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健在的女儿被评为201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电影《我的喜马拉雅》正是根据“玉麦三人乡”的故事改编而来。
影片将在10月6日黄金时间于CCTV-6电影频道首播,并在爱奇艺与1905电影网同步网络上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庄严献礼。
主旋律是影片必不可少的风骨,“玉麦精神”渗透在每一帧画面里。
但颇为难得的是,《我的喜马拉雅》并没有呈现一套刻板、脸谱化的爱国程式,仁青、格桑、卓玛父女三人首先是鲜活的角色,是带有足够爱憎情仇的生命个体。
我之前觉得这种类型片又飘又空,离自己很远,这次却深深感动于这部电影主人公的执著与坚守。
桑杰曲巴一家,独自驻守玉麦的生活,充满着艰辛、孤苦和危险。
桑杰曲巴的妻子,因为长期艰苦的生活和没有医疗条件,早早去世;两个年幼的女儿,在父亲去巡山的夜里,听着狼嚎,恐惧地相拥取暖,哭着睡着。
桑杰曲巴带着油漆桶,把能走到的地方,都刷上了国旗。
他的心思很简单: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保卫祖国的国土,就是保护自己的家。
在守护家园的过程中,桑杰曲巴碰到过涂抹国旗的不法分子,还因此身负重伤。
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丝毫动摇,面对女儿“为什么别人不来玉麦”的质问,桑杰曲巴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桑杰曲巴说出了坚持下去的原因:是解放军给了他自由,帮助他成家,他用一生的坚守来回报,无怨无悔。
没有从旧社会走过,就不会理解对新生活的感恩。
现在的大多数人,几乎没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记忆和经历,所以应该很难理解桑杰曲巴一家两代人的执著。
在一切向钱看的现在,底线变得几乎不可见,似乎什么都可以为了“钱”而让路。
桑杰曲巴一家知恩图报的简单信念,单纯而质朴,就像一块稀缺的璞玉,散发着微弱却恒久的光,照进了每一个受触动的人的心中。
每天一部电影 陪伴你的闲暇时光
父亲叫做仁青(原型桑杰曲巴),一直在守护着边境,仁青有着自己的信仰,就是不能让祖国的一片土地流失,不能让祖国的一点东西丢掉。
仁青在妻子离世、生活艰辛之时,仍与女儿作为玉麦乡唯一一户人家留守故土。
随着两个女儿(原型卓嘎和央宗姐妹)渐渐长大,向往山外生活的她们对于父亲的坚持有着无奈也有过抗争,但最终还是真正理解了父亲爱国爱家的良苦用心。
接过父亲旗帜的姐妹俩也不断成长为祖国边疆的忠诚守护者,见证并创造着玉麦乡新时代的繁荣。
主旋律是影片必不可少的风骨,“玉麦精神”渗透在每一帧画面里。
但颇为难得的是,《我的喜马拉雅》并没有呈现一套刻板、脸谱化的爱国程式,仁青、格桑、卓玛父女三人首先是鲜活的角色,是带有足够爱憎情仇的生命个体。
妻子没能挺过重病,倒在了苍茫风雪之中。
影片最大的戏剧冲突点就在那一刻埋下,一直在酝酿着爆发。
在人烟罕至、环境艰苦、信息闭塞的高原上守边,无疑是种执拗到近乎疯狂的行为,片中的仁青也经历过动摇,尤其是当两个女儿逐渐长大,拥有了各自的独立想法,开始质疑“为什么要死守而非离开”的时候。
10月6日《我的喜马拉雅》正式在CCTV6上映,这是看的国庆节第二部以西藏为题材的电影。
与《攀登者》不同的是,老乡长和他的女儿们默默的付出,没有多大的惊醒动魄大场面,没有明星演员,只有一丝情感被无私隐藏在背后,责任大于一切。
“咱们玉堆难得有那么多人,我们要想办法让他们过好冬,还有那些坏人,我们要想办法。
”“查无此人,这个人要不然没了,要不然就拒收了”“扎西一毕业就申请修玉堆道路,由于不是公派,我们也是领抚恤金的时候,才知道的”我们搬到离边境更近的地方,爸爸说这是我们的责任,离别三人乡
真实。
外景,日常,建筑都是记忆中的模样。
难忘的有用的牛粪,第一次见到用雪,烧热的石头和干草做出高温蒸汽急救,杂乱的房间,主席的海报,土黑的墙面和焦黑的家具,因为人少跟动物絮絮叨叨,佝偻着腰捡柴抱柴,平静的湖面在山谷间蔓延。
剧情流畅不生硬。
视角很好,拍出了建设者的初心和付出。
为什么赞颂这个陌生人?
因人历经艰险而伟大,要赞颂这伟大。
大女儿在山间受伤,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挣扎,煎熬。
结尾三人为了留下居民,主动选择去更边远地区,吃更多的苦。
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它的危险和艰难。
虽是主旋律,没有强行吹捧,看完能理解。
比起金钱,自由,远方,为什么守护家乡不能是一个人归宿和命运呢,不管家乡有多偏远贫困。
热爱和建设家乡,这责任需要很多人的付出,青春,生命,艰苦环境里的咬牙坚持。
责任很重,只有负重前行
从2017年10月策划,历时两年时间筹划制作。
为汲取真实力量,《我的喜马拉雅》编剧团队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协助下,在2017年冬季克服冰雪封山的恶劣路况,艰难深入玉麦乡实地考察并收集采访素材。
在行程长达近2000公里的实地采风后,摄制组确定了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宜区、波密县等地拍摄场景,并于去年冬季开机拍摄,取景地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达到5100米。
最终,120余名剧组成员克服高原缺氧和大雪严寒天气,以严肃敬业的创作态度圆满完成拍摄工作。
新冠肺炎时,在老家中央6台看的。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大赞!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国,在三人村,家是国,国是家的特点更突出。
为了守卫这个边远,艰苦的地方,男主,一直坚守。
不畏强权,不畏艰辛。
这是我们平凡的中国人,这也是英雄的中国人。
英雄来自平凡。
疫情期间我们又涌现出很多这样的平凡英雄。
一直比较反感过于表现爱国的电影,这电影在真实事件的背景下,故事情节自然,画面感也不错。
值得一看,有机会也去下西藏,感受大祖国下的异样风情
看完让人想起凯文斯科特纳的《与狼共舞》,虽缺乏一些恢宏的叙事手段和配乐,但其真实的故事也足够让人惊叹和动容,这么优秀的电影不上电影院有点可惜了。
剧情流畅,真实感人,颜值和演技都属上等,藏族女孩的演技丝毫不输内地演员,没想到能在这么小众的电影中看到如此细腻真挚的表演,可以说是惊喜了。
电影取材于坚守祖国边陲的西藏自治区“玉麦三人乡”真实事迹。
1964年至1996年的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
一个家、两代人,用几十年的的坚守,身体力行地诠释了:“祖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
”想在银幕上呈现这样一个横跨三十多年的故事,对导演张馨来说是莫大的挑战。
因为,故事的发展时间很长,主人公的变化也很大。
导演在影片中希望呈现的主题,是原型人物通过几十年时间慢慢形成的。
在创作上,真实人物的故事又要严格按照真实事件来改编,这些都让创作有了很大局限。
为了避免影片出现“散、空、假”的故事内容,曾获过“五个一工程”奖的张馨导演从场景道具、到演员形象都尽可能地贴近真实。
时代楷模
还行😁
俩姐妹演技也太好了吧…我眼泪叭叭的掉
很好看很喜欢很有趣很精彩
⊙ω⊙
4/10。
主旋律电影
故事性略差,但制作水准高于大部分网大,向楷模致敬。
电影频道;有点宗教信仰在里面,朴实
是以藏族同胞桑杰曲巴及其两个女儿卓嘎和央宗姐妹为原型创作的。
主旋律,用心十分险恶,歌颂个人牺牲。
必须给5星,讲的太对了!
难以想象戍边34年经历的一切,电影简单质朴,人物胸怀大爱。致敬。
主题很好,可以接受的主旋律,足够聚焦到个人才能有更多细节,不过表演痕迹仍然明显,继续努力。
cctv6
爱国,令人敬佩。
致敬~
这样自娱自乐自嗨的电影如果成为主流,我觉得是悲哀。没看到野心也没看到能力,没看到情怀也没看到技巧,好在西藏是美的。
7.1
旁白声音奄奄一息