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纽约黑帮

Gangs of New York,纽约风云(港)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丹尼尔·戴-刘易斯,卡梅隆·迪亚兹,吉姆·布劳德本特,约翰·C·赖利,亨利·托马斯,连姆·尼森,布莱丹·格里森,加里·刘易斯,斯蒂芬·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意大利语言:英语,爱尔兰盖尔语,汉语普通话,拉丁语年份:2002

《纽约黑帮》剧照

纽约黑帮 剧照 NO.1纽约黑帮 剧照 NO.2纽约黑帮 剧照 NO.3纽约黑帮 剧照 NO.4纽约黑帮 剧照 NO.5纽约黑帮 剧照 NO.6纽约黑帮 剧照 NO.13纽约黑帮 剧照 NO.14纽约黑帮 剧照 NO.15纽约黑帮 剧照 NO.16纽约黑帮 剧照 NO.17纽约黑帮 剧照 NO.18纽约黑帮 剧照 NO.19纽约黑帮 剧照 NO.20

《纽约黑帮》剧情介绍

纽约黑帮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多世纪前的纽约,腐败政客用见不得人的龌龊手段争夺着这个城市的官方领导权;而在曼哈顿岛五分区、包里区、天堂广场一带,爱尔兰移民的黑帮组织“死兔党”和“本地党”则明目张胆地以武力争夺着地盘和一切可以占有的东西…… 《纽约黑帮》海报 “死兔党”的老帮主普瑞斯特·维伦(连恩·尼森)被“本地人党”的头儿、“屠夫”比尔·普尔(丹尼尔·戴-刘易斯)干掉,死者年轻的儿子阿姆斯特丹·维伦(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继承了首领的位置。当然,他上任后的第一桩“买卖”就是杀死比尔替父亲报仇。然而,帮派之间历时数年的争斗使得其间的孰是孰非已经纠缠不清,“屠夫”比尔又真的是个冷血凶残、杀人不眨眼的屠夫,这些都让阿姆斯特丹的复仇计划困难重重。 结识女贼珍妮·埃佛迪安(卡梅伦·迪雅兹)似乎让事情出现了转机,她的帮助给了阿姆斯特丹新的希望,而且两人在互相的合作、利用中渐渐坠入了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下课致命倒计时戏剧性谋杀铁道英雄春风化雨我要复仇翼神世音多元变奏曲扫毒行动巧克力男孩非典型少年第二季死水流浪地球复仇女神男人四十跑出租魔游纪1:盘古之心哥哥,谁带你回家戴夫造了个迷宫梦回少年时异国日记功夫世家愤怒的印度女神摩斯探长前传第九季拼出未来猎豹行动权欲第三章第一季莫斯科绅士欢迎来到隔离病房性爱自修室第三季编剧的故事迷线

《纽约黑帮》长篇影评

 1 ) 屠夫建立的国度需要鲜血捍卫荣耀

“仁慈的父我已坠入看不见罪的国度,请原谅我的自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面前,在这片浸满鲜血的土地上面,我们的父辈,曾经用最原始的方法,建立秩序。

在这个孤独的星球上面,住着孤独的人类,我们创造了孤独的文明,只为让一切看起来不那么孤独。

简单的自然,被雕刻成了复杂的文明。

于是,秩序被建立,防止文明崩溃。

“在这个世界上,猪和人是最相像的,他们的肝脏在这里,肾脏在这里,心脏在这里,大动脉在这里,你只需要拿起匕首,刺穿肝脏,刺穿肾脏,刺穿心脏,刺穿大动脉,你便可以夺人性命”比利一边对荷兰后裔说,一边将匕首插向面前猪的尸体的心脏处。

荷兰后裔目光如炬,既要燃烧这血腥的暴力,更要燃烧这暴力下的冷酷。

火焰般的眼神,锻造成了一把滚烫的匕首,刺穿比利的肝脏、肾脏、心脏、大动脉,眼看着他一点点倒下,死不瞑目。

在这个腥臭肮脏的屠夫房。

在这个腥臭肮脏的时代。

无数贫贱的人民,像猪一样被宰杀,被肢解,被吞食,被抛弃。

时代的浪潮,将他们的尸骨沉入用不见天日的海底,无人知晓,永远不会被回忆。

 2 ) 击碎古典主义的梦

最后两人终于正面相遇时,两人才发现,他们的敌人不是彼此,两人的恨被淹没在了时代的尘嚣中。

导演一直将战争,征兵作为一个暗线在影片中作为历史背景呈现,在最后将复仇明线和时代暗线交织高潮。

在古典主义还沉浸在王子复仇记的决战时刻时,时代之门敲响,将古典主义的梦击碎,胜负在时代的洪流下仿佛失去了意义,两人相望的时刻都知道彼此时代的离去,那时两人的相望颇有一些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感觉。

片子中有教父一般的帮派之间的争斗与规则的体现,但马丁落脚在了夕阳的陨落。

当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如同影片开始时的壮大场面为王子的成长而激动时,马丁告诉我们这样热血野性的时代将被颠覆。

从这个层面看,我们看到的割肉、鲜血、野性、暴力、荒淫那些刺激令人害怕的情节,竟成为了一种绝唱,屠夫凶恶的,残忍的手段在此刻也显得无力。

正如同屠夫所敬重的教父,他们最后都变成了并列的矮矮的坟墓,注视着纽约的楼越来越高。

一个时代彻底结束了一开始想,王子复仇作为一个叙事的核心是不是太过无力了,不可否认这其中的跌宕起伏,但是相比其他黑帮片,全片的智商输出只有男主,并且也是十分微小的标签化的呈现,马丁更多想表现的,是那种原始、血腥以及信仰。

影片中有很多中式元素无论是戏曲还是最后小李子的头发,让我感觉马丁一方面在塑造古老,残忍荒淫的语境,另一方面在暗示zj的氛围。

我想他可能想说,虽然他们如此血腥残暴,但至少那个时候人们是有信仰,并且原为之付出生命的

 3 ) 纽约会有的

前一个多小时我只想吐槽小李子和给丹尼尔下跪。

听说这是小李子当年的转型之作,但和丹尼尔搭对手戏对他太残忍了。

我今天就要当丹尼尔吹,当小李子还在皱眉撩发努力表现仇恨或者悲伤这种复杂感情时,丹尼尔只是敲了敲那颗灰色的假眼睛,就可以表现他所有的优越自负,残忍狠戾,孤独恐惧。

听说过他的一件轶闻,演纽约黑帮的时候,他即使在片场也是屠夫的性格状态,把前来搭讪的小李子吓得够呛。

后面半小时开始无比震撼,街头黑帮,乞丐,仇恨,爱欲,在一场摧枯拉朽之势的革命面前都不再重要。

我们都知道结局,可当事人不会知道,他们只能在混乱崩溃的旧生活之上向死而生的,继续扮演自己的角色,黑奴会被烧死,爱尔兰人会暴乱,政客会粉饰太平,屠夫会死在屠刀下。

当然男主角和女主角会活到最后。

他们会在所有敌人和朋友的坟墓前,看到一个正在死去的美国,看到一个正在重生的美国。

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

新大洲从来都不是移民者的伊甸园,它是混乱的天堂,是重建的起点。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

 4 ) 纪念美国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冲着丹尼尔刘易斯去看的影片,的确他的演技精湛,光芒盖过了莱昂纳多和卡梅隆,演活了一个残暴不仁却有血有肉的黑帮老大。

  如果影片在一个半小时的时候结束,那仅仅是一部落入俗套的王子复仇记黑帮版,但是后面的一个小时使影片升华了。

让我们看到了莱昂纳多的隐忍,看到了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悲哀,以及美国自由民主前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所有的光环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所有的成功之前都是艰辛苦难的失败,人类就是这样,在不断的杀戮与和平交替中前行着。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文明都是需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美国这个号称自由民主的国度亦是如此,对别国内政的干预以及以前人姿态或文明使者的身份进行的指责,有时候真觉得是五十步笑百步,用西方的话来说是不是类似于过去式嘲笑进行时?

呵呵

 5 ) 你所不知道的历史

马丁的作品常常表现主流历史视野中被忽略的内容,这一点我很喜欢,因为往往是被忽略的这部分,能让我们看清真相,它更全面也更中肯。

《纽约黑帮》如此,《禁闭岛》也如此。

当然这只是电影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

美国的民主不是在一天之内建成的。

影片里,我们看到的是属于不同族群的移民之间的矛盾,当时的美国还处于移民开放的阶段,虽然政府和法律都对移民采取宽松的政策,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来到美国后就会收到欢迎。

人们按照族群形成黑帮组织,倾轧异类。

人们无法或者说没有意识诉诸法律,只好投靠帮派,这也是这些帮派得以延续的原因之一。

当时的美国,国家权威还比较弱,国家权威意味着国家对民间的管理。

国家权威低下意味着国家没有能力管理社会,后果是社会混乱,帮派林立,个人的生命和财产无法保障。

美国国家权威正式从内战开始上升,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止达到一个高度。

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警察由黑帮头目操控,坦慕尼家族利用黑帮掌管市政,种族歧视现象严重,屠夫手刃议员,就连最后的黑帮火拼也是为了复仇,而火拼本身就意味着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国家和法律的权威并没有在这些人身上得以体现。

这个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结尾,十分意味深长。

黑帮火拼最终被政府的镇压,个人的理解是这种私人恩怨、群体恩怨,最终都被国际机器碾压,社会的动荡和乱象最终被国家权威取代,美国开始走上现代社会的道路。

 6 ) 《纽约黑帮》观后感

看完感觉很复杂。

一方面警察血腥镇压人民让我想起那件事,一方面确实感慨于一座伟大城市的兴起于繁荣需要走过多少弯路,最终达成一致。

而这些代价,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可以免付。

《纽约黑帮》中的故事发生时间是1846年至1863年,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段具有刻骨铭心意义的历史。

在这个时间段内,美国和欧洲都发生了很多改变美国历史走向的大事。

1845年-1850年,爱尔兰大饥荒,数以百万计的爱尔兰难民突如其来的涌入美国。

1846年,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墨西哥战争爆发,1847年,美墨签订瓜达卢佩伊达尔戈和约,规定墨西哥把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犹他、内华达以及科罗拉多的一部分割让给美国,加上1852年购买的位于现在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的一块带状土地,美国西南部边界初步完成,领土大为扩张。

1848年,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现金矿,牵起持续半世纪有多的欧洲人赴美国淘金的移民热潮。

当然,最重要的无疑是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63亚伯拉罕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伟大的《解放宣言》发表,美国400万黑人奴隶获得解放。

在这个大背景下,《纽约黑帮》讲的则是Informal History,是“关于被主流拒绝的地下帮派以及底层穷人各自的小社会的故事,这些团体根本无法进入社会的权力结构”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访谈录中所说) 美国的移民历史,其实就是美国的发展史,从英国伦敦公司1607年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开始,从欧洲到美国的移民就不曾间断。

在《纽约黑帮》所处的1846年-1863年这一年代,每年都有20多万欧洲移民来到美国,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新住民。

这个时期正是美国向城市化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移民高峰期。

1845-1850年的爱尔兰大饥荒在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土地贫瘠,生产技术落后。

爱尔兰是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但由于不满被英国统治,加上18-19世纪反复的小规模战争和企图独立的反叛,爱尔兰民族精神高涨,加上英国国教与传统天主教的冲突,英爱关系一直势同水火,英国国教的代表新教徒垄断了政治权和土地所有权,并制定了歧视旧教(天主教)的刑法。

虽然18世纪爱尔兰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但这种发展集中在畜牧业的规模方面。

英格兰和苏格兰在充分享受工业革命成果,城市化,工业化疯狂增长扩大的同时,爱尔兰则与其差距越拉越大,落后了很多。

他们靠马铃薯为主要粮食作物,因为粗生粗养的马铃薯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得最好而且容易填饱肚子。

在1845年多雨的夏季,爱尔兰的马铃薯染上了枯萎病。

这种病会使马铃薯腐烂,不能食用。

感染枯萎病的种子在第二年再使用时,枯萎病的病况会变得更为严重。

1848年和1849年,枯萎病再度发生。

陷于大饥荒中的爱尔兰人一个个地饿死,尸横遍野,疾病流行,他们走投无路而毫无办法。

而占统治地位的盎格鲁-爱尔兰地主阶层和英国政府对此冷眼旁观,毫无帮助的意思,无力交地租的农民被冷酷无情地赶出家门,还常常放火烧掉他们用泥和木头搭成的破烂棚屋,使他们无法再回来,这种行为使情况更加恶化。。

在1846-1856的十年中,大约有100万爱尔兰人死于饥荒和因此引起的疫病,同时还有100万人逃到英格兰、北美或澳大拉亚、新西兰及附近南太平洋诸岛。

而这200万人与1845年爱尔兰人口最高峰期的将近800万相比,约占四分之一。

而据美国后来的统计,1845-1925年间,约有500万爱尔兰人移民美国。。

(按,我曾经在澳洲的图书馆无意中看过一份联合国的英文报告档案,关于近200年的大移民潮,其中爱尔兰大饥荒引发的大移民是影响最深远的其中一次,时至今日,许多美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以及新西兰人的家庭,都是19世纪爱尔兰移民的后裔。

其他有名的还有20世纪前后的欧洲人口向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殖民地的大移民潮;1982年黎巴嫩战争产生的黎巴嫩难民;1921年苏联建立前后,各加盟共和国人民大跑路;20世纪50年代冷战阴影下,出于对核战的深深恐惧,欧洲各国人民向北美、澳洲的大移民(澳洲一个孤零零的大岛比较安全,此外当时在新南威尔士洲发现了不少金矿和宝石矿)。

还有几次就不提了,都是小case我记得不太清楚了)

 7 ) 上天安排的最大嘛

冲着年轻小李子的颜来补的剧,先声明他在这部剧里脏兮兮的扮相可没给我带来什么美好的体验感,想看帅哥的话建议出门左转猫鼠游戏。

整部影片最大的感触就是,绝对坦荡的君子之战,只能活在掮客的记忆里。

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影片结尾处比尔在纷飞炮火冲乱的人流中找阿姆斯特丹决斗的那一幕。

他活在崇尚力量的时代,以自己的胆识和实力赢到现在,最后跪倒在丹的面前说“感谢上帝,我将死的像个真正的美国人”,然后在硝烟的见证下投入刺刀的怀抱,堪称是演绎了美国本土帮派的绝唱。

但几十年几百年过去,硝烟也在徐徐升起的城市的见证下归于泥土,不见踪迹。

然后我们终于明白,原来时间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投机者啊,原来在时间面前真理也是善变的。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美国人呢,这可只有明天的美国人才能回答啊。

再有就是丹和珍妮的感情副线也是一大亮点,爱情从来都是冗长枯槁的战争题材电影的润滑剂,而漂亮的女主就是残酷黑白世界里色彩明亮的小花。

这部剧的这朵小花不是一尘不染的白莲也不是乱世佳人里铿锵傲骨的美艳玫瑰,珍妮就是一朵玩世不恭的绿茶,可以说是剧中天衣无缝的一环:乱市区里生长出的风情万种的小妖精。

但即便是她也像凡市女子一样和她无法轻易得到的,能熄灭心跳拥抱她的男孩坠入爱河。

也许互相合作利用也是一种坦诚相待,对等的谎言才能够浇铸出牢固的爱。

我还记得结尾处珍妮说“我要走了。

”丹说“明天这一切就会结束了,然后我就能和你一起走。

”她说“不,不会结束的。

这个地方要全部烧毁。

”那一刻真的有心动,我天真的以为珍妮理智的告别已经为这段crush画上了圆满的句点,但铺天盖地的战火还是困住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狼狈的死去。

我觉得这个结果也不赖。

这世界上满是政客充斥着谎言,为它们驻足就注定了失败,所以我们还要做自己的上帝啊,为了下一个出头之日冲撞的头破血流。

我们深知一切轰轰烈烈的昨日都会化为齑粉,无法撼动这个沉默独行的世界丝毫。

但想到这种种过往是所爱之人的整个世界,倒也足够。

 8 ) 简单的观后感

说实话对于这样有“历史共性”的影片我不知道应该打几分,我也不会从场景、配乐、色彩等等这些方面评论,所以只是简单对剧情聊聊我的理解。

我觉得这部电影主要表现了2个冲突,一个是本土文化与舶来文化间的冲突,一个是社会底层与上流阶层间的冲突。

一、本土文化与舶来文化间的冲突 本地帮和死兔帮分别代表不同的文化。

本地帮毋庸置疑代表的是本土文化,死兔帮代表舶来文化。

对于舶来文化的入侵,本土文化当然会进行抵抗。

电影的开头以牧师的死表现了本土文化的胜出。

(PS:片头的小刀和翻“钱”的大叔是后面剧情的重要转折点)牧师的儿子(小李子)被送往孤儿院。

16年后小李子重回故土看到的现实是:原来死兔帮的成员有的成为了比尔(本地帮的总瓢把子)的助手,有的穿上了官衣成为了警察(实则只是在狼皮外面批了层人皮),有的浑浑噩噩混日子。

其实这体现了舶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小李子隐姓埋名也来到比尔手下做事,实则暗中谋划着报仇。

因为能力突出得到了比尔的喜欢和信任,小李子似乎也很赏识比尔,逐渐忘却了报仇这件事。

报仇这件事被重新提上日程是在比尔看话剧遇袭后(然而我没理解这事儿为什么使小李子发生了态度上的转变)。

后来小李子的偷袭计划被自己因爱生恨的小伙伴泄露给了比尔(因爱生恨的理由很简单:女人!

小伙伴发现小李子睡了自己一直暗恋的女神珍妮)。

所以在庆祝日的晚宴上比尔早有防备,后将小李子重伤并逐出本地帮(我感觉在庆祝日晚宴上比尔让珍妮上台配合表演飞刀就是对小李子的警告,然而小李子并未察觉)。

然后在珍妮的照料下小李子身体痊愈了,但精神萎靡。

这时片头翻“钱”的大叔将牧师的遗物小刀交还给了小李子,小李子精神振奋重建死兔帮找本地帮约架。

我认为小李子做法的转变(从杀死比尔到重建死兔帮)体现了文化留存方式的转变:从扼杀其他文化以自保到自身文化的传承,只有传承才能使文化延续得以留存(比尔没儿子这一点也是这样的隐喻吧?

) 二、社会底层与上流阶层间的冲突 黑帮是底层社会的权力者,而上流阶层是社会的权力者。

上流阶层靠黑帮完成“明人”不做的暗事,黑帮靠上流阶层巩固自己的势力与地位。

小李子重振死兔帮时,上流阶层就抛弃了比尔,寻求与在移民中更有声望的死兔帮的合作,以获得移民人口的选票。

上流阶层在港口利诱哄骗刚踏入这片土地的外来人上战场送命(时值南北战争期间),到社会底层强制征兵,富人家只需交300美元就能躲过灾难。

终于底层社会奋起反抗,对整个地区的上流阶层进行了报复(打、杂、抢、烧)。

同时对同阶层的黑人也不放过(可能是因为在南北战争时期,这段历史背景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跟黑奴有关)。

最后以军队用炮火镇压了整个地区为结束。

对反抗之事一无所知,忙于码架的帮派也未能幸免于炮火之下。

有幸存活下来的小李子和珍妮在街头认领尸体,无关帮派。

这就是明显的阶级矛盾吧?

但是阶级矛盾能算矛盾么?

矛盾不应该是同量级之间的争斗么?

可是底层社会和上流阶层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呀!

就好像高年级生欺负低年级生一样,低年级生反抗打了高年级生两拳,高年级生不痛不痒,高年级生回击一拳,低年级生直接就进医院了。

历史上有多少战争是从以上两种冲突逐渐演化而来,所以说这影片有“历史共性”。

其实这两种冲突归根到底是利益吧?

但文化应该涉及利益么?

我不知道。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影片的看法,欢迎小伙伴交流分享。

谢谢

 9 ) 未被满足的野心

马丁·斯科塞斯显然是把这部电影当作一部史诗去拍摄的,试图用诸多层面上的广泛涉及来丰富它的寓意和内涵,以此将其推向预计的高度。

我最初也抱着同样的期许,但最终难免大失所望。

复仇、爱情、帮派斗争、贫富阶层的矛盾、新老移民间的冲突、简陋而败坏了的民主、南北战争、种族歧视、美国自我认同的形成等等,老斯逐个尝鲜,但结果是一个都没有讲透讲好。

相比之下,DVD的花絮中一部由Discovery频道制作的同名纪录片却相当有价值,包含了那么多电影本身谈而未尽的话题。

斯科塞斯最终拍出了一部壮阔而散乱的高成本大片,至少单就这部电影而言,他的功力没能满足他的野心。

 10 ) 宁静的小城,少历史的血腥

我的家乡很平庸,因为它的历史不血腥。

上海很繁华,它那里死过又来过很多人。

招商引资,没有血腥的历史不成。

城市也有基因,要发展,没有活力不行,城市要有活力,没有血性的人不行,要有血性的人,没有血性的祖先不行。

有了血性的祖先,血性的历史,自然会创造出来。

我的家乡,很平庸,因此,很安静。

它不能去追求成为繁华大都市,只能尾随其他城市之后,得发展且发展。

如果在发展中,丢了自己本就不多的平静的历史基因,就成了不伦不类的无根无据的可怜跟屁城。

得发展且发展,这是没办法的天下大势,保有自己的特色历史,才是自己该使劲而能使劲的地方。

《纽约黑帮》短评

一开始我就在想这个意大利裔导演为什么挑美国这么宏大的废奴运动、南北战争时期做舞台,却只写了一个街区里爱尔兰移民帮派的故事。原来一切都是为了最后一幕的讽刺。

5分钟前
  • 右手
  • 还行

马丁试图将一个传统的黑帮故事置于一个更大更复杂的背景下,并赋予其更多的社会意义,但在对后者的把握和引导上做得完全不够,使得影片所传达出的意味不够浓烈,反倒不如纯粹的复仇来的快意;凛冽的开始和混乱的结尾有一种奇妙而荒诞的宿命式呼应,刘易斯又一次伟大的表演,只可惜被片子本身所冲淡。

1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DDL早已经吹腻了,我和大登哥说我在这部片里感受到了小李子打动我的帅(很莫名其妙吧),迪亚兹的角色一开始是极有魅力的(外表优雅妩媚却是惯偷,和屠夫不清不楚的关系),但是后半段和小李子爱上之后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电影野心很大,但是黑帮的斗争和南北战争的大背景交待得匆忙而混乱,其实不如单纯聚焦本地帮和死兔帮之争的好。全片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开头那一场大战,鼓点全印在脑海里了。

15分钟前
  • 爱与污秽凄苦
  • 较差

2010.11.27 木有看懂……又睡着了……

20分钟前
  • 穆晓
  • 较差

快进看的 进展有点慢 莱昂纳多在里面不是我喜欢的型啊

24分钟前
  • 我爱看电影
  • 还行

cinema

28分钟前
  • 輕亮.德琪
  • 较差

这个女人很难看好不好~~ 剧情很普通

32分钟前
  • ●.小透·.
  • 还行

群祥塑造的不够,所以当推进至高潮时由个人情仇拉升至上帝视角将主题转到城市的历史沉淀上时,观众的移情作用显然无法的得到合理的释放。可惜了精彩的开篇。

36分钟前
  • 鸦哭魔yakumo
  • 还行

美国的历史,那些被征兵的年轻人,那些棺木,那些窗口的烛火,奴隶制度,征兵制度,歧视,反抗,为自己的权利抗争,民主, 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无关于大义,为了生存,为了仇恨……渺小,却持续着,湮没于历史的大潮间,却无止息光影流转中,城市慢慢变化形成 而往昔的痕迹则湮没于时光之中 渐行渐远……

37分钟前
  • 西小苓么么哒
  • 推荐

最后一个画面很棒,点明主旨了。。。。总体情结太拖沓,凌乱

40分钟前
  • 人民私仆凹凸曼
  • 推荐

名字太搓了!明明是一部壮丽的史诗!通俗易懂的告诉我们美国democracy的来源 以及"法制"的起源。能重新让哈美党认识真实的美国认识纽约。马丁和小李的初次合作 感觉小李的表演不比刘易斯逊色 为什么没有演技提名?难道是资历不够?

42分钟前
  • shenyang
  • 力荐

下午逃课躲在宿舍里把这部电影看完,电影的开场就是一场杀戮,我把眼睛闭上,音乐在耳机里不断盘旋,鲜血印在雪白的雪地里,有种残忍的鲜明。后来阿姆斯特朗向比尔复仇,美国混乱的政局,冷漠的富人与政客,横行的黑帮,城市像地狱,能把人们撕毁,残酷的镇压,使动乱平息,人们在鲜血的土地上重建城市

45分钟前
  • memory
  • 力荐

本来可以是部好片子的。。。没拍好。。

48分钟前
  • jarry2
  • 较差

十九世纪纽约浮世绘,最喜欢酒吧众生相,姑娘们的衣服都在胸部以下,屠夫额前贴着的几缕头发真是销魂,可惜他47岁了,不然怎么会败给政客和小李

50分钟前
  • 走马
  • 推荐

我看的是2小时46分的版本,因为太过暴力血腥所以要扣掉一颗星,西科塞斯的作品一向大气磅礴,这部就是代表之一,众多杂乱的大场景在他的掌控下层次井然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部纽约市的成长史。莱昂纳多阴郁的表情凶狠的眼神演活了这部美国版的王子复仇记。

52分钟前
  • 笑我痴
  • 推荐

我看不出好在哪里,差点闷死了。

54分钟前
  • yangyxy
  • 较差

老马丁富有历史厚重感的黑帮电影,片中背景年代正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57分钟前
  • 小鹏崽
  • 还行

电影不喜欢,也不喜欢里面的leo。明明是一副稚嫩的脸,为什么一定要强迫让自己看起来很老,结果成了这副不伦不类的样子。

1小时前
  • leo
  • 较差

世界的一席之地,九斤老太和夏瑜的帮派斗争。穷人们立起各自的阵营,实际却深陷在富人酿蛊的容器里厮杀而毫未察觉。马丁大爷怎么拍帮派火拼,就是褪不掉浪漫色彩,黑罗曼蒂克。我从半小时后就在想今天的纽约,结尾就放了对比,对观众把握太绝了。看出来《大西洋帝国》沿用全部的美,越想越爱。

1小时前
  • Eve|Classified
  • 力荐

只是繁华升起前的黑色阴云罢了,弄得跟史诗似的

1小时前
  • 灰斯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