我」回来了,亦是再次提醒他们至亲至爱已经永隔的事实。 《无声风铃》是一部关于放手的电影,它紧凑地展现了东西方在生活哲学、看待死亡与来世上的区别,同时也模糊了爱情与种族的界线、呈现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一致。本片是香港导演洪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洗面桥双魂弗兰克和辛迪何种谋杀丛林我无法忘记的面孔丧尸潮就这样...第三季碧血丹砂幻灭李米的猜想俄罗斯方舟无接触欢迎来到日本,精灵小姐。暂告安全天体的秩序OVA某位少女的假日紫心之恋变相怪杰2:面具之子裸婚时代童话二分之一蜜月期非常搭档不知花开否玩具总动员3屠门镇之绑架风暴孔雀恐惧开始妙警贼探第四季诡心墨决杀危城

《无声风铃》长篇影评

 1 ) 埋在地下的小光芒

蠻喜歡這一部電影,感覺是一小顆埋在地下的光芒。

當普遍同志電影都極盡表現主角的自卑、社會的抗拒和兩者的矛盾衝突,《無》卻表現如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只是男女主角變成男男的。

於我來說,這樣去演繹這樣的題材,是較容易接受。

敘述手法也特別,過去現在不斷穿插,開首片段看像賣弄取巧,原來是全片最重要的一個畫面。

或許穿插得有追不上的時候,怪自己太慢是了。

拍攝也討好,若果把《無》一格格去看,會得出很多張好照片。

喜歡歸喜歡,不能因同志題材或藝術風格而忽略不太好的地方。

支撐故事發展的情節有點力薄,除了同是困於香港的異鄉同志人,我看不見兩位主角的愛情建基於哪裡,故事缺乏交代,除非想帶出同志的愛情都是easy come。

(希望不是)Pascal與Ueli的相同外表可以沒有原因,但不能沒有用意。

Ueli除了讓ricky憶起故人,還有什麼作用?可以是聲線一樣的陳大文,又可以是Pascal一樣懂雜耍的黃小明,為何要是與Pascal外表一樣的Ueli?在沒有更多的情節延續,感覺有點刻意突兀。

還有,於對同志沒有認知的人來看,《無》像要帶出一個訊息:「同志都只穿內褲睡覺」。

《無聲風鈴》的瑞士如詩如畫,但跟龍應台描述又多少有點出入。

讀萬卷書真不如行萬里路。

 2 ) 《无声风铃》:有关爱的点点滴滴

注:本文算不上一篇正统的影评,只是看过之后想写点东西,所以非常松散,拉扯了一些其他的有的没有,还有点长,慎看。

《无声风铃》不是我看过的同性电影里最精致,最深刻的一部,但却是最特殊,最难忘的一部。

一度只喜欢欧美的同性电影,除了亚洲同性电影数量太少之外,更多的是作为电影这种表现形式,欧美大多同性电影都会满足观众的一切切实际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帅气的主角,一定尺度上的裸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这个片种的特色。

也许是因为同性电影在目前始终得不到太多的认可,导致其发展出现了一定的畸形,有很多花痴小女生和小钙男们似乎已经将主角是否张的帅作为观看一部同性电影的首要条件。

当然这也怪不了他们,在依然是小成本当道的同性电影路上,电影制作人为了收回成本,纯粹的博噱头吸引眼球的做法虽也着实让人生厌,但作为观众来说,与其花一个半小时来纯浪费,至少看一个半小时的帅哥多少也值回了那些被浪费掉的时间,个人意见,勿较真。

没人能否认《断背山》存在的意义,我也是,但说实话,《断背山》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只可以被束之高阁的观赏品,我知道他的经典,他的内涵,但我甚至连第一遍都无法完整的看完,因为《断背山》的故事对我来说过于遥远,整个观看的过程中我始终无法跳脱这是一部电影的暗示,无法将自己顺理成章的融入影片要表达的那些含蓄的情感之中,吉伦哈尔和希斯莱杰的表演确实无可挑剔,但潜意识里我始终知道他们在表演。

就像看到很多同性肥皂剧,银幕上被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候,再看幕后看到在电视剧里相亲相爱的两位主角没了火花之后,总是会影响到以后对他们剧情的投入度,因为看过幕后再看前台,你就无法说法自己把他们在银幕上的一举一动当做那么自然的感情流露进行YY,而是在心里某个层面上告诉自己他们在表演。

不要嘲笑会YY的人,因为我相信看电视电影不YY的人,还没有出生。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因为个人年龄,阅历的关系,我无法对准成年人的世界做一揣摩然后找到情感共鸣,我想可能是因为我还太年轻,甚至还没有谈过一场恋爱,所以我才依然会去看又臭又长的肥皂剧。

好像扯远了,不好意思。

《无声风铃》最打动我的恐怕就是那种真实感,真实到我可以任意设想影片里发生的故事可以发生在我的身边而不会觉得有任何的荒谬。

我喜欢ricky,他代表了我们生活中很多的同龄人,安静,善良,温顺,没有伤害力,孝顺,有骨气,长相平平常常,却有一颗纯洁的心。

也许是我张悦然小说看多了,总是会不自觉的就会装B文艺起来,ricky就像我心里时常会幻想出的一位天使,单薄的身躯,沉默的表面,却藏着一个小小的自我世界,他仿佛无欲无求,不会被外界的是是非非打扰到。

他在自己窄小的空间里快乐着,成长着,他干净纯洁,容易被别人打动,而且一旦被打动就矢志不渝的坚持。

他安静乖巧,喜欢用自己细小到无法被注意到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

他表面看来不去追求爱,但内心渴望爱,他想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呵护来滋润一份爱。

当然,他的爱最终也总是以被伤害而收场。

我说他真实,是因为ricky的形象是我们身边最主流的一个形象,这在欧美同性电影里绝对是属于很少见的角色设定。

我喜欢ricky因为他不是个风流浪荡的花花公子,不是个拈花惹草的肌肉男,而只是一个乖巧可爱的小男生,他对人的爱,简单的,傻傻的,却是那么真实。

pascal也同样不是个典型意义上的帅老外,剧情前期交代了他也是个被人伤害的社会底层人员(他漂洋过海过来混的也真够呛的),比起他的老外男友,pascal的本性并不坏,他更多的也是被男友欺压才做出偷窃之类的行径,他和ricky的相遇相知相交,说明他的内心和ricky一样也是在追求一份温暖的感情。

可以说pascal和ricky是有相同的性格基础,即单纯,善良,这在老外里面应该很少见,但仍然有许多的不同,ricky是个乖孩子,弱水三千,他舀了哪勺就认准了哪勺,而pascal则带有一部分玩乐性质的人的恶习,拈花惹草,收不了自己的心,于是受伤的就总是在背后默默关心他的那个人。

《无声风铃》的故事真的一点都不新鲜,有些情节也很老套,但我依然被影片里弥漫的那股初恋般惨痛的味道所吸引,ricky对pascal的爱充满了一个单纯的小男生对初恋的窃喜,迷茫和心痛,pascal虽然有种种不是,但比起酒吧里那些欢场寻欢作乐的男人们,他对ricky依然有着强烈的心理依恋和爱意,只是比起ricky,他做的还太少。

这部电影就像两个单纯的小男生,一个一心一意不离不弃,一个爱在心里却又对花花世界蠢蠢欲动,他们的关系的牵绊更多的寄托在精神层面上。

有关电影本身,《无声风铃》做的还是相当不错,从影片取景,画面构图,对交叉线索的综合把握,以及影片中两出歌剧的创意都相当的不错,只是老奶奶那段歌舞显然导演是想挖掘有关生命的意义,但歌唱完了之后就没下文了。

如果这是导演第一次执导筒,我觉得他非常的有潜力成为一个出色的导演。

除此以外,本片的音乐,景色都非常的美。

唯一的问题就是在这个多线索交叉叙述的故事里,剧本没有很好的将这些线索分辨出来,使得观众不容易搞得清楚故事的本来面目。

《无声风铃》有那么一丝文艺的范儿,却又文艺的恰到好处,萦绕在影片始终的淡淡的伤感陪伴着ricky走过香港拥挤的小屋,瑞士空旷的马路,北京喧闹的市场。

虽然我不太相信以ricky贫寒的家身可以到的了香港和瑞士,但当ricky和pascal挤在拥挤的简陋的屋子里相拥而眠,ulie千里迢迢在 ricky贫寒的家里陪ricky的妈妈度过最后一段时光的时候,沧桑的ricky开着电摩托拉活儿,ulie在小屋里守着ricky妈妈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难道爱情不应该就是这样,永远都只是关乎两颗心的跳动,不管你是否有钱,是否张的帅气,当你努力的生活的时候,总是有个人在惦记着你。

王子和王子故事终归是童话,真正能寻得爱情的,也许就是两个小矮人而已,不是吗。

有关ulie我觉的这是导演为pascal死后找到的一个精神寄托,当pascal决定要好好的珍惜生活和爱人的时候,上天夺取了他的生命,但在导演的故事或者心里,pascal依然活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他换了名字换了记忆,但他依然是那个Pascal,他会和ricky相遇,然后接替pascal做他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情<这是我的YY。

除此以外,我对影片印象深刻的还有那种无所不在的孤独感。

虽然影片没有刻意去描述,但就像有些影评里写道的,在香港,在每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寻找那种身份认同以驱赶围绕自己的孤独感。

每次说道孤独我都会很装B的想到麦卡勒斯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除了这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与孤独有关的小说,还因为这本小说里有一对同性爱侣。

其实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只是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方式不一样。

ricky是个天使,他在现实里也许孤独,但在他内心的花园里,他很快乐,精神的愉悦层次更重要。

而pascal雨池肉林的猎艳能让他肉体愉悦,但终归还是会被内心的孤独打败,抱在pascal里的怀里哭泣。

ricky从瑞士回来之后照顾自己的母亲,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纤细敏感的小男生,而是成长为一个男人。

当你年轻的时候你会把感情挂的脸上,为了它茶不思饭不想,当你成长之后,你才知道,真正的感情是深埋在心里的。

在我看来,《无声风铃》在一次缅怀爱情的旅程中,更像是在告诉我们,要如何去真实的相爱,有关我们的恋爱观,有关我们的那些不堪一击的爱情。

最后,吐下槽。

前几天看到《单身男子》的某个影评上有句话叫“虽然是同性恋电影,但本片可谓‘有爱无性’”,看到这句的时候顿时觉得莫名其妙,同性电影和有没有的性的有多少钱的关系,难道拍同性电影就一定要有性,那异性电影就没性了?

所以说,目前的同性电影发展有点畸形,类型太少,而《无声风铃》是个不错的尝试,他抛开了一些同性电影有点没的无病呻吟,只是单纯的讲述一个有关初恋的故事,至于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这一点都不重要。

所以TOM FORD说他的《单身男子》不是一部同性恋电影,而是一部有关爱的电影,因为“同性恋电影”这几个字貌似已经离艺术越来越远了,所以我更喜欢用“同性电影”。

还有非常讨厌有些称呼里在“同性恋”后面加个“者”字,以及很多同性电影把GAY翻译成“基”,这个称呼据说是用来骂人的,难道翻译者就那么懂得自嘲的艺术?

反正我要么不翻译,现在这年代还会有人不知道GAY的意思吗,要翻译也是钙。

第一次写同性电影的东西,请容许我发发牢骚。

还有,演ricky的演员居然是82年的,长的好嫩啊。

行了就这点吧,我的电脑屏幕上恐怕都是我的吐沫星子。

对了补充点个人对这片子一些线索的理解,影片同时进行两条线索,一条是ricky和pascal的相爱过程,一条是ricky在瑞士去找寻pascal 的过程,分辨的依据就是,平头的是pascal,留了头发的是ulie。

ricky和pascal的故事发生地在香港,环境嘈杂拥挤;ricky去瑞士的则是安静温暖。

结尾呼应开头将pascal出车祸的事情接了下去,然后ulie从瑞士来到北京寻找ricky,最后ricky的母亲去世,Ulie在屋子里等待ricky,ricky在街上开着小摩托挣生活。

至于ricky和pascal因为什么吵架,分手之类的,恋人之间,总是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的小摩擦,看自己怎么理解了,导演有很多事情没交代清楚,还有ulie和他姐姐之间的矛盾之类的,但并不影响对影片主题的理解(谁让他姐不是影片的主角。。。。

)。

本文时光,OAC均有转发。

 3 ) 爱情烟火

周六上午九点钟开始看的,从起初不愿意醒来的迷糊中点开电影,看完后心中发堵,意难平。

爱情给我们这些男男女女布置下的都是同一个套路,从前我们惺惺相惜,从前我们天真浪漫,从前快乐无边。

后来我们看见生活,看见烟火,看见时间划过留存的灼伤痕迹。

阿建和帕斯卡都是极其平凡的人,如同天上星,海边沙,如同你我。

他们也是没有退路的人,阿健要赚钱给北京的母亲,帕斯卡没有交待,通过电影,我们更能明白,他比阿健更加凄苦,在香港的颠沛流离,却只字未提回到瑞士的家乡。

后来阿健按照地址找过去,早已荒无人烟,所以他只能放逐。

很高兴他们能遇到彼此,他们开始过日子,开始有笑容的那段也是我看的最开心的一段。

因为工作上的苦闷,帕斯卡开始有了负面情绪,开始去酒吧,开始有了松懈。

阿健如同护食的狗,紧紧盯着不放,也忘记了自己开始面目狰狞。

爱情啊,真的是把双刃剑,你可以获取快乐,获取幸福,获取陪伴,但是也必须担负妒忌,责任,伤害······那间小小的屋子,是他们寄居香港的家,也是囚锁他们的牢笼,阿健在对帕斯卡的不信任及母亲癌症的打击下崩溃。

帕斯卡说,你留下来,我出去。

可是他又能去哪里呢?

阿健在楼下站着,看他他们的住处,他不敢上去,不敢呆在里面,因为那里全是帕斯卡,全是压抑和痛苦。

阿健去了酒吧,大口喝酒,和陌生人接吻,却发现这些都替代不了对帕斯卡的爱。

回去看见躺在床上熟睡的帕斯卡,他依偎过去,帕斯卡伸出手抱住他,爱情的致命光彩闪闪发亮。

第二天早上,帕斯卡小心翼翼的起床,给阿健盖好被子去买牛奶,回来的路上幸福戛然而止。

回来的是帕斯卡的魂魄,跟阿健抱怨牛奶全撞洒了,想要叫醒阿健下去吃早餐,然后依偎在他怀里。

窗户上的鸟及外面的吵闹引起他的注意,他看向窗外,看到躺在血泊中的自己。

爱情和生死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阿健看到帕金森老人的时候,看到奶奶年轻时照片绝美的容颜,那段歌舞也讲述奶奶年轻时多么受欢迎。

时光易老,眼前只有这位干枯的老人。

阿健去瑞士,邂逅ueil,感情在另一个人身上融化升温。

阿健回到北京,登人力车,照顾母亲,生活回归到最初的本质。

母亲离世,ueil来华,生活也不至于那么绝望。

整部电影看完之后很压抑,其中的意思能够按照本人的想法解读出来,但时间线太多,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有些地方过于隐晦或者交代不清,比较难理解。

后面刷影评,看简介,第二遍快速过,才能串联起来。

看导演自己写的文字,明白电影的产生是他自己对于死别的经历,所以感觉电影过于沉重,整个世界生活和爱情的重量全部压在你身上,电影有交代生命的轮回,部署了希望,但是跟这些庞大的悲伤来说,还是微不足道。

但这真的是一部自己喜欢的作品。

 4 ) 但愿人相知,无缘也温柔!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是要等离别以后才能盖棺定论,就像历史,当局者迷!

Ricky的内心是孤独的,没人能真的了解他,生活的压力,情感的纠结,他都无处诉说,为了给母亲治病,来到陌生的地方工作,但这繁华的都市让他更加迷茫,直到在街边第二次遇见Pascal,他想了解他,于是走近他,询问他,带他回家,我对这种喜欢的感觉感同身受,也许这就是孤独者之间的相互吸引,他们相互了解着,相互习惯着,所有的磕磕绊绊都把两个人的心越拉越近,可是就在一切都在变得美好的时候,一场意外让他们天人两隔。

看了三遍之后我也问自己到底看懂了没,总结十个字---相守太艰难,相爱要趁早!

 5 ) 《无声风铃/Soundless Wind Chime》:如 烟

“耳际眼前此生重演,是我来自漆黑,而又回归漆黑,人间瞬间天地之间,下次我又是谁。

”破旧的老屋,冰封的雪山,淡蓝的天空,疲惫的旅人,忧郁的眼神,这些物象和着优雅的钢琴声,一点一点的敲击着画里画外人的心灵;过去与将来并存而行,回忆与拥有交织而往,在开头便定下的死亡与生存的黑白基调,给这部电影烙下了一个重重的“虐心”之印。

看过一遍后,觉得心口有块大石重重的压在那里,怎么也搬不动,有太多的思考与太多的不理解在脑海里翻涌,生与死,爱与恨,不舍与得到,那太多的哲学问题,看似深奥却又那么明朗,辗转反侧间想到头晕,现在,我大概明白,只有让时间慢慢的去打开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结。

Ricky这个充满东方色泽的男人,沉默寡言却有原则,中规中矩勤勤恳恳;Pascal这个瑞士男人,登场时是一位扒手,与其男友配合的偷去了Ricky的钱袋。

大概,戏剧性的画面就是这么样交织在一起,这种相遇,充满了戏谑的趣味,那之后的再相遇,Pascal将钱包又还给了Ricky,到两人一起同居,再到Pascal去面试成功,尽管有不如意之时,两人还是一如既往欢笑着的美好,美好的画面从来无须多讲,你懂我也懂,温暖的爱意,浓的化不开。

可是,不管生活还是戏剧,都不可能一直美好,总有一个人去打破那个平稳的步调,当Ricky从北京回香港后,Pascal那出轨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一直波澜不惊的Ricky,第一次的不算吵架的吵架,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是一样的平静,静的出奇,只有Pascal那句:“You stay,I go.”在我脑海回旋,爱与恨在这一刻重叠了,那之后Pascal的拥抱,像个孩子一般的不放手,是要挽回吗?

可是,那个拥抱还是那样的戛然而止了,因为,有时候很多事情不是你想要挽回就可以挽回的,你要问,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时间,还有,有没有可能去挽回。

导演,用很夸张的死亡来打醒我们,告诉我们,如果你做错了,请走开,同情,怜悯,矫情到无以复加是要做给谁看呢?

如果真爱一个人,就请不要伤害他,请记得珍惜。

那么,我可以认为Pascal用“死亡”来“赎罪”么?

那个小姑娘的歌声在耳边唱响,仿佛在说他不想离开,可是,上帝不允许他再守在爱人身边了,那么,珍惜在这里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了。

当然,死亡就是结束么?

当Ricky去瑞士寻找他的爱时,在那一片田园的风光里,他眯起的双眼,不知是看到了希望还是找到了那个似曾相识的灵魂。

我很想说,大概是Pascal没有喝过孟婆汤,所以,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爱人,他已经用一个自己来赎罪,那么,这个自己就用来相爱吧,他一定懂得了珍惜;大概,是在彼岸花开的时候,Pascal登上了渡船,在忘川河上漂浮时,听到了来自天堂的声音,他被指引着来到三生石前看到了那个名字“Ricky”,那上面记载着他们的三世之缘,于是,他不要在这里忘记爱人,他要回去,天堂的歌声又再一次指引着他,那桀骜的灵魂像冲破铁笼的鸟儿,飞向那个要他魂飞梦牵的人身边,化作了这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Ueli,这一次,他再也不会迷路了,他们也再也不会错过了。

那么,死亡其实是开始么?

至亲至爱的死亡,是锥心的痛,痛到心滴血,痛到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甚至想着自己也就这么随他去好了,但是,你的至亲至爱大概不会要你随他而去,如果有机会,他会告诉你:路要一直走下去,只要无怨无悔便好,我的路,也请你走下去,带着我的思念与期望,坚强的走下去。

所以,不管,生与死,我们的路还是一样的要走,总有一天,那时你我的爱恨情仇会被时间冲刷到化为乌有,不要说,你忘不掉,其实都可以忘掉的,只是因为你不肯放了自己,或是没有遇见更好的。

我们向往爱,向往明亮,向往自由,我们听过那人生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就算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们也要在那匆匆的醒来又睡去之间,小心翼翼的经营自己的爱,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一切;我们尽可能的不去犯错误,只是为了博君一笑,不管多苦多累,我们还是一样的乐此不疲;于是,这些是是非非在我们闭上双眼那一霎那终结,如烟的岁月,已经印刻在我们脑海里。

轰轰烈烈的爱,至少,我不想去寻求,因为,我受不起。

平平淡淡安安静静的过一生就好,就像那只无声的风铃,随风而起,随风而去,一直那么的宠辱不惊,无悲无喜……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

我只是想说,请珍惜眼前人,他就是上天给你的恩赐,千万不要到无法挽回时才去后悔,后悔就会去追忆,那么,追忆代表什么呢?

大概,就是失去…… 其实,幸运的我们,都会遇到命中注定的他,他来时,我们拥抱他;如果他要走了,就请将他埋在心里,放他走。

就像《青蛇》里面的这段文字:“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后记我一直觉得这个电影太唯美,唯美到不真实,就是因为这个不真实,着实虐心了一把,浪漫主义的做派,从配乐到画面到人物的表情动作再到没有几句的台词,就是这么平静淡然的发展演绎,真真实实波澜不惊的令人百爪挠心,却又发泄不出。

那种想抓住又抓不住的苦痛,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惆怅,以及面对生老病死之时,想留又不能留的无奈,全部凑在了电影里,它们就像许多根小针,一下下的慢慢的刺穿你的心,一开始看时并不很痛,可是越看越痛,越想越痛…………所以,至少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值得去看去反思的电影。

原著作者:玄墨 本文原载于【同志亦凡人中文站】http://www.qafone.org/viewthread.php?tid=108580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盗版必究。

 6 ) 这只是一篇超字数的短评

看完之后朦朦胧胧,。。。

最开始是冲着本片的题材去的但是看完之后才明白,这和以往那些以男性酮体为卖点的电影不同,有人说这部电影中有很多情节表现了的是导演的感受,但是这部片子在它所想要表达的精神上的价值不亚于断背山。

但是影片的剪辑和故事的叙述上还是有一点问题的。

 7 ) 《无声风铃》帅气的小哥,痞气的小偷,感人的跨国恋!

今天推荐一部亚洲电影,两个漂泊在香港的年轻人,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瑞士,一个是外卖小哥,一个是小偷,但他们之间上演了一场爱恨交的故事.....片名《无声风铃》一部香港影片,主要讲一个漂泊在香港的年轻人和一个来自瑞士小伙的爱情故事,2009年上映,评分7.5,故事线缠绕在一起,但慢节奏的镜头下,为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爱情故事。

他们的相遇有点老套,瑞士小伙和朋友合伙偷了香港小伙的钱包,两个人就这样认识,并且慢慢的相爱了。

他们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太大的欲望,相互爱惜着彼此。

这样的爱情,不夹杂任何的利益。

只是为了爱而爱!

爱情的甜蜜在于和他在一起,体会到了世间体会不到的乐趣。

爱情的痛苦在于对方有了新的猎物,争吵跟矛盾像利剑。

但真挚的爱,终究换来了两个人的再次和解。

命运像开玩笑一样,在两个人都向往未来的时候,厄运来了。

瑞士小伙发生了意外。

爱情戛然而止,但爱他的心,一直未曾磨灭。

作为普通人,只希望能够爱自己所爱,跟自己爱的人健康,幸福的走下去,但命运往往喜欢捉弄人,他会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夺走属于你最好的记忆。

有人说,这部影片很枯燥,有人说,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

如果你失去过最重要的爱人,心如死灰的时候。

你会发现,这部影片的好在于需要静心的去体会!

文章出自公众号“彩虹有点腐”一个有上千部腐片的地方,专门写腐圈的影片,转载请说明出处.

 8 ) 爱与认同是永恒的议题

一個人究竟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真正接受愛人離開的事實?

清醒的時候能明確地瞭解這個事實,卻在潛意識裏希望在某個瞬間和他們保持著聯繫。

總有那麼一些電影裏的人,他們已經死了,卻不知道自己死了。

對我自己來說,如果我很難過的話,我就會盡力不去想那件讓我難過的事,並且,做得到。

其實不去想,或許並不代表忘記吧。

多年之後RICKEY去了瑞士,P的故鄉,遇到了一個很像P的男孩U。

但他不是他。

U的父母去世了,但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把父母的遺物放在店裏賣,U的姐姐不能理解他。

正如RICKEY一樣,他亦無法接受P離開的事實。

直到找到了P五年前留在瑞士的那個背包,他抱著那背包泣不成聲的時候,是認同了吧?

回國之後RICKEY把病入膏肓的母親接回家中。

U去北京找RICKEY,見到了RICKEY的母親。

兩人語言不通,卻不妨礙互相交流。

突然奄奄一息的母親變得異常神采飛揚,和U一起唱歌。

午後的陽光溫暖,U靠在床邊睡去,風鈴聲將他驚醒,他看到RICKEY的母親扶牆出去,消失在陽光裏,回過頭,卻看到她仍然在床上。

那一刻,他好像也已經接受了自己雙親死去的事實。

影片的剪裁相當文藝與意識流。

把幾個不同時空發生的事情穿插在一起。

劇情平淡無奇,但敘事的手法是一大亮點。

電影的導演曾經在同一年之內失去了三個對他影響很大的瑞士人。

電影有意在模糊種族與性別的界限。

愛,那就是愛。

當我看到RICKEY將P的襯衣小心熨平,我知道我已經從情感上認同了這部電影。

愛都在細節處。

當年影片在香港上映的時候曾經被業內人士批判尺度太保守,表現力不夠。

而在我看來,最能體現愛的應該是吻吧。

不然就可能只是友誼的情緒,或者只是肉欲的糾纏。

所以,按照這部電影的基調來說,這樣就足夠了。

雖然算不上驚艷,卻也是一部可圈可點的作品。

 9 ) 你已走远

空间 时间插叙转换 断断续续的回忆 相见 相拥 相别 故事总是这样 喧嚣中 缤纷中 经历的孤独与痛苦 去你成长过的地方寻找你的气息 带着那些曾经一起的回忆 遇到和你很像的人 最后 你还是你 已经走远

 10 ) 英國BBC中文网 - 伦敦同性恋电影节&lt;無聲風鈴&gt;评论

文化鸿沟:异乡人的同志情(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uk/2010/04/100404_culturegap-gay_filmfestival.shtml)... 扮演北京小伙子永建的吕玉来早有人封为“文艺偶像”,和他搭档的瑞士演员贝纳得·布林(Bernhard Bulling)单凭相貌我想也不难组合一个粉丝团队。

好在他俩的戏并未因此而浮于表面,人物的刻造还是让你透过他们宜人的表层时时看到内心的徘徊和惆怅。

化解冤仇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在香港便餐馆里跑堂兼送外卖的永建(Ricky)被穷愁潦倒,无所事事的帕斯卡尔(Pascal)在街头抢去钱包和身份证,后来帕斯卡尔却无意中来到他那个餐馆,两人相互凝视辨认出对方。

但在此刻他们并无对峙,而出人意料化解了冤仇,产生了彼此的向往。

后来住在一起的生活有欢乐,有烦恼,直到帕斯卡尔遇车祸死亡。

永建自此悲痛孤独,后来起身前去瑞士追寻帕斯卡尔遗留的踪迹,捕捉他的幽灵。

故事的情节也许简单,但迷人的景色,断续的剪接,蛊惑人的音乐在一起造就出了诗意的征途。

电影自始至终贯穿着爱情与欲望,真实与幻影的角逐。

周围的社会两位主人公周围的人物给故事增添了情趣、活力和个性。

我最喜爱的场面之一是永建去给一位患了帕金森症,身体难得动弹的孤苦老太太送餐,看到墙上的的照片时却突发幻觉,看到老人向他挤眉弄眼,显现出昔日在舞场上的辉煌。

跟前面那部西班牙电影偶合的一点,是这个故事里居然也有一位形象可爱的从事性服务工作的大姐,那就是让永建在家里寄宿的阿姨。

住处周围摆摊的邻里,和那些跟阿姨一块搓麻将的妇女,也个个都充满人性,充满个性,让你一瞥香港社会底层的生活气息。

这些人对内地来人怎么看,对外国人怎么看,对社会边缘人怎么看,给电影增添了情趣。

依我说来,不管是专业演员还是群众演员,都应该颁奖才对。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uk/2010/04/100404_culturegap-gay_filmfestival.shtml)(鸿冈 2010年4月2日)

《无声风铃》短评

两个不同场景不停穿插,看到我有点混乱,有人说是和失忆有关,但是又觉得不太像,总之如果只看香港部分觉得不错。

6分钟前
  • 在下不耐烦
  • 还行

2011-5-6会不会太慢了

11分钟前
  • 龙虾头
  • 还行

看了一小半弃

16分钟前
  • bobby
  • 较差

完全被插叙给搞晕了,前三分之一还好~

17分钟前
  • 木水
  • 还行

1. 的确让人联想到很多部电影;2. 导演未免太故弄玄虚;3. 音乐和某些场景又真的挺好;4.剧情有硬伤:茶餐厅侍应哪来的钱去瑞士?ricky英文那么好至于沦落为三轮车夫么?5. 很喜欢吕玉来,淳朴而忧郁,治愈我了。

20分钟前
  • 昼长夜短
  • 还行

港版午夜牛郎?

25分钟前
  • 纪月航
  • 还行

爱情可不以结束才难忘,生命也不以死亡而终结。绽放、凋零、重生才是生活的循环,就像生如夏花绚烂,爱如铃声随影。

30分钟前
  • 蒜 | BOY A 🌈
  • 还行

一星给外国帅哥,一星给gay的主题。可能是因为我看的是80分钟的删减版,真心无感。

35分钟前
  • 梦泛帆遇雨
  • 较差

一个北京人,不求学无特长,投奔做妓女的亲戚,只为去香港刷盘子。爱上偷自己的小偷,车祸,尽是无聊烂梗。

36分钟前
  • Scrat Kong
  • 很差

2012Oct20,吴中路117号,IPAD网络观看。(PPTV)

39分钟前
  • 骑马的丁丁
  • 较差

这么作的电影,,受不了。一星是给瑞士小哥,笑容超级迷人,有几分初恋的影子😓,不过,他身高居然才171cm,,

41分钟前
  • 210进制
  • 较差

没看懂.....

43分钟前
  • Grenoble
  • 还行

看完还是哭了。

44分钟前
  • 马戏团的STONE
  • 力荐

3,4星之间徘徊 不喜欢风格 故事是好的

47分钟前
  • 绿山林的Vian
  • 还行

要不是我智商不足以理解,要不就是导演嗑着迷幻药拍的。

50分钟前
  • M a l k .
  • 还行

我看过的喜欢的文艺基佬片

53分钟前
  • 大悲
  • 力荐

三星半,一部本可以四星的电影就因为结尾的草率和三轮车长镜头硬是减了分,完全破坏了文艺感,以风铃意象设计一个结尾多好啊。观影过程让我想起了爱拍香港闹市区进行双线叙事的墨镜,钟意底层工作者的陈果以及培养行为艺术家的蔡明亮等,况且当作致敬吧,至少算是用对地方了。爱情的部分很短暂,影片的核心其实是帕斯卡和ricky的生活哲学,如何看到爱、死亡和孤独。最感动的画面莫过于帕斯卡躺在无规则流淌的纯白色的牛奶中,与鲜血渐渐融成一脉,ricky去瑞士和ueli去北京都属于一场心灵的救赎之旅,所见所闻渴望能够平复他们内心的创伤。很遗憾ueli不是帕斯卡。但不得不说太花哨了也不好,一悲到底难以接受

55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真心没意思

57分钟前
  • 。Yuki。
  • 较差

为了这样的爱情 我决定好好学英语 = =

1小时前
  • 青晏ko
  • 力荐

幸好有看!終於有一套稍好一點的同志片...

1小时前
  • 8cm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