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堕落是《纸醉金迷》,男人的堕落是《沧浪之水》,但男性的转变可以被称为通透,甚至开悟,女性的却只被称为沉沦。
田佩芝的丈夫就好比《沧浪之水》中世故之前的男主,薪金微薄,却也没有多少花花肠子,养家糊口都捉襟见肘。
而田佩芝看见昔日同窗,虽然是只见人前不见人后,但是困顿的人对诱惑的抵抗力往往偏弱,落水之人看见稻草也是要扑过去的。
比如看如今的社会新闻,可有哪个富二代去刷单了,哪个高官去线上在线发牌了。
所以田佩芝的堕落也并非全是个人问题。
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田佩芝借钱,却遭遇见死不救,“逼良为娼”的情节,和《创世纪》中许文彪的黑化有颇多相似之处,不过只能说是雷同,而不是模仿或者抄袭,毕竟《水浒传》中拉兄弟上山也基本都是此等伎俩。
而后田佩芝对打牌欲罢不能,开始偷钱,范宝华欲擒故纵,让田佩芝进一步沦陷,至此田佩芝和曼丽(money)一伙儿也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说有,袁园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保持着我们称为良知的东西。
老魏这样的人,是生活的错吗?
是环境的错吗?
还是自己的错?
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读书读傻了”,“迂腐”。
扪心自问,每次看海瑞、包龙图的故事都拍案叫绝,觉得大快人心,但是每次家人生病或办事,总又是盼着有亲戚、有熟人在某某院、某某局。
哪个时刻是真实的我呢?
恐怕都是。
欲洁何曾洁
金锁链鱼钩上必定有食物,而囚禁也不一定是用铁枷脚镣。
互联网的泛娱乐化为所有有网的人打开一扇窗,进来看看,有人挥金如土、有人一夜暴富、有人搔首弄姿、有人装傻充愣,只要你愿意加入,你就是家人。
不认命,就拼命,只要胆子大:喝酒比拼、猎奇自残、卖惨诉苦,只要有人议论,你就是焦点,就会给你金镯子,至于摄像头一关,你去了抢救室还是火葬场,你是吃糠咽菜还是锦衣玉食都无所谓,朱四姐在内心偷笑。
有人顺从,有人抗争,但是如果修善因却仍不得善果,是否还能有勇气选择呢。
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一枚能让人隐身的魔戒,从谋财害命到谋权篡位,坏事做尽而好处尽享——那么,你会选择做个坏人吗?
如果有一天,从未干过任何坏事的你,却背上人间最大的恶名,被剥脱尘世的荣誉和利益——那么,你会选择依然做个好人吗?
时代变了,但是人没有有变,自古至今都没有变,凄苦的人一样存在,无论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都是选择,纵然选择反抗的勇气值得称颂,但选择顺从也该被理解。
很多女孩甚至是女人期望别人发现、认可、赞美自己身上任何一处值得赞美之处,而不是通过修筑自己的小宇宙而首先获得自己的认可:我这样很好。
人性中的黑洞:虚荣和自卑。
里面的女人除了袁园(除了性格使然也有人生经历有关),都被欲望和虚荣吞噬,别人的生活是否值得被羡慕?
她们彼此羡慕而互相不知情。
是现实在逼迫还是…?
我认为是心态占了上峰,我相信境由心生。
有多少小说在写这类题材,而有多少同时在现实中上演。
因为人们把故事和生活完全分离开,艺术是典型,而生活是复杂的,认为那不可能是自己,自己有道德感、会控制把握,真的是这样?
人生这只看不见的手,一只在推着你走,一只遮住了你的眼睛。
我们当下的社会,拜金、物欲、色欲...一面被剖析和斥责,一面又让人欣然沉浸其中,氤氲中你我说过的做过的都不做数了。
属于金钱的历史悲歌 这是一个悲剧,很明显。
我没有看过张恨水的原著,不知他的原著是否也是悲剧,既然要评论这部电视剧,以下就都以这部电视剧所表现出来的为准,与原著的关系暂且不论。
在我刚开始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朱四奶奶是干什么的?
袁园与曼丽和她是什么关系?
她为什么要收留她们呢?
还有那个宋秘书,他们三都称朱四为四姐,这个名称有点怪,很明显,他们没有血缘关系,而这个四姐又是从何叫起呢?
渐渐得看懂了,他们与朱四就是妓女和老鸨的关系,而那个宋,只不过是朱四的男宠而已,遂生鄙夷。
这只是这个电视剧的一个线索,而另一条线索就是田佩芝的命运。
这两条线索,相互交叉,情节紧凑,抻着人看下去。
好了,情节透露到这,下面开始写笔者的感受。
由对这部电视剧最一开始的鄙夷和不屑到开始吸引我,是它唯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打动了我,这唯美的画面,不仅包括故事中美丽的人物外表和其华丽服饰,还有南方水润的天气景色。
田佩芝的命运是个悲剧,造成她悲剧的就是她的人格弱点,那就是对金钱的欲望和处理这种欲望的不择手段,她一直在剧中说,我没有钱,所以我要钱,端本没有本事,我有了钱可以给孩子云云。
可是她没有想过孩子大了会不会接受她的钱,甚至会不会接受她的行为,如果她真的为孩子想,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帮助丈夫好好把家持好,教育孩子。
我想这个人物应该不是不懂这个道理的,这个可以从后面她不愿见孩子和最后的自杀看出。
但是她疯狂了,她的疯狂让她顾不了人格,她的退路,甚至她的孩子,她的疯狂让她忘了世间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我不知道她心中有没有后悔,或者她自己就一直认为这是被逼的,荒唐之极。
好吧,既然你只想钱了,什么都不顾了,那么最后这个人物穷得只剩下钱就可以理解了,没有了幸福、快乐,甚至到最后的提心吊胆,此纸醉金迷是也。
而袁园,在这方面比她要明白些,袁园的一生不能说是悲剧,因为她后来明白了怎样去生活,甚至于她想用她的极端去洗刷或说用这种极端来矫枉过正,她做到了,可是她同样活在矛盾中,范宝华的一次性侵害让她彻底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她由一个单纯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报复的极端,可以说,范宝华造成了她人生抹不去的阴影,以致后来范真心爱她和抚慰她一概拒绝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太迟了,人生早已转变,解释和挽回已不再可能,笔者看至此处,真的感叹,其实她也很幸福,至少影响过她的人范宝华一直在内心悔过,并且极力补偿她,只是他们的人生是交错的,现实中,有多少人被人伤害了还被说着是自己的原因,相比之下,范宝华应是在这点上爷们儿的,不过也不能说袁园不知珍惜云云,因为她早已被伤害了,范没有当时补救,再怎样也是无益了。
幸好,袁园后来终于明白,她这样的报复是自己害的自己的身心,于是,她是如此结局,由于我没有看前面,看的一直是范对袁的真心,心中很是羡慕。
不过我想就算没有前面范的错误,范也会如此的,也许他们真的能成眷属。
纸醉金迷之谓醉迷者,除田外,还有就是那个四奶奶了,其实这个人物很复杂,你说她坏?
她并没有逼谁怎么样;你说她好?
许多人物的坏的环境就是她造成的,还是她自己的独白说的比较好,她是在国乱时生活的,国乱给她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一旦胜利,她反倒不知怎样生存了,家庭没有给她温暖和力量,她便不择手段地自己找力量,表现为纸醉金迷。
她的生活没有真的,就连她自己可能都有时觉得自己很假,且不说原因吧,她这种假会让她不幸福,一切对于他来说只是钱和交易的关系,想想,这种人确实活着很没劲,还不如痛苦着有灵魂。
小人物,或变态或虚伪者,不胜言辞,皆因纸醉金迷者,演出人间闹剧无数。
袁园是最有气节的,她和其他女孩的追求不一样,人真不能涉赌,因为那会让你染上赌瘾,而女孩对于上流社会的虚荣心和对物质的极度追求会腐蚀她的心灵,有一句话说得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所以当你贪图别人的财富和地位时,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只能拿身体和美貌作为交换,出卖自己的灵魂,这里我是真真看不起田佩芝的,不甘清贫,又染上了赌博,就跟染上了毒品一样,不择手段,甚至偷窃,不管儿女。
不过范宝华对袁园是真心实意的,真的爱上她了,想给她一个家,如果没有刚开始强迫她,我想袁园也会给他机会,她也肯定爱上他了,因为他冒着宁肯被她骗走全部身家的风险,也要把保险箱的密码设为她的生日,之后又为了做了很多事,虽然她不能生育了,仍然把她当做亲人,阻止她去前线,不能生育也可以在一起,可以领养孩子,这不能妨碍一对如此相爱的人相守相伴
原著中一开始就已经是四五年抗战末期了,而电视剧中是从38年长沙文夕大火开始,交代了角色们因战争而颠沛流离。
其实原著中的袁园,田佩芝,东方曼丽三人根本没啥交集,只不过都是与朱四奶奶有联系的交际花罢了,也不是啥高中同学朋友,其实从开头的人设上就已经看出有些犯了“拉良家女子下水,劝风尘女子从良”的毛病,想痛心疾首地探讨三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青春女子为什么会走上堕落的路。
其实大可不必,张恨水的笔下几乎都是灰色人物,没有谁是纯洁无瑕的,可能除了懵懂的小孩子,就算他们几位女性都不是良家女子,难道悲剧性又减少了吗?
就像老舍先生笔下《月牙儿》的女主,她就是个暗娼的女儿,也曾挣扎过,但最终也女承母业成了暗娼,难道悲剧性的减少了吗。
而很快,田佩芝就遇上了她后来的丈夫小公务员魏端本,实际上这里能看出她和包法利夫人爱玛的命运是有些相似的,原著中没有明写,肯定原本的出身不错,尽管面对战争,仍然还是有些天真娇气,但是家道中落,她们都委身了原本不太可能看得上的男子,爱玛嫁给了老实无趣的包法利先生,田佩芝嫁给了原本有妻子的小公务员魏端本(原著中没有明写,但恐怕田佩芝家人早已离散,甚至已经死去了,不然她也不至于无依无靠到最终沦落的地步)。
总之第1集中三个女孩,朱四奶奶,宋玉生,魏端本,范宝华等等主要角色都已出场,并且为他们各自编织了比较清晰的来历。
其实开始是三个女孩中田沛芝的命运算是最幸运的,至少她遇上的魏端本是个正人君子,可袁园遇上的是藏色心的范宝华,东方曼丽遇上的是像老鸨龟公一样的朱四奶奶和宋玉生。
战乱冲散了三个女学生,也带她们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东方是其中最快乐最自洽的,她很享受交际花的生活,而田佩芝和袁园则过着彼此互相羡慕的生活。
田佩芝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有屋子遮风避雨,老公有稳定收入,吃的虽然是掺着沙子的平价米,好歹没有饿肚子,还有俩孩子,还给她请个保姆,让她能睡睡懒觉,算是安稳的小日子了,在战争年代能赢掉99.99的人了吧,可是她却羡慕做交际花的姐妹们,其实从刚开始就能看出来她以后的结局,她结婚住在简陋的小房子里时充满了失落,嫌弃房子小憋闷,完全忘了前阵子她还在住防空洞饿肚子的时候,后面误入赌博圈,可算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来家境拮据,赌博第一次赚了钱之后不是把钱存起来应急用,而是第二天就挥霍一空,买好吃的买好穿的,见到件漂亮衣服就走不动路,不知道这么拮据的家境为什么要雇保姆,闲得她“骨头都疼了”,天天去逛衣服店,去打牌,还说什么用挑平价米来打发时间……真是惯的毛病多,还欠着佣人俩月工钱不发,明知道佣人的儿子等着工钱治病呢,真的是太自私了,房租也不交,还给孩子灌输赌博打牌好的思想,讽刺孩子爸爸奉公守法,见了范宝华这种出手阔气的男人之后,更是看自家老公不顺眼,自己当时为什么嫁给他呢?
因为他救了自己的命,自己也不想再睡防空洞,不想被饿死,想有个饭票不是吗?
可是后来又嫌这饭票给不了山珍海味的生活,看得人生气,其实她根本不适合结婚生子,就适合傍大款做情人,给钱就行,后面因为偷钱被抓现行倒是真给人当上情人了,被抓包的时候哭哭啼啼,还以为真是被逼无奈做情人,可是转眼就跟人说话撒娇,可能这也是歪打正着遂了她内心深处的愿?
她老公也是傻蛋,明知道她已经开始赌博了,还把公款让她看管,真是心大。
不过真佩服这田佩芝,谎话张口就来,脸不红心不跳的,一晚上输个百八十万欠一屁股债,对着别人装得可怜兮兮的,一出门就摸着人家送的耳环满脸带笑,真是绝了,这大心脏,也是个人才。
估计她还觉得就她聪明别人都是傻子,他老公拒绝的赃款他竟然背着他老公去要,还傻不拉几的给人写收据留证据,我的天,这部剧看得我真是气得七窍生烟!
而且竟然还敢和洪老五这种混混头子一桌子吃饭喝酒,还收人家戒指,还是在范宝华提醒过她洪老五在打她主意的前提下,最胆大包天的是还想偷人家钱,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范宝华,会那么轻易地放过你,我的天啊,气死观众不偿命啊。
整天口头禅就是不不不,结果呢,每次拒绝都是假的,最后都是从了别人的,别人一说她她就拿俩孩子当挡箭牌,说贪财只是想让孩子吃好穿好,可怜的俩孩子造了什么孽摊上这么个妈,一宿一宿在外面打麻将的时候怎么不想孩子了。
后面东窗事发,袁园来帮她她喷人家一顿拒绝了,转头就去找朱四奶奶给她拉的那个皮条男!
天天把孩子挂嘴边,嚷嚷着有钱了就接孩子让孩子享福,可是她以未婚女的身份被人包养,怎么去接孩子啊,她吃香的喝辣的时候孩子过着什么日子啊,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觉得那个姓钱的接受了她以后也会接受她俩孩子,那不是你的谎话就要被戳穿了吗。
一点也不懂反思自己,觉得自己永远是无辜的,错误都是别人的,见了魏端本埋怨魏端本,见了老范埋怨老范,口口声声说都是老范害得她,引诱她,不记得自己是被陶先生拉去赌的吗?
不记得是自己贪慕虚荣去偷钱的吗?
不过这俩男人也都是犯贱,明知道田佩芝是什么样的人,还都愿意再接手,也是佩服。
女主的种种行为都预示着她的命运走向,如果是和平年代,以她的相貌学历肯定能如愿嫁个有钱人,过富太太的生活,可是这是战争年代,能不能认清现实啊,活着就不错了,非得给你扔前线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幸福吗,唉…要说她坏,她也没有那么坏,就是有点自私,贪慕虚荣,好逸恶劳,一有点资本就翘尾巴,心地不够善良,拖欠保姆工资不说,赌钱赢那么点就对着抬滑竿的人吆五喝六的,完全是看不起底层人的做派,良知么有那么一点,后面看到陶太太卖血养孩子,她内心也有过震动,她在想为什么别人做得到自己就做不到呢?
她对自己有着清楚的认知,吃不了苦,袁园离开朱公馆各种想办法求生,而田佩芝每次遇到困难都往朱公馆跑,而她明知道朱公馆是什么地方,她也管不住她的腿,然后真让她办事的时候她又哭哭啼啼不情不愿,真的是又当又立的典范啊。
其实不是说田佩芝不能去过好日子,去过她真的遇到了一个条件好的男人,俩人也是真心的,那和魏端本好聚好散,进入下一段婚姻也没什么可指摘的,人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但她是飞蛾扑火,自以为聪明,想把那些有钱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觉得自己做交际花就能把所有男人拿下,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出卖身体和色相的有几个有好结局?
说实话好久没看到这种虚荣人设的女主了,放现在这样的人设根本做不了女主,因为不够正能量,现在的环境好像不懂得什么是批判意义,非要主角一点缺点没有,就算是有这么个角色估计也没有演员愿意演,怕被喷……袁园可惜了,最初逃难到达重庆的时候她是三个人里唯一想自食其力的人,做小生意卖炒米糖开水,可惜命运弄人,她最纯粹,却最先被男人伤害,搞得她心灰意冷,她是多么渴望田佩芝那种粗茶淡饭的普通生活,多么厌恶纸醉金迷的交际花生活,可惜人生没有回头路,如果刚开始的时候袁园和田佩芝换一下就好了。
总而言之,当时的情境下,三个女人都是为了活下去,那个年代太难了,社会乱象层出不穷,可见国民党当时的统治已经快到头了。
之前只看过陈好的粉红女郎和天龙八部,其他剧没怎么看过,还挺喜欢她的万人迷和阿紫的,可能在漫改剧和古装剧里没感觉出什么,这种现实题材的剧里竟然觉得她演戏好矫情好做作啊,总是爱低着头抬眼往上看,挤出略微有点假的笑容,摇头晃脑的,和其他演员好像不在一个次元,看到后面才明白冤枉陈好了,这个角色就是茶里茶气的,比阿紫还招人恨。
邵峰很惊喜啊,到底是有演技,演这么一个老实巴交的小职员也演的非常出彩,谁还能把他和阿卑罗王联系到一起?
魏端本这个人物弹幕里很多人骂,骂他老实,笨,不通人情世故,烂泥扶不上墙,确实,不过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懦弱的普通人,跟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最大的错误就是隐瞒了前妻的存在,当然这也成了田佩芝自我堕落最好的借口)他懦弱又善良,恰恰也是因为他这种性子刚开始才救了田佩芝,要不然那个科长是不会带田佩芝一起走的,大家都希望他跟老范似的能闯荡,胆子大,也不想想他和袁园第一次相遇就把人家强奸了,算是把袁园毁了,这胆子有点太大了吧。
魏端本的职场部分,真的拍得很好,我经常会想如果我是他该怎么办?
真的是左右为难,难道只能和那些贪官同流合污吗?
说到底,他和田佩芝就不是一路人,价值观就不一样,他就想清清白白做他的小公务员,秉公守法,挣那点死工资,而这点德行是田佩芝最看不上的,魏端本听到挪用公款的时候是坚决拒绝的,但田佩芝就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和司长科长一起干就行了,不愧是爱赌博,爱偷钱的人设啊,毫无原则,而且她还觉得自己很聪明,也不过是小聪明,什么上面有大人物顶着,你怎么不想想万一事发你老公就是最好的替罪羊背锅侠呢?
不过后期魏端本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看着也一样来气!
还教孩子唱歌卖唱,也是可恶极了!
最可怜的就是俩孩子了。
何赛飞演这种拉皮条的角色简直就是在她的舒适圈里,游刃有余。
这人设也是绝了,骗女孩子出卖色相来骗钱,开的简直就是所谓的名媛培训班,田佩芝好不容易想收心好好过日子了,又被这女人一把带坑里了,这部剧里最黑心的人就是她了,可以说是毫无良知,丧尽天良。
田佩芝最应该谴责的人应该就是朱四奶奶,可她只会对着对她好的人一通输出,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她仍旧想回到朱公馆,去找这个老妖婆。
最倒霉的是魏端本前妻,最后接手一个疯男人还有俩孩子,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哟。
洪老五竟成最终赢家。
还是之前的剧看着舒服,没有乱七八糟的磨皮滤镜,人的肤色都是正常的,高希希导演的剧大部分还是有保障的。
袁园是和曼丽一起迷途在四奶奶门下的金牌红人,在那些达官贵人里,成了炙手可热的交际花,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和曼丽不同的是,她没有在这种堕落中沾沾自喜,如鱼得水.而是保持着一颗洁净的心,时刻想要跳脱这种生不如死的困境,过一个正常女子的幸福生活.但是,惨痛的遭遇,注定让她回不到单纯清白的自己.所以,她是羡慕和爱护同学情谊的田佩芝的,对于袁园,田佩芝艰苦但是单纯的相夫教子生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可惜贪慕荣华富贵的田佩芝并不领情,最后走上了堕落的不归路.而袁园,则以一个女子的顽强不屈,苦苦的和命运抗争,最后获得了灵魂的洁净高贵.成为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女子.这三个女子,我唯一佩服的就是袁园。
我比较喜欢袁园,不喜欢佩芝好堵,但是她离开魏端本我特理解。
那个臭男人说话语气让我受不了,像说教,我都是快进看他出场的,不然我会吐,我喜欢范宝华,虽然他侵犯了袁园,但他有担当,像个男人,我喜欢
这部民国剧拥有较为强大的卡司,其中不乏老戏骨,加上知名作家的原著支撑与知名导演的全盘把控,让人有一种“放心”的感觉。
观剧之后觉得果然值得一看,十几年前的这部剧真不是现在这些剧可以比的。
现在那些胡编乱造的情节,毫无逻辑的台词,圣母白莲花的人物设定让人头痛。
此剧以抗战时期的重庆为背景,以三名女子的命运发展为故事主线,展现了达官显贵的利欲与虚伪,以及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下命运的无奈。
剧中还展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当地风俗民情,让整部剧有种真实与厚重的感觉。
下面谈谈对几个主要人物的感想。
1、范宝华我一直非常纳闷,为啥每个女人都不愿意嫁给范宝华?
他身边那个女佣倒是能干又忠诚,可也仅限于主仆关系了吧。
因为这个女佣在剧中存在感比较强,我以为结尾范会回去找她,与她一起踏实过日子,结果没有,也许在男人心里,女人的容貌与风情依然占据绝对地位,男人愿意娶一个貌美如花却有着不堪过往的女人,却不愿意和一个贤惠但相貌平庸又不擅风情的女人过一生。
在剧中,范宝华难道不是那个最值得托付终生的男人吗?
他明明外表俊朗,性格豪爽,事业有成,懂得怜惜女人又有责任感啊。
财富地位上,虽不能与达官显贵、名流巨亨相比,但至少也算得上富豪,就算一时失败,以他的个性与能力,根本不愁东山再起。
如果他能和袁圆在一起,那也算一对佳偶,唯一的错误就是他在初遇袁的时候用强迫的手段得到了她。
按理来说,他犯不着这样,他既然真心喜欢她,明明可以慢慢打动她的心,他不是那种没有魅力又无能的男人,只能说一切都是因为年轻气盛吧。
他拿出金镯子诚恳地向袁求婚,但袁恰巧是一个刚烈的女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她的人生中,范还求过好几次婚,但她永不妥协,离那种俗世的幸福安稳越来越远。
他还向田佩姿求过几次婚,对她算是真心的怜惜,在田最后豪门希望落空、身败名裂的时候还说娶她一起去老家生活,可惜田只想报复他,田后来提到她的悲剧是范的引诱导致,对他只有恨,但我没明白她的事情跟范有什么因果关系。
最开始的因由不是因为她赌输了去偷范的钱吗?
2、魏端本魏端本是一个窝囊但不乏闪光点的男人,他专一,正直,善良,疼爱老婆与孩子,是一名典型的经济适用男,如果田听了袁的去当个老师,一名公务员与一名老师组成的家庭,不是现代非常“现世安稳”的搭配吗,过过平凡踏实的日子多好,一家四口该有多幸福。
可惜田不是个甘愿过平凡日子的女人,俩人的结合就是一个悲剧。
魏没有大本事,赚不到钱,但他有责任感,如果夫妻恩爱齐力同心,总能很好地生活下去。
后面,他知道了田的事情,却依然执着地找她,等她,他不在乎其他人嘲笑他窝囊,他真的太爱田了。
他发现田嗜赌、虚荣,依然包容她;看到她贪图富贵,攀附豪门,依然等着她;知道她出轨背叛直到最后走投无路,他依然愿意完全接纳她。
这样一个男人,全心全意爱着她,不管她变得有多么不堪,依然站在原地等她,难道这不是田的荣幸吗,然而她从不懂珍惜。
3、袁圆袁拥有高洁的品行与远大的志向,如果没有战争,她肯定能有一番作为,可惜在她纯真懵懂的时候,她见识到了社会的丑恶,先是被范强暴,又不知不觉落入四姐的圈套,成为权钱色交易的牺牲品,在她认清了现实之后,她再也不愿意过这种生活,她想堂堂正正做人,不靠任何人。
她去当老师,生活清贫,但她很快乐,四姐不愿意放过她,阻挠她的新生活让她走投无路,但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和他们同流合污。
后来她去从军,在前线为国捐躯,她跟随自己的心做了自己想做的,相信她临死前也是快乐的。
我想她就是太过于独立与高洁,眼里揉不得沙子,才一再拒绝真爱她的老范。
如果她是个善于妥协的娇弱女子,将错就错跟了老范,说不定成全了两人的幸福。
就算不嫁老范,以她的聪明才智,通过各种手段敛财或者找一个有钱人嫁了也不是难事,但是她偏偏是最高洁的,在这种生活中她痛苦万分,不得不寻求自我救赎。
她说她的灵魂与魔鬼做了交易,但是她一直都是清醒的,至始至终都是最可爱、最崇高的袁圆。
4、田佩姿田是个悲剧人物,她命运悲惨,但就是让人同情不起来,对剧中塑造的这个人物,我只有反感与唾弃。
她因为嗜赌,虚荣,贪图荣华,一步步陷入了深渊,可以说一切都是她自己造就的,可是她最初怪老魏,后来怪老范,她为自己的沦落找借口,柿子捡软的捏,她为什么不去怪老五和四姐呢?
魏作为一个基层公务员,吃饭是不愁的,如果田是个本分的女人,他们可以成为一对平凡的幸福夫妻,可惜她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加上她的姿色,不闹幺蛾子才怪。
邻居陶夫人和田形成鲜明的对比,陶夫人本分贤惠,在乱世中,她竭尽所能维持着自己的家,在她丈夫不见踪影的艰苦岁月,她靠自己的双手支撑起这个家,让它在任何时候都不离散,其实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母亲,她们用自己的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支撑着家庭跨越过一个个艰苦的年代。
田是从最开始的赌开始才一步步陷入泥坑的,人家老魏没叫她去赌啊,还心平气和地劝说她,反而是她去找科长要账款害了老魏,后面她又管不住手,去豪赌输了几百万,又去偷老范和老五的钱,这才陷入泥潭翻不了身。
后来她一边努力成为高官夫人,一边表现出对孩子的恋恋不舍,让人觉得虚伪至极,终于黄粱一梦,一切成空。
或许放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人在抛夫弃子之后,实现理想过上了阔太太生活,毕竟她有外貌资本,也有手腕。
现代社会,不是将“笑贫不笑娼”演绎得更加深刻了吗?
5、东方曼丽很喜欢这个演员,她有一种真实的、娇憨的气质。
但剧中这个角色不是特别的鲜明。
我不太记得她和四姐决裂的具体原因,但是看到后来她身上展现出的决绝,她应该不是那种醉生梦死、随波逐流的人。
但她的人生,不过就是在委身了老范和老五之后,想从他们那里要回钱,但她看起来明明不应该是这种小格局的女人,和田对比起来,她真的悲哀多了,田吊到了大鱼,有希望成为正室,而曼丽却是和老五这种粗鄙之人纠缠。
可能剧中塑造的就是一个姿色、手腕都比不上田,又没有袁的志向,随波逐流的女人。
最后,曼丽去墓地祭拜了袁,还在朝天门码头看到疯了的老魏,她曾多次痛骂老魏窝囊,但在离开重庆的此时此刻,她不再是愤愤不平的东方曼丽,她谅解了一切。
她流泪的样子很美,她终于看懂了人性中那些崇高、丑恶与美好。
田佩芝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她没有自己的主意,被魏端本的上司科长一劝,就半推半就的嫁了魏端本。
后来又被邻居一劝,就轻易的上了牌桌,一顿一顿的去赌。
她总是嘴上推辞,又做出相反的举动。
前几集节奏很快,唯独在中间这段,太慢了,朱四奶奶想让她下水做交际花,劝了无数次,田犹犹豫豫哭哭啼啼,来回拉扯。
田过了六年的苦日子,从前面好赌、偷窃却没有一点忏悔的表现来看,她本性嫌贫爱富,自私虚荣,从“良”到“娼”不会这么磨叽,当有一个机会放在田佩芝面前,只要抛弃丈夫孩子,只要点点头,她就能过上荣华富贵擦美国香水的生活,她肯定抵抗不了多久就投向有钱人的身边了。
陈好的做作演技,让我一直在猜她是想表现田佩芝的欲拒还迎吗?
还是真的演的差🤦♂️不过陈好真的美,丝绸旗袍配珍珠项链,凹凸有致,骨肉匀停,身段教人移不开眼,人间富贵花。
范老板渴望有女人真心待他,可是他的心气太高了,一心只想发大财然后娶读过书的漂亮老婆,这样的心态也只能找到盯着他钱的女人。
哪怕他已经看清田佩芝的本性,还是想娶她,因为她够漂亮。
好色过头了🤦♀️我认为这部剧,最好的一点在于打造了在国民党蜗居重庆的那段时期,一个从上到下的社会,发国难财的高官和商人,生活艰辛但清清白白的底层人民杨妈,老实不失机灵的给范老板跑腿的老李,挪用公款最后发疯的科长,卖血维持生活的陶太太、被上司关进精神病院的石襄理等等,形形色色的人,角色都是立住了。
可能是原著小说写的比较好。
何赛飞演的朱四非常精彩,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红指甲捏香烟,宴会上的左右逢源,一颦一笑眉目含情。
朱四最擅长诱惑良家妇女下水,她有一口伶牙俐齿,当遇到顽固迂腐、油盐不进的魏端本,也终于气急败坏,显示出她的表面风光下的落寞与疯癫,“我要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大妓院!
”😂朱四:是这个社会教我这样做的。
宋:是朱四把我变成了魔鬼。
朱公馆里的这些人口口声声说世道不好,富人都在发国难财,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云云,不,是他们本身就有贪念,他们像在水里伸出手来拉人下水的水鬼,把漂亮女人供奉给富人,从中捞油水。
现在还没有朱四奶奶这种人物呢?
之前嫁给潘XX的名媛,就是某一个“朱四奶奶”培养出来的“大将”,可笑,太阳底下无新事。
朱四从头到尾顶着朱参谋长夫人的身份,讽刺的是朱参谋长整个剧只出现了三分钟。
从开头的买下宅子建府,到最后朱府起火,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黄金梦碎,正如朱四所说,只赢不输的只有庄家。
重庆味道的一部剧,我好想念重庆。
紧张的高中,爸妈看的时候蹭着一起看,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看,真的很好看
好多年前看过的剧,对于和伟塑造的那个角色迷得不行,觉得就是自己心目中的最喜欢的爷们的样子。从那时候就喜欢上于和伟这个牛逼的演员!
陈好从清纯良家妇女变成妖艳贪婪的风尘女子还是映象挺深刻的
陈好演技有点做作,借古讽今,服化道不错,陈好很美,王策和于和伟很帅,喜欢很多条感情线,太喜欢袁园&范宝华这条感情线。(PS:1、14-15、21-27、33-36)
补标
很冷门诶,无意间翻到的,没想到这么好看,演员们很不错,演的好,剧情也很可,最喜欢的是袁园的性格。剧里每个人物都演绎的很好,老魏实在太窝囊了,没有男儿血性,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真是气人啊
绝了
因为于和伟演技吧
女主的戏份好重复 永远都是做错事然后痛哭流涕追悔莫及推卸责任 继续做错事循环
大概看,太墨迹
集数太多,有些拖沓。对人性的刻画有精彩之处,演员的业务水平整体不错。以前都没注意到张恨水有这个小说。
real讨厌这个田佩芝
于和伟演得太好
纸醉金迷
何赛飞老师让人一定要多加一颗星给她!真的太美了,演绎妖娆、妩媚的女性角色,国内女星中何老师大概可以称得上无出其右。剧中虽然何赛飞老师已算“中年女性”,但其神情姿态风流婀娜,眼角眉梢的风情真的比三位女主更美(当然几位女演员都有各自的美)。故事真的是唏嘘,可怜涓涓渝生生养在如此这般父亲母亲的家庭中……波伏瓦说的真理——这个社会引导男性向上,却不断吸引女性向下(原话记不清了)。
我喜欢袁圆,在那个男人投机、女人做拆白党的繁华世界里,我爱她清醒自持,她从容地走向女人的灾难,也就能从容地奔赴家国的灾难。我也爱范宝华,在各色女人的兜转中竟然散发出个人鲜明的魅力。他了解田佩芝的贪婪,了解袁圆的眼界,可是全又失去。战争的结束让他失去了财富和引诱田佩芝的资本,也失去了可贵的人的生命。面对清寒码头,滚滚江水,范宝华或许还可以重来,也或许就此一生。其实纸也不醉金也不迷,沉沦的是人心。
当初为了看陈好、、、、
本来四星,其中有一阵五星了,可惜烂尾了···
男主再迷人也是个qj犯 没什么可洗的 而且把三个女主都shui了一遍 活该得不到真爱 老片里的演员演技还是都不错的 罗海琼就差了一些 挺好的人设让她演的过于拧巴 表情呆滞目光空洞 台词也是呆呆板板 情节上很多部分过于拖沓 但比起现在的电视剧 还是可圈可点的
本来有所期待 可看后感觉落差很大 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