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名为《等待放晴的日子》的原著小说,还是这部叫做《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的电影,都有着非常动听的名字。
就好像在街道的转角处看到一张心仪的海报,我无法控制地驻足,内心因其激荡起涟漪。
冥冥之中就意识到,这会成为我平平无奇人生中的情感依靠。
我们的很多情感,似乎都起源于不甘心。
日本人那种弯弯绕绕的,克己复礼的社会氛围,将这份不甘心烘托得更明显。
因为不甘心,所以很多行为都可以得到解释,无论是在躁狂中爆发的,或是在焦虑中灭亡的。
在众人面前指责出轨男友,叫嚷着要当众割腕的女生。
选择撞上摩托车离开的穗峰,为了完成穗峰去世前的嘱托,从阳台跳进翔吾家的崛贝。
他们让我想起爸爸。
他讨厌与人交际,在我念初中时,因为把所有的钥匙都忘在家里,所以完全没办法发动汽车。
最终选择去敲楼下那户人家的门。
那个下午,爸爸没有穿戴任何保护设备,直接从四楼的阳台,以一种攀岩新手的胆量爬进家里。
好像只有在电影里由角色光环加持才能够得手的动作,居然真的活生生地做到了。
那些与死亡和受伤擦线的动作,居然真的有惊无险地完成了。
而支撑着人做出不合常理的行为的,想必就是那份不甘心。
啊,就算是在遗书中那样了无牵挂的穗峰,也依旧真挚地挂念着的翔吾。
如果不见上翔吾一面,真的好不甘心。
如果翔吾被关在堆满垃圾的家里,而近在咫尺的自己却没有将他救出来,真的好不甘心。
不顾一切地攀出阳台的崛贝,应该是这样想的吧。
而爸爸在从四楼的阳台徒手攀进我们家的时候,手抓着栏杆挂在半空中摇晃的时候。
支撑着他完成这一系列宏大的动作的,是否就是,如果拿不到落在家里的车钥匙,女儿就会在校门口望眼欲穿地等上不知道多少个钟头。
想到女儿在汽车尾气中寂寞的身影,真的好不甘心。
是否是这样的念头,给了爸爸挑战当一次人生主角的勇气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怀疑,真的有人在牵挂着我吗?
这部影片好像就在对这个问题,用全身的力气来作出肯定回答。
「要是当时我在场就好了,就能帮到你了。
」崛贝和猪乃木都在听完对方伤疤背后的故事后都这样说道。
当我为你受到的一切伤害而感到愤懑不平,是我的大脑在向我传递着我喜欢你的讯息。
由猪乃木上色的穗峰绘成的翔吾画像,在调查问卷上「你认为的成功人生是怎样的」那一栏写下:被漂亮温柔的儿媳妇照顾的猪乃木。
说着即使猪乃木会变得不喜欢自己,也会一直一直将她放在心上的崛贝。
被锁在垃圾堆般的家里,饥饿到打瞌睡的翔吾。
今年应该已经17岁了,也已经失踪17年的小明。
对只在新闻中看到过,却再也无法忘怀的小明说出,我会去找你,我会永远记得你,那些伤害你的人都会老去、衰弱,所以请不要放弃,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的崛贝。
我们那葡萄串般复杂又简单的人生,每一粒都是一颗不甘的心,晶莹剔透,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心思与欲求。
所以在不甘心的时候就去尽管做吧,那些终究会枯萎,凋零的不甘,是人类的心给予它们养分与活力。
我们只需要知道,天总会放晴,我们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
堀贝大四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学女生,甚至身边人都觉得她很奇怪。
在校园聚餐会上,大家得知她已经在家乡的儿童福利司找到工作,很多人表示祝贺,也有人趁机发牢骚,几个男生问她什么时候结束处女生涯,她开着玩笑想结束话题,一个男生不依不饶,说她总是故意模糊存在的问题,这是她的性格缺陷,根本无法做“介入他人生活”的工作,堀贝自嘲地说“是啊,那些即将被我这样的人帮助的孩子真可惜啊。
”你只是“奇怪”一点,只是跟很多人不一样一点,但总会被这样没来由的恶意包围。
总会有人在你被关注的时候冷嘲热讽、甚至攻击抹黑,如果你没有反应,那就变本加厉,如果你生气了,那就是你“开不起玩笑”。
堀贝的状态能看出来,她显然习惯了这样,所以不喜欢被关注,希望沉默在人海里,过好自己的生活。
也许正是这样,她成为一个迟钝的人,不自信的人,对别人冷淡的人。
和她一起打工的安田,每天都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的恋爱史,堀贝经常是淡淡的回应,无动于衷。
那次聚餐上,认识了穗峰,他因为私自收留楼下被父母虐待的男孩、却被父母投诉到警局。
他们聊得很开心,堀贝就脱口而出:“那我们结婚吧。
”穗峰说:“你是那种理想结婚对象会随着每天心情不断变化的人吧。
”堀贝说:“哇哦,看人真准啊”堀贝就是这样,大大咧咧,没心没肺,不怕误解和非议,用口无遮拦为自己竖起一道屏障,仿佛对伤害免疫,仿佛没有情感。
穗峰的突然去世,让堀贝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
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人,就这么突然消失了,“像早起刷个牙一样消失了”,约好了再见面,但再也见不到了。
生活推着她向前走,她突然开始注意到身边人有那么多隐藏的痛苦和不堪。
安田突然旷工了,因为再次失恋了,因为他的“那个”太大了,每次都失败;穗峰的去世不是事故,是自杀,但是谁都没有发现他表现异常,朋友阿吉前一晚还和他聊天也没有发现,他因此深深的自责。
刚认识的学妹猪乃木,话不多,眼神低沉,她们两个却莫名的投契。
堀贝大概很少谈到自己的内心,她说起小时候曾经被人打,从此以后不管怎么输都觉得无所谓了。
猪乃木说,那时没能在你身边帮你,真的好不甘心。
突然的关爱,堀贝呆了一下。
堀贝继续说起为什么做儿童福利司。
有一个小男孩中上明,失踪十三年了,高二看电视时知道的,她像着了魔一样,特别关心这件事,一想到男孩的处境就寝食难安,但就算想做点什么,也深感无能为力。
这种无力感太强了。
所以就发誓,一定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
其实自己也觉得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从来没对人说过。
“无力感”,这是观看这部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最大的感受。
堀贝无力助人,也无力助己,穗峰、阿吉、安田、猪乃木,都陷在漩涡里,无力逃脱。
堀贝曾让穗峰帮忙做毕业论文的问卷调查,阿吉把穗峰的那份转交给堀贝。
人生理想那栏,穗峰写的是:“开一家没有顾客也能经营下去的运动酒吧”,问卷的背后,穗峰画了一个卡通人,举着手,喊着“加油”。
到最后,穗峰也是个温暖的人。
毕业舞会那天,堀贝放弃了,跑到猪乃木家一起吃火锅。
酒酣耳热后,堀贝压抑已久的情感突然宣泄出来,她不管不顾,一口气说完:为什么我还是处女,是因为我的灵魂在搞鬼。
我是一个对他人一无所知人,而且无知至极。
这是因为我缺少了对一般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东西。
缺少了很基本的特质。
如果问我是缺少什么,我也说不上来,我只知道确实是缺少了些什么,一般人都会注意到的事,我却注意不到;别人的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事,我却做不到;证据就是,我到现在还是处女。
对于我是处女这个事实,我不觉得可耻,或孤单寂寞,只是觉得痛苦与绝望,因为这就像有人冲着我说你是一个没有人想碰的缺陷品,像你这种不良库存品,是不会理解他人的心情的,怎么会有资格去介入别人的人生,像被人这样一针见血的评价。
就像我一直没发现你耳朵上的伤,这本来是我应该注意到的。
猪乃木小时候放学回家路上被陌生人强暴、伤害,脸侧因此留下很大疤痕,父母也因此离婚,她跟着奶奶长大。
这让她比同龄人更闭塞,更显得落落寡欢。
电影前期有很多细节,比如喜欢收集裸女海报,暗示堀贝的性取向。
堀贝和猪乃木微妙的眼神互动也显示她们的感情超越了一般的友情。
尽管猪乃木主动亲吻了堀贝,甚至发生了关系,但整部电影其实一直把同性元素处理的很清淡,没有刻意渲染,这是两个女孩的爱情,也可能已经超越了爱情。
编导巧妙地加入了同性情节,但也不做结论,他们关注的是另一个同样深刻的主题——怎样面对充满伤害的世界。
这些无力的人,都被生活当成了“缺陷品”“残次品”,生活无意抛弃他们,只是选择了忽视、淡漠、遗忘,他们成了“不幸”“苦难”“罪恶”的符号,忘掉他们,也就忘掉了黑暗与残酷,忘掉了拯救的责任,忘掉了逃避的无耻。
选择性遗忘是美丽新世界的遮羞布。
穗峰太温柔了,他选择了离开,不做解释;阿吉没有拯救朋友,一直活在自责内疚中;猪乃木最后选择了退学,她们也再没见过面,问她为什么退学,她说,大概是因为累了吧。
穗峰的遗书最后被发现,他说希望大家能替他向楼下的男孩告别,堀贝坚持着一定要帮他完成心愿,冒着危险从阳台爬到楼下,赫然发现了再次被父母遗弃在凌乱如垃圾场的家中的男孩。
她没能找到失踪男孩小明,但救了另一个男孩。
堀贝最后如愿成为一名儿童福利社工。
电影片名来自堀贝内心想对小明说的话:“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你。
你不要放弃,一定要等我。
那些把你绑走的,让你的身体和心灵遭受苦难的人,会渐渐年老衰弱的,所以你一定不要放弃。
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
”永远相信光明,光明永远倔强,永远茁壮。
看完本片有两个感想第一就是关于大学生活,描写日本大学生活的影视作品看得比较少,本片则是打破了我对日本大学生活的刻板印象。
看来不论哪一国的大学生都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所谓的社会性格也比较少。
第二点则是关于儿童福利师这个职业在我们国家是否将来能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职业引起的总总的notion
这部日剧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终于断断续续看完了,节奏是真的很慢,大概知道快结束的20分钟我才理解了标题,才把整个剧情串了起来。
整部剧围绕的是治愈童年创伤展开的,从剧的一开始就在叙述着堀贝找到了一份“儿童福利官”的工作,以及同学一针见血地指出她作为“处女”身上缺乏某些洞察事物的能力,对于别人的伤痛迟钝,因此能否胜任这份工作?
而后来的剧情都是围绕着堀贝身边的人展开,从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到慢慢地去尝试治愈其他人。
一开始,我就是被她和猪乃木的感情线吸引进来的,看了剧其实也没有很理解,刚刚看了一些其他人的短评,才明白这原来是互相治愈的关系,作者的描述真的很隐晦。
片子讲了太多沉重的话题:自杀、虐童、性侵、校园霸凌、最后掘贝工作3个月后确定自己的心思、去小豆岛找猪乃木的电话表白、猪乃木长久沉默后的回答“我很期待、再次见到你”治愈了这些沉重、俩人的生活又美好了起来猪乃木揭开童年伤疤后跟掘贝说的那句“你就像她长大后的样子”、让这个片子没有落入俗套、我刚开始理解是掘贝小时候真的救了猪乃木、但再看一遍后的理解是、掘贝对被拐卖儿童的持久关注以及对那个走失的“小明”说的“…你一定不要放弃…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猪乃木在那些瞬间被治愈、也许她也曾不想活、觉得坏人太多生活无趣、但闯进她生活的掘贝成了她生命中又一个抓紧她手拉她跳出泥潭的人俩人相处的情节细节好评、猪乃木是非常敏感的姑娘、第一次是掘贝跟她说自己小时候被校园霸凌时候、猪乃木那像看杀父仇人般打游戏的心思立刻就停了下来说那时候自己在就好了、第二次是俩人发生关系的前奏、掘贝坦诚了自己还是处女的状况以及自己一心想破处却又没勇气时、翻箱倒柜找米饭的猪乃木也是立刻就不找了坐到掘贝旁边安慰她(外加用实际行动安慰了她)好像是掘贝挽救了猪乃木、但能在一起的人都是相互救赎的世上还是好人多啊、那些想一了百了的那些人、要是都能有人关注ta们背后的伤疤、愿意聆听并且愿意付出行动、那么自杀的人是不是能少很多
搶到最後一張票,似乎是到早了,我坐在靠中間的位置,看客們慢慢落座,電影院真的很奇妙,我們不需要交流,我們卻又做著同一間事。
影片開始的時候還會理智的分析,啊,這段鏡頭的晃動感覺很舒服,看來是要從第一視角敘事。
啊! 這答非所問的台詞有詩歌般的靈性,拍拍自己的頭,表示要記一下,自己寫劇本用。
後來的故事太撩人,慢慢把自己看進去了,我的心懸停在銀幕之間,不希望裡面的脆弱的人受傷,連同我不想自己受傷。
豬乃木在與掘貝敦倫過後,緩緩講起自己的過去,像一支悠長悲傷的歌,好想讓自己能夠穿過24格給她一個擁抱,我被這種破碎溫柔的人深深吸引。
「你永遠比那些笨蛋年輕」相比大陸的翻譯「你永遠比那些傢伙年輕」遜色了許多,笨蛋雖然更“好聽”或者日系青春,但面對那些無人性的虐童癖,且只有年月撫平傷痕的無可奈何,「傢伙」這個詞更具對立面。
我好愛電影,好愛一切美的人,事,物。
我的眼睛攝入這些美力,是飛蛾還在世上苟且的理由。
#飛蛾#隨筆 #筆記
电影《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津村记久子曾获众多文学奖项。
这部电影是她小说作品的首次影视化,主演奈绪(代表作《轮到你了》)和佐久间由衣(代表作《Transit Girls》)搭档出了奇妙而灵动的化学反应,打造出一种清爽的观感。
这部电影的观感正如人物台词所说“看着精心设计的女孩子的笑容会让我感到放松”。
由衣饰演的堀贝即将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儿童社工。
因为大大咧咧的粗线条性格,她在生活中常常漏接他人传递的间接信息,因此在恋爱和职业方面都有隐隐的困扰。
直到“死亡”、“暴力”等突发事件打断了她悠闲的生活节奏,“没能察觉”、“无法察觉”TA人的痛苦,这件事才真正成为堀贝的痛苦。
和堀贝实在的存在感比起来,奈绪饰演的猪乃木在电影中近乎透明。
在影片中,堀贝总是在激烈地行动:走路、工作、奔跑、骑车、说话、闯入。
猪乃木则几乎处于不行动、沉默以及静止的状态之中,将创伤回忆隐藏起来。
“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海报中高亮的一问一答点出了影片的核心,就情节设置来看,这是一个相互救赎的爱情故事。
堀贝即将获得的社工身份串联起了她们的过去和未来,在谈话中相互袒露创伤,总能引来对方“如果我能回到那时候”、“没能在场”的不甘反应。
她们相遇、相识、相爱之后,“校园时期的暧昧在离开校园后何去何从”这一问题就浮出了水面,而答案相当显而易见。
堀贝敲门、翻窗救助儿童,与她闯入猪乃木的生活、乘船渡海去寻找她,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事情,体现出她极高的行动能力和情感强度。
猪乃木最终打开自己,回应了堀贝的探求,为这场跨越时空的双向救赎画上句点。
在被封控的一个月整的五一看完的第一部电影。
看完觉得挺感动的。
幼年的经历与现在的人生,将来的生活形成了一个串联。
女主一直不是一个勇敢的人,电影开头在班级聚餐上被男生扔了半盘毛豆一直忍气吞声就点名了这一点,她大大咧咧,还会乱开玩笑到惹人生气的程度。
她对自己一直存在着怀疑态度:那就是自己真的能够像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儿童救护师吗?
因为这一份工作意味着必须要能细微观察儿童的家庭状况中可能被隐藏的各种异常,做出防范,同时还必须有勇气站出来,去挑战原本家庭中的权威,保护弱势者。
自己是否有资格介入他人的人生呢?
最开始,她的受挫来自于一个前几天还在聊天的人突然自杀的意外,来自打工后辈说自己鸡鸡太大没有性生活的痛苦而自己无法理解的心情,来自面对受到伤害的儿童而自己只能悲伤却无能为力的无奈,来自没有发现女二是因为耳朵有伤才一直披着长发戴着帽子的掩饰…如此众多的没有发现让她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与对未来的选择,甚至觉得自己到现在还是处女就是因为自己是被挑剩下的没有价值的东西的这种彻底自我否定。
意外遭遇了女二之后,她感受了生活中一些微小的幸福,有了可以聊天的人,有了牵挂的对象。
伴随着慢慢的前进,也理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每种方式都不是那么完美,但至少是一种活下去的努力。
女二在遭遇童年的绑架性侵后,依旧和奶奶一起平静地生活着,哪怕父母已经因为这件事而离婚。
后辈已成为工厂里的熟练工,可以在聚餐上和女员工谈笑风生,完全没有了那时的痛苦。
那么自己呢,是否可以保持一种坚定而继续生活下去呢?
最终的转变应该是在离世朋友的那个房子中。
但听到自杀遗书中,他还挂念着楼下那个被家里抛弃的小男孩时,女主突然意识到,那个男孩,现在怎么样了?
是否依旧在受到父母的虐待?
自己呢?
作为一个未来的儿童保护者,是否该做些什么呢?
无论是从意识到细微点、还是有所行动来说,她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也许这个男孩没有事、也许是自己多管闲事。
但是,至少自己努力了,而且尽自己可能去帮助别人了。
相比之下,那个一直在抱怨自己没有意识到朋友前一晚还在和自己平常喝酒第二天就选择自杀的同学,到最后还是一种犬儒状态。
整体来说,这部剧是女主在从学生进阶到社会人的一个转变吧。
也许个体的力量是很微小的,但是去伸出手总是比自怨自艾和冷眼旁观要强得多。
偶然的意外,细腻的描写,自然的对话,是日本文艺片的标准之作。
第一次看到片名的时候觉得是一个轻松的电影,这句话听起来狠中又透着轻描淡写。
但是看了电影后,在那个场景下的这句话,有力量又有温度。
主角堀贝身高170,有时候让人觉得怪怪的,但却是剧中最幸运也最完整的人了。
猪乃木,堀贝偶遇的女生,留着披头长发,实则是为了遮盖童年的创伤;工友安田,因为身体器官不正常陷入自我厌恶之中;偶然遇见的心动男孩穗峰,因为无力与世界抗争选择自杀,自杀前依然想要拯救楼下被监禁的小孩。
看似最“完整”的堀贝,有着英雄型人格,想要拯救身边及电视上、社会上潜在的“残次品”,觉得救赎遭到不公待遇的小孩,是她的责任。
每个经历虐童创伤的人,身上和心灵上的伤口,终将跟随他们一辈子,即使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也无法逃出噩梦般的回忆。
这部片子带来的阴郁感和无奈感会让你质疑社会的明快,让你看到止不住的伤痛和赶不走的绝望。
2022.6.17 北京国际电影节我真的好久没有看这么大大方方的电影了。
说大方,无非是因为大陆电影院的银幕上出现了没有任何马赛克、没有任何审查的两位女性接吻亲密的镜头。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这才是一种正常。
我们现在过的生活,从种种层面上来说,不正常已经渐渐变成了一种正常。
看见两位女性接吻镜头的那一瞬间,我突然反应过来,原来以前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感觉是这样子的。
这感觉短暂地把我从不正常的泥沼中拉了出来,呼吸了几下自由的空气。
你永远会比那些家伙年轻,潜台词是在说,你应该活得比他们更久,他们会死在你前面,你要活着看见他们死去。
这一天总会到的。
仿佛是我认识的人。我仿佛认识她们。这个世界上的好人们,应该彼此支持着活下去。
好直男的电影,在床上为什么不抱她啊!
是一场社会调查,也是一次哲学思辨,更是毕业前夕两个女生之间擦出的「情感」火花。渴望理解他人的心情与对痛苦的感知力,将深渊之中的你我连结。被暗云遮蔽的过去与现在写在问答券上的期许,把答案留给明晰的未来。有人中途踌躇停下脚步,也有人拖着残缺的身躯,像我们一样彼此救赎,义无反顾地向前走下去。PS.奈绪举重若轻的演技令我落泪😭,Yui比起第一次百合剧那时也会演了很多~
好无聊的片冲着奈绪看的
应该是“児童福祉士”吧…我一直觉得青春片的质感是无法言说的,当导演以自己的方式捕捉到那种脉搏时,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年轻人虽然会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而轻易地遁入虚无,但他们绝非不关心社会,而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反馈。
20250126 过年在家随手找了一部,两个小时整,居然就一直看下来了。丧,但被两个女孩的百无聊赖拯救。//20220123如果能读懂标题,那真是太悲伤的一件事情了。“当时没能帮到你,我好不甘心”。
奈绪真是太可爱了。佐久间由衣好精致一高妹。“当时没有帮到你”,好在现在有帮到啦。
看过
故事很好,风格寡淡,表演痕迹较重
意外的深刻呀,看完之后也多少理解标题的意思了。就是可惜节奏有些慢,前面看起来十分枯燥。
看不出主旨
为了Nao.才看得。剧情不怎么吸引我。
奈绪太让人心疼,整体过于沉闷,情绪大于内容,深度也不够,对于虐待儿童讲了又似乎没讲, 导演的讲故事能力还有待提高,感觉总不在点上,这个故事明明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点。
毕业季迷茫和虐童是两码事啊,结合有点生硬。女主不如女二演得好,另外就是两人不怎么来电,没有编排好。女主的问题没什么表现,自杀男太工具性了,大鸡鸡后辈又是什么意思?整体还可以吧,清新干净里加上一些凄惨血腥的故事,还是有一些冲击力的。名字起的不错,永远比他们年轻,在深深的无力和无奈之中获得一点力量和勇气,受过伤害的人,你必须活的更好。
日本电影里少有的喜欢的一部
文学性很强,是我喜欢的那种细腻,工整的日影。探讨的问题看似小而琐碎,却又是在某个年纪某个境遇下很大的困扰,这种讨论只有日本人能表现出来。但是从头到尾终究是有点头重脚轻,那突如其来的百合也让我黑人问号…没必要吧…破坏了整个观影的感觉啊!
用社会议题掩饰创作者的头脑空空,一副故作姿态的矫情。
emm有一种啥都想聊一聊又啥都没聊明白的感觉。
很完整的片子。前半段以为是都市年轻人的生活流电影,直到女主破窗时看到奈绪的身影,三个受害者的片段突然被女主串联完整了。当遭遇暴力,指来自外部强加的伤害时,有人懵懂,有人依赖,有人向他人伸出援手却无法自救。然而像女主这样,时刻反省自己是否还有共情力,永远在意的善良,才是一点点去治愈、化解伤痛的唯一解法吧。
不太能理解的感情和碎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