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
The President,总统大人着草了(港),流亡的独裁者(台)
导演:莫森·玛克玛尔巴夫
主演:米哈伊尔·戈米亚什维利,Dachi Orvelashvili,亚姆泽·苏基塔什威利,Guja Burduli,Zura Begalishvili,Lasha Ramishshvili,Joseph Khvedelidze,Dato Beshitaishvili,Leo Antadze,George Anthony,El
类型:电影地区:格鲁吉亚,法国,英国,德国语言:格鲁吉亚语年份:2014
简介:武裝革命推翻獨裁政權,是以暴制暴,還是以暴易暴?國際影展常客伊朗名導馬克馬巴夫描寫一位被推翻的獨裁總統帶著小孫子逃亡,喬裝成貧民、躲藏社會底層,遇見一個個因其恐怖統治而殘破不堪的家庭與個人。究竟他應該被吊死?燒死?斬首?還是隨眾人渴望的民主起舞?本片獲選 2014 威尼斯影展開幕片,虛構而映照現 實。人道主義至上..详细 >
革命了,独裁者带着孙子逃亡,精髓在被剪掉的一段里。独裁者和孙子混在一群因革命而释放的政治犯中间,路过一间偏僻地方的小学,因为闭塞,老师还在带学生们高念:我们热爱总统。一个政治犯说把总统像取下来吧,外面革命了,当心倒霉。老师追到窗口问:那现在要挂谁的像啊?
西亚政治讽刺荒诞童话,黑色幽默公路片,段落拍得还可以,整体献媚。
3/4處及結尾關於懲罰手段的爭論很棒;音樂和舞蹈使我想起關於藝術與政治關係的議題;“當我們把燈關了,人民什麼都看不見”,這句很春秋,聯繫到昨兒跨年夜藍色港灣被滅燈,大家都對著一根路燈的場景,很貼切了;絞刑架隨時隨地可以搭建,嘦在人民當中;大人總叫孩子玩背過身捂住耳的遊戲
在伊朗这样高压的一个态势下,电影人总是不断在坚持为这个社会中发不出声音的人呐喊。相信莫森入狱的经历让他明白到以暴易暴不可取,许多时候并非是冤冤相报何时了,而是人们对于革ming的天然崇拜,只是起着帮助权力更迭给那些无权的贪权者,而这些人和旧的那个有过之无不及。核心还是爱和教育
勉强及格,大概是马克马巴夫目前最差的片子。场面铺的是前所未有的大,但道具那些细节很粗陋,运镜倒是还不错的。故事基本上是个逃亡公路片,一路上穿插各种人物揭露总统之前那些暴政之类,主角是个没有过去的总统,在片中表现以落魄求生为主,逃亡经历貌似也没带来触动。片尾的处理倒还有点导演的特色
有點地方用力過猛了,例如其中一個政冶犯知道久別的太太再婚時,拿泥扒自殺一段,而且導演還給了一個特寫,感覺和全片調子不配,尤其討厭男主彈結他時竟然有鼓聲,活像電視肥皀劇,而所謂民主討論也只是陳腔--公路,對比(孩子在破屋與宮廷的舞蹈),虛構敍事(男主與政治犯的打鬥)。
2015.4.2 HKIFF2015。虽有瑕疵,但公路片以这种形式呈现简直惊喜,试图探讨革命意义的导演显然是个理想主义者。最后一语道破的政治犯明显就是导演自己,很写实,但将导演想说的话赋予这样一个nobody确实有些牵强和草率。(对美美小男孩在拍摄中失去爸爸感到很难过,格鲁吉亚加入旅行心愿单。)
有点讨厌挂着一脸对“民主”说教的主题。虽然也有人性的刻画,但归根到底为政治宣传服务的电影,真不如弄成黑色幽默的那么平易近人。
看完电影又听导演讲了他的一些成长经历,人生际遇啊...
被推倒的独裁者体会了他者“被独裁”的感受,体验了被暴力和强权压制甚至剥夺生命的恐惧与无力。明确指出暴力和死循环的的源头,我们不要做其中的帮凶!
选材有意思,小男孩很可爱,格鲁吉亚也这么会拍电影。
独裁者的“赎罪之路”?一老一少的搭配增添幽默感和独裁者的温情,倒是对“革命暴民”的批评出奇地严厉(大概和导演的伊朗背景有关)。电影虽没有否认暴民也是独裁者一手造就,但导演更认为复仇式民主并无法将国家送上正轨,算是警世之作。惆怅的乡村配乐仿如诉说民族的伤痕,但切入太突兀产生歌舞片幻觉
導演在塑造這個虛構的獨裁者時莫非有以盧卡申科、齊奧塞斯庫以及卡扎菲為原型?我還是覺得電影拍得有點蠢。當時在HKIFF譯名為“總統大人著草了”估計是暗諷CY689。
白看不腻的这种独裁倒塌之悲喜剧,伊朗名导也能信手拈来的拍。在威尼斯看此片时,正值基辅市民冲进前总统亚努科维奇豪华官邸打劫一空时,加上如此复原卡扎菲被抓过程,这老少配的电影也就无比残酷而有趣了。
永遠不要離地
看起来非常干净制作精良的故事片,与之前的作品很不一样
后果
2016.01.17观于华府National Gallery of Art。结尾的说教实在坏了一锅粥
2015/3/28 14:30 GC 一個獨裁總統的公路電影, 頓時成為過街老鼠, 大難臨頭才體會到平民的苦況, 結局導演很有心的表達了和理非非, 以暴易暴真的是體現了真正的民主精神嗎?
20160815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