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着《遗传厄运》的节奏和手法来描红,结果却描出了有形无骨。
前面大半段的故弄玄虚,不像《厄运》那般让人瞠目结舌却又言之有物推动剧情,到了后半段看似高能来了,实际上并没有把前面埋下的梗解释通透,“任意门”的设定也苍白无力。
最后还想玩一把“留下来陪怪兽”来升华剧情,结果真的是难道真有人会像导演那般蠢到明知道那不是母亲了还要自己献身?
蠢到极致自作聪明!
导演你想把自己的片子搞到一定水平和境界真的要靠素材和主题升华,但是两边真的都没做好!
而且那个黑影子后来也没有做出解释,最后给奶奶扒皮还一起躺下真TM太反人类了!
要说玩高深玩回味,国人真的也很吃,比如《燃烧》,但是你这水准到底够不够这次还是被国内影迷给揪得很清(豆瓣目前才5.4),跟国外烂番茄的100%高开形成鲜明对比。
或许这部片子和导演水平真的跟片中“奶奶”一样,开始看着有个人样,到最后还是会被扒皮现原形。
2星给本片的美术和摄影,真的有点《遗传厄运》的味道,但是别的方面,连《遗传厄运》的脚后跟都抓不着。
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篇科普向影评,但阿婆主这人比较爱BB,既然要写影评,咱们就先来唠一唠这部电影到底值不值得看,对不对得起它的“高口碑”。
恐怖片能叫好又叫座的并不多,毕竟大多是小成本,而且很多梗都用烂了。
近年能打着“高口碑”旗号做宣传的恐怖片,《遗传厄运》算一部,《遗落家庭》烂番茄新鲜度100%且15连鲜、Variety给出“创下2020恐怖片新高点”的评价,也能算一部。
看完之后,以我个人观感10分满分可以打到7到7.5,高于豆瓣当前5.6的评分,也略高于《遗传厄运》在我心目中的分数(顶多7分)。
既然已经提到了恐怖迷们众所周知的《遗传厄运》,干脆拿来比较一下,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第一遍看《遗传厄运》的时候(说得好像我有二刷似的),前段铺垫吊足我的胃口,中段满满神秘学干货更是引人入胜,但结局在我看来直接拉垮,节奏混乱,云里雾里。
这种影片内部的落差,加之高口碑带来的高期待,最后给我的是十足的吃屎感。
但由于立意还算新颖,气氛营造比较到位,前中段展开优秀(我真的很吃神秘学这类设定),满打满算在我这里还是可以给到7分的。
相比《遗传厄运》的高开低走,《遗落家庭》则是“前松后紧”。
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前一个小时都是不紧不慢的铺垫,甚至有些装神弄鬼的桥段(比如半夜洗衣机突然震动)看完之后回想,会感觉完全没必要,既不推动剧情,也与主旨无关。
而且,这前一小时还蛮“清水”,没有任何jump scare,推荐给喜欢恐怖片但心脏肌肉不够大条的宝宝们。
随着Sam(外孙女)进入衣橱里的暗门(正好是一小时处),影片后三分之一的推进可以说是“神展开”。
首先,“没有出口”的回转密室,这个设置立马让我眼前一亮。
再者,外婆在后段的黑化(真的是“黑”化哈哈哈)真的很高能,本以为只是类似《探访惊魂》的痴呆(疯癫)式惊悚,结果是像《失魂记忆》一样的直接魔化。
最后的大结局,邪典味十足,更难能可贵的是,邪典归邪典,叙事思路仍然非常清晰,一个祖孙三代排排躺的镜头,鲜明点题。
近年的恐怖片市场上,为追求高潮邪典味拉满而导致结局混乱不堪的反面教材层出不穷(《新阴风阵阵》、《星之彩》等等),这也是我不爽《遗传厄运》的点,而《遗落家庭》的结局,虽然有几个坑没填,但丝毫没有带来突兀/嘈杂/不适感,在叙事上是流畅的,在视觉上是震撼的,在立意上是升华的(甚至是煽情的)。
给导演点赞!
就立意简单说说,最后外婆蜕皮变成黑色人干(不如叫“树皮精”吧哈哈哈,因为真的很像树皮厚),妈妈在她身后躺下,外孙女也来到妈妈身后躺下,发现妈妈背上也开始有了黑斑,像一个诅咒,联系前面的内容(外婆是孤寡老人,女儿与她关系疏远,想过把她丢养老院……外婆神志不清地发问“Where’s everyone?”),我的理解是,影片通过变树皮精来隐喻衰老和孤独。
年轻人终究也会衰老,变成自己上一辈的样子,只是这倒霉的一家子,变老对她们比对常人更加残酷,不止是长皱纹、得痴呆,而是彻底的、由内而外的“异化”。
总而言之,《遗落家庭》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恐怖片!
虽然前一个钟头建议1.5倍速食用,但结局的优秀程度完全撑起了它的口碑,不负我的期望。
好,结束漫长的BB,下面是本篇影评的重头戏。
冷知识来了,敲黑板!
接着看下去,对影片的理解能通透200%。
因为,你们都不知道吧,这部电影,它还有个前传。
确切来说,这部电影长片是导演2017年一部9分钟短片《Creswick》的续集。
尽管在我看来《遗落家庭》的结局不算晦涩,但我相信,由于导演没有填“为啥外婆会变树皮精”这个坑,仍会有很多没看过导演之前那部短片,或是看过但压根没把短片跟这个导演/这部电影联系到一块的宝宝们,觉得结局没有把故事讲得足够清楚。
要我说,导演完全本可以去掉前边铺垫段落中一些不必要的情节,然后插叙此前短片的内容,这样对时长不会有任何影响,整体还会简明易懂很多,但导演偏不,她就是要欺负你们这些没看过前传的人(好傲娇哈哈哈)。
不怕,听我来简单介绍下这部短片,理清思路,感兴趣的话再去搜了看下(B站有),那么树皮精来龙去脉的问题就不会困惑你了。
老了就变树皮精是这家人祖祖辈辈一直以来的体质吗?
还是某种意外所致(我同学看完以为是窗玻璃上有病毒导致的)?
错,都不是!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对父女,这天,年迈的父亲突然决定搬家,于是两人一起收拾起了行李。
爱画画的女儿无意间翻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画册,其中一页令她注视许久……
于是女儿来到家附近的林中小屋,询问常年在小屋里做木工的父亲,为何决定搬家。
父亲给出的回答是……
原来女儿小时候的画并非空穴来风,父亲对闹鬼也有所察觉,所以决定带女儿离开。
但也就是在这天晚上,诡异事件频发,周遭的鬼魅似乎愈发强势,想困住这对孤立无援的父女。
半夜,噩梦中的女儿被异响惊醒,发现父亲没在家,她来到林中小屋,也没有发现父亲的踪迹,最终她回到家中,在门口撞见了父亲。
父亲:“你要走吗?
”女儿:“没呀老爸。
”父亲:“好……你在这儿我感觉安心一些。
”女儿:“嗯嗯,回去睡吧。
”两人来到父亲卧室门前,互道晚安,父亲转身回房,而就在父亲转身的一瞬间,女儿看到,父亲背上,驮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存在……
这一幕真的好高能当时吓得我晚上做噩梦了
黑色人干朝着女儿挑衅地睁开了眼睛,而父亲就这么驮着它走进了卧室,女儿则呆在了原地,陷入无尽的恐惧和寒意之中。
想看完整版的B站直接搜“Creswick”将导演2017年的这部短片《Creswick》和2020年的长片《遗落家庭》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Edna(短片中的女儿,长片中的外婆)爱好画画,与父亲生活在乡下,家里有一间起居生活的房屋和一间供父亲做木工的小屋。
小时候Edna曾画下过家门口树林中的鬼影,长大后,父亲尝试搬家却因被树皮人附身而没能成功。
(接下来是《遗落家庭》的故事以及一些可以推知的关联点)被附身的父亲神志不清,最终也变成了黑色树皮人,死在小屋中。
Edna后来生下了自己的女儿Kay,Kay又生下了Edna的外孙女Sam。
Kay和Edna母女相处并不算融洽,而外孙女Sam与外婆Edna却分外亲。
后来Kay带着Sam离开乡下,去大城市墨尔本发展,直到两人收到Edna失踪的消息,才回到祖宅,殊不知一家三代都即将在这间祖宅里面临恶灵的考验……Edna没能逃脱被诅咒的命运,像被附身的父亲一样失了智,最终也变成了黑色树皮人。
Kay本可以和Sam一起逃离,却不忍丢下孤苦伶仃的母亲,即便母亲已经完全异化不成人形,她仍温柔地将母亲抱回卧室,替她剥去身上所剩无几的皮肤,裸露出枯萎的内在(树皮人这种“枯萎”的外形很形象地呼应了片名“Relic”以及本片衰老焦虑的主题),让母亲在床上躺下。
尾随而来的Sam看到这一幕,或许是被母亲的行为感动,也来到自己母亲的身后躺下,却发现Kay的背上也出现了黑斑,新一轮的异化开始。
虽然影片比较夸张地将衰老的后果放大为被诅咒吞噬(这里有一点,结合短片我们可以知道树皮精的诅咒其实是从Edna的父亲才开始的),但其中的人文内核耐人寻味,也恰是本片作为一部恐怖类型片,没有流俗、得以出彩的地方。
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个寓言故事:一个男孩被父亲带到山上去埋刚去世的爷爷,没想到上山之后,父亲把爷爷的遗体随地一丢了事,拍手就走,男孩说:“爸爸,以后你死了,我也就这么把你丢在山上”。
父亲一听面色大变,最终两人体面地埋葬了爷爷。
《遗落家庭》的寓意其实和这个故事是一样的:既然我们终将变成自己的上一代,为何不对慢慢衰老的上一代好一些呢?
他们陪着我们长大,而我们长大以后,是否也应该在他们最需要陪伴的晚年生活里给他们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呢?
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外孙女Sam在片中所言:“我们小的时候他们给我们换尿布,他们老了以后我们给他们换尿布,就应该是这样”。
看完感觉是因为姥姥在年轻的时候抛弃了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姥姥的父亲(记得新片妈妈经常做的梦好像是做她的外公去世的情景),让他在自己的房子孤独的离开了人世,而且很久以后才被发现,房子的状态和老人的样子都很可怕,发现姥姥父亲(也就是曾外公)去世的人应该是妈妈,所以妈妈会经常梦到老房子和去世后曾爷爷的干尸。
(真忘了是曾外公还是曾姥姥,记忆中是曾外公) 影片姥姥不见了,我个人猜想应该是去林子里找自己父母以前住的房子(就是画中和妈妈经常做梦梦到的那个大烟筒的老房子),外孙女在储物间看到的房间,后来怎么也走不出来,应该就是以前她的曾外公曾外婆的房子,因为姥姥老了,应该是特别愧疚以前没有照顾和陪伴自己的父母(年纪这么老应该每天没多少事做有很多时间去回想过去),所以她潜意识把自己的房子和自己父母的房子连接起来(姥姥在电影中说,从外公死去,感觉房子越来越大)。
在影片后面,妈妈正要和女儿走出房子,却因为看到了门的玻璃装饰想到以前曾外公曾外婆的老房子,意识到自己不能像妈妈那样在最后丢弃自己的父母,所以返回正式面对,因为在为母亲剥皮的时候她心里肯定清楚姥姥的样子和曾外公死去后干尸的样子一样,后来状态很欣慰。
以为这样就是帮姥姥赎罪也是帮她自己赎罪。
(妈妈应该是目睹了曾外公去世才不去照顾姥姥,不想去和姥姥有联系,但是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姥姥年轻的时候一样) 但是妈妈不知道的是,姥姥这种让自己父母孤独死去的行为变为一种诅咒,让她在老后虽然有女儿和外孙女在身边也会和自己的父亲一样的死去。
而且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也有可能姥姥知道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妈妈)和自己一样不会照顾她,所以在变成干尸的时候潜意识给自己的女儿下了诅咒,如果是这样,有可能外孙女不会继承这个诅咒) 感觉自从电影遗传厄运后,好多恐怖电影都在前半部分以特别慢而安静的陈述,让观众进入电影的场景,然后再迅速高潮让观众有代入感,但是感觉目前没有哪部电影像遗传厄运代入感那么强。
而且电影人物较少,容易感觉无聊。
公知说是这2020年度最佳的恐怖片,就这?
…………………………………………………………………………………………………………………………………………………………………………………………………………………………………………………………………………………………………………………………………………………………………………
主题给五星(至少每次看这种主题的作品都让我愧疚一次,并告诫自己对爸妈好点)。
但是无关紧要的或者说点到为止不给展开非要逼你自己去过度解读的意象太多,烦死了!
三星!
可是影片到了高潮,我还是被狠狠地捏疼了心脏——两倍速撸到外孙女被困杂物间。
我的第一反应是:来,让你也尝尝被独自一个人关在“家”里面的感觉:憋闷、孤独、无助、恐惧!
后来她越走路越窄,杂物也越来越多,我突然发现,这TM就是老人的脑袋啊!
里面堆满回忆,但是却逐渐萎缩!
它的空间是错乱的,因为老人已经没有那么清晰的思维了。
它的上下左右甚至是颠倒的,因为它本就不是属于现实世界。
它很想请人进去“参观”,呆的时间越久越好,但是这个世界太小了,而且一切都散发着陈年的腐朽味道,在里面呆久了是会疯的,于是隔壁傻儿子就不再来了……我又想起来外婆在树林里吃照片时不停地对着女儿或者是自己亦或是空气追问:“我的那些东西呢?
哪里去了呢?
”在你脑袋里呢,只是你想不起来了……四星吧。
(另外吐槽一下这个译名,遗落家庭?
什么鬼!?
)
为什么这家人都会最终“发霉脱落”,是某种遗传病还是诅咒?
老屋子里的“黑影”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直存在却最终没有露面?
曾经房子里的声响来自“异世界”吗?
又是谁制造的?
女儿凯伊有句台词说“这种事在当时很常见”。
虽然不曾给予其应有的临终关怀,但因为常见,所以又显得无足轻重。
木屋虽被拆毁了,但到了母亲埃德娜这时候,仍然是一个人孤零零住在偌大的房子里。
祖母在越变越大的房中游荡,忘记女儿和孙女的面容,身体上越多越多的黑斑和逐渐脱落的皮肤。
这个故事中的恐怖从来不是鬼怪与一惊一乍,而是过分真实的空巢老人面对衰老和被人遗忘的孤独感。
霉菌长在身上,发霉的却是心灵。
有日子没有新鲜的恐怖片出现了,毕竟这半年魔幻的疫情能让所有的恐惧黯然失色。
刚出锅的这部《遗落家庭》冒着热乎气在“烂番茄”100%新鲜度的加(吹)持(捧)之下,急火火的闪亮登场,致力于后疫情时期,充实惊悚类片荒,丰富恐怖片迷的硬盘库,这部澳洲的小成本制作恐怖片的确是一股清流,也不负澳恐的一贯口碑,也算困难来的良心之作-音效,剪辑,摄影,演员等硬技术活可圈可点,氛围营造到位;恐怖梗,故事线,叙述手段,惊吓度等软指标有点平庸,一直在期待某个汗毛直立,毛骨悚然的某个场景总能被一声轻声细语所抚慰:mom!
电影之前有部短片-《creswick》硬接的话是可以与这部《遗落家庭》连贯起来的,人物以及场景都可共享,但明显这部长片更丰满,内核更突出,完全像在之前短片基础之上进行修饰和美化延展,重新包装甚至换了房屋主人这样的设定。
在我看来,电影本身并没有宗教意味,其鬼畜模型的气质并不是和宗教邪典沾上瓜葛,而是作为一种隐喻,一种邪魅的隐喻象征苍老多病,将衰老,神经质,老年病抽离具象成一个“黑版frodo”当人们老去时候,就会如影随形,就会相伴左右,这个具象的鬼怪是在每一个已经老去或者即将老去的人的必然面对的。
孤独,固执,偏激,遗忘,老化,脆弱,多病,迟钝,缓慢等等都是这个黑鬼怪的特质同时预示着每个人都将面对此种特质。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令人恐惧的,不同于死亡后的无知无觉,而苍老健忘的恐惧在于每每直视自己的每况愈下是一件对么令人心碎和恐惧之事呢。
电影前部短片爷孙的设定在这里变成了祖孙三代女性,整部电影几乎都是这一家三代的故事演绎,让一部恐怖电影看着不那么恐惧,所有的耸吓最后都落点在酸楚,让故事看上去在提心吊胆的过程里还有着一丝的温柔,最后三代面背而卧的场景尤其令人心动。
本片作为一个恐怖片是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
优点是全片在表象上给人一种精致感,象征意义的场景、光线与视角的运用、演员们的表现都精雕细琢,连最后外婆的终极形态都和她的手工蜡烛一样堪称艺术。
缺点则是首先恐怖段落都太老旧,且呈现得非常寡淡无味,难以代入也并不吓人。
其次内核的主旨表达太过晦涩并不清晰,迷迷糊糊,那些用心刻画的象征性画面和情节因为缺乏与主题明确的联系,需要观众自己去脑内补完(而且还不知脑补得对不对),所以让人很容易懵逼且产生疏离感。
所以接下来聊到本片的主题时,我的大部分论点就免不了是脑补出来的,是否符合主创的想法我压根不知道。
不认同的朋友也就不必说“你想得不对”“你想太多”,因为这片子真的让人云里雾里。
我在看此片前就先翻了很多评论,大部分认同的是此片表达对孤寡老人的痛心,宣扬对子女对老人多关心。
这一个层面我是认同的,但我无法把这当做影片的核心主题。
原因就在于,外婆这个角色并不是一般的老人设定,而是老年痴呆症患者。
她在片中的鬼化也更接近对于老年痴呆症状逐渐恶化的艺术描写而非只是刻画普通孤独老人。
其实外婆变得诡异乃至接近结尾处化作厉鬼的种种表现,对于见识过一些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虽然老年痴呆很普遍,但它在大众认知中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大部分人是对此忽视或回避去了解的。
很多人提起老年痴呆只会想到失忆、失去自理能力等,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身体本身仍强健,而头脑的疾病让他们的性情举止非常难以应付。
我的曾祖父患老年痴呆后凶暴易怒,经常把曾祖母打得浑身青紫,这是我亲眼看见过的。
我妈一个朋友的丈母娘患了老年痴呆,被女儿女婿接到家里照顾,非说女婿是强盗,追着暴打。
我以前的邻居本是个文质彬彬的老教授,患了老年痴呆后儿子辞了职来照顾他,苦不堪言。
且不说肢体冲突,光是老教授动不动把屎尿往别人身上扔,还抹得满墙都是,就根本不可想象。
在这个过程中,亲人眼中的患者,又何尝不是如电影那般,原本熟悉的样子逐渐如腐烂的皮肤一般脱落,露出一个陌生而不可理解的存在。
那么回头再去看影片中的很多意象,也基本可以与这一主题对应上。
房子其实就是外婆的一个映照(正如已经被拆除的林中老屋可以对应同样患老年痴呆而已去世的外婆父亲),逐渐扩散的霉菌使房子不断腐朽对应着外婆病情的恶化,物品混乱的摆放和落满尘埃对应老人意识的崩坏。
在这个故事中,老年痴呆是家族遗传性的,从老屋拆下而又装在大房子上的彩绘玻璃窗多次有特写,上边霉菌扩散的意象也显然是编导刻意要观众注意到的,这一“传承”的含义很容易让人想到遗传。
而母亲多次在梦中看到外婆去了老屋,和其父亲一样鬼化、倒地,更进一步暗示了这点。
女儿最后在母亲身上看到的瘢痕自然就彻底表明了同样的命运也会降临到母亲头上。
而到这里我观影时一个最大的疑惑也多少得到了解释,那就是片中经常出现的黑色鬼影究竟是什么。
其实一直到将近结尾我对此都很懵逼,那些鬼影甚至都没跑出来吓唬吓唬人,只是时不时平平淡淡地出现一下,作为恐怖片固有道具也太不合格了。
但到最后,看到外婆最终的黑色形态,再联系起家族遗传的概念,我才大约明白。
那些鬼影多半是之前家中得了痴呆症最后鬼化的老人,在这里作为一个仿佛诅咒的遗传疾病的意象,如神出鬼没的阴影笼罩在这个家族头上。
由此,外婆的恐惧,无论是对鬼影还是对孤身一人,都不仅仅是出于孤寡老人的心态,而是对自身越发病重的恐惧。
她意识到自己越来越不是自己,无法自控,意识消散,联想到先辈的结局,自然会害怕落到同样的下场。
而母女俩经历的恐怖情节则显然代表了照顾患者的家人在巨大的压力下会产生的心理状态。
家具器物的种种异象——怪声、自己乱动的洗衣机、莫名呼吸的衣袋等等,都是在对应老年痴呆患者出现的各种异常举动。
虽然老年痴呆人人皆知,但其中这种会怪化乃至狂化的症状,不到自己亲身经历根本不会明白。
而患者不可预期不可理解的行为带给家人的感受,不正是如片中那些怪异的情形吗。
最后外婆变成厉鬼追杀母女俩的情节,对于那些被患者动不动殴打的家人,也并不陌生。
这种感受最集中的意象,就是女儿陷入的那个迷宫——到处是杂乱的东西,到处是霉菌,门不知通往哪里,怎么跑都跑不到头,慌乱不堪地左突右冲却找不到出路。
因为老年痴呆至今还是不治之症,一旦患上,而且如果是狂化那种,对于照顾的人就是几乎看不到头的无底洞(也正因此,很多养老院听说老人是痴呆症患者都根本不愿接收,真是有时高工资都请不来乐意的保姆)。
但家人又不能把老人丢下,所以只能不断地惶恐并绝望下去。
但这一局面,影片也给不出任何解决,因为此事本就是无解的。
片中母亲和外婆显然关系并不很亲密,加之自己的生活也充满忙乱焦虑,很久没有通话,即便回来找外婆时都不得不忙于工作。
而女儿早就辞职的事母亲也一直不知,如同上一代的翻版。
现代社会家庭成员天各一方的情形乃是常态,各自的空间少有交流,隔离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遇到老年痴呆症这种极端的情形,要照顾患者就意味着自己的生活会更大程度上被摧毁。
如果停留在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关爱孤寡老人”,则还触及不到本片中深沉的绝望感。
但片尾差点甩手离开的母亲终于还是回到外婆身边,女儿也随之躺在母亲身后,意味着在这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情形下,唯有用爱的纽带在痛苦中硬撑下去。
爱虽不是办法,也解决不了什么,但终究能让我们没有悔恨地走下去。
外婆脱落了人皮,最终变成的黑色鬼物,却并非想象中的狰狞存在,相反她衰老的面容上居然还带着幼儿般的懵懂茫然和无助,意味着她的意识彻底消散,回到原点了。
最终,只能把老人重新当做一无所知的孩子来照顾,而不是让她如先辈一样倒在地板上孤独死去。
这一幕莫名让我又想起曾祖父,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也回到了幼年状态,大约知道自己可能给身边人带来危险,所以每天晚上会主动伸出手让曾祖母把他捆起来。
如同一栋落满灰尘,渐渐坍塌,被哀伤的泪水淹没的房子。
这是本年度最触动我的电影,在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这种感觉就像我当时第一次接触到《卡拉马佐夫兄弟》时一样。
这部电影与其称之为恐怖片,不如叫亲情片,电影的剧情极其简单,Grandma(我记不得她的名字因此以她在电影中的身份“祖母”一词称呼她)的父亲在年老时无人照顾,死在自己的林中小屋里,临死之前非常痛苦,他从床边一头栽向床和墙壁之间的空隙,并在其中腐烂,无人关注,尸体如同焦炭。
他死后小屋被拆毁,只有一扇琉璃镜作为装饰品放在了Grandma的新家门上。
在Grandma年老后,她出现了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有一次她忽然走丢(应该是迷失在了家中的异度空间中),Kimmy和女儿Sammy随即来到她家中寻找她,随后在三人的相处中,女儿Sammy发现了家中的异度空间,而妈妈Kimmy则发现了母亲可怕的异化——皮肤脱落,如同焦炭。
Grandma非常害怕自己和她父亲一样,孤独的死去,所以即使自己已经异化和疯狂,仍旧想留下自己的女儿和孙女,但是失败了,只能在地板上等待死亡最后的将近,而Kimmy则最后选择送异化即将死去的妈妈一程,用手剥下她的皮肤,在床上将她抱紧,Sammy此刻也赶回来,抱着她的母亲Kimmy,全剧终。
这部电影给人非常多的思考,所谓的异化不过就是衰老的具体体现,而如焦炭一样的皮肤遍布的时候,就是死亡。
一开始Sammy和Grandma的感情非常好,她很在意她母亲和祖母关系紧张,甚至为此和她母亲发脾气,还一度宣称自己要搬过来和祖母一起住,但是当她和祖母相处几天后,她就为祖母的帕金森症和房子的诡异而感到崩溃和动摇,甚至准备逃跑,就在此时,她进入了诡异的空间,她发现了很多带着祖母和母亲回忆的东西,我个人更偏向于这个异度空间是一种隐喻,隐喻祖母的回忆和生活方式,这也是祖母一直在问“他们去哪儿了”的答案,祖母的朋友们和同龄人都已逝去,对祖母来说留下的只有回忆和生活方式,他们于是异构产生了那个空间,而在此时Jimmy和Sammy进入了这个空间,进入了祖母的回忆和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指的他们两个照顾祖母,和祖母生活在一起。
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在那个异度空间里,几乎每一处都放置着东西,都是Kimmy和Sammy甚至还有祖母自己小时候的东西,为什么房屋破旧,时常漏雨还有霉斑,为什么建筑式样都是几十年前,这都是现实中的映射,现实中三代人相处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的映射。
充满着痛苦、厌烦和恐惧,Kimmy大喊着那不是你的祖母,实际上只是不能接受现实中自己母亲老去,变得麻烦和让人焦虑,甚至想抛弃她。
但是最后kimmy选择回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去照顾自己母亲临终,而自己女儿,也抱住妈妈,对她做出了无声的承诺。
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抛弃她母亲,一如她母亲不会抛弃她祖母一样。
这个电影给我带来的触动是其实很多时候我就站在Sammy角度上,我和父母几乎是隔代人,差了整整四十岁,我很难认真的体会到他们有多用力才能够把爱给我,让我有选择的出来工作,从小到大他们克服了多少常人难以克服和忍受的折磨才把我养大(我周围大概1/5的同学没有读大学),而我在对他们一点给予就让我感觉到非常自满,有一种快乐的施舍,很滑稽。
我在认真的审视自己的责任,父母终将老去,终将和电影里一样变成一种“负担、恐惧、痛苦”,而我是否能和电影里的Kimmy一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去爱他们,去承担那一切,做出我的承诺?
我想无论如何,我都需要这样去做,一如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那样,充满着巨大的淳朴无法言语的爱,在生活的巨轮碾压下坚韧的爱,抚摸着干枯的皮肤,流下泪水。
太触动我了,太好的一部电影了,这部电影,需要一个能够自省的心灵,才能观看。
这部片子拍的很文艺,拍摄角度来看,更像是温情片,对于定位于恐怖电影的人而言,未免有些失望,现在的人看片子,其实没啥耐心,注意力集中个半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半小时内没什么感兴趣的,就快进看完,或随性就换片子,现在的生活选择多了,自然觉得时间更为珍贵,像小时候也就几部片子,没太多选择,也谈不上浪费不浪费时间这片子前期节奏慢也是一个问题,主要是说衰老,遗忘,亲情,可能认为这是无趣的话题,但是当让经历过被老年痴呆折磨的亲人好友,就会深有体会,人生老病死,死亡和衰老无法避免,而老年痴呆的残忍在于,生活不仅拿走了你的健康,并且让你的记忆消失,磨平了你存在的痕迹。
为了照顾老年痴呆症,你必须非常耐心,不厌其烦的重复一个问题,直到发现自己的大脑也开始迟钝氧化,这就像一把刀,重复的机械性的使用,当发现已经钝了,想磨刀时却发现为时已晚,但是很多人,包括哪怕自己亲朋好友却并不理解这点,觉得这不会是问题,她们忽略了人的机能到了一定岁数就开始退化,无法像刀子钝了,磨磨就能锋利如初,只有经历过,自然会明白照顾老年痴呆的人需要付出多少心力和精力我的理解是老年痴呆患者其实是困在一个她们熟悉的地方,偶尔会清醒,但是大多数就是机械性的反复的做一件事,或问一个问题,像这片子所谓的失踪不过是老年痴呆患者的常态,而后的没有尽头的密室,其实是为了表现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子女的生活,周而复始的回答同一个问题,做同一件事,永无休止,没有尽头,仿佛被困在了某个时间节点,不断一切归零,重新来过。
而当厌恶一切想转身离开,却无法割舍。
只有亲情的拉扯才能让子女无法撒手不管,岁月磨平的了记忆却无法磨平亲情,纵然心力交瘁,却始终不离不弃,这是亲情的真正意义,而拨开人皮,直面衰老的恐惧,这是人的必修课这片子比遗传厄运更让我有感觉,可能是因为片子表现的问题更为普遍,更有共鸣
老年痴呆症纪录片
将人对于衰老者的厌恶惊惧作为意象提取,成为电影中发霉蜕皮的“怪物”;同时,老吾老以及房屋之老,隔墙内阴潮迷宫的装置戏码可圈可点;当然,和《遗传厄运》那种邪气盎然的华丽,一压一放间给予观众的酣畅淋漓确实难以相比…
有时不能相信豆瓣评论...
Atmospheric, but largely pointless other than being an overt metaphor for the horrors of old age.
有吓人的地方,节奏也是真的慢,不结合影评来看真是有点儿懵逼。但结局给我看哭了……大概因为不再年幼,能体会更多衰老带来的恐惧吧。
挺莫名的 但是很适合感冒的时候边做家务边看 最近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看到令人动容的亲情线…
大概是在影射一种人由于老去而腐朽的姿态吧…衰老腐败老年痴呆遗忘…犹如霉菌吞没老宅一样 腐朽我们的肉体…看似是恐怖片外衣实则是强调对老人的关注…
科普一下:阿尔茨海默病有遗传可能,但几率较低。
前面故弄玄虚的,最后剥皮其实有点恶心,一般般
前半段不温不火,偶有恐怖气氛,尚可看。最后收尾导演大概想提升主题,纯属画蛇添足。
影片里的房子是Relic遗迹,人也是Relic遗传病人,房子是腐烂的废墟,人也是衰老的骨架。
用象征表達始終的陰影,用此比喻疾病反而讓我想到“它在身後”的方式,尤其是屢次提到“它”要來了,不過這次是家族遺傳疾病陰影,表達的有些晦澀,作為恐怖片又沒有太多驚嚇度,反而覺得中途外婆各種反常和提到的話回頭看很符合阿爾茲海默的特征
美国版画皮
算是有感情的故事,就是拖沓了些
自从上次在某部恐怖片的评论区里看到真的有人会细抠每一处线索以佐证所认为的“真相”,就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同一种模式。这一部更是用“意象”来体会好过用“真相”,无论是三代女性还是她们之间的联系,以及老宅的衰败、迷失和腐坏,都是对无法逃避的年老和传承的细致描绘。
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老年人的孤独和Alzheimer症,也描绘出当自己也变老后终能体会父母的感受,人性无奈的抉择
个人感觉,前半段叙事很慢,惊吓点设置挺微妙的…最后半小时发力,竟然让我看到点游戏P.T的影子。最后叠叠熊式抱法差点让我看泪目了。线索挺碎,需自己串联。这年头恐怖片也不流行大直白的吓人了。导演是女性,选了三个女主,运镜细腻,音效也处理的很好。前途还是可以期待下的。
不由看哭了,最后那段宛若呼吸机下的声音和临终陪护的动作,如果有过陪床经历的人听到会很有感触...她走了,带走了我的一部分
孤独会生疮的
逐渐腐朽的一切,是谁都逃不过的厄运。请给予留守老人更多的关注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